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案列题考点汇总
简答题和案例分析
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外国人(包括旅游者)哪些人不准入境?答: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下列外国人包括旅游者,不准入境:(1)中国政府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2)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恐怖、暴力、颠覆活动的;(3)患有精神病、麻风病、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4)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走私、贩毒、卖淫活动的;(5)能保障其在中国所需费用的;(6)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动的。
2、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权益争议的途径有哪些?答:消费者经营者之间的权益争议,解决争议的途径分为五种:(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起诉。
3、消费者求偿权的范围及实现方式有哪些?答:求偿权的范围包括:(1)人身权受到侵害。
(2)财产损害,主要指财产上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消费者因人身伤害或者因其他人身权受到侵害而造成精神痛苦的,经营者还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赔偿。
求偿权的实现方式:赔偿损失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此外,还包括恢复原状、赔礼道歉、重做、更换、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4、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什么?(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或地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住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讯,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游客会见、座谈等活动。
5、我国旅行社设立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要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2)要具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3)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旅行社应当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在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的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质量保证金,或者向作出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依法取得的担保额度不低于相应质量保证金数额的银行担保。
初中地理(人口问题简答题考点归纳汇总)
1.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
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资源枯竭,破坏环境。
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
2)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
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
②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独等。
③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短缺、犯罪率上升、生存竞争加剧,就业就医困难。
2.人口问题的对策: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读漫画“人口爆炸”,回答问题:
(1)当今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资源短缺,粮食不足。
(2)面对当今世界主要人口问题,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3)人口问题还表现在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分析说明: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城市还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和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资高频考点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不能逆向发展,循序渐进)(2)阶段性(量变引起质变)(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劳伦兹提出抓“关键期”)(4)互补性(身残志坚扬长避短)(5)个体差异性(群体个体角度因材施教)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前提性可塑性可能性)(2)环境(现实性)(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灵魂、统率;保持动力,保持方向),智育(前提、支持),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动力作用)和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作用)构成。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智育发展学生的智力,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美育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实现体育教育的途径(如何开展体育教育)。
(1)体育课(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性质)。
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2)早操,课间操(3)课外体育锻炼(4)运动队训练7.实现美育教育的途径(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简答问答案例题考点总结讲解
简答问答案例题考点总结1.简术新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3思维的一般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新颖独特性2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在结晶(创造性思维的结构)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解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6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4教育学生正解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6发挥老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7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1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其脑力劳动的效率;积极的情绪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人机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积极的情绪状态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2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当有机体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会缩小意识范围自制能力降低;消极的情绪状态能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致使身体虚弱,感情脆弱,对身体有不良的影响;如果人经常处于极度消极的情绪状态中,可能会导致身心疾病,经常性的情绪障碍还会使人出现焦虑、抑郁、狂躁等心理疾患.8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9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10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1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动力智力6人际智力(社交智力)7自知智力(内省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科学的智力观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4多样化人才观各成才观12学生能力的培养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13性格的特征1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14学生优良性格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5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该过程是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的1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系统性原则17个性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18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动力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发展/延迟模仿产生2前运算阶段(2-7岁)早期的信号功能/自我中心性/不可逆运算/泛灵论/不能够推断事实/转换推理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之间的关系/类比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19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0-1.5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羞耻感2-3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自卑感6-11岁培养勤奋感自我统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培养自我统一性20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形式:接受学一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2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知识观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和情境性三方面3学生观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1从建构主义知识观出发,每个人对知识建构的理解是不同的,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2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例如,合作学习3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23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六个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启示: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意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2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意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5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2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2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老师的指导27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28创造性的培养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知识思维培养)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创设有得的社会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简答题与案例题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简答题与案例题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通常包括简答题和案例题两种形式。
简答题是考察考生对执法法规、执法程序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简答题题目:
1. 什么是执法程序?请简要描述执法程序的基本步骤。
2. 请简要介绍你所在地区的执法法规和相关条例。
3. 请列举执法行为应注意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案例题是考察考生对实际情况下的执法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
一般情况下,案例题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执法案例,并要求考生回答相应的问题或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
案例题1:
在一次巡逻执法行动中,你发现了一家被投诉的餐厅存在卫生问题。
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案例题2:
你收到了一份举报信,称某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并索求你的干预。
然而,在进一步调查中,你发现了一些可能证明举报信不准确的线索。
你该如何处理这个举报案件?
