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第1节、艳丽多姿的生物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②茎大多数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④有的有“拟态”、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
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水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第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例1 下列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的是()A、大刀螂B、黄蜂C、竹节虫D、避役分析: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一、艳丽多姿的生物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3.陆生植物的叶对环境的适应(1)植物的叶片大多呈__________色扁平状,能吸收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
(2)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捕蝇草的捕虫叶是对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阔叶树在冬天有的落叶有的不落叶,是对__________的适应。
4.陆生植物的茎对环境的适应(1) __________:茎直立且结实(大部分植物的茎)。
(2) __________:匍匐在地面上生长。
(3) __________:沿着其他物体呈螺旋状缠绕。
(4) __________: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5.陆生植物的花和果实对环境的适应(1)虫媒花:有些植物的花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甜美的花蜜,柱头膨大,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风媒花:像小麦的花一样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柱头羽毛状,这是为了__________。
(3)许多果实也有艳丽的色彩或诱人的香味,这是为了吸引鸟类__________;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这是为了借助__________散播果实。
6.总结:陆生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形态多种多样,这是为了与__________相适应。
7.陆生高等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___支撑身体和______________的身体表面。
8.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身体呈__________,前肢变为_______,__________中空、牙齿退化。
9.骆驼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特征:四肢底部有__________,驼峰内贮有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个胃。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 单元复习(word版 含答案)
单元复习本章知识清单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或,它不仅包括,还包括。
2.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因为水环境比陆地环境。
3.生物的生存环境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生物体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和都适应它们的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一)陆生植物5.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6.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和。
大多数陆生植物依靠它的固定在土壤中,而它的茎支撑着、伸向空中。
7.植物的叶片大多呈绿色状,它能吸收,制造等有机物,贮存能量。
8.仙人掌的叶已退化成,多汁的茎已经具有叶的功能,既能进行,又能吸收和贮藏,这与的沙漠环境是相适应的。
9.植物的茎连接根、叶、花、果实,支撑枝叶,运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植物的茎一般可分为直立茎(如图图、)、匍匐茎(如图图、)、攀援茎(如图图、)和缠绕茎(如图图、)。
10.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称为花。
这种花的特点是:颜色,具有香味,这是对的一种适应。
但有些花依靠风力来传播花粉,这种花称为花,它们的特点是花粉数量、轻、小。
11.植物艳丽的果实能够吸引动物将它们的散布到其他地方去。
(二)陆生动物12.陆生动物在进化上起源于。
高等陆生动物具有发达的和防止水分散失的,这是它们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
发达的附肢的作用是。
13.鸟类的身体呈形,前肢变成,以适应空中飞行。
14.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被称为“”,它的四肢底部有厚皮;驼峰内贮有,其分解能产生水并释放能量;骆驼有三个胃,善耐饥渴。
这些都与它在沙漠中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15.是地球上哺乳动物中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类群。
它是靠来确定方位的。
16.动物常利用自身的和来迷惑敌人,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
(三)水生植物17.绿色藻类植物没有、、叶,但由于细胞直接接触水,可以很容易地从水中吸收和,并吸收光能制造。
18.荷花的茎生长在水里的泥中,茎分节,在茎节上长有一些。
七年级上册生物圈的定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圈的定义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知识点生物圈是指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是生物的栖息地,也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场所。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一个广泛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在地球上,物种不断变化和进化,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综合体系。
生物圈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还包括了由它们所形成的群落和生态位。
除此之外,生物圈还包括了水系、土壤和大气三个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要素。
二、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包含了所有生物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包括了:1. 动物:包括了各种具有生命活动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植物:包括了陆地和水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如草、树木、灌木和水草等。
3. 微生物:包括了生活在水中或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4. 水系:包括了所有的湖泊、河流、溪流和水库等,还包括了海洋和海岸线。
5. 土壤:包括了所有的沙土、泥土和岩石土壤等,以及各种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生活的土层。
6. 大气层:包括了地球上的空气、气压、气温、湿度、风和天气等。
三、生物圈的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繁荣和最关键的生态系统。
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提供供养:生物圈提供了我们获取食物、水、氧气和衣服的最基本需要。
2. 接纳污染:生物圈吸收和分解了许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维护了生态平衡。
3. 确保生态安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性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贡献。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保护了大量的物种,以保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四、总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生态系统之一,它由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要素组成。
生物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生物圈,以保证所有生物都能在一个健康、繁荣和平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
七年级上册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圈知识点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体所生存和发展的层面。
它由生物体、生物群落和生物区系组成。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中有关生物圈的知识点。
1. 生物圈的组成生物体是生物圈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它们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并对二氧化碳进行还原产生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共同组成的群体。
例如,一群同种植物就是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区系由各种生物群落组成,它们在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分布着。
2. 生物圈的能量流生物圈中能量从太阳辐射开始,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捕获。
植物本身动能可以储存在其组织中,但大部分能量都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
随着生物群落的逐步形成,食物链的形式出现在生态系统中,从而形成食物网。
动物通过食物网获取能量。
肉食动物所吃的猎物中储存的能量跨越食物链,因此肉食动物的数量通常少于食草动物的数量。
3. 生物圈的循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了一个基于循环过程的生态系统。
这是生物圈的重要特征。
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氮循环则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球上的氮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始终保持着循环的状态。
许多形态的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被分解为无机盐,如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总的来说,生物圈的本质是它与大气圈、地球圈和水圈相互作用。
所有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循环和再利用的,形成永恒循环。
4. 生物圈的保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物圈的保护尤为重要。
生态学家和环保组织负责监控和保护生态系统,以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保护生物圈方面,有几种方法可以考虑。
首先,我们可以征服人类的贪婪欲望,同时也可以尝试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还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环境污染。
