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输血考试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输血知识考试(医生)

输血知识考试(医生)

输血知识培训考点(医生部分)一、内科、外科输血适应症?答:1、内科输血适应症:1)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者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者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2)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 /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 /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 /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毫升/干克体重新鲜冰冻血浆;4)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5)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体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7)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 /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8)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9)全血: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70g/L或者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2:外科输血适应症:1)红细胞输注指征: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输注指征: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输血技术知识重点

输血技术知识重点

1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的一种补充治疗,可治疗许多疾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2输血学: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研究、开发和应用一切可采用的科技手段及管理措施,提高供患者输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血液代用品和人造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3现代输血的主要领域1、)免疫血液学2、)血液成分输血 a有形的血液成分 b无形的血液成分3、)输血安全a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控制 b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控制 c其它输血反应4、)输血的质量管理4古埃及人认为血液是人赖以生存的源泉,提倡用血液来沐浴,认为血液能促使人返老还童及恢复健康。

5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认为人体内存在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及粘液四种基本体液,人的健康赖于此四种体液的比例及配合正常,某种体液过多过少或所处部位不当则发生疾病。

6古罗马斗剑士在比斗前饮血,希望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

中国人和日本人也认为喝动物血对人体十分有益.7医学史上,劳尔被公认为是最早试行输血的先行者之一。

Blundell成了举世公认的开创人与人之间直接输血的第一人.8最终选择了无毒的柠檬酸盐作抗凝剂91900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兰斯塔纳(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 Landsteiner获得了1930年诺贝尔医学奖,被誉为“血型之父”。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以他的生日“6月14日”作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10 目前为止,已发现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血型。

11 1952年,Walter和Murphy报告用聚乙烯树脂塑料制备密闭输血器材的开发研究结果,整套器材装配完成后经消毒备用。

12 1918年,刘瑞恒等,首先报道中国人的血型;输血反应大大减少。

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首先进行直接输血法进行临床输血。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安全输血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安全输血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安全输血狭义的输血是指输注全血,广义的输血是包括全血在内的、由血液制备的各种有形或无形成分的输注,严格来说,造血干细胞(骨髓或外周血)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原因:热源;抗原-抗体反应
2.临床表现:于输血开始后15min 至输血后2h 内突然怕冷寒战、发热,继之体温上升达38-41℃,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一般数小时内完全缓解。

3.诊断: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h 内体温升高1℃以上,伴有上述症状,除外溶血、细菌污染,原发病所致发热即可诊断。

4.治疗:①轻者减慢输血速度,重者暂停输血;②立即予盐酸异丙嗪25-50mg 肌注;③对症治疗。

(二)过敏反应
1.原因:免疫球蛋白抗体;过敏体质;被动性获得抗体
2.临床表现:轻者常为荨麻疹,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 重者因支气管痉挛和肠道平滑肌痉挛迅速发生哮喘,呼吸困难,缺氧青紫,肺部哮鸣音,腹痛腹泻。

可因严重喉头水肿发生窒息。

亦可有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3.诊断:输血过程中出现荨麻疹及上述症状可诊断。

4.治疗:轻者可减慢速度输血,但需严密观察,予抗组胺药。

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休克时,静脉予多巴胺维持血压,严重喉头水肿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避免窒息。

(三)溶血反应。

最新临床输血学考试重点

最新临床输血学考试重点

临床输血学与检验绪论1、概念: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药物,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

目的:安全,有效,经济2、输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血液凝固→抗凝剂(枸橼酸钠)②污染→无菌技术③血型→ABO血型④保存→建立血库(添加保存液,低温保存)⑤器材改进3、输血的基本内容:管理体系,血源,血液免疫学(血型),血液制备(预备,成分输血),临床输血(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与传染疾病。

