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合集下载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期望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

期望效应是指个体对待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时期望的成功或失败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现象。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

如何正确运用期望效应,对于小学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面期望效应的应用1.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期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期望。

正面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教师应该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挑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2.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水平。

对学生期望较高的教师会更加努力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同时,教师还会不断寻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正面期望也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得以应用。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消除负面期望效应1.避免标签化和固定观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需要避免对学生进行标签化和固定观念的评价。

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败就对其下定论,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潜力和努力。

消除固定观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帮助他们充分发展。

2.重视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风格都不同,教师应该重视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需求,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3.创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消除负面期望还需要创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关于期望效应期望效应是指一个人的预期对于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会产生影响。

期望效应不仅仅在学校教育中有应用,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期望效应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改革,还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下面将重点探讨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关键环节,负责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小学教育的教材,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知识,也学会做人、做事。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奥林匹克精神,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探究、实践、创新和社交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实现。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期望效应的应用可以通过教师、家长、同学、教材等多方面来实现。

下面将会详细地介绍一下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的应用。

1. 教师教师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情感、道德、行为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应用期望效应:①期望效应对于教师价值观的影响。

教师应该有一个积极、平和、开放、乐观的心态。

这样的教师期望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态度和习惯,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期望效应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平等和公正的待遇,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或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优秀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并将期望效应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2. 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中是不言而喻的。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应用期望效应:①替代期望效应。

家长应该尽可能避免对孩子产生过多的压力和期望,避免出现偏差和失落。

家长在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时,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不要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

②提高期望效应。

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动力,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中期望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期望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期望教育的应用摘要:教育的本质是激励,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

期望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差生也能拾级而上。

关键词:期望教育;激励;课堂教学新课程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及观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搞好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期望教育”,力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育教学质量。

一、模式简介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个体最大潜力的激发,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激励的神秘成分是“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产生“成功感”“成就感”,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这就是说同一个人,在受到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学生有激励性、及时性、正效性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差生也能拾级而上,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其产生盎然的兴致投入学习,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背景情况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跟初中阶段比较,在心理和生理上更趋成熟。

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

对死记硬背的方法感到厌烦,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山区民族中学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初中和多种层次的家庭,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

尽管现在大部分初中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造成对计算机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复制、移动、删除等最基础的操作也不会。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期望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个体因信念或期望而对特定情境或其它人产生的反应。

简单来说,期望效应是对自身或他人的预期行为影响自身行为的现象。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期望效应有重要的应用。

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期望效应。

教师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将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都要看在眼里,并且及时反馈,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是有价值的,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此外,通过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当一个学生遇到了挫折,并且觉得自己无法克服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上,并鼓励他们多次尝试和实践。

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的期望和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期望效应可以帮助教师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推动教学的进程。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从而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并且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期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期望效应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这通常表现为“利他”或“利己”两种方法:1、“利他”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这样学生有可能会因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作用感而更加贡献和努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志愿活动或社会实践,这样大家都会因为一起参与外部环境,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期望。

2、“利己”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奖励,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因为自己的动力和学习成果而更加自信和满意。

这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和作业,让学生感到挑战和成就感。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期望效应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支持,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浏览,自主选择,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信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从而克服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注意力分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认知。

2023年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2023年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重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故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拟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大纲。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6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规定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7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主线见解8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

让儿童了解和结识独立自主性9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成生理或心理平衡。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前摸底试卷(十)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前摸底试卷(十)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前摸底试卷(十)1.【单项选择题】()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教师角色行为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

A. 站姿B. 走姿C. 坐姿D. 手势(江南博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手势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教师角色行为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

2.【单项选择题】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 )。

A. 教育方法B. 教育理论C. 教育原则D. 教育方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

两者实际上分属文化的不同层面。

教育活动隶属文化的制度层面,而教育理论则隶属文化的精神层面。

3.【单项选择题】利用优良的班风和校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培养美德、净化灵魂的目的。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情感陶冶中的()A. 人格感化B. 环境陶冶C. 文化陶冶D. 道德感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环境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

如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等,有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

故题干这种德育方法属于环境陶冶。

4.【单项选择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B.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C. 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过程D. 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

A项错误。

5.【单项选择题】学校举办全校性的国家安全教育讲座属于课外、校外教育形式中的()A. 小组活动B. 学科活动C. 演讲活动D. 群众性活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①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史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2.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7河南招教判断最终版-白志强(笔试)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7河南招教判断最终版-白志强(笔试)

