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十二: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冲突的导火索克里米亚战争是指发生在2014年的俄乌冲突,其中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这场战争导火索的形成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历史、民族、政治和军事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探讨,以解析克里米亚战争和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一、历史因素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但在1954年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将其转让给乌克兰,作为苏联内部的一个举措。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在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仍然保留在乌克兰的统治下。
这一历史因素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产生的导火索之一。
二、民族因素克里米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民族。
根据201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约60%的居民是俄罗斯人,15%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
在乌克兰政权执掌克里米亚期间,有关语言和文化政策的争议一直存在。
乌克兰政府试图推动乌克兰化政策,使乌克兰成为克里米亚的主要文化和语言。
这引发了俄罗斯人的不满和抗议,加剧了地区内的紧张局势。
三、政治因素克里米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克里米亚位于黑海上,拥有俄罗斯重要的军事港口塞瓦斯托波尔。
此外,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增强战略地位的一部分,乌克兰的加入北约并与欧盟合作,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利益的威胁。
因此,俄罗斯试图通过克里米亚控制黑海地区并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四、军事因素军事因素也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克兰军队的撤军和解体,以及克里米亚附近驻扎的俄罗斯军队的存在,为俄罗斯进一步控制克里米亚提供了便利。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克里米亚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引发了当地的紧张局势。
俄罗斯以保护俄罗斯族人和维护地区稳定的名义,派遣大量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并最终将其控制。
总结:克里米亚战争和俄乌冲突的导火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多个因素的交织。
这里只是对其中一些主要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历史、民族、政治和军事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了一个复杂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克里米亚
俄罗斯态度
•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18日在克里姆林宫就克里米亚共 和国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问题陈辞说,俄尊重乌 克兰领土完整,但克里米亚“事实上只能属于俄罗斯”。 他称,高达86%的俄罗斯公民确信克里亚本来就是俄罗 斯的领土。 • “克里米亚是地区稳定的主要元素,这样的‘战略要 地’应当归属于一个强大稳定的主权国家,事实上,也就 是只能归属于俄罗斯”,普京称,“否则,我们和你们,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我们可能在不久后的某个历史时刻 一起失去克里米亚,谁也得不到它。请好好考虑我的这句 话”。 • 普京重申,克里米亚地区的俄语公民在乌克兰发生 “违宪政变”后受到了生命威胁,因此俄罗斯不能拒绝克 里米亚寻求保护并加入俄联邦的要求,“不能置克里米亚 人民于危难而不顾,否则就是一种背叛”。
公投自决
“公投”独立常引起混乱和战争 • 冷战后,全民公决尤其是“独立公决”突然被运用得多起来,但 是,“公投”独立往往伴随着暴力与战争。究其原因,这些“公投” 不是法治国家的正常行为,而大都是少数派谋求独立的工具,“公投” 本身往往是对抗性的行为,是分裂派对付国家主体的极端行为。所以, 它们的结果往往是冲突和战争。 • 全民公决的运作有一个重要原则,它只能在一个预先确定了的领 土疆界内进行。公民投票本身不能创造国际边界。作为国际法主体的 任何一个国家,它的领土与主权具有惟一性与排他性,是不可分割、 不能分享的,它属于全国的全体百姓。个体或一群人无权去分割属于 “全体人民”“不可分割的”领土与主权”。一个地区的居民没有权 利片面地宣布独立。如果某个地区,未经中央政府和全体人民的批准, 而片面地宣布“独立”,那就会被视为企图分裂领土的叛乱分子,中 央政府有权用各种手段镇压叛乱。
克里米亚
时间表
• • • • •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议会解除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并组建亲西 方内阁以后,该国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地区更成为西方 与俄罗斯矛盾的“导火索”。 2014年2月26日开始,克里米亚大批民众举行示威,要求扩大克里米亚 自治共和国权力,并要求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克里米亚继续保留乌克兰自治 共和国地位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或并入俄罗斯。 2014年2月28日,俄罗斯外交部证实俄军进入克里米亚,称俄黑海舰队 装甲车辆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目的是保障该舰队在乌克兰驻扎地安全, 这符合俄乌两国就黑海舰队问题签署的基础性协议。 2014年2月28日晚,代行总统职责的乌克兰议长图尔奇诺夫指责俄罗斯 对乌克兰进行“露骨的军事入侵”,要求俄罗斯停止挑衅行为。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共和国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审视克里米亚加入 俄罗斯联邦的要求。克里米亚共和国将于3月16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 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 2014年3月11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言包括三 点内容:一旦3月16日的全民公决作出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在内的克里米亚自 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的决定,克里米亚就将宣布成为具有共和国治理形式的 主权独立国家;克里米亚共和国将是民主、世俗和多民族的国家,它将保证 维护其领土上的和平以及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和谐;在全民公决得出相应结果 的情况下,克里米亚共和国将以主权独立国家的身份建议俄罗斯联邦根据相 应的国家间条约接纳它为新的联邦主体。
