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巨野县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巨野县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造传统农业最主要
的手段。
近年来,巨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广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狠抓了农机推广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实施了农机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升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机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农机总值达11.8亿元,农机总动力211.2万千瓦,平均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838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2%,其中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农机化水平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整体跨越,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的主力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农机推广取得重大突破,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借助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服务农业生产、调整农机结构、改进耕作习惯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一大批高科技新型机械、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点推广了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精播半精播等,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粮食作物,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目前,全县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300余台,小麦机收率达98.5%;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200余台,实现玉米机收35万亩,机收率达到84%;玉米、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达1400余台,实现玉米、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面积70万亩。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
全县发展农机合作社发展到46家,今年新增8家,实现了“一镇一社”的发展目标,其中达到“五化”标准的合作社为22家,省、市示范性合作社9家,并帮助他们建章立制,使其规范化、科学化、服务社会化。
目前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同时,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是我县参加作业互助、延长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
每年,县农机协会都多次联系安徽、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及省内各市县的农机同行洽谈跨区作业事宜,先后多次组织各镇区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经纪人赴有关省市考察跨区作业市场。
今年“三夏”期间,全县共有1400余台农业机械参加了跨区作业,其中参加机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1000余台,玉米直播机械达400余台,组建各类跨区作业服务队22个。
完成夏季跨区作业面积80万亩,其中跨区机收面积70万亩以上,跨区作业总收入达4400万元。
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实施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一条龙”
服务等模式,以高效、优质、系列化服务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逐步扩大了“跨区作业”市场,加快推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
(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春季“抗旱双保”工作卓有成效。
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落实国家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0万元,补贴各式农机具1052台套,带动农民投资2400万元。
在春季“抗旱双保”工作中,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抗旱资金80万元,购置了20余台大型提水蓄水灌溉机械和100余台套中小型机电灌溉设备。
县农机部门组成18个抗旱作业服务队,深入到干旱较为严重的镇区指导抗旱服务,并协调镇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大中型排灌站等按照“五统一”作业标准,实施“一条龙”作业服务。
抗旱期间,全县累计上阵农机具3.4万套,完成抗旱灌溉面积90余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完成“订单”合同抗旱作业面积30余万亩。
(四)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稳步发展,农机新科技推广逐步深入。
一是积极创建农机科技示范园。
为促进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及机具的推广,先后建立了2处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结合科技示范园,全县18个镇区办全部建立了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示范园(点),通过召开推广演示会、作业现场会,让农民看到了满意效果,充分发挥了示范园的带动作用。
二是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积极推广三夏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和三秋玉米机收、秸秆覆盖、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保护性耕作模式。
目前,全县保护性耕作机具达3000余台套,实施“耕种收”全过程农机化作业面积60万亩,其中保护性耕作面积占60%以上,实现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的新突破。
三是搞好秸秆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三夏期间共捡收小麦秸秆近4万吨,占产生秸秆总量的50%,为农民增加收入400余万元。
三秋期间,推广青贮、还田等秸秆循环综合利用模式,玉米秸秆转化占到了70%,农民靠玉米秸秆每亩增加收入100多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农机维修市场得到规范,“平安农机”创建再创佳绩。
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机维修市场文明创建活动。
目前创建县级以上星级文明维修网点26家,其中一家挂牌四星级文明网点,为120个农机维修网点办理了技术合格证,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80人,农机人员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
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加强宣传,采取印发宣传材料、监理人员送教下乡和农业机械年度检审等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三是严格排查治理,成立了18个农机监理执法小组,对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四是积极主动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共开展执法行动60余次,排查、检修拖拉机5000余台次,纠正违法违章行为400台次,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六)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1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35个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县”之一,争取到国家项目补贴资金1000万元,在今年的深松整地工作中,局党组协同镇区办政府采取“定区域规划、定质量标准、定合同管理、定机械作业”的工作模式,分六个步骤扎实推进:一是宣传发动,二是落实面积,三是签订合同,四是作业确认,五是公开公示,六是兑付补贴;切实实施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确保了任务目标到位、质量标准到位、跟踪服务到位、检查验收到位、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在“深松整地”过程中,我县共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民群众签订作业合同6000余份,深松整地作业机械达700余台套;全县共完成机械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8.1%,其中实施国家财政补贴的深松整地作业面积为33.4万亩,辐射带动作业面积为7.6万亩,深松整地作业范围已经普及到全县所有18个镇区办。
该项目的实施将会对提高我县土地耕作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七)农机科技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成效凸显。
县农机化学校以“大培训、大推广”工作开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新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合作社及科技示范园规范化建设、阳光工程培训等农机化技术培训班22期。
同时结合“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的实施,利用宣传车、赶大集、现场指导、科技图版展示、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26次。
累计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9600余人次。
