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战争诗的女性话语研究
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托马斯·哈代以创作有地方乡土气息的“威塞克斯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坛上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
纵观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数不胜数,却不尽雷同,这些女性形象的个性特点及悲剧色彩引起世人的关注。
以女权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为写作基础,并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专著及学术论文,从传统的女性、个性扭曲的女性、现代女性这三个层次来系统研究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将哈代独特的女性观展现给读者,以此来影响更多的女性去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女性形象AbstractThomas Hardy in the creation of the local flavor of the “Wessex Novels" is famous in the world; his works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Hardy's novels of Wessex,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under his pen although is not identical, beyond count, the female image of the personality and tragedy attracted the world's attention. With feminism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by Hardy of Wessex novels writing foundation, and widely rea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monographs and academic papers, the three levels of modern women distor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female, female to female image and personality system research in Hardy's novels. Hardy's unique concept of women to readers, in order to affect more women to achieve self-worth.Keywords: Hardy; Wessex novels; female image目录TOC \o "1-3" \h \z \u 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前言1一、哈代笔下女性形象总观1(一)研究现状1(二)形象分类研究1二、传统女性形象2(一)传统女性的生存环境2(二)传统女性的特点31、自我意识的缺失32、脆弱性与依赖性3三、个性扭曲的女性4(一)虚荣善变的女性4(二)情欲主义女性5四、现代女性形象5(一)有丰富的自我意识5(二)独特的婚恋观7(三)思想和个性的矛盾性8结论11参考文献12谢辞13前言托马斯·哈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的诗歌分析
托马斯·哈代,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哈代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他的诗歌常常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深入探索人类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哈代的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是核心。
无论是哀怨、喜悦、低沉还是高歌,他都能以独特的笔触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实与深沉。
他的诗明白易懂,亲切感人,朴素自然,在淡雅中蕴含着深沉的韵味和诗意。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哈代的诗歌中经常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的体现。
这种乡土情感与他的诗歌主题紧密相连,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经常探讨命运、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除了抒情诗,哈代还写过一篇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的宏大的史诗《群王》。
这首诗以其宏大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哈代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注。
总的来说,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是英国文学的一块瑰宝。
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无论是探讨人类情感、乡土情怀还是历史事件,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哈代的诗歌世界_浅析哈代抒情诗的主题和技巧
1928) 的主要成就在于小说创作 。但在 20 世纪初 , 哈代则是以成熟
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的 。除史诗剧 列王 外, 哈代为后人留下了 918 首诗作 , 其中大部分 为抒情诗。 他的抒情诗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 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 , 而是兼有这 两种风格特征。 可以说, 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 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 了承前启后 、 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 本文拟就哈代抒情诗的思想情感、 叙事技巧、 结构艺术及他 在世纪之交英国诗坛上的地位作一粗浅分析 。 关键词: 哈代; 抒情诗 ; 思想情感; 叙事技巧; 结构艺术 Abstract: Many scholars have noted the remarkable achievemnts of Thomas Hardy s novels, but his lyric po etry have received relatively less crit ical attent ion. Besides the famous epic drama, The Dynastes , Hardy pro duced 918 poems in his life, most of which were lyrics and written between 1898- 1928. It would be arbi trary to delimit Hardy s lyric poems within the circle of Victorian tradit ions or to declare Hardy as the bold front iersman of modernism. In truth, it is the mingling of the convent ional qualities and modernistic touch that marks the uniqueness of Hardy s lyric poems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thesis attempts to make an approach to the feelings,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art ist ic structure of Hardy s lyrics so as to conclude his non- fungible position in British poetry. Key Words Thomas Hardy; lyric poetry; feelings; narrat ive techniques; structure
