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6 液体的热胀冷缩》粤教版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
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课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课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
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
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
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
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制作简易观察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了解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两个小玻璃瓶,两个带小孔的瓶塞,两根吸管,记录表。
2.老师材料: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温差不大的两杯水,装满水并包有气球皮的试管2个)、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温度计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趣激疑:老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引导学生思考水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然后展示温差不大的两杯水和装满水并包有气球皮的试管,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杯水更热。
二、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1.老师指出实验装置可能存在问题,难以清晰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2.学生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如加红水、盖紧胶塞、在液面顶端做上标记、使用塞子和细管等。
3.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完善实验装置。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老师引导学生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将装满红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液体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液体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胀冷缩。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汇报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结果,老师将在板书上进行总结。
我们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其他液体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老师为我们准备了醋、酱油、绿茶和牛奶等液体,让我们进行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醋、酱油、茶和牛奶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说明液体普遍具有这种性质。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醋、牛奶、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其它饮料等,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一个,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热牛奶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的发现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
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出示平底烧瓶,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爱护公物财产,一定要正解使用实验仪器。
(并向学生说明怎么使用,)往烧瓶里加水时,烧瓶一定要倾斜而且瓶口不能对着人,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水温差明显一点。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液体受热胀,受冷缩的特性,加深对液体的认识和理解。
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受热胀、受冷缩的原理和特性。
2.学会观察、实验、总结、归纳。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操作实验。
3.教学准备物品准备:热水、冷水、透明的塑料瓶、玻璃棒、废纸片、铸铁球或其他材料。
器材准备:温度计、容积瓶、天平、预热器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与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液体的基本认知。
2. 实验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实验一:放热水将一些热水倒进塑料瓶中,密封瓶口。
•实验二:放冷水将一些冷水倒进塑料瓶中,密封瓶口。
•实验三:用铸铁球测量容积将铸铁球放进容积瓶中,记录下水平线的位置。
•实验四:展示液体的冷缩现象用玻璃棒小心地将一张废纸片放到瓶内,然后将瓶子放进预热过的水中。
3. 学生实验让学生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实验,让他们能够亲手观察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分组交流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记录下来,并和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于讨论,总结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特点。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液体的热胀和冷缩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加深知识的印象。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生动易懂地让学生了解了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原理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课堂时间安排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过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下次授课中,我们会更好地安排实验和讲述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醋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醋、酱油等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球形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墨水以及各种不同的液体。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自我介绍。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
二、探求新知(一)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2.小组里讨论一下。
(二)水的热胀冷缩实验(科学实验第一站)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并出示实验要求(1)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2)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学生做实验。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4.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师板书课题)(三)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科学实验第二站)1.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2. 学生上台自己挑选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
3. 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4. 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5. 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交流收获1.学生自己梳理;2.交流;四、知识延伸。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3.进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容器、水、水银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2.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3.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步骤【引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玻璃物体和液体之间的松紧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可以发生改变的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材料的热胀冷缩,然后对比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3.列举常见液体和温度计量单位,让学生思考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如何变化。
4.在实验室里,学生用烧杯倒入不同温度的水,并使用水银温度计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水的体积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可发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学生归纳总结温度和液体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讨论实验数据。
【升华】6.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基于分子振动引起的现象。
7.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振动增强,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产生热胀。
学生还了解冷却时由于分子振动减弱,体积缩小,密度增大,产生冷缩。
8.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确保他们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正确。
【拓展】9.学生对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预测。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1.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点评。
1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其他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3.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或应用场景,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或发现。
