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影响观察

合集下载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2.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1022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

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选择4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分组,对照组(n=2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为3-12h,研究组(n=2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在3h内,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不良反应降低(P<0.05)。

结论: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在3h内,临床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临床疗效;安全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肌梗死类型,因为前壁心肌梗塞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因此除胸痛症状外,急性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前壁心肌梗塞[1]。

如果在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患者,则心肌梗死后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并发症。

此外,前部心肌梗塞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猝死[2]。

另外,如果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发生透壁性心肌梗塞,则可能导致心脏破裂甚至急性死亡。

通常,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的心肌梗塞,需要积极治疗。

本研究分析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

1、一般资料1.1基本资料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选择4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分组,签同意书,61-88岁,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x±s)组别n年龄(岁)男(n,%)女(n,%)研究组2375.23±5.6211(47.83%)12(52.17%)对照组2375.79±5.1615(65.22%)8(34.78%)t/χ20.4020 1.4154 1.4154P0.68910.23420.23421.2研究方法根据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分组,对照组(n=2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为3-12h,研究组(n=2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在3h内。

急性心梗PCI_不同治疗时间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急性心梗PCI_不同治疗时间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急性心梗PCI不同治疗时间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耿仕发 (唐山弘慈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急性心梗患者进行PCI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且需要行PCI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三组,A组(治疗时间6 h以内)、B组(治疗时间6~12 h)、C组(治疗时间12 h以上),每组各40例。

在PCI术后3、30 d,比较三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结果 PCI术后3 d,三组患者LVEF、LVED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30 d,A组患者LVEF优于其他两组,LVEDd小于其他两组(P<0.05);且A组MACE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P<0.05)。

结论 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PCI治疗,发病时间至手术治疗时间越短,其心功能指标恢复越好,且安全性越高。

关键词:急性心梗;PCI;治疗时间;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闭塞性血栓形成引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2]。

临床获益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心肌挽救程度(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及时性、有效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快打开罪犯血管,挽救幸存的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疏通梗死冠状动脉,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AMI治疗的综合临床终点,为AMI一线治疗策略[3]。

在过去30年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院内死亡率已从20%左右下降到接近5%,部分原因是较早获得有效的治疗,证明了“时间”和再灌注疗法的重要性[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急性心梗患者进行PCI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证明时间的重要性。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且需行PCI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三组,A组PCI 治疗时间在6 h以内,B组PCI治疗时间6~12 h,C 组PCI治疗时间12 h以上,每组各40例。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不同时间窗内的介入治疗效果有所差异,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及时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但介入治疗也伴随着一定的并发症和风险,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

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影响,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不同时间窗内介入治疗的优劣,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疗效比较、长期随访、并发症、风险评估、临床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急诊阶段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关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方案被提出。

对于不同时间窗内的介入治疗疗效的探索仍然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时间窗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探讨时间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研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危害性和治疗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危重,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恢复心肌功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对于不同时间窗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比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7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依据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8例。

甲组在发病后3 h内开展手术治疗,乙组在发病3 h后开展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

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乙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发生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作次数分别为(1.49±0.35)、(0.84±0.05)、(1.20±0.33)、(0.52±0.01)次,均明显少于乙组的(4.92±1.55)、(3.24±0.67)、(3.22±0.60)、(2.14±0.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前壁心梗急性冠脉介入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显著,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深刻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临床疗效急性前壁心梗是心血管内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目前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促使冠脉再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改善心功能,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成熟发展和药物支架的创新研发,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救治成功率不断升高[1]。

有研究指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动脉时间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为对比急性前壁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不同时间窗对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本院抽选2014年6月~2016年8月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7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纳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7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依据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发病至治疗间隔时间0.05),具有可比性。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是心源性死亡和心源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不同时间窗内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其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未完全明确。

现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选择适当的介入时间窗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早期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源性死亡率。

过早或过晚的介入治疗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深入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具体目的如下:1. 探讨不同时间窗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表现,以便更加准确地对不同时间窗内的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2. 分析不同时间窗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疗依据。

4. 调查不同时间窗内介入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不同时间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5. 探讨不同时间窗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策略和指导。

1.3 意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发生心功能障碍。

研究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不同时间窗内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在不同时间内进行介入治疗的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决策,提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深入研究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影响,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介入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重要的急性临床表现之一。

它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危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脏功能不全和猝死的风险。

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同时间窗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却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不同时间窗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000字】1.2 目的目的旨在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通过比较各时间窗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合理选择时间窗的建议。