4、输血的发展趋势:①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②采供血集中化③无偿献血:义务献血和建立固定的无偿献血人群④合理输血(成分输血)⑤新技术的应用:血液代用品;胰岛素;EPO⑥输血的信息化管理输血安全输血的主要风险:1、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肝炎、HIV等2、免疫性不良反应:血型不符输血安全的措施:1、输血管理:固定无偿献血人群,献血者的筛查。

2、血液的制备:为成分输血做准备,保证输血的质量管理。

3、血液的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

严格规范操作,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确保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4、输血管理:a血液免疫学检查b强制性的筛查:血型鉴定,传染性疾病的筛查c合理用血:严格把握输血特征,输血新技术(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白细胞过滤),血液替代用品d输血不良反应的检测与报告,形成制度化。

安全献血1、献血者种类:无偿献血者:风险最小,包括固定无偿献血者和志愿无偿献血者有偿:风险最大替代:也叫家庭献血者,血液有明确的去向。

特殊:非常稀有的血型。

2、固定无偿献血者:至少献血三次并且保持每年至少献血一次的人(或一有电话联系就前来献血的人)3、建立一支无偿献血者队伍是保证血液供应的有效方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民族的修养,全方位动员,教育,招募献血者。

4、献血者的检查:病史,体检(年龄、体重、血压、脉搏、呼吸等),实验室检查(血型、血红蛋白、ALT、传染病)。

5、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整体素质高,有稳定收入,存在高危行为情况少,新感染病毒几率低,因而处于窗口期的几率低,所以无偿献血者为“低危”献血者。

临床输血学考试重点

临床输血学考试重点

临床输血学与检验09 级医学检验(3)班绪论1、概念: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药物,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

目的:安全,有效,经济2、输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血液凝固→抗凝剂(枸橼酸钠)②污染→无菌技术③血型→ABO 血型④保存→建立血库(添加保存液,低温保存)⑤器材改进3、输血的基本内容:管理体系,血源,血液免疫学(血型) ,血液制备(预备,成分输血),临床输血(成分输血) ,不良反应与传染疾病。

4、输血的发展趋势:①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②采供血集中化③无偿献血:义务献血和建立固定的无偿献血人群④合理输血(成分输血)⑤新技术的应用:血液代用品;胰岛素; EPO⑥输血的信息化管理输血安全输血的主要风险: 1 、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肝炎、 HIV 等2、免疫性不良反应:血型不符输血安全的措施: 1 、输血管理:固定无偿献血人群,献血者的筛查。

2 、血液的制备:为成分输血做准备,保证输血的质量管理。

3 、血液的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

严格规范操作,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确保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4 、输血管理: a 血液免疫学检查 b 强制性的筛查:血型鉴定,传染性疾病的筛查 c 合理用血:严格把握输血特征,输血新技术 (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白细胞过滤),血液替代用品 d 输血不良反应的检测与报告,形成制度化。

安全献血1、献血者种类:无偿献血者:风险最小,包括固定无偿献血者和志愿无偿献血者有偿:风险最大替代:也叫家庭献血者,血液有明确的去向。

特殊:非常稀有的血型。

2、固定无偿献血者:至少献血三次并且保持每年至少献血一次的人(或一有电话联系就前来献血的人)3、建立一支无偿献血者队伍是保证血液供应的有效方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民族的修养,全方位动员,教育,招募献血者。

4、献血者的检查:病史,体检(年龄、体重、血压、脉搏、呼吸等) ,实验室检查(血型、血红蛋白、 ALT、传染病) 。

5、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整体素质高,有稳定收入,存在高危行为情况少,新感染病毒几率低,因而处于窗口期的几率低,所以无偿献血者为“低危”献血者。

医师考试考点复习—输血

医师考试考点复习—输血

医师考试考点复习—输血1. 成分输血优点:安全、高效、有效保存、保护血液资源。

全血保存时,粒细胞、血小板和某些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容易受损。

2. 红细胞悬液→浓缩红细胞(去除大部分血浆)→洗涤红细胞(不含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抗A、B抗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贫血小板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大多数情况下可输红细胞悬液,但当患者体内存在血浆蛋白抗体,输血后严重过敏反应病史时选用洗涤红细胞。