英美文化论文:谈哈代女人诗歌
谈哈代女人诗歌英国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在世的八十八个春秋中,有诸多女人对他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其祖母、母亲、妹妹、发妻艾玛、续弦之妻弗罗伦斯、儿时倾慕对象哈丁、初恋情人伊莱扎,表亲恋人特里菲娜、红颜知已亨尼卡夫人、晚年朋友艾格尼丝等不一而足。
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哈代有过感情纠葛并进入他诗作的女人。
哈代不仅是位才子,亦是个“情圣”,这使其感情生活注定与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进入哈代感情生活的第一个女人,更确切地说是女孩,是露伊萨·哈丁,哈代儿时的倾慕对象。
哈丁是哈代的邻居,但内向的哈代却羞于向哈丁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他们之间唯一的交流便是哈代的一句见面寒暄。
不过纵使哈代勇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两者之间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因为哈代出身贫寒,而哈丁却是大家闺秀。
哈代内敛的性格和卑微的出身使一番本该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描述的爱情遭到扼杀。
后来哈丁去城里读书,哈代也曾试图去找过她,但无果而终,之后两人便断了联系。
哈丁终生未嫁,于1913年去世,被葬在离哈代的发妻艾玛坟墓不远的地方。
哈丁的去世激起了哈代往日的情思,他写了几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在《露伊》一诗中,站在斯丁斯佛墓地的哈代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亦忆起昔日活泼可爱的哈丁,叹只叹两个生前并不相识的女人,都在哈代的生命中走过,如今又都先其而去,长眠于同一块墓地。
哈丁在哈代的印象中一直是那个美丽可爱、楚楚动人的邻家女孩形象。
在《过路人》一诗中,哈代更是以哈丁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地位。
哈丁先是叙述了哈代每天都穿戴整齐地从她的窗前走过,每当她对他微笑,哈代便像个女孩子似的羞红了脸。
可是后来哈代不再走过她的窗前,于是她认为他一定是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诗中的哈丁把哈代称为“我爱的那么真的少年”。
这也许是哈代的一厢情愿,但从某种角度上反应了他对哈丁曾经有过的那份执着的爱。
《写给小巷里的露伊萨》作于哈代临终前,可见哈丁在其心目中的影响颇深。
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被重塑。
论文选取他作品中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中的最著名的五部来分析其笔下的新旧女性形象。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近几年对哈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旧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第三部分通过探讨新旧女性形象的时代意蕴揭示出哈代的女性景观,指出哈代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又按照传统男性叙述模式刻画女性,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同情。
关键词: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景观Discussion of the female image of Thomas HardyAbstractHardy is British Victoria period of great realistic writer, in his works created a group of Character distinct female image. As The Time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female images also constantly to be restructured.This paper For the new and old women characters system analysis, aims to use the Feminist existentialism theory and method, select with the most famous of five department novel series which is based on wessex country in the background to analyze its writing of female image. The first part of main analysis of hard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of relevant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women’s respective implication and evolution.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old and new female image times implication to points out Hardy's view of women. Points out that Hardy bot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ality, and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male mode to build female image, he shows sympathy for the situation of women living.Key Words: The work of Thomas Hardy female image The view of wome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1)一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2)(一) 研究综述 (2)(二) 研究背景 (3)二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4)(一)新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4)1传统农业时期的女性 (4)2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女性 (6)(二)旧女性形象的传统建构与重塑 (9)1 传统的家庭女性 (9)2 家庭女性的重塑 (11)三哈代女性景观的形成 (12)(一)现实的刻画者 (12)(二)女性的同情者 (13)(三)男性叙述模式的维系者 (14)结语 (16)注释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20)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21)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诗人、小说家。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哈代《德伯家苔丝》创作[论文]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通过对哈代塑造的女主人公—苔丝形象的剖析来了解其创作思想,从作品中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女性解放、女性幸福的热切关注和思考,男性作家特有的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苔丝女性意识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讲述了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故事。
