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题:1.数据完整性服务是用于非法实体对交换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以及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

2.被动攻击是指对一个保密系统采取截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

3.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业务流中的通信关系加以隐藏,使窃听者无法直接获知或推知双方的通信关系或通信双方身份的一种通信技术。

4.是指两个通信终端用户一次通话或交换数据时使用的密钥。

5.数字签名包含两个过程:签名过程和。

6.安全引用监视器是Windows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内核模式运行,负责检查Windows系统的读/写的,以保护系统免受非法读/写。

7.表示IP包在网络的存活时间(跳数),缺省值为64。

8.网页防篡改技术将网页监控与恢复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网站的页面进行,主动发现网页页面内容是否被非法改动,一旦发现被非法篡改,可立即恢复被篡改的网页。

9.路由控制机制可根据信息发送者的申请选择,以确保数据安全。

10.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Hash函数输出的比特越长,的安全强度越大。

11.会话密钥若用作保护文件,则称为。

12.Schnorr数字签名方案是型签名方案的一种变形,该方案由Schnorr于1989年提出。

13.密码策略是对于域或本地用户,决定密码的设置,如强制性和期限。

14.使Telnet具有加密功能,在远程登录时对连接本身进行加密的方式(由富士通和WIDE开发)。

15.安全代码技术指的是在应用服务代码编写过程中引入安全编程的思想,使得编写的代码免受、溢出攻击、参数篡改攻击的技术。

16.是破坏数据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有数据在信道中传输时受信道干扰影响而产生错误,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非法入侵者篡改,计算机病毒对程序和数据的传染等。

17.的一般准则是将实际得到的消息的数字指纹与原数字指纹进行比对。

18.双重签名的特性就是把发给两个不同通信实体的两个联系在一起,19.RAID技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 Patterson教授在提出的。

信息安全系统在线课后复习

信息安全系统在线课后复习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89分单选题1.【第11、12章】通常为保证信息处理对象的认证性采用的手段是(____)。

• A 信息加密和解密• B 信息隐匿• C 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技术• D 数字水印•单选题2.【第11、12章】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

• A 隐蔽性• B 传染性• C 潜伏性• D 表现性•单选题3.【第11、12章】不能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措施是(____)。

• A 定时备份重要文件• B 经常更新操作系统• C 除非确切知道附件内容,否则不要打开电子邮件附件• D 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尽量专机专用,与外界隔绝•单选题4.【第11、12章】某病毒利用RPCDCOM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传播,病毒运行后,在%System%文件夹下生成自身的拷贝nvchip4、exe,添加注册表项,使得自身能够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判断这种病毒的类型为(____)。

• A 文件型病毒• B 宏病毒• C 网络蠕虫病毒• D 特洛伊木马病毒•单选题5.【第11、12章】计算机病毒的实时监控属于(____)类的技术措施。

• A 保护• B 检测• C 响应• D 恢复•单选题6.【第11、12章】安全扫描可以(____)。

• A 弥补由于认证机制薄弱带来的问题• B 弥补由于协议本身而产生的问题• C 弥补防火墙对内网安全威胁检测不足的问题• D 扫描检测所有的数据包攻击,分析所有的数据流•单选题7.【第11、12章】在目前的信息网络中,(____)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类型。

• A 引导型• B 文件型• C 网络蠕虫• D 木马型•单选题8.【第11、12章】传统的文件型病毒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攻击对象,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蠕虫病毒将攻击范围扩大到了(____)等重要网络资源。

• A 网络带宽• B 数据包• C 防火墙• D LINUX•单选题9.【第11、12章】相对于现有杀毒软件在终端系统中提供保护不同,(____)在内外网络边界处提供更加主动和积极的病毒保护。

信息安全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复习资料1、网络安全的五种属性,并解释其含义网络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抵赖性。

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能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完整性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可用性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能力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可控性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

不可抵赖性也称为不可否认性,是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参与者各方都不能否认已完成的操作,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

