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合集下载

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实施方案

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实施方案

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的笔记本上,笔尖轻轻划过纸张,那些关于“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实施方案”的思路就像泉水般涌出。

一、项目背景咱们这个县,地处山水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是个天然的大氧吧。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吸这里的清新空气。

所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不仅能够提升我们县的知名度,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将我县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中国天然氧吧”,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有多么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体验。

三、实施步骤1.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得有个权威的数据来证明我们县的空气质量。

我们可以与环保部门合作,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点,实时监测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提升森林覆盖率虽然我们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很高了,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让更多的树木来净化空气。

3.加强生态保护对于已经划定的生态保护区,要严格执法,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破坏者付出代价。

4.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在县城周边设立自行车租赁点,推广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5.建设氧吧小镇在县城周边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建设一个氧吧小镇。

小镇内不仅有丰富的负氧离子,还要有完善的旅游设施,让游客在这里能够真正地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6.举办氧吧节每年定期举办氧吧节,通过各种活动,如徒步、骑行、瑜伽等,让游客亲身体验我们县的天然氧吧魅力。

四、宣传推广1.制作宣传材料制作一系列的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短视频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

2.利用网络平台利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关于我们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的信息,吸引更多网友关注。

3.合作媒体与各级媒体合作,进行专题报道,提高我们县的知名度。

公共艺术营造呼吸的城市空间艺术家刘建华访谈

公共艺术营造呼吸的城市空间艺术家刘建华访谈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在杨浦滨江留下的21组(件)永久性公共艺术作品与城市空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我们荣幸地采访了连续参与三届艺术季的艺术家刘建华,他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艺术家刘建华慷慨地分享了他参加空间艺术季的过程、感受,以及对公共艺术的看法。

沈建霞(以下简称沈):您连续参加了三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请您谈谈第三届与往届有何差异?刘建华(以下简称刘):往届按照一个正规的双年展形态进行,策展人根据他的策展概念选择一些艺术家及作品,艺术作品更多是在室内空间展出。

第三届也在室内对作品进行展出,但增加了公共艺术单元。

艺术季结束后,该单元的作品可以永久存留在杨浦滨江,观众可以参观、参与作品。

另外,开幕式增加了一些表演项目,它们围绕展览主题“相遇encounter”概念进行,比如日本影像艺术家高桥启祐的影像作品《水之记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合唱套曲《相遇》。

沈:您的《天外之物》是由不同团队的协调完成的,您如何看待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与艺术家协作生产艺术品的方式?刘:艺术季整体的安排会有这些人的参与。

就我自己的这件作品落实而言,景观设计师、建筑师是配合展览进行的。

比如,作品摆放的位置是我选择的,而它作为艺术季整体的项目内容,有些地方可能会牵扯到空间,所以需要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灯光等各方面的配合。

我作为一个具体的艺术家,不会和他们有很多的联系。

策展团队参与整体的设计、空间安排,他们之间可能会沟通。

孔一诺(以下简称孔):《天外之物》来源于您的作品《迹象》,能具体谈一谈您的整个创作灵感与创作过程吗?刘:《天外之物》作品的形态实际上是自然的一个呈现,有点像天空掉下的雨滴一样,相对比较抽象、极简。

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我个人的作品,像《迹象》墨滴的形态、《延续的空间形式》针的感觉,从这里面延伸出一个形式上的面对。

但灵感更多和在地性有关系。

会呼吸的建筑

会呼吸的建筑

会呼吸的建筑当谈及“会呼吸的建筑”这个话题时,人们常常联想到一种建筑风格,它不仅可以从外观上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室内空气流通和环保节能。

这种建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与大自然产生了一种默契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建筑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空间,人们在其中工作、生活、休息。

与人体一样,建筑也需要呼吸。

然而,大多数传统建筑设计常常不考虑到这一点,室内空气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很多人在办公室或住宅内长时间工作居住后会感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设计一座能够呼吸的建筑呢?首先,建筑师可以通过优化室内空气流通系统,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有效交换。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布置通风口、通风管道和空气净化设备,确保新鲜空气的进入和污浊空气的排出。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在建筑中设置透明的玻璃窗户以增加室内采光,利用阳光照射和自然风力来提高空气质量。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还可以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其次,会呼吸的建筑还可以利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来实现环保节能。

