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习作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习作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3-02-17T07:22:30.02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0月总第422期作者:朱喜仁[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510080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全面使用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也使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习作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习作更好地体现自身的语文基础掌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倡导课内外读写结合,重视日常练笔,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高,落实语文元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立足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整合习作教学,进行了切实可行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整合习作教学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习作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学生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充分体现。
扎实有效的语文习作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从各个方面展示他们的基础知识、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能力。
全面使用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以后,习作学习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都有习作的设置。
因此,探索小学中高年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习作教学研究,更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整合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1.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老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动笔过程中只会生搬硬套,不会灵活运用。
这也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习作部分都很苦恼,认为习作学习难度较大,逐渐失去了习作表达的兴趣,有畏难情绪的原因。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词,它受到了各学科教师的关注,教师愈发注重以核心素养为主线,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语文写作教学是语言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将核心素养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实现语文写作教学的全方位创新改革。
教师可基于不同的教学策略,推进核心素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它可引导教师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维品质,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挖掘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塑造自身文化品格,甚至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语文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应有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立足核心素养观念展开写作教学,能发挥这几方面的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满足其未来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素质能力,被称为“核心素养”。
目前,以核心素养为基本主线的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融合运用。
语文教师可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着重探究核心素养对语文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要充分发挥写作教学的语言教育功能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意味着写作教学本身就具备某种语言教育功能,教师如何发挥这一功能作用,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再加上很多学生已经在写作方面体现出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问题,有的学生不善于灵活组织语言,作文内容的语言表达形式比较简单,甚至存在语言逻辑错误或者用词错误,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后,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要善于在写作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学生要梳理写作思路,或者根据合理的逻辑展开写作,就需要依靠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作业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复性大、缺乏趣味性、脱离实际生活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制约了他们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了学科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引入核心素养的理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核心素养视角来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作业设计中;提出一些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估,验证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具体操作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作业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延伸和巩固。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等方面。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习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过于强调技巧,忽略兴趣;过于追求成绩,忽视过程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难以形成深刻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
因此研究如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探讨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习作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教学策略下的学生习作表现,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同时本研究还将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以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1.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许多老师在习作教学中过于注重写作技巧和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2.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将其融入习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其中就包括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小学语文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下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习作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一、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教室墙壁上贴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触到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2. 分角色阅读:让学生在小组中分配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并要求他们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1. 提问引导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对学生进行直接性的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题思考来破解问题。
2. 教学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示范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问为什么,思考利弊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阅读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故事,分角色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过程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通过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 素材积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有趣的素材,如新闻、文章、图片等,用于写作时的参考和展示。
2. 逐步扩展写作表达: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写作方式,如图文写作、对话写作等,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扩展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1. 鼓励创作:定期布置一些创作任务,如写一篇小故事、写一首诗歌等,通过学生的创作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文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书法展等文学活动,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文学作品,增强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素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城市大相径庭,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为后续的作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选取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阅读则是作文的源泉。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素养,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情感真挚、内容丰富的课文、散文和小说等作为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通过精心筛选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巧。
三、培养写作意识和写作技巧学生在阅读素材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意识,才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并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可以通过开展写作比赛、举办作文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例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展开论述、如何组织语言等。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写作模板、范文赏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通用的写作技巧,让他们能够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四、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情感是其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情感又是农村学生的生活中常有的。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情感类的话题、故事、图片等,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情感的作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作文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等。
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体。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导读名家名作,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进行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多方位的文化教育,让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作文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对写作方法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展开论述、如何进行行文推敲等。
还可以通过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不断进行作文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短文写作、议论文写作等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改进。