通过研究不同时间窗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同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推广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以期提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意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窗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治疗时机,提高治疗成功率。

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盲目进行介入治疗,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通过提出合理选择时间窗的建议,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操作指导,促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梗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60例急性前壁心梗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入院治疗前后时间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即对照组发病>7h后接受治疗,观察组发病<6h接受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在6h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予以治疗效果最佳,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疗效急性前壁心梗是临床心血管科室极为凶险的疾病,具有发病急且迅速的特点,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该疾病是心血管科室中的危急重症,该病好发中老年人。

在发病后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急性循环功能发生障碍、胸骨后发生持续且剧烈的疼痛,且随着心肌梗区域的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以及左心室重构,若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则会导致患者死亡[1]。

近几年来我国急性前壁心梗发病率日益上升,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有新的突破,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再加之药物支架后,不仅疗效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缩短急诊冠脉介入时间的同时,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使患者心绞痛的症状逐渐减少,发作次数也相对应减少,减少该病带来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生存空间得到大大的提升[2]。

为此,本文将分析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分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分析

3讨论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尽管其本身已经发育完成,但尚不十分完全,各个系统均不够完善,机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5-7]。

脐静脉置管、PICC均是静脉通路的类型,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优势[8]。

此类患儿外周血管隐匿且脆弱,临床穿刺难度较大。

患儿病情进展变化快,静脉通道畅通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可以长时间留置的静脉通路十分必要。

患儿自身的皮肤弹性相对较差,外周血管发育不十分成熟,血管细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时候容易不回血,置管难度较大[9,10]。

在出生早期脐静脉管径较大,利于留置,保持血管通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1.42%,差异显著(P<0.05),说明联合静脉置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联合静脉置管,可以考虑患儿的皮肤特性,从而合理安排置管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达2000g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联合静脉置管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达2000g的时间,提高平均体重增长速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联合静脉置管,相对减少了并发症发生,使得患儿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良好的进食,从而体重增长合理,快速出院,通过先脐静脉置管后PICC置管,使患儿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

总之,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以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达2000g的时间,提高平均体重增长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1]郭永琴,李建丽,胡晶.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9):1103-1106.[2]庄秀娟,霍开明,徐莉,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5):2372-2376.[3]汪洪先.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7-8,10. [4]郎平.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与PICC联合应用中的循证护理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3):72-73.[5]刘澄之,周雄英,俞君,等.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83-85.[6]刘建伟.PICC与外周静脉短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27.[7]万会莲,孙志青,夏颖,等.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与PICC联合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7,45(2):298-303. [8]李娜,屈清荣,郭宏湘,等.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2):1005-1006.[9]钟文华,杨戎威,黄华飞,等.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1):50-52.[10]叶春燕,李惠玲,朱春菊,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8):59-62.(收稿日期:2021-01-08)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分析王胜利(绛县人民医院,山西绛县043699)【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共68例,入组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根据治疗时间,将68例患者分成2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n=34)发病3~12 h内治疗,观察组(n=34)发病3h内治疗,均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术。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5%,高于对照组82.35%,二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共12例,比较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梗,超早期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时间窗;急性心梗;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

急性心梗,发病率高,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急诊冠脉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梗的常用方法,促使冠脉再通,改善心功能。

但是,关于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治疗时间学术界仍存在争议,而恰当的时间窗是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改善预后[2]。

故此,本文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象且分成2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现在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34例。

所有患者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年龄40-80岁,男女不限,愿意参与研究,签署有同意书,且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时间窗用于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应用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研究,以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差异为分组标准,对照组(34例),时间为3~12h;研究组(34),时间为<3h,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4.12%>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2.94%<对照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缩短治疗时间窗,可以提高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高,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急性前壁心梗属于心血管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主要因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形成瘢痕,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心肌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对患者心肌功能改善、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急诊冠脉介入是现阶段急性前壁心梗的首选治疗方法,再通血管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改善情况。

本次研究以6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为例,探究不同治疗时间窗用于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对疗效的影响,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对象:6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

(1)纳入标准: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梗,发病时间≤12h,6个月内未出血活动性出血;(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存在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者[2]。

根据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分组如下:①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范围:52~78(64.58±5.24)岁;②研究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范围:51~76(64.61±5.22)岁。

统计学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梗患者在不同时间窗中实施冠脉介入治疗的能效。

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均入院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时间在发病3h内,研究组治疗时间在发病3h后。

比较两组治疗成效、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83%(23/24),相较于对照组75%(18/24)更高,且在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

