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合集下载

浅析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析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 初期, 适应 民国 为 社会的 进步、经济的
民国建立后, 经济取得 了一定发展 , 对教育提出了新要 求。 调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发展职业教育成 了教育的主 题。蔡元培、黄炎培和张謇等人初步提 出职业教育的思 想 ,并 深刻认识 到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蔡元培认 为,“ 女 子不学 ,则无以自立 , 而一切依男子以生存” 。就如何兴办女子 职业教育 ,蔡元培认为女子职业教育可设置工业 、农业、商业 和家政四类,但 “ 女子职业教育之较切要者 ,莫如手工及 家事 两端” ;张謇认为课 程教材应适应世界发展趋势 ,同时又应兼顾 本 国国情 ;黄炎培认为应把学校所学与 回家所做 结合起来 。女 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为民国时期 的女子职业教育事业 的兴 起和发展提供了理论 基础。 11 年 ,教育部颁布 的具有资产阶级 性质 的新学制—— 壬 93 子・ 癸丑学制 ,主张男女受平等 的教育 。特别是其中的 《 实业 学校令》 明确规定 :“ 女子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 宜, 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 标志着女子职业教育从 法律 , 上取得了合法地位。11 年通过 《 97 职业教育进行计划案》中的 第四条明确规定 “ 促进女子职业学校 ” 并倡导各省依据 《 , 实业 学校令》规定 ,从速 筹办女子职业学校 。这为发展女子职业教 育奠定了基础 。 晚清设置的女子实业 学堂 ,虽大多徒有虚名,但其各项制 度较 为健全。①办学 宗旨明确。上海女子中西 医学校 明确其宗 旨为:“ 贯通 中西各科医学,而专重女科 ,使女子之病 ,皆由女 医诊治 ,通悃而达病情 。 ”②实行分科教学。③管理 制度严格 。 ④招生、考试 、毕业制度均有所规定 。扬州女工传习所规定其 招生条件 :身家清 白、心性灵敏、体格强健 ,年在 8至 1 岁女 6 工;年逾 1 岁 ,专 习针黹、机械者亦可 。上海女子 中西 医学校 6 规定 :考试 时 “ 聘请 中东西著名 医生莅院 ,按照科学考试 ,合 格者给予文凭 , 准其行医” 。晚清女子实业教育 为民国初期女子 职 业 教 育 的 兴 起 与 发 展提 供 了 经验 基 础 。

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发展研究

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发展研究

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发展研究作者:高一帆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4期摘要: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女子教育始于民国时期。

清朝末年以后,随着外国文化的进入和通商口岸的建立,很多沿海城市如上海开始出现女子教会学校,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

随着社会的推进,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民国初期,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女子教育进行了支持。

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使民国初期的女性有了思想上的觉醒,广大知识女性涌现,进一步推进了民国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上海为例,遵循历史行进的规律,探寻民国的每个阶段上海女子教育的发展路程,列举出民国时期女子教育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研究其在当时以及对现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民国;女子教育;上海;特点1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发展情况概述民国后,上海大量女子中学兴起,成为女子接受普通中等教育的重要机构,也为女子进入高等学府创造了条件。

从数量上看,1935年,上海市中学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市女子初级中学共有13所,14所两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

其中,在政府所办的11所中学中,女子中学占了2所。

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中学类型涉及较广,在整个上海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对整个上海市中学教育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另外,随着人们思想上的开放,更多女性有机会步入社会,与男性一同接受教育。

虽然从教育的平等性而言女性仍处于劣势,但女子中学的发展为女性进入高等学府以及真正男女平等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2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特点2.1男女同校的出现民国前,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女子能否接受教育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与男子同校学习。

民国后,教会创办的高等学校,政府的支持等都使女子有了进入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男女同学的方式也得以实现。

男女同学一词起源于美国,是近代教育民主化的产物。

早在1906年,上海《申报》就对男女同校问题进行过讨论,虽然1911年其学部就男女同校问题就进行了规定,但一直到1915年,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被允许男女同班。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以河北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为例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以河北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为例

