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0文化传承与创新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评估卷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评估卷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评估卷(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T)2.对待文化多样性,要求尊重本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F)3.文化是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途径传播的。

(F)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T)5.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T)6.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F)7.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F)8.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F)9.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T)10.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了根基。

(T)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9月22日,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茶艺技能”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落幕。

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看,“中国茶艺”应属于( )A. 世界自然遗产B. 文化景观遗产C.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D.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世界遗产分为三类,茶艺属于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C符合题意。

]《光明日报》在《“眼球经济”与媒体责任》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大众传媒随之迅猛发展,在适应“眼球经济”的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答12~13题。

1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报刊的出现B.印刷媒体的推广C.网络的出现D.广播电视的产生B[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播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B正确。

] 13.大众传媒在适应“眼球经济”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0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0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 ) 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 )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 )①考虑到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全国乙)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 文化的

(全国乙)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 文化的

目录页
ContentsPage
课时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 1.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
2.易错剖析 3.命题探究 4.视野拓展
1.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一 、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
(1)形成: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 (2)作用: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功能:

3)意义 是人类 也是人 要动力
考点精讲
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 族的,也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各 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 性和特征。(个性)
想一想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 间存在着差异。
(2)文化又是世界的 (共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 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 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解析:② 术是一个民 重要标志; 民族节日是 中展示和体
命题探究 命题点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的
【典例2】 (2014·新课标Ⅰ卷,19)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 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 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 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 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 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 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 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 发展的精神根基。
(4)尊重文化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世界文化充满生机和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发展,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主体:着眼于人民群
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
创造主体作用。
文化 创新
(3)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 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正确方向: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好当 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
传播 (4)手段和途径:要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方式加大文化传播力度,与外来文化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等手段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方面的强 的关系
大功能。
(5)要求: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搞好文化继承:要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地认
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文化 继承
(2)发挥积极作用: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 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挥其 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主要是处理好当 代文化与传统文 化的关系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
[解析] 一是选择自己的观点,即支持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二是注意设问要 求的知识范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需要从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等 角度调动知识。三是阐述所支持观点的理由时,既要围绕着合理之处分析原因, 又要点明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好保持或超越。
[答案] 支持第一种观点。 ①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保持其原汁原 味,才能展现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价值,起到积淀情感、增强文化自觉的作用。②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漠视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就会失去工艺品制作发展和 创新的根基。③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不排斥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创新。 支持第二种观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要在传统手工艺中注入 时代精神和机器化生产的优势。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 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要在工艺品创意产业中打造高端和符合个性化需要的产品。 ③既要反对照搬照抄、不求思变的落后思想,又要反对脱离根本、不切实际的创 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质检卷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质检卷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越来越被全球各地民众所熟知。

应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邀请,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于2019年5月14—15日亮相莫斯科,并作为开幕演出,带领当地观众穿越600年历史时光,体验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

这说明( )①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价值,必须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④在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中华文化越来越被全球各地民众所熟知”可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由“带领当地观众穿越600年历史时光,体验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可知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①③分析正确;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2.2019年9月23日,以增进中蒙两国人民友谊、让更多蒙古国民众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宗旨的“中国西藏·扎西德勒”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乌兰巴托举行。

两国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美其美要求认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②美人之美要求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③美美与共要求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④携手推动可以依托大众传媒,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错误;③说法错误,美美与共要求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②④分析正确。

3.2019年9月24日,“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点:比如都使用结绳记事;都崇拜鸟类、虎豹等;都喜欢用羽毛制品和草编制品;都善于作壁画等。

2018届高三政治新课标复习单元名师押题: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含解析

2018届高三政治新课标复习单元名师押题: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含解析

单元名师押题押题一文化多样性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

特别是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阿拉伯之春”的不断发酵,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

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涉及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和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态度等。

因此,解答本题要紧紧围绕“文化多样性”,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影响、意义、原则和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文化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这一趋势。

②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西化与分化的图谋。

押题二文化传播2.2015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运用“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学教师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审题可知,本题旨在考查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可以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等角度对中学教师的观点进行分析。

答案①大众传媒具有文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应该发挥电视、微信等大众传媒在宪法宣传中的作用。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押题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练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练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高频考点强化练(十)文化传承与创新1.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

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D.2016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解析】选C。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B、D都与《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中所说的公民素养无关。

只有C符合论文主题。

2.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

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小薇的变化得益于她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说明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健全的人格,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对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有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④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应选B。

3.(2017·南阳模拟)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

由马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高中政治-考点2018文化传承与创新(4) 精品

高中政治-考点2018文化传承与创新(4) 精品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1.(2018·浙江文综·T3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

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

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2.(2018·重庆文综·T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8·广东文综·T31)2018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8·广东文综·T32)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 (2018·北京文综·T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

2018高考一轮政治文档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2018高考一轮政治文档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单元整合提升1.一个体系:多个角度着手,全面梳理文化发展措施(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原因a.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②要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原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②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高考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高考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届高考政治高考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

