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有助于提高语感能力

合集下载

《纸船》教案: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诵读能力

《纸船》教案: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诵读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诵读能力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含义和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4、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拓想象力5、辅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6、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过程:一、背景知识铺垫1、出示《纸船》的封面,引导学生了解诗人,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

2、通过图片或PPT呈现水乡风光的美景,让学生对文章的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中的“烟波浩渺、绿树成荫、白墙青瓦”,鼓励学生自己想象这样的美景。

3、通过阅读及简单解释诗人所使用的词语,如“芦花深处、西风吹老洋梨”,加深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的理解。

二、阅读诵读1、让学生轮流朗读《纸船》。

再让学生逐字为别人朗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诵读中去,基本熟读。

2、在学生朗诵完《纸船》后,老师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3、请学生在领悟到文章意境的基础上尝试诵读。

老师可适当调动节奏和情感,帮助学生表达文章的意义和风格。

三、学习理解1、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人类喜欢造纸船?它是要起浮动而造成欢乐吗?它背后所蕴含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2、请学生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和对《纸船》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笔记本上,以方便之后的分享。

3、随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就刚才的提问进行讨论,以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分享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创作实践1、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纸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想象力随意发挥,或者按照课上所学的诗意、寓意进行创作。

通过实践制作,学生能够把创造力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美感。

2、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评价1、老师可以通过发放题目或再次朗诵《纸船》,来测试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与理解深度。

普通话朗读让你的口语更有力

普通话朗读让你的口语更有力

普通话朗读让你的口语更有力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文的标准语言,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展示个人魅力和自信的重要元素。

而要让自己的口语更加有力,普通话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普通话朗读的重要性良好的普通话朗读能够帮助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使得表达更加清晰、自然。

正确认识普通话朗读的重要性,对于培养自己的口才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普通话朗读有助于规范发音,纠正常见的发音错误。

很多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容易出现丢三落四、错音等情况,而通过不断的朗读练习,可以帮助改正这些错误,使得发音更加准确、标准。

其次,普通话朗读可以提高口语流利度,培养自信心。

通过大声朗读,可以锻炼口腔肌肉的协调性,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同时也可以增强自信心,使得自己在公众场合表达时更加得体自如。

二、普通话朗读的技巧和方法1. 规范发音普通话朗读的首要任务是规范自己的发音。

可以通过多听正规的普通话录音或者参加专业普通话培训班等途径,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每个音节的发声准确与否,特别是容易混淆的音节,如"z"和"c"、"s"和"sh"等。

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这些音节的练习材料,加强对这些音的辨别和发声。

2. 注重语音语调在普通话朗读中,语音语调非常重要。

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可以通过模仿新闻主播或者演讲嘉宾等专业人士的语调,学习他们的停顿和节奏感。

同时,可以通过朗读经典文章和诗歌等,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感知能力。

3. 增加练习的难度初始阶段的普通话朗读可以选择简单的新闻报道、散文等材料。

但是,随着水平的提高,应该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

可以选择一些较难的文章,比如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专业文献,通过挑战复杂句式和长篇章的朗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普通话朗读的实践场合1. 自我朗读最常见的朗读练习方式就是自我朗读。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摘要: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

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语文朗读语感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

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通过朗读、揣摩,培养语感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

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

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一个明确,一个调动。

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

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当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故事书、诗歌、报纸和杂志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此外,老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演员来学校进行朗读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通过朗读比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通过评委的评估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第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语调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的朗读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节奏、语气等,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表达。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如通过朗读绕口令、唱歌等来训练口腔肌肉和声音的控制能力。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朗读软件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听取和模仿专业朗读者的朗读,同时进行自我录音和自我评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演出和戏剧表演。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朗诵会或戏剧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演出,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与戏剧表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并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的朗读练习。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语言和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感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语感的强弱决定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它是学习语言的核心。

阅读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然,语感的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推动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的第一个台阶, 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

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试想一下,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

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 增强其精神力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指导和训练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指导和训练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指导和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一环。