结论:在急性心梗发病3h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关注与推行。

关键词: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心功能急性心梗是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之一,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梗的发病急、病情凶险,其治疗关键在于及早恢复被堵塞的血管,以恢复心肌灌注血流,挽救生命。

冠脉介入治疗是恢复急性心梗患者心肌血供的有效策略,但实践发现,其治疗效果与治疗的时间存在密切联系[1]。

基于此,本次以4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分析对象,探究冠脉介入治疗的合理时间窗,以期进一步提高急性心梗的治疗有效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48例急性心梗患者展开分析,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

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其中24例视为对照组,包括男14例、女10例,年龄50~76(63.04±9.17)岁。

另24例视为分析组,包括男12例、女12例,年龄51~75(63.11±9.04)岁。

纳入标准:①满足急性心梗诊断标准,符合冠脉介入治疗指征;②无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或恶性肿瘤;③本人及家属认可试验,并自愿同意参与;④临床资料齐全真实。

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麻醉或手术禁忌症、过敏史;②存在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④中途退出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通过分析后,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试验具有分析价值。

1.2 方法两组均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但两组的治疗时间窗存在差异,对照组在发病3h内开展,分析组在发病3h后开展。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1. 不同时间窗的定义在探讨不同时间窗对PCI治疗疗效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不同时间窗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PCI治疗时间窗可分为早期PCI和迟期PCI两个阶段。

早期PCI一般指患者发病后3-24小时内进行PCI治疗,而迟期PCI则是指患者发病后24小时以上进行PCI治疗。

2. 早期PCI vs. 迟期PCI从临床研究的数据来看,早期PCI与迟期PCI在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早期PCI能够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而迟期PCI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可以更充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3. 临床研究的结果针对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治疗疗效的影响,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

一项名为DANAMI-2的临床试验发现,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另一项名为PRAGUE-1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些高危患者,迟期PCI治疗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早期PCI和迟期PCI在不同患者群体中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 临床实践中的思考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PCI治疗,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窗。

对于早期PCI治疗,需要权衡术中风险和患者的病情稳定程度;对于迟期PCI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护理,确保手术安全性。

还需要注意PCI治疗的手术操作技术和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全面提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AWMI)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且及时的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疗效受到时间窗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PCI介入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PCI治疗时间窗通常分为3个阶段:早期PCI介入(0-6小时)、迟期PCI介入(6-12小时)和晚期PCI介入(12小时后)。

早期PCI介入是指患者在发病后0-6小时内接受PCI治疗,迟期PCI介入是指患者在发病后6-12小时内接受PCI治疗,晚期PCI介入是指患者在发病后12小时以上接受PCI治疗。

不同时间窗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早期PCI介入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迟期PCI介入也可以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晚期PCI介入虽然不能完全恢复梗死心肌,但仍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影响不同时间窗PCI治疗效果的因素1.梗死心肌面积早期PCI介入对梗死心肌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梗死心肌面积越小,治疗效果越显著。

迟期PCI介入对梗死心肌面积的影响较为有限,而晚期PCI介入对梗死心肌面积的改善效果较为不明显。

2.患者基础情况患者的基础情况也会影响不同时间窗PCI治疗效果,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一般来说,年轻、无合并症的患者对PCI治疗效果更好,不同时间窗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3.医疗条件医疗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不同时间窗PCI治疗效果。

在医疗条件先进的大医院,早期PCI介入的效果可能更好;而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迟期PCI介入的效果可能更为显著。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冉琴【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前壁心梗的患者,按照急性前壁心梗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进行分组,≤3小时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3-12小时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

分别对两组在住院期间临床治愈率、术后半年心绞痛、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心室重构情况的影响等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愈总有效为42例(95.45%),对照组中患者治愈总有效为31例(81.5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半年心绞痛、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以及左室舒末内径减小,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及时的对急性前壁心梗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总页数】2页(P44-45)【作者】冉琴【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运城044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观察 [J], 付翔宇;2.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观察 [J], 付翔宇3.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 [J], 庞延友4.不同治疗时间窗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范夏女; 赵冲; 姜玲5.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 [J], 郭华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W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心肌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疾病特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PCI)已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针对不同时间窗对EPCI治疗疗效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本文将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需要了解EPCI治疗及其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情况。

E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患者体内引入支架或球囊扩张器,直接在冠状动脉内扩张狭窄部位或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EPCI在病灶动脉首选治疗措施,能够快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减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EPCI已成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标准的治疗手段。