苔丝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爷亚历克玷污了贞节,当她和年轻英俊的安琪儿热恋并在两人的新婚之夜被安琪儿认为是失贞女人而抛弃后无奈地投靠了亚历克,然而却等来了亚历克迟来的忏悔。
最终,绝望的苔丝杀死了让自己饱受欺凌的亚历克,而她将要面对的是无情的绞刑。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女性形象。
作者通过对环境细致描述,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精心刻画勾勒出质地鲜明、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他一方面力图还原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的真实面目,让人们对她们有一个正确、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向世人展示她们真实的生存状况,使人们了解她们一生经历的苦痛和无奈,从而生出对现实的憎恶和不满。
从苔丝这一主人公的塑造中,作者创作的思想、意识及对女性的态度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哈代融入自己的热情和理解来描写苔丝不幸的一生,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这位乡间女子的钦佩和怜惜之情。
一、一个纯洁的女人《德伯家的苔丝》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作家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个失贞并犯过杀人罪过的女人—苔丝,作品以它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随之也带来众多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苔丝的纯洁性。
在哈代所处的时代,在很多人看来,苔丝是一个通奸者、一个未婚母亲、一个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简直是令人难以容忍的。
特别是哈代给作品加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更被视为是对传统道德、宗教以及社会舆论的公然挑战。
从作者对整个作品的布局,情节设置和细节的描述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苔丝的创造者哈代对其人物有着强烈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最新 从哈代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看哈代对女性的效果分析-精品
从哈代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看哈代对女性的效果分析哈代处在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社会是非常重视婚姻的,这为哈代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哈代的小说主题非常广泛,但几乎都离不开恋爱和婚姻问题,在他后期小说创作中主人公的恋爱和婚姻升华为小说的主题部分。
当然,谈起婚姻,离不了女性。
哈代在小说中塑造女性形象时不难发现他受到许多观,婚恋观和伦理观的影响。
本文试着从下几方面分析:一、符合时代特性的完美女性哈代在小说中力图塑造完美的女性特征。
当时英国社会宣扬女性的谦恭顺从和自我牺牲,斥责女性的我行我素。
有一位小说家这样评论19世纪的女性:“习惯,道德训练和现代使然,她们不得不这样做。
孩提时期的第一节课就是教会她们压抑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念头。
”[1]《林地居民中》的马蒂·苏斯在其父亲病重时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为生计操心劳神。
她对自己心爱的人维恩特波恩痴情无私,在得知维恩特波恩与格蕾丝恋爱后默默的祝福他们在一起;在维恩特波恩死后,马蒂·苏斯独自去维恩特伯恩的坟墓看望他,书中写道:“在这薄雾升起的时刻,贫穷和苦难的痕迹都被抹去,她神态庄严崇高,心情冷漠,似乎为了更高尚,净化了的博爱精神,已经抛弃了自己女子的属性。
”[2]她的爱情毫无自私成分,不含任何杂志的纯洁。
《卡斯特桥市长》中的苏珊婚后忍受丈夫亨查德的粗鲁专横,亨查德酒后在众目睽睽下打赌要卖掉自己妻子和女儿时,苏珊只当作是场玩笑。
二十年后为了女儿苏珊又和刚愎自用的亨查德复婚,她认真地操持这个家。
小说中苏珊这个隐忍,宽容,善良的好妻子好母亲受到众人的好评。
“她就像天上的圣徒一样,没有因为做了错事犯什么罪。
”[3]二、哈代笔下的反传统,反道德女性人物哈代笔下的女性绝大多数是不符合传统道德的。
作者塑造了一批“提前跨入20世纪的维多利亚女性”,她们一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传统妇女形象,本文试着从以下两点着手分析:1、哈代受古希腊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中的神和人都有自由奔放,狂放不羁的精神。
再论哈代笔下的女性艺术形象_从苔丝_淑看哈代爱情婚姻观的嬗变
结尾,赫索格回到家中坐在沙发上,他决绝地向世界,也向自己发出这样的“通牒”,现在,我对“任何人都不发出任何信息,没有,一个字也没有。
”这样的结尾应该是极富象征意义的。
赫索格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人与自我异化的形象,他的种种心理状态,折射出战后美国社会中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精神危机,他的心理异化在当今美国社会具有普遍性。
因此,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赫索格》是贝娄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它所竭力展现的仅仅是作为主人公的大学教授赫索格由于朋友的背叛!妻子的离弃!生活的愚弄而产生的巨大的内心孤寂与痛苦。
赫索格的内心独白和思考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反映了赫索格的价值结构以及他对生命的态度。
通过他的这种思考,他建构起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形成他内心自我独立的世界,然而当赫索格沉浸于这种自我的思考时,他也就陷入了一种自我封闭之中。
他的内心感到无限疲惫,充满抑郁!羞愤与难解的困惑,因此而陷于精神混乱,时时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紧迫感所驱使,一刻不停地给各种人物写信,但这些信件却从不寄出,娴熟的意识流技巧与细致的写实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而大量的哲学论辩与意义表达的不甚明晰,又使它显得晦涩深奥。
索尔·贝娄要为赫索格找出一条既生活在现实之中又不附和时代的疯狂、既不积极反对又不随波逐流、既与现实和解又保持着个人尊严的道路。
而其结果,必然企图逃避现实,超尘脱世,实际上是从异化逐步走向协调。
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是:现在,他对任何人都不发出任何信息;没有,一个字都没有。