2、网络安全服务有哪些?(1)鉴别: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源鉴别;(2)访问控制;(3)数据保密性:1)连接保密性2)无连接保密性3)选择字段保密性4)业务流保密性;(4)数据完整性:1)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2)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3)选择字段连接完整性4)无连接完整性5)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5)不可否认:1)带数据源证明的不可否认2)带递交证明的不可否认3、分组密码和流密码的区别是什么?流密码是将明文消息按字符逐位加密;分组密码是将明文消息先进行分组,再逐组加密。

4、保证密码系统安全就是保证密码算法的安全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误。

系统的保密性不依赖于密码体制或算法的保密,而仅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当今加密解密算法是公开的。

5、什么是PKI?PKI有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PKI又称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人以数字证书和公钥技术为基础,提供网络安全所需要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基础服务的平台。

组成部分:PKI策略、软硬件系统、认证中心、注册机构、证书签发系统和PKI应用。

PKI策略建立和定义了一个组织信息安全方面的指导方针,同时也定义了密码系统使用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软硬件系统是PKI系统运行所需硬件和软件的集合。

认证中心是PKI的信任基础,它负责管理密钥和数字证书的整个生命周期。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材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材料

第一章:1、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通常通过访问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获得机密信息,通过加密交换阻止非授权用户获知信息内容。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认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一般通过访问控制阻止篡改行为,同时通过信息摘要算法来检测信息是否被篡改。

3、抗否认性:抗否认性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今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受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一般通过数字签名来提供抗否认服务。

4、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可用性是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性能可靠性的度量,设计物理、网络、系统、数据、应用和用户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对信息网络总体可靠性的要求。

可靠性的要求。

5、身份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一致的过程。

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是口令认证。

6、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区别:授权侧重于强调用户拥有什么样的访问权限,这种权限是系统预先设定的,并不关心用户是否发出访问请求;而访问控制是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它将用户的访问行为控制在授权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也可以说,访问控制是在用户发起访问请求是才起作用的。

7、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保障信息网络物理设备不受物理损坏,或是损坏时能及时修复和替换。

8、经典信息安全:通常采用一些简单的替代和置换来保护信息。

9、现代密码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是DES算法和RSA算法。

第二章:1、密码学:研究如何实现秘密通信的科学,包括两个分支,即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2、加密和加密算法:对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称为加密,编码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

3、密码系统从原理上分为两大类,即单密钥系统和双密钥系统。

单密钥系统又称为对称密码系统或秘密密钥密码系统,单密钥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实质上等同。

信息安全期末复习题及相关解析

信息安全期末复习题及相关解析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资源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权泄露、更改和破坏,或者信息被非法系统辨认、控制和否认。

即确保信息发完整性、秘密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就是指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安全四个层面:设备安全、设备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免受未授权的泄露去、纂改和毁坏内容安全、信息内容符合法律、政治、道德等层面的要求行为安全、行为的秘密性、行为的完整性和行为的可控性3.信息安全主要目标,相互关系①机密性:通常通过访问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获得机密信息,通过加密变换阻止非授权用户获知信息内容。

②完整性:一般通过访问控制来阻止纂改行为,同时通过消息摘要算法来检验信息是否被纂改。

③抗否认性:一般通过数字签名来提供抗否认服务。

④可用性:可用性是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性能可靠性的度量。

4.安全威胁1)中断、窃听、纂改、伪造、病毒、木马等2)被动攻击①获取消息的内容;②进行业务流分析主动攻击①假冒②重放③消息的纂改④业务拒绝3)安全业务保密业务、认证业务、完整性业务、不可否认业务、访问控制5.信息安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密码研究,密码应用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实现研究,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6.信息安全模型PD2R保护(Protect)采用可能采取的手段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检测(Detect)利用高级术提供的工具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提供黑客攻击、白领犯罪、病毒泛滥脆弱性。

反应(React)对危及安全的事件、行为、过程及时作出响应处理,杜绝危害的进一步蔓延扩大,力求系统尚能提供正常服务。

恢复(Restore)一旦系统遭到破坏,尽快恢复系统功能,尽早提供正常的服务。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第一节密码学概述保密学:密码学+密码分析学(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加密(Encryption):对明文进行编码生成密文的过程,加密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

