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2南京长江长桥优质课教案 (4)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2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课题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设计者教学目的1、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在拓展性学习中,初步了解祖国的长江、长城、黄山及黄河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2、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和文明成就的图片、名人言论、诗3、搜集关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之最的知识。
4、了解人们为保护黄河、长江的环境所采取的行动的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包括明信片、门票、电脑打印的图片、亲朋好友或自己与名山大川合影的照片、邮票等资料,内容要求:关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或反映祖国其他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均可。
2、了解搜集长江、黄河环境问题的相关信息。
3、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和文明成就的名人言论、诗词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就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
把这首歌唱遍神州唱向世界的是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先生。
请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2、出示歌词,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3.师:就是这首歌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 歌词中运用了几个中华名胜作为祖国的象征,你能找到吗?4.出示课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歌词中为什么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作为祖国的象征?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二、长江和黄河1、长江、黄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出示中国地图,在图上找到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雪山,它的入海处是(上海)市,注入东海。
A流经图出示11个省\市\自治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它全长有6393千米,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大河。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2.熟悉中国的山川地貌;3.了解革命时期“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学会感恩;4.培养孩子们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山川地貌;2.了解革命时期“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熟悉中国的山川地貌;2.培养孩子们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学会合作。
四、教学内容1.识读字词: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红军、草原;2.学习知识:了解中国的山川地貌,探索黄山、黄河、长江和长城的历史价值;3.阅读故事:学习革命时期“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感恩家庭和国家,体会团队和协作精神;4.手工制作:参考PPT上的展示制作折纸长城或折纸大熊猫。
五、教学方法1.视听教学法:使用PPT辅助示范;2.感性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3.交互式教学法:带领学生体验制作折纸长城或折纸大熊猫;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团队合作。
六、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使用PPT播放紫金山、黄山、长江、黄河和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询问孩子们知不知道这些地方,以及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学习知识(15分钟)1.通过PPT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山川地貌,包括黄山、黄河、长江和长城的历史和价值;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照片或视频中了解更多的信息,各组发现的知识可以分享给全班同学。
3. 阅读故事(20分钟)1.展示《红军过草地》动画,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2.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认识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性;3.以此为话题分享家人或老师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以及他们做过的感恩行动。
4. 手工制作(30分钟)1.PPT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制作折纸长城或折纸大熊猫;2.引导学生讨论和展示制作成果;3.在展示完成后,每位学生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分享过程和收获,一起欣赏。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2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
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
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
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
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
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
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
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写作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3)小结概括:
说出这段课文内容概要:介绍作者在引桥上看见的大桥全貌。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1
教学目标: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2浙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掌握长江的长度、流经的省份,长城的历史地位,黄山的著名景点,黄河的流经省份等基本知识。
九.课后作业
1. 请简要描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基本特点。
2. 请举例说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3. 请谈谈你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
4. 请设计一份关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旅行计划,并说明你的选择原因。
5.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感想和体会。
-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反馈:
- 在课堂中,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 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我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4. 教学反思:
- 在每个章节结束后,我会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黄山: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山岳景观,位于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黄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长度等;2. 掌握长江的重要支流,如黄河、淮河等;3. 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与长江相关的地名;4.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长江》;2. 长江相关地名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 图片或地图资源:展示长江及相关地名的图片或地图。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地图资源,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位置和重要支流的名称,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15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长江》,重点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 引导学生关注生词与地名,解释并帮助学生记住相关词汇。
3. 讨论与拓展(10分钟)- 询问学生对长江的印象和了解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知识的讲解,例如长江的重要支流和流经的城市。
4. 地名研究(10分钟)- 基于长江相关地名的研究,通过图片或地图资源展示相关地名。
- 帮助学生理解与书写相关地名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拼音和笔顺的研究。
5. 小结与评价(5分钟)- 复今天所学内容,重点回顾长江的基本情况、重要支流和相关地名。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探索。
五、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长江相关问题的回答和参与程度;2. 教师设计小测或练,检验学生对长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地名的掌握程度;3. 口头评价: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根据课上所学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册上关于长江的练习题。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和建设历史;2.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背景知识;2.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手绘地图或图片: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南京长江大桥的名字和相关知识。
新课讲解(15分钟)1.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和建设历史。
2.解释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如:“长江”、“桥梁”、“修建”、“连接”等。
活动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在其中完成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填空和选择题。
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答几个关键问题,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2.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答案和总结。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10分钟)1.让学生互相提问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问题。
