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计划设计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计划设计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室孙涛尹勇卢洁刘同海山东省肿瘤医院2乳腺癌术后放疗Ⅰ.保乳术后+放疗Ⅱ.根治术后+放疗山东省肿瘤医院3Ⅰ保乳术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主要放疗技术n普通外照射n全乳+瘤床正向调强计划(IMRT -F )n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技术(SIB -IMRT )n全乳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 -I)n部分乳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PBI -IMRT )n 旋转调强技术(RapidArc )山东省肿瘤医院4靶区山东省肿瘤医院5计划设计n 体中线和腋中线各放一根铅丝,在模拟机透视下对全乳设计两个对穿视下对全乳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使两根铅丝重叠在一起,两对穿野Dm 相同,根据曲度加一定角度的楔形板调整剂量分布2Gy ×25次,总量为50Gyn 对瘤床用电子线加量2Gy ×7次A.普通外照射山东省肿瘤医院6普通外照射射野图山东省肿瘤医院7普通外照射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8普通外照射DVH 图山东省肿瘤医院9乳腺癌调强计划设计流程nCT 定位:需作4条参考标记线:内侧界标记——置于锁骨头下胸部体中线;外侧界标记——置于患侧腋中线;上界标记——平胸骨切迹;下界标记——患侧乳房皱折下2cm ,同时画出三条十字建立原始坐标系nCT 扫描后将CT 图像经局域网传至TPS ,图像重建,勾画出危及器官,由医生勾画出靶区(定义上下标记线之间的范围为靶区)n 建立射野中心,在中心平面内连接内外标记点作为射野中心轴,以此中心轴设计切线野山东省肿瘤医院10B.正向调强计划n对乳腺区域做两个对穿切线野照射,右乳一般为230°、50°左右;左乳一般为310°、130°左右,平均分配权重,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每个方向2~4个n 调节大野及子野的权重比例(每个子野为5~ 7MU )2Gy ×25次,总量为50Gyn 对于乳腺癌原发灶部位(瘤床)需要加量照射的时候,可采用电子线垂直照射加量,也可以用切线X 线照射加量2Gy ×7次ⅰ等中心位置n体中线标记和体侧标记连线的中点n射野等中心离肺边缘2cm –2.5 cm山东省肿瘤医院11ⅱ对穿切线大野n以等中心为射野中心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围绕靶区加MLCn射野前界距皮肤表面2cm[1],其他方向0.5cm n两个大野平均分配权重山东省肿瘤医院12ⅲ子野的设计n Copy大切线野做为子野,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调节MLC的形状n调节对穿野和子野的权重,子野一般5~7MU山东省肿瘤医院13山东省肿瘤医院14正向调强计划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15DVH 图山东省肿瘤医院16C.SIB -IMRT n全乳做两个对穿切线大野,平均分配权重n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n调节大野及子野的权重比例n 对瘤床加电子线或X 线野瘤床的剂量:2.15~2.2Gy ×28次全乳的剂量:1.8Gy ×28次,总量50.4Gy山东省肿瘤医院17山东省肿瘤医院18挡105、103高剂量线和挡肺的子野山东省肿瘤医院19瘤床同步加量n 电子线加量X 线切线野加量(9~15MeV) (6MV)山东省肿瘤医院20瘤床电子线补量挡块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1电子线与X 线同步补量的研究[2]n 选择10例保乳术后全乳+瘤床同步补量的患者,分别制定X 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经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照剂量≥20Gy 的患侧肺容积及受照剂量≥瘤床处方剂量的患侧肺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子线补量计划中受照剂量≥全乳处方剂量的患侧肺容积明显高于X 线补量计划,有统计学意义(p =0.014);受照剂量≥30Gy 及受照剂量≥全乳处方剂量的心脏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山东省肿瘤医院22SIB 计划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3DVH 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4D.逆向调强计划n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两个切线野平均分配权重n限定30个子野,设定子野的面积≥9cm 2,且每个子野的机器跳数>5MU ,给予一定的优化条件n 微调小子野的MLC 形状,降低高剂量区,保证靶区中不存在剂量线高于103%的剂量区域山东省肿瘤医院25优化条件山东省肿瘤医院26正向与逆向调强计划剂量比较研究[3]n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n等中心、射野方向和射束能量n保证95%的靶区体积被处方剂量线包绕n 靶区中不存在剂量线高于103%的剂量区域山东省肿瘤医院27ⅰ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8ⅱDVH 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9ⅲ结果n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无统计学差异n逆向调强计划中左肺的V 20、V 30相比正向调强显著减少(p <0.05);心脏的V 30两种计划间无统计学差异n 逆向计划的机器跳数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山东省肿瘤医院30ⅳ结论n 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相比,乳腺癌的逆向调强计划设计的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均匀度无显著差异,左肺组织的受量略有降低,心脏受量无显著差异,但在逆向调强放疗计划中机器跳数显著增加,增加了机器的磨损和治疗实施时间。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 : C50伴Z51.102 )1期—III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等。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C50伴Z51.102乳腺癌疾病编码。
2. 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若接受化疗患者受益可能大于风险,可行术后辅助化疗。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入院后常规检查需3-5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2)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病理检查,明确肿瘤、和2状况。