【最新版】[0836]《信息安全》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

【最新版】[0836]《信息安全》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

[0836]《信息安全》第一个批次:单选题[单选题]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保证()A:安装的操作系统安全B:操作人员安全C:计算机系统硬件安全D:计算机硬盘内的数据安全参考答案:C[单选题]"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走不脱"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目的。

其中,"拿不走"是指下面那种安全服务()A:数据加密B:身份认证C:数据完整性D:访问控制参考答案:D[单选题]以下关于数据保密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保证发送接收数据的一致性B:确定信息传送用户身份真实性C:保证数据内容不被未授权人得知D:控制网络用户的访问类型参考答案:A[单选题]以下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A:网络监听B:口令嗅探C:拒绝服务D:信息收集参考答案:C[单选题]以下行为中,属于被动攻击的是()A:重放攻击B:口令嗅探C:拒绝服务D:物理破坏参考答案:B[单选题]诈骗份子伪建了一个建设银行的网站,用于骗取用户的银行帐号,这种攻击属于()A:假冒攻击B:网络钓鱼攻击C:后门攻击D:恶意访问攻击参考答案:B[单选题]通过发送大量欺骗性包,每个包可能被多个主机接收,成倍的响应涌到目标系统,占据系统所有资源,导致系统崩溃或挂起,这种攻击属于哪种DoS攻击。

()A:SYN FloodB:TeardropC:LANDD:Smurf参考答案:D[单选题]下面选项中,不属于DoS攻击的是()A:SYN湮没B:SMURF攻击C:TEARDropD:缓冲区溢出参考答案:D[单选题]通过QQ发送"免费获取Q币”字样的超链接,该链接实际指向的是一个木马程序,这种攻击属于()A:木马B:社会工程学C:电话系统漏洞D:拒绝服务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次字典攻击能否成功,很大因素上决定于()A:字典文件B:计算机速度C:网络速度D:黑客学历参考答案:A[单选题]目前在各种恶意程序中,危害最大的是 ()A:恶作剧程序B:细菌程序C:宏病毒D:木马与蠕虫参考答案:A[单选题]下列现象中,哪一个不可能是计算机病毒活动的结果()A:磁盘上出现大量磁盘碎片B:可用内存空间减少,使原来可运行的程序不能运行C:计算机运行速度明显减慢,系统死机现象增多D:在屏幕上出现莫名其妙的提示信息,发出不正常的声音参考答案:A[单选题]被以下哪种病毒感染后,会使计算机产生下列现象: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有时会弹出RPC服务终止的对话框,并且系统反复重启, 不能收发邮件、不能正常复制文件、无法正常浏览网页,复制粘贴等操作受到严重影响,DNS和IIS服务遭到非法拒绝等。

信息安全的复习资料全

信息安全的复习资料全

1.计算机病毒的类型:①系统病毒:感染特定类型的文件,破坏操作系统的完整性,破坏硬盘数据,破坏计算机硬件。

病毒前缀为:win32,PE,Win95等。

例如CIH病毒;②蠕虫病毒:利用操作系统漏洞进展感染和传播,产生大量垃圾流量,严重影响网络性能。

病毒前缀:Worm,例如冲击波病毒;③木马病毒、黑客病毒: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非法远程控制、窃取包含敏感信息的重要数据,木马病毒前缀:Trojan,黑客病毒前缀为Hack.④后门病毒:前缀: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

其他:脚本病毒、宏病毒、玩笑病毒等。

2.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引起信息平安问题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网络系统本身存在平安脆弱性;管理因素组织部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安管理制度;据有关局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平安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是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技术错误占10%,组织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的。

简单的说,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故而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3.信息平安〔Information Security〕的特征:①性(confidentiality):保证信息只让合法用户访问;②完整性(integrity):保障信息与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完全性;③可用性(usability):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到信息与相关资产;④可控性、可靠性。

4.信息平安管理〔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通过维护信息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管理和保护组织所有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信息平安治理的主要容和途径,信息平安治理为信息平安管理提供根底的制度支持。

其容为信息平安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估、平安规划、项目管理、物理平安管理、信息平安培训。

