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前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一、作者简介: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
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
▪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
▪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一、写作特色:▪语言凝练、传神*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二、结构特色▪以火葬为线索*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
——“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4. 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作者简介: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标准新闻稿范文500字(推荐9篇)
标准新闻稿范文500字(推荐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标准新闻稿范文500字(推荐9篇)标准新闻稿范文500字第1篇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世界上有一面旗帜,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政治体制,只要出现了天灾人祸、只要出现了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件,那一面旗帜就会高高飘扬在那里。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探析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探析【前言】:物尽天择,适者生存,至物种起源以来这就是一条恒古不变的定律。
回顾近代中国,一次西方工业革命的剧变打破了中国统治者们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也因此开启了落后挨打的屈辱近代史。
纵观近代历程,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的一个原因,由此看来,落后就要挨打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落后不代表着一定会遭受打压,有些时候反而人的因素起到了一定作用,历史上弱国胜强国例子也是存在的,因此,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想要在世界洪流中站稳脚跟,除了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外,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节也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落后就要挨打军事国力人为因素。
古代中国,地大物博,我们拥有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有思想各异的诸子百家,无论学术还是技术很多在当时国际上可以算是先列水平了,然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致使中国当时的领导人安于现状,夜郎自大,隔绝了与外界的来往,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当时世界的主流,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从这一时期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人可以说是饱受凌辱,曾一度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人在近代屈辱中惊醒反抗,换来了现在的新中国,这段历史也很好的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反观历史,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从先人的经历中总结教训,正确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
一、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呢?最早提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命题的,是斯大林,是1931年2月4日,他在全苏社会主义工业工作人员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发表的《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演说中提出来的,演说中提到,“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
[1]斯大林提出的这一观点激励苏联人民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而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并进一步发展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论,毛泽东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落后,在近代资本主义时代,他就必然会挨打,这一观点在我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通社新闻业务手册前言让你写的新...
学通社新闻业务手册前言·让你写的新闻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自从我来到学通社工作之后,得有不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个人问过我:学通社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标准答案的歌词大意是:学通社,全称“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是一个学生记者的精英组织,致力于为中学生打造一个课外实践的平台,帮助中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看前人没看过的风景……然后他们会继续问我:那你们具体做什么呢?嗯,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
简单地说,我们要做的不过是采访、写稿、拍照、发表而已。
在文字尚且神圣、新闻充满着理想的三十年前、二十年前,这当然是个好工作。
但今天,这些事的吸引力还一如既往的大吗?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一直处于“狼来了”的焦虑状态,而在网络上,记者和“妓者”差不多都快成同义词了。
你无法否认权力与金钱对新闻的侵蚀,今天的新闻业的确不像二十年前那样天然正确了,也不复当年的吸引力。
但有一点我相信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好新闻可以战胜时间,在历史长河中赢得一席之地。
对于学通社记者来说,加入这个组织的理由可以有千条万条,但最终的目标其实就应该是最初的任务:写好一篇新闻。
在学校里宣讲学通社的时候,当我说到学通社曾经采访的对象,从阿维拉热到三峡第一批移民,并没有引起多少共鸣;但当我说到那些曾经的学通社员凭借学通经历考上了港大、北大时,大家的眼睛都在放光。
有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电话,抱怨他家孩子没有得到太多采访机会,我说,您得先让您家孩子多写稿,让编辑和社长记住他,他爸爸回答说,学通社不就是一个给孩子搭建采访平台的吗?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逻辑:我们到底是拿采访当做自己人生履历上一次辉煌的经历,还是把采访当成新闻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记得前一个目标,而忘记了最后的目的。
学通社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包括视野、知识、人脉,甚至直接照亮你的前途,但作为一个新闻专业原教旨主义者,我最希望的,是每一个社员在高中毕业之际,除了带走那些无形的财富,还能拿出一篇自己采写的报道,或者自己拍摄的新闻照片,然后骄傲地说:这篇新闻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永远闪闪发光。
