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西方文化对严格规定 性的强调已成为了一 种文化基因,在其社会 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5
但西方文化有时过分强调严格的规定性, 也有可能造成僵化、刻板、机械的思维 方式,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26
4.不同的民族性格
27
中国人:仁爱慈悲,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安贫乐道,聪慧灵巧,勤俭耐劳
34
心术的直观体验的性质 有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 体系的形成;
心术过于注重个人体验 和以人为中心,忽略了物 的因素和对自然力的开 发和应用.
中国的心术与西方技术 的差别是不同文化体系 的根本差别.
35
西方文化的技术基本 上是动脑的产物.
西方很多的学者本身 也是出色的工匠,工匠 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 合使得近代技术更多 地依赖通过理性思维 获得了科学原理.
46
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 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 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 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 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 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 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9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 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 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10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 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 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
西方技术与科学理论 能够互相促进.
36
技术发明在西方社 会得到较多的支持, 有较多的保障,能 得到顺利的推广.
西方的技术具备严 格的标准,因而其 产品精密完美并具 有互换性和流水做 业性.
中西文化比较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食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再烹调技法上,还是在进餐方式上,都大相径庭。
中国人利用各种烹调技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的烹饪方法则简单很多,他们不太在意菜肴的颜色和造型,而更注重“怎样尽量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因此,中国人注重形式,西方人注重内容。
再看进餐方式,中国人往往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对整桌饭菜各取所需;而西方人则事先将食物分成小份,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互不相干。
中国人有整体观念而西方人有个体意识。
其次,从对颜色的好恶上看,中国人喜欢红色,把红色当成喜庆、兴旺的象征;西方人更喜欢蓝色,他们认为,蓝色是沉着、冷静的代表。
因此,中国人崇尚热情,西方人注重理性。
再次,从造字方法上看,中国人以象形字为主;西方人以“尽量使人明白一个字的含义”为宗旨。
因此中国人注重外形的美感,西方人注重内在的实用性。
最后。
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气势如虹;西方油画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
写意和写实的不同风格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个性:情感和理智。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渊源中西文化在现象上的差异最本质的一点: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
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文化即“道”,是教化的工夫。
“仁者爱人”,血缘的亲情是割不断的,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的第一基石。
而西方的一切学说都始于哲学。
哲学的定义即“爱智慧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阿基米德的几何,都是智慧的产物。
(三)、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人希望对社会生活实行事先主动协调,在兼顾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选择一条个人前进的道路。
无一事例不说明:整体至上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
因此,中国人重感情,重道义!而西方人希望对社会实行事后被动制约,用法律和组织措施来解决问题,是以理智为基础的。
在追求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1】见面问候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
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
”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
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
”一般都这样。
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
”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
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
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
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
”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
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3】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
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
我这么一想,可能也对,过去我看有个报纸说,有个人根本不会游泳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最后两个人同时牺牲了。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智慧结晶。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它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了解它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
价值观不同中国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人特别看重儒家思想和孔子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独立、竞争和成功。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中西方人在许多事情上持不同的态度,如对待权利、责任、自我表达和社交礼仪等。
信仰和哲学中国和西方文化在宗教和哲学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对象包括祖先、宗教、命运等等,哲学体系则主要有道家、儒家和佛教等等。
西方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不少有信徒的宗教体系。
另外,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哲学体系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宗教和哲学的差异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生和世界的不同理解。
礼仪和文化习俗尽管中国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礼仪和文化习俗也存在相似之处。
在中国和西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饮食、娱乐和节日庆祝等方面都有规范和传统的方式。
例如,中国人在新年期间通常会吃团圆饭、贴春联和放鞭炮等,而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有相应的食物和习俗。
同时两个文化都非常重视礼貌和尊重,比如遵守道德规范、尽可能避免冲突、讲究礼仪和礼节等等。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西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除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还可以促进世界和平、跨文化合作和互相尊重。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它们的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结论在当今世界,中西文化已经深度融合,互相影响。
中外文化的异同
中外文化的异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标志,它不仅是人们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的产物,更是某种心理属性与行为模式的体现。
文化成为某种共识时,就不再是一个小范畴,而成为一种为人类所共知的东西。
中外文化在历经时空和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演化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那么中外文化究竟有何异同之处,让我们见略其一斑。