下面简单谈一下诵读指导和训练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进行。

一、诵读指导和训练的重要性
1、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感:诵读指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情感和语言的美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语音语调,从而对语言的美丽产生真正的认识和体验。

2、加深语言理解:通过诵读及其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语调模拟,带动对文章的理解加深,有利于语言思维的拓展和培养。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诵读训练,学生对语言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和体验,抬高
了对高妙语言的认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1、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诵读时的文本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

通过适度难度的文本选择,可以使诵读训练有趣且提高良好的效果。

2、强调朗读的身体语言:学生在诵读文本时,不仅仅需要仅仅让口发音,还需要注
意自己的身体语言。

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

3、采用分段练习:在练习时,可以将选定的文本按照段落分段,并利用诵读、模仿、朗读等形式进行每段的练习,以保证学生对每段的掌握,最终整体效果有良好提升。

4、及时反馈和点评:在诵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
点评,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诵读效果。

总之,诵读指导和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诵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设计诵读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方
式进行指导,更好的实现诵读训练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会朗读和背诵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会朗读和背诵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会朗读和背诵课文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朗读和背诵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小学三年级学会朗读和背诵课文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

首先,朗读和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并准确地发音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这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训练。

而通过背诵课文,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和句子的用法,提高表达能力,并且在说话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朗读和背诵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两个方面,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

其次,朗读和背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腔调来培养自己的语感。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会逐渐形成对语言音节和韵律的敏感度,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而背诵课文,可以让学生模仿和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进一步提高语感。

语感对于语文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散文中的美感,培养对语言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此外,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当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时,需要不断地重复,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且记住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不断重复,课文中的知识也会不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使他们对于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记忆。

那么,如何学会朗读和背诵课文呢?首先,学生应该把握好朗读和背诵的节奏和语调。

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音准确、重音恰当,模仿老师的发音,注意把握好每个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在背诵时,要注意模仿作者的语气和腔调,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通过模仿和感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其次,学生要注重练习。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学生可以选择与同学一起朗读,互相听写来提高技巧。

此外,科学合理地安排背诵计划,每天坚持背诵一定的篇幅,同时可以将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段,以便记忆和复习。

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

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

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悄悄提醒你: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大声朗读、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产生自信、体验成功!一是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二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三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四是有利于改变差生,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是大声读,因为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六是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

七是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八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九是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的解题如果有了大声读,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十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疯狂朗读好处多疯狂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长期坚持诵读,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诵读习惯。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普通话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普通话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普通话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所占分数比例较大。

重视朗读,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同时对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十分有益。

下面试就朗读在普通话学习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朗读可以改进语音面貌学习朗读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通过朗读学习普通话,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朗读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读者要朗读某篇文字作品,这作品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首先解决声母、韵母、声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等问题,真是字斟句酌、不能马虎的事。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发现并及时纠正随口而出的语音错误,也就是说朗读能改进发音,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有的人,日常说话中带有明显的方言,可是一拿起文章朗读,却能基本上符合普通话的标准,这不是恰恰说明了朗读在语言规范化中所起的作用么?朗读还能提高我们说普通话的词汇、语法规范度。

在普通话教材中,大部分入选的课文都是名人名家作品,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篇篇堪称典范。

在口语中,方言地区的人们常因习惯脱口而出许多方言词语和语法句式,这些不良习惯可以通过朗读训练逐步克服。

朗读一定要同听别人朗读结合起来。

听标准、正确的朗读,同自己的朗读加以对照,就可以在比较中认识到什么是普通话的标准音,什么是方言土语,怎样读才对,怎样改正不正确的读法,等等。

相当多的人是从听电台、电视台的普通话播音,听朗读唱片或录音磁带中学习普通话朗读的。

学习和掌握普通话,达到语言规范化,完全可以通过朗读率先实现,这是一条快捷方式,我们应该把它充分利用起来!二、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一般是以别人写的文字作品为依据,朗读过程正是在广泛汲取表现力的营养。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独特的文学技巧,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词句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模仿作者的声音、语气和情感表达,从中学习到如何用富于感情和节奏感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流畅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诵读经典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诵读经典不仅仅是简单地朗读文字,更是对作品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需要仔细阅读作品文本,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和情感,通过逐字逐句的理解和表达,达到对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