2. 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ECT全身骨扫描;(2)双乳MR、超声心动图、血或尿妊娠试验;(3)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或MRI检查;(5)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六)化疗前准备。
1. 确认ER PR HER2I犬态。
2. 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等。
3. 无化疗禁忌。
(七)化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结合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化疗方案。
1. C MF方案。
卄%剂量mg/(m2.d及途时间(天及周期药物径环磷酰胺500mg iv1,8 q28d*6甲氨蝶呤40mg iv1,8 q28d*6氟尿嘧啶500mg iv1,8 q28d*62.AC方案。
药物剂量mg/(m2及途径时间(天及周期阿霉素60mg iv 1 q21d*4环磷酰胺600 mg iv 1 q21d*43. E C方案。
国家卫计委2009-2017年1212个临床路径
(2016年12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备注
公示年份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备注
公示年份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病种名称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性早熟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低血糖症 儿童过敏性紫癜 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支气管哮喘 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病毒性脑炎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婴儿腹泻 急性支气管炎 直肠癌术前放疗 肺癌放疗 乳腺癌放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 小细胞肺癌化疗 肾癌内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食管癌化疗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 肝胆管细胞癌化疗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 耐多药肺结核 初治菌阳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 初治菌阴肺结核 儿童肺结核 腹股沟斜疝 扳机指 包茎或包皮过长 化脓性阑尾炎 皮脂囊肿 脐茸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 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 婴儿型先天性膈疝或膈膨升 先天性漏斗胸 先天性脐膨出 小儿隐匿性阴茎 小儿鞘膜积液 小儿腹股沟斜疝 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 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 儿童房间膈缺损 儿童室间膈缺损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 先天性脑积水 第 1 页,共 19 页
常见肿瘤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修改版
常见肿瘤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2015年版)南通市肿瘤医院2015年5月序言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及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单病种限价是指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以病种为单位向患者收取费用,病人须支付的治疗费用如果超出了限价,多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
常见肿瘤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的有机结合能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费用、提升医院效益,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制定,汇编了肿瘤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
具体内容涉及胃癌临床路径、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食管癌临床路径等,涵盖了手术、化疗、放疗等不同方式,希望能在医疗实践中给各位同仁带来帮助。
南通市肿瘤医院2015年5月目录一、胃癌临床路径 (1)(一)胃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1)(二)胃癌化疗临床路径 (7)(三)胃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12)二、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18)(一)原发性肺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18)(二)原发性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23)(三)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30)三、食管癌临床路径 (35)(一)食管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35)(二)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41)(三)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47)四、结肠癌临床路径 (52)(一)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52)(二)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 (59)五、直肠癌临床路径 (65)(一)直肠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65)1.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65)2.