克里米亚战争
《海峡公约》
土埃战争结束,但两海峡的控制权问题还需 要解决。 1841年7月,英、法、俄、奥、普与土
耳其签订伦敦《海峡公约》:规定土耳其永远禁
止外国军舰进入两海峡。
该条约的多边性质实际上将两海峡置于国际共
管的地位,确认了海峡的中立,排除了由俄国单
独控制的可能性。
三、克里米亚战争
圣地管辖权问题:圣
单独保护的要求;消除俄国在黑海的优势。方案遭
强共同保护,以代替俄国的保护;多瑙河航行自由;
到俄拒绝。1855年1月1日,撒丁王国加入英法同盟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1854年9月, 英、法联军在俄国 克里米亚半岛登陆。 次年联军占领了整 个克里米亚半岛。
《巴黎和约》
1856年 3月,参战国签订《巴黎和约》。规 定: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让给摩尔达维亚;克里
米亚归还俄国;各国共同保证土耳其领土完整;禁
止干涉土耳其内政;土耳其对多瑙河两公国具有宗
主权,由缔约国共同保证两公国的权利;黑海中立
化,对各国商船开放,禁止各国军舰的通行;多淄
河自由通航等。
克里米亚战争对的影响
1、法国:改变了1815年后,对法一致大陆的联盟。 2、俄失:去了此前在黑海获得的利益。
3、英国:保护了通向印度的通道。
4、奥地利:在近东摆脱了俄的直接威胁。 5、普鲁士和撒丁:战后分别完成了德、意德统一。 6、土耳其:仅获得了维持现状的条文。
思考题
1、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 2、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3、试析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近代国际关系史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维也纳会议 神圣同盟 四国同盟 亚琛会议
莱西条约》:两国保卫两国领土不受侵犯;在土
耳其政府请求下,俄国将派军队和舰队向土耳其 提供海陆支援。 该条约的秘密条款:在俄遭受攻击时,俄舰 可自由出入达达尼尔海峡,而土耳其则有义务禁 止他国军舰进入海峡。
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和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和影响自20世纪初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一直在纷争中,而克里米亚战争则是此冲突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在2014年开始,是乌克兰亲俄罗斯总统被推翻后,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并支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半自治区参与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对当地的居民造成破坏和害处,也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克里米亚历史与乌克兰纠纷的渊源克里米亚历史悠久,曾是希腊文明和罗曼帝国的重要据点,并在东罗马帝国、土耳其帝国等多个时期成为宗主国的附属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里米亚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从而成为了苏联国内的重要休闲胜地。
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由于克里米亚多数居民是俄罗斯族,克里米亚与乌克兰之间的纷争加剧。
俄罗斯则主张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所有。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被推翻,这给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借口,他们表示要保护当地的俄罗斯族居民不受乌克兰政府的压迫。
在没有被裁决的情况下,俄罗斯就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种做法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指责。
随后,乌克兰东部的两个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爆发了叛乱,分裂出去。
俄罗斯支援他们,提供援助和军事援助,并声称开辟了共和国。
三、克里米亚战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由于冲突影响,克里米亚半岛和东乌克兰的居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克里米亚地区的许多居民开始转移,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而在乌克兰的东部当地居民则遭遇了灾难性的损失:数百万人失去了家园和生态环境,小孩们无法像以往一样上学、游戏和交朋友。
四、克里米亚战争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乌克兰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信誉。
乌克兰在这次战争中也失去了数万生命和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俄罗斯则受到了全球各地的国际制裁。
此外,这次战争也使得两国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五、克里米亚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届历史中考重点热点专题训练
(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2015届历史中考重点热点专题训练