在回答案例题时,考生需要结合自身的执法知识和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决策。
同时,要注意陈述清晰、逻辑严谨,并合理运用相关执法法规和原则。
管理学基础简答题重点及案例分析题
简答题1.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①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
②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③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④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⑤替代品的威胁。
2. 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答: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密集型发展战略。
②一体化发展战略。
③多元化发展战略。
3.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答:①管理具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管理具有科学性。
③管理具有艺术性。
4. 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答: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5. 管理人员考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
1.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
即评价和对比组织要求某个管理职务及其所辖部门提供的贡献与该部门的实际贡献。
2.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即分析他们是否符合现任职务所具备的要求,任现职后素质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能否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6. 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业务培训;管理理论培训;管理能力培训;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7.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答: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要考虑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管理人员减员情况。
3.组织发展的需要。
考虑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8. 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哪些?答: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协调解决、强制解决、建立联络小组、树立远大目标、解决问题。
9. 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答:1、管理的欲望。
简答和案例分析题目汇总
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及特点。
答: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有以下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机关实施职能的活动。
(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3.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4.为什么说法律不是万能的?答:法律“无用论”和法律“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法律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定的,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法律也决不是万能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法律不是惟一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法律规范更不是惟一的社会规范。
第二,那些事实无法确定或者很难确定的关系,也无法用法律调整。
第三,法律本身是概括、抽象和普遍的规范,而行为或事实都是千姿百态的,如何适用法律,必须由人们来具体实施,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执法和司法人员,法律也不起作用。
第四,法律之所以起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配合,离开这些,法律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所起作用不大。
5. 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特征。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由国家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1)公民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适应的;(2)权利和义务是真实的、有物质保障的;(3)正确行使权利和严格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
6.什么是诉讼证据?它有哪些基本特征?答: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客观性,即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二是关联性,即诉讼证据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三是合法性,即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数据。
简答题与案例分析题
简答题与案例分析题1、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答: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1)诉讼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准法人组织的原告、被告、第三人,他们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在不同的个案中,可以位置互换,以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和提起诉讼的先后为准。
行政诉讼主体的位置是固定的,都是以行政管理的相对人为原告,以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为被告,位置不得转换。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有区别的,被告人往往占有优势。
(2)诉讼客体不同。
民事诉讼的诉讼客体是诉讼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当事人之间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时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对此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才引起行政诉讼。
(3)某些程序、制度不同。
在程序方面,民事诉讼法在普通程序之外,还规定了简易程序,凡能够调解的均应进行调解。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和质量,还规定了调解制度。
在行政诉讼中,既未规定简易程序,也未规定调解制度。
(4)举证责任的规定不同。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争议的事实不清,真伪不明时,一般由原告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在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法规定,由被告即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明材料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正确且有法律依据。
(5)提供证据的时间不同。
在民事诉讼进行中,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当事人都可提供证明材料,支持自己的主张,这是从尊重当事人诉讼地位而作出的规定。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要求当事人遵守自行约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
但是,法律的规定并未改变。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被告的特殊地位,人民法院不支持被告及其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证据,在特殊情况下,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才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2、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区别。
答:(1)诉讼主体不同;(2)某些诉讼原则、制度不同;(3)政治制度不同;(4)特殊程序不同;(5)执行程序不同。
国际经济法案例简答题
国际经济法案例简答题:
1.案例分析
应季性产品,卖方延迟交货(已经构成根本违约,此处根据实际案例由考生自己判断),买方在货物运输途中已知悉此情况,于是买方另外订货,并向卖方解除合同。
问:买卖双方在合同项下权利义务如何处理?