5.信息平安管理的根本原那么:①分权制衡原那么;②最小特权原那么;③选用成熟技术原那么;④普遍参与原那么;6.信息平安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属于风险管理的畴,体系的建立基于系统、全面、科学的平安风险评估,以保障组织的技术和商业,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最终保持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信息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技术):系统的开放性系统本身缺陷(技术;失误/意识)威胁和攻击(病毒黑客网络战)根本原因:信息的价值、利益关系的存在,从根本上导致人们对信息的争夺和控制。

2. 信息安全(ISO)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3. 属性、机制、服务及其关系:安全本身是对信息系统一种属性的要求,信息系统通过安全服务来实现安全性,安全机制是提出满足服务的方法和措施。

基本安全服务(5):认证服务、保密性服务、完整性服务、访问控制服务、不可否认服务。

基本安全机制(8):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公证4.PDR技术(基于时间)基本原理:安全相关活动(攻击、防护、检测、响应)都要消耗时间。

用时间来衡量一个体系的安全性和安全能力。

P:系统为保护安全目标设置各种保护的时间或在该保护方式下,t入侵者攻击目标所花的时间;D:入侵者开始入侵到系统能检测到入侵行为的时间;tR:响应时间t保护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存储与传输安全、防病毒、防火墙、VPN等。

检测: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安全审计响应:漏洞修补、报警、中止服务等5.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从空间角度技术层面分为四部分:本地计算环境:本地用户计算环境包括服务器、客户以及其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飞地边界(本地计算环境的外缘):被包围的领土因为许多机构都与其控制范围之外的网络相连,所以需要一个保护层来保障进入该范围的信息不影响机构操作或资源并且离开该范围的信息是经过授权的;网络和基础设施:支撑性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环境也包括支撑性基础设施。

负责提供密钥与证书管理服务;能够对入侵和其它违规事件快速进行检测与响应,并能够支持操作环境的入侵检测、报告、分析、评估和响应等。

6.对于安全的理解:安全是一个动态实践的过程,原本安全的系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会不安全;安全具有整体性,既不是单一产品,也不是所有安全产品的堆叠。

信息安全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以防止偶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漏修改和破坏,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可靠或无法处理等问题,使得我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为我们服务的同时而不招致损失或使损失最小。

2.人们常常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合称为“三论”,或统称为“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

3.信息是事务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4.信息的特征:①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媒体之中,相对独立地存在②信息来源于精神世界③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传输信息或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有信息来引导④信息是具体的并可以被人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被传递、存储、变换、处理、显示、检索、复制和共享。

5.信息的性质:①普遍性②无限性③相对性④传递性⑤变换性⑥有序性⑦动态性⑧转化性。

6.信息功能:①信息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导向资源②信息是知识的来源③信息是决策的依据④信息是控制的灵魂⑤信息是思维的材料⑥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一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保证⑦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7.信息的分类:①从信息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②从信息的过程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③从信息源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计算信息等④从信息的载体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电子信息光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等⑤从携带信息的信号的形式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等。

8.描述信息的一般原则是:要抓住“事务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换的方式”这两个基本的环节来描述。

9.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10.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Control(控制)。

信息安全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基础复习资料

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选题1.WINDOWS主机推荐使用( A )格式A、NTFSB、FAT32C、FATD、LINUX2.对称密钥加密技术的特点是什么_____(A)A.无论加密还是解密都用同一把密钥B.收信方和发信方使用的密钥互不相同C.不能从加密密钥推导解密密钥D.可以适应网络的开放性要求3.Windows 2000系统的安全日志如何设置?( C )A、事件查看器B、服务管理器C、本地安全策略D、网络适配器里4.Windows XP SAM文件存放在( D )。

A、WINNT C、WINNT/SYSTEM32B、WINNT/SYSTEM D、WINNT/SYSTEM32/config5.常用的口令入侵手段有 _____(E)A.通过网络监听B.利用专门软件进行口令破解C.利用系统的漏洞D.利用系统管理员的失误E.以上都正确6.以下对TCP和UDP协议区别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______(B)A.UDP用于帮助IP确保数据传输,而TCP无法实现B.UDP提供了一种传输不可靠的服务,主要用于可靠性高的局域网中,TCP的功能与之相反C.TCP提供了一种传输不可靠的服务,主要用于可靠性高的局域网中,UDP的功能与之相反D.以上说法都错误7.数据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或数据包的丢失、乱序等指的是:( A )A、数据完整性B、数据一致性C、数据同步性D、数据源发性8.计算机系统面临的威胁包括( D )A、信息泄漏B、信息破坏C、拒绝服务D、以上都是9.网络安全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运行和网络(①C )系统安全保护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②B )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不被非法操作;(③D )是指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还要能使其被正常利用和操作;(④A )主要是利用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在系统中传输的数据不被无关人员识别。