例如,设计师可以选用可再生的、具有良好隔音和保温性能的材料来建造外墙和屋顶。

这种材料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的噪音和温度,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建筑中还可以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除了室内环境和能源利用,会呼吸的建筑还可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环保效果。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植物种植来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并为建筑提供自然的遮阳和保温效果。

此外,建筑外墙的设计可以借鉴自然界的形态和材料,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总之,会呼吸的建筑是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它将建筑与人体的呼吸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段和技术手段,提供一个室内空气质量良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

城市的呼吸:从喧嚣到静谧的绿色转型

 城市的呼吸:从喧嚣到静谧的绿色转型

标题:城市的呼吸:从喧嚣到静谧的绿色转型
在繁华的城市中,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这是现代都市特有的韵律与节奏,犹如城市的热烈呼吸。

然而,这份热闹背后,却隐藏着环境压力、资源消耗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

于是,一场从喧嚣到静谧,从钢筋水泥到绿色生态的转型悄然展开。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曾经,我们追求的是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如今,我们更向往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城市不再只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人们诗意栖居的家园。

绿色公园如翡翠般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仅净化了空气,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空间;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普及,让城市交通从拥堵走向畅通,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绿色建筑拔地而起,节能、环保、舒适的特性,使得城市空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场绿色转型,是城市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呼唤,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它让我们看到,城市可以有喧嚣的繁荣,也可以有静谧的生态美,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完美的融合。

当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时,也能享受到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惬意,这才是城市应有的“呼吸”方式。

总的来说,城市的绿色转型,是从喧嚣走向静谧的过程,是从物质富饶迈向生态文明的进步,是在繁忙与宁静、发展与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

未来,我们期待每一个城市都能奏响这曲动人的绿色交响乐,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也让地球母亲因我们的智慧选择而焕发新生。

新型环保透水砖广告语

新型环保透水砖广告语

新型环保透水砖广告语广告语,新型环保透水砖广告语1、购兴农建材环保砖,造森林公园舒适城。

2、兴农透水砖,我们的海绵宝宝。

3、兴农透水砖,大哥大级别的建材。

4、兴农透水砖,会呼吸的环保砖。

5、精品环保透水砖,幸福快乐无限长。

6、用兴农透水砖,建品质海绵城。

7、兴农引领时代,衡阳弹向未来。

8、兴农建材,“砖”心——让城市更美!9、选择兴农“砖”业,成就精彩生活。

10、兴农弹指之间,衡阳精彩无限。

11、虚怀若谷,吐陈纳新——兴农新型环保透水砖。

12、兴农环保透水砖,造海绵城市首选。

13、兴农品质如一,衡阳弹力十足。

14、城市成长离不开兴农海绵砖的营养。

15、兴农环保砖,品质最“石”在。

16、兴农透水砖,感觉身体被掏空。

17、随雨潜入地,润城好细腻。

18、选建材兴农建材,助力海绵城市未来。

19、让衡阳像海绵一样张弛有度——兴农建材。

20、兴农建材,让生活更美好。

21、兴农建材,铺就城市未来。

22、海纳百川,兴农建材。

23、兴农钻石品质,城市弹力十足。

24、兴农建材,与您共建“海绵城市”!25、兴农环保透水砖,海绵城市美誉传。

26、透水砖,首选兴农建材,种类齐全,质量可靠!27、透水有度,无限吸收。

28、有绿、有静、有张弛,给城市添一块呼吸的砖,共筑海绵城市新大路——兴农海绵透水砖。

29、兴农张弛有度,衡阳收放自如。

30、匠心智造,丰彩生活——兴农新型环保透水砖。

31、兴农环保透水砖,改善城市水循环。

32、兴农建材,城乡未来。

33、兴农透水砖,海绵城市真需要!34、建设海绵城市,兴农更“砖”业。

35、兴农环保建材,筑就新型城市未来。

36、兴农环保透水砖,让我们的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37、和兴农一起,与城市共呼吸。

38、兴农环保砖,精品行天下。

39、兴农建材,初心即“砖”心!40、兴农建材,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让城市在森林里呼吸