如今,人类走向未来的道路中,保护生物圈的任务和责任是必须承担的重任。
只有认真对待,才有可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五章 地球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古人“天圆地方〞的—“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1、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2、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的你还有什么证据吗?〔讨论一下〕•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1、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3、船队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阅读P78-79的内容说出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三次飞跃:1、确信大地是球面;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比拟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的功能——查阅经纬度位置、演示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
〔即作为一种仪器的功能〕上的一些概念:地轴、两极〔南极、北极〕经纬网•〔子午线〕:地球外表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从两极上空看。
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和: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E〕,向西180°为西经〔W〕。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S〕,以北的纬度为北纬〔N〕。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经线•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赤道和四条特殊的纬线1、赤道:是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是所有纬线中最大的一条纬线。
2、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特殊的纬线称为回归线南回归线——南纬23.5°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的纬线。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全章教学设计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着正常生命活动的部分,在这个范围内有各种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自然要素,如水、土壤空气、温度和阳光等,所以生物圈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是经过地球几亿年漫长岁月的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综合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第一节种群和群落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实例;2.理解种群的特征;3.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实例;4.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要点对比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结合谈话法、讲述法以及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教具准备:1.挂图。
1)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2)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
2.投影。
3.练习题。
四、重点、难点分析: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题的难点。
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又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能量的传递、物质的循环建立起的有机整体。
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讲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讲解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能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最多。
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姓名:班级:学号:一、概念回顾1.种群的概念:。
2.群落的概念:,简称。
3.森林群落有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
4..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
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
.不同类型的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5.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几百年后(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6.森林的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
8.生态系统由成分和成分两大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的各种生物以及成分,后者包括、、、、等。
9.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10.消费者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
动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等。
11.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
1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由绿色植物将能转化为能进入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和传递的。
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和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
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反之,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终点:;b. 向,循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13.生态农业概念:运用原理,把和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14.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成分。
范围:圈的下层,圈的上层和的一部分(海平面下千米到海平面以上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第七章知识清单——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七章知识清单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方向为,从北极上空看为,从南极上空看为,地球自转周期为。
地球的自转轴为。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由黑夜进入白天)和(由白天进入黑夜)构成。
二、地球的公转4.地球的公转中心为;公转方向为;公转周期为。
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夹角,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之间移动,地轴始终指向附近。
5.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等。
6.产生昼夜现象的主要原因: 。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三、昼夜与四季7.读图填写下表(以宁波为例)。
A B C D公历日期节气名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正午竿影长度气温高低8.把和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叫作“节气”。
一年分为个节气。
四、月球与月相9.月球是地球唯一的,月球表面没有和,昼夜温差,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是由于而形成的。
10.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1)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2) 周期相同,都是,所以月球总是同一面对着地球。
11.月相的成因:、。
12.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图像夜晚见月情况不可见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通宵可见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五、公历(阳历)13.公历: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
公历中,1年=日,二月有天;每年有一次闰年, 1闰年=日,二月有天。
六、日食与月食14.日食是的天象;月食是的天象。
15.日食发生时间为农历每月,类型有三种:、、,此时处于日、地、月三者的中间位置;发生的顺序是亏盈。
月食发生时间为农历,类型有、两种,此时处于日、地、月三者的中间位置。
16.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
教师详解详析1.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1日地轴2.昼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3.晨线昏线4.太阳自西向东365.25日66.5°南、北回归线北极星5.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6.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7.A B C D公历日期3月20或21日6月21或22日9月23或24日12月21或22日节气名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最大适中最小正午竿影长度适中最短适中最长气温高低适中高适中低8.农牧业生产季节变化二十四9.卫星水大气大环形山外来星体的撞击10.(1)自西向东(2)27.3日11.月球本身不透明也不会发光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12.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出现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图像夜晚见月情况不可见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月相名称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时间(农历)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图像夜晚见月情况一轮明月,通宵可见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线上,地球居中13.36528四3662914.太阳圆面被月球遮掩月球落入地影时发生15.初一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球西东十五、十六月全食月偏食地球16.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学问点汇总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探讨各种自然现象,并找寻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视察、试验、思索。