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
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对往事的追忆和记录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故我们历史学问极为发达,有关历史的书籍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历史是由时间来限定的,1990年已经成为历史,2002年也同样成为历史。
当你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或数年之时,国事、家事、天下事未必会记得清楚,个人可能更关心自己谈恋爱或结婚或工作或为人父母的那段记忆神经,别的事情可能都已淡忘。
然而有了一本书,一本有关“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的大书,随手翻阅,过去的记忆渐渐复活,我们可以重温往事的欢乐与忧伤。
凌志军先生以前由《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一书暴得大名,可惜此书难得一见。
《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是他最新的著作,按作者凌志军所言:“本书的酝酿和写作历时三年,增删五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所涉及资料主要来自我对当事人的采访,以及公开的出版物,也有一些是我亲身经历的,内容浩繁,巨细混杂。
”确实如作者所说,我通读此书,最大的印象就是“内容浩繁,巨细混杂。
”当然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也会有所取舍,“其增删繁简的主要依据,并非出自史家标准,甚至也不是时事政治的尺度,而是作为一个记者的眼光。
”“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应该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文字历史过程,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十二年,但以现在资料收集之齐全,要用文字来记载“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怕不是一本书的分量所能承担的。
于是作者的取舍标准便在这种写作中透散出来,“以一己之眼光、见识与胸怀去观察大世界。
”作者的心愿是“让新闻成为历史,又能让历史像散文一样美丽,让政论像小说一样动人”。
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要求,要求既高,想要达到它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客观来说,《变化》一书未能达到这种目的。
不过《变化》自有其价值所在,由于作者的记者身份,在写作中采用了大量的亲历性资料,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分为四个部分、一个前言、一个尾声。
《在那历史转折时期——胡平任福建省省长的日子里》前言
《在那历史转折时期——胡平任福建省省长的日子里》前言作者:陈联真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01期中国在20世纪发生了三次历史性转折: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前两次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两相对决”的革命,打败了敌人就是胜利,目标简单、程度惨烈;后一次是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自我完善”式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了改革者思想观念脱胎换骨的改造,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自我革命,过程长且艰巨复杂,尤其大大触及了世人的思想灵魂深处。
改革开放未有穷期。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决定了狭义的改革是永无止息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势不可挡,使得广义的改革成为“永远在路上”的未竟事业。
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搞好产品出口,与国际游戏规则接轨,这是初始阶段,是低层次的;把资金、人员、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带到国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搞好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这就上升一个层次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变为规则的主要制定者,这又是更高层次的了。
改革开放至今历经38年,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只是极其短暂的瞬间,但其初始阶段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历史性转折时期”的无比威力将更为彰显。
胡平是改革开放的幸运者。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此后不久,福建省委根据中央要求上报了实现干部年轻化的省级后备干部名单,50岁的胡平位列其中,在两年内先后担任了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省长,实现了“三级跳”,当时在全国的正省部级干部中,如此的年轻化少之又少。
这是胡平任职的时代背景。
同时,机遇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
勤学好思,知识面广,熟悉经济工作,勇于担当,尤其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这是胡平的主观优势。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课
(3)1956年,明文规定新闻机构都是党政机关直属的
事业单位。
授课前言
课堂要求
学习意义 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
二、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
纵观中国新闻史发展过程, 喉舌媒介的“生长状态”究竟如何? (一)“政治推进” 1、关于“论政传统”
整体综述
第一部分
2、关于“政治家办报的传统”
(一)政治推进
1、关于“论政传统”:
课堂要求
学习意义 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
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人论政”传统——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人形象的写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整体综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第三部分
课堂要求
学习意义 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
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处处“政治挂帅”, 新闻事业的发展依然是由政治任务来决定, 新闻媒介在“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发展。
整体综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由于“政治推进”媒介生长,
第三部分
形成两个传统:
“论政传统”和“政治家办报”。
授课前言
中国的媒介生存环境怎样?
在这种生存环境中,生长出怎样的媒介?
教学计划
整体综述
(一)中央集权制:“喉舌媒介”
(二)帝制传统:“官营媒介” (三)内忧外患:“利器媒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授课前言
课堂要求
学习意义 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
二、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
纵观中国新闻史发展过程, 喉舌媒介的“生长状态”究竟如何?
