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本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详细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拟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展的奉献;通过理解秦朝创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根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如今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根本史实;老师还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考虑、分析问题的才能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生疏,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开场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秦统一的条件,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2)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2)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依次来看看投影上的两张图,这是穿越剧鼻祖寻秦记的剧照,有同学可能看过这个电视剧,它是以主人公项少龙的视角来讲述战国时代各国的故事,第二幅图,德国青年因痴迷兵马俑玩起了cosplay,被抓了个现行。
这两幅图都与咱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秦王嬴政有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他是怎么一步步完成统一大业,并进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呢?本课的内容将分为三个模块来讲述(打ppt),第一个模块秦统一的背景,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一小节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这一趴包括秦统一的经过,这个同学们可以当故事一样享受的听过去,但是同时要从经过中明白秦统一的条件,关于秦统一的背景或者说条件考试中有可能会提到。
第二模块就讲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第三模块中央集权制它的作用及影响。
其中第二和第三模块老师已经标上了星号表示这是本节课需要攻破的重点和难点。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秦朝统一的原因以及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2、掌握皇帝制度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实质;3、掌握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4、掌握郡县制全面推行的历史背景,概况和影响;5、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秦朝疆域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感;2、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认识秦统一过程中民族融合的进程以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情结;3、通过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让学生明白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在政治文明这一方面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比较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木乃伊3》中有关秦统一六国的片段这是一部好莱坞大片,中国功夫巨星李连杰在影片中饰演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但毕竟荧屏上的秦始皇是一个艺术形象,带有一些夸张性的色彩,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究竟有什么样的作为呢?为什么我们会将其称之为“千古一帝”?相信通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疑问便会迎刃而解。
下面就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8页,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一课的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过渡:同学们通过初中对历史的学习都知道: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一场“烽火戏诸侯”的笑剧导致了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了东周政权。
历史①必修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掌握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不同,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本课导入可采取两种方法:制作“秦统一中国”的课件(地图),展现空间形象。
该图应是彩色的,应该有动感,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
制作课件有困难的学校,也可制作“揭贴式”地图,效果也不错。
或者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导入新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教案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为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做铺垫。
Step 2: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吞并六国以及对各国制度和官僚体系的统一改革。
Step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包括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行政效率、地方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Step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统一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关键点。
Step 5:综合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梳理,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特点、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思考中,关注权力分配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Step 6: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课堂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例如,“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现代国家的行政体系,你觉得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延伸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深入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秦灭六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这段历史及秦始皇等人物较为熟悉,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讲述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更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才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朝统一;皇帝制度的内容: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职责;郡县两级制度。
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皇帝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及职责。
运用: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必然性;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析秦短促而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史论结合:搜集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质疑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先学之学”——学案一、学习目标及知识要点:1、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1)西周天子需要仗恃什么条件才能统治诸侯?(2)为何春秋时期周王室却开始衰微了?(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现象是什么?(4)为何完成统一是秦国?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3、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后教之教”——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兵马俑和秦始皇像及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授新课: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旧有统治秩序的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并展示幻灯片,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共3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一统海内,成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他死后的第二年,属于他的巨大陵墓才最终完工。
这年底,即位的皇帝胡亥杀掉了所有修陵的工匠。
于是,关于始皇帝的陵墓,只剩下了传说。
关于秦始皇的陵墓,在《史记》中有很详细的记载。
这个巨大的工程,动用了70万工匠,历时38年,耗费国家税赋的三分之一而建成。
书中说,它是2000年前人类建筑力的极限。
然而今天,这里既没有高耸的城垣,也不见巍峨的宫殿,只有一方土冢飘零于岁月时光之中。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秦朝的一段历史【讲授新课】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9分钟)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P8,教师进行讲解。
1、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原因: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破坏;控制更多土地和人民。
(2)诸侯争霸的概况: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3)诸侯争霸的影响:战乱频繁;客观上也为统一奠定了基础.2、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背景:①周王室衰弱,诸侯势力的壮大(不满足自己的封号,通过改革壮大势力);②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⑤正确的策略。
