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一、前言养殖场的消毒管理是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制度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经济损失,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因此,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对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消毒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
预防疾病传播是消毒管理的首要任务,应采取防病、防害、防污染的预防原则,加强养殖场生产环境的卫生保障。
2.全程管理。
消毒工作应贯穿于养殖场的全过程,包括场地、设施、器具、水源等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和定期消毒。
3.科学合理。
消毒管理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和程序,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三、消毒管理的主要内容1.消毒计划的制定根据养殖场的规模、生产方式、动植物种类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药剂等内容。
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消毒程序的执行养殖场应制定明确的消毒程序,包括日常消毒、定期消毒、紧急消毒等内容,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程序。
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消毒方案,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3.消毒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养殖场应仔细选择适合该场使用的消毒药剂,并确保消毒药剂的质量和用量符合标准。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药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消毒设备和器具的管理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设备和器具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更换损坏的器具,确保消毒设备和器具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5.消毒记录的建立和保存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消毒记录管理制度,对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药剂、用量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以上,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6.消毒效果的评估养殖场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微生物培养、生物安全指标等方法对消毒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消毒计划和程序。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动物养殖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为确保动物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消毒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的标准格式。
二、目的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动物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和病原菌滋生,保障动物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三、适合范围本消毒制度适合于所有动物养殖场,包括禽类养殖场、畜牧场等。
四、消毒周期1. 养殖场区域的消毒周期:- 动物圈舍:每批出栏后进行全面消毒,每年至少2次;- 饲料储存区:每年至少1次;- 清洁设备、器具和工具: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 污水处理设施:每年至少1次。
2. 消毒频率:- 动物圈舍:每日进行清洁,每周至少1次消毒;- 饲料储存区:每季度至少1次消毒;- 清洁设备、器具和工具: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 污水处理设施:每月至少1次消毒。
五、消毒方法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有效杀灭病原菌;- 安全、无毒、无刺激性;- 无臭味、无残留。
2. 消毒程序:- 清洁:清除污物、油脂等;- 消毒:使用适量消毒剂,确保覆盖整个消毒区域;- 排水:将消毒液排除,避免残留。
六、消毒记录1. 消毒记录表:- 记录消毒日期、区域、消毒剂名称和浓度、消毒人员等信息;- 每次消毒后及时填写。
2. 消毒效果评估:- 定期进行消毒效果评估,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如有问题及时调整消毒方法和剂量。
七、员工培训1. 消毒知识培训:- 向员工提供消毒知识培训,包括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等;- 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消毒制度。
2. 操作规程培训:- 向员工提供动物养殖场消毒操作规程培训,包括消毒程序、消毒剂使用量等;- 强调操作规程的重要性,确保员工按照规程进行消毒工作。
八、监督与检查1. 内部监督:- 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消毒工作的执行;- 定期检查消毒记录表,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
2. 外部检查:- 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养殖消毒流程管理制度
养殖消毒流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养殖场洁净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养殖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内的各项消毒工作。
三、消毒原则1. 基本原则: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消毒。
2. 物理消毒:通过物理手段有效杀死病原体。
3. 化学消毒:通过使用化学消毒剂有效杀灭病原体。
4. 生物消毒:通过使用生物消毒剂有效杀灭病原体。
5. 功效消毒: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环境1. 消毒场所:设立专门的消毒场所,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2. 消毒设备: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消毒材料:提供充足的消毒剂、消毒器具等物资,确保消毒效果。
五、消毒操作1. 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程序,指导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操作流程:按照规定的消毒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消毒效果。
3. 操作要求: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消毒技术,遵守消毒规定,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六、消毒管理1. 消毒计划:制定定期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内容和时间,保证养殖场的整体消毒效果。
2. 消毒记录:及时记录每次消毒的内容、时间和效果,建立完善的消毒档案,为评估消毒效果提供依据。
3. 消毒评估: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消毒方案,确保消毒工作的持续有效。
七、消毒监督1. 监督检查: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预防疾病传播。
2. 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消毒监督机构,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违规处理对违反消毒规定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养殖场的卫生环境。
以上是养殖消毒流程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养殖场能严格执行该制度,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