景岳全书
王令月 司银楚 刘伶田 杜杰慧 李元聪 杨坚贞 旷惠桃 何耀荣
刘炳午 李和生 杨维华 吴润秋 何清湖 张炜宁
李璜河 杨正望 肖 瑄
杨少峰 肖森林 宋含平
邹青玉
张崇泉 罗青江 胡郁坤 贺菊乔 黄令月 章 威
陈其华 周 衡
林 周 钟
洁 慎 颖
欧阳剑虹 周 华
易振宁 周小青 段晓慧 徐基平 黄江波 韩育明 谢 立
对(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青青 李海兰 余茂龙 郭隽殊 颜翠岑 方 李 照 银 邓 李 张 曾 萍 萍 文 鸣 刘亚芳 吕建美 张佳莉 葛姿宇 刘倩萍 杨永芳 武婧如 焦 蕉 刘锦霞 苏劲松 周颖璨 廖 健
李长香 杨宗纯 段顺艳 潘思明
邹宇杰 袁建平
|序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现存古籍约十万册,传承数千年。按古代典籍 涉及诸多门类,有所谓经史子集之称者,当以文化为主干,囊括《大学》 《中 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仪礼》 《周易》 《春秋左传》 《尔雅》 《孝 经》等,歧黄医术亦列于其中,子部收录有“医家类” ,足可概见一般。我 国传统医药科学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进步,位列全球传统医学之冠, 造福民众,享有盛誉,是以我国宪法指明要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也要发 展我国传统医药学,实现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我国医学典籍约有一万余册,涵盖诸多学科。著名典籍中,有号称中医 药学四大经典的《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及《神农本草经》 。随 后金元四大家之学派兴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之面世,以及献可景岳 及温热病诸大家的成就,都为传统医药学之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 明末清初,西洋医学输入,中西医汇通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 府进而提倡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策略,临床 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中西医学优势互补,学术发展,著作林立。 湖湘俊贤何清湖教授,有鉴于古传医书浩瀚,而坊间医籍又良莠不齐, 版本欠佳,选书诸多不便,为弘扬传统,瞩目发展,继承经典及先贤经验, 立足临床,医理循源,广邀国内专家群体,精心加以校订编修,校勘句读, 计有二百一十册之谱,成《中华传世医书》巨著,纸质版己于 1999 年由中 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使各类传世医书,方药诊籍,得以方便内外妇儿等各科 医师及研究人员选读和参考,各得所宜,功莫大焉。今何清湖教授又与时俱 进,为更好更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参考,组织出版发行电子版,索序于我,我 钦佩其毅力和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理想,乐为之序。
中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可视化大赛优秀作品
我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可视化大赛优秀作品一、前言我国新闻史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迁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展示我国新闻史的丰富内涵,我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大赛应运而生,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积极参与和创意表达。
二、比赛概况我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大赛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多媒体、跨学科的方式,呈现我国新闻史的多元内容和多层次信息,推动新闻史数据的数字化、可视化进程。
比赛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库构建、数据可视化呈现等方面,旨在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我国新闻史知识的传承和创新之中。
三、评选标准本次大赛以数据的完整性、可视化效果和创意创新为评选标准,依托专业评审团和公众投票的方式,共同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可视化效果和美观度、创意表达和传播价值等方面。
四、优秀作品展示1. 作品名称:《我国新闻史大事记可视化》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收集整理我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资料,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种媒体元素的数据库,以时间轴和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交互式操作,深入了解我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呈现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教育和研究价值。
2. 作品名称:《我国新闻史人物关系图谱可视化》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分析挖掘我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其关系网络,构建了一个动态图谱数据库。
通过节点和连线的方式清晰展示了各位历史人物之间的交往与影响,使得复杂的历史关系一目了然,具有很高的可视化效果和科研价值。
3. 作品名称:《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发展可视化地图》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对我国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立体感强的可视化地图。
通过时间轴和空间坐标的双重展示,清晰呈现了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效果和知识传播价值。
新闻稿范文1000字(汇总6篇)
新闻稿范文1000字(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新闻稿范文1000字(汇总6篇)新闻稿范文1000字第1篇例文分析与补写新闻标题训练一、例文分析重点文种: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经济活动分析报告1、要求文种的整体构成要素、结合原文;关于“分析要有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1)从前往后分析;(2)从整体到部分;(3)从抽象到具体。
中外新闻史概要
以下是中外新闻史的简要概述:
中国新闻史:
古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官府的文书和公告,以及民间的流言和传说。
近代:19 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报纸开始在中国出现。
最早的报纸是1872 年创刊的《申报》。
现代:20 世纪初,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报纸和记者,如《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等。
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外国新闻史:
古代:在古代,人们通过口头传播、信件和公告等方式传递信息。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的新闻出版物,如《罗马公报》等。
近代:16 世纪至17 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开始在欧洲出现。
