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何在十年间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复习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考点聚焦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
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
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典型例题】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
【政策】高中历史第3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节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关键字】政策第二节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遭受沉重的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2.概况(1)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
(2)1936年5月,吞并埃塞俄比亚。
3.英、法的政策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虽对意大利进行了经济制裁,但并未对意大利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1.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2.中国抗战(1)在中共倡议下,中国人民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国抗日战争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构成,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1.背景(1)西班牙于1931年建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组建联合政府。
2.爆发1936年,西班牙殖民军将领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各种力量的反应(1)德、意:提供装备,直接参战。
(2)共产国际:组成“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
(3)英、法:“不干涉”政策。
4.结果1939年3月,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5.性质是西班牙内战,同时具有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性质。
1(1)起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初露端倪。
(2)发展①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②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美三国正式予以承认。
(3)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2.《慕尼黑协定》(1)时间:1938年9月。
(2)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1)使苏联失去了对英、法的信任,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6年,德、意签订秘密协定,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2)1937年,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过程(1)1938年3月,德国入侵奥地利,使其成了德国统治下的一个省。
经典: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英法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1)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受第一次世界 大战影响受到极大的削弱,导致了不敢同德意日 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 战争。
(3)因一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利用了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 了“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
11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一)局部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2、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3、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2
卢沟桥事变
13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一)局部战争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5
地中海
红
厄立特 里亚
意海大进利 入原侵印因略度:埃洋战塞的略俄 通地比 道位亚 ;重战要略—物—埃俄亚资东塞比丰部海富非;洲经,索济扼马危守里印 度 洋机红 的打击;欧洲扩张计划受阻;当年战争失败之仇
特点:不宣而战 结果:1936年5月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6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一)局部战争
背景 (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大国的这些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
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
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6
签 订 《 苏 德 互 不 侵 犯 条 约 》
27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3、作用 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美国推行“中立法案”的原因1、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 国把重心放在了国内经济的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 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 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远离战争中心, 从而不愿卷入欧洲和国际纠纷,从而避免造成社会 动荡,又可以维护美国在欧洲各国的投资利益,控 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⑦延续:对德侵略波兰坐视不理。 2.美国的“中立法案” ①原因:孤立主义思潮盛行。 ②实质: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背景: ①英法缺乏与苏联共同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诚意 ②德国确定了首先进攻西方的策略,避免两线作战。 2.影响:使德能集中力量进攻西方,使苏赢得了准 备战争的时间。 英法推行 绥靖政策 的原因是 什么?
⑤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大片 领土,1939年进一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部。
地中海
红
海
埃塞俄比亚
印 度 洋
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想想德意法西斯为什么 要侵占西班牙?
大 西 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
中
海
非
洲
提示: 原因: 1 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 2 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3 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 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格尔尼卡》 1937年,德国空 军对西班牙城市 格尔尼卡进行野 蛮轰炸,大量平 民伤亡。画家毕 加索义愤填膺, 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用超现实主义 的风格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一个德国法西斯分子看 过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 画家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⑴原因
挪威
丹麦 英国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德国
法国 意 大 利
历史趣谈二战如何在十年间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二战如何在十年间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但它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序幕”。
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但它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序幕”。