年份( 年)
1 91 9 1 92 0 1 92 1 25 18
1 92 2 12
1 92 3 20
� � � 1( 91 -92 )
毕业生数( 人) 1 6
9 5 % 以 上的省有六个 : 直 隶省以 9 8. 1 % 位居全 国第二, 仅在 山 西之后. 另一方面,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 1 91 7 年成立后, 大力倡 导职业教 育 (包括女子 职业教育 在内 ) , 许 多年轻女 性 纷纷响应, 要求接受职业教育, 同男子一样担负起为国家效力 的重任.如该学校在 1 93 0年因招生名额始终不足 , 不得已 另 行组织在北平招考 , 结果投考人数过多 , 出乎学校意料. (北京 档案馆 ������� ) 19 3 2 年学校 在筹 备续 招新 生时 , "问 津者 络 绎不绝" . 不仅如 此, 几乎在每年的 新生中, 都有一部分 女生是 强烈要求来所学习的 , 如1 9 3 0年的 新生中: 涞水县 杨绍荣, 房 山县绳淑身, 广宗县李俊便是自愿来所 学习职业, 恳请地方 县
塞责" "不云地方款项支, , 即 曰无此等合格女生, 碍难保送."
(北京 档案馆 ������� ) 如1
9 3 6 年 7 月的 招生 过程中 , 许多 县 就丑态百出: 沙河县称将学校招生简章一 份布告通知, 且多方 劝导. 但 "县 属合格女生, 无一 前来报名受甄试" . 以致无 法保 送学生; 而唐县只将招生简章提交县政会 议讨论便决议 "本县 是项人才甚屡缺乏, 无法选送" ; 定兴县以县 经费拮据, 无力 支 付学生津贴 为由, 竟 呈请河北省政 府准免保送本 县学生. (北 京档案馆 �������� ) 甚是荒唐! 事实情 况并非各县所 云.一方面, 早在 1 92 2 年-1 9 23 年 期间 , 以 县为 单位, 全 国拥 有女 子初 等小学 的县 占 76.6% ,拥 有女子 高等小学 的县占 3 5 . 9 % , 其中女 子初等小 学普及率 在

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北方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北方地区在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为先进。

一方面,北方地区的经济相对发达,女子职业教育的需求量也较高;北方地区的教育改革较为积极。

北京的女子职业学校已经有百余所,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

还有一些知名的女子职业教育机构,如北京女技校、北平女工学校等。

二、江浙沪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江浙沪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这个地区的女子职业学校较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人才。

上海的女子职业学校数量之多,在民国时期全国排名第一。

这个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女性在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有很多专门培养家政、缝纫等职业技能的学校。

三、四川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四川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较为相对滞后。

这个地区的女子职业学校数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

四川女技校是比较典型的女子职业学校之一。

由于当时四川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慢。

四、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些特点。

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平衡。

在北方地区和江浙沪地区,女子职业教育比较发达;而在西南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慢。

女子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当丰富。

当时的女子职业学校不仅有一些传统的家政、缝纫等专业,还有一些相对先进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等。

女子职业教育的培训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

学生们在校期间不仅会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还会进行很多实践操作,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女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一定的变化。

在过去,女子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贤良淑德的家庭主妇,而在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女性的独立人格和职业素养,使她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民国时期的镇江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的镇江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的镇江女子职业教育作者:潘俊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摘要:民国时期,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女子教育的兴起。

镇江作为最早的通商开放口岸之一,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影响较大,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子教育思想亦较为先进,加之产业发展需求,以镇江女子职业学校为代表,女子职业教育在规模以及办学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为镇江、为江苏培养了大批职业女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妇女解放和社会开化。

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来说,其解决女性生计的办学出发点、专业课程建设、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人格养成、产学研结合的成果都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32-04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社会教化形式实施的所谓正统“女教”,向女性灌输的仅仅是“三从四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封建礼教观念,女性被无情地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完全被排斥于社会生活之外。

虽然古代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有才识、千古留名的女子,但毕竟只是少数名门闺秀在家中的“延师受教”。

这种状况到鸦片战争后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教会女校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发展,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区别于以往的教育思想,还将西方的办学模式带入中国,促进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女子教育包括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就民国时期镇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演变、特色及其现实意义作探讨。

一、镇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一)镇江女校的办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长江下游地区教会女学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会女校,镇江女塾是其中办学较早的一所女校。

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镇江银山门设立的镇江女塾,它是长江下游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教会女校之一。

镇江女塾刚开始时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招生比较困难,后来通过实行免费教育,并且把招生范围扩展到江西、安徽等地,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后取校训“崇俭朴实”的首尾二字,并因与幼稚园、小学分离,学校更名“崇实女子中学校”。

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
个时期,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北京地区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早。

早在清朝末年,北京就有设立女子职业学校
的先例,户部衙门中素贞女学堂就是北京地区最早设立的女子职业学校之一。

此后,随着
时代的变迁,北京地区的女子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职业学校,复
兴女子职业学校、北华女子职业学校等。

这些学校不仅教授了传统的女子技能,比如织布、刺绣等,还开设了现代的课程,如文秘、会计等,为女子投身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南京、广州等地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也值得一提。

南京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其
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早,并且较为系统。