3. 失血量<20%(<800ml),不输血;失血量20%~30%(800~1200ml),输红细胞;失血量>30%(>1200ml),输红细胞和全血;卫生部输血指南:Hb>100g/l不输血,Hb<70g/l输浓缩红细胞,Hb70~100g/l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4. 输血不良反应(1)溶血性不良反映:最严重,发生于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数小时,慢性发生于输血后数日,表现为韩战高热、心悸气促、腰背痛、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DIC等。

治疗上停止输血、大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预防休克、肾衰、DIC,必要时透析、血浆置换。

(2)发热反应:由于血液制品中有致热源,受血者多次受血产生同种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表现为韩战发热,血压多无变化,需停止输血、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

(3)过敏反应:血液制品中含过敏原、受血者高过敏体质,多次受血后致敏,表现为过敏反应,无发热,需减慢甚至停止输血,抗过敏治疗,解痉,抗休克。

引起变态反应的主要血液成分为血浆。

(4)细菌污染反应:采血、贮存环节中被细菌污染,以G-杆菌常见。

最容易引起细菌污染反应的血液制品为血小板。

(5)循环超负荷(6)疾病传播5. 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

6. 历年真题(1)下列属于属注血小板禁忌证的是: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B血小板功能障碍C血小板减少患者手术前输注血小板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大量输血所致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答案:D(2)输血后7~14天发生的输血并发症是A非溶血性性发热性输血反应B变态反应C迟发性溶血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E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答案:C(3)输血引起的急性溶血的特征性表现A尿呈深黄色,尿胆原阳性B尿呈酱油色,尿胆原阳性C尿呈深黄色,尿胆原阴性D尿呈酱油色,尿胆原阴性E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并出现幼稚红细胞答案:B(4)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有效预防的输血不良反映是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B变态反应C细菌污染反应D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E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答案:A。

输血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输血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输血的适应症1. 贫血:贫血是造成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血可以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疾病等造成。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 失血:急性失血是另一个常见的输血适应症。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需要进行输血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3. 减少血液中其他物质:除了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外,有时候患者也需要输血来补充其他物质,比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二、输血前的准备1. 临床评估: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的数量。

2. 签署同意书:在进行输血之前,患者需要签署输血同意书,明确知晓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输血器具、选择适当的供血者等。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尽可能匹配,以减小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2. 交叉配血: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容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

3. 传染病筛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进行输血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在出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5. 输血后的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是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血液系统考点输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血液系统考点输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血液系统考点:输血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几率也不相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全血保存过程中血液成分( 如血小板、不稳定凝血因子等)活性将很快丧失,发生了“保存损害”,同时增加了钾离子。

4.保护血液资源常用血液成分特性1.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目前最常用的血液成分(2)洗涤红细胞:特点是血浆蛋白含量很少2.血小板(1) 浓缩血小板(2) 单采血小板3.新鲜冰冻血浆(FFP) :补充凝血因子4.冷沉淀:含纤维蛋白原、因子忸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5.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适应证: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反应的患者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6.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丫射线照射后,其中的淋巴细胞被灭活,而其他血液成分仍保留活性。

辐照血液用于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①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②欲输注来自亲属的血液,或是HLA配型的血小板。

凡是具有淋巴细胞活性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均需要辐照。

合理输血合理输血是指患者病情危重,无法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有效预防或治疗时,才给予输注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输血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合理输血能够救命,不合理输血则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

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万不可轻率进行输血。

输血适应证急性失血1)根据循环失血量评估红细胞输血需求:①血容量减少15% (750ml)以下的,无需输血;②血容量减少15%- 30%(750- 1500ml)的,需要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在患者原有贫血、心肺储备功能低下或继续出血的情况下需要输注红细胞;③血容量减少30%^40%(150L 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可输注红细胞及全血;④血容量减少40%以上(>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需要输注红细胞,必要时输注其他成分。