一、角色观念不同中国文化中一直重视集体主义,崇尚家庭、团队和国家的利益大于个人的权益,追求和谐相处和平衡,以和为贵。
而西方文化则打造和强调个人主义的理念,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西方文化中在个人和团体中更倾向于个人自由、自我实现和个性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比较看重物质单元,家庭比较重要,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群体生活中的身份比较低。
文化中比较突出的是身份的重要性,而非资质和能力。
二、时间观念不同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讲求一种相对放缓的时间观。
人们比较追求的是时间的自由度,重视事情的进程和状态,照顾好每一步细节和环节;但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更加现实和有效,按照快速反应,注重结果和成功。
一秒钟一秒钟的时间是有相对价值的金钱、资源和情感,西方人的时间观更加符合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生产力的需要。
三、交际礼仪不同中国文化强调”情深义重”,但在交际礼仪上,中国文化的形式较为局限,重视礼仪、形式和外表。
而在西方文化中,交际仪式建立在亲切、友好的基础上,较少局限于礼节和形式,更加直接和高效。
在一般交往场合,中国人会把握住所谓的“面子”,讲究礼节、细节和外在形式。
西方人并不那么看重细节、形式和外在礼仪,而是更加注重效率和实效。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交际的方式、规则和内容。
四、审美取向不同不同文化之间对审美上的认知、评价和选择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中国文化审美强调“内涵”,具备意境和喻意,厚重且富有哲理;而西方文化呈现的审美偏“形式”,偏视觉艺术为主,更加还认可实现形式美的作品。
比如说,中国人茶道、书法和绘画更强调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如诗意、意境、情致等等;西方人相对更强调线条、比例、对称、色彩与光影等元素,注重建筑、雕塑、摄影、时尚等方面的作品。
中西文化比较-法
02 03
机遇
跨文化交流为双方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 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对方的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同时,跨文化交流也有助于增进不 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应对策略
为了克服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并抓住机遇,我们需要加强文 化教育,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加强语言学习,提高跨 文化沟通能力;尊重文化差异,包容不同价值观;加强文 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
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吸收融合各民族文化,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 局。
历史传承与变革
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 断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多 次变革与创新。
西方文化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文明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形 成了以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为核心的 文化体系。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文化 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科学、艺术、 哲学等领域的繁荣。
教育方法与手段对比
中国教育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 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大量的课堂讲解、作业和考试来巩固 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西方教育则更倾向于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 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成果评价标准
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增进 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 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应对全球化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中 西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 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和冲突。
文化定义及特点
文化定义
多样性
传承性
变革性
互动性
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 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 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的复合体。
中西文化比较
1、中西文化的不同地理差异和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相对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较少受到远方异族的骚扰,所以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能够不间断地发展和积淀,源远流长。
它是以血缘为基础,以“天人和谐”为核心,鼓吹顺从天意,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家长制特点,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际伦理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如民族认同感,和平安定意识,善良忍让意识,集体主义,以及勤劳俭朴的精神等等。
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的历史沉积性略弱,现代感更强,更注重现实;而中国文化则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现代气息却不甚浓烈,富于理想化。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却是一块土地肥沃的地区,土地资源很适合农业的生产,气候也较少异常,总之,人和自然很容易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因而人对自然并不是很敬畏,而是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便成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概括。
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不是特别的恶劣,但也非特别的良好。
人们必须通过与自然进行斗争,才能够获得成就,长此以往,人与自然便形成了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
由此,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差别,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便强调了“顺其自然”,因为自然确确实实给中国人带来了好处,使古代中国的农业经常有很好的收成。
因此,人们便往往留恋人间的生活,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传说都表达了一种面对死后,希望来世再到人间享福的精神。
西方文化中,他们面对死亡,大多追求灵魂升入天堂。
中国文化比较注重人际关系,有一整套的道德伦理基础。
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大重视人事。
这与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中国文明起源于辽阔平原,地理地貌比较单一、平淡,自然界给人们的恩惠较多,所以人们“爱乎天然”、“顺乎天然”,认为天是完美无缺的,同时由于土地肥沃,良好的农耕条件很容易使人们满足于现状,缺乏探索和进取精神;由于自然条件的束缚,西方文化则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力,注重“天人相分”,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向自然界去索取物质生产资料,当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不能向人类提供充分的天然生活资料时,人就感觉到必须竭尽努力,发掘自然界一切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进而产生了科学。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异同
contents
一、
文化的概念
目 录
二、 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
文化的作用
五、 当下对中西文化差异思考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特点:
1、广泛而抽象 2、很难准确定义
通常的理解: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 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活动产品。
二、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 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
1、美国高铁建设困难重重 2、个人成就首先集体 3、从电影《战狼》和赌城拉 斯维加斯枪击案看个人英雄 主义
4、美国赋予公民合法拥有枪 支的权利