南京女子职业学校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女子职业
学校之一,设有多个专业,如织布、造纸等。

广州是中国南方经济中心,也有许多女子职
业学校,其中以英华女子职业学校最为有名。

这些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民国时期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各有特色,但都注重结合传统的女子技能和现
代的专业知识,为女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这一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不仅致力
于传承传统文化,更重视提高女子的素质和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治理经验可以说是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建立,各种职业院校纷纷涌现,为培养适应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人们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就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治理经验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借鉴。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与推行、职业院校的发展与管理、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在这些方面,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教训,是我们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与推行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与推行,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在当时,国家面临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挑战,急需培养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

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政策,如通过设立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基地等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税收和土地政策。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家处于战乱不断的时期,政治和社会环境不够稳定,导致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由于政府财政和资源的有限,使得职业教育的政策落实并不充分。

二、职业院校的发展与管理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在各地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纷纷涌现。

在当时,像北平大学工商管理硏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商业教育科、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系等都是著名的职业教育机构。

这些职业院校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推动了当时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在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不够科学,教学质量不够高,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学科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导致了一些职业院校的办学效果不佳。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探析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探析
育 的勃兴 提 供 了有利 的环 境 。
2 .民 国 时 期 政 府 和 社 会 各 界 对 女 子 职 业教 育
湖南近代教育 比沿海城市晚了近 3 年 , O 但到民 的 支持 国时 期教 育状 况则 完全 改 变 , 开始 位 居全 国前 列 , 并 民国时期 ,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重 93 实业学校令 》 , 其中女子职业教育成绩特别显著 。据《 湖南教育志》 视与支持 。1 1 年 国民政府颁布 《 记载, “ 各县一般有两所以上, 最多时办有 2 多所”引 11 年又通过《 O [, 97 职业教育进行计划案》 。湖南省政府
收稿 日期 :2 0.30 0 80 .6
除政 府支 持外 ,女 子 职业 教 育还 得到 了社 会各
作者简介 :朱 绍英 (9 3)女 , 18 ., 湖南常德人 , 湖南师 范大学 ,这里仅以工商业界 和教育界为例 :9 1 颇得蓬勃之象 。 [ 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则成为该时期 14 ”7 ]
省会 长沙 更是 成 了女 子 职业 学校 创设 的集 中地 。我 于 民国十六年 (97年 ) 13 后为职业教育 问题单独举
们不妨从 以下几方面分析长沙女子职业学校之所以 行会议 , 即使在抗战时期 , 湖南也“ 14 年 , 于 9 1 率先 发动 ‘ 母教运 动 ’设 立母职训练 60所 , , 4 训练妇女 兴盛 的背 景 。
年 ,工商企业界人 士段楚贤特拨 出银洋 1 2万元设 湖南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发展速度比男子教 “ 贤奖学 金 ” 楚 ,并 于 民范 女子 职业 学校 内设 立楚 贤 育更快 ,据 12- 93年 度 中华 教育 改进 社 调查 得 “ 92 12 奖 学基 金管理 委 员会 , 定“ 新化 县人 , 分男 女 , 知:湖南 乙种实业学校女生 占 3. %,居全国第 3 规 凡 不 41 4 在国立 、 省立各 中学校 , 及周南 、 明宪 、 妙高峰 、 艺芳 、 位” 。这一阶段建立 的学校有 : [ 私立民本女子初级

清末民国前期山西的女子职业教育

清末民国前期山西的女子职业教育

清末民国前期山西的女子职业教育[摘要]女子教育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

近代女子教育在我国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清末民国前期山西女子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时期的山西女子职业教育,以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清末民国前期山西省女子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重大研究课题,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本文对清末民国前期山西的女子职业教育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清末有实业学校的设置,但大多徒有虚名,至于女子中等职业教育更是不被人重视,山西的女子职业教育亦是如此。

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尤其是1913年8月公布的《实业学校令》,规定“女子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宜,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

这是政府正式承认女子职业教育的开始。

1919年至1937年这一阶段山西的女子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

民国十二年(1923年),全省有女子职业学校29所,其中县立女子职业传习所5所,县立女子蚕桑传习所13所,县立女子纺织传习所11所。

共有34个班,学生997名,毕业生640名,占学生总数的64%,辍学生59名,占学生总数的5.9%;职员52人;教员62人;总资产数3420;岁入数总计13588,岁出数总计13638。

与民国七年(1918年)一月至民国八年(1919年)十二月相比,学生从354名增加到997名,增长了近2倍;教员从当时的34人增加到62名,增长了近一倍;职员从当时的7人增加到52人,增长了六倍多。