2)根据血红蛋白及患者病情评估红细胞输血需求:①Hb>100g/L,不必输血;②Hb<70g/L,应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③Hb介于70g/L〜l00g/L ,根据患者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如发热)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输血外科主治医师考点

输血外科主治医师考点

输血外科主治医师考点一、输血的适应症·急性失血·慢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异常·严重感染或低蛋白血症(一)急性失血·多见于外伤、手术,但未必输血(容量、缺氧)·输血未必输全血·全血不全,丢失了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增加了细胞碎屑、钾离子(21天超过20mmol/L)、乳酸等·血小板1天后很少存活·白细胞4天后大多失功,粒细胞1天·Ⅴ和Ⅷ因子在ACD中保存5天和1天2003年考题·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答案:A)A.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白细胞、血小板、稳定的凝血因子D.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E.血小板、淋巴细胞、凝血因子Ⅶ输血的适应症急性失血治疗原则·晶、胶扩容胶体液是指人造胶体(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和白蛋白。

·合理输血(主要是输红细胞)。

急性失血治疗方案:·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血红蛋白(Hb)大于100g/L者,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Hb小于100g/L者,除了输注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外,还要适当输注红细胞·失血量过大、仍有持续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除了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和红细胞,亦可输部分全血,但全血不是非用不可2000年考题:成人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答案:E)A.全血B.血浆C.浓缩红细胞D.白蛋白E.晶体液2003年考题·男,52岁,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不全梗阻入院施行胃大部切除术。

术中出血约600ml,心率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1/8.0kpa(98/60mmHg),血红蛋白105g/L。

在输血问题上,正确做法是(答案:A)A.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B.输全血600ml补充丢失的失血量C.输血浆和红细胞各300ml代替丢失的全血D.输红细胞悬液600ml,不必输注全血E.输血浆600ml补充血容量,不必输注红细胞输血的适应症不主张血浆补充血容量—未灭活,增加传染病危险晶体液、人造胶体液和白蛋白则比较安全简单总结一下·Hb大于100g/L,不输血·Hb小于100g/L,大于70g/L,看情况(是否缺氧)·Hb小于70g/L,输血2004年考题·传播病毒危险性最大的血液成分是(答案:D)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E.冷沉淀(二)慢性贫血·针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患者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减低·Hb减低不是输血的最好指标,以症状为主无明显症状暂不输血·血容量一般正常,有输血指征则输红细胞因为全血中的血浆有扩容作用→循环超负荷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指征·Hb小于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贫血严重,虽无症状,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

输血技术(专业知识)考点辅导

输血技术(专业知识)考点辅导

专业知识一、安全献血1、确定低危献血者(1)献血和献血者的种类1.家庭或替代献血者目前,替代献血是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的一种献血形式。

患者所需的血液是由一个或更多的患者家庭成员或社区成员提供。

在一些国家,医院要求患者家属献血,但在另一些国家,医院规定每个患者在入院时提供一定数量的献血者。

有时患者家属会付钱或付其他报酬来感谢献血者,血站和医院血库是不付钱给献血者的。

此献血者类型中有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家庭成员捐献的血与患者输注的血等量,捐献的血液归入血库后,需要时供应临床。

受血者输注的不是家庭成员献的血。

第二种形式是“‘定向献血”,献血者受特殊要求给指定的患者献血。

由于亲属之间输血容易发生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病的发生几率虽然很低,可一旦发生。