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72)(二)直肠癌化疗临床路径 (80)(三)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87)六、乳腺癌临床路径 (93)(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 (93)(二)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 (98)(三)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104)七、宫颈癌临床路径 (110)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115)九、下咽癌临床路径 (122)十、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 (127)十一、肾盂癌临床路径 (131)十二、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 (137)十三、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142)胃癌临床路径一、胃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1.1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版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2.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
(2)T1、T2 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①年龄≤40岁;②激素受体阴性;③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④Her-2/neu过表达等。
3.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证,但70岁以上,I期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等。
1.保乳术后放疗照射靶区:(1)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腋窝清扫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且不含有其他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照射靶区只需包括患侧乳腺;(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3)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含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可以包括或不包括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4)腋窝未作解剖或前哨淋巴结阳性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原则上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房,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2.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1)适应症:①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②腋淋巴结转移≥4个;③T1,T2,淋巴结转移1-3个者,包含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需结合患者病情):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复发高危因素。
第八部分 临床物理治疗
ZZ0 04计划设计疗计划设计,计划确认及传输。
不含图像采集,传输,计划验证及填写治疗单。
专用X线模摆位及体位固定,x线机操作,射野调整及体定向放疗及照射。
疗程ZW0 01膜制备体部,冷却塑形,在固定罩上进行体位标记及修饰。
辅加操作项目ZW0 01项体位(半坐卧或平卧位),鼻腔黏膜表面麻醉TA0 01妇科疾病治疗专用工具测定病变范围,并确定治疗方案,含治疗剂量和扫描方案。
将专用治疗超声耦合剂充填于治疗头与皮肤之间,根据扫描方案进行不同方式的扫描或结合不同的扫描方式扫描,覆盖整个计划治疗区。
治疗中根据局部组织的反应调节计划治疗剂量,当达到治疗有效的标准,停止治疗。
外阴病变治疗在麻醉下进行,治疗后即刻行局部间歇性冰敷2小时。
慢性宫颈炎治疗后即刻用冰生理盐水冲洗30分钟。
ZX0 01确聚焦超声热消融肿瘤治疗组织一次性整块完全热消融的治疗。
定标器检测换能器输出能量,制备超声偶和介质,在麻醉或镇静镇痛下,安放封水装置,皮肤脱气,固定病人,成像系统定位病灶,计算机辅助治疗计划系统(TPS)获得治疗剂量分布和给予方式。
照射中,当B超显示靶区灰度增加到一定值或MRI温度图显示≥60°,停止照射。
消融后立刻根据超声灰度增加区域或增强MRI的无灌注区估计消融体积。
四周内可根据增强MRI或CT、放射性核素显像或超声造影确定消融的体积。
图文报告。
含超声监控。
不含术中监护、MRI监控、超声直径小于或等于5厘米为一个计价单位,超过范围加收疗程肿ZX002焦超声热消融肿瘤治疗囊性肿瘤、囊实性肿瘤、良性肿瘤实行的疗程式损毁治疗(由于治疗设备的超声强度和精确度的限制,或病灶的局限,无法实现肿瘤的一次性毁损,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成)。
换能器输出能量测定,术前麻醉或镇痛,体表准备,超声病灶定位,剂量与分布设计,照射,消融区超声实时监测。
不含MRI术后评价。
40-55℃备用,在治疗部位涂一层薄泥后将泥饼外敷于患部,包裹保温、计时。
乳腺癌的4个临床路径(2012年)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D05),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43或85.44)。
2.可手术乳腺癌:0、I、IIA(T2,N0,M0)、IIB(T2,N1,M0或T3,N0,M0)或IIIA(仅T3N1M0)期的乳腺癌。
(二)诊断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等。
1.病史:发现乳腺肿块,可无肿块相关症状。
2.体征:乳腺触及肿块,腺体局灶性增厚,乳头、乳晕异常,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乳管镜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等。
(活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D05乳腺癌疾病编码。
2.可手术乳腺癌(I-IIIA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知情并同意行乳房切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2)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3)B超:双乳、双腋下、锁骨上、腹盆;(4)双乳腺X线摄影。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肿瘤标志物;(2)ECT全身骨扫描;(3)双乳MRI、超声心动图、血或尿妊娠试验;(4)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或MRI 检查;(5)ERPR、HER2检查;(6)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说明
