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探究

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探究

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探究【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的28个属于人口较少民族。

人口较少民族因为自身特点,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有限,收到的关注也受到极大限制。

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介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参与内容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讨论如何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执政参与权保障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民族意识人口较少民族是指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28个民族。

这些人口较少少数民族虽然总人数在我国人口中占据较小的比重,然而其民族类别丰富,拥有无法估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造成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从法理学的角度,少数人的权利值得我们的重视。

从国家统一团结的角度,人口较少民族的权利保护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的重要部分。

为了保证其正常权益,建设真正的民主国家,对于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的保护迫在眉睫。

一、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一)针对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的政策与法规无法落到实处我国历来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然而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在国家宏观指导层面还是在具体的微观操作层面,我们的关注点始终停留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少数民族或者民族自治地区,而很少关注有着自身独特特点的人口较少民族。

少数民族各有各自的特点。

对于某一少数民族适用的措施或者手段可能对于另一少数民族就毫无效果甚至有反效果。

(二)人口较少民族参与国家政治体系的实际能力微弱尽管我国《宪法》等一些法律或是相关规定对人口较少民族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能力进行了规定和保障。

然而在全国人大的位置中人口较少民族真正能够占据的比例显得微不足道。

人口较少民族往往因为人数上的绝对劣势造成话语声音小,无法得到重视。

同时,人口较少民族因为自己生活特点,生活环境习惯的区别于大多数人,造成他们的意见和权利诉求无法得到足够的理解。

(三)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方式主观意愿不强尽管我国给予了人口较少民族以许多的福利和政策来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参与。

论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李敏张家口市烟草专卖局摘要:我国少数民族统计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少数民族统计工作起步较晚,在统计工作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因此,在当前的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中,应该结合当前现状,找到工作突破口,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工作的效率,为我国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保障。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口统计;问题;解决对策1.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使得传统的人口分布格局受到了较大的改变。

而随着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稳定状况等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而,需要针对当前的现状,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统计的准确性。

2.少数民族人口统计问题(1)由于我国的民族识别过程较为漫长,且人口统计的起步较晚,因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系统、连续的少数民族人口统计方案。

同时,在各民族的人口统计中,由于种族识别较为困难,所以统计工作缺乏完整性、准确性。

(2)在少数民族的人口统计中,由于统计数据源多样,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民委以及与社会机构相关的专项数据。

因此,在数据上,不仅有地方性的数据,也有国家性的数据,而各数据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开发较困难。

(3)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分为两种,其一为以民族人口划分的统计,这种统计方式是按照各少数民族的分组进行,多包含少数民族的人口信息[1]。

其二为以民族自治地方为单位的人口统计,这种方式是以地方行政区作为划分,不仅包含了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同时也包含了自治地方的汉族人口信息。

两种不同的统计方式,也会使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科学性、规范性不能得到突出。

(4)目前,少数民族的人口统计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统计方式,因而统计信息的专业化、民族特色化均未得到体现[2]。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这种情况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那么,造成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将进行一番分析。

人口较少是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人口较少的地区,劳动力资源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着生产力的发挥。

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劳动力短缺会导致生产力低下,从而影响粮食和畜产品的产量。

而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人口较少会导致企业的招工难度增大,甚至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资源禀赋不足也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一些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较为恶劣,资源供给相对较富裕的地方相比,劣势较为明显。

在这些地区,缺乏足够的自然资源储备,会限制当地的经济活动。

西藏、青海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生产受限,同时对工业发展也有一定的限制。

交通不便也是影响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会导致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受阻,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交通不便也会增加物资运输的成本,从而影响当地商品的竞争力。

比如西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不便成为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政策扶持不足也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虽然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扶持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由于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一些政策对该地区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弱。

政策扶持不足也是导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不高也是造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文化积淀和教育条件不足,该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都相对较低。

这也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劳动力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分析——以鄂伦春族的发展为例