一、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 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六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20世纪30年代该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该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Βιβλιοθήκη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克里米亚战争[重点]
克里米亚战争0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战争简介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
英、法、奥斯曼帝国(1299~1922)和撒丁王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也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圣地”—耶路撒冷之争。
长期来,东正教和天主教一直在争夺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一个省份的巴勒斯坦“圣地”的管辖权,在“圣地”之争的背后,隐藏着欧洲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瓜分。
1853年1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出以缅什科夫为首的高级使团,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要求将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东正教臣民由沙皇俄国来“保护”,力图把奥斯曼帝国变为俄国的保护国,进而,俄国可以独占博斯普鲁斯两个黑海海峡,打通进入地中海通道,实现其扩张野心。
俄国的这一企图自然为英法所不能容忍。
在英法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谍。
随后缅什科夫宣布同土耳其断绝外交关系。
历经时间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河流域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克里米亚历史
克里米亚历史: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战火克里米亚似乎无法逃脱它的宿命:政治上、历史上、军事上……这片貌似娴静之地似乎永远处于争端之中克里米亚是个遥远的名字。
但它却从未处于长久的平静。
这里最先被凯尔特人(今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占领,接替他们的是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
希腊人随后抵达,之后的征服者是罗马人。
在前仆后继的占领者名单上,还有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尔人、可萨人、钦察人和蒙古人。
18世纪后半叶,它开始了长久地归属于沙俄的历史。
它不过是个小岛。
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靠着北部一条几公里宽的窄长地峡,它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东部则是庞大的俄罗斯版图。
坐落在半岛南部的克里木山脉将克里米亚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北部是干冷、荒凉的平原,除了几座无人问津的斯泰基人坟墓,鲜有值得流连与参观的文明。
南部则是温润、繁荣的黑海之滨,不仅如此,克里木山脉的存在,还使之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高地,其高大险峻的灰白色悬崖,更为平静的黑海之水添了些许指点江山的英雄气概。
这也成就了克里米亚的重要价值。
对于俄罗斯而言,几百年来,黑海都是其通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并由此遏制与克里米亚隔海相望的土耳其,之后南下地中海、印度洋,直至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地区。
沙皇叶卡捷琳娜则直率地将克里米亚描述为“俄国和土耳其领地的钥匙”“当它属于土耳其时始终是危险的,当它属于俄国时,俄国的安全就可靠而稳固,亚速海和黑海也会处于俄国的统治下。
”克里米亚因此也成为俄土战争中争夺的重点。
1768年和1787年,通过两次对土作战,叶卡捷琳娜先是强迫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继而迫使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国,夺取了自彼得一世以后,俄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继而建立了陆路直通欧洲心脏、水陆直通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对此,这位德国公爵的女儿曾不无骄傲地说:当初,我只身一人远嫁俄国,两三套连衣裙,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就是我的全部嫁妆;而现在,波兰、克里米亚汗国和黑海就是我送给俄国最好的嫁妆。
克里米亚危机
克里米亚公投的迷雾以全球视角看克里米亚公投对俄罗斯、乌克兰、及其他国家的政治影响现状:最新的局势:乌克兰25日的局势仍然紧张。
当天,顿涅茨克州的克拉马托尔斯克民用机场一架乌克兰米—8直升机遭到当地民兵榴弹射击后发生爆炸,并引爆了相邻的一架安—2飞机。
25日,政府军继续围攻斯拉维扬斯克,24日被乌特种部队打死的一名22岁亲俄武装分子的照片被摆放在该市市政厅前,而当地亲俄武装誓言“绝不投降”。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5日斥责基辅当局在东南部采取的行动是“血腥犯罪行为”。
俄外交部发表声明,敦促美国让乌克兰当局立即停止在东部实施“反恐”当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在俄乌边境地区举行的新一轮军演可能会让基辅政府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
他说,普京总统已被授权可以向乌克兰出兵,如果基辅政权在东部实施大屠杀,后果将无法想象.让我们回顾一下现克里米亚公投之前和之后各方的态度:1.克里米亚议会3月6日通过决议,宣布克里米亚将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同时决定把关于克里米亚共和国地位的公投从里3月30日提前到16日举行。
乌克兰当局随即宣布克里米亚议会的决定非法。
2.在公投举行前夕,联合国安理会15日经投票表决未通过美国起草的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该草案称周日的克里米亚公决“无效”,“不能构成任何改变克里米亚现状的基础”。
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中国投了弃权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周日就安理会表决克里米亚公投问题决议草案答记者问时说,安理会在这个时候搞决议草案,只能造成各方对立,导致局势复杂。