C50. 900乳腺恶性肿瘤行Z51. 001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IIfi床路径—X C50. 900乳腺恶性肿瘤行Z51. 001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C50. 900乳腺恶性肿瘤行Z51. 001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
1、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以下指标: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24个;2) Tl、T2有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高危复发因素者。
2、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征。
(二)诊断依据。
病理学明确为乳腺癌。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C50. 900乳腺恶性肿瘤行Z51. 001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1、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以下指标: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24个;2) Tl、T2有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高危复发因素者。
2、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征。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42 天。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电解质;(3)肝胆胰脾、乳腺及引流区淋巴结彩超、胸部CT、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提示肿瘤有转移时,相关部位MRI;(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1.常规放疗。
2.适形或调强放疗。
3.放疗期间可选择的治疗:必要的升血和皮肤保护剂等。
(六)出院标准。
L放疗计划制定完成,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L治疗中出现局部皮肤严重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
临床路径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肺血栓栓塞症
2.社区获得性肺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支气管扩张症
5。支气管哮喘
6。自发性气胸
7.肺脓肿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结核性胸膜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慢性支气管炎
12.特发性肺纤维化
13.胸膜间皮瘤
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37.肛周脓肿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1.颅前窝底脑膜瘤
2。颅后窝脑膜瘤
3。垂体腺瘤
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5。三叉神经痛
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7.颅骨凹陷性骨折
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10.颅骨良性肿瘤
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2.颈内动脉动脉瘤
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5.白癜风
6。淋病
7.慢性光化性皮炎
8.荨麻疹
9。系统性硬化症
10。寻常痤疮
11。寻常型银屑病
二十二、肿瘤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甲状腺癌
2.结肠癌
3。胃癌
4.直肠癌化疗
5。直肠癌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1、患者评估和筛查1.1 既往史和家族史1.2 临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1.3 影像学评估,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等1.4 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如乳腺癌相关基因检测、激素受体状态检测等2、术前准备2.1 化疗方案选择和评估2.2 手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评估、血液学检查等2.3 乳腺癌手术方案选择和准备2.4 术前放射治疗计划,包括放疗区域、剂量等3、术后放射治疗3.1 放疗设备选择和校准3.2 放射治疗计划实施3.3 放疗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3.3.1 皮肤反应的处理3.3.2 乳腺内淋巴水肿的处理3.3.3 骨质疏松的处理4、随访和评估4.1 放射治疗结束后的随访计划4.2 治疗效果的评估与记录4.3 基于治疗效果的个体化后续治疗方案选择附件:1、乳腺癌放射治疗方案表2、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表3、乳腺癌术前评估记录表4、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一般发生在乳腺上皮细胞。
2、术后放射治疗:乳腺癌手术后使用放射线治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3、化疗:使用药物杀灭或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治疗方法。
4、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上的受体,可以与激素结合,影响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5、皮肤反应:放射治疗后皮肤的不良反应,如红斑、脱屑等。
6、乳腺内淋巴水肿:手术和放射治疗后乳腺区域淋巴管的阻塞,导致水肿和肿胀。