其中视察和试验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视察,搜集和处理事实根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试验,调查,搜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沟通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 1μm=1000nm长度测量的步骤:(1)视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精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行避开,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细的测量工具②改良试验方法③屡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终登记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终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间隔,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间隔。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华师大版_七年级上_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华师大版_七年级上_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第一节种群和群落1: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2: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的差异)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的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3: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4: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的集合体。
5: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6:群落概念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
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8: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的:利用资源)。
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动物随植物种类的不同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9: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又与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
①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②生物因素:相互斗争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环境;10: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环境分为:①陆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地球上陆生生物群落六种主要的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11:森林群落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森林。
第三章知识清单——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三章知识清单生物多样性包括、和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生物物种的多样性1.地球上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和微生物,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总数超过万种。
2.物种是指能相互并的后代的生物群体。
3.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的产物,都是的。
4.物种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是指,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和。
②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种多样性:当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时,能使生物在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③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的。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不仅使我们的地球艳丽多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我们人类赖以的环境。
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
二、同种生物的差异性6.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生物上,还体现在上。
7.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
其中的人较少。
8.品种是指来自,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品种是的产物。
9.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的原因是。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0.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及其。
11.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1) 。
(2) 。
(3) 。
12.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是要树立。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将和结合起来,要将保持、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和结合起来。
13.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
14.目前对于保护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有效的手段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15.我国的自然保护区(1)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2)我国四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16.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1)哺乳类: 。
(2)鸟类: 。
(3)爬行类: 。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七年级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才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一、生物分类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功能、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生物分类有植物界、动物界、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古菌界等。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科学认识生物,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分类依据。
二、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根据细胞核的有无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根据形态可以分为椭圆形细胞、长条形细胞、多边形细胞等。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本质,对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生物的特征生物有许多特征,包括自我调节功能、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殖能力等。
生物不仅可以自我调节身体内部的环境,还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自身的平衡。
同时,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这是生物保存种类和传递基因的重要手段。
四、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死亡,生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生命周期的长短因生物种类而异,有些生物寿命长达几百年,有些生物只能生存几天。
对于人类而言,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五、生物的交流生物之间通常通过化学物质、语言、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手段进行交流。
生物的交流方式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人类与其他生物交流的方式也因种类而异,通过互动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其他生物。
六、生物的环境保护生物之间相互依存,要维系好生态系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工作,需要我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积极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污染和浪费,积极支持环境保护事业。
总之,生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应该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点,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学法指导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说明1.本章呈现了课程标准中“生命领域内”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主题下的“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讲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对生物的研究是按照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五个层次进行的。
其着重点在于讲述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学习生物群体知识,由浅入深,层次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观察和和做一些活动,来达到在实践中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本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种群和群落,第二部分是生态系统,第三部分是生物圈。
本章的重点是: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种群、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的组成。
本章难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的特征,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范围。
2.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的归纳。
3.本章各节习题的解答可参阅“教材直通车”。