最早的报纸是1566 年创刊的《威尼斯公报》。
现代: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外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报纸和记者,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
当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
中国的西北角
中国的西北角编辑前言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 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的杰出战士。
他于一九七O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
为了整理中国新闻事业的史料,为了纪念范长江同志,我们在他逝世十周年的时候,搜集、整理了他的著作,编辑出版一部《范长江新闻文集》。
这本《中国的西北角》是其中的一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深重。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已经开始; 国民党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妄图以连续不断的“围剿” 消灭工农红军,使祖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正在读书求学的范长江同志,怀抱着救亡图存、探索真理的志愿,曾经迢迢数千里,从北平到南昌,秘密地阅读和研究关于工农红军和苏区的制度与政策的小册子; 也曾经长途跋涉,到抗日前线的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了解当时国民党和地方当局以及军队中政治腐败、土气低落的实际情况。
而在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年仅二十六岁的范长江,为了深入了解红军北上抗日对于整个中国政治动向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西北地区的现状和未来,他走出书斋,离开学校,进行实际考察。
他以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到川;比、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大西北地区去采访,他的足迹越过祁连lI J,绕过贺兰山,北至包头,西达敦煌,全程四千里,历时十个月。
他将旅途通讯陆续寄到大公报发表。
由于他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当时神秘西北的黑暗和危机,他的通讯引起了全国的震动。
当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发生以后,由于国民党对真实情况紧密封锁,范长江同志又冒险只身进入西安,以后又到延安,了解事变真相,并迅速报道出去。
他在通讯中,报道了毛主席、周副主席会见他时所作的长时间谈话的内容;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政策,从而使党的声音,光明的信息,公开地传给了国民党统治区的读者,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重视和欢还。
催生变法的“中国报纸之父”
下) 的著 名 文 章
中 ,强 中以攘 外 , 远 以师长 , 法 以 自强 ” “ 课 变 的 文字 激动 人心 。王韬 是近 代 中国提 出 “ 变法 ” 的 第一人 , 其超前 性之遥 遥 可谓 “ 汉北斗 ” l 年 星 !8 后 郑观 应 才 在 《 世 危 言》 盛 中引用 “ 变法 ”2 年 ,0 后康 、 梁上书 皇帝 “ 维新 变法” 。康有 为 曾在2 岁 5
O
w物 秋; 春 ;囡 人 ● 国 困
叟、 淞北 逸 民、 蘅华 馆 主等 。清道 光八 年 十月 十 日( 8 8 l 月 1 1 2 年 1 0日) 出生 于 苏州 府 甫 里 村 ( 今 角直 镇 ) 个 书香之 家 。祖父 是科举 进 士 , 亲 一 父
是私 塾先 生 , 亲也 识文 断字 。王 韬5 母 岁便 随 大
《 经》 《 易 、礼记 》 《 书 纪年 》 、竹 等相 继推 出 。此 举
引起 西方 世界 的极 大轰 动 。理雅 各也 获 得 了 巨
大 荣 誉 , 被 英 国 爱 丁 堡 大 学 授 予 汉 学 奖 和 荣 誉
博士称 号 。 但他 并没有 忘 记王韬 的 巨大 功劳 . 在 出版前 言 中称 :译 者不 能不 感激 而 承认 苏州 学 “
古代 经典 翻译成英 文 , 编为 《 中国经典 》 这 是一 。
项庞 大工 程 , 又力不 从心 。于是邀请 心仪 已久 但
的王 韬来 书 院 参 与 翻译 , 他 “ 为位 置 . 礼 对 特 优 有加” 。王 韬 的加盟 加 快 了这 一浩 大工 程 的进
时第一次游历 香港 , 当时正值王韬 的政论文 章连
出版 , 嗣后 又在 上海 印行 , 这是 我 围最早 的 一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闻讨论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闻讨论区
摘要:
一、前言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闻讨论区的概述
三、讨论区的主要话题和内容
四、讨论区对我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五、结论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闻讨论区是一个汇集了广大网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话题讨论的平台。
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观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讨论区的主要话题和内容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方面。
既有关于历史事件的讨论,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也有关于历史人物的评说,如孙中山、毛泽东等;还有关于历史观点的辩论,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关于历史事件的评价等。
这些话题和内容,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闻讨论区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近现代史的学习和讨论中来,提高了人们的历史素养。
其次,它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它也为我国近现代史教育提供了一个反馈机制,让教育者和学者能够了解社会大众对历史的认
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模板及范文3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模板及范文3000字一、前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
本报告将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为主题,介绍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并回顾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二、实践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趋势;(2)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2. 意义:(1)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2)从历史中获取智慧和经验,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3)提高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实践过程1. 资料收集:团队成员根据分工,分别收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资料,包括图书、论文、档案和新闻报道等。