四、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2.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理解情况;3.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现;4.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情况。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教案标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能够解释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酒精。
2.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的水和酒精。
3. 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图片,展示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4.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知识讲解: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分子在温度升高时的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变大,导致液体体积增大;在温度降低时,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间距变小,导致液体体积缩小。
3.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可能不同的原因。
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烧杯、温度计和水、酒精两种液体。
2. 学生依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和酒精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领域。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液体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
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
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
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
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
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下节课,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改良实验以到达更好的实验效果;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感情,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一般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良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材料打算分组实验材料:带橡胶塞的试管,细塑料管、红墨水〔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彩笔、醋、饮料、酱油、等易分辩的液体、记录表。
教师演示材料:烧杯、一壶水、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来商量一个生活中经常会有的事。
大家用水壶烧过水吗?有什么现象?学生答复〔水溢出来了〕。
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学生水烧热了。
〔这是因为水的“热胀冷缩〞〕。
如果学生答复不出热胀冷缩。
可以再问,烧热了出现的这种现象叫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然后板书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二、改良设计“水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的实验液体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液体是什么?〔水〕那我们先来研究水吧。
那么老是这里有装满水蒙着气球皮的试管放入这两个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能看出受热河受冷体积的变化吗?学生答复不能。
〔如果答复能,就问,你上来观察一下,明显的看见水体积增大了吗?〕看来这样的实验不能明显的看出哪个试管水的体积增加得大一些。
这种方法不行啊。
真棒。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并能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学具中的小瓶子、细塑料管、小烧杯、红墨水、小水槽、热水、另备牛奶、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自制魔术箱、试管、细玻璃管、红水等【教学设计】(一)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我今天给同学们带了个很神奇的魔术箱,有两个魔洞,如果把装满红水的试管放到魔洞中,魔洞就会对它施加魔法,想看吗?……”出示魔术箱,把装有红水带细玻璃管的试管分别插入两个魔洞中(学生肯定很喜欢并又很惊奇)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猜测箱子中究竟会有什么,并说明理由。
教师最后揭示箱子中是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二)玩中探究感悟(水受热、受冷的探究)1、刚才的小魔术喜欢吗?想玩吗?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器材,并及时说明一些学生玩中应注意的问题(温馨提示):A、开水别倒得太满,小心开水烫手,开水壶用完放回原位。
B、小心别把玻璃仪器打破。
C、实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
D、小组长负责填写好实验记录卡,并负责小组内的纪律管理。
2、学生实验。
请小组长在做实验时,同时把记录单上的实验1填好,当大家完成在热水中的实验后,再放到冷水中试试,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发现?3、汇报,交流。
你们有哪些发现?水上升说明水占的空间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占的空间变大了,也可以说水的什么大了?板书:水------- 受热上升放入冷水中呢?板书:水------- 受冷下降小结:体积变大,科学上说体积膨胀,体积变小,就是体积缩小。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案25 探究技能:温度的测量26 液体的热胀冷缩粤教版
探究技能: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温度计。
2.正确认读、书写摄氏度。
【学习重难点】掌握摄氏温度计的温度认读、书写方法,特别是零下刻度的识读。
【学习过程】1.认识温度计。
(1)请你仔细观察温度计,看它都由哪些部分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确的读写温度。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能正确读出、写出下面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吗?读作: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写作: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4.知识填空。
(1)人们用温度计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
(2)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应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并掌握正确的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液体的热胀冷缩【学习目标】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液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液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深度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实际观察和试验,让同砚精通相关知识和试验技能,培育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设计目标1.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及试验方法;2. 能够观察并描述液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状态变化;3. 精通试验操作技能,培育试验精神和动手能力;4. 提高同砚对科学试验的爱好和熟识。
三、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参考资料,让同砚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包括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等内容。
2. 试验筹办:提供试验所需材料和工具,如温度计、试管、水、火源等。
3. 试验步骤:同砚完成试验前,需要了解试验步骤及操作方法,包括加热液体、观察温度变化等。
4. 数据处理:同砚需记录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液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5. 试验报告:同砚将试验结果整理成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四、实施步骤1. 预习:同砚在试验前应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2. 试验操作:同砚按照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操作,观察液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3. 数据记录:同砚记录试验数据,并依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试验报告:同砚完成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5. 谈论分享:同砚将试验结果分享给同砚,进行谈论和沟通。
五、评判标准1. 试验过程是否规范;2. 数据记录是否准确;3. 试验报告是否完备并有条理;4. 对试验结果是否能进行合理分析和总结。
六、拓展应用1. 将液体的热胀冷缩试验扩展到其他物质的试验中,比如气体、固体等。
2.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进行一些实际应用,如温度计的原理等。
七、作业要求1. 按照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操作;2. 记录试验数据,并完成试验报告;3. 试验报告需包括试验目标、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4. 试验报告需在规守时间内提交。
《液体的热胀冷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液体的热胀冷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液体受热时,分子间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距增大,体积扩大,称为热胀;当液体被冷却时,分子间的热运动减弱,分子间距缩小,体积收缩,称为冷缩。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影响因素液体的热胀冷缩受到温度变化、液体性质和容器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液体的热胀水平增大;液体的性质不同,热胀冷缩的水平也不同;容器形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也有一定影响。
3. 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体积变化来钻研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可以利用量筒、温度计等仪器进行实验,并通过绘制实验曲线来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平时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2. 进修: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机制。