度
引言概述:
动物养殖场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则是保障动物养殖场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消毒制度的必要性、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无害化处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消毒制度的必要性
1.1 提高动物养殖场卫生水平
1.2 预防动物疾病传播
1.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消毒方法
2.1 物理消毒方法: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
2.2 化学消毒方法:氯消毒、过氧化氢消毒
2.3 生物消毒方法:利用好氧菌、厌氧菌进行消毒
三、消毒频率
3.1 定期消毒:每周对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3.2 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如发生疫情或者疾病传播时,需要加大消毒频率
3.3 饲料、水源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需要增加消毒频率
四、无害化处理
4.1 废弃消毒剂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无害化排放
4.2 废弃消毒物品的处理:如消毒布、器具等,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废弃动物尸体的处理:采取专业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防止传染病传播
五、监督管理
5.1 定期检查消毒情况:由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消毒情况
5.2 强化培训: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水平
5.3 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场主、工作人员宣传消毒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消毒意识
综上所述,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对于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惟独做好消毒工作,才干保障动物健康,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希翼相关部门和养殖场主能够重视消毒工作,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畜禽场消毒管理制度
畜禽场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畜禽场的生物安全,防止疫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和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畜禽场,包括养殖场、屠宰场、销售场等。
三、消毒管理要求1.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原理和技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严格按照消毒计划进行消毒作业,及时清除畜禽场内的秽物和污物。
3.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进行消毒处理。
4.消毒设备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5.消毒完成后,应对工具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做好记录。
6.对于有疫病传播风险的区域,应加强消毒频率,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7.消毒剂的储存和管理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误用和泄漏。
8.消毒记录应详细记录消毒日期、地点、消毒剂种类和浓度等信息,方便监管和追溯。
四、消毒原则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
消毒剂应选择对目标微生物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产品,浓度要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调配。
2.确保消毒作业覆盖全面。
消毒液要均匀喷洒或涂抹到所有可能受污染的区域,确保每个角落都得到消毒。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式。
可以采用喷雾、喷洒、擦拭等方式进行消毒,视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4.消毒时间要充分。
不同的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应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正确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5.对重要设施和器具要加强消毒。
对于经常接触畜禽的设施和器具,消毒频率要加大,确保无菌状态。
五、消毒剂的选择1.氯化氢:常用于消毒污水、废水和畜禽场周围环境,对细菌、病毒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2.石灰:主要用于消毒畜禽场内的地面和墙壁,对真菌、细菌有杀灭作用。
3.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水源和饮水设施,对细菌和病原体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4.乙醇:适用于消毒装备和器具,对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有杀灭作用。
5.福尔马林:适用于消毒空气和封闭环境,对细菌和病毒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六、消毒操作流程1.清理环境:将畜禽场内的秽物和污物清除干净,确保消毒剂可以充分作用。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篇一: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水池、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周转蛋箱必须严格浸泡消毒。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畜禽舍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八、各栋禽畜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九、人员消毒:进入畜禽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疫情报告制度一、养殖场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技术人员及时向场主报告,场主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二、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场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动物疫情。
三、养殖场动物疫情暴高责任人员:养殖场技术人员、养殖场主。
四、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形式:快报以电话或传真为主。
需要文字说明的,要同时报告文字材料。
五、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引起重大动物疫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养殖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本场特制定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一、落实专人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包括养殖记录、用药记录、诊疗记录、防疫记录等。