中方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当务之急是设法推进政治解决。
3.据乌克兰克里米亚电视台周一(3月17日)报道,对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表明,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对于此次克里米亚公投,俄罗斯方面重申公投符合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
俄罗斯议会下院主席纳雷什金当天晚间在接受俄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投不仅对共和国本身是历史事件,对俄罗斯来说也是。
克里米亚危机、俄乌冲突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克里米亚属地中海气候,首府为辛菲 罗波尔。 这里风景壮丽优美,气候温暖潮湿, 曾是苏联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 半岛名城雅尔塔曾是苏美英三国 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的地方。
战略位置突出 被称作“黑海门户”
“ 谁 占 领 克 里 米 亚 , 谁 就 能 控 制 黑 海 ”
黑海是东欧各国海运要道,也是欧洲地区(含前苏联欧洲地区)各 主要河流的出海口,包括全长2100余公里的第聂伯河、1860公里的 顿河、源自乌克兰境内长约1000公里的德涅斯特河以及发源于德意 志帝国南部的多瑙河。黑海沿岸重要港口有乌克兰的敖德萨,保加 利亚的布尔戈斯、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等重 要港口。这里夏季凉爽,秋季温暖,冬短春长,四季宜人。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根据100%选票的结果表明, 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 2014年3月20日,俄罗斯批准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 但乌克兰方面则表示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四、克里米亚问题对未来 国际格局的影响
从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就可进入地中海。往西通过 直布罗陀海峡,可进入大西洋。
从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过红海,就可进入印度洋。
黑海盆地可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的面积约281808 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黑海面积42108万平方公 里) 的68.15%。90% 深水区有水合物生成。海底 (含大陆架291527 6 平方公里) 含天然气水合物 的总面积达291508 万平方公里。
对俄来说,几乎无法承受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严重后遗症。一旦 人口4700万、领土面积在欧洲位居第二的乌克兰加入北约,欧 洲安全的边界线将前推到乌东部边界,美国无疑会实现将俄罗斯 驱赶到高寒的北极圈、让其永远失去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大国的目标。
时政题:克里米亚-李爽
克里米亚危机材料一:克里米亚(全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毗邻近东地区两大洲的咽喉,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材料二: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
1918年,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1954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
1991年,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
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
材料三: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
24日,10万人走上基辅街头抗议,促使政府回到通往欧盟的道路上,就此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示威抗议活动。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发生政权更迭,议会解除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全国动荡。
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但未获得乌克兰的承认。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加入俄罗斯。
3月17日,克里米亚公投最终结果公布,共约97%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但基辅乌克兰政府、美国、欧盟以及大部分其它国家都未承认此公投。
2014年3月29日晚,克里米亚将时间拨快两小时,正式改用莫斯科时间。
材料四: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克里米亚公投无效。
联合国安理会15日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由于俄罗斯投票否决,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决议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有所不同:前者具有政治影响力,但没有法律约束力;后者具有强制性,相关国家必须接受并履行。
材料五: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未得到西方承认。
美国、欧洲及其伙伴国因此对一些俄罗斯代表实施制裁。
俄外交部此前表示,用制裁语言与俄罗斯对话不合适,会“适得其反”。
普京则警告称,制裁造成的损失将是相互的。
材料六: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问题决议草案时,中方投了弃权票。
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世界历史的残酷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世界历史的残酷战争公元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
由于奥斯曼帝国境内有很多东正教徒,俄国提出为了保护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俄国保护地。
这个无理要求被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