EPCI治疗的疗效受到时间窗的限制。

早期的EPCI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预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减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EPCI治疗的疗效将逐渐降低,甚至在一定时间后失去疗效。

时间窗对EPCI治疗的影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非所有研究结果都一致,一些研究显示,在一定范围内,EPCI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疗效并不受时间窗的影响。

这表明时间窗对EPCI治疗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一些研究也指出,EPCI治疗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了时间窗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都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多因素分析,来全面评估EPCI治疗的疗效。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AWM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

不同的时间窗对PCI治疗的疗效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介入治疗原则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的胸痛、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临床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其原则是尽快复流闭塞的冠状动脉,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心肌功能,减少心源性休克和病死率。

二、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影响1、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是指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的前6小时内进行PCI治疗。

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梗死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进行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三、结论和展望在未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大样本数据的支持,为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将能够更好地挽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不同时间窗对PCI 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一、不同时间窗对PCI疗效的影响1.1 早期PCI的疗效早期PCI是指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尽快进行介入治疗。

一般来说,早期PCI可以快速恢复冠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缩短梗死区和缺血区的存在时间,降低心肌坏死率。

早期PCI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晚期PCI是指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一段时间再进行介入治疗。

一些研究发现,晚期PCI同样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较于早期PCI,晚期PCI的疗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早期PCI和晚期PCI的疗效差异,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

一些研究发现,特定患者群体(如老年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等)在晚期进行PCI 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使疗效下降。

一些学者提倡在确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尽早进行PCI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二、实证研究分析2.1 文献回顾2.2 结果分析根据文献回顾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早期PCI和晚期PCI均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进行有效治疗,但在具体应用时需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合并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尽早进行PCI可能会增加治疗风险。

而对于其他一些相对稳定的患者,则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窗内进行PCI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时机。

2.3 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我们只是从已有的文献中进行了综合分析,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

我们的结论还需要在更多的实证研究中得到验证。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及时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与恢复至关重要。

不同时间窗内进行介入治疗对于疗效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以及介入治疗的原理。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相关心肌缺血坏死所致,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通过引导导管经血管途径到达闭塞的冠状动脉病变处,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操作,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性和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挽救心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降低患者死亡率。

我们来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坏死,降低心脏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对于不同时间窗内的介入治疗,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表明,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尽早进行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心肌坏死面积,减少死亡率。

而另一些研究则指出,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较晚的时间窗内进行介入治疗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效果更佳。

一般来说,从临床经验来看,尽早进行介入治疗肯定是有益的。

因为心肌梗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可以减少心肌坏死,保护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对于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较晚,心肌梗死范围较大,心肌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较晚进行介入治疗可能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因为此时患者的心肌已经发生坏死,再次供血可能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甚至加重心脏功能不全。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延迟介入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条件等因素。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危害性最大的类型之一,因其病情危急、治疗难度大而备受关注。

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不同时间窗对介入治疗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析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时间窗对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对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来说,越早越好。

根据研究显示,从症状发生到介入时间延迟,患者的心肌损伤会越来越重。

一些学者提出了"时间即心肌"的观点,即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处理中,时间窗越短,患者的心肌损伤越轻。

而在实际治疗中,通常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分为溶栓治疗和直接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并将时间窗划分为早期和晚期。

关于溶栓治疗和直接介入治疗的时间窗选择,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溶栓治疗是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以溶解形成的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管通畅,达到保护心肌的目的。

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是症状发生后的3~12小时,而直接介入治疗则是在患者症状发生后的12小时内进行介入手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恢复心肌的供血,减少心肌损伤。

对于直接介入治疗,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时间窗越早越好,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12小时内的介入治疗效果并不一定好于溶栓治疗。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来说,关于不同时间窗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在实际治疗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患者的就诊时间,由于患者就诊的及时性不同,导致了介入手术的时间窗的不同。

其次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同医院的介入手术的条件和能力不同,也会影响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窗。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引起的。

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及时的介入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特点。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类型,常见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胸痛、气促、出汗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PCI是通过导管技术在冠状动脉阻塞部位进行介入手术,恢复血流通气的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对于不同时间窗内进行PCI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影响尚不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进行PCI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预后。

因为早期PCI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通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坏死率,从而减少心肌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早期PCI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心包炎等。

许多专家建议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尽早进行PCI治疗。

并非所有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一些研究显示,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较长时间内进行PCI治疗并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这些研究认为,在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估和药物治疗充分的情况下,即使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内进行PCI治疗,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他们建议在确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应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药物治疗,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PCI治疗。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探析尚未有明确结论。