①A.系统 B.通信 C.信息 D.传输②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可用性③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可用性④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可用性10.TELNET协议主要应用于哪一层( A )A、应用层B、传输层C、Internet层D、网络层11.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来自(①B )影响,这些威胁大致可分为(②A )两大类。

信息安全的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的复习资料

1.计算机病毒的类型:①系统病毒:感染特定类型的文件,破坏操作系统的完整性,破坏硬盘数据,破坏计算机硬件。

病毒前缀为:win32,PE,Win95等。

例如CIH病毒;②蠕虫病毒:利用操作系统漏洞进行感染和传播,产生大量垃圾流量,严重影响网络性能。

病毒前缀:Worm,例如冲击波病毒;③木马病毒、黑客病毒: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非法远程控制、窃取包含敏感信息的重要数据,木马病毒前缀:Trojan,黑客病毒前缀为Hack.④后门病毒:前缀: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

其他:脚本病毒、宏病毒、玩笑病毒等。

2.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引起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网络系统本身存在安全脆弱性;管理因素组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据有关部分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是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的。

简单的说,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故而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3.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的特征:①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保证信息只让合法用户访问;②完整性(integrity):保障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完全性;③可用性(usability):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到信息及相关资产;④可控性、可靠性。

4.信息安全管理(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通过维护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管理和保护组织所有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信息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信息安全治理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基础的制度支持。

其内容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估、安全规划、项目管理、物理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培训。

5.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分权制衡原则;②最小特权原则;③选用成熟技术原则;④普遍参与原则;6.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体系的建立基于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以保障组织的技术和商业机密,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最终保持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

网络信息安全总复习

网络信息安全总复习

网络信息安全总复习1.名词解释与比较:主动攻击、被动攻击主动攻击: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更改或创建假的数据流。

消息篡改:数据完整性;伪装:认证性真实性;重放:数字时戳;拒绝服务(中断):可用性被动攻击:截获信息的攻击,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

窃听——加密流量分析——填充特点:被动攻击:很难察觉。

重点是预防,而不是检测。

加密是可行的。

主动攻击:容易检测,但难以防止。

重点在于检测并从破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内部攻击:系统的合法用户以非故意或非授权方式进行动作。

外部攻击(黑客):冒充系统的合法用户。

目的:好奇;好战;引人注目;信息间谍;计算机犯罪单钥体制、双钥体制单钥体制:加密密钥和解秘密钥相同。

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管理是该体制设计和实现的主要课题。

双钥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不同的,此时根本就不需要安全信道来传送密钥,而只需利用本地密钥发生器产生解密密钥即可。

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对明文加密有两种方式:序列密码(流密码):按字符逐位加密。

分组密码:将明文消息分组,逐组加密。

穷举攻击、分析攻击节点加密、端对端加密代替密码、置换密码混乱、扩散差分分析、线性分析物理安全、物理隔断物理安全:指以物理方法和技术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线路和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质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

物理安全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障。

(环境、设备、媒体)主要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窃听、攻击(干扰)等。

措施:抗干扰、防窃听。

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在物理上没有相互连接的通道,两个系统在物理上完全独立。

物理隔离:指在物理传导上、辐射上、存储上隔断两个网络。

物理隔离的实现模型:客户端选择设备、网络选择器。

三代(双机、双硬盘物理隔离系统、单硬盘)网络级物理隔离:隔离集线器、因特网信息转播服务器、隔离服务器电路级网关、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不允许一个端到端的直接TCP连接;由网关建立两个TCP连接,一个连接网关与网络内部的TCP用户,一个连接网关与网络外部的TCP用户。