三、性格上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含蓄内
敛、谦虚谨慎,不偏 不倚
西方人主张个性张
扬、直接
分歧较大:谦虚在中 国是种美德,在西方 人认为是虚伪
1、中国文化的地理起源于黄河
可以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大陆型文化。
铸成了中西方文化发轫形式、定 型
2、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 方式的差异,同时导致后来发展
岸,属于海洋型文化
路向的差异
一、起源于大陆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1、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陆型的农耕社会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人文教化的道德型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文化
2、西方人形成了个性张扬奔放,喜欢探索 和斗争,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的文化观念。
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 性思维;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 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国近代自然 科学相对西方有所落后
《中西文化比较》课件
,如西方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等。
02
文化创新
中西文化的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成果,如将西方现代设计
理念与东方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03
跨文化合作
中西文化的互补和创新可以为跨文化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推动
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文化的全球视野与多元发展
多样性和发展。
中西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变革;西方 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时期。
中西文化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文化将更加深入地交流与融合,同时保持各 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文化交流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有助于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增进国际友谊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促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04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交际的影响
语言结构
中西语言在语法、句法、词法等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际中 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表情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 同含义。
空间与距离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空间和 人际距离的观念存在差异 ,这可能影响交际氛围和 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商务谈判风格
中西文化在商务谈判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如西方文化倾向于直 接、明确,而中国文化可能更加委婉和含蓄。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引言:中西文化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本文将从语言、宗教、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一、语言差异中西方的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中文注重文字的意境和修辞,注重抒发情感;而英语则更注重表达准确和逻辑性。
中文使用汉字作为基本的书写形式,而英语使用拉丁字母。
此外,在表达方式上,中文更加委婉含蓄,而英语更加直接明了。
二、宗教信仰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异。
中国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而西方主要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中国人注重家庭和谐、孝顺和忍让,而西方注重个人自由、个人权益和独立性。
三、价值观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强调家庭、亲情和友情。
而西方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体权利,强调独立和自由。
在工作和生活中,中国人更注重和谐、稳定和长期的发展,而西方人更加重视效率、竞争和短期的成功。
四、风俗习惯差异中国和西方在风俗习惯上也存在许多差异。
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喜欢使用筷子,注重色、香、味的搭配,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使用刀叉,注重食物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在礼仪方面,中国人注重尊重和谦虚,常常以双手叠在一起表示敬意,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
结论: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中西文化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比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的环境,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1. 杨明杰, 张倩. 汉英文化比较.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2): 49-56.2. 张丽. 中西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河北法学, 2017(3): 62-64.3. 蔡晓云.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及应对策略.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2): 108-110.。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比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社交礼仪:中西方的社交礼仪差异较大,比如在西方,人们经常用握手来问候和告别,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用鞠躬或行礼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2. 风俗习惯:中西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西方,人们吃饭时会用刀叉,而在中国,人们则使用筷子;西方国家的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在中国并不普及。
3. 教育观念:中西方的教育观念也不同,比如在西方国家,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中国,则更注重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
4. 宗教信仰: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也有差异,西方国家基督教是主流宗教,而在中国则有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
5. 思维方式: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比如西方强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东方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细节把握。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交礼仪、风俗习惯、教育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文化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信仰观念等都有所不同,但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相通的。
因此,比较中西方文化不仅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一、文化观念1. 中文化观念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忠诚和信誉等。
因此,中国文化对于随从和服从有较大的关注。
家庭和社区关系非常重要,并且尊重长辈是一种基本的传统。
2. 西方文化观念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即信任个体的价值和独立性。
这与中文化观念的差异很大。
西方文化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目标,注重实现个人权利和自由,重视私人财产和私有权利等。
尽管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但在立法和道德标准方面,社区和大众利益通常优先考虑。
二、社交礼仪1. 中文化社交礼仪在中文化中,默认规则是关于尊重他人的方面。
人们使用敬语和正式的称谓,如姓氏、头衔和尊称。
更重要的是,人们关注传统的社交礼仪,如小礼仪、宴会礼仪等。
在这些场合中,人们按照文化规范行事,以表示尊重和礼貌。
2. 西方文化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规则并不像中文化那样重要。