早期进行PCI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立即进行PCI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综合考虑早期PCI治疗的利弊,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影响观察
田小雨,王永德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北京 1014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临床上给予急性心梗患者超早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梗;时间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2.1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并发症多、病情发展快等优点,也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以胸骨后持续疼痛、急性循环障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左室重构、心功能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因此,本文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发病3h内治疗(观察组),而34例在发病3~12 h内治疗(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45~77岁,平均(65.5±10.2)岁,其中15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对照组年龄47~78岁,平均(65.7±10.4)岁,其中12例为女性、22例为男性。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按照治疗时间分组)。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发病3 h内治疗,而对照组则在发病3~12 h内治疗,即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以及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纠正水电解质异常,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再给予氯吡格雷片600 mg含服,然后开展手术,操作如下:先给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冠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观察,明确血管壁情况后,在病变部位后行支架植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将梗死血管开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血栓负荷不严重的患者,在开展血管扩张术时,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选择球囊;对于血栓负荷严重的患者,则先用血栓抽吸导管来抽吸血栓,然后再将血管的血流情况和残存血栓负荷量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球囊,并且准确判断导管撤出时机,保持血流持续开通。

术后,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l,1次/d;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 mg,1次/d,并且运用5000 U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2次/d,连续1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①显效。

经造影检查,患者的病变血管狭窄段较治疗前减少>75%或基本消失;②有效。

经造影检查,患者的病变血管狭窄段较治疗前减少50%~75%;③无效。

经造影检查,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病变血管狭窄段减少<50%。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绞痛发作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n=34)13(38.24)15(44.12)6(17.65)28(82.35)观察组(n=35)24(68.57)10(28.57)1(2.86)34(97.14)x2值12.873
P值<0.05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发作发生率对照组(n=34)1(2.86)2(5.88)10(29.41)13(37.14)
观察组(n=35)0(0.0)1(2.86)5(14.29)6(17.14)x2值12.735
P值<0.05
作者简介:田小雨,男,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下转16页)
2.3 治疗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对照组9042399(81/90)90.00观察组9049383(87/90)96.67 P<0.05
3 讨 论
3.1 慢性盆腔炎发病因素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因素非常多,①免疫因素,当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时,可能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进而病菌侵入造成炎症的出现。

②病情因素,部分急性盆腔炎患者因病情未得到治愈引起慢性盆腔炎[5]。

③产后、妇科手术后,当患者因相关疾病进行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侵入性检查或进行人工流产等妇科手术时,可能因生殖道黏膜损伤等问题导致下生殖道上行感染[5]。

④性活动及年龄,当患者年龄较小,性伴侣较多,性生活频繁均可导致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与此同时,不注意性卫生保健、疏于进行阴道冲洗者,也会造成盆腔炎发生。

3.2 慢性盆腔炎治疗方式
临床上进行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三种,首先,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和心理干预,提升患者治愈信心,指导患者合理、正确饮食,提升患者自身抵抗力,避免再次出现炎症感染。

其次,选择激光、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加速患者自身血液循环,对其组织营养状态予以改善,加速自身对炎性的吸收,促进炎症消退。

其三,当患者盆腔炎急性发作时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为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最好是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其四,中医治疗,如口服中成药、灌肠等治疗方式[6]。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干预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令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 邹汉喜.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8,18(A0):156.
[2] 沙丽曼·卡斯令,王芸.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治
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93.
本文编辑:吴卫
3 讨 论
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冠脉介入治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主要为通过再灌注缺血的心肌,使梗死面积缩小,挽救濒死的心肌,从而降低病死率[2]。

虽然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但是不同治疗时间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并且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心肌在30 min左右开始坏死,约8 h后完全坏死,所以尽早将阻塞的血管打开,就能挽回更多的心肌,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3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这一结果与冉琴[4]研究报道一致,提示尽早使患者的心肌水平得到有效灌注,恢复闭塞冠状动脉的血流,可以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减轻患者症状。

同时,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尽早给予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仅可以使心肌损伤减轻,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还能使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使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使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5]。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急性心梗患者早期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裕勤.吴佳源.段世英.不同时间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比较.临床内科杂志,2016,33(6):410-412.
[2] 付翔宇.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
的影响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8):984-986.
[3] 胡玉震,易明.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251.
[4] 冉琴.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2):44-45.
[5] 王彦霞,宋超,金珂.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73-74.
本文编辑:吴卫
(上接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