这足以说明这一阶段山西女子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现以太原市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当时山西省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1920年(民国九年),由太原县政府建设科创办“女子蚕桑传习所”,地址在县城东街三官庙及文庙西偏院,负责人为建设科技师李逢甲,有教师2人,开设课程有:蚕体生理学与解剖、蚕体病理学、养蚕学、农学大意、桑树栽培法、制丝法等。

民国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特点

民国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特点

CAIXUN财讯-64- 民国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特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裴依菲 / 文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江西省女子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在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既有成就,也存在许多不足。

本文以探析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特点,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更好地促进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 江西 女子职业教育民国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背景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风气最早始于江苏、浙江两省。

最早的女子蚕业学校在江苏、浙江兴办,其他省绝无仅有。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以后,各省闻风兴起,于是有专门职业学校,但是比较起来,女子职业学校还是少数。

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有山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浙江私立甲种女子职业学校,云南省会公立女子职业学校,松江松筠女校,江苏私立女子职业中学等。

由此可知,女子职业教育在沿海一带及北方地区发展较早,湖南、湖北、江西等内陆地区起步较晚,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起步晚,发展慢。

然而,不管在何种艰难的情况下,江西女子职业教育却顽强的坚持着,即使抗日战争的爆发,也仍然继续发展。

民国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特点(1)起步晚,发展慢民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13年8月公布了《实业学校令》,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并规定“女子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宜,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

”①女子职业学校的设立,标志着女子职业教育正式开始。

相对于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城市,江西地处内陆,三面环山,受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影响小,女子教育思想传播较慢,再加上江西频繁的战争,阻滞了江西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从而影响了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传播形式最初设立于中学、高中,各种补习学校,开设家事科、纺织科、缝纫科,专门在江西开办的女子职业学校甚少。

抗日战争期间,各类学校因战事疏散,改遣校址,更加不利于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

(2)突出女性特点,注重家庭教育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反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观念,要求建立新型的女子职业教育观,呼吁女子独立自主,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社会中的人,重视培养新贤妻良母。

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

三、重要人物
1、吕碧城:民国时期著名的女性教育家,她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致力 于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吕碧城提倡实用主义教育,重视女性的自我实现和个人 价值。
2、晏阳初: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创立了“晏阳初平民教育学院”,致力于 为平民阶层提供教育机会。晏阳初认为,教育应该平等,不论性别、年龄或阶 层,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
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
目录
01 一、女子职业教育的 背景与意义
02
二、女子职业学校与 课程设置
03 三、重要人物
04 四、发展历程与现状
05 五、未来展望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进步的时代。这个时期,女 子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 次演示将详细阐述民国女子职业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重要人物,并对其 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女子职业学校与课程设置
在民国时期,女子职业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学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由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另一类是由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在办 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为 女性提供优质的职业医护、手工、师范等。这 些课程旨在培养女性的职业技能,使其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此 外,一些学校还开设了文化课程,以提高女性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此外,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消除对女性职业选择的偏见和歧视,为女性提 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女子职业教育将会在未 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谢谢观看
一、女子职业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民国时期,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个过程 中,女子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当时的社会背景认为,女子接受职业教育 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家庭脱贫和国家富强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和社 会各界纷纷投入到女子职业教育的事业中。

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

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

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女子教育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女子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的变化和对教育的需求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女性教育运动的历史以及女子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入手,探讨在民国时期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剖析。

一、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不断的战争和外侵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动荡,随之而来的是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现代化的推进。

在这一时期,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途径,其中一个方向便是教育的改革。

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最为明显的便是女子教育的落后和缺失。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机会都极为有限,女性往往在家中忙碌于家务事务之中,而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脱离。

教育是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女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时刻关注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

同时,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民国时期政治和社会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女性教育运动的历史20世纪初,中国女性主义者开始积极参与女子教育的运动,呼吁加强女子教育,增加女子从事知识性工作的机会。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打开了教育改革的大门,即将诞生的民国政府很快就开始了教育改革。

民国初期,各地相继创办女子学校和女子大学,标志着女子教育的逐步兴起。

同时,各种女子教育的组织也迅速崛起。

1912年,清华女子师范学校成立,恶劣的战争环境造成了校舍的老化和设施的破损,但这个时期的学校师资不错,并且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

1919年,女权主义者宋庆龄创立了妇女教育研究会,更加突出了女性教育的意义。

在其他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各种女子学校和教育组织,为女子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女子教育的现状在民国时期,女子教育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一方面,女子教育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出现了不少女子大学和普通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另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女子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普及率低、教学设备落后、师资不足等。

民国女子_精品文档

民国女子_精品文档

民国女子一、介绍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时期,该时期从1912年的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其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民国时期的女子,包括她们的生活、地位、教育、职业等等。