死亡率可达90%以上。

因此,WHO/GPA和世界血液安全机构强烈反对这种定向献血形式。

WHO在1989年明确向血站提出要求:如果采用家庭或替代献血形式,血液必须存入血站,不能直接给指定的患者输注。

”此类型献血者的优点:当无偿献血者数量不足时,家庭或替代献血者可以缓解供血不足的情况。

另外如果献血者意识到自己的血液可用来拯救患者的生命,他们将来会变成固定的志愿献血者。

此类型献血者主要缺点:增加了患者或亲属的压力和负担。

家庭成员很可能明知自己不适合献血而迫于压力去献血,比如知道自己健康状况不佳或有经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单纯的替代献血受到血型或数量等问题的限制而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如果家庭成员中无合格的献血员或不愿献血,亲属可能会去寻找职业有偿供血者。

2.有偿或职业供血者有偿或职业供血者是指为了获得钱或其他报酬而献血的供血者。

他们定期献血,有的甚至同血站达成献血协议,有的到几个血站供血,有的同患者家属联系作为替代献血者提供有偿服务。

有偿或职业供血者的动机是从血中获利而并非帮助他人。

然而,通过劝说也可能将他们转变为无偿献血者,但必须仔细选择来确定他们符合低危献血者的国家标准。

医师输血考试复习要点

医师输血考试复习要点

输血考试复习要点1. 由卫生部发布与医院输血密切相关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新版) 实施日期是2012.8.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施日期是2000.10.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日期是 2014.5.1。

2 . 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 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在20-24℃,冰冻血浆-18℃以下保存。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3.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4. 非急救用血申请应遵循下列管理制度: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5.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6 .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7 . 对于一般慢性贫血患者,考虑输红细胞的化验指证是血红蛋白<60g/L, 考虑输血小板的化验指证是<50×109/L 。

8 . 对手术及创伤的一般患者, 输红细胞的化验指证Hb<70g/L,应考虑输, >100g/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输注血小板。

9 . 输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不稳定和稳定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PT.APTT1.5倍,大量失血,严重肝病等)。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

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

基础知识一、生理学1、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1.动脉血鲜红,静脉血暗红。

血浆的色泽由浅黄至草黄乃至浅棕色。

血浆色泽的变化是与胆色素、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的含量与状态有关,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可有轻微的变化。

2.比重;全血正常的比重为1.050-1.060。

由蛋白的浓度来决定。

3.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4.酸碱度pH为7.35-7.455.血容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容量,它包括循环血容量和贮备血容量两种。

贮备血容量约为整个血容量的1/5,在失血、剧烈运动等情况下,重新分配,以补充循环血容量。

6.粘度血液的粘度除受红细胞影响外,同时也受血浆粘度的影响。

(2)血细胞生理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进行人体的内呼吸;成人男性HGB为120-160g/L,成人女性HGB为110-150g/L与输血关系密切的,是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成了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

淋巴细胞:发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②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创口愈合(3)生理性止血①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1)血管收缩小血管受损后,损伤性刺激立即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小血管封闭。

这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小血管反应。

引起血管收缩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缩;2.血管壁的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3.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5-HT、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下损伤暴露了内膜下组织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以及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利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填塞伤口;血管壁损伤后,血管收缩,少量血小板附着于内皮下胶原上,同时受损红细胞释放ADP及局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凝血酶,促使血小板活化而释放内源性ADP及TXA2,进而促进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在损伤处粘集成堆,最终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临床输血技术师考点汇总

临床输血技术师考点汇总

临床输血技术师考点汇总
一、输血基础知识
1. 输血的定义与目的
2. 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3. 输血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二、血液生理与血型
1.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 红细胞生理与功能
3. 血型系统与血型遗传
4. 常见血型与特点
三、血液成分与制备
1. 血液成分的分类与特点
2. 血液成分制备的方法与流程
3.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与保存
四、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1. 输血的适应症与指征
2. 输血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3.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决策
五、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
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与特点
2.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
3.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与上报制度
六、特殊情况输血
1. 紧急输血与抢救措施
2. 稀有血型与特殊需求输血的处理
3. 孕妇与儿童输血注意事项与策略
七、输血感染风险与防控
1. 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与途径
2. 输血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标准
3. 输血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要求
八、输血相关法规与标准
1. 国内输血相关法规与政策解读
2. 国际输血相关法规与标准概述
3. 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职责与规范要求
九、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1. 血液采集、运输与交接流程
2. 输血前的检查与核对制度
3. 常见输血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4. 血液库存管理与临床用血调配原则。