二、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厂日期;(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四)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五)畜禽养殖代码;(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6篇)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消毒制度1、新进场羊只必须在隔离圈舍观察一周,并进行消毒和防疫,经检疫合格后入场;2、饲养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猪群饮食和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驻场兽医,立即现场检查、诊断、治疗和隔离;3、发现凝似传染病要立即封锁现场,禁止病畜出入,并及时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4、按照国家和本场规定的免疫病种、免疫程序,按时免疫并做好免疫档案;5、兽医和饲养员在处理疫情后,要立即将污染的衣服、工具进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6、病死猪只必须在制定地解剖,其尸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一、消毒制度1、全场外围设围墙,防止外人或者外畜进入,场内外保持清洁,道路、坏境每月消毒两次,特殊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2、养殖区入口处设置参观者须知,凡进入者必须严格遵守;3、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必须保持有效浓度,每周更换一次,并保持一定的水深;4、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更换场内工作服、工作鞋,严格消毒;5、严禁饲养其他动物,做好灭蝇、灭蚊、灭鼠工作;6、运载工具进出要进行严格消毒7、应选择两种以上经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消毒药,并按照规定交替使用。
二、消毒制度1、大门口消毒池内每周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外来车辆不得进入。
2、消毒更衣室内上____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____%火碱液洒湿。
进场人员必须在消毒室内紫外线消毒____分钟并换上本场备用工作服和胶鞋。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料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1_养殖场消毒制度
养殖场消毒制度
一、环境消毒
1、车辆消毒:在场门口设消毒池,内加3%火碱液,2-3天更换一
次,水深以车轮轮胎浸入1/2为宜,并使车轮通过两周长度为佳。
运雏、运料车每次用消毒液高压喷洒消毒。
2、道路消毒:厂区内及道路每周打扫一次,并且每两周用3%火
碱喷洒消毒一次。
3、场地消毒:垃圾、杂草等废弃物及时清除,运出场外做无害化
处理,堆放过的场地用火碱喷洒。
二、工作人员消毒
1、大门口设工作人员进出消毒池。
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进出场
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消毒。
2、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要更换衣服、鞋、并且脚踩鸡舍门口的
消毒盆方可入内。
3、进入鸡舍操作时,要用小喷壶全身喷洒消毒。
三、用具消毒“所有设备用具”要定期冲洗,彻底消毒后方可使用。
四、鸡舍消毒
1、清理冲洗:鸡群转出或淘汰后,将鸡粪、垫料等消毒干净,鸡
舍内外地面、墙壁、屋架及鸡笼格网料盘等设备喷水浸泡,随后用高压枪冲洗干净,不能用水冲洗的设备、用具必须擦拭干净。
2、消毒:待鸡舍干燥后,用3%火碱等喷洒地面,不耐碱的用具
也应用其他方法彻底干燥后,关闭门窗,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48小时,然后通风排味。
五、带鸡消毒:夏季每周1-2次,春秋1次/周,冬季10天左右1次。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范文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范文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场的生产安全,确保畜禽健康,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养殖场实际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养殖场所有区域,包括畜禽圈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仓库、消毒剂配制室等。
第三条定义1.消毒: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生物污染物和潜在病原体杀灭或去除,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2.一次性材料:指使用一次后即需弃置的物品,如纸巾、口罩等。
3.持证消毒员:指经过培训并取得消毒操作证书的员工。
第四条责任制度养殖场负责人对养殖场消毒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确保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第五条监督检查制度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消毒工作第六条消毒计划养殖场应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频次、范围、方法和配比,合理安排和安排消毒工作。
第七条消毒记录养殖场应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以备查阅。
第八条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达到杀灭或去除潜在病原体的要求。
2.消毒剂应按照包装上的说明使用,注意稀释比例和使用方法。
3.消毒剂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不得过量或不足。
第九条消毒区域与消毒时间1.圈舍消毒:新进入的畜禽圈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周期应根据养殖种类、节数、季节等因素确定。
2.运输车辆消毒:运输过程中的畜禽运输车辆应经常消毒,每次运输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3.饲料仓库消毒:饲料仓库应定期消毒,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第十条消毒设备的维护养殖场应保证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确保消毒设备的清洁和有效性。
第三章从业人员第十一条从业人员的培训养殖场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消毒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熟悉消毒工作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养殖场消毒规章制度
养殖场消毒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和动物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消毒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养殖场的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养殖场应设立专门的消毒工作人员,负责消毒工作的执行和管理。
第五条每年应对养殖场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消毒工作,确保养殖场的消毒工作达到标准。
第二章消毒对象第六条养殖场的消毒对象包括养殖场的场地、设施、设备、饲料、水源、动物、产品等。
第七条消毒对象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第三章消毒方法第八条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等。
第九条物理消毒主要包括热水消毒、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第十条化学消毒主要包括接触消毒、喷雾消毒、洗涤消毒等。
第十一条生物消毒主要包括生物制剂消毒、微生物消毒等。
第四章消毒频率第十二条养殖场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频率。
第十三条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消毒一般每月进行一次。
第十四条饲料、水源、动物等软件消毒一般每周进行一次。
第五章消毒管理第十五条消毒工作应由专职消毒人员负责,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十六条消毒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七条消毒工作必须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剂,确保消毒效果。
第十八条消毒工作必须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消毒效果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九条消毒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消毒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六章处罚规定第二十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责任人员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规章制度严重影响养殖场卫生环境和动物健康的,责任人员应终止职务。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规章制度由养殖场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养殖场消毒制度