赫索格生活在充满急剧社会变化,科技迅速发展的二十世纪。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西方现代社会知识分子中的一员,赫索格与社会也有着矛盾对立的关系。
他想融入主流社会,但他却无法容忍社会中的精神腐化。
他雄心勃勃,满怀抱负,却处处碰壁。
论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
Student Name: 高凤Student ID:2011200805Course Name: American LiteratureTeacher’s Name: Liu FengshanDate:2015.1.3论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在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作家托马斯•哈代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方向,诚实而又大胆地揭露种种惨烈的社会悲剧,从而给自己的小说创作招致那么多的赞誉和毁谤。
哈代重视男女情爱的描绘,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男权制的社会现状里,女性在两性关系的弱势地位,所以在男女两性中他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
通过研究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透过情爱表象试图传达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哈代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正文:哈代的文学盛名是以他的小说为标志的,在反映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人在社会的痛苦上,哈代是个独具一格的小说家。
在他的小说中,描写爱情的小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世界文学女性形象画廊添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另外,哈代是一位善于运用爱情题材表现深刻主题的文学大师,借助情爱的描写,生动地揭示出人性之底蕴,讴歌了大胆冲破世俗偏见、传统道德和婚姻制度束缚,勇于追求纯洁爱情的青年男女,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破坏、扼杀人们幸福爱情生活的社会。
一、传统温顺型女性形象哈代的小说世界是以女性为中心,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完美女性“天真可爱,感情细腻,纯洁无暇,顺从温顺,宗教上虔诚笃信,心理上依赖男性,绝对服从命运安排的婚姻”。
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里的苏珊,是一位具有传统忍让屈从美德的女性。
婚后她默默忍受生活的压力,对丈夫的专横习以为常,没有丝毫的怨言,成了男性任意践踏乃至抛弃的占有物。
亨查德在酒后把她像卖掉一头牛和一匹马那样以五个基尼倒手,她虽然很生气丈夫的行为,但也只是伤心地接受这个事实,怀里抱着孩子,顺从的跟着水手牛森走了。
后来,为了女儿再度寻找丈夫并与他复合,她依然操持家务,照顾丈夫与女儿,默默地忍受着不幸的生活和无从反抗的命运。
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
2018年32期总第420期文艺研究ENGLISH ON CAMPUS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文/安璐璇一、诗歌中的生态审美19世纪的英国,动物保护思潮兴起,同时,又受到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的思考,哈代的诗歌饱含了动物伦理学思想,他的诗歌关注了各类动物,例如:猫、狗、鸟类等。
哈代最早对狗表现出关爱,另外,他也是一位爱猫者,在1901年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一只猫丢失,他难过的写到“The violent death of dumb creatures always makes me revile the contingencies of a world in which animals are in the best of cases pitiable for their limitations”(Millgate,2004)哈代认为猫和拥有者之间不是物品和主人的关系,动物不应该受到人类的支配,否则,他们就会生活在胆怯和压力之下。
还有一些诗歌描写鸟类,批评人类对鸟类缺乏关心,人与鸟的不平等关系以及人类的野蛮行为,并强调由此可能造成的恶果,表达了诗人对鸟类的关心和爱护。
Around the house the flakes fly faster, And all the berries now are gone. From holly and cotoneaster. Around the house. The flakes fly!—faster这首诗写于寒冷的冬天,鸟儿在此时很难觅到食物,诗人也因为大雪而无法出去给鸟儿喂食,因此,他非常焦急,担心鸟儿挨饿受冻,最后创作出这首诗。
在生活中,哈代甚至连择友,也要考虑对方是否爱护动物。
他用自己的诗歌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尊重动物的权力,反对人类对动物的野蛮行径。
哈代女性观
哈代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和艾略特及勃朗特姐妹相比,他笔下的女性虽然或多或少具有现代意识,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毁灭之路,这显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就涉及了哈代个人的性别观念构建问题,即他是如何看待两性的差异及如何书写这种差异的。
在哈代看来,“女性就是弱者”。
最能体现哈代这一思想的是《远离尘嚣》中,芭斯谢芭是如何被她的三个追求者所“看”的。
奥克的偷看、特洛伊大胆的直视、波德伍德强硬的目光,都不同程度地窃取了芭斯谢芭的自由, 而“看”本身就意味着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对于芭斯谢芭的存在所进行的攻击、包围和消解,就如伍尔夫说,不论芭斯谢芭多么妩媚动人,她还是个弱者,不论亨查德如何顽固不化,误入歧途,他仍是个强者。
在《苔丝》中,哈代附加了一条有争议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苔丝纯洁吗?哈代当然希望她是纯洁的。
最终克莱尔听取了苔丝的遗愿牵着苔丝的妹妹丽莎·露的手走向远方,而后者是一位含苞待放的女孩,半是少女,半是少妇。
苔丝失去的贞操在她纯洁的妹妹身上得到了补偿,克莱尔重新找回了男性对神圣化女性的希冀,同时,印证了男性通过女性再现了隐藏在父权制后的男性审美理想,甚至苔丝成为男权神话的同谋。
哈代既赞美她的美德,同时又将她贬低到缺席缄默的地位,接受了男性对文学中女性人物的定式。
当夏绿蒂笔下的简·爱为自己赢得了爱情、争得了平等时,我们是否会为19世纪末的新女性淑的选择感到意外?哈代笔下的女性,她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去适应男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种种禁忌。
男性依照自己的标准和要求给女性指派角色,而女性逐渐把这些标准内化,并学会了自塑。
这种单向的男性化的审美需求使得女性的心理在文化的积淀中异化了,真正的女性是缺席的。
所以,芭斯谢芭会担心她的社会地位会使她显得过于男性化,认为一位妻子离开丈夫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而苔丝会在失去了贞操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闯入了一片清白的领地的罪恶的化身。
哈代 被毁的姑娘