1种群和群落(一)阅读本节内容,通过一些种群的例子来了解什么是种群和群落,理解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了解群落的分类,并重点理解陆生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地理位置和组成》,学会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以及了解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和其重要性。
(二)通过做课后练习,进一步掌握苔藓和森林的关系及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
2生态系统(1)阅读本节内容,了解生活《中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它的基本类型、组成成分,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及单位;并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够表示食物链,理解食物链的能量积累、物质的变化规律。
(2)认真做课后练习题,《复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各个组成》,及生态系统的划分,并知道食物链存在的重要性。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艳丽多姿的生物是和它们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
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或。
陆地能为陆生生物提供充足的,但是陆地上的水分不充分,环境条件复杂,陆生生物的和多种多样。
2、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和。
3、陆生植物一般有些什么结构:、、、、。
4、根的功能:。
适应环境的主要特征:。
5、茎的作用。
茎的形态:。
各种形态的茎都是对陆地生存(时间或空间)的适应。
请说说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种茎:草莓:牵牛花:爬山虎:6、叶的功能:。
仙人掌有叶吗?它用什么结构进行光合作用?仙人掌的这种结构适应怎样的生活环境?有,但退化成了叶刺。
用多汁的茎进行光合作用。
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7、许多植物的花五彩缤纷,香气袭人,能吸引昆虫拜访,帮助植物。
这些花称为虫媒花。
小麦的花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依靠传播,这种花称为风媒花。
像小麦这种花的特征是植物对传播花粉的适应。
虫媒花通常花冠大而鲜艳,有花蜜或有芳香,花柱膨大有黏液。
风媒花通常花粉小、数量多,柱头分叉成羽毛状。
8、色彩鲜艳的果实能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
色彩不鲜艳的果实借助风力来传播种子。
9、陆生高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要有发达的附肢,主动,并,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附肢和有防止的身体表面是它们对的适应。
10、鸟类虽然可以在空中飞行,但仍然要在陆地上、,它们是一类适应的特化陆动物。
11、生活在北方的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致密的毛,毛的很高,以,而在夏季到来之前,皮肤则脱去部分,以适应。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适于,驼峰内有,能分解产生,它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因此它善耐,适应,号称。
12、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他们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的变化来逃避敌人的攻击。
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十分相似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这种现象称为:如竹节虫象树枝。
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以免受到敌害的攻击,这在生物学上叫作,如蚱蜢在青草中是绿色,在桔草中为灰褐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1: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2: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的差异)组成,但
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的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3: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
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4: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
一个多种生物的集合体。
5: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6:群落概念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
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8: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的:利用资源)。
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动物随植物种类的不同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9: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又与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
①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相互斗争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环境;
10: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环境分为:①陆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
地球上陆生生物群落六种主要的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11:森林群落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森林。
形成过程:A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的草本植物);B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C出现灌木群落;D出现乔木;E形成乔木群落
森林的作用:①是涵养水分,防止土壤流失的卫士;
②是水分的调度员;
③具有显著的防风固沙、防洪保土的能力;
④是消灭污染、美化环境的清洁工;
森林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巴西;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芬兰;森林保护最好的国家:德国
第二节生态系统
1: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非生命物质和能量)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表明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2: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性,大小不一,多种多样。
(①②③④为主要的生态系统)按是否天然形成,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按不同的栖息环境,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①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变化大;淡水生
态系统);
陆生生态系统(②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草原
生态系统;③农田生态系统——半人工形成,结构
简单;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荒漠生态系
统;④城市生态系统——人工形成)。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了:①生产者:生长在地球表面的自养生物;占主导地位;不可缺
②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是动物为食的生物;分
为一级、二级、三级……非基本成分,可缺少
③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必不可缺
④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养分、气候因素;决定了
生态系统的性质
4: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
②食物网: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所建立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把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
食物链和食物网(不能出现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它们成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也就是说生物所需能量(来自太阳能,起点绿色植物固
定)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单向不可逆、逐级递减)。
5: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6: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一个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
7:生态瓶是利用封闭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而能量需要不断从外界得到补充的原理制作的。
(不能阳光直射,每天自然光或灯光照射12h以上)
8:现代生态农业有多种模式,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等。
第三节生物圈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圈。
①从结构和功能上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②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岩石层的上层(土壤层)、水圈的一部分
③生物圈中各部分关系:生物主要集中在三个圈的交接处,与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还参与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变化和发展。
2:为什么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①人类是生物圈中一个种群,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
②人口剧增,导致对生物圈过度的消耗
3:如何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①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②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主持的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讨论,签署了多项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和条
约,并且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③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4:“生命圈2号”失败的原因:自动调节能力太弱。
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可生存空间,必须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