全县农机操作、技术人员的综合专业技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积极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基础提升年”活动,成效显著,全市“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在巨野县举办了启动仪式,在全县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农机局党总支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当前农机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巨野县农机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服务业生产的能力快速提高,但是,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
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
二是农业机械化投入少。
一方面国家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方面资金所占比例最少。
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确实方便了群众,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在调研中,群众还是感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少,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低,加上柴油价格上涨和农机养护使用支出增大等因素,限制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
三是农机服务体系薄弱。
镇区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创新意识薄弱、管理服务人员很不稳定的问题。
一些技术人员对高新适用农机一知半解,无法为农户提供规范的指导和帮助,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四是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各地联合收割机增长迅猛。
大量机具涌入跨区作业市场,导致作业市场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由于油价大幅上调,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机作业的成本升高,直接造成机手跨区作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
三、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市场潜力巨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我们要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八项”工作,努力实现农机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坚定不移地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以这次县乡换届及新一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监理执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四大职能,把关系理顺,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财产应依法得到保护,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
(二)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
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思路,加快高科技含量机械的发展步伐。
一是推动农机装备机构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转变,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二是由单项作业机械向复式作业机械转变;三是由传统型装备向高新技术装备转变,四是由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
全面提升机械化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搞好机械化服务。
一是面向粮食生产。
在稳定提高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快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应用新技术的先导作用,加快发展步伐,着力解决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技术“瓶颈”问题。
二是面向农民增收。
重点做好保持劳动力稳定转移和在农机化领域内扩展就业空间两篇文章,突出做好为务工农民家庭提供机械化服务,为工业化、城镇化解放、提供劳动力。
三是面向农业结构调整。
不断
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及设施农业机械化,为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持。
(四)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
一要积极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要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方针,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二要积极培育农机服务市场。
继续推行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服务方式,创建农机服务品牌。
强化农机销售、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繁荣农机流通市场。
健全农机维修网点,鼓励农机生产、销售单位开展维修服务,促进农机维修业发展。
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活跃农机服务市场。
(五)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机投入。
紧紧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解决好生产急需、机械化薄弱环节问题,重点补贴大型机械、新型机械和复式作业机械,将支农惠农的实惠一分不少地落实到农民手中。
同时建议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
在实施好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合作组织,基础性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
总之,通过加大农机投入,围绕科技进步来转变农机化的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要继续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政策措施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要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往全部乡村延伸,让全体机手参与,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变成一项经常性的安全措施,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平安农机、和谐农机,保证全县的农机安全生产。
(七)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县镇两级农机协会的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开辟新的作业市场,同时鼓励跨区作业队与相关作业区域建立点对点的长期协作关系,引导机手有序流动作业,避免盲目外出,增加作业成本。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投资发展性价比和服务收益较高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如设施农业机械、新型植保机械等,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八)坚定不移地加强农机队伍培训。
进一步提高农机管理、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农机手操作技能水平,促进全县农机化水平又好又快发展。
用三年时间对农机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轮训一遍,对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每年培训不少
于一次,通过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农机作业服务人员队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并向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倾斜。
适当支持适宜地区购置国内尚不能批量制造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喷灌机等农机。
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
按照科学、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严格审查经销商资格,合理确定补贴产品种类。
二是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要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
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三是建议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技术。
围绕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高效节能大中型水泵、喷灌机等重大产品开发,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精心组织实施农机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组织实施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机化建设等示范项目。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
四是建议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要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机耕道路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与规划内的项目同步实施。
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鉴定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
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地,改善农机保养条件。
五是建议依法推进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继续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依法加强农机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围绕现实需要比较紧迫、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等相关规定。
(巨野县农机局局长王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