Summary of The Ruined Maid - Poetry Analysis and Summation (200 Level Course)I think that the poem is about two country women who both are the same, until one of them loses her virginity. The poem shows how that when one woman has sex, her whole attitude to life changes and her friend wonders why. She acts superior to the other woman and talks and dresses more elaborately than she did. Her speech improves and within herself she believes that she is a better person. When the other country girl asks her questions on her new way of life, she always answers with the same statement, ‘...when you’ve been ruined.’Her excuse of her new attitude is always that she’s not a virgin anymore so that gives her a new status of being a higher class to virgins. She also says in the last line that she can strut around town without being spoken about but it’s not alright for her friend to because she is not ‘ruined.’English author Thomas Hardy, (1840-1928), is best known for his "serious" novels, including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1874)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891). He later abandoned writing novels in favor of poetry, including "The Ruined Maid" (1901). This delightful little poem satirizes the Victorian view of prostitutes as doomed and "ruined" women, and suggests that they may in fact be happy and refined. Indeed, their high incomes and resulting financial independence made prostitutes the first feminists. Hardy’s poem was written in 1866 and published in 1901, exactly ten years after he completed Tess ofthe d'Urbervilles, which also revealed the injustices of Victorian morality and women’s insecure social position. This poem is an example of a dramatic dialogue, in which a story is revealed exclusively through a verbal exchange between two characters. Playing o n the word ‘ruined’, Hardy questions which woman's reality is the harsher and suggests the irony of class distinctions and moral rectitude. Hardy’s The Ruined Maid is a dramatic dialogue comprised of six four-line stanzas. An AABB exact rhyme scheme carries through each stanza in the poem.Stanza OneThe speaker of the first three lines is an unnamed farm maid, who expresses disbelief at seeing a woman named ‘Melia in the town street. This unnamed speaker reveals the most about titular ruined maid, ‘Melia.’ It is here that we learn that ‘Melia is dressed well and looks prosperous. In each stanza, ‘Melia speaks the last line, indicating that she’s been ‘ruined’. In this context, ‘ruined’ means that she has crossed the Victorian-era morality line by selling herself. She would be considered soiled and unmarriageable even among men of her own class.Stanza TwoThe unnamed farm maid reveals th at when ‘Melia left the farm she lacked shoes and socks and was wearing little better than rags. However, ‘Melia could apparently no longer brook farm work’s hard labor. Now, she wears jewelry and feathers. ‘Melia confirms that this is the uniform of her n ew profession.Stanza ThreeWhile on the farm, ‘Melia spoke with a heavy accent, which the unnamed farm maid mimics. She herself reveals her own accent when she exclaims that ‘Melia’s deportment makes her worthy of the posh set. Ironically, in the stanza’s last line, ‘Melia indicates that she has gained refinement with her loss of conventional dignity.Stanza Four‘Melia’s hands and face are described by the nameless farm maid. While on the ‘barton’, ‘Melia’s hands more closely resembled paws, but her tailored gloves now indicate that her hands have grown slim and elegant. They fit as if she had not done any hard labor that would broaden knuckles or distort hand shape. ‘Melia confirms that she does no work now that she is ruined.Stanza FiveThe farm maid re veals that ‘Melia frequently complained, suffered headaches, and was depressed while working in the farm yard. However, now she seems comfortable. ‘Melia again affirms her vivacious temperament in her new occupation.Stanza SixCaptivated by ‘Melia’s appea rance and comportment--and possibly not understanding the reality of'Melia's new calling, the farm maid innocently wishes that she, too, could dress as 'Melia does and idly stroll the streets. This time, ‘Melia has the