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分析——以鄂伦春族的发展为例

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分析——以鄂伦春族的发展为例摘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

本文以鄂伦春民族的发展为例,来探讨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状况、地区经济发展以和发展方式方面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做了一个分析,从而认为由于受历史、文化、自然等客观条件限制,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

要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进程,就必须揭示出制约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找准切入点,通过加强各方面的改革工作,来促进我国人口家少民族经济社会有序、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鄂伦春族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诗意地栖居”于世,在今天这样一个日益被技术主宰的时代,成为人类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而对于人口较少民族来说,如何恢复并保持文化本质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则是发展的关键。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典型狩猎民族。

作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人口较少民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其经济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彻底革命,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存在模式无疑也在经受着巨大考验。

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状况(一)少数民族的权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

在维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方面,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1991年通过了有关少数民族权利的原则;并于1993年设立了少数民族问题高级专员。

欧洲理事会秘书长甚至认为,尊重少数群体是衡量其成员国“道德进步”的基本尺度。

[1] 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法并不适用于东亚,因为这种方法所依据的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与东亚的社群主义和儒家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其实,解决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少数人的发展问题,在方法与途径选择上,既受到国情族情的影响,更受到体现政治价值的社会制度的影响。

在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方面,我国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二)我国人数较少民族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一些根蒂不深、人口又少的民族,如鄂伦春族,政府在尽力在扶持这个民族。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政治学思考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政治学思考

2009年第1期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相对于我国人口较多民族而言的特指概念,是指生活在我国境内的人口少于10万的少数民族。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22个民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为20个。

理论界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开始于世纪之交,其标志性事件为2000年由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共同组成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所进行的一系列调研活动[1]。

随着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要求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批示,2005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以及作为国家“十一五”专项规划之一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颁布实施,理论界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随之广泛展开。

本文尝试以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发展作为切入点,在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政治对策。

一、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在内的全面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缺少了哪一个方面,这种发展都将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政治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政治要与相应的经济、文化、社会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一方面,政治发展是人口较少民族为实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而对政治体系提出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求政治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变迁和社会进步作出必要回应,否则,政治就会成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桎梏和障碍。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摘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涉及人口数量较少、增长不稳定等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育率下降、移民流失等。

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诸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举措。

为了加强少数民族人口的保护和发展,应该加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融合发展。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政府合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未来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渐向好。

【关键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对策措施、保护、发展、融合、总结、趋势。

1. 引言1.1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增长不稳定,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

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少数民族人口保护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人口和汉族人口融合发展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的问题,推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稳定增长。

展望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达到少数民族人口和汉族人口共同发展的目标。

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相信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的现状一、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远远低于汉族人口数量。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有些民族甚至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

一些小型民族只有几千人左右,甚至更少。

这种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给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也导致了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相对较低。