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
俄国在遭到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
克里米亚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俄国人的扩张企图。
当时奥斯曼帝国国力衰落,俄国认为这是扩大自己在欧洲势力的绝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
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领土的争端是不可调和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战争升级。
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9月3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
俄军战败。
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得到各国的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克里米亚战争是欧洲的一场重要的战争,欧洲当时的主要国家几乎都参战了,战争对之后的欧洲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1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联盟终止,奥地利被孤立。
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而奥地利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恶化。
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
2德意志联邦的主导权到了普鲁士手里。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历史沿革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历史沿革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上。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经历了众多文明的交融和冲突。
以下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历史沿革:1. 古代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地区在古代是希腊和罗马的殖民地,属于古希腊的敖德萨、卡费亚和波斯的赫梯蒂王国。
在希腊东正教的影响下,克里米亚半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2. 入侵与统治:在中世纪,克里米亚半岛先后被蒙古人、海盗和奥斯曼帝国等不同势力入侵和统治。
随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克里米亚半岛建立了复杂多样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体系。
3. 俄罗斯帝国时期:18世纪,克里米亚半岛被俄罗斯帝国征服,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帝国开始向克里米亚输入东正教和俄罗斯文化,对半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定居。
4. 苏联时期:在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克里米亚半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并在1945年与乌克兰共和国合并。
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半岛成为苏联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和度假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移民。
5. 乌克兰独立和自治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宣布独立。
然而,由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多民族特点和地缘政治位置,引发了争端和冲突。
2014年,克里米亚举行了公投并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成立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6. 国际认可和争议: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宣告独立和加入俄罗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举动是非法的,因此对其进行了制裁和谴责。
然而,俄罗斯和一些其他国家则认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合法的独立国家。
7. 当前局势:目前,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作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存在,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地方政府。
然而,国际社会对其地位和合法性仍存在争议,克里米亚问题成为了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议题。
总结: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作为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的多种统治和文明的交融。
克里米亚背后的欧洲史:俄罗斯为什么重视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背后的欧洲史:俄罗斯为什么重视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在哪儿?俄罗斯为何如此看重克里米亚?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地方。
图克里米亚半岛位置,这个位置非常神奇,它本身就是黑海里面的一个小海“亚速海”旁边的小半岛,这个亚速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浅的海了克里米亚这个名字不是自古有之,而是后来鞑靼人一个可汗“克里木”的名字演变而来的,那么这个半岛最早的时候又是什么呢?我们来扩大一下地图。
图黑海本身属于地中海的一个内海,而这地中海本身又是大西洋的一个内海,总之因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原因,不同于东方的青藏高原,这地方有着非常复杂的“地中海”以及海迹湖,可以说在全世界也是个非常特殊的景观了1在说克里米亚之前,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下前情提要。