二、民国女子的地位1. 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民国时期,传统观念对女子的影响依然存在。

儒家思想强调男女有别,女性被视为人生的附庸。

因此,许多女性无法得到平等的待遇和机会,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领域。

2. 新思想的影响然而,在民国时期,新思想开始兴起,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评价也展开了许多讨论。

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传入,启发了一些女性开始追求平等和独立的权利。

3.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给予了女性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女性开始参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她们不再仅仅是家庭和私人领域的一部分,而是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

三、民国女子的生活1. 家庭角色的变化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2. 穿着和妆容的演变民国时期,女子的穿着和妆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摒弃了传统束缚,女性开始追求时尚和个性化,选择更为自由和漂亮的服饰和妆容。

3. 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参与民国时期,女性开始参与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她们参加文学沙龙、学习并参与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成为社交圈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四、民国女子的教育和职业1. 教育机会的扩大与传统观念不同,民国时期女性的教育机会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大。

她们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甚至有一些女性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进一步的学术培训。

2. 职业的多样化与此同时,民国时期女性的职业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她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妇女角色,而是能够进入医学、教育、新闻和文化领域发展自己的事业。

五、总结民国女子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收 稿 日期 : 0 9— 2— 8 2 0 0 2
作者简介 : 张
玲( 9 5一) 女 , 17 , 吉林乾安人 , 松源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 , 吉林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 。

1 7・ 0
3 晚清 女子 实业教 育 的经 验 . 早 在洋 务运 动时期 , 为适应 新兴 洋 务 事业 的人 才需 求 , 务 派 创 办 了一 批 培养 技 工人 才 的新式 学 洋 堂 。这 些学 堂 以施 行技 能教育 、 练运用 机器 为 目标 , 而培 养技 术人 才 。这 “ 以看作 中国 近代 职业 训 进 可 教育 的原初 形态 ” 在一 定程 度上也 使 时人 关 注教育 与经济 的联 系 , , 并认 为 “ 兴实业 之学 ” “ 大 , 俾有 益 于 国计民生”_ 。10 3 93年,癸卯学制》 学务纲要》 j 《 的《 中明确指出:实业学堂所以振兴工商各项实业 为 “
富国裕民之本计 , 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 , 以学成后各得 治生之计为主, 最有益于本邦 。对此 , ” 史学家认 为, 这种 旨在使 受教育 者 “ 得治 生之计 ” 各 的实 业教 育 ,其 用 意 与职 业 教育 无殊 , 过 不 以职业 教 育 为 “ 不 言耳 ”_ 。可 见 当时的实业 教 育其实质 就是 职业教 育 。 4 J 晚清 设置 的女 子实业 学堂 , 民初 女子 职业教 育发 展提 供 了一 定 经验 。晚 清女 子 职业 学 堂各 项 制 为 度 较为健 全 。1 办学 宗 旨明确 。上 海 女 子 中西 医学 校 明确其 宗 旨为 : 贯 通 中西各 科 医学 , 专 重 女 . “ 而 科, 使女 子之病 , 皆由女 医诊治 , 悃 而 达病 情 ”5。2 实 行分 科 教 学 。上海 速 成 女工 师 范 传 习所 手 工 通 [ . 3

试论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试论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试论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启示[论文摘要]21世纪的今天已不再是男尊女卑的时代,时代女性在教育、社会地位及就业等方面已与男子取得了平等的地位。

这一地位的确立有着历史缘由。

早在民国初期,随着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女子职业教育作为两者结合的特殊形式应运而生。

在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法律化,吸取了清末实业教育的经验,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颇丰,为今天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启示一、教会女校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出现在鸦片战争后,而西方传教士在华宣传西方文化与教育成为女子教育的发端。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陆续在福州、厦门、广州等五个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创办了一批教会女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开放口岸的增多和教会势力的扩张,教会女校有了较大发展,数量急剧增加,1876 年,仅基督教教会就办有女校 121 所,招收学生 2101 人。

到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教会所至,女塾接轨”的局面。

1895年,有女子小学225所,女学生4262名;女子中学69所,女学生2096名;女子书院及培训班14所,有女学生416名。

教学环境开始向女生提供与男校接轨的教学内容。

传教士不仅在中国创办了数量较多的女子学校,还资助女子留学,促进了女子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会女校提倡女子教育思想言论的宣传及开办女子学校对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冲击。

郑观应、梁启超等思想家将教会女学作为在中国发展女子教育的蓝本并付诸于实践。

清末民初,中国人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相继出现,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晚清女子实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的经验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始全面接受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理论广为宣传,在中国沿袭几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发展女子教育成为救国救民的有效途径之一。