信息安全概论_复习整理

信息安全概论_复习整理

ch11.信息安全的目标(1)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2)完整性: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3)抗否认性: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4)可用性: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

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2.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1)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密码理论研究和网络安全理论研究。

(2)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3)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ch23. 2. C=ztketzentqtehekz (ovhuykomtiyerhuywcshoanrdh)3.(a) owklulrxcnetxquyvbzsmkdamdbufctoigeyyklmxhg (b)oesfolfxctewfntdgjdhgruqioioxkopmersgjcxbtch34.分组密码工作模式:(填空)电码本模式;密码分组链接模式;密码反馈模式;输出反馈模式5.P49 4题.AES算法采用什么结构?与DES算法结构有何区别?答:AES算法采用SP网络结构,轮变换是由三个不同的可逆一致变换组成,称之为层。

不同层的选择建立在宽轨迹策略的应用基础上每层都有它自己的函数。

这三层分别是线性混合层,非线性层和密钥加层。

而DES采用的是Feistel网络结构,中间状态的部分比特不加改变简单转置到下一轮的其他位置。

ch46.RSA:(1)选择两个大素数p和q;(2)计算乘积n=pq和φ(n)=(p-1)(q-1)(3)选择大于1小于φ(n)的随机数e,使得gcd(e,φ(n))=1(4)计算d使得de=1 mod φ(n)(5)密钥k=(n,p,q,d,e),定义加密变换为E k(x)=xe mod n, 解密变换为D k(x)=y d mod n(6)以{e,n}为公开密钥,{p,q,d}为私有密钥RSA算法实例:(1)选择两个素数p=7和q=17;(2)计算n=pq=7*17=119,计算φ(n)=6*16=96(3)选择一个随机整数e=5,它小于φ(n)=96且与φ(n)=96互素(4)求出d,使得de=1 mod 24且d<24,此处d取77,因为77*5=385=4*96+1(5)输入明文M=19,计算19模119的5次幂, M e =195 =66 mod 119,传送密文C=66(6)接收密文66,计算66模119的77次幂,C d =6677 =19 mod 119,得到明文19(1)选择两个素数p=5和q=7;(2)计算n=pq=5*7=35,计算φ(n)=4*6=24(3)选择一个随机整数e=5,它小于φ(n)=24且与φ(n)=24互素(4)求出d,使得de=1 mod 24且d<24,此处d取5(5)输入明文M=19,计算19模35的5次幂, M e =195 =24 mod 35,传送密文C=24(6)接收密文24,计算24模35的5次幂,C d =245 =19 mod 35,得到明文197.ElGamal:(1)选择足够大的素数p(2)在Zp*中选择一个本原元α(3)随机选择整数n使得0<n<p-2,并计算β=αn mod p(4)对密钥k=(p,α,n,β),定义加密变换e(x,r)=(y1,y2),这里明文x∈Zp*,r(0<r<p-2)是每次加密前随机选择的随机数,y1=αr mod p,y2=xβr mod p(5)解密变换为d(y1,y2)=y2(y1n)-1 mod p(6)以{ p,α,β}为公开密钥,n为私有密钥举例:(1)p=2579,α=2,n=765(2)则β=2765=949 mod 2579(3)明文x=1299,随机数r=853(4)y1=2853 mod 2579=435 ,(5)y2=1299* mod 2579=2396 密文为(435,2396)(6)解密:x=2396*()-1 mod 2579=1299ch58.安全散列算法(SHA) 1)消息填充2)附加消息长度3)初始化MD缓存4)处理512比特分组序列5)输出9.数字签名的需求(填空)依赖性,唯一性,可验证,抗伪造,可用性ch610.对称密码体制的的密钥分配(1)A向密钥分配中心KDC发出会话密钥请求。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缺少图,大家可在文档留白处补全。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第一章概述1.信息: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总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和信息相关的概念: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

也可以说:消息是信息的笼统概念,信息则是消息的精确概念。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信息不同于情报,情报通常是指秘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一种一类信息,可以说所有的情报都是信息,但不能说所有的信息都是情报。

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由信息抽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传递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转化性、共享性、层次性、相对性、可伪性4.从信息的性质出发可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5.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技术特征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7.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至少包含3类措施: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相应的政策法律。