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前后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才由多场局部战争逐步蔓延扩大为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结束70年后的今天,其政治和精神“遗产”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
而面对并不安宁的当今世界,有必要探讨二战缘何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以期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绥靖政策”饲虎为患,导致战争规模升级
二战爆发前,世界并非没有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升级的有利条件。
刚刚摆脱一战苦难的欧洲各国对战争的巨大破坏力记忆犹新,民众不想战不愿战。
苏联的巩固发展也为维护集体安全,防止大战爆发起到积极作用。
如此等等。
慕尼黑会议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先后形成之际,如果世界大国能够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有所作为,早日采取果断有力的集体安全行动,是有可能把大战阻止于局部甚至完全加以遏止的。
然而在这一关键时期,英法美苏等大国虽然都认识到了法西斯的威胁,都不想成为法西斯的猎物,却都采取了牺牲小国、弱国用以满足法西斯侵略欲望,企图换取暂时和平与苟安的态度。
它们对待法西斯的暧昧之举和所作所为,貌似想要远离战争,实际上却并没有逃脱战争厄运,更没有得到所期盼的安宁。
这种以邻为壑的行径,换来的是法西
生活常识分享。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岳麓版选修3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备课人毕晓黎教学目标:课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教学重点、难点: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
那么局部战争怎么会演变成全面的世界大战呢?讲授新课:一、全面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设问:到20世纪30年代,哪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1922年意大利、1933年德国、1936年日本。
走上法西斯道路后,30年代,这些国家纷纷开始侵略扩张,挑起战端。
有哪些表现呢?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意30万大军不宣而战,到1936年5月正式吞并。
设问:意大利为什么侵略埃塞俄比亚呢?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和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意大利在欧洲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出示地图)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意埃实力对比悬殊,意装备先进(图片),而埃的军队尚属于部落军(图片),但意仍采用了狂轰滥炸、施放毒气等灭绝人性的措施,大量使用毒气,致使埃塞俄比亚27.5万军民被毒气熏死,40余万无辜居民惨遭杀害,体现了法西斯组织反人类的特点。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内战爆发—1939年共和国被颠覆设问一:西班牙内战的双方是?初期内战的性质是?佛朗哥叛军(德意扶植的西班牙法西斯势力)与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联合执政);西班牙人民反对本国法西斯势力的内战;后来德意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德国派往西班牙的“秃鹰军团”,主要是空军、坦克兵和技术兵种,意大利派往西班牙的是整师的“黑衫队员”,在1937年中最多时,人数达到约5万人。
法西斯的部分外籍军团是由德国的“容克”飞机空运去的,随后大量的军队由德意战斗机护航乘船渡过海峡,大批武器装备、弹药源源不断供应叛军,德意的轰炸机对西班牙的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德意的正规军也在“志愿兵”名目掩盖下踏上西班牙本土。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课件1
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对苏联来说带有纵容法西斯侵略
的绥靖主义色彩,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 彩。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 波兰 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_____ 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奇怪战争”与“静坐战争” (1)表现: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坐 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2)恶果:波兰沦陷后,德国顺利进攻北欧、西欧,丹麦、 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沦陷。不久,德军占领 巴黎, _____ 法国 投降,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4.“不列颠之战”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到拒绝后, 空战 为主的“不列颠战役”,企图以炸迫降。英国军 发动以_____ 民英勇反击,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颠覆。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日本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 。 发动了_____________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扩张: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4. 捷克斯洛伐克 。 1939年,吞并了_____________ 德、意、日结成同盟:德、意、日三国于1936~1937年签 5. 柏林—罗马—东京 反共产国际协定 》,建立“_________________” 订了《 _______________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内容:德国为了在进攻西方时避免两线作战,频频向 苏联示好,提议两国和解。双方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两线作战 的后顾之忧,得 (2)影响:该条约使德国免去了_________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第10课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导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理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英法美的领导人在20世纪30年代到底是怎么做的?战争为什么不能避免,而从局部的战争走向了全面战争的深渊?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思考: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是如何对外扩张的?其结果如何?由于当时世界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等因素,德意日不可能一下就挑起世界大战,而是分别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一系列的局部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
),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1.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
2.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想想德意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西班牙?导致了什么影响?(1)原因:1.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2.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3.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2)影响:1.西班牙内战(民主革命)演变成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2.导致了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的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格尔尼卡》: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进行野蛮轰炸,大量平民伤亡。
画家毕加索义愤填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用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
一个德国法西斯分子看过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画家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学习目标: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1.重点:德国入侵波兰;法国的沦陷;不列颠之战。