stanza’s last two lines. While icily separating herself from her former co-worker, whom she calls a “raw country girl”, 'Melia manages to reveal her own humble origins by using ‘ain’t’ in her final sentence. Hardy reminds the audience that while she’s escaped the farmyard, she has not escaped the fact of her social class, which, at the time, was determined by birth and education.The Rhyme Scheme ExplainedHardy uses exact rhymes in the pattern AABB, meaning that the last word in lines one and two rhyme, while the last words in lines three an d four rhyme. For example, in stanza one: ‘crown’, the last word in line one, rhymes with ‘town’ the last word in line two; ‘prosperi-ty’, the last word in line three, rhymes with ‘she’, the final word of line four. This rhyme scheme continues to the poem’s end.Other Symbolism‘Melia, perhaps short for ‘Amelia’, is similar to ‘ameliorate’, whose Latin root is ‘melior’. Melior means to grow mild or to mitigate, a somewhat cryptic reference to the favorable change in ‘Melia’s economic circumstances.Hardy's literary works often concerned themselves with the Victorian era's entrenched class system and with the mor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imposed on women by unwritten social codes. Through his dramatic dialogue between a naive farm maid and her former co-worker, now prostitute, Hardy makes the irony of women's realities plain.Ultimately, each woman performs demeaning labor in order to survive, but one has denied conventional moral codes to improve her material circumstance. Now 'ruined', the woman has condemned herself to a situation even lower--and a future even bleaker--than the farm maid's.The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Understanding Thomas Hardy's The Ruined Maid in British Poetry is owned by Savannah Schroll Guz. Permission to republish Understanding Thomas Hardy's The Ruined Maid in print or online must be granted by the author in writing.哈代的诗写于1866年,出版于1901年,正是10年后,他已经完成了苔丝的德贝维尔家族,这也揭示了不公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和妇女不安全的社会地位。
论哈代战争诗中的博爱情怀
作者: 赵宇
作者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28-129页
主题词: 英国文学 哈代 战争诗 博爱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朴实、笔调细致、蕴含哲理。
他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佳作,其中有四十多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闪烁着博爱的火花。
本文通过研究他的战争诗歌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了哈代的创作思想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感受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富有人性的洞察力和同情感。
哈代的女性主义研究
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一向擅长对女性进行细致刻画。
其名作《无名的裘德》叙述了一对情侣———裘德和淑之间的爱情悲剧。
本文通过对产生在淑身上的一些女性主义思想的分析,剖析女性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哈代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关于《无名的裘德》虽然哈代的这部小说是以裘德的一生作为主线来叙述的,但淑作为书中的女主人公却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行为一直吸引着更多读者的注意。
淑成长于一个破碎的家庭。
一开始和父亲住在一起,接着又和母亲住在一起。
她在异地工作的时候邂逅了她的堂兄裘德。
尽管两人很相爱,淑却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菲劳逊的求婚。
菲劳逊是一个小学教师,淑对他的感觉其实更多的是尊敬而非爱情。
所以当她发觉自己无法再和菲劳逊一起生活时,她勇敢地离开了他并和裘德住在一起。
然而,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使她不愿意再结婚而宁愿只是和裘德同居。
这在当时是一种极为另类与叛逆的行为,也为她招致了许多非议甚至责难。
这让她渐渐无法承受而慢慢陷入一种极度抑郁的情绪中去。
最后,孩子们的死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为了“赎罪”,她又回到了菲劳逊的身边,重新成为他的妻子。
二、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跟哈代小说中许多其他的女主人公一样,淑也是那种非常坚强的女性。
然而让她与其他人又不完全一样的地方就是她的思想更加独立,行为更加激进。
在整部小说中,淑一直在与传统道德做斗争,这些都充分体现在她对于婚姻和性的观念和行为上。
尽管淑最终还是向传统的道德观屈服,但从她之前的许多言行中读者还是可以找到许多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子,她的出现依然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在当时的英国,整个社会都在遵循一种维多利亚式的道德观。
这也是几乎被所有人所认同的道德标准。
这种道德观念其实极为虚伪,它对于男女有着双重的标准。
男人通常为所欲为,他的错误也可以轻易地被原谅;而女性,就应该成为“家中的天使”,对丈夫服服帖帖,不应有自己的任何观点或者是不满。
例如就性而言,女性如果具有任何和性有关的想法都是不恰当的,而男性却不受此约束。
论哈代的战争诗
On the War Poetry by Thomas Hardy 作者: 颜学军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版物刊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2页