第一章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机制。

()答案:×(A 1 高)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学校教育理念现代化。

()答案:×(A 2 高)解析:教育现代化集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等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答案:√(A 1 高)解析:略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教育功能按照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答案:√(A 1高)解析:略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答案:√(A 1 高)解析:略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教育能够干什么”指的是教育的功能。

()答案:√(A 1 高)解析:略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唐朝。

()答案:×(A 1 高)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17年南阳镇平县判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案:√(A 1 高)解析:略17年郑州中原区判断: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绝对的、长期的。

()答案:√(B 2 中)解析:略17年安阳市教育局直属(判断)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D 3 低)解析:略17年安阳市教育局直属(判断)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

(×)(B 3 低)解析: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17年安阳市教育局直属(判断)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实现了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的大转变。

(×)(B 2 低)解析: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由唐朝发扬广大17年安阳市教育局直属(判断)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解析:略(C 3 低)17年安阳市教育局直属(判断)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教育学知识点-3

教育学知识点-3

教育学知识点-3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概念: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a.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b.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c.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

(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3.评价;4调控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

Ps: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a.方针包含的内容比目的更多些;b.“目的概念”,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更突出。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
3 出期 望 的 方 法要 灵 活 . 提
3 . 分解期望阶段 , 学生产生求知欲 使
分 解 期 望 就 是 将 一 个 具 体 的期 望 分 散 开 来 , 别 落 实 分 于各 个 教 学 环 节 , 到 环环 有 目的 , 节 有 期 望 , 对 不 同 做 节 针
的学习重点提 出即时 的不同期望 , 以使学生产生强 烈的求 知欲。 笔者采用的方法一是在课堂上或个别辅导时暗示 学 生“ 你能行” 二是在考试前 复习阶段启发诱导 。二 者均 使 ; 学生产生急切 的求知欲 , 并增强 自信心 。
1 望 值 不 能 过 高或 过 低 . 期
2强化期 望阶段 , 一步培养 学生的学 习动机 . 进 强 化 期 望 就 是 及 时 利 用 已 实 现 的 短 期 期 望 来 强 化 学 生对实现 中 、 长期 期望的信心 , 实质上是利 用迁移规律 来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动机 。
实 现 期 望 是 一个 教育 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里 通 过 师 生 的 在
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 实 生 原 有 的 学 习 动 机 。 巩
共同努力 , 最终使这个期望落到实处 。这个过程既不能太 长, 使人感 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 ; 也不能太短 , 使人感到 太仓促 , 压力 太大 。 应根据学生的智力 、 能力和学习实际合 理确定 , 并结 合期望值分段调整 , 以求完美 。
育 , 以 帮 助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学 习 英 语 的社 会 意 义 , 而 端 可 从
挫伤学 生的 自尊心 , 使之产 生逆 反和对抗心 理 , 丧失学 习 和做人 的信心 。因此 , 教师在工作 中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
规律 , 奖励 、 多 少惩 罚 , 导 、 使 学 生 的 自我 期 望 和 教 师 诱 促 的高 期 望 逐 步 趋 于 一 致 。 3运 用 循 循 善 诱 疏 导 法 . 当学 困生 遇 到 学 习 中 的 困 难 时 , 会 失 去 信 心 。面 对 便

小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3.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之外,还包括适合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5.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小学教育1. 小学教育: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2. 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3. 广义的小学教学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4. 狭义的小学教学目的:指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的积极的变化的过程。

2.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3.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5.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原理。

本文将对教育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

它是教育的指导方向,反映了教育者对学生发展的期望。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它包括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的选择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育评价可以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

定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描述和评价,而定量评价则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量化评估。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探讨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5.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差异和教育的社会变迁等。

通过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学可以为改进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6. 教育伦理学教育伦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伦理原则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中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育者的职业行为,提醒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遵循道德原则,保护学生的权益。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学第 X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是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和桥梁。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个性化是个体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等。

政治功能表现在为政治培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等方面。

经济功能体现在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技术再生产等方面。

文化功能包括传承、创新、融合和选择文化等。

人口功能主要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等。

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一般文化知识【参考答案】B2. 我国中小学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集体B、学生会C、少先队D、共青团【参考答案】A3.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器官的综合使用,耳、眼、脑、口、手并用,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教学效果。