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2
1.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3.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及郡县制度的建立。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并与后世朝代进行对比,使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3.设置讨论话题,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通过对秦朝的历史背景、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古风》李白诗词释义:秦始皇统一六国,虎视天下,何等英雄!挥剑切断天下混乱的局面,于是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
英明的决断源于天生,才能和谋略驾于群才之上。
收集天下的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被打开。
在会稽山的石头上刻字歌功颂德,骑着马登上琅琊台,傲视天下。
罪犯和奴隶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无度。
派童男童女数千人追求不死药,数年没有结果,贪欲不能满足而恐惧和空虚。
徐福称求药不得是因为有大鱼阻碍,秦始皇于是派人用连续发射的弓箭沿海射鱼,一条大鲸浮上海面。
结果秦始皇在巡行的途中病死,只剩下一堆寒冷的骨头深埋在三重泉水之下。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
”的下场?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尽管秦始皇的残暴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秦王朝也只维持了15年,但他却成功的把一套官僚机器制度传给了他的执政继承人,在中国大地上运转了上千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1、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1)西周灭亡:周幽王听信宠妃褒姒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为太子。
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1年,申后的父亲联合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西周(前1046-前771)(2)东周开始:宜臼(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定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周王势力衰微(展示漫画),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诸侯群起纷争,出现了春秋五霸(PPT展示)。
经过春秋三百多年的兼并,一百四十多家诸侯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二十余家了,其中又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为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展示地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初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堂目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三公”制度;知道郡县制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皇帝制度、中央管制、郡县制;【学习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教学过程】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战国的大幕徐徐拉开。
这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一个诸侯并起的年代,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在这里要介绍一位,他叫嬴政。
环节一:引入新课——大家来找茬(师生活动)材料:我叫嬴政,在公元前2009年,是我很辉煌的时候,我先后灭掉了燕、楚、齐、韩、赵、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都城在安阳。
我们秦国能够强大,要谢谢这个时代,谢谢一个叫公孙鞅的人,谢谢支持我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我横扫六国以前,就已经有很多人都尊称我为“始皇帝”,我很喜欢这个称号,所以就勉为其难接受了吧。
1、公元前221年;2、韩、赵、薇、楚、燕、齐;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4、“皇帝”这个称呼还未出现;△5、统一的原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统一称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壮大、统一是民心所向;注解: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这一课的第一目有个细节上的了解,这里提到了统一六国的时间、人物、政权的性质、都城、统一六国的顺序、统一的原因,并且初次提醒学生“皇帝”这个称呼在嬴政统一六国前,从未有人使用过。
师:西周晚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壮大;(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分封制的实行导致地方独立性大(问题出现)地方独立性太大如何解决?秦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呢?环节二:★皇帝制度(师生互动,让学生走进秦王嬴政)材料引入:(一)(书P9“历史纵横”)介绍“皇帝”的由来——提点:从“历史纵横”得出认识,君权神授,王权被神圣化,地位独尊;(二)(嬴政的自述)1、由我开始,我是“始皇帝”,子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第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感悟与思考在时下的电视荧屏上,一幕幕宫廷戏方兴未艾,从汉武大帝到唐太宗,从武则天到康熙、乾隆……,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些帝王们或是东征西讨,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微服私访,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帝王形象。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宣统帝,一共产生过320多位皇帝。
思考与判断:中国的皇帝制度是怎样产生的?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归纳与运用【知识归纳】一.至高无上的皇权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2.皇帝制度的确立:(1)皇帝称号的由:(2)皇帝制度——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1.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三公九卿”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相互牵制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两级官制:(1)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2)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秦的疆域:东西南北四至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3)统一字:(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等:3.秦朝灭亡:秦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识运用】1.对历史人物我们应如何评价?用正确的唯物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四个一”:一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二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标准,即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三是坚持一个正确的原则,即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方法,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例1]如何评价秦始皇?[解析]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解题思路:先简要概括,再分别结合史实辩证论证其功过表现与影响(以史为重,史论结合),最后总评。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社发院历史学(师范)02090114 伍悠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在秦朝时期发展确立起来,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
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阐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与条件;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则通过阐述皇帝制度的建立与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这一层面的表现与特点;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则叙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体现,即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
上一版本的历史教材列有对于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与评价,新教材中删掉了这一部分,但在课标中又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也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以学生为主体来探讨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1、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
相对于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秦的统一使得秦朝逐渐创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在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了之后的封建王朝,该制度经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因此,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贯穿整个单元的主线作用。
2、本课内容政治性强,比较抽象,尤其是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重要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一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秦汉为素材,因此,学生会对秦始皇等历史人物以及秦朝的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一)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历史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战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奠定统一基础;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