民国时期陕西的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陕西的女子职业教育
生 锈 剪 刀 来 接 生 。 为 了 改 变 这 种 落 后 的 状 况 ,傅 学 文 亲 自筹
心 理 上 都 获 得 了极 大 的 解 放 。此 外 ,陕 西 成 立 了 各 种 妇 女 组 织 与 团 体 ,宣 传 妇 女 解 放 。共 产 党 于 1 9 2 6年 2月 8日在 西 安 成 立 了西 安 妇 女 协 进会 ,以 “ 宣 传 文 化 ,解 放 妇 女 ”为 宗 旨 。 国 民党 先 后 成 立 了 陕 西 天 足实 行 总 会 、陕 西 女 子 职 业 教 育 促 进 会 、陕 西 妇 女 职 业 促 进 社 等 组 织 。 民间 还 自发 组 织 了 妇 女 团 体 ,如 陕 西 女 子 爱 国 会 、陕 西 妇 女 国 民会 议 促 成 会 、陕 西 女 子 外 交 后 援 会 等 。 尤 其 在 抗 战 时 期 国共 两 党 领 导 创 立 了大 量 的 妇 女 组 织 ,为 抗 战 的 胜 利 做 出 了重 要 贡 献 , 同 时 也 为 陕
个新 的面貌。
同时 , 陕西省各地方开明人l 士, 在 当 地 开 办 了妇 女传 习所 , 共
吴云芳 ,生于陕西南郑 ,1 9 1 1 年考入陕西女子师范学 堂 ,
立 了 妇 女 放 足 处 ,大 力 推 行 放 足 运 动 ,放 足 使 女 性 从 身 体 与
力 子 和 其 夫 人 傅 学 文 都 是 中 国近 代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1 9 3 3 年 邵
力 子 任 陕 西 省 主 席 后 ,夫 妇 二 人 积 极 推 动 陕 西 女 子 教 育 的 发
西妇 女 的 思 想 解 放 起 了积 极 作 用 。
募 经 费 ,创 办 了 西 京 私 立 助 产 学 校 。 爱 国将 军 杨 虎 城 和其 夫 人 谢 葆 真 都 热 心 于 女 子 职 业 教 育 ,1 9 3 4年 7月 3 0 日, 《 西 北 文 化 日报 》报 道 :西 安 绥 靖 公 署 主 任 杨 虎 城 夫 人 谢 葆 真 ,

民国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以柳州为例

民国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以柳州为例

清末 民初 ,“学 堂分 为普 通 和实业 两个 系统 ,
在 我 国农 业 学 堂 教 育发 展 的早 期 ,出现 了一
① 民国时期,柳 州的行政 所属几 经更换 ,名称也多次更改。1912年 (民国元年 )1月,马平县省入 柳州府。1913年 6月,置柳 江道裁柳 州府,复 置马平县 , 属 柳 江 道 ,为道 治 所 。1926年 9月 ,废 道 制 ,裁 撤 柳 江道 ,马 平县 直 隶 广西省 。为 论 述 方 便 起 见 (除 引用 文字 外 ),本 文 统一 使 用 “柳 州”这 个名称 --
为 当 时桂 中 、桂 西北 地 区 的 文化 教 育 中心 城 市 之 为主 ,农 工 商三类 学 校均 有 涉及,但 大 多为农业 、
一 , 其 文化 教 育 较 之 广 西 其 他 地 区更 为 发 达 。近 工 业 类 职 业学 校 。其 间 ,柳 州职 业 教 育发 展 虽时
代 ,随 着 西 方 职 业 教 育 理 念 的引 入 ,柳 州职 业 教 断 时 续 ,但 总体 上 仍 在 向前 发 展 。抗 战 时期 ,虽
同参 与进来 ,使 得多数百 姓有事可做 ,民生问题得 到解决 。 柳州工业专门学校 、# ̄OlJ, 3,1,1第四女子职业学校 、广西省立交通 经 省劝业 道 调查 ,“清 宣统 元年 (1909年 )七月 ,马平 县 专 门学 校分别 成 立 】。这 些职 业学 校均培 养具 有相关专业 技
三都乡产蚕 较 附城 为 多,洛垢 、那 甫 (拉堡 )出蚕 较 好,郡 城 术 的学 生。
收 户和源 中和 堂去 年收 丝 ‘千 七八百斤 ’,在 香 港售 出 。获
民 国21年 (1932年 ),柳 州 开办 平 民 习艺所 。民 国26年