2.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教材整理1德国入侵波兰1.大战的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速亡(1)原因①波军部署不当,装备落后。
②德军使用“闪电战”,装备精良。
③英法宣而不战,使波兰孤军奋战。
④苏联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影响:希特勒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打击法国。
教材整理2法国的沦陷1.背景:波兰败亡,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
2.进程(1)确保侧翼:德军于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戴高乐流亡英国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深度点拨]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它使法国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自食其果。
②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御,思想麻痹,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且前期经过周密准备。
教材整理3不列颠之战1.背景(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2)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1)德国被迫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社会根源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请您点击添加腾讯游戏迷你门户:游戏:与女人的战争迷你游戏[吞食天地2]猫的爱情故事CS版游戏大评比开始血拼魔兽世界1.71盛情上演[QQ堂]-"泰坦归来"上线患乙肝能与爱人接吻吗疤痕粉刺坑怎样祛除相约时尚-激情无极限快乐避孕享受激情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社会根源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请您点击添加腾讯游戏迷你门户:游戏:与女人的战争迷你游戏[吞食天地2]猫的爱情故事CS版游戏大评比开始血拼魔兽世界1.71盛情上演[QQ堂]-"泰坦归来"上线患乙肝能与爱人接吻吗疤痕粉刺坑怎样祛除相约时尚-激情无极限快乐避孕享受激情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战略和战术演变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战略和战术演变中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与极为重要,其战争战略和战术演变对于战争的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战略和战术演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1937-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抗战。
1937年7月,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战事全面爆发。
中国军队在初期战斗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装备不足和经验不足,中国军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坚持抵抗,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调整来对抗日军。
战略调整方面,中国采取了持久抵抗的战略,主要以游击战为主。
由于游击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庞大的地形和人口资源,使得日军无法迅速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
同时,中国加强了与其他抗日盟国的合作,特别是与苏联的合作,获取了武器和援助。
战术调整方面,中国军队开始注重提高士兵的训练和素质。
中国陆军提出了“全民抗战,全军抗战”的口号,号召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日寇。
此外,中国军队还开始大量培养游击队,并实施地方武装的组建,以增强整体的抗战实力。
第二阶段: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期(1942-1944年)在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美国加入了二战,并向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剿敌援助。
此时,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实施野战战略,成立了较大规模的正规军队,并与美国进行了密切合作。
战略方面,中国军队在此阶段采取了积极的进攻姿态,试图从日本占领区收复失地。
中国军队积极配合美军的太平洋战役,为盟军在太平洋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持。
战术方面,中国军队在此阶段提高了装备水平,并加大了对日军的攻击力度。
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战役,如河南战役、烟台战役等,成功地消耗了日军的精力和资源。
第三阶段:中国抗日战争的后期(1945年)1945年,二战进入尾声,中国的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苏联参战后,中国军队迎来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中国采取了更积极的策略,主动打击日军,并协同苏联军队攻占了东北地区。
二战(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结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结盟就毫无意义, 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就是为了战争。 ——希特勒
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力量壮大, 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加剧。 ②法西斯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
【思考】共同的利益指什么?
指: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
和势力范围。
问6:为什么要打着反共
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 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⑷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6.教训: 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
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7.绥靖政策的破产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②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张伯伦下台。 (彻底破产)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祭坛上的牺牲品
绥靖政策的顶峰
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 该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
德国
莱 茵 区
1938年9月英、 法、德、意通过慕尼 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 地区割让给德国。
捷克
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 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 “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 不知道?”
ADOIF·HITLER
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绥靖政策是一项损人不利己
的政策,绥靖政策的推行者最终 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36
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苏 联
英
祸水东引
法
慕尼黑 会议
捷克斯洛伐克
局部战争怎样演变为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之一
作者: 高明振
出版物刊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9-71页
主题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战争;历史经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演变;希特勒;丘吉尔;发动
摘要: <正>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这是伟大导师列宁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指出的一条科学的定律。
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这些战争并不一定都表现为世界大战的形式。
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后不到一个世纪里,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百次的局部战争,而世界大战至今只有两次。