7、骨质疏松:骨组织变薄、弱化的疾病,可能是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个一、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肺血栓栓塞症2.社区获得性肺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哮喘6.自发性气胸7.肺脓肿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结核性胸膜炎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慢性支气管炎12.特发性肺纤维化13.胸膜间皮瘤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1.肝硬化腹水2.轻症急性胰腺炎3.胆总管结石4.胃十二指肠溃疡5.大肠息肉6.反流食管炎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12.上消化道出血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出血3.吉兰—巴雷综合征4.多发性硬化5.癫痫6.重症肌无力7.病毒性脑炎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肌萎缩侧索硬化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1.颈动脉狭窄12.颅内静脉窦血栓13.视神经脊髓炎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5.脑梗塞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8.房性心动过速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12.主动脉夹层内科13.肾血管性高血压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临床路径病种9个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初治APL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血友病A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终末期肾脏病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3.急性肾功能损伤肾病行肾穿刺活检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7.急性肾盂肾炎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临床路径病种10个型糖尿病型糖尿病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4.库欣综合征病6.垂体催乳素瘤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尿崩症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36个1.胃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胰腺炎3.直肠息肉4.门静脉高压症5.腹股沟疝6.下肢静脉曲张7.血栓性外痔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结节性甲状腺肿10.乳腺癌11.结节性甲状腺肿12.甲状腺良性肿瘤13.急性乳腺炎14.慢性胆囊炎1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6.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7.肛裂18.脾破裂19.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20.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4.胃癌根治手术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26.乳腺良性肿瘤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原发性肝细胞癌29.肝门胆管癌30.细菌性肝脓肿31.胰腺癌32.胰腺假性囊肿33.肠梗阻34.小肠间质瘤35.克罗恩病36.肠外瘘36.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8个1.颅前窝底脑膜瘤2.颅后窝脑膜瘤3.垂体腺瘤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5.三叉神经痛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颅骨凹陷性骨折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0.颅骨良性肿瘤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颈内动脉动脉瘤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14.大脑半球胶质瘤15.大脑凸面脑膜瘤16.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7.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8.脑挫裂伤十、骨科临床路径病种26个1.腰椎间盘突出症2.颈椎病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4.股骨颈骨折5.胫骨平台骨折6.踝关节骨折7.股骨干骨折8.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锁骨骨折10.肱骨干骨折11.肱骨髁骨折12.尺骨鹰嘴骨折13.股骨髁骨折14.髌骨骨折15.尺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胫腓骨干骨折18.股骨下端骨肉瘤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21.胸椎管狭窄症22.股骨头坏死23.髋关节发育不良24.髋关节骨关节炎25.膝内翻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2个1.肾癌2.膀胱肿瘤3.良性前列腺增生4.肾结石5.输尿管结石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静脉曲张8.精索鞘膜积液9.前列腺癌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肾盂癌12.输尿管癌十二、胸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贲门失迟缓症2.自发性气胸3.食管癌4.支气管肺癌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6.漏斗胸7.非侵袭性胸腺瘤8.肺良性肿瘤9.纵膈良性肿瘤10.食管裂孔疝11.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12.气管恶性肿瘤13.食管平滑肌瘤14.纵膈恶性畸胎瘤15.食管癌手术治疗16.原发性肺癌手术十三、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法洛四联症7.主动脉病变8.升主动脉瘤9.肺动脉瓣狭窄10.二尖瓣病变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妇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子宫腺肌病2.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计划性剖宫产4.完全性前置胎盘5.过期妊娠6.医疗性引产7.阴道产钳助产8.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9.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10.产褥感染十六、儿科内科临床路径病种29个1.轮状病毒肠炎2.支原体肺炎3.麻疹合并肺炎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7.儿童房间隔缺损8.儿童室间隔缺损9.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0.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1.