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内容拓展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内容拓展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知识拓展】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1.东部地带。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地貌:东部地带基本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势低平,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2)经济因素。

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3)社会因素。

①民族心理:人们的思想观念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②历史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存在着地域差异。

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20世纪30年代后,一度出现向西推移的趋势;至新中国成立前,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

③开放政策: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直至开放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沿边省区的行政中心城市后,我国才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东部地带依靠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2.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地貌: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上,海拔较高,对农业的发展不利。

②地理区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2)经济因素。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迟缓。

(3)社会因素。

①民族心理: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差。

②历史基础:资金缺乏,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后,经济发展速度慢,其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最慢。

③开放政策:地处内陆,开放政策相对较晚,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小。

三大地带的特征与发展1.东部地带。

高中地理必修3 —1.3 区域发展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3 —1.3 区域发展差异

四大地区的差异 /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010年与2015年四大地区城镇化水平比较(单位:%)
年份 2010 2015
东部 57.11 63.81
中部 41.48 47.33
西部 35.61 39.75
东北 58.43 61.60
城市化水平:东部、东北部﹥中西部 城市密度:东部﹥ 中部﹥东北部﹥西部 原因:城市发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东部地带
地形
自 然 因 气候 素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 丘陵和平原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 能源、原料不足, 资源 北方淡水资源短缺
中、西部地带
海拔较高,高原山地面 积大,地形起伏较大
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 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高 寒区面积广大
刚果河下游河道非常狭窄(类似长江中游的长江三峡),出海口仅5公里宽,这就导致刚果河到了入海口的水 流速度依然湍急,汹涌不减,泥沙此时根本就停不下来,直接冲到大西洋,使得刚果河口的海域都是淡水,真 的有一些生活在海洋里的淡水鱼!
区 域 发 展 差 异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读图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成因,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基本情况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东部:沿海13省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琼、台、港、澳)
a 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 源原材料基地
b 改善生态环境 c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 巩固农业基础 e 发展边境贸易,旅游业
刚果河位于非洲赤 道地区的刚果盆地 地区,全长4640千 米,流域面积370万 平方千米,是非洲 第二长河,长度在 非洲仅次于尼罗河, 在世界排名第八位, 但是刚果河却是世 界流量第二大的河 流,仅次于亚马孙 河。

最新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48张PPT)-PPT课件

最新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48张PPT)-PPT课件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 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 经济和技术联系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知识点导航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0℃
暖温带 亚热带
800mm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
发展极为不利
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
明显优势
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科技、教育和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发展基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
经础 济
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 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
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因 产业结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
素构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 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
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 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
相对迟缓
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交通运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输状况 件较差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区
读“2012年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 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工业产值东部>中部>西部> 东北。 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外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相 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 发展,而中、西部和东北仍然以 传统型工业为主。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社会稳定
3.开发的优劣条件
优:
资源丰富,劳力成本低,市场开发潜力大
劣: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等) 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4.开发的措施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根本性措施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键 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重要条件
三.西部大开发
1.大西部的范围
西部 10个省区
中部的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 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 延边朝鲜族自治区
2.大开发意义
●缩小东西的差异,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资源保障.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有利调整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 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训练1: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 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
条件是( B)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C)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产业结构差异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不同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就不同,区域的 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就存在差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2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2 湘教版必修3

第十五页,共23页。
东部地带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然 因
气候
东部季风区内,湿润,雨热同期

自然资源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gāoyuán)为主,海拔较 高
大部分位于(wèiyú)非季风区,干 旱区、高寒区面积大
非常(fēicháng)丰富
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综合

城市化水平
宁、青、
赣等9个
新等10个
辽、冀、京、津、鲁、 苏、沪、浙、闽、粤、 桂、琼等12个
自然(zìrán)条 件
划 经济基础
分 (jīngjì jīchǔ)
依 据
发展水平
较差
薄弱 低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优越 雄厚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较低

第十七页,共23页。
第十八页,共23页。
第十九页,共23页。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读图 1 -15、 1 - 16 ,回答(huídá)问 题
第十页,共23页。
第十一页,共23页。
(1)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 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dì sān chǎn yè) 比重明显上升;重工业比例先升后降,轻工业比例不断 上升。 影响:活跃市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 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fāzhǎn),你有什么建议?
优 势:资源、劳动力、市场、土地、区位等 限制因素:资金、技术等 建 议:调整产业结构、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科技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一、考点打破1. 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根据;2. 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开展状况;3. 通过比拟,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开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开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开展差异2. 产业构造差异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开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历,与兴旺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进步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程度。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进步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开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如今经济开展程度、经济开展速度、产业构造、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随堂练习】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 成都、武汉、南昌C. 沈阳、太原、西安D. 昆明、长沙、福州答案:D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 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可以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开展的做法是〔〕A. 把局部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开展农牧产品加工业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答案:C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开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兴旺,适宜开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兴旺,适宜开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例题1〔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内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共38张PPT)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共38张PPT)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 优势 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
发展潜力
劣势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小结:
西部大开发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
意义
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
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
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开发 重点
依靠资源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 境、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 技、振兴教育
习 题 (2008年高考文综)产业重心是 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 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 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
势是: D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习 题 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 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 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
东、中、西差异
读图思考: 比较我国三 个经济地带 经济发展水 平和发展速 度的差异?
2.产业结构差异
东、中、西差异
读上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的差异,填写表格
东、中、西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 济地带
中部经 济地带
东部经 济地带
产业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 结构 占有较大的比重