就是这第二次,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加以制止。
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一开始。
10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0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法西斯国家结盟、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大战的爆发、大战初期阶段战况过程与方法:自学导读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全面分析二战发生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各自为战是而战发生的重要原因【课程标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
【知识梳理】:一、局部战争的开始——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1.意大利的对外侵略(1)入侵国家:埃塞俄比亚(2)入侵原因:在欧洲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遂把目光投向地处东非要地的埃塞俄比亚。
(3)入侵概况A.时间:1935年B.方式:不宣而战C.结果: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亚的斯亚贝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意的对外武装行动:(1)有关国家:西班牙(2)侵略行径A.间接支持:1936年7月,支持佛朗哥为首的部分西班牙军队的叛乱,企图推翻人民阵线组成的共和国政府。
B.直接干涉:由于人民阵线政府控制了局势,德意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C.最后结果:1939年,马德里被叛军占领,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
3.日本的对外侵略(1)入侵国家:中国(2)概况: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德国的对外侵略(1)入侵地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2)入侵概况:1938年,吞并奥地利,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苏台德地区挑起事端,企图吞并捷克斯洛伐克5.德意日三国勾结(1)时间:1936—1937年间(2)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3)轴心:“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4)危害:增强了法西斯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危险愈加迫近。
二、世界人民的反抗斗争1.中国:世界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1938年后,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要点
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 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
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
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
1、军事理论落后,根本没有跳出一战阵地 战、防御战的圈子,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2、无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技术和战术思 想的进步,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 战术熟视无睹。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 沮丧,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
——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
奇怪的战争
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 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
德国将领凯特尔认为:“假使发动进攻,他们所遇 到的将是特别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前线法国 卫生官员仍照常履行条例,逐一 检查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 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在世人眼里,英国人是比较严肃古板的。然而,在大火冲天的 伦敦,英国人竟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 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英国方面: 1、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2、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3、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不列颠之战的作用和影响
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 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敦刻尔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战如何在十年间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1.1. 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但它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序幕”。
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前后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才由多场局部战争逐步蔓延扩大为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结束70年后的今天,其政治和精神“遗产”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
而面对并不安宁的当今世界,有必要探讨二战缘何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以期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1.2. “绥靖政策”饲虎为患,导致战争规模升级二战爆发前,世界并非没有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升级的有利条件。
刚刚摆脱一战苦难的欧洲各国对战争的巨大破坏力记忆犹新,民众不想战不愿战。
苏联的巩固发展也为维护集体安全,防止大战爆发起到积极作用。
如此等等。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先后形成之际,如果世界大国能够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有所作为,早日采取果断有力的集体安全行动,是有可能把大战阻止于局部甚至完全加以遏止的。
然而在这一关键时期,英法美苏等大国虽然都认识到了法西斯的威胁,他们都不想成为法西斯的猎物,却都采取了牺牲小国、弱国用以满足法西斯侵略欲望,企图换取暂时和平与苟安的态度。
它们对待法西斯的暧昧之举和所作所为,貌似想要远离战争,实际上却并没有逃脱战争厄运,更没有得到所期盼的安宁。
这种以邻为壑的行径,换来的是法西斯邪恶力量的不断增大和侵略扩张野心的恶性膨胀。
1.3. 慕尼黑会议在东方,美英法等国坐视甚至纵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承认日本制造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希望由国际联盟出面调停并制裁日本。
虽然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高举“道义”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不裁不制。
可以说,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启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
在中国东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美国政府,也仅仅是口头上给予“不承认”的外交谴责,再未有其他任何实质制裁措施。
在西方,1936年3月7日德国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派遣3.5万名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试探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随后,面对希特勒的一系列挑战,为了保证英国自身安全,英国首相张伯伦不顾年迈三飞德国,与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
看似和平已经到手,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战争梦魇。
当时的美国凭借两洋天险,不愿意卷入战争,期望靠抚摸把老虎驯成小猫,结果换来日本偷袭珍珠港。
苏联最不该支持法西斯国家,却也寄希望于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战火引向西方,可终究没有逃脱法西斯魔掌。