矮小症12.病毒性心肌炎13.川崎病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癫痫型糖尿病17.急性肾小球肾炎1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过敏性紫癜22.毛细支气管炎23.热性惊厥24.胃食管反流25.消化性溃疡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9.支气管肺炎十七、小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先天性巨结肠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3.尿道下裂4.急性肠套叠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甲状舌管囊肿或腮源性囊肿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8.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1.梅克尔憩室1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3.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4.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5.先天性肌性斜颈16.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眼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共同性斜视4.上睑下垂5.老年性白内障6.角膜裂伤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耳鼻喉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声带息肉3.慢性鼻—鼻窦炎4.喉癌5.慢性扁桃体炎6.突发性耳聋7.鼻出血8.鼻中隔偏曲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0.分泌性中耳炎11.甲状腺肿瘤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3.下咽癌14.腺样体肥大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口腔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舌癌2.唇裂3.腭裂4.下颌骨骨折5.下颌前突畸形6.腮腺多形性腺瘤7.牙列缺损8.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9.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10.复发性口腔溃疡11.口腔扁平苔藓12.口腔念珠菌病13.单纯疱疹14.乳牙中龋15.乳牙慢性牙髓炎16.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皮肤性病科临床路径病种11个1.带状疱疹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寻常性天疱疮4.重症多行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5.白癜风6.淋病7.慢性光化性皮炎8.荨麻疹9.系统性硬化症10.寻常痤疮11.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肿瘤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直肠癌化疗5.直肠癌放射治疗6.结肠癌化疗7.食管癌化疗8.食管癌放射治疗9.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10.乳腺癌化疗11.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12.胃癌姑息化疗13.胃癌术前化疗14.胃癌辅助化疗15.胃癌放射治疗二十三、精神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双相情感障碍2.精神分裂症3.持久的妄想性障碍4.分裂情感性障碍5.抑郁症。
新版:乳腺癌临床路径
新版:乳腺癌临床路径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2.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
(2)T1、T2 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①年龄≤40岁;②激素受体阴性;③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④Her-2/neu过表达等。
3.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证,但70岁以上,I期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等。
1.保乳术后放疗照射靶区:(1)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腋窝清扫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且不含有其他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照射靶区只需包括患侧乳腺;(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3)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含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可以包括或不包括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4)腋窝未作解剖或前哨淋巴结阳性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原则上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房,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2.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1)适应症:①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②腋淋巴结转移≥4个;③T1,T2,淋巴结转移1-3个者,包含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需结合患者病情):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复发高危因素。
(2)照射靶区:胸壁+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腋窝不作为常规术后放疗的靶区,内乳淋巴引流区术后放疗的价值尚不肯定,Her-2过表达的患者原则上不考虑预防性照射内乳引流区(考虑到曲妥珠单抗对心脏的影响)。
对于T3N0患者可以考虑单纯胸壁作为照射靶区。
(三)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日为≤49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伴Z51.002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3)胸片、心电图、腹部和盆腔超声。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胸部CT、ECT骨扫描、痰培养、血培养等。