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坦诚、直言不讳和尊重他人。
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使用礼貌用语、礼仪、礼品等,但这并不像在中文化中那么重要。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心照不宣、默契和自由运动的表现更受重视。
三、教育体系1. 中文化教育体系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的教育注重理论和讲解,即人们向学生传达的知识和概念,包括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
同时,教学还依赖于讲解、记忆、应用和重视考试成绩。
在学校和家庭中,学生往往需要遵循纪律、尊重老师的意见,并接受思想上的指导。
2. 西方文化教育体系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学校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意和创造力。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下面从民族性格、宗教文化、礼仪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
一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大自然的崇拜,人们把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更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分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立,强调“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不是将人类看成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人类看成自然万物的主宰者,认为人的价值高于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要为人类服务,都得听从人类的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因此西方人总是试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农耕经济,经济上对土地的过度依赖,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集体或群体怀有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形成了集体主义。
在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
因此,中国文化中“自我”意识缺乏或丧失,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和地位也无从谈起。
个人主义是西方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
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
中西文化比较
1.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平心而论,谈到营养问题也触及到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西方的现代烹调思潮,特别强调养生、减肥,从而追求清淡少油,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
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
而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而不入“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2.烹饪的随意与规范: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毫无二致,牛排的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几种。
再者,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中国的烹调与之截然不同,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
就是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虽有其一己之成法,但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调整。
中国烹调不仅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而且还特别强调随意性。
3.用餐方式及餐具:在用餐方式上。
在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
中西文化对比结论
06 跨文化交流挑战与应对策 略
语言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法
语言差异
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
学习对方语言
掌握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增进相互理解。
翻译工具
使用翻译软件、在线翻译平台等辅助沟通。
非语言沟通
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
文化休克现象及心理调适
01
文化休克
初到异国他乡时可能因文化差异而 感到不适应、焦虑。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
西方
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中国
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
西方
企业家精神强调冒险、创新和竞争,同时注重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
企业家精神逐渐得到重视,强调诚信、务实和创新,同时积 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保和公益事业。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寻求心理 安慰和建议。
03
02
心理调适
保持开放心态,积极面对挑战,逐 步适应新环境。
了解当地文化
学习当地风俗习惯、礼仪规范,减 少误解和冲突。
04
尊重差异,寻求共同点
尊重对方文化
避免对对方文化进行贬低或嘲笑。
寻求共同点
关注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增进共鸣 和理解。
包容不同观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东方文化则更倾向于曲线、迂回的思 维方式,注重整体和全局,强调通过 间接的方式达到目的。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西方文化强调逻辑和分析,注重事实和证据,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成长及对整个社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与特征。
本文基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从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及实施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进一步提出如何借鉴美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多元文化差异建议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奠基阶段。
人类的家庭教育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胎儿期。
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必要结构和组成部分。
所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比,影响更为深远。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即美国人受多元文化影响比较深远,所以他们能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发展的约束比较少,喜欢做冒险刺激的事情,具有创新精神;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就显得比较内敛和保守,缺少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美不同文化取向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和文化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即两者为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育离不开文化,除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留下文化的轨迹。
教育方式就是对某一社会文化所进行的选择。
家长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也会受到家长们固有的文化影响。
因此,其家庭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也会凸显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可见家庭教育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正是种种文化差异的外显过程。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
人和大自然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
中国家长正是受到这种群体意识的影响,充分意识到个体与
家族的联系。
因此,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家庭,并形成了要求孩子通过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成才”的教育目的。
而美国人则认为,人和自然是分离的,大自然是人类的对立面,人能够主宰自然,征服和改造自然。
因此,美国人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尊重个人权利、向往自由、崇尚平等和民主。