说到欧洲人,5000年前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个游牧的族群“印欧人”,比较巧的是,我们要说的克里米亚,就是这群人的牧场。
图从印度到最西边的凯尔特人、北边的日耳曼人,都是曾生活在南俄、乌克兰的游牧族群“原始印欧人”迁徙后的结果,大家可以注意下上面的那些名字,在文章之后也总会提到可以看出来,比起还很弱小的希腊人拉丁人,此时印欧人里最强大的,是生活作风还比较原始的凯尔特人,一般认为他们几乎占领了欧洲大陆的中心,也是克里米亚最早的主人之一。
而在他们东边,是仍保留游牧生活的东雅利安人,也被称为斯基泰人,也曾跑到过克里米亚一代游牧。
被称作“新月沃土”的埃及和两河流域,在相对干旱地区却有着定期泛滥河流的地方,简直就是早期农业文明的摇篮,正是在这个区域上逐渐兴起了如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巴比伦以及上游的神奇国家亚述。
然而比起两河流域,他们隔壁的埃及则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埃及的西奈半岛有着丰富的铜矿,这也就说明埃及并不需要经过商人的贸易来获取高价的铜,而埃及本身相对集中的政权,并不同于两河那边的城邦林立,所以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
为啥要说这些呢?因为克里米正是因为贸易的兴起,才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深度分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过程、战时俄国的外交及其影响
深度分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过程、战时俄国的外交及其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是各大国干涉土耳其内政的结果,也是东方问题进一步尖锐化的表现,克里米亚战争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宗教原因,亦是地缘政治、利益冲突和大国争霸的结果。
西欧多个大国卷入克里米亚战争,就俄国而言,最终失去在巴尔干地区的特权,同时此次战争失败也是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为更好地分析克里米亚战争,本部分从此次战争的原因、过程、战时俄国的外交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背景克里米亚战争,亦称克里木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为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在欧洲大陆爆发的拿破仑帝国解体后最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斗争双方是俄国与土耳其、法国、英国和撒丁王国,战争一直持续至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终结,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最终走向崩溃。
1、宗教问题是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是多民族国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十分复杂。
土耳其的宗教问题被西欧各国利用,成为它们削弱和瓜分土耳其的工具。
英国支持土耳其境内的德鲁兹教派,法国则支持马龙教派,德鲁兹教派崇尚武力,为东伊斯兰教派,马龙教派为基督教教派,二者时常发生流血冲突。
希腊人、斯拉夫人和塞尔维亚人多信奉东正教,还有部分居民信仰犹太教。
为缓和民族和宗教矛盾,土耳其苏丹阿普杜勒·迈吉德一世准备进行内政改革,颁布《花厅御诏》,宣布保障帝国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荣誉,但穆斯林攻击苏丹对传统的宗教政策不屑,异教徒获得穆斯林平等地位会给伊斯兰世界带来灾难。
国内宗教矛盾继续激化,东正教教徒、天主教教徒和新教教徒分别求助于俄国、法国和英国,为大国插手土耳其事务带来契机,土耳其内部的教派斗争迅速转变为国际纷争,东方问题又一次尖锐化。
土耳其境内宗教矛盾的核心为耶路撒冷问题,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其奉为圣城。
对犹太人而言,耶路撒冷是犹太人历史的见证,更是朝拜地点;对基督徒而言,耶路撒冷是耶稣基督受难和升天之地,亦是其心目中的圣地;耶路撒冷还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登霄之地,为穆斯林朝圣的圣地,各大教派对耶路撒冷都志在必得。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位置
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毗邻近东地区两大洲的咽喉,因此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向北克里米亚半岛与欧洲大陆通过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 峡相连。半岛的东部是刻赤半岛,它与大陆隔刻赤海峡相望。刻赤海峡连接黑 海和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 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1918年,克里米亚归属俄罗 斯。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 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 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 该宪法被取缔。
各方态度
美国:克里米亚公投非法,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将 对俄罗斯实行制裁。 俄罗斯:同意克里米亚入俄。普京说:“对俄罗斯来 说,(克里米亚)问题至关重要,对我们所有人有重 要历史意义。在人民的心目中,克里米亚一直是,也 将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欧盟: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同美国一道,制裁俄罗 斯。 中国:联合国安理会15日就美国提交的乌克兰克里米 亚公投问题决议草案强行表决,中国投了弃权票。外 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克里米亚问题应在法律秩序框 架下政治解决。
军事方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周边 的军事压力将会减轻 。但是,美国军事包 围中国,遏制中国崛 起战略不会改变。
外交方面:转向均衡 外交和务实外交。鹬 蚌相争,渔翁得利。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 了一个范例。“一国 两制,和平统一”能 够解决港澳问题,台 湾问题也许用“克里 米亚模式”解决比较 好。
以上内容 仅仅代表个 人观点,如有错误,请批 评指正!