A、学生与老师配合B、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C、强化技能训练D、增加作业【参考答案】B4. 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的小型课堂教学。

时间一般为()。

A、1~5 分钟B、5~20 分钟C、30 分钟D、40 分钟【参考答案】B5.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

A、发现人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能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参考答案】D6.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系统程序B、严格规则C、系统规则D、标准规则【参考答案】A7. 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

A、先决条件B、中心环节C、决定因素D、重要环节【参考答案】A8.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参考答案】C9. 记忆官能增强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东西;学习拉丁文,可以训练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这些表现的都是()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说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参考答案】A10.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热爱劳动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参考答案】B11.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参考答案】C12.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

考点2.教育目的的地位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的核心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考点3.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行为,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

3.调控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教育目的的指引及时调控和监督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4.选择功能:选择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5.评价功能: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

考点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学校)培养目标3.(学科)课程目标4.(教师)教学目标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6.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考点5.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考点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培养自然人罗杰斯,马斯洛,康德,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2.社会本位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公民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德,巴格莱3.宗教本位论教育为宗教发展服务,培养宗教人士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4.生活本位论教育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生活服务,培养会生活的受教育者斯宾塞,杜威5.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6.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2021年昌大优师教育单元测试卷(一到四章)

2021年昌大优师教育单元测试卷(一到四章)
A.教育内容单一
B.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C.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D.培养忠实的军人
答案:B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A.苏格拉底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培根
答案:AC
12.[多选题]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由人口中的()构成。
A.年龄
B.性别
C.智力
D.能力
答案:AB
13.[多选题]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答案:C
3.[单选题]要改变人的自然禀赋和能力,使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成为现实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B
4.[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内发论思想的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A.教师的学习目标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E.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BC
9.[多选题]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
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B.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ABCD
10.[多选题]古代雅典教育特征有()
C.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外因素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D.最初的心灵像一块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
答案:A
5.[单选题]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如何认识教师期望教育

如何认识教师期望教育

如何认识教师期望教育思路:什么是期望教育;期望教育是怎样影响学生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进行期望教育。

问题一:什么是期望教育。

参考文献:《十定律》帕累托等著高永编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著《期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陈俊张积家著人际期望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互动中,人们总是根据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去推测或预测对方可能出现的行为。

教师期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期望。

学生发展离不开教师期望。

教育是期望引导的传递期望的活动。

问题二:期望教育是怎样影响学生的。

参考文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浅议学困生教育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张瑞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教育实验研究发现,教师期望对儿童发展具有直接重大的影响,证明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

期望教育作用机制的关键点在于,教师会因为其期望的不同,对儿童采取不同性质、水平的接触以及不同的教学评价态度等等。

因此,这种不同的期望与对待,直接影响学生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和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各方面的发展。

问题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进行期望教育。

参考文献:《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主编《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马建涛主编在学生形成自我期望环节,有高期望感的学生会更加的努力,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奖励或表扬,特别是可为日后发展铺路,因此,努力学习会逐渐成为他们的自我期望。

相反地,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学习情况或一些其他表现可能更多的因失败而受的批评,因成功的赞扬或因努力的积极强化也不多,加上缺乏支持性的环境气氛,有低期望感。

这时学习动机强度低,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会更差,难以收拾的恶性循环也就形成了。

为了避免教师对学生产生过多的消极期望,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一,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第二,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趣点,指导或矫正学生行为,达到师生心心相知。

教育目标达成

教育目标达成

教育目标达成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期望达到的结果。

通过教育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而教育目标的达成则是评价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目标的实施以及教育目标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引,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标的设定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同时,教育目标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课程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育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至关重要。

二、教育目标的设定1.明确指导思想:教育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方针。

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科知识。

2.分析需求群体: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定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将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明确学习目标:将教育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为实施教育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

三、教育目标的实施1.教学计划的制定: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育资源的配置: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支持。

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以及符合目标要求的师资力量和教育环境。

四、教育目标的评估1.考核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考核方式。

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评价标准的制定:根据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标准应具体明确,客观公正,并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教育
希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

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一、希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希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希望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和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及学生的世界观培养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熟悉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英语学习和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和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觉性。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提出大希望,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大目的。

这个大希望就是摘要:“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大希望提出之后,把学生按英语学习成绩分为优、中、低三个档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希望。