所以美国家长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个体本位,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属于封闭型的内陆文化。
因此中国人比较保守,不愿冒险,习惯从事固定的职业,注重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已形成尊老爱幼、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
因此其家庭教育方式多为家长主导决定型。
而美国是一个迁移民族的国家,受到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比较深远,大部分公民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思想开放、喜欢新奇的事物并且勇于创新和冒险,求变是他们普遍的文化心理取向,同时他们注重对孩子进行生存和社会实践教育,常用经济手段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不过多干涉子女的私事,其家庭教育的方式多为民主型。
这正说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响其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方式等诸多方面。
二、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1. 教育目的方面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目的是相通的,都是希望孩子将来获得成功、生活幸福。
而中美两国庭教育目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两国家长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家庭教育目的有所偏差。
美国家长倾向个人本位,父母在为孩子设定目标时,会考虑孩子的愿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更多地扮演的角色是合作者、支持者,并不是决策者和领导者。
中国家长倾向家庭本位,他们常常忽视孩子的意愿,经常把自己的目的强加于子女身上,家长往往以自己的目的置换子女的意图。
第二,家庭教育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家长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各种能力的获取。
由此,也呈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现状:中国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非常高,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美国孩子独立性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但文化知识素养偏低。
此外,中国的家长非常看重结果,而美国家长看重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
第三,美国家庭教育目的是单向的,即长辈只负责照顾晚辈,并不强调晚辈对长辈的“反哺”。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目的带有“反哺”性质,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家长会考虑孩子日后的发展情况,这一方面是出于做父母的责任心,另一方面父母也希望自己晚年的生活更有保障。
2. 教育内容方面
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内容选择取向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第一,知识和能力方面,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差异。
美国家长注重孩子的社会实践和生存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美国很多 18岁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独自生活。
但这种教育模式也存在不足,如家长长期让孩子从事业余打工活动,这样会对孩子学业完成造成很大阻力,会剥夺他们参与家庭和社交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的确,美国学生的学业质量长期是美国教育的一大问题,除了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外,家庭教育也是导致这一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
而中国家长注重孩子的知识能力培养。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成才”的主要方式是要求子女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孩子日后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当今在我国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地普及,分数依旧是学生的命根。
因此,我国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文化知识教育仍是更多地停留在分数层面上。
第二,德育教育方面的差异是:美国家长注重德育教育对于孩子本身的意义,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侧重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美国家庭教育的又一个特点是张扬个性,美国家长能够容忍孩子的顽皮、淘气,不拘泥于小节,不会过多约束孩子,同时会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加以鼓励,为其个性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这有助于彰显孩子个性,发现自我价值。
而中国在家庭教育中积极渗透如何做人教育。
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独生子女与提倡“多子多福”的传统家庭结构形成巨大反差,在多数家长看来,唯一的一个孩子显得特别珍贵,“溺爱”成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十分突出的问题,独生子女在品格上的一些缺点比如自私冷漠、缺乏爱心、胆大妄为等也渐渐凸现出来,成为家庭教育中值得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3. 教育方法方面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全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特点。
有所不同的是中美两国家长的表达方式:
第一,给予孩子无限关爱和过度保护应属中国父母,给予孩子有限关爱应属美国父母。
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照顾责任是一辈子的。
操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婚姻和工作前途等。
等岁数大了,当上爷爷奶奶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孙子孙女。
在美国,父母的责任是只负责抚养孩子到 18 岁。
很多孩子选择在年满 18 岁后自己出去独立生活,因此,隔代照顾孩子的现象很少见。
第二,中国家长主要是主导决定型的教育模式,美国家长主要采取民主、开放的教育模式。
中国父母强调家长的权威,凡事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美国家庭教育的模式是民主氛围浓厚,这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
但是这一现状也造成不少孩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行为顽劣。
三、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文化融合及其建议
首先,我们应当转变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态度都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家庭教育是建立价值观认知伦理关系,承担一个公民责任的起点。
要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提高子女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帮助孩子建立一整套立身处世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
我们应在中国独有的教育方式上有所变通。
在孩子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他们的生存技能,以便更好地在适应社会。
家长应当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优缺点,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个体差异虽有先天差异,但后天努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和关键。
所以应将中式“双基”优势与美式“培养创造力”优势相互融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
再次,我们应当提升家长自身素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平等、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爱、有自信、有梦想,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方向,这种家庭教育须要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要不断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总之,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从中归纳出文化对教育的深层影响以及文化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传统的文化差异孕育不同的家庭教育,而不同的家庭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
我们应适当借鉴美国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理念,转变我国家庭教育中的某些陈旧观念,努力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