新课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功能和意义。
2.教授一些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很长”、“很高”、“很重要”等。
合作探究(2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短文。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言人,将他们的短文向全班展示。
总结反思(10分钟)1.让学生评论其他小组的短文,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2.针对练习册和小组短文,进行书面评估。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让他们进一步了解。
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写作和绘画创作,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主题。
以上即是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内容涉及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建设历史以及相关语言表达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练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并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将进行评估和延伸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Unit 6《家乡的长江大桥》教学目标1.知道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渊源;2.通过长江大桥学习词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3.能够理解长江大桥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通过观察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桥梁结构和建设过程。
教学重点1.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渊源;2.通过长江大桥学习词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3.能够理解长江大桥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长江大桥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通过长江大桥学习词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PPT,展示长江大桥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桥吗?位置在哪里?学习内容1(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渊源;2.给学生介绍桥梁领域的一些词汇和概念(例如:跨度、主梁、承台等),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汇。
学习内容2(20分钟)1.调用PPT,展示长江大桥的现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带领学生了解桥梁结构和建设过程;2.收集学生关于长江大桥的问题,进行问题解答。
学习内容3(15分钟)1.通过词语解释和例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词汇讲解;2.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与长江大桥有关的文章。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布置下节课的作业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1.阅读教材P68-69,了解更多关于长江大桥的相关信息;2.搜集与长江大桥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自主了解桥梁结构和建设过程;3.编写与长江大桥有关的文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内容1.分组完成小组作文,写一篇与长江大桥有关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2.编写一份关于长江大桥的调查报告,包括长江大桥的起源、历史、现状、未来等方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长江大桥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桥梁领域的词汇和概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件浙教版
(1)一条钢铁铸造的巨大的龙躺在大江上。( )
(龙躺2)在大大桥江是上钢面铁。结(构的)现代化桥梁,非常巨大•,√ 就像一条
• • 2. 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1)形容公路上行人车辆非常多,非常繁忙。•(√ )
•(2)行人车辆在穿梭。( )
•
• 默读第二自然 段,思考:“我”看到 了哪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我”还听到了 什么?
•
•找景物 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工农兵塑像
•桥头堡 • •红旗 • •玉兰花灯柱 • •轮船
•雄 伟 •高大 • •艳丽
•整齐
•细小
•
•
选词填空
•一列列 一叶叶 一对对 一面面
•(•一面面)红旗
(•一对对)灯柱
•(•一叶叶)扁舟
(•一列列)火车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 桥2课件浙教版
•
•公路桥 •铁路桥
•
•桥头堡
•
•
•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 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的 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 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 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 卧在大江上面。
•
理解比喻句
•
•
1.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
上面。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u^。
(2)“穿梭”的“梭”读su#,不要读作shu#。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京长江大桥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3.教师介绍。
浙教版品社三年级下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课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设计者(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金燕飞)
游玩的中外游客不计其数,在游客中流行
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其实,像
这样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也有很多。
5、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
(1)秦始皇兵马俑
(2)北京故宫
(3)北京天坛
6、同学们是通过哪些方式收集到这么多
资料的呢?
川、名胜古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
涵和有关诗句。
二、教学资源:见课件文件夹
搜集包括明信片、门票、电脑打印的图片、亲朋好友
或自己与名山大川合影的照片、邮票等资料,内容要
求:反映祖国其他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均可。
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与文明成就的名人言论、诗词。
三、教学反思
课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设计者(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金燕飞)
3种写在第60页
二、教学资源:见课件文件夹
搜集包括明信片、门票、电脑打印的图片、亲朋好友或自己与名山大
川合影的照片、邮票等资料,内容要求:关于长江、黄河。
搜集描写长江、黄河的名人言论、诗词
三、教学反思。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背景和历史;2.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地位;3.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结构。
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3.帮助学生了解城市建设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桥梁建设过程。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外围把长江分成两部分,其中南北合并,要过桥才能连接。
桥的建设对于开展区域合作,推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并回答问题:–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背景是什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对南京和整个中国都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讲述自己阅读到的内容,让更多的同学有所收获。
第三步:词语练习(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推荐几个和桥有关的词汇,包括“桥梁”、“测量”、“跨度”等,要求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口头语言中;2.学生可以结合网上或者自己的词典,查询词汇的更多内容,加深对于新词汇的理解。
第四步:亲身体验(3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组成桥梁建设队伍,了解桥梁建设的过程;2.学生依次模拟桥梁建设的过程,包括测量距离和高度,搭建脚手架,在脚手架的基础上建造桥梁。
第五步:课后拓展(10分钟)1.学生利用网络或者图书馆等资源,寻找更多的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和应用案例,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和文化知识储备;2.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自己动手尝试设计建造小型桥梁,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和建设背景,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结构,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了桥梁建设的过程,并通过课后的拓展学习,加深了对于桥梁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015春浙教版语文三下《南京长江大桥》word教案2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
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
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
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
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
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
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
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
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2 浙教版
师:我们的船再继续前进,现在来到了长江下游。这里有我国最繁华的都市——上海,它是长江进入海口。那儿是怎样的一派风光呢?