克里米亚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对比
克里米亚独立并且并 入俄罗斯有合理性, 因为历史上它就是俄 国的一部分。 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 立是因为克里米亚与 乌克兰的主体民族文 化主体不同,且历史 具有领土争议,在西 方现代民族国家范畴 内很好区分其关系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
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克里米亚战争分析中文名称:克里米亚战争参战部队:俄国军队(含保加利亚志愿军)、英法联军(含土耳其军、萨丁尼亚军)战争结果:英法联军获胜时间:1853年7月—1856年2月地点: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半岛、黑海、波罗的海人物:费兹罗伊·萨默塞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克里米亚战争详情锡诺普海战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
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
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
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
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
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
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
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
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
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
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
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
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克里米亚——精选推荐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缓和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振兴半岛经济,于1954年2月19日,以纪念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300年(1654年乌俄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合并。
)为由,将克里米亚州由俄罗斯划归乌克兰。
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俄罗斯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了关于废除1954年2月将克里米亚由俄罗斯划归乌克兰的决议,1993年7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
虽然俄罗斯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意放弃克里米亚。
这是因为,从18世纪以来,克里米亚就是沙俄控制黑海沿岸、地中海、巴尔干地区的基地。
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控制黑海地区,特别是黑海西部的关键。
失去克里米亚,俄罗斯在黑海的帝国地位和对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影响将成问题。
维护对克里米亚的影响力是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制约乌克兰的重要因素。
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引起克里米亚局势动荡不安的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和农业。
“东方”和“西方”曾经是冷战时期的时髦词,自从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华约组织解散,“东方”和“西方”这两个词已经很少被人提及了。
然而近来随着乌克兰总统选举所引发的危机加剧,这两个词又被世界各大媒体频频采用。
例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评论西方与俄罗斯角斗乌克兰时惊叹:“冷战”时期“东方”和“西方”阵营又出现了!总统选举演变为政治风波俄将付出巨大经济政治代价?在克里米亚共和国2014年1月通过的预算中,64%的资金需要基辅的补贴来填补。
这意味着,根据乌克兰的养老金和退休金标准,维持这片领土需要超过2亿美元。
如果根据俄罗斯的社会补贴标准,这个数字至少还要翻一番。
此外,每年还需要花费约20亿美元的基础建设开支。
克入俄后,民众生活会更好吗?外媒援引一位参加公投的克里米亚公民的话称,加入俄罗斯之后“生活将会变得更好”。
中考历史题库汇总
中考历史题库汇总201x年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2、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过失。
这反映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C《史记》的体裁多样D司马迁史德高尚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他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A批判继承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D完全否定9、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克里米亚相关资料
克里米亚相关资料克里米亚(全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毗邻近东地区两大洲的咽喉,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乌克兰独立以来是其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首府是辛菲罗波尔。
东部为刻赤半岛,与大陆隔着刻赤海峡相望。
克里米亚又译作克里木半岛,面积25500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
它的名字源自塔塔尔语“克里木”,是鞑靼人最早期可汗的名字。
克里米亚最早名称是可萨利亚,因为可萨人曾在那里居住过。
古希腊人称克里米亚为陶里斯。
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
1918年,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
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
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
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但未获得乌克兰的承认。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加入俄罗斯。
2014年3月20日,俄罗斯批准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
[1]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克里米亚公投无效。
2014年3月29日晚,克里米亚将时间拨快两小时,正式改用莫斯科时间。
沙俄时期前今天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在克里米亚半岛定居的人是凯尔特人,国徽前7世纪斯基泰人开始将他们排挤掉了,只有在山区还有少数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希腊人开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前438年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博斯普鲁斯王国的国家,这个国家与雅典的关系非常好,它向雅典提供麦和其它货物。
前15年,克里米亚半岛海岸上的国家和城市都沦为罗马帝国的附属国。
此后克里米亚半岛相继被不同的民族占领:250年被哥特人,376年被匈奴,8世纪被可萨人,1016年被拜占廷帝国,1237年前钦察人,1237年被蒙古人先后占领。
13世纪意大利商城热那亚将其竞争者威尼斯逐出克里米亚半岛并在半岛的海岸上建立了多个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米亚“沙俄”对抗世界关注焦点:克里米亚战争,冷战,北约,俄罗斯历史。
一、材料(一)2014-03-22 东方今报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
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16日就地位问题举行了全民公投。
根据100%选票的结果表明,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
俄罗斯与克里米亚18日签署了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入俄条约。
俄国家杜马(下议院)20日、联邦委员会(上议院)21日先后批准了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市作为新主体加入俄联邦的国家间条约,以及有关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入俄和俄联邦新主体一体化过渡期的程序的联邦宪法法律。