由于人口规模小,少数民族在各种机构和行业中的代表性较低,容易被忽视和边缘化。

三、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还可能导致其文化传承和发展受到威胁。

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传统等文化元素因为人口数量较少,容易被汉族文化冲击和同化,面临失传的风险。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
是 跨境 民族 , 且 大部分 聚居在边 境地 区 。 人 口较少 民族政策 是我 国民族政策 的主要组 成部分 。 扶持人 口较 少 民族 的发 展 , 对加 强 民族 团结 、 维 护 国家 安 全 、 确保边 疆 安宁 、 实现 各 民族共 同 富裕和展 示 良好 国际 形
象 具有 重要 的政 治意义 和经济 意义[ 3 ] 。 2 0 0 0年 以来特 别是 2 0 0 5 年 以来 , 国家层 面和地, 集 中力 量扶持人 口较少 民族发 展取得 显著成 效 。同时 , 人 口较少 民族 发展 的研 究越来越 受
到专 家学 者和 民族 工作 者 的关注 和重 视 , 重点 和热 点主 要集 中在 扶持 政策 与实践 研究 、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保护、 某 一地 区或某一 民族发展 状况 、 “ 兴边 富 民行 动”和教育 发展政策 等方 面。 目前 , 我 国人 口较少 民族发展 状 况仍 不容 乐观 , 制 约人 口较 少 民族 发展 的政 策 缺 陷和机 制 障碍依 然 存在 。如何 破解人 口较少 民族发 展 中存 在 的缺 陷与 困境 , 提高扶 持政策 的效果 , 具有极其 重要 的意义 。本
务 委 员 会 人事 处 处 长 , 研究方向: 少数 民族 理 论 和 民族 政 策 。
二、 我 国人 口较 少 民族发 展 现 状
( 一) 行政 管理缺 陷 : 缺 乏统一 管理主体 , 政 出多 门, 责 权不清
1 . 各部 门各 自为政 , 扶 持政策 、 项 目规划 和落实措施相 互脱节
管理 、 人 力资源、 政 策执 行 及 其 程 序 的 角度 分 析 了人 口较 少 民族 发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从 公 共 政 策 的 整体 观 点 提 出对 策 , 构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人口较少民族指的是指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

这些少数民族在人口数量上的劣势往往会对他们的文化传承带来困境。

本文将从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的困境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增进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人口较少民族在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其一,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头传统,传承者数量有限。

由于人口数量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传承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导致文化传承的范围和广度受到限制。

其二,人口较少民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主流文化的强大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容易受到同化或消失的威胁。

其三,人口较少民族的居住地往往较为分散,沟通和交流存在困难。

这使得文化传承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面临一定的困难,传统技艺的传承和研究受到限制。

针对上述困境,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保护和传承人口较少民族的口传文化。

第一,建立文化保护机构和组织,开展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培训和支持,为年轻一代提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第二,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文化传承工作,如录音、录像、互联网等。

通过技术手段的帮助,可以将传统的口头文化记录下来,并且传播给更多的人。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为年轻一代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其本民族文化的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其主动传承和发展。

第四,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推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和学习,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人口较少民族的口传文化传承困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各种对策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我们的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各地,有着很多不同的民族。

虽然大家的传统文化各自不同,但是都有着自己深厚的传统,这些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中国的文化各异的大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中,因为其人数较少、地理位置偏远,他们之间的隔离较为明显,很多的文化传承和交流遭受到了很多的困难,在保护和传承他们的文化发展上受到很大的挑战。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的困境以及对策。

1、传承者老龄化在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中,很多的口头文化都是由老年人口中口传下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承者们迈入老年,年事已高,如果传统的文化无法传承到后代手中,一些文化就会随着他们而逐渐消失。

2、影响当地经济在一些人口较少的地区,他们的文化传统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途径,推广文化传统的举措不能及时地跟上民族传统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文化传承受限制传统的口头文化没有纸笔的记录,这也就限制了口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重要的文化都不能完整地传承下来。

1、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人口较少的民族中,地理位置偏僻,其交通不便。

这就给文化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要尽快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民族地区的交通网络,调动起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2、积极宣传和推广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应该积极加强宣传和推广,这会有一系列的正面效应。

除了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也会引起更多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当地经济活动,建立民族文化村,吸引更多的学生、文化爱好者、游客等到少数民族地区参观旅游,让他们了解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3、建立民族文化档案对于口头文化的档案记录,可以通过当地新闻媒体、电影、电视、网络等手段进行文化记录,将传统文化文字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些口头传承的传统文化。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 引言1.1 人口较少民族的定义人口较少民族通常指在我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他们在社会结构中占据着较小的比例。

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人口较少民族是指人口在一定数额以下的民族,如我国规定的一般认为,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都属于人口较少民族范畴。

人口较少民族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们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因为人口数量不足,他们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人口较少民族的存在对于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重要性人口较少民族在我国的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边远山区和草原地带。