让城市在森林里呼吸

成 为亚洲地 区的唯一代表 , 可以说, 这是宁波创建 国家森 和 谐 城 市 ”“ 海 森林 城 市 ” 、滨 。加 大 财 政 投 入 力度 , 快江 加
湖 相 拥 、 海 环 绕 、 林 进 城 的 城 市 森 林 景 观 建 设 , 施 山 森 实
宁 波 市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力 实 施“ 态 立 市 ” “ 里 绿 色通 道 ” “ 里 绿 色 河 道 ” 程 , 新 拆 房 建 绿 、 大 生 千 和 干 工 创
8 浙 讧锋 业 21 00 6
LST NI绿 色 天 地 V AD Ei
来, 宁波 始 终坚 持“ 以人 为 本 ” 一 核 心 , 创 建 活 动 作 为 为 民 这 把 谋 利 、 民造 福 的 民 生 工 程 来 抓 , 自然 生 态 元 素 融 入 城 市 建 为 把
设之中, 加快推进生态宣居城市建设 , 着力优化城 乡人居环境 。
面 积 达 l .4平 方 米 , 市 有溪 口、 东 大 峡 谷 等 国家 风 水 清 、 绿 、 香和 鸟语 已成 为 宁波 城 市 的亮 丽风 景 。 07 全 浙 岸 花
景名胜区及 1 森林公园。 8个
致 力打 造共建 共享 的森林 城市
致 力打 造翠绿 蓊郁 的森 林城 市
创建“ 国家森林城市”主体是人民群众, , 最根本的是


绿 色 天 地 LST NI VEI D A
让城 市 在森 林 里呼吸
口撰 文 / 巴音 朝 鲁 毛 光 烈 宁波是一座书藏古今 、 港通 天 下 的城 市 , 同时 也 是 一 平 衡 等 方 面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 波 把 创建 国家 森 林 城 宁