主题词: 战争观;艺术特色;英国文学;哈代;战争诗;人类生存状况;艺术手法
摘要:哈代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由于他对战争深刻而颇具穿透力的批判、他对战争的历史透视、他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痛的真实描写、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他对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和他颇具现代的艺术手法,他的战争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乃至英国的战争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
哈代女性性格之比较分析一、引言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托马斯。
哈代作品的研究非常繁多,但大多都是聚焦某一作品所展开的研究比较普遍,但是纵观哈代作品,其中女性的艺术魅力尤为突出和显赫,哈代女性是哈代作品的灵和魂、血和肉。
哈代女性的性格塑造更是哈代作品浓墨重彩的一笔,性格在一定程度决定命运,而塑造女性性格和命运的社会背景和传统男权权威在哈代的妙笔下催生出不同的最终宿命和曝露种种社会弊病的缩影。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哈代女性的性格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对立,来进一步探究哈代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根本成因。
二、哈代作品思想的源头托马斯。
哈代(1840~1928),作为英国横跨19。
20两个世纪的作家,虽然他处在动荡多变的世纪的交叉点上,哈代基本上是个传统作家。
从艺术形式上看,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小说,更多地属于维多利亚时代,属于传统。
他对小说创作印象的强调,他对笔下人物,尤其主要是女性,所做的细腻的并且是不定的,多变的情感,心理描写,为现代小说的产生做了铺垫。
哈代承继着费尔丁,狄更斯等以来形成的传统:在一个尽可能完善的,讲述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动人的故事,在人物方面,力求男男女女刻画得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如同生活中的人一样。
哈代受达尔文进化论,赫胥黎的不可知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等各种哲学思潮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矛盾。
显然,哈代不是一个哲学家,没有一套整一的,自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
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就象他笔下的人物一样,总是复杂多样,甚至是矛盾对立的,然而,其中较为明显的基调,构成哈代思想的主导的是悲观主义,或者说是哈代对人生的悲剧感受。
哈代把他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人类及其命运,如他的著名史诗剧《列王》(”The Dynasts,An Epic-Drama of the War with Napoleon”,1904-1908)。
哈代总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中,阐发对生命,对人类的悲剧性感受和思索。
正如弗吉妮亚。
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_对哈代_德伯家的苔丝_的女性主义解读_王延
应加以怀疑 , 因为男人的身份有如在诉讼中 , 是 法官又是诉讼人 。 ” 〔1〕(10)性别差异决定了男作家 论述的不公正性和随意性 。 性别歧视和男性审 美下歪曲的妇女形象几乎充斥了男性文本 。 但 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恰是女人塑造的一个不 可缺少的补充 。 少数杰出的男作家的作品深刻 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苦闷 、 彷徨 、 哀怨 、 受压迫与抗争 , 显现出特有的女性情怀与爱心 。 托马斯 哈代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男作家 。 他在 · 代表作 《 德伯家的苔丝 》 中 , 克服了 “ 是法官又是 诉讼人 ” 的局限 , 超越了男性传统视野 , 满怀深 情地关注着女主人公的种种不幸 , 以男作家特 有的女性意识 , 吐露出一代女性的心声 , 向男女 不平等的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呼喊和强有力的控 诉。
〔1〕(23)
外 , 女性却永远地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 再也无法 解脱 。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 凡在妇女方面被 认为是犯罪并且要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 后果的一切 , 对于男子却都被认为是一种光荣 , 至多也不过被当做可以欣然接受的道德上的小 污点 。 ” 〔2〕由此可见 , 即使是在 19 世纪末期西方 高度的精神文明世界里 , 女性始终处于屈从于 父权制文化的地位 。 《 德伯家的苔丝 》 这部小说最杰出的成就在 于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深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 淳朴美丽的少女苔丝的形象 。 在哈代描绘的女 性画廊里 , 苔丝是塑造得最优秀的女性形象 , 是 哈代人物塑造的高峰 。 哈代的小说大部分表现 性格与环境冲突过程中个性的毁灭 , 其他小说 中的女性在毁灭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自身的过 错 , 而苔丝的形象则高居于这些人之上 , 是一个 完美的人 。 她的毁灭完全是由于现实的原因 , 而 非本人的过错 。 她是哈代全部妇女形象的 “ 王 冠 ”。 著名评论家欧文 豪认为 , 苔丝是文明世界 · 的最伟大成功 , 是哈代对人类世界的最伟大贡 献 。 哈代对地位不高的普通妇女怀有深切的同 情并为女性不公平的命运铺开了场景 。《 德伯家 的苔丝 》 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小说 , 其情节都 是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精神和感情世界展开的 。 哈代为苔丝设计的人生时限极为短暂 , 从乡村 舞会出场到死去 , 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 , 但苔丝 的形象却格外血肉丰满 , 光彩照人 。 苔丝饱尝了 人间的种种苦难 , 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 。 哈代在苔丝身上倾注了一腔热血 , 奉献了一颗 纯正的爱心 。 在哈代笔下 , 苔丝洁白无瑕 , 是美 的象征和爱的化身 , 代表着威塞斯人的一切优 秀品质 : 美丽 、 纯洁 、 善良 、 质朴 、 仁爱 、 容忍 。 她 敢于自我牺牲 , 勇于自我反抗 , 对生活抱有美好 的愿望 , 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 , 女性的温柔和勇敢的性格在她身上融为一体 。 社会的歧视 、 爱人的遗弃都不能改变她纯真质 朴的心灵 。 可以说苔丝是哈代理想的女性形象 。 然而 , 她的美丽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 却导致了她 的毁灭 , 她短暂的一生都是压迫和暴力所致 , 是 毫无人性的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 在 人们眼中 , 苔丝先已失身并生有私生子 , 犯了 “ 奸淫罪 ”; 后因自己的 “ 堕落 ” 遭丈夫遗弃 , 又与 情人非法同居 , 是一个行为不检的女人 , 不值得 同情 ; 最后竟手刃自己的情人 , 犯有 “ 凶杀罪 ”。 这样一个女人如何能成为 “ 一个纯洁的女人 ”?