虽然这些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却对我国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宗教、习俗和传统,是我国民族民俗资源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较少民族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是我国统一稳定的重要保障。

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疆域完整和国家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对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较少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多为边远、偏僻、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支持和帮助这些民族发展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援助和政策扶持,不仅是对他们文化传承的保护和延续,更是对我国整体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促进。

【2000字】2. 正文2.1 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经济基础薄弱。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人口数量有限,劳动力资源稀缺,导致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引言人口较少民族是指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群体,其传统的口传文化在现代社会逐渐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困境。

传统的口头传统文化往往无法像文字传统那样得到有效记录和传承,随着长辈逝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的危机日益加剧。

人口较少民族的口传文化是其民族的宝贵财富,代表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保护和传承人口较少民族的口传文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强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2 问题提出在面临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时,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口头文化传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许多人口较少的民族在传承口述传统方面面临着种种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是,由于口头传统的特点,传承者的数量和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实现规模化的传播和保护。

与此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了年轻一代对传统口述文化的兴趣下降,造成了传承环境的恶化。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困境还体现在资源匮乏、保护措施不力等方面。

传统的口头文化传统在数字化时代面临流失威胁,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许多珍贵的口传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风险。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确保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是指人口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

由于其人口规模小,文化传承面临一系列困境。

人口较少导致口传文化传承的传播面临障碍。

因为口传文化需要传承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人口较少会限制传承的范围和深度。

人口较少民族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由于人口少,具有传承能力和意愿的传承者很少,文化传承的力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人口较少的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呢?接下来将从政策、资源配置、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政策方面的原因对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政策是对少数民族进行保护性政策,即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

尤其是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政策给予是一方面,实施效果却未必如预期。

因为政策只是一个外部的引导,而内部的实际情况却依然不容乐观,比如一些地方对政策的执行并不到位,或是一些少数民族自身也未对政策有深入了解等等。

因此政策对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积极的,也可能成为制约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

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对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人口较少导致的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配置相对于其他地区偏少。

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民众的生活与发展条件不佳。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了资源的匮乏和无法公平分配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育方面的原因也对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建设落后,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一些少数民族儿童由于生活条件不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这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所帮助的人才。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政策、资源配置、教育等方面都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

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杜绝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人口较少的民族通常面临着口传文化传承的困境。

由于人口较少,传统的文化知识传递面临着断层和衰退的风险,这给这些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着传承人口不足的问题。

由于人口数量有限,这些民族的长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逐渐减少,致使口传文化传承的艰难性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传承教育,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知识。

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学校或培训机构,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年轻一代对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热爱,进行技能传承和知识传递。

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着口传文化传承方式的转变。

传统上,口传文化主要通过口述、身体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传递,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传统的口传方式渐渐被书面记载和电子媒体所取代。

这给文化传承带来了挑战,因为现代的传媒方式难以完全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对策之一是将传统口传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新传承方式。

比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文化讲座和交流活动,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保存传统文化表演等。

还可以保留传统的口传传统,鼓励民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传授,以确保文化知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着文化环境变迁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人们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少,习俗习惯逐渐转变。

这给口传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文化断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文化节日、艺术表演等活动的举办,吸引民众参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民众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但通过加强教育、创新传承方式和提高群众意识等对策,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的口传文化。

这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人口较少民族是指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群体,这些民族往往生活在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口传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

本文将对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口传文化面临着丧失和遗忘的风险。

由于其人口数量较少,他们的传统文化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传承者。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逐渐减少。

这导致传统的口传文化传承面临着断代和失传的危险。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往往生活在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逐渐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使得口传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经济压力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也影响了口传文化的传承。

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口传文化的记录和整理工作。

通过记录和整理口传文化的方式,将其具体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可传承、可教育的文化资源。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加强口传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工作。

通过制作影视作品、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式,将口传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触口传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加强口传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在教育过程中加入口传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和培训中心,为口传文化传承者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传承能力和专业水平。