3. 实验:设计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液体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5. 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热胀冷缩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导学反馈:1. 什么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热胀和冷缩的原理是什么?2. 液体的热胀冷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3. 如何进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和测量技术?4. 你认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息探索和进修。
愿大家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遥,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6液体的热胀冷缩粤教版
26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课目的1.科学知识 [ 根源 :]知道液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科学研究 [ 根源 :ZXXK]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察看、记录方法,试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说。
[根源 :]3.科学态度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研究四周事物的兴趣和气奇心,养成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二、教课引导1.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会变化的液柱经过实验,知道液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察看、记录、解说实验2.活动引导 [ 根源 :ZXXK]生活情境:实验室里,彬彬和波波在用水温计丈量水温。
波波发现,当水温发生变化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也在发生变化。
产生问题: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认识了温度计,他们已经知道温度计玻璃管是密封的,其内部的液体总量不会增加或减少,那是什么原由造成了水温计液柱的高低变化呢?这个问题能够惹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驱动任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的原由,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何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会变化呢?活动会变化的液柱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此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为何水温计液柱高度会发生变化呢?这个问题是学生在使用温度计丈量温度的过程中很简单提出的问题。
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认识,经过研究实验达到认识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目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6 液体的热胀冷缩粤教版
26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来源:]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科学探究[来源:ZXXK]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来源:]3. 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会变化的液柱通过实验,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观察、记录、解释实验2. 活动指引[来源:ZXXK]生活情境:实验室里,彬彬和波波在用水温计测量水温。
波波发现,当水温发生变化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也在发生变化。
产生问题: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认识了温度计,他们已经知道温度计玻璃管是密封的,其内部的液体总量不会增多或减少,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温计液柱的高低变化呢?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驱动任务: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会变化呢?活动会变化的液柱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为什么水温计液柱高度会发生变化呢?这个问题是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很容易提出的问题。
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达到认识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目标。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范文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主要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亲厉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动手*作实验,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初步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控制变量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质的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引入2、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老师设问。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板书课题。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质。
2、联想其他液体是否也这样。
3、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科学探究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 科学态度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指引
1. 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会变化的液柱通过实验,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观察、记录、解释实验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实验室里,彬彬和波波在用水温计测量水温。
波波发现,当水温发生变化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也在发生变化。
产生问题: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认识了温度计,他们已经知道温度计玻璃管是密封的,其内部的液体总量不会增多或减少,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温计液柱的高低变化呢?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驱动任务: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水温计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会变化呢?
活动会变化的液柱
为什么水温计液柱高度会发生变化呢?这个问题是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很容易提出的问题。
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达到认识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目标。
同时,这项活动的设计意图并不局限于让学生发现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还强调让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本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此实验可以采用对比实验的形式,即在两个同样的锥形瓶中装满稀释的红墨水,分别用插有相同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
学生往一个锥形瓶上浇热水,往另一个锥形瓶上浇冰水,观察玻璃管内水柱的变化,标出变化后的水位。
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和延伸。
本实验的实验操作为:用其他液体(如食用油、牛奶、橙汁等)代替上面装置中的红墨水,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本实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方面应注意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相同的锥形瓶、相同的玻璃管),另一方面应用认真细致的科学观察态度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养成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交流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达成“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共识。
以上实验,应该在学生对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会变化呢”)做出假设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研究。
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方法,只要能够验证假设,方法可以多样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如果学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
实验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对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做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在进行教科书上的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选用的玻璃管越细越好。
锥形瓶里的液体须装满且不能有气泡,塞子和玻璃管的连接部位须密封好,以防液体在膨胀时溢出,影响效果。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水柱的高度变化,教师可以在锥形瓶内的水中加一些红墨水。
往锥形瓶上浇热水时,教师最好为学生提供有把的杯子,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以防烫伤。
实验完成后,描述和交流实验的结果是必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或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图表等不同形式来进行。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启发学生思考“锥形瓶内的水是否变多或变少了”“液柱为什么会发生高度的变化”,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考虑,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液体进行研究,实验完成后再做充分交流,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