养殖场
消毒制度
1、场区及生产区进出口均应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液要经常保持有效,配备各种有效喷雾消毒设置,如喷雾器等。
2、进入猪场人员、车辆、物品登记并进行消毒。
3、猪场内应严格控制人员频繁流动,谢绝参观,如因工作需要等特殊原因,需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胶鞋、帽,洗手消毒,经消毒池后方准进入。
4、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消毒1次。
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沟、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
5、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和猪舍要经过更衣、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6、猪舍消毒
(1)猪舍消毒:采取全进全出式消毒,每批猪调出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消毒。
除粪-清扫-水洗-干燥-消毒液喷雾消毒-
水洗-干燥-熏蒸消毒-空舍1周后进猪。
(2)带猪消毒: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
(3)走廊过道消毒:定期用2%烧碱等消毒药进行消毒。
7、用具消毒:食槽、水槽等用具每天进行洗刷,定期消毒,用0.1%新洁尔灭或0.3-0.5%过氧乙酸等消毒药进行消毒。
8、饲养员应经常清扫猪舍内外、粪道粪沟、用具、饲槽等,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随时观察并报告病情,遵守兽医处置方案,按时给病畜投药。
9、如果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或疫病高发季节,应严格封场,每周必须喷雾消毒二次。
10、每年应从春、夏蚊、蝇繁衍之际开始,做好喷雾杀灭工作。
每年秋季应进行一次灭鼠工作。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本1. 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养殖场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
2. 原则2.1科学性原则本制度制定的消毒防疫措施,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2综合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病原体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防疫措施。
2.3及时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及时开展,减少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2.4预防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防疫工作责任3.1养殖场责任人应落实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动物的健康。
3.2养殖场应配备专职兽医师,监督并协助执行消毒防疫措施。
3.3全体职工都应按照要求参与消毒防疫工作,并接受相关培训。
4. 消毒措施4.1疾病防控预案制定并落实养殖场的疾病防控预案,明确各类疾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4.2隔离区域建立符合标准的隔离区域,对健康动物、疫情动物、出入场动物进行隔离防控。
4.3场地清洁定期清理养殖场场地,去除杂草、废弃物等,并保持地面干净、平整,防止积水。
4.4设备消毒定期对养殖设备进行消毒,包括饲料槽、水槽、饮水设备等,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4.5坚持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各类场所进行消毒,包括养殖房间、走道、办公室、待产室等,确保环境卫生。
4.6人员消毒督促养殖场员工按照规定进行个人卫生防护,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必要的个人消毒用品。
4.7病虫害消毒加强对病虫害的消毒防控,包括对养殖场周边的草地、河流等进行清理和治理。
5. 监督与检查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不合格的情况。
5.1内部检查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对消毒防疫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
5.2外部检查养殖场应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外部检查,接受行业协会或专家团队的评估,提升消毒防疫工作质量。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文是为了保障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的示范:1. 定期消毒:养殖场应制定消毒计划,定期对饲养设施、装备、工具及动物密集区域进行消毒。
消毒品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程序:消毒前,对目标区域或设施进行清洁和脱水处理,确保消毒剂有效渗透。
根据消毒目的和消毒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浸泡、烟雾熏蒸等。
3. 消毒剂使用: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并减少对动物及环境的伤害,应选择有效的低毒、低刺激、广谱的消毒剂。
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应按照厂商说明书或相关规定进行使用。
4. 消毒记录:养殖场应建立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目标区域、使用的消毒剂及浓度、消毒方法等信息,用于监督消毒的合规性,并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依据。
5. 周期性检测: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确认消毒的有效性,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可以使用菌落计数、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6. 消毒员培训:应对消毒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消毒的重要性、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操作流程,提高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7.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分类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如有需要,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业处理。
8. 疫情防控措施:在发生动物传染病疫情时,应加强消毒措施,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进行。
以上是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的示范,具体操作应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动物种类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和落实。
同时,养殖场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和要求,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文(2)(一)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养殖场消毒制度管理制度及流程
养殖场消毒制度管理制度及流程养殖场在日常经营中,消毒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养殖畜禽的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养殖场规范消毒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一、消毒制度管理制度1. 消毒管理体系建立•目的:建立养殖场消毒管理体系,确保畜禽养殖环境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的消毒管理职责,包括养殖场负责人、管理员、兽医等。