第二章信息保密技术1.替代:又称代换,明文中的每个元素被映射为另一个元素。

置换:明文中的元素被重新排列,不丢失信息。

2.单表代换密码的著名移位密码:凯撒密码(*P24例题)3.对称密码体制: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虽然不同,但是由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另一个,即密钥是双方共享的,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对称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即非对称密码体制,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能由一个推导出另一个。

其中一个称为公钥用于加密,是公开的,另一个称为私钥用于解密,是保密的。

4.RSA公钥密码算法(1)公钥(2)私钥(3)加密交换(4)解密交换5.电子信封技术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比较困难非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问题易于解决第三章1.认证的目的: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合法的,而不是冒充的,即实体认证,包括信源、信宿的认证和识别;验证消息的完整性,验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可编写可改正《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安所有是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 C )遇到保护,不因有时或歹意的原因此遇到破坏、改正或泄漏。

A.用户 B .管理制度C.数据 D .设施2、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应采纳的正确举措是( B )。

A.每日都对计算机硬盘和软件进行格式化B.不用盗版软件和来历不明的软盘C.不一样任何人沟通D.不玩任何计算机游戏3、DDoS攻击破坏了(A)。

A.可用性B.保密性.完好性D.真切性4、以下哪个不是数据恢复软件()。

A.FinalData B.RecoverMyFile sC.EasyRec overyD.OfficePassword Remove5、Windowsserver2003系统的安整日记怎样设置(C)。

A.事件查察器B.服务管理器C.当地安全策略D.网络适配器里6、数据备份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完好备份、增量备份和(C。

)A.逻辑备份B .按需备份C.差分备份D.物理备份7、数字署名技术是公然密钥算法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在发送端,它是采纳(B)对要发送的的信息进行数字署名。

A.发送者的公钥B.发送者的私钥C.接收者的公钥D.接收者的私钥8、数字署名技术,在接收端,采纳(A )进行署名考证。

A.发送者的公钥.发送者的私钥C.接收者的公钥D.接收者的私钥9、(B )不是防火墙的功能。

A.过滤出入网络的数据包 B.保护储存数据安全C.封堵某些严禁的接见行为 D .记录经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10、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3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能够防止:(B )。

A.木马 B.暴力攻击 C .IP欺诈 D .缓存溢出攻击11、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

A.鉴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鉴于纲要算法认证 ;C.鉴于PKI认证 ;D.鉴于数据库认证1可编写可改正12、主要用于加密体制的协议是:(D )。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技术一、概述1. 安全基本目标有哪些?其含义分别是什么?答:保密性:对信息的访问和公开进行授权限制,包括保护个人隐私和秘密信息。

保密性缺失的定义是信息的非授权泄露;(数据保密性:确保隐私或者秘密信息不向非授权者泄露,也不被非授权者使用。

隐私性:确保个人能够控制或确定与其自身相关的哪些信息是可以被收集、被保存的、这些信息可以被谁公开以及向谁公开。

)完整性:防止对信息的不恰当修改或破坏,包括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和真实性。

完整性缺失的定义是对信息的非授权修改和毁坏。

(数据完整性:确保信息和程序只能以特定和授权的方式进行改变。

系统完整性:确保系统以一种正常的方式来执行预定的功能,免于有意或者无意的非授权操纵。

)可用性:确保对信息的及时和可靠的访问和使用。

可用性的缺失是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访问和使用的终端确保系统能工作迅速,对授权用户不能拒绝服务。

真实性、认证/鉴别(Authentication)认证就是确认实体是它所声明的。

适用于用户、进程、系统、信息等可追溯性、审计(Accountability)确保实体的行为可以唯一追溯到该实体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要求无论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不能抵赖所进行的传输关键目标(CIA):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2. OSI安全框架定义了哪三个方面?其中安全攻击被分成哪两个类别,有什么特点?分别有哪些实例?答:(1)OSI安全框架定义了: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安全服务三方面。

安全攻击:任何危及信息系统安全的行为安全机制:用来检测、组织攻击或者从攻击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实现该过程的设备)安全服务:加强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的一种处理过程或通信服务。