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回答11~12题。

11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
A党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对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权利的保障D对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化的支持
答案 D
12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化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化都是中华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13.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 )
A鑫诺卫星 B嫦娥一号卫星 c北斗导航卫星 D中星九号卫星
答案 c
14.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

这表明 ( )
①.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②.传统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各具特色的化相互交融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18年高考政治强化训练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年高考政治强化训练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年高考政治强化训练之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7年中国话剧迎来了110周年。

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

这表明()①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答】①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②④符合题意,“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没有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故选:C。

2.针灸是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上世纪末,激光、磁疗、红外辐射等手段的引入,增强了针灸的疗效和世界对针灸的认同感。

目前,“中医针灸”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的103个国家认可使用。

这说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不同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④中医针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解答】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医针灸”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的103个国家认可使用,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针灸是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④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故选:D。

3.走出国门,你就是一张中国“名片”。

2017年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素质短板突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插队、随地扔垃圾、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等行为最为常见。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3文化创新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3文化创新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A组基础达标1.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标准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依据诗的意思,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进行社会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文化创新,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B项正确。

]2.(2017·武汉模拟)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

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

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②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B[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体现了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体现了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①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错误,不能只追求形式。

]3.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城市雕塑建了几万件,在661个城市中,不锈钢球就有几十万只。

对此,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指出,我们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如果一味模仿,只能创作出垃圾。

这启示我们( )①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任何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模仿③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发展④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作品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C[材料旨在说明城市雕塑需要创新,①④强调的是创新的意义,符合题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不能模仿,而是不能一味模仿,创新离不开继承和借鉴,②说法片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③说法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政治:单元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政治:单元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含答案

单元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1.“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

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

在这一活动中()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与英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笼统比较大小,且材料没有涉及流行文化,④判断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2.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世界文化遗产,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针对长城保护管理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文物局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采取多种途径,发布长城资源及保护管理信息,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和保护理念,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长城保护。

保护长城有利于()①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D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长城并不能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排除;②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差异性、多样性,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项。

3.2017年12月3~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大会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3 文化创新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3 文化创新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3 文化创新[考纲传真]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③条件。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a.文化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创新是⑤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义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⑧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第2步——[重难突破]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点拨] 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①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因是()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①考虑到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

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

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6.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

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③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7.《我是歌手》第四季再次登上芒果台,引爆高达5%的收视率,为湖南卫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潜能。

新生代歌手徐佳莹一改《我是歌手》飙高音的“传统”,凭借自然细腻的演唱风格征服了评审团。

韩国歌手黄致列用中韩两种语言深情演绎张信哲的《从开始到现在》,让现场观众为之落泪。

材料体现了()A.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人民群众需要喜闻乐见的多元文化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小西最近参加了被称为“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

他通过在线学堂选修了名校的三门课程,其中两门是计算机相关的、一门是现代西方艺术。

在完成在线听课、讨论互动、完成作业等环节后,通过线上考试获取了学分和相关证书。

关于“互联网+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A.网络传媒超越时空局限,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B.反映了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C.增加了教育供给,提高了顶尖大学的门槛D.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公平9.《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C.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0.某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居民内心;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合唱团等文化舞台,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③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新疆手工艺品在运用民族工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域历史、神话人物、民族艺术等题材,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如今,通过“互联网+”,不仅在本地绚丽绽放,更飞出自治区,成为传播新疆文化的一张名片。

由此可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①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②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④继承优秀传统元素,展现民族特色和风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十三五规划是谁制定?党中央国务院/还有各级部委办/工人农民企业家/专家教授你我他/中国的十三五/大伙儿来做主”“十三五怎样制定?分散调研/集中讨论/再分散调研/再集中讨论”。

这首“网络神曲”《十三五之歌》,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十三五之歌》成为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十三五之歌》的成功经验有()①借鉴和融合了民谣、卡通等多样的文化元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符合受众习惯、切合受众心理,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④能体现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导学号14920166〛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善孝为先”。

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

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

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

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孝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

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孝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

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1)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

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

〚导学号14920167〛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中国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走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材料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要立足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的同时,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

要坚持中医与西医的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

要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还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

(1)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资源。

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就如何挖掘这一资源谈谈你的看法。

(2)在当代,健康的内容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

请你就如何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提两条建议。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1.B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表明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因此,我们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及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不符合题意,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随意开发。

故本题选B项。

2.B解析:①符合题意,“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一代代人创造了它,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表述错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符合题意,“城市和人一样,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这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保护而不是优先开发文化遗产。

故本题选B项。

3.A解析:①符合题意,对于中医药基础知识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并发挥其积极作用;②符合题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现了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特有的作用;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④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还要体现时代要求并加以发展,要在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故本题选A项。

4.C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面对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此认为应恢复旧名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②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因此地名是否变化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符合题意,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不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不应当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