呼吸的绿色城市探析城市由灰色建设向绿色规划的转变

呼吸的绿色城市探析城市由灰色建设向绿色规划的转变

Vol.29No.1Jan.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1期(下)2013年1月1引言自城市出现以来,它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不仅仅包含的是人与建筑,更是人与自然环境、自然作用互动的结果,与森林、河流、草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明显不同的是,城市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要物种的生态系统.当然,城市系统与其他系统也有共同点,城市系统中一样存在物种间的竞合与互动以及能量与物质的进出,也同样由很多的次级系统所组成.而现代化城市的运作,不仅包含了社会经济制度的软体系统以外,还包括了例如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废弃物处理、下水道等公共设施系统,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支配着人、能源、水以及废弃物的流动,同时也决定城市对周遭环境的影响.自现代城市以来,人们在设计当初,就没有整体考量城市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可以这样说,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人口以及欲望无节制的增长,土地无限制的开发,资源的空前损耗以及交通运输、废弃物的排放与处置、水利系统的不良设计,定然是当前环境浩劫的罪魁祸首.要让城市的运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共处,我们当代人必须要深刻检讨这些方面,改造相关的系统,让城市的灰色建设转化为绿色规划,建筑物,能源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水利系统是城市中重要的几个组成部分,下面我就简要的探讨这几个方面,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2绿色建筑的真义针对绿色建筑,笔者需要提出三个问题.2.1绿色建筑的内涵是什么?绿色建筑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在许多地方都成为房地产的营销手段,但绿色建筑是什么,恐怕很多人未必能说清道明,经过种植绿色植物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吗?还是能节水节能的建筑?当然,评定一个建筑是否为绿色建筑肯定有一定的标准,比如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所研发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LEED,它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标准,其包括了建筑的基地设计,节水保水,能源使用,材料与资源的循环,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创意等.从认证的角度来看,是否为绿色建筑,取决于是否达标,例如,省了多少水,节约了多少能源或能量,使用了多少可以回收的材料,排放了多少的有害气体等.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认证中,也划分绿色建筑的等级,有浅绿和深绿之分,不管什么等级,当然或多或少能减少环境的冲击,但仍然能造成负面影响.由此,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2.2通过的认证标准的绿色建筑就是真的绿建筑吗?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当下,绿色观念愈发重视,并成为了先进城市的主流城市价值观念,从而取得绿色建筑认证就是环保建筑成为理所当然.但是,在认证制度愈具规模愈趋繁杂的同时,科技成为探讨焦.绿色认证成为终极目标的大环境形势下,我们可能忽略了绿色建筑作为改善地球生态环境的深层意义.2.3不适合建造城市的地区建造“环保城市”,环保吗?这似乎带有一些讽刺意味,而这正是商业的推动,以绿色建筑之名行土地开发之实,继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阿布达比意欲打造一个崭新的环保城市———马斯达,号称全部建筑都是绿色建筑.但是在沙漠中进行土地开发,绿色建筑有“绿意”吗?城市真环保吗?即使所有的建筑都通过的认证体系,其生态危害仍然巨大,破坏了原有生态资源同时消耗更多的资源.绿色建筑观念的浮现,来自于人类对于当代建筑所造成的环境危害的反思,所以,绿色建筑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需求外,还要尊重地球生态环境.现在设计的绿色建筑仅仅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充其量比原来的建筑减少了一些对环境的负担,“坏事少做了一点”,但对于健康状况已亮呼吸的绿色城市———探析城市由灰色建设向绿色规划的转变张志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广州510900)摘要:通过对城市的生态问题的引入,针对城市的建筑、能源、交通和水利,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改进的方向,期望能改变固有的思维,积极思考修复现有城市的策略和手段,创造一个能自由呼吸的绿色城市.关键词:绿色城市;灰色建设;绿色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K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92-0292--红灯的地球而言无济于事.因而,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绿色建筑不但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同时应该还具有修复环境的效果.不过,较为遗憾的是当今的绿色认证体系仅仅停留在减少环境的负面效应的检测,对真正的可持续没有太大的意义.3由低碳城市向低能源城市迈进现代城市有大量的能源需求,特别是在电力、空调以及交通运输上,所以政府才会不断的钻井采油开矿,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再加上石化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也成为气候变迁的元凶.然而很多人认为可以用替代能源来解决这样的环境问题,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指标不治本的方法,有可能过犹不及,替代能源的大量无节制的实用,终究会产生新的不易察觉的环境问题.要治本,最为根本的就是降低能耗,减少直接和间接的能源使用,这就真正体现了一个用替代能源的低碳城市向低能源城市的迈进.4城市动脉的多元解决方案交通系统就是城市的大动脉,关乎着城市的便利性.当汽车取代了马车,开启了前所未有、快捷舒适的现代交通时,恐怕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到汽车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如此大的破坏.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是鼓励使用汽车,而这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式交通规划,正因为交通专家假设大部分人拥有私家车,而且去任何地方都使用汽车,因而使政府致力于提供宽广的道路和足够的停车位,进而造成现代城市的一流汽车道路网,却只有四流甚至极为缺乏的大众交通系统.如何使用最少的能源,却以不破坏环境的方式来满足交通的便利性,有赖于规划思维的改变,交通运输系统的设计不能以满足单一的运输工具(例如私人汽车)为主,必须回到交通的本质,思考如何使人们在任何时间都能便捷的前往目的地.最理想的城市,应该在于其生活机能在步行可及之处就能满足.中距离的交通需求可以通过自行车和地方性的大众运输系统(例如公交、地铁、轻轨等)取代.比如自行车推广做得非常完善的哥本哈根,丹麦的哥本哈根推行的公共自行车计划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现在丹麦百分之三十六的人骑自行车上班,百分之五十八的市民会固定使用自行车,当然这个计划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有计划的支持和投资.对于中长距离的交通需求就可以通过铁路系统.迈进绿色交通也离不开其他有一的做法,比如规划生活机能健全的社区,可以舒适步行和骑乘自行车的优良环境创建等,同时更离不开,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的转变.5城市静脉———与水和平共处城市水利系统有几个重要的环节,首先就是城市的供水系统.现代城市的供水主要依赖于城市以外的水资源,通常是河流上游的大型水库.水库的建设虽然暂时满足了用水需求,但也严重影响了自然水文以及河川生态,更因为淤积问题而导致水库寿命有限.另外一个与城市有关的水利工程就是雨水下水道,其任务主要是将雨水迅速排离城市以免大面积积水淹水,但这样的考虑和设计,严重的隔绝了雨水下渗到地底补给地下水的机会,同时也扰乱了河流水文并破坏了河川谁知,另外经常由于下水道的失灵而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例如2011年的中国部分大城市的洪涝灾害.美国的西雅图对于下水道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做得较好,值得我们借鉴经验.西雅图的下水道生态方案简称是SEASTREET.其做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方面将原有的柏油路缩减尺寸,只勉强容得下两辆车擦身而过:另一方面就是在道路蜿蜒的空间设计数个低于路面的生态草沟,并栽植耐水植物等:还有一点就是在整个路段增加人行步道,改善步行环境.城市的防洪需求也是城市水利系统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将防洪堤等各种水泥硬体工程堆置在河道的两岸,就像水库一样直接摧毁了自然水文环境,同时也无法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的就是荷兰的还地于河,与其加高堤防,增加垂直空间来抵挡洪水,还不如增加水平空间的方式来容纳洪水.水利系统的终极目标不外乎是控制水体的流动,期望任何时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死脑经的认为自然的水文系统可以通过工程来调控,然而现代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甚剧,不仅未达目标而且得不偿失.因此,城市水利系统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必须设法尊重自然水文形态,不能造成生态系统的水文改变.当然这需要我们的水利工程师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的不懈努力.6结语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暖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方法和手段,从城市入手,从城市的建筑,能源,交通运输和水利入手,改变固有的落后观念,积极思考如何修复现有的城市,让城市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绿色生命集合体.———————————————————参考文献:〔1〕美国绿建筑认证标准.http///leed.〔2〕阿布达比的马斯达新城计划.http/// en/home/index.aspx.〔3〕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廖桂贤.遇见好城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93--。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源头陈分散家、镇系海统绵布局系的统调规蓄划机制布局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20%—50%
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 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50% 公共区域≥ 70%
下垫面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天然氧吧城市宣传标语