这种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具备更深入和全面的阅读能力。

诵读经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

经典作品通常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意义,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可以让他们接触到经典作品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哲理,与经典作品的精神对话,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诵读经典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共鸣,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经典作品的积累和理解,学生还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拓宽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诵读经典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我们应该重视诵读经典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充分感受到语文教育的魅力和力量。

加强诵读 培养语感 提升语文素养

加强诵读 培养语感 提升语文素养

的语 文 素 质适 应 新形 势的 需要 ,就 不能 不 在 培 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 分别采用个人默读 、 朗读 、 作时很 自然地就能创造 出许多优 美的句子 ; 诵
养语感上下大: 夫。 E
吟诵 、 集体 朗读 、 分角色朗读 , 举行 朗读 比赛等 读使得学生的语言神经更加敏锐 ,创作 的欲望
带着饱满 的情感读 书, 要让听者真切地感受 能力强, 则对 语 言信 息 的反 应 灵 敏 快捷 , 听话 听 无 数 事 实证 明 了的 经验 ,也 是学 习语 言 的必 由 书,
得 明白, 说话说得得体 , 写文章则文从 字顺 , 之路 。 有 此外再无别的什么捷径可走 , 传统语 文教 到 :你读书的声音就代表着你对课文 的理解 和
确信 、 愤怒 、 、 恐怖 怨恨等情 有人问他请教写作经验 , 他说他得益于小时 得缓读 。含有快活 、 是 素质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语 文 素质 教 育 的 多 ,
须得急读 。” 这就是说 明诵读要和探 2 古文观止》 。青少年时代 的马 味的文句 , 内容 ,就 是 教 育 学 生正 确理 解 和 运用 祖 国的语 候熟背的 2 0篇《 能背诵海涅 、 莎士 比亚、 塞万提斯的名著 。 究 、理解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 言文字, 掌握语 文这个必备 的重要工具 , 为生活 克思 , 要 读思结合 , 中有思 , 读 边读边 一叶知秋 。要有 出口成章、 立马可待 起来 , 口诵心悟 , 和工作服务。理解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 的能力 窥斑见豹 , 避免有 口无心 、 死记硬背 的读。 总之 , 真心读 即语 文素 质如 何 , 决 于语 感 能 力 的强 弱。 感 的文才 , 取 语 背诵 比熟读更重要 。 这是千百年来已被 思 ,

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一、引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诵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丰富词汇量,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诵读习惯进行有效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论出发,探讨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二、理论论述1. 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通过口头朗读文字,对文字进行朗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文字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意境感知能力。

诵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诵读对学生的益处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意境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养。

三、诵读习惯培养策略1. 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诵读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诵读环节,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鼓励孩子朗读课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朗读表达能力。

2. 注重诵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的背景故事和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诵读热情。

教师还可以组织诗词朗诵比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

4. 制定个性化的诵读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兴趣,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诵读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诵读需求,制定不同的诵读任务和诵读内容,帮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得到自我提高和改善。

四、结语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五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五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五读”
五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五个层次的阅读:朗读、默读、跟读、背诵和诵读。

通过五读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声朗读课文。

这种读法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错误,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朗读的效果。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默读是指学生在心里默默地读课文。

默读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思想。

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想象故事情节,丰富想象力,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接下来,跟读是指学生跟随老师或录音的朗读,模仿语音语调。

通过跟读,学生可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反复的跟读,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背诵是指学生背诵课文。

通过背诵,学生可以熟记课文内容,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背诵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是指学生在朗读之后,进行诵读表演。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语言的美感。

通过诵读表演,学生还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表达情感的能力。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经典诵读是指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语言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精心创作和选取的,语言精准、优美、有力,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语感,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经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复杂的情感表达,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传承文化传统。

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瑰宝,通过诵读可以让人们接触到古代文化的瑰宝,了解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提升审美境界。

经典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优美的艺术风格和感人的情感表达,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一、选取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既可以选择古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可以选择现代经典作品,如《围城》、《平凡的世界》等。