上课给的参考方向:
(1)买方:A接受货物并善管B有解除合同并通知对方的权利(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2) A 未支付:三方同意时,可撤销信用证。
B 已经开始运作信用证或已经开始偿付:银行支付,买方偿付,再根据买卖合同下,返还货物,损害赔偿。
2.简答题
我国《海商法》有关承运人的权利义务,责任限额如何规定。
案例分析简答题
案例分析简答题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家具的企业,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制造团队和一批忠诚的客户群体。
然而,最近几年来,该公司逐渐面临着销售额下滑、市场份额萎缩以及员工士气低落等问题。
为了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将对该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并就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简答说明。
1. 问题分析1.1 销售额下滑该公司的销售额在最近几年持续下滑。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销售额下滑的原因,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查:- 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表现,了解他们的销售策略和市场定位。
- 检查公司当前产品的质量,包括原材料、制造工艺和产品检验等环节。
-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对于家具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1.2 市场份额萎缩市场份额的萎缩说明该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逐渐下滑。
可能的原因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具吸引力、市场推广策略不当、产品定位模糊等。
为了应对市场份额萎缩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重新评估公司的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并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计划。
- 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和竞争优势,并在产品设计和宣传方面进行改进。
-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和销售策略。
1.3 员工士气低落员工士气的低落可能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善、薪酬福利不合理或者工作环境不好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改善员工士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改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沟通机制,保障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 优化薪酬福利体系,使员工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 优化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 解决方案2.1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原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改进,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过硬,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2.2 制定市场推广计划根据市场调研结果,重新制定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并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计划。
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法律制度案例分析简答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于2018年3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李四将其位于某市某区的房屋出租给张三,租赁期限为一年,租金每月5000元,支付方式为每月一付。
合同中还约定了房屋的维修责任、违约责任等内容。
张三于同月2日支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
租赁期间,张三发现房屋存在漏水、墙壁裂缝等问题,多次与李四协商维修事宜,但李四以各种理由推脱。
张三无奈之下,于2018年6月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李四承担房屋维修责任,并赔偿其因此遭受的损失。
二、争议焦点1. 李四是否应承担房屋维修责任?2. 张三遭受的损失应如何计算?3. 法院应如何判决?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限内保证租赁物的使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租赁物需要维修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内维修。
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四、案例分析1. 关于房屋维修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限内保证租赁物的使用。
在本案中,李四作为出租人,有义务保证房屋的合理使用。
房屋存在漏水、墙壁裂缝等问题,影响张三的正常居住,李四未在合理期限内进行维修,违反了合同约定。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李四应承担房屋维修责任。
2. 关于损失计算张三因房屋维修问题遭受的损失主要包括:(1)因房屋漏水、墙壁裂缝等问题导致的生活不便;(2)因房屋维修问题产生的额外支出;(3)因房屋维修问题导致的精神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李四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法律简答题案例分析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案例背景】简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主要人物、事件起因等背景信息。
二、法律问题【法律问题】根据案例背景,提炼出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例如:1. 侵权责任2. 合同法3. 刑法4. 民法5. 行政法等三、案例分析【一、案件事实】详细描述案件发生的过程,包括:1. 事件起因2. 事件经过3. 事件结果【二、法律依据】针对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列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例如: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三、案例分析】1. 分析案件事实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2. 判断当事人的法律责任;3. 分析案件的法律后果;4. 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建议。
四、结论【一、案件定性】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对本案进行定性,例如:1. 侵权责任纠纷2. 合同纠纷3. 刑事案件4. 民事案件5. 行政案件等【二、责任承担】根据案件定性,分析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包括:1. 责任主体2. 责任承担方式3. 责任承担范围【三、法律建议】针对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法律建议:1. 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法律漏洞;3. 加强执法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 鼓励公民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案例启示通过本案,总结以下启示:1. 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2.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 重视证据收集,为案件提供有力支持;4. 加强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纠纷。
以下是一个具体案例分析的示例:案例背景:某甲与某乙系邻居,甲家房屋后有一棵大树,树上果实成熟后掉落在乙家院内,导致乙家院内卫生状况恶化。
乙多次与甲协商,要求甲修剪树枝或赔偿损失,但甲不予理睬。
乙无奈之下,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赔偿因其果实掉落造成的损失。
法律问题:1. 甲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 如何确定甲的赔偿责任?案例分析:【一、案件事实】甲家房屋后有一棵大树,树上果实成熟后掉落在乙家院内,导致乙家院内卫生状况恶化。