天然氧吧城市宣传标语

天然氧吧城市宣传标语
1. 呼吸新鲜,生活在天然氧吧!
2. 天然氧吧,城市的肺。

3. 不只是城市,更是大自然的大客厅!
4. 氧吧城市,让呼吸都成为享受!
5. 在这里,每一次呼吸都是与大自然的浪漫约会。

6. 天然氧吧,科学证实的健康之选。

7. 怀念小时候的清新空气吗?来这里,找回那份纯净。

8. 为明天,选择一个与大自然更近的城市。

9. 绿肺之城,氧气之源。

10. 山水间,城市的天然氧吧。

11. 呼吸间,感受自然的魅力。

12. 氧吧城市,为生活加氧!
13. 天然氧吧,回归自然,享受生活。

14. 清新如初,氧吧之城邀您共呼吸。

15. 天然氧吧,城市的呼吸,生活的诗。

在试点中先行在实践中示范

在试点中先行在实践中示范

在试点中先⾏在实践中⽰范2019-09-26⼀个⼭头⼀个⼭头去突破,⼀个⾼地⼀个⾼地去占领,真正把试点变成亮点,把先⾏变成先成,把试验变成⽰范。

中央对贵安新区⾼度重视,寄予厚望,赋予了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地、⽣态⽂明⽰范区三⼤战略使命,、总理等中央领导亲临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省委、省政府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践⾏五⼤发展新理念先⾏⽰范区”,为新区开发建设指明了⽅向。

贵安新区成⽴以来,国家赋予新区创建国家⼤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相对集中⾏政许可权试点、国家绿⾊数据中⼼试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系列重⼤试点试验,对贵安新区全⾯深化改⾰扩⼤开放,⾛出⼀条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差异化发展新路意义重⼤,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持,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机遇,为我们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加快建设五⼤发展新理念先⾏⽰范区提供了有⼒⽀撑,注⼊了强劲动⼒。

改⾰进⼊攻坚朗.“惟改⾰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创新者胜”。

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精⼼谋划实施,抓好顶层设计,⼤胆创新突破,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以锐意创新的勇⽓、敢为⼈先的锐⽓、蓬勃向上的朝⽓,以率先推进国家重⼤试点试验为重点,⼀个⼭头⼀个⼭头去突破,⼀个⾼地⼀个⾼地去占领.真正把试点变成亮点.把先⾏变成先成,把试验变成⽰范,勇当改⾰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者,加快把新区建成践⾏五⼤发展新理念先⾏⽰范区。

率先创建国家⼤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国家实施⼤数据战略,并批准我省建设⼤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我们加快⼤数据发展带来了重⼤机遇。

贵安新区是推进贵州⼤数据发展的核⼼区域.⼤数据对贵安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集⼈⽓、技术,实现产业兴城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把落实⼤数据战略⾏动作为推进供给侧改⾰、培育新动能的战略举措,更好地⽤⼤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提升政府治理能⼒,坚持“快做、优做、强做、新做”,率先创建国家⼤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开展国家绿⾊数据中⼼试点,聚焦“七⼤试验任务”,⼤⼒发展⼤数据核⼼业态、关联业态和衍⽣业态“三⼤业态”,加快建设绿⾊数据中⼼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数据创新应⽤⽰范基地、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和⼤数据⾃由流通港“⼀港四基地”,强化⼤数据信息基础设施、⼈才、政策法规等要素“三⼤⽀撑”,促进⼤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和全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真正把⼤数据变成⼤产业、⼤机遇变成⼤红利、⼤战略变成⼤跨越,打造全国⾸选的⼤数据“试验⽥”,激发⼤众创业、万众创新。