通过广泛搜集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2. 分析讨论:团队成员每周定期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各自资料的收获和发现,并就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讨论和决策。
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课题。
3. 调查实践:团队成员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查实践。
调查实践的方式包括对现场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通过实地实践来了解实际情况和真实问题。
4. 数据整理和分析:团队成员将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的结论和发现。
5. 报告撰写:团队成员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实践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引言、实践目的和意义、实践过程、研究结论和发现、实践心得和展望等内容。
报告应该清晰地陈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四、实践成果1. 实践过程: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进行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实践研究。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广泛调查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新闻稿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新闻稿前言近日,我们有幸参观了一座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我们在参观中所了解到的内容。
背景介绍红色教育基地,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胜利而设立的重要红色纪念地。
它通常位于革命根据地或者历史上重要的革命场所,是向公众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参观经历我们首先参观了基地的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丰富的革命纪念物品和历史文献。
通过观看展品,我们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参观中,我们还有幸与一位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了座谈。
他生动地讲述了当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对他们的奋斗精神深感敬佩。
我们学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勇气。
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明白了中国革命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需要代代相传,世世为基。
在基地参观的最后,我们还举办了一场红色文艺演出。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革命歌曲、舞蹈和戏剧等多种形式,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辉煌。
参观感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红色教育基地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
同时,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意识到,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
红色教育基地是一个教育的殿堂,通过它,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开拓创新。
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对我们精神追求的一种满足。
通过参观,我们对于革命烈士的无私奉献和为了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精神将鼓舞着我们,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新闻史期末总结范文
新闻史期末总结范文一、新闻史的概述新闻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现象及其历史变迁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闻所扮演的角色和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新闻史学研究的内容涉及新闻的起源、发展、转型以及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关系等方面。
二、新闻史的起源与发展新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最早从事的新闻活动是通过口头传播来交流信息。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出现,新闻传播逐渐从口头传统过渡到文字传播,报纸和杂志的出现也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受众。
现代新闻的雏形可以在欧洲的启蒙时代找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是新闻史上的重要节点。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新闻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各种刊物和报纸迅速遍布全国,社会大众开始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
20世纪的新闻史经历了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等技术革命的影响,新闻传播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新闻的速度、覆盖面以及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新闻更加迅速、全面地传播。
三、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现代的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等,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1.利用印刷术的新闻传播印刷术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头传统,报纸、杂志等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新闻可以快速传播,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新闻信息。
2.电报传播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使新闻传播不再受地域限制,新闻可以迅速传送到全球各个地方。
电报传播极大地加快了新闻的速度,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3.电视和广播传播电视和广播技术的发展使新闻传播更加直观和生动。
人们通过电视收看新闻节目,通过广播听取新闻报道,这些媒介更多地利用了图像和声音来传达新闻信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新闻事件。
4.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新闻信息。
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用户不仅可以接收新闻信息,还可以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传播。