法律案例分析简答题(3篇)
第1篇题目: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甲将自有房屋出租给乙,租赁期限为三年。
合同签订后,乙开始入住。
租赁期间,房屋因自然灾害受损,甲承诺维修,但未及时履行。
乙因此搬离房屋,并要求甲退还租金。
甲认为房屋受损是由于不可抗力,不应承担责任。
请分析以下问题:一、案例分析1. 案件背景甲(出租人)与乙(承租人)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将其自有房屋出租给乙,租赁期限为三年。
合同签订后,乙开始入住。
在租赁期间,房屋因自然灾害受损,甲承诺维修,但未及时履行。
乙因此搬离房屋,并要求甲退还租金。
甲认为房屋受损是由于不可抗力,不应承担责任。
2. 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甲是否应退还乙的租金,以及甲是否应承担房屋受损的责任。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1)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第二十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案例分析及解答1. 甲是否应退还乙的租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甲作为出租人,未履行合同约定的维修义务,构成违约。
乙因此搬离房屋,甲应退还乙的租金。
2. 甲是否应承担房屋受损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在本案中,房屋受损是由于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
但甲作为出租人,有维修房屋的义务,未及时履行维修义务,导致乙搬离房屋。
因此,甲仍应承担部分责任。
综上所述,甲应退还乙的租金,并承担部分房屋受损的责任。
四、启示1.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案例简答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材料销售的企业。
2010年,甲公司决定在其新开发的项目中采用乙公司销售的某品牌瓷砖。
双方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瓷砖,总价款为1000万元,支付方式为分期付款。
合同中还约定,若乙公司提供的瓷砖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011年,甲公司发现部分瓷砖存在质量问题,经检测,瓷砖的耐磨度、抗折强度等指标均不符合国家标准。
甲公司遂与乙公司协商解决此事,但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甲公司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1. 乙公司提供的瓷砖是否属于质量问题?2. 若瓷砖存在质量问题,乙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3. 若乙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金额如何确定?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四、案例分析1. 乙公司提供的瓷砖是否属于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本案中,乙公司销售的瓷砖耐磨度、抗折强度等指标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隐患,故乙公司提供的瓷砖属于质量问题。
2. 若瓷砖存在质量问题,乙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瓷砖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故乙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
3. 若乙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金额如何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法律制度案例分析简答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法律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法律条文不够完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
以下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我国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小区居民李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张某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误伤张某,导致张某受伤。
张某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在争执过程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法院却出现了争议。
三、案例分析1. 法律条文不够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过错”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导致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难以把握。
在本案中,法院在确定李某是否承担赔偿责任时,对于“过错”的认定存在争议。
2. 执法不严在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李某的过错认定存在争议。
一方面,法院认为李某在争执过程中存在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是出于自卫行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这说明,在执法过程中,部分法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存在偏差,导致执法不严。
3. 司法不公在本案中,法院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司法不公。
一方面,法院在确定赔偿金额时,未充分考虑张某的实际损失;另一方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这表明,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官存在偏袒一方当事人的现象,导致司法不公。
四、改进措施1. 完善法律条文针对法律条文不够完善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明确“过错”的认定标准,细化相关法律规定;(2)针对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制定相应的赔偿标准;(3)加强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提高法官的法律素养。
2. 加强执法监督为解决执法不严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2)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公正;(3)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执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爆炸浓度极限的概念是什么?其在消防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1)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2)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意义:1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周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2 )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
3 )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4 )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
如何理解燃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3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另外,燃烧的发生需要3个条件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燃烧的充分条件。
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3个必要条件以外,其燃烧过程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
因此,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篇防火间距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参考答疑: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
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
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有: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倾斜度不应大于45°;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处设置。