会呼吸的城市边缘环境

会呼吸的城市边缘环境
途。
23 尊重 自然生态敏 感边缘 区 .
“ 自然生 态敏 感边 缘 区 , 它们 赋予 界定 地域 认知 特色 , 当
城市 建 立在 山川 聚结 、资 源丰 富 的地 点 形成 独 具特 色 的城
2 邢 忠. 缘 区与 边缘 效 应 : 个广 阔 的城 乡生 态规 划视 域 【 . 边 一 M1 北 京 : 学 出版社 , 0 科 2 7 0 3 麦克哈 格 , 纬译 . 计 结合 自然[ . 京 : 芮经 设 M] 北 中国建 筑工 业 出版
政府 要把 退耕 还林 工作 经 费纳入 年度 财政 预算 ,多 方面 、 多
渠道 筹集 工作 经 费 , 保 在开 展此 项_ 确 T作时村 委会 干 部和 村
民小组 长有 一定 的误工 补助 和生 活补助 。
( ) 强 宣传 力 度 , 退 耕 还林 变为 广 大人 民群 众 的 自 2加 把
腹 地之 间 的土地 利用 转换 地 区 ” 。城 市边缘 是矛 盾 和 冲突 的
集 中营 , 机 四起却 又满 怀希 望 。边缘 区不 仅为 相邻 的地 带 危
所 共有 , 相邻 的地 域 间扮 演着 纽 带 的重 要 角色 , 在 而且 具 有 相 当优越 的生 态价 值 。边缘作 为相连 地域 的共 同组 成部 分 ,
的发展 , 市边 缘 的潜质 将被无 限放 大 , 城 它将 与城 区共 荣 , 共
仅 仅 只靠控 制废 水 排放 是得 不到 根治 的 , 该进 行水 域边 还应
缘 区 的综 合 治理 和 防 护 , 过 护岸 和 绿化 与 水 土保 持 、 通 土地
同勾勒 出完美 和谐 的 现代化 花园 型城 市空 间 , 同谱 写出和 共
但 在不远 的将来 她将成 为现 实。蓝 天 、 白云 、 碧波 、 绿树 、 红花 构成 一 幅美 丽风 景 。 齐的路 树 , 整 各异的 树种 ; 绿墙分割形 成

上海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案例

上海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案例

上海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案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成为其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挑战,上海积极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

下面我们将介绍上海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绿色建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降低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上海开始推广绿色建筑概念,并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上海市政府先后颁发了《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上海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评价标准》,鼓励建筑业采用环保材料、绿色设计等手段,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上海陆家嘴绿地中心是一个典型的绿色建筑项目,该项目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和绿色设计手段,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建筑的气候适应性。

通过这样的示范项目,上海推动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普及和应用。

二、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提高城市气候适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海大力推广城市绿化,将绿色植被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上海自2024年起启动了“绿之江西-梦想契约”行动,通过植树造林、绿化景观提升等措施,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和绿化覆盖率。

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上海有效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空气质量,提高了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同时,城市绿地也带来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上海此举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之一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在城市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推广雨水利用、建设湿地生态系统等。

上海浦东张江园林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管理案例,该项目通过生态湿地的建设、人工湿地的引入等方式,有效治理了城市降雨过程中的洪涝问题,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

每个都市都该有的呼吸地

每个都市都该有的呼吸地

园林植物与种植设计结课论文每个都市都该有的呼吸地——纽约中央公园班级:08级建筑系环艺一班姓名:王迪学号:6008204099纽约中央公园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闲空间,更是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旅游胜地。

它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纽约呼吸的肺叶一样,在高耸的现代建筑中显得那么的平静与安详。

1850年新闻记者威廉·布莱恩特在《纽约邮报》上进行公园建设运动之后,1856年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两位风景园林设计师建成了此公园。

中央公园坐落在摩天大楼耸立的曼哈顿正中,是个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

一、社会背景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

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1853年中央公园的位置及规模大致确定。

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的方案在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

当时中央公园的选址处于荒蛮之地的纽约郊外,那里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成为当时开发的不利条件。