3、统一意义: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第一:皇帝制度1、来历:从三皇五帝得名。
2、特点(内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4、核心是:皇权至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中央和地方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实际上由皇帝控制)第二: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1、具体内容:(1)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到御史大夫牵制;(丞相之下设诸卿)(2)御史大夫:“掌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3)太尉:负责军事,但秦始皇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2、作用:(1)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2)臣议君决,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第三: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郡县制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在新兼并地区设立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2、内容:(1)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职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2)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职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郡县制的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
4、作用: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代沿用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过程、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形成、郡县两级制的内容;(2)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历史概念;(3)运用: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史论结合法:分析史实,得出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3)综合归纳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内容;(4)联系比较法:比较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掌握郡县制的历史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文学作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1、《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2、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提问:这两篇文学作品隐含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过渡:两部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秦统一六国的史实,那么统一之后该采取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呢?这就是本科所要学习的中央集权制度,先来了解一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大背景。
【讲授新课】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概况: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最终灭了吴国)②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由公、侯、伯、子、男改为王,如赵武灵王、齐威王、秦庄襄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秦朝统一(1)统一的过程: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统一的条件(1)统一的必然性:①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同一奠定了物质条件(战国以来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由于交通发达和物资交流,使各地区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因而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这一时期货币、度量衡不一,以及关卡林立、以邻为壑的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状态已严重地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统一是通过长期战争实现的,在战争中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由于长期战祸,使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人民要求统一。
);③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春秋初期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战国后期只剩下7个大的诸侯国);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秦向西方和西南方发展,形成了诸夏和西戎、羌、西南夷的各族融合中心;燕赵向北方发展,形成了诸夏与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的融合中心;楚向东南、西南发展,形成了诸夏和百越、西南夷的融合中心)。
(2)秦朝统一的可能性:①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通过商鞅变法,在各方面发展很快,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
政治上,秦实行“法治”比较彻底,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秦居关中又据四川“天府之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战,兴修水利,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
军事上,秦奖励军功,军队勇敢善战,加之又居险要,大有摧枯拉朽之势。
外交政策上,秦灵活地运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政策,有效地摧毁了东方六国的统治);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③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Ⅲ)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那么如何来治理这个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呢?秦始皇有自己的一套方案。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称号的由来阅读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第九夜的《历史从横》,想想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吗?答: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皇帝制度的特征(1)皇帝独尊:“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天子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为“玺”。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结合【历史纵横】)(2)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如阳陵虎符(秦朝阳陵铜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
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
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用虎符调兵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3)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3、中央官制(1)设置及职能:“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
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
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等。
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
“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
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秦朝唯有赵高曾任郎中令)、将作少府(掌治宫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评价(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议,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沿革: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
(回到【前言】,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
(结合“秦朝疆域图”)3、内容——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1)郡——长官郡守: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全国划36郡。
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
(2)县——长官县长或县令:郡下辖若干县。
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
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第11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
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
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
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
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
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比较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至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包括三个要素: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