加强政策和法律保护口传文化。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口传文化的传承者的权益,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和教育扶持,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资源,为他们传承口传文化提供保障。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记录整理、传播宣传、教育培养和政策法律保护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和传承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存在问题和困难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存在问题和困难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汇报省民委经济发展处:根据你委甘族发电[2008]13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有关材料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的保安族、撒拉族属全国人口较少民族。

止2007年底,全县有保安族人口2954户、14872人,主要聚居在大河家、刘集、柳沟、吹麻滩等乡(镇)的甘河滩、大墩、梅坡、高李、团结、肖家、四堡子、斜套等94个行政村。

撒拉族有1523户、8679人,主要聚居在大河家、刘集、吹麻滩等乡(镇)的陈家、周家、四堡子、韩陕家、克新民、康吊、陶家、沈家坪等99个行政村。

保安族和撒拉族群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部分从事商贸业。

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省上下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时,对我们民族自治县安排了一定的配套资金,但由于我县属国列省扶的少数民族贫困县、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财政十分拮据,难以落实配套资金,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展。

2、省上有关部门在安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时,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太迟,对2007年上报批复的项目,到2008年下达资金计划,对实施项目、保证项目按期建成发挥效益增加了一定难度。

3、由于我县是国列、省列贫困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跟不上全州的平均水平,群众生活困难,大部分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加之我县保安族、撒拉族聚居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脆弱。

属高寒阴湿地区和干旱山区。

扶持保安族、撒拉族加快发展资金十分有限、任务艰巨。

4、由于我县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发展规划是2004年编制的,2006年批复实施。

但从今年以来,由于物价持续上涨,特别是砂石料、钢材等原料涨价、民工工资提高等因素,致使规划项目实施难度增大,有些项目根据批复下达的资金难以实施,已经实施的项目无法进行验收。

5、我县保安族、撒拉族分散居住在全县16个乡(镇)的102个行政村,在省上批复的规划中,未将我县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聚居的刘集乡团结村等31个村列入项目村,致使全县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制约因素较多、难度较大。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历史、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共同特征的群体。

然而,随着移民、城市化和婚姻等现象的增加,一些民族地区的人口大幅减少,民族文化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民族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口传文化传承困境。

本文将讨论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的文化保护难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1.语言濒危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通常仅在一定地域内使用。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以汉语为主导的官方语言及其它城市土语不断侵蚀着民族语言的使用领域,导致民族语言的地位受到威胁,逐渐由主要使用语言变为次要语言,进而濒临消失。

2.文化失传现代化的进展将一些传统、古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淘汰,导致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之中逐渐丧失影响力,从而影响到口传文化的传承。

同时,移民、教育、现代媒介等因素也加速了这一现象,使得一些与民族文化密切关联的传统文化活动逐渐失去影响力,文化失传的情况较为普遍。

3.人才流失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人口较少民族通常难以为其年轻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年轻人乃至高素质人才不得不到外地寻求更好的机遇,进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采取措施培养和传承口传文化1.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口传文化的传承引导年轻一代更多地与传统文化接触,并重视口传文化的传承。

应通过特殊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比赛、演出等)来调动大家去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认同感,清晰民族边界,增加民族凝聚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收集、整理和保护口传文化的实况,以纪录、收集、整理等方式保护文化传统。

2.发挥传媒的作用传媒平台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如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口传文化。

可以拍摄制作一系列普及整理口传文化的纪录片、动画,为年轻人提供更多了解民族文化的机会。

同时,要优化网络、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平台,使得每个民族区域都能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影响力。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口较少。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较少,而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导致商品运输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不足,人才流动性低,这些都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滞后,产能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

这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难以有较大的突破,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比之下,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和原生态产品虽然被市场认可,但是市场需求有限,市场空间不大,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益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

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地方经济发展较慢。

而且,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不足,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也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条件不好,人才培养难度大。