而如今,中央公园不仅作为纽约的中心也是曼哈顿岛的地理核心,,城市化进程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

这一价值的转换也许不在当初的意料之中。

二、设计者的思想从自然式的理念出发,美国人自身就是开放和乐观的,这是美国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所给以的,是景观设计的思路也是富有天生的自然足以追求,设计师本身也是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风格。

而英式优美的绅士庄园景象却是大多数美国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英格兰鹿园是田园景观的缩影,它具有空间扩展感,庭院修整得非常美丽,修剪过的草坪十分平整,并且延伸消失在远处树木的阴影之中。

南京开建海绵城市实现“呼吸吐纳”

南京开建海绵城市实现“呼吸吐纳”

南京开建海绵城市实现“呼吸吐纳”如同生态海绵般富有弹性,能够舒畅地“呼吸吐纳”,这样的“海绵城市”愿景值得期待。

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南京要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如何建?近日,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起,南京市各类园区、新区、成片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统筹实施低影响开发系统。

这也意味着该市开始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7月初,持续多日暴雨的侵袭让长江水位、秦淮河水位迅速上涨,导致内河河水无法及时外排,造成南京城市低洼地区严重积淹水。

“海绵城市”一旦建成,整座城市就像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

城市排水由“快速外排、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

下雨时,可以把雨水吸收储存到“海绵”里;需要水时,挤挤“海绵”把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

“建设好"海绵城市"主要有四大作用,可以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介绍。

他解释说,通过绿地、人工湿地、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等“海绵体”的吸收储存,可以延缓雨水外排时间,削减暴雨径流总量,减轻管网排放压力,从而防治城市内涝。

开始降雨的前半个小时,空气中携带的污染物质、地面吸附的污染物质会随着雨水一起流淌,容易造成河道污染,而“海绵体”能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从而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河道水质。

南京市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制定了建设时间表,接下来将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目前,南京市正在编制《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技术指标体系》,起草一套严密的工程开发建设管理机制。

这些文件计划年内出台,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城市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的“呼吸”问题,即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泛滥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的新思路和方法。

什么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的地表更具透水性,使得雨水可以更多地渗透到地下,减少径流,并进一步利用这些雨水。

这样一来,城市就可以更好地处理雨水,减少城市洪涝的可能性,同时提高自然环境和城市生态的质量。

那么,如何实现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呢?是通过改变城市的地貌和绿化途径。

比如在城市中引入透水铺装,例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提高地表的透水性。

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如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生态廊道等,提高城市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

是通过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例如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于冲水、浇灌等用途,减少市政排水压力,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为了实现城市的“呼吸”,城市规划和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考虑更多的自然因素,如湿地、河道、自然景观等,保留和营造更多的自然空间和绿地,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和绿色地带,促进城市水的自然循环。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和支持城市发展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

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投入资源和资金,进行相关科研和工程实践,推动城市变得更加透水和生态。

更重要的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每个市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养成环保意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倡节水节能的生活方式。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城市环境保护活动,积极支持和参与城市的改造和建设,共同推动城市实现“海绵化”。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努力,城市才能真正像海绵一样“呼吸”。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与管理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与管理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与管理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我们的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比如暴雨时的内涝、水资源的短缺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诸多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传统的城市建设往往采用硬化地面,雨水难以渗透,一旦遭遇强降雨,就容易形成积水。

而海绵城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让雨水能够迅速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从而降低内涝的风险。

其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收集和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减轻对自来水的依赖。

再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增加绿地和水体面积,为动植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要建设海绵城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规划引领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理念,合理布局城市的绿地、水系、道路等。

比如,规划足够的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将其与城市的排水系统有机结合。

加强城市的“海绵体”建设至关重要。

所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比如,可以将城市中的部分道路改造成透水路面,让雨水能够快速渗透到地下;在公园、小区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增加雨水的储存量;利用屋顶绿化,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用水。

同时,要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是快排模式,雨水迅速排入河道。

海绵城市则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慢排缓释。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调蓄池、改造排水管网等方式,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调蓄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鼓励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对积极参与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同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作文范文未来的城市绿化-让城市呼吸更顺畅