优等生类学习动机较明确,学习劲头足,自信心强而持久,对他们的希望要定得偏高一些,即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类型。

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的,有的没有达到,这时要及时总结评价。

对达目的者应再提出新希望,对没达目的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对其获得的成功及时予以鼓励,这种方法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最后,当他们达到目的时,回头一望,自会心得到成功的喜悦。

对中等生类,在分析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的(即提出大希望),主要采取“最优等生战略”,把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有一些他们各自的强项和优等生比较,会使他们忽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顿生赶超优等生的心理,这时再趁热打铁,提出希望(包括长、短期)。

希望确定之后,就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而不能像对待
优等生那样,进行最终的成果分析,因为那样可能太迟,起不到好效果。

只有及时帮助其校正学习方法上的偏差,才能使“五分钟热度”变成长期的动力,才能使中等生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赶超优等生,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动力,增强实现大希望的信心。

差等生是英语教学中实施希望教育的最佳人选,因为差等生在学生群体中常被忽视,因而他们都具有羞怯、懦弱、自我放弃、破罐破摔的外部心理表现。

而通过悉心的交谈会发现,他们往往都具有强烈要求学习好的愿望,而且智力并不差,有的由于英语基础差,有的苦于方法不当,有的苦于不被理解等诸多原因而畏缩不前。

他们渴求理解、帮助和信任。

根据他们对老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十分敏感的特征,在适当的时候当众或私下给予希望,他们会牢记于心,发愤努力。

这时再找其谈心,寻问学习上的难题,帮助解开心中迷惑,并及时鼓励其取得的点滴成绩。

结合成功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若要有用需努力”的信心和决心,运用成功来争取更大的成功,最终实现老师的希望。

通过这样的分档对待,在班集体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希望,在希望的鼓舞和优等生的带动下,学生们自觉地学习,沿着希望阶梯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奔向更新的高度。

(二)强化希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化希望就是及时利用已实现的短期希望来强化学生对实现中、长期希望的信心,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而其它学科较差;也有的学生初中成绩较好,而高中较差,对这样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希望教育,结合迁移规律,用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或其它时间段的成绩来影响其现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

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实现希望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喜好,巩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

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一书中把“原理和态度的迁移”看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布鲁姆也曾说过“强化希望是最好的学习动机”。

关键字:希望学生成绩实现提出目的学习英语教育教学希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

在哲学上体
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三)分解希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分解希望就是将一个具体的希望分散开来,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环环有目的,节节有希望,针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希望,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实际上是一个用小希望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的过程。

例如,在课堂上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种状态的概括。

笔者采用的方法一是在课堂上或个别辅导时即时提问,同时暗示“你能行”;二是在考试前复习阶段启发诱导。

二者均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求知欲,并增强自信心。

通过把具体的希望分散化,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再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予以暗示、鼓励,促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概括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这样更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克服的困难愈大愈多,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二、英语教学中希望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教育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以下几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一)希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
英语教学中希望的提出应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所及的基础上,不能希望过高,不切实际,否则就可能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有限的,过分强调则容易导致希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希望也不能定得太低,因为轻而易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思想上放松,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提高。

(二)希望质不能太低
希望质即希望的质量。

英语教学中的希望一定要有政治高度,有大局和宏观的思想,使学生在崇高的大期望下学习,不能局限于超过某一个学生,实现某一上小目标上。

否则就太狭隘和低级了,不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出实现希望的时间应合理
实现希望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使这个希望落到实处。

这个过程不能太长,使人感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也不能太短,使人感到太仓促,压力太大。

应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学习实际合理确定,并结合希望值分段调整,以求完美。

(四)提出希望的方法亦需灵活
提出希望有多种形式,不仅限于英语教学的某一环节。

对全体学生的希望可以结合参与学校、地区和国家等大型活动以及组织班会、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

对个别学生的希望可以在集体场合,也可在个别谈心时进行。

具体方法可以用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诸如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

需要注意的是,“反希望”的提出一定要审慎。

所谓反希望是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他们智力较好但不用心学习,应在充分了解使其学习差的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反希望即“激将法”,使其对老师的反希望产生对抗情绪,形成一定要扭转老师这种印象的心态,并能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发奋学习,取得好成绩。

这样就是成功的“反希望”,不然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师生间感情的培养,所以在运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