其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进行反击。

(2)安全攻击被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主动攻击:包括对数据进行修改和伪造数据流。

可分为四类:伪装、重播、消息修改、拒绝服务。

(2.1)伪装:指某实体假装别的实体,伪装攻击还包含其他形式的主动攻击。

《信息安全》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复习提纲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信息安全的发展阶段。

通信安全→ 信息安全→信息保障2、以下几个安全属性的含义: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

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3、信息安全的三个最基本的目标。

答:信息安全包括了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1)保密性:确保星系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者实体。

(2)完整性: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授权用户篡改;防止授权用户对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证信息的内外一致性。

(3)可用性:确保授权用户或者实体对于信息及资源的正确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能而且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即PDRR。

a)保护(Protect)b)检测(Detect)c)反应(React)d)恢复(Restore)第2章密码学基础1、一个完整的密码体制包含的五个要素。

M——可能明文的有限集,成为明文空间C——可能密文的有限集,称为密文空间K——一切可能密钥的有限集,称为密钥空间E——加密函数D——解密函数2、移位密码具体算法是将字母表的字母右移k个位置,并对字母表长度作模运算加密函数:E k(m) = (m + k) mod q;解密函数:D k (c) = ( c – k ) mod q;此算法要会应用计算。

3、分组密码的工作原理。

加密:将明文分成若干固定长度的组,用同一密钥、算法逐组加密,输出等长密文分组。

解密:将密文分成等长的组,采用同一密钥和算法逐组解密,输出明文。

信息安全复习

信息安全复习

入侵检测技术 • 入侵检测方法有多种,按照他们对数据进 行分析的角度,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即 异常检测技术和误用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技术
•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也称基于行为的检测, 是指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或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是否发生了 入侵。该技术假设网络攻击行为是不常见的或是异常的, 区别于所有正常行为。
– 这种扫描方法使用三次握手,与目标计算机建立标准的TCP连接。 – 很容易被目标主机发觉并记录。
• 半打开式扫描
– 扫描主机自动向目标计算机的指定端口发送SYN数据段,表示发送建立连接 请求,如果目标计算机的回应TCP报文中SYN=1,ACK=1,则说明该端口是活 动的,接着扫描主机传送一个RST给目标主机拒绝建立TCP连接,从而导致三 次握手过程的失败。 – 由于扫描过程中全连接尚未建立,所以大大降低了被目标计算机的记录的可 能性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 防火墙在网络中的放置方式也被称为防火 墙的体系结构,一般来说可分为三种体系 结构:
–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 – 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版权所有,盗版必纠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
• 双重宿主主机至少有两个网络接口,分别连接内部网络和 外部网络,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不能直接通信,它们之间 的通信必须经过双重宿主主机的过滤和控制,由于这种结 构允许用户登陆到双重宿主主机,所以这种控制方式是不 安全的
MD5算法 MD5算法
• 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 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 出由4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4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 个128位散列值。
HMD5是算法的核心,共4轮,每轮16步迭代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项选择题
1. TCP/IP的层次模型只有层。

A. 三
B. 四
C. 七
D. 五
2. IP位于层。

A. 网络
B. 传输
C. 数据链路
D. 物理
3. TCP位于层。

A. 网络
B. 传输
C. 数据链路
D. 物理
4. 大部分网络接口有一个硬件地址,如以太网的硬件地址是一个位的十六进制数。

A. 32
B. 48
C. 24
D. 64
5. 逻辑上防火墙是。

A. 过滤器、限制器、分析器
B. 堡垒主机
C. 硬件与软件的配合
D. 隔离带
6. 在被屏蔽主机的体系结构中,堡垒主机位于,所有的外部连接都由过滤路由器路由到它上面去。

A. 内部网络
B. 周边网络
C. 外部网络
D. 自由连接
7. 在屏蔽的子网体系结构中,堡垒主机被放置在上,它可以被认为是应用网关,是这种防御体系的核心。

A. 内部网络
B. 外部网络
C. 周边网络
D. 内部路由器后边
8. 外部路由器和内部路由器一般应用规则。

A. 不相同
B. 相同
C. 最小特权
D. 过滤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