这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人才短缺、技术水平低、企业管理及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

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风气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对外开放的意识,对外交流合作意识不强。

这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机会较少,对外合作的能力有限,这也成为影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现象在我国并不鲜见。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了多种原因的影响,包括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效益低、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培养难度大、社会风气保守等方面。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一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而另一部分地区资源稀缺。

人口较少的民族常常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地区,缺乏基础资源的支持,导致经济发展困难。

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或者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网络不发达,导致物流成本高,制约了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缺乏也是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造成了人力资源的缺乏。

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将制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各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往往会吸引人才和资源的聚集,而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往往缺乏发展经济的机会和动力。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尽管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一系列的经济扶持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无法充分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缺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

要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大资源配置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摘要人口较少民族是人口在30万以下民族的统称。

当前,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8个,169.5万人。

新中国建立后60多年里,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是第个三阶段,即2000年以后人口较少民族研究获得大发展,成果丰硕。

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还不成熟,一些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理清,人口较少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进展缓慢。

关键词中国民族人口较少民族研究民族学基金项目:此文为2012年省委党校立项课题——《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干部培养选拔问题研究——以德宏州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国平,中共德宏州委党校民族干部学校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不均衡,其中人口3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地处祖国西部的边远山区,发展滞后,总体贫困。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多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得到大发展,成果丰硕,民族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人口较少民族学已初露端倪,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还不成熟,一些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理清,人口较少民族学的学科建设更是进展缓慢。

现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地梳理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人口较少民族”一词的创立及应用“人口较少民族”意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1981年,马启成在《保安族——中国穆斯林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一文中,指出“保安族是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

目前只有七千四百余人。

”较早的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保安族,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钟赫1989年发表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概况》一文,提出“人口较少民族”一词,并解释道:“是指人口10万以下民族,我国有26个,分布于11个省区。

”还指出人口较少民族在社会发展、经济类型、语言、宗教信仰、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特点;呼吁党、政府及学术界对此类小民族给予应有的重视。

据查,这是本人所见到的公开提出“人口较少民族”一词又予以界定的最早文献,在该学术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但遗憾地是,在整个九十年代,并没有引起政界、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豍2000年7月,由国家民委领导,费孝通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共同组成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根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我国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界定为“人口较少民族”。

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珞巴族、高山族、赫哲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门巴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俄罗斯族、保安族、德昂族、基诺族、京族、怒族、鄂温克族、普米族、阿昌族、塔吉克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

接着国家民委办公厅先后两次发出了关于开展“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的通知。

自此以后,“人口较少民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我国学术界和政界用来专指上述22个少数民族。

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2005年国家民委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并在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

《规划》指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总人口63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统称人口较少民族。

”2011年6月,国家民委联合其他部门编制出台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和广度。

这部《规划》所规定的“人口较少民族”不再是指总人口10万以下的民族,而是进一步把人口上限扩大到30万。

这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6个民族,即锡伯族、仫佬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和土族,使人口较少民族总数上升到28个,总人口达169.5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

自2000年以来,在专指我国人口在10万或3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的词汇中,“人口较少民族”被社会各界使用的频率最高和应用的最广。

豎二、人口较少民族的统称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人口在10万以下民族的统称上,有不同看法或争议。

除了上文的“人口较少民族”这一统称外,还有学者冠以“小民族”、“小族群”、“小小民族”、“少小民族”、“弱小民族”之称。

其中,除“小族群”与“小民族”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区别外,其余的统称与“小民族”没有实质性区别。

之所以冠以“小民族”之称,何群解释道:“前苏联和一些国家的民族学界的相关研究,在20年前已出现‘小民族’用法”,“这些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具有极强的同质性。

”“在关注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和实证研究时,以10万人口以下作为“小民族”划分标准,基本上反映了小民族人口数量‘少’、传统文化相对简单的特点。