【推荐下载】英美文学最新:哈代女人诗歌
英美文学最新:哈代女人诗歌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英美文学最新论文。
英国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在世的八十八个春秋中,有诸多女人对他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其祖母、母亲、妹妹、发妻艾玛、续弦之妻弗罗伦斯、儿时倾慕对象哈丁、初恋情人伊莱扎,表亲恋人特里菲娜、红颜知已亨尼卡夫人、晚年朋友艾格尼丝等不一而足。
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哈代有过感情纠葛并进入他诗作的女人。
哈代不仅是位才子,亦是个情圣,这使其感情生活注定与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进入哈代感情生活的第一个女人,更确切地说是女孩,是露伊萨哈丁,哈代儿时的倾慕对象。
哈丁是哈代的邻居,但内向的哈代却羞于向哈丁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他们之间唯一的交流便是哈代的一句见面寒暄。
不过纵使哈代勇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两者之间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因为哈代出身贫寒,而哈丁却是大家闺秀。
哈代内敛的性格和卑微的出身使一番本该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描述的爱情遭到扼杀。
后来哈丁去城里读书,哈代也曾试图去找过她,但无果而终,之后两人便断了联系。
哈丁终生未嫁,于1913年去世,被葬在离哈代的发妻艾玛坟墓不远的地方。
哈丁的去世激起了哈代往日的情思,他写了几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在《露伊》一诗中,站在斯丁斯佛墓地的哈代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亦忆起昔日活泼可爱的哈丁,叹只叹两个生前并不相识的女人,都在哈代的生命中走过,如今又都先其而去,长眠于同一块墓地。
哈丁在哈代的印象中一直是那个美丽可爱、楚楚动人的邻家女孩形象。
在《过路人》一诗中,哈代更是以哈丁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地位。
哈丁先是叙述了哈代每天都穿戴整齐地从她的窗前走过,每当她对他微笑,哈代便像个女孩子似的羞红了脸。
可是后来哈代不再走过她的窗前,于是她认为他一定是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诗中的哈丁把哈代称为我爱的那么真的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形 态有 关 的 概 念 , “ 如果我们接受福柯有关 ‘ 真 森在 《 哈 代与批 评 理论 》 一 文 中明确 地 指 出 了哈代
2 理’ 取 决 于谁控 制话 语 的论断 , 那 么 很 明显 地 男性 诗歌 文 本 急 需 女 性 视 角 研 究 的 紧 迫 性[ 。针 的话语 统 治 已把 女性 纳入 到 一个 男性 的 ‘ 真理 ’ 当 对 哈代 战争诗进 行 女性视 角 的梳 理 和挖 掘 在 国 内 中” _ 1 j 1 船。 由此 可见 , 从 话 语 的 角度 来 探 讨 文 学作 哈代研 究 领 域 中 尚 属 空 白 , 本 文 主要 从 女 性 话 语
踏 。这 便是 战 争 的 间 接后 果 之 一 。这 时 , 女 性话 有人 说我 们可 能不再相 见
・ 8 ・
盐城 师范 学 院 学 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 )2 0 1 4年 第 2期
女性 的感 情创 伤 。它割裂 了女 性与 男 性之 间 本该 在 实质上 主要是 男性 力量造 成 的。它 的强 大 之处
和谐 的情感 伦 理 , 显 然是 对 女 性 权 利 的剥 夺 和践 在 于诗歌 第三节 向我 们展示 的后果 :
哈 代分 校 外 语 系 , 福建 福清 3 5 0 3 0 0 )
【 摘 要】 从 话语 的 角度 来探 讨 文 学作品 中女 性 力量 对 真理 的建 构 作 用 , 从 而反 应 出女 性 对具体 事 件 的价值趋 向和批判 性 态度 , 是 女性 主 义文 学批 评 的 一 个重要 方 法。哈 代 的 战争 诗展 示 了大量 的女 性 声音 , 促 成 了诗歌 中的 多声部模 式 , 这 在 其 它战争诗 中是 不 常见 的。哈 代战 争诗 中的女 性 声音 时而直抒
*
[ 收稿 日期 ] 2 O l 4 —0 2 —2 0
[ 基金项 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哈代战争 诗歌研究 ” ( 2 0 1 2 C 0 5 8 )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课题与福建省教 育厅 B类项 目“ 哈代
战争诗歌研究” ( J B S L O 2 7 3 ) [ 作 者 简 介 ] 徐 勤 良( 1 9 8 3 一 ) , 男, 山 东 淄博 人 , 福 建 师 大福 清 分 校 外 语 系 讲 师 , 硕士 , 主 要 从事 英 美 文学 研 究 。
代 作 品里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 出 版伊 始 , 哈 代 作 品 人 群体 。“ 哈 代 战 争 诗很 少 像 浪 漫 主 义 者 那 样 直
而 是 对 战 争 的 后 果 进 行 冷 静 客 观 的 描 就 明显 地 大 量 与 性别 问题 相 关 ” _ 2 j g 。 。“ 性 问题 的 抒 胸臆 ,
主义文 学批 评 的一 个 重要 方 法 。诗歌 中 的声 音代
一
表 了不 同 主体 的话 语 形 态 , 为 诗 歌 的 话 语 研 究 开 启 了一 扇大 门 。
、
女 性 的 呼 唤
哈代 的 战 争 诗 大 多 没 有 把 视 角 直 接 对 准 战
而 是远 离 战 争 但 与 战争 息 息 相 关 的士 兵 的 亲 男性 与 女性 的关 系这一 亘 古 不变 的命 题 在 哈 场 ,
胸臆 , 时而 由他 者转 述 , 时而沉 默 。各具 特 色的女 性声 音从 侧 面揭 示 了战 争 的黑 暗 面 , 消解 了战争 的必
要性 , 成 为表达反 战 思想 的重要 依据 。
【 关键 词】 哈代; 战争诗 ; 女 性话语 ; 女 性 声音 ; 反 战
【 中 图分类 号1 1 1 0 6 .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6 8 7 3 ( 2 0 1 4 ) 0 2 —0 0 8 3 -0 5
赛 尔登 等批评 家 明确指 出 : “ 女性 主 义 和女 权 流走 向现代 。 ” L 3 自上世 纪 7 0年代 以来 , 关 于哈 代
主 义批评 或 许定义 为一 种 ‘ 文化 意 识形 态 ’ 更 加 恰 作 品 的女性研 究 共 同点 是 几乎 只关 注 哈代 的小说
当, 而不是 ‘ 一种 理 论 ’ 或者 ‘ 一些理论 ’ 。  ̄ [ 1 ] 1 2 2 因 作 品 , 而 忽 视 了 哈代 的 诗 歌 。仅 仅 在 1 9 9 3年 U. 此, 从 女性 主义 解读 文学 作 品 , 往 往 探讨 文本 中通 C . 科诺 普弗 拉 马舍 的一篇 文章 中论述 了哈代 诗歌 过性 别视 角而进 行 的关 于权 利 和态 度 等 的意 识 形 中的女性 空 间 和 男 性 规 划 , 主 要 以 哈代 的第 一 首 态建 构 。话语 作为 女性 主义 批评 的几 大 因 素之 一 诗 歌《 寓所》 ( Do mi c i l i u m) , 以及 关 于 哈代 母 亲 的
引 入不仅 反 映 出哈代对 生命 、 对 艺 术 的 态度 , 更 打 述 。 ” E s ] 对于在 家 守候 的女性 , 等 待远 去 征 战的 爱
破 了维多 利 亚 时 期 表 面 的矜 持 伪 装 , 引 领 时 代 潮 人 是一 种煎 熬 。这种 煎熬 是妻 子 或者 心 上人 作 为
以哈代 战 争 诗 中的 不 同女 性 声 音 类 型 为 依 品 中女 性力 量 对 真 理 的 建 构 作 用 , 从 而 反 映 出女 切人 , 性 对具 体事 件 的价 值 趋 向和 批 判性 态 度 , 是 女 性 托 , 探 讨女 性力 量在 哈代 战争诗 中 的实施和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