•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消毒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消毒操作技能和认识。
2. 消毒记录与备案•记录要求:建立消毒记录表格,详细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方法、药剂类型和浓度等相关信息。
•保留备案:消毒记录应保存备查,定期进行档案整理和归档,以备查验。
3. 消毒设备与药剂管理•设备检查:定期检查消毒设备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确保消毒设备正常运转。
•药剂购买:选用具备消毒效果的合格药剂,确保消毒质量。
•存储规范:药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二、消毒流程管理1. 消毒前准备•清理环境:在消毒前将养殖场环境进行清理,包括清除畜禽粪便、垃圾等。
•准备设备:确认消毒设备齐全,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所需的消毒药剂。
2. 消毒操作流程•消毒范围:确定消毒范围,包括畜禽舍内外、饮水器、饲料槽等。
•消毒方法: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浸泡、烟雾或高温消毒等。
•操作步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操作,保证消毒液充分接触到目标物表面。
3. 消毒后处理•通风:消毒结束后,应及时通风换气,确保养殖场内空气流通。
•清洗消毒设备:对消毒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储存到下次使用。
•记录备查:将消毒情况记录到消毒记录表格中,进行备查和监督。
结语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的消毒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记录备查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安全卫生。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4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是指养殖场对动物养殖过程中采取的卫生措施和疾病预防措施。
下面是一些通常的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1. 清洁和消毒:养殖场应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槽、饮水设备、粪便清理设备等。
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杀死病原体,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分离和隔离: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动物分离和隔离制度。
对于有疾病或感染风险的动物,应尽快隔离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病死动物处理:养殖场应制定病死动物的处理方法。
病死动物应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 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养殖场应保证饲料和水源的质量安全。
饲料和水源可能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5. 动物健康监测: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健康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疾病控制。
6. 人员卫生管理:养殖场应指导养殖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工作,包括洗手、换衣服、佩戴口罩等。
这有助于防止人员将病原体带入养殖场。
7. 记录和报告:养殖场应建立和维护动物健康档案和卫生记录,记录每只动物的生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等。
同时,养殖场应及时报告动物疫情,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以上只是通常的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实际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2)一、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猪场,必要时须经场长许可。
任何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必须洗澡和更换生产区的工作服、工作鞋,个人衣物必须全部放在生产区以外,并遵守场内一切防疫制度。
二、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肉及其制品。
生产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凡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只和其他动物疫病,配种人员不得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三、生产区外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运送饲料和物品的车辆必须固定专车,并只能停放在生产区外,司机不能养猪和进入其他猪场。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
是为了保证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卫生,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
以下是养殖场常见的消毒防疫措施和制度:
1. 养殖环境消毒:定期对养殖场内的围栏、畜舍、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处理,消灭致病菌和寄生虫。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卡介苗溶液等。
2. 养殖工具和器具消毒: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器具,如喂料器、水槽、扫帚等,防止交叉感染。
3. 牲畜定期检疫:定期对养殖场的牲畜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以确保牲畜的健康状况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防止外来动物进入:养殖场应设立防护措施,如围栏、门、通道等,防止野生动物和其他潜在的疾病传播者进入。
5. 饲料和饮水消毒:定期对动物饲料和饮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微生物,保证动物食物和水源的安全。
6. 废弃物处理:养殖场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对动物粪便、尸体和其他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防止疫病通过废弃物传播。
7. 健康监测和病原体检测:定期对养殖场的牲畜和环境进行健康监测,同时进行病原体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是养殖场常见的消毒防疫制度,具体的措施还需根据不同的养殖类型、动物种类和疫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
同时,养殖场应定期对上述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养殖场消毒规章制度范本
养殖场消毒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规范养殖场的消毒管理工作,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环境,根据《畜禽养殖场消毒管理规定》,结合本场实际,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消毒管理责任1. 养殖场应划定消毒管理责任人,明确消毒管理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2. 消毒管理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技能,熟悉消毒工作流程。
3. 消毒管理责任人应定期检查消毒工作情况,制定消毒计划,组织实施消毒工作。
三、消毒工作流程1. 消毒前准备工作(1)提前准备好消毒药剂和消毒器具。
(2)对养殖场进行清洁整理,清除畜禽粪便和垃圾。
(3)对消毒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 消毒方法(1)空间消毒:采用喷雾、烟雾或气雾等方式进行空间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刷洗、拖洗或喷洒等方式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3. 消毒药剂选择(1)消毒药剂应选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易溶解、无毒无害的药剂。
(2)消毒药剂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和建议使用。