民国河北地区职业教育问题

民国河北地区职业教育问题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
提高教师待遇
提升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
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市场需求
01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
根据河北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 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确保教学 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0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 学相结合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符合企业 需求的人才。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一些职业教育学校未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导致所教授的知 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符,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缺乏市场导向的课程设置
在民国河北地区,许多职业教育学校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不 匹配。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尽管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一些学校由于缺乏实践设施或与企业合作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民国河北地区职业教 育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借鉴
加强实践教学
借鉴民国河北地区的经验,职业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提 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应借鉴民国河北地 区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 践能力。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动荡,河北地区 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 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 果。
04
民国河北地区职业教育的改进 建议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简述(1912—1931)

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简述(1912—1931)

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简述(1912—1931)前言民国初期,中国的教育事业尚处于萌芽状态,尤其是女子教育更是缺乏发展。

然而,在黑龙江省的局部地区,女子教育却已经开始缓缓发展起来。

本文将就此展开简述。

一、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现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黑龙江省辖区内的女子教育非常有限,主要以汉族城市和部分满洲族部落的女子教育为主,其中以长春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和伊春市为代表。

这些地区所开设的女子学校,主要以私立学校居多。

不难发现,女子教育在“海峡两岸地区”,即讲汉语的城市和满洲族聚居的地区,相比于在满洲及内蒙古的女子教育来说较为发达。

在满洲及内蒙古地区,女子教育非常缺乏资源,只能依靠传统民间教育来维持。

二、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发展现代女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家的支持。

在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以下人物和事迹的支持:1.杨世杰杨世杰是长春市的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

他于1919年,在长春市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建立了长春女子文高等学校,为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贺德因贺德因是以发展内蒙古和满洲地区教育为己任的教育家。

1921年,他在伊春市建立了贺德因师范学校,为教育内蒙古和满洲地区的女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三川一园三川一园是黑龙江省当时著名的女子学校。

在其创办者方树柏等人的努力下,该校迅速成为了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一所女子教育明珠,其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备受好评。

4.时代背景众所周知,女子教育的发展要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

在黑龙江省,20世纪20年代后期及30年代初期,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上升,教育投入逐渐增多,这为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影响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地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1.推进了社会进步通过女子教育的发展,在当地推进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进步。

女子们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广阔的人生观,同时对自己的未来更有规划,这为将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和转型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受到了影响,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

本文将从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等方面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治理经验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政府的职业教育治理经验在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治理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和引导:民国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相应的法规,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

2. 重视与调整: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并及时调整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规划,使其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

3. 合理规划: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的治理中更加注重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和调控,合理分配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二、学校的职业教育治理经验在民国时期,学校在职业教育的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合理设计并设置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 师资建设:学校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实用性的教学服务。

3. 实践教学:学校注重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实训基地和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治理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和模式,为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应当深入总结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领航ZhuanYeLingHang教师·TEACHER1102019年7月Jul.2019一、引言清朝末期,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女子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意识开始觉醒,女子教育也慢慢产生,其中也包括了女子职业教育。

清朝末期有女子职业学校的设置,但女子职业学校并没有取得法律上的地位,1913年8月公布的《实业学校令》中规定“女子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宜,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这是政府正式承认女子职业教育的开始。

二、关于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背景的研究民国初期,全国的女子职业学校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福建与湖北等地,同时对女子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其中,研究较多的地区为江苏与湖南。

一些学者在研究民国时期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时,发现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地理位置与当时的社会思想、经济发展等影响。

江苏地区是早期的通商口岸,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大,包括女子教育思想,而教会女校也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的萌发。

发达的手工业也促进了该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蚕桑技术,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

此外,黄炎培曾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有学者在研究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时,发现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当时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和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此的重视、支持。

民国时期福州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浙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比较相像,福州也是早期的通商口岸,教会女学的昌盛,对福州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福州商品发达,其手工业和商业等的发展,拓展了当时女子的就业面,刺激了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严复与陈宝琛对福州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严复主张男女应平等受教育,而陈宝琛则在福州兴办了许多新式女子实业学堂。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新思想传播缓慢,民国建立后,陕西的妇女解放运动才开始发展。

陕西的各种妇女组织与团体,为陕西妇女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陕西致力于女子职业教育的进步人士,如吴云芳、杨虎城等,也极大地推动了陕西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对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的研究,不难发现,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开始时间与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江苏、福州地区地处沿海,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快、较大,所以女子职业教育发展较早较快。

②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西方平等教育思想的传播,使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开始产生。

③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

④进步人士的推进作用。

教育界、实业界的进步人士重视与倡导女子职业教育、创办女子职业学校等行为极大地推动了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关于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研究不同时期的教育总会打上不同的历史烙印,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并且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也会有不同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有以下四方面:①私立为主。