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作文创作。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向着更加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探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一、立足语文核心素养,重视写作意识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
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重视写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感受。
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对美、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够在写作中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伟大的力量。
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快乐和乐趣。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和享受。
二、注重写作技能的培养,提升表达能力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薄弱,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写作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词汇和句式的积累。
针对苍白无力、语言单薄等问题,教师应当通过积累生词、模仿句式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式,并在实际写作中进行实践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语言规范和表达技巧的训练。
语言的规范使用和表达技巧对于作文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通过批改作文、指导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升语言表达的技巧,使学生的作文更加通顺、准确、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和魅力。
三、以生活为素材,注重情感的表达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简单,他们的作文常常缺乏丰富的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生活为素材,注重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感情和情感经历,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一、培养阅读能力:1. 读前预测: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察标题和图片,并预测文章内容。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多种阅读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能力。
二、提高写作能力:1. 练习写作:通过多种写作练习,如写见闻、看图写话、写旅行日记等,让学生从简单的写作开始,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老师要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
2. 读写结合: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表达能力:1. 课堂演讲:给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在演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思维能力:1.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可提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场景或故事,让他们根据情境进行思考和表达。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核心素养概念,探讨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实施建议。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展示了生活化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生活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施建议、实践意义、展望未来、总结评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重视考试讲究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教学内容缺乏生活化的元素,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Core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探究篇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探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能够欣赏、鉴别、创造美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目标明确:作业设计应紧紧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作业内容应涵盖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方式多样:作业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一的书面作业,增加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科学:作业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
四、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语言建构与运用: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编写新闻稿件、制作手抄报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设计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对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设计艺术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音乐欣赏、舞蹈排练等。
文化传承与理解:设计体验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但过于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而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的明确界定,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下的特点与要求,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三是总结实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四是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为教学改进提供借鉴;五是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未来教学改革与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核心素养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加速推进,“语文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也应紧跟教改步伐,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学习兴趣。
下面,本文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探讨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课程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读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体验。
除了传统的文学读物,还可以增加故事集、幽默故事、传统故事、科普读物等多元化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多种类型的文本中获取知识和体验,增强阅读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其次,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同时,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如猜词、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效率。
最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受到文化熏陶,了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阅读兴趣。
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相比城市小学生可能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写作能力的核心,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想象、联想活动。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注重实践和练习。
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关键是实践和练习,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意识到表达的难点和技巧,掌握写作方法和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写作指导与反馈。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原则及策略探索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原则及策略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现状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提出在核心素养框架下,高段习作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首先,阐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习作教学原则,主张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情境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实践性、情境性和全面性。
其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段习作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打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原则;教学策略一、引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重点。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如何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改革教学原则和策略,成为了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这一课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原则(一)寓导引于课堂,关照每个生命的成长“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是学生,老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在这个理念下,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方式等——都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展开。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充满了探索和创新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路径。
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同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也强调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个体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方式、速度都可能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他们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以生活为本,融汇理论与实践在“实践性”原则下,核心素养框架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习作教学应当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进行。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
然而,部分学生在参与小学语文习作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实现预期,难以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模式内涵,从单元导入、单元实践、单元总结等角度出发,总结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旨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主线,促进理想化教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单元教学;策略新课标的出台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目标。
在新课标的呼唤下,单元教学应运而生,以其特有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是发展学生习作素养的有效方式。
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习作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在习作教学中聚焦整体单元,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晰的总结:文化自信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争当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能够主动的关注,并参与到现代文化生活之中;语言运用代指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与积累建立良好的语感,形成基本的语言运用技能,从中感受语言文字所呈现的丰富内涵;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包含知觉、形象、逻辑、辩证以及创造思维;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意识。
这四个方面组成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