四、消毒频率1. 日常消毒:(1)饲料盆、水槽等饲料器具每日清洗消毒一次。
(2)圈舍地面、墙壁每日清洁,周一次消毒。
(3)畜禽粪便清理及时,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2. 定期消毒:(1)对圈舍、设施等进行每月一次的全面消毒。
(2)消毒前应清除畜禽粪便、饲料残渣等,确保消毒效果。
五、消毒记录1. 消毒工作记录:(1)消毒管理责任人应编制消毒工作记录,记录消毒时间、消毒药剂、消毒方法等信息。
(2)消毒工作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上,以备查阅。
2. 消毒效果检查:(1)消毒工作完成后,应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查,确保达到消毒要求。
(2)如有不合格情况,应立即重新进行消毒处理。
六、消毒安全1. 消毒药剂储存:(1)消毒药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2)不得将消毒药剂与饲料、药品等混合存放。
2. 消毒器具使用:(1)消毒器具应保持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卫生安全。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模版(五篇)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养殖场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制定本动物消毒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包括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
第三条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动物消毒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动物消毒工作。
第四条养殖场应制定动物消毒管理规范,明确消毒的原则、方法、频率、时期等,并将其公示于养殖场。
第五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动物消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六条养殖场应配备专业的动物消毒人员,并保证其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
第二章动物消毒管理制度第七条养殖场应制定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消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八条动物消毒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动物消毒的目标和原则;(二)动物消毒的方法和工具;(三)动物消毒频率和时期;(四)消毒废物的处理;(五)动物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六)动物消毒记录的保存和管理;(七)动物消毒的监测和评估;(八)其他相关事项。
第九条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动物消毒管理计划,并将其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第十条养殖场应进行动物消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动物消毒的目标和原则第十一条动物消毒的目标是保证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第十二条动物消毒的原则是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第十三条动物消毒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和工具,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
第四章动物消毒的方法和工具第十四条动物消毒可以采用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方法。
第十五条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热消毒、冷冻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第十六条化学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第十七条生物消毒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消毒、菌苗消毒等。
第十八条动物消毒的工具主要包括喷雾器、喷施器、杀虫剂等。
第五章动物消毒的频率和时期第十九条动物消毒的频率和时期应根据动物种类、养殖场环境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来确定。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动物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但由于疾病的传播和动物粪便的排放,养殖场容易成为病菌滋生的场所。
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消毒制度在动物养殖场中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并探讨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动物养殖场中的重要性。
二、消毒制度的目的1. 预防疾病传播: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在养殖场的传播。
2. 保障动物健康:消毒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3.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消毒可以减少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消毒制度的内容1. 消毒场所选择:根据养殖场的不同区域和设施,确定消毒的重点区域,包括动物圈舍、饲料储存区、水源等。
2. 消毒时间和频率: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普通建议在动物出栏前进行全面消毒,并定期进行例行消毒。
3. 消毒方法选择: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消毒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4. 消毒剂选择: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氯化物、过氧化氢、醋酸等。
5. 消毒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流程,包括准备消毒剂、清洁物体表面、喷洒消毒剂、处理废弃物等。
6. 消毒效果评估:建立消毒效果评估体系,定期检测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四、无害化处理制度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动物养殖场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防止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 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可以将动物粪便和废水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 疾病控制: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在粪便和废水中的传播,降低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
4. 产品安全: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粪便和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养殖场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养殖场消毒制度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养殖场是生产动物产品的重要场所,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养殖场也是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确保养殖场的卫生与安全,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消毒制度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二、目的与范围1. 目的制定养殖场消毒制度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标准,降低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与福利;•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包括但不限于畜牧场、禽场、水产养殖场等。