普京签字后,完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律程序,条约正式生效。
(二)华夏经纬网 2015-04-03 英国媒体称,为阻止北约(NATO)染指到俄罗斯邻国,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打算动用核威胁,另外,其他国家但凡想弄走克里米亚半岛,“交还”给乌克兰,在普京眼中,皆等于宣战。
(三)据外电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四(4月17日)称,俄被迫对北约东扩作出回应,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与北约向东欧扩张有关。
普京表示,若美国继续推进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莫斯科将作出回应。
他指责美国在煽动冷战式军备竞赛。
“当某个军事集团的基础设施正向我们边境靠近,这使我们关切,并产生疑问;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作为回应。
”普京在出席面向全国的电视热线节目中说。
普京指责北约寻求将俄罗斯排挤出其在黑海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驻扎有黑海舰队。
莫斯科希望与美国继续就美方导弹防御计划进行谈判,但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确保俄自身安全。
二、关键知识点1、克里木战争克里木战争又名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1853年7月2日,俄罗斯军队入侵土耳其,展开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序幕。
1854年3月28日,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战争中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
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和腐朽。
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并开启了后来的农奴制改革。
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2、1861 年改革①背景(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原因——农奴制面临着危机。
②内容: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③特点:在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废除农奴制。
④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⑤评价(意义):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
直到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这种局面才得以打破。
)3、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结果:取得了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借鉴:新经济政策是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2)“斯大林模式”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的管理体制等。
5、社会主义道路的挫折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道路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6、冷战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开始运用其强大的实力遏制苏联,向全球扩张称霸,经济上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苏联则针对性地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之对抗。
随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出现,世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
(3)冷战①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②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③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④冷战政策的表现:A.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B.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C.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⑥冷战的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
(4)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②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③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④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知识延伸1、乌克兰的颜色革命终于停火了!2月12日,经过17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乌、俄、德、法四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就乌克兰危机达成停火协议,同意从2月15日开始停火。
这是去年九月以来的第二个停火协议,但协议上没有美国的签字,乌克兰危机依然被阴霾笼罩。
历史是如此的相似。
就在一年前,为了结束持续近三个月颜色革命造成的乌克兰危机,在波兰和德国外长的见证下,2014年2月21日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和3名主要反对派领导在基辅签署和解协议,当协议传至基辅独立广场,示威者报以震耳欲聋的嘘声,抗议民众依然坚持要亚努科维奇立即下台。
两天之后,这份没有美国见证的协议成为废纸一张,亚努科维奇被国会罢免,宪法被修改,总统大选也被提前。
乌克兰危机自此走上升级之路。
乌克兰闹颜色革命,最根本的动机就是部分民众想参照西方民主制度,投入西方怀抱,过上与西方一样的富裕生活。
现实的结果是什么呢?首先是人员的惨重伤亡和流离失所。
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造成包括马航298名遇难乘客在内的5187人死亡,逾1.15万受伤;冲突地区超过500万平民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约100万人沦为难民。
其次是国家的分裂与动荡。
颜色革命导致社会出现巨大混乱,一些极右翼的组织纷纷冒了出来,有的甚至打着纳粹的标示,成为颜色革命的主力之一。
这些极右的组织民族主义立场,如禁止使用俄语,加剧了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的矛盾,导致国家出现裂痕。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的代表签署合并条约,正式宣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4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三州要求自治,乌克兰自此开始持续动荡。
再次是经济与社会的重创。
一年的战争,让乌克兰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乌经济形势评价是,“物价发酵似地疯长,失业率增加,格里夫纳贬值,黄金储备规模萎缩,这些都昭示着乌克兰的经济进入死胡同”。
目前,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对美元汇率在2月5日重挫约30%,利率不得不上调至19.5%,以保障金融体系免于崩溃。
外汇储备急剧下降至64亿美元,勉强能够满足5周的进口需求。
许多基础设施,如机场、体育馆在战争中化为瓦砾和废墟。
反思乌克兰颜色革命,乌克兰人向往富裕的生活没有错,但是轻信西方的甜言蜜语,以为向西方“一边倒”就是天堂,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策动颜色革命的目的是实现其全球战略,而非帮助颜色革命国家走向富强。
美国要的是亲西方的乌克兰,是让普京“失衡”的乌克兰,甚至是一个战火冲天的乌克兰,至于乌克兰人民的平安幸福不在美国考虑范围。
2、北约东扩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大国霸权因素,又有小国寻求“保护伞”的因素;既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又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等因素。
首先,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是北约东扩的一个关键原因。
其次,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
再次,欧洲地区利益驱使北约东扩。
此外,东欧各国自己也强烈要求加入北约。
东欧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开始主动求助于北约,并申请加入北约,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