剪刀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烟能力,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
2)、为确保剪刀楼梯间两条疏散通道的功能,其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实体墙分隔3)、楼梯间内的加压送风系统不应合用消防电梯的设置场所有哪些?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有: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
(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丁、戊类厂房。
什么是安全区域、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安全区域指室外的安全区域或室内的避难走道、避难层等。
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
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
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在消防安全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作用?不同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规模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需要有相应类别、功能的建筑消防设施作为保障。
建筑消防设施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限制火灾蔓延的范围,为有效地扑救火灾和人员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减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具体的作用大致包括防火分隔、火灾自动(手动)报警、电气与可燃气体火灾监控、自动(人工)灭火、防烟与排烟、应急照明、消防通信以及安全疏散、消防电源保障等方面。
建筑消防设施是保证建(构)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结构上预作用系统采用雨淋阀,并配套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适用范围的区别在于湿式系统适合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T并不高于70尤的环境中使用;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尤,或高于70尤的场所;预作用系统可消除干式系统在喷头开放后延迟喷水的弊病,因此预作用系统可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替代干式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有哪些?一、适用范围水喷雾灭火系统按防护目的主要分为灭火控火和防护冷却两大类,其适用范围随不同的防护目的而设定。
1)灭火控火的适用范围以灭火控火为目的的水喷雾系统主要适用于以下范围:(1)固体火灾水喷雾系统适用于扑救固体火灾。
(2)可燃液体火灾水喷雾系统可用于扑救闪点高于60℃的可燃液体火灾,如燃油锅炉、发电机油箱、输油管道火灾等。
(3)电气火灾水喷雾系统的离心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因此水喷雾系统可以用于扑灭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井、电缆夹层等电气火灾。
2)防护冷却的适用范围以防护冷却为目的的水喷雾系统主要适用于以下范围:(1)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生产、储存、装卸、使用设施和装置的防护冷却。
(2)火灾危险性大的化工装置及管道,如加热器、反应器、蒸馏塔等的冷却防护。
二、不适用范围1)不适宜用水扑救的物质(1)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氧化镁等。
这类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分解反应,放出反应热并生成氧气。
当与某些有机物、易燃物、可燃物、轻金属及其盐类化合物接触能引起剧烈的分解反应,由于反应速度过快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
(2)遇水燃烧物质金属钾、金属钠、碳化钙(电石)、碳化铝、碳化钠、碳化钾等。
这类物质遇水能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并放出热量和产生可燃气体造成燃烧或爆炸的恶果。
2)使用水雾会造成爆炸或破坏的场所(1)高温密闭的容器内或空间内当水雾喷入时,由于水雾的急剧汽化使容器或空间内的压力急剧升高,造成破坏或爆炸的危险。
(2)表面温度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可燃液体当水雾喷射至其表面时会造成可燃液体的飞溅,致使火灾蔓延。
细水雾灭火系统有哪些适用和不适用的范围?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以下火灾:(一)可燃固体火灾(A类)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包括纸张、木材、纺织品和塑料泡沫、橡胶等固体火灾等。
(二)可燃液体火灾(B类)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的可燃液体火灾,包括正庚烷或汽油等低闪点可燃液体和润滑油、液压油等中、高闪点可燃液体火灾。
(三)电气火灾(E类)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救电气火灾,包括电缆、控制柜等电子、电气设备火灾和变压器火灾等。
系统不适用的范围有:1) 细水雾灭火系统不能直接用于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活泼金属及其化合物火灾,包括:(1)活性金属,如锂、钠钾镁钦锆;(2)金属醇盐,如甲钠等;(3)金属氨基化合物,如钠等;(4)碳化物,如钙等;(5)卤化物,如氯甲酰铝等;(6)氢化物,如铝锂等;(7)卤氧化物,如三溴磷等;(8)硅烷,如三氯;(9)硫化物,如五二磷等; (10)氰酸盐,如甲基等。
2) 细水雾灭火系统不能直接应用于可燃气体火灾,包括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化气体的场合。
3) 细水雾灭火系统不适用于可燃固体深位火灾。
泡沫灭火系统的适用场所有哪些?1)全淹没式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封闭空间场所;(2)设有阻止泡沫流失的固定围墙或其它围挡设施的场所。
2)局部应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不完全封闭的A.类可燃物火灾与甲、乙、丙类液体火灾场所;(2)天然气液化站与接收站的集液池或储罐围堰区。
3)局部应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不完全封闭的A.类可燃物火灾场所;(2)限定位置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散火灾;(3)固定位置面积不大于100m2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场所。
4)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火灾场所;(2)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场所;(3)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
5)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2)甲、乙、丙类液体流散火灾场所;(3)不大于100m2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场所。
6)泡沫-水喷淋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具有烃类液体泄漏火灾危险的室内场所;(2)单位面积存放量不超过25L/m2或超过25L/m2但有缓冲物的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室内场所;(3)汽车槽车或火车槽车的甲、乙、丙类液体装卸栈台;(4)设有围堰的甲、乙、丙类液体室外流淌火灾区域。
7)泡沫喷雾系统可适用于下列场所:保护面积不大于200m2的烃类液体室内场所、独立变电站的油浸电力变压器。
灭火器的设置应遵循哪些规定?灭火器的设置应遵循以下规定:(1)灭火器不应设置在不易被发现和黑暗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2)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3)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灭火器箱不应上锁;(4)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灭火器设置在室外时,亦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5)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干粉灭火器的灭火机理是什么?参考答疑:干粉灭火器的主要灭火机理,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气,进而窒息灭火。
另外,还有部分稀释和冷却作用。
哪些场所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