三、管理原则1. 法律遵从养殖场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消毒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预防为主预防是最重要的原则,养殖场应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卫生保洁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 综合治理养殖场消毒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等,确保消毒效果。
4. 定期检测养殖场应定期对消毒措施及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消毒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具体要求1. 设立消毒管理岗位养殖场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消毒工作,确保消毒制度的有效落实。
2. 制定消毒操作规程养殖场应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规程,包括消毒剂的选择与配比、消毒方法与频次、消毒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等,确保操作规范和一致。
3.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消毒剂养殖场应提供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保证消毒效果。
4. 制定消毒指导手册养殖场应编制详细的消毒指导手册,向养殖人员普及消毒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消毒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5. 建立消毒记录和档案养殖场应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和档案,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便于监督和追溯。
6. 定期开展消毒培训养殖场应定期组织消毒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养殖人员的消毒技能与意识。
7. 加强监督检查养殖场应建立消毒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套制度共计8块,每块采用60*80泡沫板喷绘、封边处理。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规模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四、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五、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六、规模养殖场生产区禁养其他动物。
七、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
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八、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规模养殖场用药制度
一、正确配伍,协同用药。
使用兽药时,正确配伍,合理组方,协同用药,增加疗效,避免产生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
二、辨证施治,综合治疗。
经过综合诊断,查明病因以后,要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三、按疗程用药,勿频繁换药。
一般情况下,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次应适当减量,症状减轻后使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要追加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用药时间一般为3—5天。
使用药物预防时,7—10天为一疗程,均匀拌料于饲料中进行饲喂。
四、合理采用给药方式。
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要考虑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五、严格实行休药期规定。
休药期是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到该畜禽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生产中,在使用有休药期的兽药时,要严格实行休药期,尽量减少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动物产品。
六、禁止使用禁用兽药。
严格按规定使用兽药,决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类、已烯雌酚等性激素类、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其制剂、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和安眠酮等催眠镇静类等21类药物。
检疫申报制度
一、货主通过现场、电话、网上申报等形式,就调运动物情况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
二、场方在出售或动输动物时必须提供该批出栏畜禽的畜禽防疫档案、用药记录、监测消毒记录等。
三、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需提供该批出栏畜禽的防疫档案、用药记录、监测消毒记录等,还需提供种用、乳用动物调运检疫审批材料和个体养殖档案资料。
四、出售乳用、种用动物应提前15个工作日报检;向无规定动物病区出售或调运动物应提前7个工作日报检;出售和输出其它动物应提前3个工作日报检。
五、变更运输动物品种的,应该重新申报检疫。
六、检疫审批单超过有效期的,应该重新申报检疫。
疫情报告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发现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
二、对已发现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规模养殖场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严禁染疫动物出场、出售,防止疫情扩散。
三、规模养殖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四、规模养殖场每月将动物染疫及患病情况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汇总报告一次。
五、违反本制度,造成疫情扩散蔓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三、畜禽出栏、周转区:周转畜禽圈舍、出栏装车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一次。
四、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圈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八、各栋圈舍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九、圈舍、畜(禽)群: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十、人员消毒:进入圈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三、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四、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五、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七、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
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畜禽标识管理制度
一、新出生活畜,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二、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活畜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活畜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五、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规模养殖场登记制度
一、严格落实畜禽标识、免疫档案、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疫病可追溯体系。
二、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按照规定年限保存。
三、养殖档案内容包括:畜禽来源,饲料消耗情况,畜禽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检疫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