临床输血与检验考试复习重点

临床输血与检验考试复习重点

临床输血与检验考试复习重点窗口期:指从病毒进入人体起到检查出病毒标志物前的时期HLA同型鲜血:献血者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所献血液专门为此患者输血稀有血型献血:我国汉族人群中Rh0(D)抗原阴性者约占0.4%通常称为稀有血型。

另外,其他频率抗原者也为稀有血型。

稀有血型必须输注同型献血者血液叫做稀有血型献血缺乏抗原献血:缺乏IgA抗原的人献血专供IgA抗体阳性患者输用,为IgA献血试剂献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具有特殊血抗原或血清中含有特殊的抗体其红细胞或血清可用于制备试剂特异抗体献血:某些含有高效价特异抗体如麻疹、白喉、铜绿假单胞菌、乙肝、抗D抗体的献血者其血浆可用来制备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供临床使用造血干细胞献血:分为捐献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通过细胞分离机,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自体献血:在自身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采集血液和血液成分于4o c保存,在手术中或手术后需要回输;或经生理盐水和甘油技术处理后在--65oc以下的条件下保存,需要时再还输给原献血者称为自体输血多联塑料采血袋:是用于血液成分制备的原料全血采集容器也是各种血液成分制备的容器血液成分的制备:将采集出的全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一种血液成分的技术全血: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采集到含一定保养液的采血袋内所制成的血液制品定义为全血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的的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称为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的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绝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出后并向剩余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定义为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采用物理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期内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大量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洗涤,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定义为洗涤红细胞输血传染病:指污染病原体的血液输入或种入到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和感染输血传染病属显性感染组织相容性抗原:在研究组织移植的过程中发现,移植物赖以存活的基础由供者和受着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亦称组织相容性抗原。

医学院输血学考试内容整理

医学院输血学考试内容整理

名词解释:1.输血:(网上找的)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

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等。

输血可以针对不同血液成分(或称“血品”)进行输入,包括了全血、红血球浓厚液、洗涤红细胞、白细胞浓缩液与血小板浓缩液等,视病人需求做出选择。

ndsteiner原则:只有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缺乏某种抗原的血清中一定预计地含有该抗原的抗体。

3.Rh血型:1937~1939年,Karl Landsteiner 和Wiener用恒河猴红细胞免疫家兔和豚鼠得到的抗血清将人的红细胞分为Rh-和Rh+。

人体红细胞表面存在D、E、e、C、c抗原,根据病人红细胞是否带有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4.新生儿溶血症: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发病原因:孕妇体内存在于胎儿红细胞抗原不配合的IgG性质血型抗体。

5.交叉配血试验:使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间没有可检测出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

6.成分输血:(网上找的)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将采出来的全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单一血液成分的技术称为血液成分制备。

老师当时讲成分输血与血液成分制备一样,我觉得稍有区别,大家自己看着办啦~~ 7.输血反应:病人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意外反应,即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通常指输血的不良反应。

8.抗原抗体反应:有形成分:RBC、WBC和血小板与抗体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无形成分:各型蛋白(蛋白型别不同)与特异性抗体之间的过敏性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外检测包括凝集反应、溶血反应、沉淀反应9.献血管理的三大意义:三统一,统一规划采血机构、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供血10.凝集反应:(网上找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血型:狭义:RBC表面抗原结构差异广义:是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记,是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的抗原或抗体性差异。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血型体系。

血型集合:血型抗原在生化特征、血清学、遗传学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亚型: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

血型物质:以水溶状态于体液和分泌物中出现的A、B、H Ag。

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凡体液中含有ABH血型物质者称为分泌型个体,不含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个体。