二、理解和学习背景知识。

在诵读之前,可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诵读作品。

三、反复诵读,模仿发音和语调。

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模仿作者的发音和语调,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四、注重表达和情感表达。

诵读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让文字通过声音传递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参与诵读小组或活动。

可以加入诵读小组或参与相关的诵读活动,与他人一起分享诵读的体验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经典诵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反复诵读并注重表达和情感的表达,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传承文化传统,提升审美境界。

加强语文诵读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加强语文诵读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XIB IZ I I O西北职教6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而诵读恰恰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手段。

1、诵读可以强化识字能力。

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汉语的字词掌握不足,而加强字词学习,离不开诵读。

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如果老师不让学生单个朗诵,那是很难发现学生在识字方面的问题的。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反复朗读以至朗朗上口的背诵中,学生自然加深了对字词的熟识记忆程度和理解。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中职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对少数民族学生更须如此,诵读便是完成字词强化的必由之路。

2、诵读可以锻炼心理素质。

有些中职学生(尤其民族学生)因为识字量限制或受母语影响读音不准,由害羞到不愿出声朗读,最后发展到不敢读,只有学生具备了胆量、有自信等良好心理素质,才具有读好一篇诗文的条件。

教学中,要结合诵读实践,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使其有“迹”可循,不至于漫无目的,无所适从。

在课前要布置诵读预习作业,课堂上要检查,检查后要有中肯的评价、具体的指导,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诵读可以培养理解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诵读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着独特而奇妙的作用。

文章的作者锤字炼句的功夫,匠心独运的构思,作品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意境,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必须再三诵读,反复琢磨体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彻悟。

没有理解的语句绝对读不出感情来,品味抑扬顿挫的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技巧,都会在诵读中得以解决。

4、诵读可以提升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培养语感重要途径,古人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

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

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虽然白话文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不容忽视。

而诵读文言文,更是具有诸多重要意义。

文言文诵读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

文言文往往具有简练、精准、优美的语言特点,通过诵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汉语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它能够锻炼我们的语感,使我们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生动和富有韵味。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短短十几个字,就描绘出一幅极其美妙的画面,如果能够经常诵读这样的经典语句,我们的语言感知力必然会大大增强。

文言文诵读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

在文言文当中,存在着大量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或者已经消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诵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接触并熟悉这些词汇,从而使我们的词汇储备更加丰富多样。

当我们想要表达某种情感或者描述某个场景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避免语言的单调和贫乏。

例如,“饕餮”“姽婳”“踯躅”等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和文化内涵。

文言文诵读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主要记录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

通过诵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风貌。

比如《论语》,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诸多言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道德准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诵读文言文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文言文作品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艺术感染力。

诵读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修辞手法所带来的美感,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文言文诵读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转换。

诵读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诵读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诵读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作者:李雪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19期内容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学科,在对学生的语言、写作以及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学者、教师也都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着不同的方法。

然而诵读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其实,诵读是促进学生提高口语表达、文字写作、课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诵读大学语文重要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用于中小学语文课堂,然而在大学语文课堂却不多见。

因为人们习惯性认为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就连有些大学生自己也觉得“难以启齿”。

殊不知,诵读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与语文密不可分。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又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朱自清先生在《论诵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它。

”可见,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而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语言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它更是一种特殊又有效的学习途径。

一、诵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具备了使用母语的能力,所以我们已经无需再利用语文课来讲字教词。

然而,汉语作为一种特殊又复杂的语言,它的变化多端和奥妙无穷使得我们要做终生的研究。

所以到了大学阶段,我们的语文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用汉语,而是要让他们更好地利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实现这一目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就是诵读。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和掌握语言规律,进而养成属于自己的良好语言习惯。

叶志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礼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声情并茂的朗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的桥梁刘金玉朗读作为语文学习形式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朗读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朗读的益处1.朗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今社会,学术研究、人际交往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学生拥有了这些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表达的话语也自然会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学生经常性地朗读,还会促使一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产生。