”“根底不深,人数又少”。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姜永兴、费孝通、闫丽娟、郭殿雄、何玉芳等一些学者都基本持此观点。

近年来,另有学者不赞成使用“小民族”,而主张“小族群”的统称。

李林解释道:“第一,目前学术界开始使用的‘小民族’概念,实际上还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其涵盖面也比较窄。

”“小民族”的概念不能涵盖“未识别群体”,而“小族群”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第二,从国内外政府和学术界的用法来看,‘族群’越来越多地用来指少数民族,‘民族’则越来越多地指具有或者有资格具有国家地位的族群、多族群共同体或者人们共同体。

”“第三,从性质上看,族群强调的是文化性,而民族强调的是政治性。

”所以,李林认为用“小族群”来具体指代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和族群比较合适。

上述所有“统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个人认为它们都存在一个较大缺陷,就是在民族或族群前加有“小”字。

“小”确实能反映出这些民族或族群人口少、传统文化相对简单的特点,但“小”的字义本身又带有某种“轻视”之意,所以,有时也不免让人存有一种固有的“大民族主义”之嫌;相比较而言,在民族前加“人口较少”其词性更显中性,不会让人产生任何歧义,又能恰当地反映出这些民族“根底不深,人数又少”的特点,所以用“人口较少民族”可能更适当。

三、人口较少民族研究阶段的划分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我国民族中的一个独特族群,其研究阶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晰地划分,本文试将其分为改革开放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000年以后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基本属于民族识别、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单一民族研究阶段。

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初步地探讨和研究了我国各个民族的社会形态、历史演变、婚姻制度、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一些问题,尚属于基础性研究,研究还比较零碎和分散。

1979年,当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被划定后,标志着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以及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初步结束。

在这一阶段,学术界还没有把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作为一个独特族群从总体上去关注和研究,但这些前期研究成果却为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口较少民族中的单一民族研究发展较快,成绩显著,但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以阮西湖(1985年)、姜永兴(1988年)、钟赫(1989年)和费孝通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以“小民族”或“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较早的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从总体上予以考察和研究。

应该说,他们是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驱,其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标志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是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单一民族研究继续得到迅速发展,而且总体研究较前有了飞跃式发展,表现为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成倍增长,也有专著问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四、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呈现出的特点(一)多种研究方式共同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2000年以后进入到一个黄金发展阶段。

在研究方式上出现了单一民族研究、总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三种方式。

“单一民族研究”是以某一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式,如《德昂族人口发展调查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等。

这是学术界对人口较少民族采取的最初也是最主要研究方式。

据查,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这类论文一些民族多则上千篇,少则一二百篇。

豏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人口较少民族在总体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的一种新方式,即总体研究,它是把一定人口数量(10万或30万)以下的所有或部分人口较少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而进行研究,如《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论》等。

这类研究在2000年以后有了大发展,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据查,这类文章已有600多篇,而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后发表的。

豐个案研究是把某一个或某一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最终反映、揭示或解决人口较少民族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这应该属于单一研究与总体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研究,如《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实效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云南省保山市布朗族、阿昌族与德昂族为例》等。

近些年这种研究方式深受学者青睐。

豑(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自2000年以来,学术界对人口较少民族问题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处于一个黄金时期。

具体表现为:首先,研究广度大大扩展。

研究领域已扩展到了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生态环境。

其次,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尤其是经济领域,很多学者从特色经济、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城市化以及政治学、人口经济学等角度深入分析了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在文化领域,学者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到文化的变迁、保护、传承及发展,语言文字的调查、整理、抢救、保护及发展,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变迁等课题。

(三)研究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中央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包括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相应的地方自治行政区。

但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构成和社会历史文化十分复杂,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前任何机构或个人对我国繁多的民族尚未进行过全国性的调查研究。

所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费孝通、林耀华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专家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作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国家基本完成民族识别工作,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也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绩。

文革时期,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干扰,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很难开展,人口较少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也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