《新闻与传播研究》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
《新闻与传播研究》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自2019年1月起施行)一、来稿格式规范(一)投稿要求本刊实行网上投稿,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二)正文部分注意事项1.Word文件格式,正文按每行36字排版。
2.文中图表原则上不跨页。
3.文字如无特殊需要,不用繁体字。
4.标点符号及数字的用法一律遵照国家标准。
5.文中如出现外国人名,第一次出现时需译成汉语,用括号标注外文原名,以后出现时直接用汉译人名。
6.文中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的序号用“一、……”“(一)……”“1.……”“(1)……”标示。
7.论文如系资助项目,在文末说明。
多个资助来源的,只选一项。
8.因匿名评审需要,正文部分不得出现与作者有关的任何信息。
二、引文注释规范(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本刊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页下,即脚注。
注释序号用[1]、[2]、[3]……标识,每页独立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的右上角。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及标点符号: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如“编”“编著”“主编”“整理”等)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译者前用逗号,如有两个或以上译者,译者名字间用顿号隔开。
示例:邹韬奋:《小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4页。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3-74页。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周立方、李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35-13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国际传播资深专家访谈录》记录
《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国际传播资深专家访谈录》读书记录目录一、前言 (3)1.1 书籍简介 (4)1.2 编写背景与目的 (4)二、访谈对象介绍 (5)2.1 访谈对象一 (6)2.2 访谈对象二 (7)2.3 访谈对象三 (8)三、访谈内容概述 (9)3.1 访谈对象一 (10)3.1.1 个人经历与专业背景 (11)3.1.2 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贡献与成就 (12)3.1.3 对中国故事的独到见解与实践经验 (13)3.2.1 个人经历与专业背景 (16)3.2.2 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贡献与成就 (17)3.2.3 对中国故事的独到见解与实践经验 (18)3.3 访谈对象三 (20)3.3.1 个人经历与专业背景 (21)3.3.2 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贡献与成就 (22)3.3.3 对中国故事的独到见解与实践经验 (24)四、访谈精华摘录 (25)4.1 访谈对象一 (26)4.1.1 案例一 (27)4.1.2 案例二 (28)4.1.3 案例三 (29)4.2 访谈对象二 (31)4.2.1 案例一 (32)4.2.3 案例三 (35)4.3 访谈对象三 (37)4.3.1 案例一 (38)4.3.2 案例二 (39)4.3.3 案例三 (40)五、思考与启示 (41)5.1 对中国故事传播的思考 (43)5.2 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启示 (44)5.3 对未来中国故事传播的建议 (45)六、结语 (47)6.1 访谈总结 (48)6.2 个人感悟与体会 (49)一、前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是每一个中国人,乃至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国际传播资深专家访谈录》是一本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书籍。
本书通过深入访谈上海国际传播领域的资深专家,汲取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故事的传播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言
二、为什么学:学习目的及意义 为什么学: 1.学习中国新闻史, 1.学习中国新闻史,是帮助我们建立学科记忆的重要 学习中国新闻史 路径。 路径。 2.学习中国新闻史,能丰富新闻的历史知识, 2.学习中国新闻史,能丰富新闻的历史知识,为学习 学习中国新闻史 专业知识提供鲜活的材料和历史背景。 专业知识提供鲜活的材料和历史背景。 3.学习中国新闻史,能吸取和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3.学习中国新闻史,能吸取和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中国新闻史 为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提供帮助。 为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提供帮助。
中 国 新 闻 史
参考书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2月)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彭红燕:《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前 言
一、学什么:课程性质、课程内容 学什么:课程性质、 二、为什么学:学习目的及意义 为什么学: 三、怎样学:学习要求及方法 怎样学:
前 言
一、学什么:课程性质、课程内容 学什么: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新闻传播学各专业之学科基础课,属史论课。 本课程为新闻传播学各专业之学科基础课,属史论课。 新闻传播学各专业之学科基础课 课程内容 主要讲授从我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到当代新闻事业发展 的历报台社等媒体状况, 包括各个时期新闻传播活动状况,报台社等媒体状况, 主要新闻人的思想及作为,重大新闻宣传活动概况等。 主要新闻人的思想及作为,重大新闻宣传活动概况等。
前 言
相关说明
1.教材 1.教材 2.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 课程结业考试:70% 课程结业考试: 平时作业及讨论:20% 平时作业及讨论: 考勤: 考勤:10%
前 言
三、怎样学:学习要求及方法 怎样学:
学习方式:老师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 学习方式:老师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 要求: 要求: 1.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与基本情况。 1.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与基本情况。 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与基本情况 2.掌握各个时期主要媒体发展状况,主要新闻人的思 2.掌握各个时期主要媒体发展状况, 掌握各个时期主要媒体发展状况 想及作为,重大新闻宣传活动概况。 想及作为,重大新闻宣传活动概况。 3.熟悉有关中国新闻史的参考书及文献资料, 3.熟悉有关中国新闻史的参考书及文献资料,能熟练 熟悉有关中国新闻史的参考书及文献资料 运用和检索这些书籍和资料。 运用和检索这些书籍和资料。 一条线索、一些概念、一些命题、一些文本。 一条线索、一些概念、一些命题、一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