生:经过了11个省,市,自治区。
2)、长江旅:
师:长江所到之处风景如画,我们去欣赏长江沿岸的风光吧!
生:好
师:各位小游客坐稳了,游船正式起程了。
师: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青海,长江的源头就在这里,长江源头的这段河流,我们叫它沱沱河。它就在各拉丹冬雪山边。那儿的景色可迷人了。让我们一睹为快。
师:我们继续前进,去湖北省,看看长江中游的风景。(点击:湖北的游览点)这里有著名的长江三峡。
师:对了就是这两条。
2、初步认识黄河和长江:看地图动画演示长江黄河流程
师:你看黄河是什么样子的?生:弯弯曲曲的像个“几”字。
师:长江又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的,弯曲的。
师:是呀,那么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去画一画它们的模样。
生:描一描,反馈
二、赏美景
1、创设情境欣赏长江小游客游长江
1)、认识长江:(<<长江之歌>>MTY歌曲)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江吧。看这条巨龙横穿祖国的东西大地。全长6393千米,成为了我国第一大河。你知道长江是从哪儿来的吗?它又奔向哪里?仔细听这首《长江之歌》。
生:它从雪山走来的,奔向东海。
师:是呀,它是从青海的各拉丹冬雪山走来的,最后奔流到东海。
师:各拉丹冬雪山上的雪融化成了淙淙流水,经过了许多的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东海。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长江都经过了哪几个省,市,自治区。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说课稿
自主学习直观体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一、说教材简单了解一下本册教材的内容体系:我们知道,三年级下学期是《品德与社会》的第二学期,这册教材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是由近及远、逐步拓展学生视野。
第一单元,“话说社区”;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内容涉及自己的家乡以及周边城市;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内容范围扩大到了我们的祖国;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就是认识整个世界。
教材这样编排,正是随着认识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
而今天《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一课就是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里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和家乡,并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放眼整个祖国。
这一课,学生有了前一课对祖国行政区的认识,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代表,并要求学生能够适当延伸拓展,开阔视野,在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中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纵向来看,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中有着衔接作用,既是对一二年级初步认识祖国版图,地域气候特色的一个深入,又是对以后五十六个民族和国情国防认识的一个认知基础,爱国基调。
二、说学生学情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国庆节》、《我爱五星红旗》等等《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中,对祖国的幅员辽阔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这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中,了解了祖国的版图,体会到了东方大国的强大,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但是,这个基础还不够,因为学生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只知其名,却缺乏感性的认识,他们之中有些根本就没有走出过嘉兴,更不要说亲近祖国的大山大河了。
所以,一旦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融入课堂氛围,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会较难达成目标。
三、说课时分配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是,搜集整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的名诗名句;三是,保护长江、黄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长江大桥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
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
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
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
“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
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
通途,大道。
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4—7)句)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
(“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桥的?(从下往上)
(6)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体会大桥的壮丽。
(7)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参观大桥的?
(8)作者在天气格外好的情况下来看南京长江大桥,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9)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0)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总结:这一段作者是写从远处看大桥的,远看大桥怎么样?(十分壮丽)那么近看大桥怎样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画面思考讨论: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儿观察大桥的?找出有关词语。
(板书:近看)
2.作者近看正桥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壮丽)(板书:塑像挺立
桥头堡耸立玉兰花灯柱整齐)
3.如果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一句话中的“像等候检阅的队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具体、更形象)4.作者走进正桥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由近及远)
5.作者来到正桥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1)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由于大桥很高,又是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所以轮船就显得很小了,实际上作者是突出写大桥的高大,大桥的壮丽。
(2)作者来到正桥上听到了火车呼啸的声音。
(板书:听火车呼啸)也突出了大桥的壮丽。
6.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正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讲近看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讨论:
1.“滔滔”、“浩浩荡荡”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样才叫“征服”了?
3.“天堑”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天堑指长江。
)
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把长江称作天堑呢?(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壮观景象,这样想在长江上架桥真是太难了,所以,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作天堑)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
指名说,然后齐读: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板书)
5.理解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
)6.看录像,边看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没有人能够征服,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战胜了,你觉得中国人民怎样?(真了不起,真伟大,真令人佩服。
)我们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具体介绍,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大桥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
2.学到了哪些观察顺序?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从远到近、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等)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国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
放录像,放课文录音。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熟练背诵第一段。
(2)预习第六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