孟买血型:因首次在孟买发现而得名。

基因型为hh,表现型为Oh,由于无H基因,而h基因又为无效基因,因此其红细胞和唾液中无H、A和B抗原,但血清中含有抗A、抗B和高效价的抗H抗体。

Du型:弱D,是D抗原的一组变异体,表现为红细胞上抗原量少,抗原表位表达弱,与D 抗原相比它只能结合7%-25%的抗D,临床上易将Du定为Rh阴性,但如果把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仍可能引起产生抗D抗体,故不能把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而Du型人需要输血则应输Rh阴性血。

天然抗体:隐形抗原类似物刺激(微生物、花粉、粉尘等),多为IgM,与Ag反应最佳温度室温,主要存在于ABO、MNS、D等系统。

不规则抗体:除ABO系统外,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产生不符合Landsteiner规则,即抗体产生没有规律性。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正定型:已知抗体鉴定RBC Ag反定型:已知血型RBC鉴定血清未知抗体交叉配血: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使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

主侧: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次侧: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者血清反应,检测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受者红细胞的抗体。

成分输血: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成分。

【外科学】输血考研知识点总结

【外科学】输血考研知识点总结

【外科学】输血考研知识点总结●输血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适应证●大量失血●失血量低于总容量10%(500ml)——无需输血●失血量达总量的10%~20%(500ml~1000ml)——根据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照血红蛋白和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输入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代用品【病人表现为活动时心率增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但HCT常无改变(温氏法:男:40%-50%女:37%-48%)】●若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1000ml)——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还应适当输入浓缩RBC以提高携氧能力●原则上,失血量在30%以下时,不输全血●失血量超过30%,可输全血与CRBC各半,再配合晶体和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失血量超过50%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还应及时监测某些特殊成分如清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有无缺乏●晶体液维持血容量作用短暂,需求量大,故应增加胶体液或血浆蛋白量比例,以维持胶体渗透压●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结合检验结果输注CRBC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当其N低下和抗生素治疗不佳时,可考虑输入N控制感染。

但输入N有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合并症等副作用●凝血异常●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根据引起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的血液成分可望获得良效●甲型血友病——输Ⅷ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者补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制剂●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输血小板●凝血时间(C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CT和APTT延长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某一个或几个凝血因子的缺陷,常用于血友病、vWD和因子Ⅺ缺乏症的首选检测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其延长表示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某一个或几个凝血因子缺陷。

常见于先天性因子FⅡ、FⅤ、FⅦ、FⅩ缺乏症、肝脏病,也是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考试复习要点
1. 由卫生部发布与医院输血密切相关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新版) 实施日期是
2012.8.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施日期是2000.10.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日期是 2014.5.1。

2 . 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 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
在20-24℃,冰冻血浆-18℃以下保存。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3.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
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4. 非急救用血申请应遵循下列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5.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
疗知情同意书。

6 .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7 . 对于一般慢性贫血患者,考虑输红细胞的化验指证是血红蛋白<60g/L, 考虑输血小板的化验指
证是<50×109/L 。

8 . 对手术及创伤的一般患者, 输红细胞的化验指证Hb<70g/L,应考虑输, >100g/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输注血小板。

9 . 输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不稳定和稳定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PT.APTT1.5倍,大量
失血,严重肝病等)。

10.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新上岗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1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
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12 . 医护人员应在输血前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从血库取出的血液制品应在30min
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h内输完。

13.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
型),及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并按相关规定作抗体筛查试验。

14 .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
型等信息,采集血样。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

15. 患者交叉配血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
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6. 临床医师获得中级任职资格后,是否就取得申请用血处方权限。

17.思考题:
1.医师在输血工作中面临哪些风险
2.医师在临床用血工作中,可能遇到哪些紧急事件?
3.若患者发生急性溶血反应,重点应做哪些防范或应对治疗?
4.我院对医师用血评价内容有哪些?授权哪些科室进行评价?检查结果将公示,并纳入每月绩效考核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