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

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

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这一观点。

另外,因为朗读时要求采用普通话,这自然也会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

2.朗读有助于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再现文章中文字所承载的艺术形象。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寓德于教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精读一些好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3.朗读能够增强文章对学生的感染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学诗歌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一步步品味诗歌的深厚内涵,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知识诵读的意义

知识诵读的意义

知识诵读的意义知识诵读指的是通过朗读的方式来研究和掌握知识。

它在我们的研究和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知识诵读的几个重要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研究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朗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拓宽知识面知识诵读使我们得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书籍。

不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科普读物,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

这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见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阅读惯知识诵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养成定期阅读的惯,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

而长期坚持的阅读惯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提高我们的研究和工作效果。

增强记忆力知识诵读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不断重复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同时,朗读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增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改善发音和语感知识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发音和语感。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矫正发音问题,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朗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的表达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知识诵读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阅读习惯、增强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发音和语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诵读,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学习计划中。

配乐诵读的好处

配乐诵读的好处

配乐诵读的好处以配乐诵读的好处为标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配乐诵读的好处,如提高语感、增强记忆力、培养音乐素养等,旨在引导读者了解和掌握配乐诵读的技巧,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受益。

一、提高语感配乐诵读是将音乐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传达文字的意义,又能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感受。

因此,配乐诵读可以提高语感,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乐,可以调整朗读速度和语调,让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配乐还可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使读者更加放松自如地朗读。

二、增强记忆力配乐诵读可以通过音乐和文字的联想作用,增强记忆力。

例如,将英语单词与相应的旋律配合,可以帮助记忆单词的拼写和发音。

在学习其他学科时,选择适合的配乐,可以帮助记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内容,提高记忆效率。

三、培养音乐素养配乐诵读是一种融合了音乐和文学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读者的音乐素养。

通过听取不同风格的音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构成、节奏和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此外,配乐诵读也可以激发读者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对音乐的学习和探索。

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配乐诵读可以帮助读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配乐诵读者的朗读,读者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从而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此外,通过多次反复朗读,读者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克服口吃等口语障碍。

五、增强审美情趣配乐诵读可以增强读者的审美情趣。

通过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此外,在配乐诵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音乐,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特色。

配乐诵读具有提高语感、增强记忆力、培养音乐素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增强审美情趣等多种好处。

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尝试配乐诵读,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有助于提高语感能力
作者:滕春玲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12期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
的感悟能力。

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结合的产物。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熟读才能精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

它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地诵读吟咏。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融情于景,学习时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应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或多或少地感受诗中描绘的扬花漂散、子规哀啼的意境。

读本身就是一种品味和体验过程,吟咏诵读可以直接感受语言的优美,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情的感受,从而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以情范读,感受美文
叶老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他又指出:“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我的认为美读重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像《春》《济南的冬天》要读出爱与喜,《台阶》要读出淡淡的哀浓浓的爱。

教学时我们可以或老师范读,或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描写的意境,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相应的境界。

2.师生合作,评价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诵读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功能,这样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

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在诵读中,老师应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

做到你读我评,我读你评,共同品读。

3.自由阅读,重在理解
要想更近一步的走进近文章,必须理解语言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文字优美,内容含蓄,情感真挚。

学生初读后,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我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海,一群快乐幸福的年轻人,驾着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在蔚蓝的大海上随风漂流。

周围的一切都那么美妙而神奇……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王国啊!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朗
读,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紧要处适当点拨,学生便很轻松愉悦的走进了蔚蓝的王国,体会到美妙的意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感具有整体性特征,这就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

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上片以叙为主,着力描述了太守即诗人自己出猎的盛况。

“老夫聊发少年狂”总领全词,一个“狂”字,确定了词的基调,同时也为“老夫”的行动和要求做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紧承上片的狂态,以议为主,集中抒发诗人希望报国守边的壮志豪情。

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学生就会理解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希望报国守边的愿望。

只有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才能透过语言把握了词的主旨,如果缺乏总体把握语言的观念,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难以培养较强的语感能力。

而总体把握语言就需要多次、多形式的朗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减少繁琐的讲解及重复的练习,注重吟咏诵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能力。

我们要相信,语感绝不是不可知,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提高。

(责编李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