二、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模式内涵及特征习作单元教学即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习作探究活动过程为主线,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习得写作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1]。
核心素养下随课微写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随课微写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育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应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建构、运用书面语言,让他们在提升阅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深化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
而在当前的习作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习作教学主要是通篇教学,要求学生习作时既要文从字顺,又要写出重难点,还要求首尾呼应,中心明确,还要兼顾细节描写。
训练的面广,习作任务和要求高。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会顾此失彼,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
二是由于在训练过程中,老师面面俱到,面面训练而又实际面面不到,就像漫画《挖井》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每个环节都讲,却讲不深、讲不透,就造成学生习作方法、技法永远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训练,达不到习作训练的效果。
三是阅读课是我们习作教学最好的范例,每一篇被选入部编教材都是经典课文,具有可读性,示范性,情境性。
不管是谋篇构段思维,还是某个方面的技法都值得分析,提炼,借鉴,运用。
故此,我们有必要发掘好阅读课的功效,发挥教材对习作的范例作用,将读写有机结合,得法于阅读,得益于习作,使阅读与习作紧密联系,让阅读与表达这“两条腿”相互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发展,教学目标有效落地。
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开辟“随课微写”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一、模仿式随课微写所有创新第一步都源自模仿,习作也不例外。
我们在进行随课微写时,可以采用模仿式的微写策略进行。
如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提取有价值的、可仿写的技法要素,通过教师的示例剖析,学生再来仿写。
其基本的教学模式是:“精准选点—研读提炼——仿写实践——对单评价”。
如在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一课时,我们根据课后小练笔,结合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训练要求,精准选点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为仿写训练。
在仿写之前,我们“以文为例”,细细揣摩作者构段方式和细节描写的技法:一是此文段围绕人们喜爱腊八粥,从听,看,闻,吃四个角度来表达;二是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食物的喜爱,即从听到的及感觉对食物的喜爱;三是介绍了这种食物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即从看到的、亲身体验的写对食物的喜爱;四是每个角度的句式通常是“描写+议论”相结合。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教学·视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能力的培养,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的培养,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由单一的知识点或学时转向大单元的设置。
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研究和实施为例进行说明。
一、剖析教材,提炼单元要点漷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明确其核心。
崔允曾经说过,“大概念”能够体现学科的逻辑与特征,是“大单元”的统驭核心。
“大概念”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具有高度普适性的概念,它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
依据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分类,可将其分为跨学科大概念、单元大概念、大时间大概念等。
其中,单元大概念的适用性比较广泛,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精神”,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感悟、表达与交流等过程中,体会到实事求是,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坚持不懈,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语文要素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借助语文要素,提炼出该单元的大概念:使用恰当具体的例子更加清晰明了地表达观点。
在明确了这个大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以这个大的理念为指导,来设计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
二、进行学情分析,确立学生的前期概念要实现大单元教学,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以此为基础,才能准确地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语言知识,笔者结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的课外习作,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结果发现,20%的模仿作文中有自己的观点,事例完整,叙述顺序符合自己的看法。
然而,35%的学生在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所举的例子也是残缺不全的,缺乏层次。
另外45%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案例不能支撑自己的观点。
对其进行归因分析,就会发现,学生无法从多个层面对观点进行细化解释,对观点认识不足,而且很容易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叙述次序搞混。
围绕核心素养进行作文教学
围绕核心素养进行作文教学作文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语文必修课程,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年级的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将它做好。
而最能反映一个语文老师语文功底的,莫过于他的作文课。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心得。
在一次听课中我发现:有些老师对于作文教学只注重了如何让学生去写,而忽视了写什么,怎么写这个问题。
一味地强调学生应该怎样去写,或者盲目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多少篇字数符合要求的作文,却不注重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认真研读习作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各类考试都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考查,而作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所以无论是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语文成绩的角度,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忽略对习作要求的解读,致使很多学生在习作时会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习作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好习作教学活动。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提倡学生乐于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真实的情感总是从最简单的语言文字开始的。
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才能写出优美的语句。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文本语言文字的赏析,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所呈现的情感意蕴,逐步积累语言,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
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利用书本资源引导学生对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3、注重写作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进行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思考与练习。
在习作讲评时,要注意挖掘闪光点,对习作有创意、富有真情实感的要及时予以鼓励。
其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具体要求,确定不同的习作内容,使每次习作都做到有内容可写、有素材可写、有东西可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
作者:胡代兰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依照语文核心素养理论,引导学生找到最佳“习作状态”,精准地把握习作的本质特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培养习作思维与价值观。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探讨了小学语文传统习作教学中的问题,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新思路,旨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习作教学
关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在学术界至今还存在着诸多争议。
有的学者提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的习作教学新设想,即注重训练基础知识、技能,在交际、交往中完成习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价值观等。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习作状态”,但纵观当前教学现状,针对习作教学如何开展,如何提升教学效果,都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
具体而言,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晰
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理念不清晰。
很多教师在学生习作前随意找几篇范文,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评改后选择优秀的习作读给学生听。
如此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毫无创新,更无效果。
2.重情境、轻点拨
有些语文教师会担心学生在进行习作时,会出现“无米难炊”的现象。
于是,习作教学便成为了教师肆意发挥的“跑马场”,又是音乐、视频,又是表演、图片等。
教师觉得在如此真情的铺垫之下,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习作时肯定是“下笔成章”,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仍然是哀怨连连,下笔困难。
究其原因,还是情境有余,而关于习作方法的点拨不足。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创新策略
1.切中学生弱点,精准引导习作教学
在习作教学中,切忌盲目地面面俱到,而应瞄准学生习作困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学生而言,其习作难点多集中在文体意识淡薄,各类知识相互杂糅,导致写作时思路模糊。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还需走出传统教学思路,将习作教学更加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在习作教学中,知识呈现切忌过于抽象,最好利用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为例,为突出“特点鲜明”,可采用散点扫描、“细节聚焦”等方式,将习作知识图像化示意出来,利用思维导图,在方便学生记忆的同时,还有助于其言语技能的提升。
2.明确教学逻辑,引导习作知识的言语转化
梳理习作教学脉络,往往是先由习作知识的开发到生产,再到习作语言的转化。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沿着教学逻辑,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
关于具体教什么,教师需由“类”教学,走向“个例”开发。
在教学时,教师应从单篇个例着手,深入教材,找出每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点,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习作能力。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全篇切入,但具体指导必须聚焦从某一点展开,练笔也应集中在此点上,达到“整篇切入”“局部攻克”,最终回归全篇的目的,使训练全面贯通。
3.注重预设性点评,使评价由盲目走向科学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除了需要加强知识指导、当堂训练以外,还应增设讲评环节,这不是要求教师就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而是注重预设性讲评,避免即时性讲评的盲目性。
讲评时,重点在于所学习作知识是否在段落中落实,有针对性地展开习作诊断。
这样一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知识在言语上的转化,对于已经达成目标的,教师应进行表扬鼓励,若未达成,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修改方向,并不断鼓励,给学生信心。
具体评改时,可先将目标呈现,使学生逐一加以对照,利用可视化教学目标进行自我诊断,然后再小组合作集体诊断。
三、总结
为了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效果,教师还需树立学科核心素养观,不断创新习作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层次及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进入良好的“习作状态”,最终,学会写、爱上写、写得好、写得真。
参考文献:
[1]吴勇.精准知识开发:教师的习作教学核心素养——“精准习作知识”的特征及教学逻辑[J].小学教学参考,2017,(34) .
[2]吴月圆,钟晓杰.桎梏、追问与消释:核心素养背景下习作状态开发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3).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