(六)选择用药。
放射治疗前后可应用皮肤防护剂,以减低皮肤反应。
(七)实施放射治疗。
患者仰卧于乳腺托架上,调整托架的角度,使胸壁与模拟定位机床面平行,患侧上臂外展90°。
1.全乳照射。
(1)放射源的选择:4-6MV X线。
(2)射野:上界为锁骨头下缘,即第一肋骨下缘;下界为乳腺皮肤皱折下1-2 cm;内界为体中线;外界为腋中线或腋后线。
(3)照射剂量:全乳DT 50 Gy/5周/25次,不加填充物, 或总量42.5Gy,每次2.66Gy。
然后原发灶瘤床补量,一般可在模拟机下根据术中银夹标记定位或手术疤痕周围外放2-3 cm,用适宜能量的电子线或X线缩小切线野。
瘤床补量总剂量为DT 10-16 Gy/1-1.5周/5-8次。
2.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1)胸壁照射:①放射源的选择:4-6MV X线切线野;②射野:上下界基本同全乳照射,因为大部分情况都同时含有区域淋巴结照射指证,所以上界需要和锁骨上野衔接。
③照射剂量:使用组织等效填充物以增加皮肤表面剂量。
全胸壁DT 50 Gy/5周/25次。
部分胸廓平坦或其它解剖较特殊的患者也可采用电子线垂直照射,一般需要全胸壁垫补偿物DT20 Gy/2周/10次,以提高胸壁表面剂量。
常规应用B超测定胸壁厚度, 并根据胸壁厚度调整填充物(组织补偿物)的厚度, 并确定所选用电子线的能量, 减少对肺组织和心脏大血管的照射剂量, 尽量避免产生放射性肺损伤。
(2)锁骨上/下野照射:①射野:上界为环状软骨水平,下界第一前肋骨水平,内界为体中线至胸骨切迹水平沿胸锁乳突肌的内缘,外界为肱骨头内侧。
②照射剂量:可采用高能X线和电子线混合以减少肺尖的剂量,总剂量50Gy,锁上区剂量计算参考点为皮下3-3.5cm,其分割剂量为1.8-2.0Gy,所有治疗计划按每周5天安排。
(3)其他淋巴引流区照射:腋窝照射野:和锁骨上/下野合并成为腋-锁联合野,一般通过6 MV-X线前野照射至DT 40Gy/5周/20次,锁骨上区深度以皮下3-3.5 cm计算,不足的剂量以电子线补充至50Gy/25次;腋窝深度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计算,欠缺的剂量则采用腋后野6MV X线补量至DT 50Gy。
腋后照射野:上界为锁骨下缘,下界为腋窝下界至皮肤开放,内界沿胸廓内侧缘,外界为肱骨头内缘。
常规定位的内乳野需包括第一至第三肋间,上界与锁骨上野衔接,内界过体中线0.5-1cm,宽度一般为5cm,原则上2/3及以上剂量需采用电子线以减少心脏的照射剂量。
和二维治疗相比,基于CT定位的三维治疗计划可以显著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和减少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在射野衔接、特殊解剖的患者中尤其可以体现其优势。
即使采用常规定位,也建议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剂量参考点的优化,楔形滤片角度的选择和正常组织体积剂量的评估等,以更好地达到靶区剂量的完整覆盖和放射损伤的降低。
(八)放疗后的复查放疗结束时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如治疗前存在不正常的化验结果,则在放疗结束时需要复查该项目。
(九)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I-II度皮肤反应。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参考费用标准单纯乳腺照射2.5-3万元,合并区域淋巴结照射(无论保乳或乳房根治/改良根治术后)3.5-4万元。
二、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行乳腺癌手术后,符合放射治疗指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9 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住院第3-7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交待病情□书写病历□完善各项检查□初步确定放射治疗靶区和剂量□上级医师查房和评估□完成放疗前准备□根据体检、彩超、钼靶、穿刺及手术后病理结果等,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综合治疗方案,行放疗前讨论,确定放疗方案□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如有必要)、输血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放疗注意事项□放疗定位,可二维定位,定位后CT扫描或直接行模拟定位CT□勾画靶区□物理师制定计划□模拟机及加速器计划确认和核对□住院医师完成必要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放疗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放疗科二级护理常规□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腹部盆腔超声□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胸部CT、ECT骨扫描、痰培养、血培养等(视患者情况而定)长期医嘱:□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其他医嘱,可包括内分泌治疗临时医嘱:□其它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入院评估□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放疗前准备□放疗前宣教(正常组织保护等)□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巡视病房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8-44天(放疗过程)住院第45-49天主要诊疗工作□放疗□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注意记录患者放疗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日期和程度□上级医师查房,对放疗区域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明确是否能出院□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及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后续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等□完善出院前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其他医嘱,可包括内分泌治疗临时医嘱:□正常组织放疗保护剂□针对放疗急性反应的对症处理药物□其它特殊医嘱长期医嘱:□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其他医嘱,可包括内分泌治疗临时医嘱:□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盆腔超声检查出院医嘱:□出院带药: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放疗结束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