学业水平课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学业水平课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河运优势明显, 可江海联运
对外开放较早, 开放程度较高
三、西部大开发 阅读课本P22-23,思考: 1.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提出的背景? 2.西部地区有什么发展优势和不足? 3.“西部大开发”的措施? 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5.P23“活动”。
西部大开发
再生 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 阶段 济复苏
矛盾加剧
高失业率、 人口减少
走向协调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 3.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②与全国平均值相比:
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三产业比重都高于全国平均值。
其他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都低 于全国平均值;第一二产业比重都 高于全国平均值。
原因:
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少。
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人均耕地 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气候特点
北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南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 温少雨
西北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 冷干燥
夏季温凉,降水较多; 青藏 冬季寒冷干燥
P19-20“活动”
东部地带

地形Βιβλιοθήκη 属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以平 原和丘陵为主,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地带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
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不利
然 因
业相对发达;土地资源相对 转移;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
效 吸 质 城际 产业 率 引 量 联系 发展 ( ( ( (Ⅳ) (Ⅵ) Ⅸ Ⅶ) Ⅷ) ) 1 3 4 9 13 2 1 3 4 7 1 4 3 5 6 1 2 3 6 8 4 1 9 7 2 1 4
三、西部大开发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 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范围 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广西自治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10+2+3
优势 劣势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 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扶植;西部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 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 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4) 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0 7
4
长株潭
77.1
11
14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8
11 14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以 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地带 城市化差 异 城市化水平
东部地带 较高
中西部地带 较低
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密度
较高
较大
较低
较小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①三大地带对比: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 高, 吸纳外资 能力强,中西部地带则相反。 ②对东部地带的影响: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管理经验 ;有助于企业主动融入 国际市场 ,及时把握研 发动态,提高产品 竞争力 。
紧迫感。
[活学巧用·大冲关]
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部三
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分析下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与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 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 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
族自治区 。
(3)区位分析: ①优势资源:矿产资源、 油气资源、水能 资源、土 地资源等。 ②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 落后, 人才、技术、 资金匮
乏,生态环境脆弱。
(4)意义:
①缩小东、西部地带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②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 民族团结,保持社会 稳定与 边疆安全 。
(2)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A.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
)
解析:第(1)题,在甲、乙、丙三者中,甲图第一产业比重
最低,第二、三产业比重最高,为东部经济地带;丙图第
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说明经济落后,应 为西部经济地带;乙图为中部经济地带。第(2)题,三个经 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和 产业结构的配置,都是影响地带性差异的因素,自然资源 丰歉程度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
1. 下列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
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
B. 成都、武汉、南昌
C. 沈阳、太原、西安
D. 昆明、长沙、福州
答案:D
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 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下列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
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
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答案:C
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例题1(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内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

下列问题
A.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相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思路分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即可得出C项正确||。

黑龙江的人均GDP 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比河南小||,排除A;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排除D||。

第(2)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

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排除A;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排除B;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排除C||。

答案:(1)C (2)D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
第一产业(%) 1. 0 1.7 12.8 9.5 9. 3
第二产业(%)23.5 53 52 55.8 52
第三产业(%)75.5 45.3 35.2 34.7 38.7
A. 城市职能
B. 交通运输条件
C. 劳动力素质
D. 矿产资源条件
(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A. 水陆交通便利
B. 矿产资源丰富
C.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D. 技术力量雄厚
思路分析:第(1)题||,北京的城市职能定位为政治和文化中心||,所以其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且比例大大超过其他产业||,也比其他城市的第三产业高许多||。

故选A||。

第(2)题||,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钢铁和石油工业属于重工业||,原料需求量和运输量大||,布局要求接近原料产地||,所以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矿产资源丰富||。

故选B||。

答案:(1)A (2)B
例题2 (天津一模)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
C. 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2)关于b地及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 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 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D. 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思路分析:第(1)题||,a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这里的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

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

且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基地||,但不是蔬菜基地||。

故C错误||。

第(2)题||,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资源短缺||,A项错;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是中西部人口主要的迁入地||,由于西部生态脆弱||,人口、环境压力大||,中西部人口迁往东部可减轻中西部的压力||,故B正确;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应重点发展外向型和技术型产业||,C项错;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D项错||。

答案:(1)C (2)B
【高频疑点】
三大经济地带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不论在生态环境还是在经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