无论英法的“祸水东引”,苏联的“祸水西推”,美国的“隔岸观火”,实质都是绥靖。
法西斯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后,侵略行径便一发不可收拾,称霸世界的野心也随之昭然天下。
就这样,英法美等大国步步退让,德意日法西斯得寸进尺,使局部战争一步步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这些大国万万没有料到,法西斯国家侵略弱小国家的局部战争竟是世界大战的前奏,法西斯的屠刀最终砍到了自己身上。
英国首相丘吉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是一场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比这场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了”。
这等于说,主要国家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不作为,是二战由局部扩大到世界范围的重要原因。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绝非和平之举,而是刺激战争之策。
尽管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6000万逝去的生命不能白白牺牲。
想要维护世界和平,绝不能空抱和平幻想,却对侵略行径熟视无睹甚至纵容。
在事关正义和邪恶、正义和非正义的根本问题上,绝不能含糊。
对任何变相的新绥靖主义,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有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
与战后德国真心悔罪不同,日本右翼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该国战败。
这种历史观导向,不排除仍想通过战争改变一切。
近年来,新法西斯主义及其组织的活动在一些国家有重趋活跃之势,日本政界人士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公开为军国主义招魂,让其对和平的任何承诺都显得苍白无力。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的新安保法案,核心是谋求行使集体自卫权,迎合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则希望通过集体自卫权让日本充当半个“世界警察”,遏制新兴国家的和平发展之路。
然而二战历史足以警示后人,一旦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其恶性发展必然导致始作俑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4. 安全体系有名无实,难以有效遏制战争一战后,战胜各国也曾想建立一种国际集体安全体系及联盟组织维护和平。
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
但遗憾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内部利益矛盾与冲突,有着无法弥补的天然缺陷。
列宁曾评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曾经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凡尔赛和约》在处臵德国时,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方法,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日后德国纳粹党执政和法西斯扩张埋下了祸根。
而《华盛顿公约》在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时,又严重无视中国权益,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刺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野心膨胀。
一战官方“战地画家”William Orpen油画作品。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德国代表正在签署《凡尔赛和约》,在他对面是战胜国代表。
画中没有中国人。
一扇打开门的笼子关不住野兽。
缺乏生命力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短暂地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平衡。
随着20世纪30年代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
德国进攻波兰,意味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至于国际联盟,更多的是要求世界接受一种和平路线,而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标准和强制措施。
结果不仅不能有益于国际安全,反而增加了危机和冲突的机会,从而导致不遵守承诺和破坏国际条约的行为不断发生。
国际联盟对成员缺乏约束力,提议国美国自始至终没有加入,苏联加入后又被开除,其他成员国也来去自由。
加之国际联盟调停局部战争软弱无力、时有偏袒的表现,使其渐渐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国际联盟倡导的集体安全原则,也就变成了一个“漏斗”。
鉴于一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组织的软弱无力,二战后,胜利一方建立了雅尔塔体系,主张通过联合国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受考验的大国合作关系维持下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避免国际联盟未能制止德意日侵略的悲剧重演。
但就如国际联盟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美国等大国架空,遭到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破坏一样。
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组织,也不断遭受大国强权政治的挑战。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世界争霸考虑,经常滥用否决权,致使联合国安理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世界局部战争不断,热战与冷战相交织。
冷战后,霸权主义也仍然时常绕过联合国。
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
总结一战后短暂的和平何以不能制止战争,以及二战后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
可以说保卫和平最值得警惕的就是,要防止个别强国把本国意志强加于人,凌驾于类似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上,甚至无视国际安全机制而为所欲为,打着各种旗号兜售私货。
同时也要防止个别国家借口时代变化而否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法律固化,否定或架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就等于否认二战历史。
尤其在当今国际秩序变动期,各种矛盾积聚和变化之际,更不应容忍对二战成果和战后秩序的挑战,否则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
1.5. 国际舆论环境复杂,西方媒体成为侵略助推器二战时期,个别大国和法西斯国家的新闻媒体以宣传本位取代新闻本位,弱化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注重新闻煽动性,客观上对战争升级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战争初期,英国政府不想被拖入战争泥潭,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英国新闻媒体则积极配合,在新闻报道上展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1938年9月《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公开要求捷克割让土地给德国。
媒体的这种导向,使英国人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利益,甚至天真地认为,只要割让捷克领土,就会换来持久和平。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署《慕尼黑协定》返回伦敦后,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随后,《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捷克割让这一个日耳曼居民区对捷克有利,因为可以使捷克成为更为纯粹的国家。
”“九〃一八”事变后,《纽约时报》头版分别发表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消息。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民众同情日本文官政府的呼声比同情中国的呼声高,并成为一种主流观念。
原因在于,日本向媒体透露的所谓信息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意在争取西方同情。
当时法西斯国家的新闻媒体完全丧失独立性,为适应战争需要迅速完成从主张和平主义、国际协调到支持战争的急转身,彻底蜕变为法西斯的帮凶和道具。
当时日本《朝日新闻》凭借与军界的“良好关系”,紧跟军国主义的脚步,日本殖民主义的铁蹄践踏到哪里,《朝日新闻》的支社、支局便开到哪里,从台湾到朝鲜,从“满洲”到南洋,彻底沦为战争协力者。
战后有日本专家反思,如果当年没有类似《朝日新闻》那样鼓吹战争的媒体,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日本人盲目投身侵略战争。
然而历史永远关照现实,当今世界,西方大国仍然操控着国际话语权,有时甚至左右着谁是谁非的评判。
这对于真正遏制战争,维护和平,是有着极大的消极作用的。
因此要想维护世界和平,必须改变国际舆论不平衡的现状,构建起崭新的国际话语体系。
(姜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