清朝末期,清政府内外交困,这一时期的职业女子学校主要是依靠有识之士兴办,属于私立办学性质。

到了民国以后,江苏女子职业教育仍然几乎靠私立学校支撑。

②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色。

江苏适合发展养蚕业,许多学校在课程中都加入了刺绣、缝纫、蚕桑等内容。

③学校类型不规范、生源差异大。

有的学校只相当于识字学塾,有的学校则与一般浅谈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黄雯茜摘 要:民国时期,我国女子职业教育在社会的积极倡导下得到了一定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不同。

但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有相同的特点,都会受所处地理位置、西方思想、当时的社会经济、当地的进步人士的影响。

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也有以下特点:不同地域的发展不平衡,按地方特色设置专业,办学以私立为主,教学强调实践。

文章希望通过对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回顾,可以为当今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黄雯茜,女,广东紫金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工程(职业教育师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110-02关键词:女子职业教育;不同地域;民国时期(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200)专业领航1112019年7月女子学校类似,而有的学校有幼稚舍、初小、高小至师范班等,很难确定其学校类型;学生入学年龄大小不一,小至七八岁,大至四十多岁。

④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镇江(属于江苏)女子职业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开辟了校内实训场所,比如蚕桑科的桑园和农场,师范科的附属小学、幼稚园。

长沙女子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有:①课程设置切合地方特色。

湖南刺绣、养蚕业发达,而且适合女子就业需要,因此开办的多是与其相关的课程。

②办学私立为主。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学校以私立为主。

陕西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不平衡,受到当时国情影响。

比如北洋政府时期,陕西因政局动荡,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国民政府成立后,陕西女子职业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

福州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是:①办学力量多样。

女子职业教育包括官方办学和非官方办学。

②教育对象的平民化。

家境普通或者贫苦的女孩子都可以上学。

③课程开设丰富。

民国初,女子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传统手工艺,有蚕业、刺绣、染织等。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护理、 打字等专业。

④教学方法强调实践。

为了有效地实习,一些女子职业学校都附设自己的实验场所 。

由上述的研究,可明显看出,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为:①不同地域的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内陆地区发展较晚。

②按当地的地方特色设置专业。

比如江苏的蚕桑、湖南的刺绣等。

科目设置随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而不断增多。

③以私立为主。

民国时期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办学大多都是非官方。

④教学强调实践。

许多女子职业学校都注重学生的实践,一些学校还开辟了实验室与实训场所。

四、关于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研究的几点思考梳理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到,女子职业教育在当时不仅为不同地域的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职业女性,同时也促进了妇女解放。

其有许多值得我国现代的女子职业教育借鉴的地方。

(一)从经济上到思想上实现女子的自立女子要想解放,经济独立是前提。

经济独立,意志才能自由,人格才能独立。

职业教育在教授女子技能时,也应在思想上改变女子的想法,让她们明白,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建立起自信。

(二)专业的设置上需与女性特点、地方特色相结合女子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上应提倡符合女性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的专业,根据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女子的多重角色等设置专业。

民国时期不同地域的女子职业教育的一些研究已表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特色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因此职业教育发展要以地方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结合地方特色,女子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三)培养目标应符合社会实际需要不管是什么教育,其培养目标都应适合社会发展,女子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民国时期手工业发达,所以设置的专业大多为手工业。

而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女子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比如现在社会提倡跨境电商的发展,那么学校应及时更新电子商务、跨境物流等专业。

(四)女子职业教育应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用人单位与企业的参与。

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不是万能的,受教育者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

五、结语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相关,且其发展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不同地域女子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体系以及教学等也有许多共同点。

它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女子职业教育理论,也为后来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当今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1]李 鹏.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1(1):117.[2]王红丽,李书安.清末民初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历史考察[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0(2):76-79.[3]柳江峰.民国时期陕西的女子职业教育[J].中国民族博览,2016(10):87-88.[4]李静体.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以河北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08,28(4):46-47.[5]颜绍梅.云南女子职业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学术探索,2004(12):116-119.[6]李静体,郑京辉.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及其经验启示——以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77-80.[7]谢长法.中国职业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8]韩 兵.民国时期陕西省女子职业教育考论[J].教育与职业,2019(8):99-103.[9]潘 俊.民国时期的镇江女子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17(12):32-35. [10]朱绍英,黄小兵.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4):11-14,19. [11]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J].理论学刊,2006(7):106-108. [12]王 盈,王小丁.民国初期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4):177-179. [13]裴依菲.民国江西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特点[J].财讯,2016(10):64.[14]王志兵.民国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之嬗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151-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