小学作文范文未来的城市绿化-让城市呼吸更顺畅

目录第一章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 (1)第一节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 (1)第二节教学建议及教学评价建议 (16)第二章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标准 (21)第一节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 (21)第二节教学建议及教学评价建议 (24)第三节模块教学、选项教学和学分制管理 (29)第三章体育教学论 (33)第一节体育教学 (33)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 (36)第三节体育教学的内容 (43)第四节体育教学原则 (45)第五节体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54)第六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61)第七节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65)第八节体育教学评价 (69)第九节体育教学设计 (74)第十节体育教案设计的方法 (79)第一章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第一节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的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体育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符合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作者:赖还玲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9期
摘要:建设海绵城市,南宁市的城市发展从理念到实践,既是对南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有效检验,也为南宁加快改变传统排水理念,改进排水防涝措施和方法,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宝贵契机。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呼吸;南宁
一、海绵城市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二、海绵化改造让城市更会“呼吸”
在参加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中,南宁市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参与答辩的全国22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答辩决赛”桂冠,获得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资格。

正式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南宁市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南宁的生动实践,努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之路。

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

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在极端天气愈加多发的情况下,内涝已经成为南宁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热岛”效应也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的一块“短板”。

告别内涝,既要应急之计,更需长久之策。

在解决旧有问题的同时,升级发展理念,加强推动创新,让内涝不再演变成城市发展之痛成为南宁市民的一大期待。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地处西南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处,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和窗口城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拥有“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三、建设海绵城市,南宁先行先试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南宁已积累了不少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南宁实施了多个世行、亚行贷款支持的水治理项目,并实施了截污治污三年攻坚计划(2013—2015),已投入300多亿元推进“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建设,完成了一定规模的海绵城市工程。

《南宁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20)》、《南宁市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2008—2020)》、《南宁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2010—2020)》、《南宁“中国水城”建设规划(2012—2020)》、《南宁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步行系统及城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专项规划,让建设工作变得更规范化、科学化。

南宁市还创新了城市生态治理的投融资模式,在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中,采用PPP模式建设截污、治污、景观建设、河道维护、海绵城市等工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基于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了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

此外,南宁市还大力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南宁要建设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不仅是民心所向,而且是南宁市立足独特的区位、生态和政策优势,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

四、南宁初显“海绵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小雨不滞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截至目前,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计划项目总数为178项,已竣工58项,正在建设52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68项。

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南宁初显“海绵效应”。

青秀山兰园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微缩样板。

经过一年实践,南宁建立了规范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技术体系,并以公园绿地为主要载体,统筹引入“客水”,形成连片综合海绵体,初步呈现出阶段性的南宁特色和亮点。

在滨湖广场,两边是层层叠叠的绿化带。

据介绍,这些阶梯式的绿化带能对雨水进行层层截流,专业叫法为“多层生物滞留带”。

雨水渗透下来后,才能汇入下沉式绿地。

南湖公园环湖路如今也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经过海绵化改造后的环湖路路面可达到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效果,符合健康步道行走要求。

新建的人工湿地、人工湖,大片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的种植,地面停车场铺设的多孔砖,人行道上的透水铺装……如今,在我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初具雏形,这些措施都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同时具备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

城市生态水系在“质变”——邕江建成区段3000多水上人家顺利上岸;整治示范段、邕江滨水公园建成开放,南岸(五象大道北兴斌沙场—三岸大桥)、北岸(邕江滨水公园东侧—三岸大桥)整治工程以及民生旅游码头、蒲庙旅游码头建成后邕江两岸将再添亮丽景观带;南湖—竹排江环、大相思湖环、五象环三大城市核心水系整治基本完成。

全市18条内河其中12条
内河已开展治理及截污治污,那考河、沙江河、水塘江、心圩江、马巢河水环境治理列入自治区PPP工程项目库;建成区污水直排口治理和黑臭水体普查治理工作已经启动…
五、近期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今年南宁市将全力抓好邕江综合整治。

8月底前完成邕江老口航运枢纽上游4公里处至六津大桥河段船只清理工作;重点开展清川大桥-五象大桥段两岸沿线护岸工程、园林景观、旅游码头建设,整治两岸街区建筑;年内完成邕江北岸邕江滨水公园东侧-三岸大桥、邕江南岸五象大道北兴斌沙场-三岸大桥的河岸整治、景观绿化工程。

此外,深化提升“中国绿城”内涵。

包括编制完成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突出抓好“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内启动项目120个、投资4.1亿元;持续抓好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打造一批绿化重点区域和精品线路,8月底完成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积极申办和筹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年内完成山上造林22万亩;推进大明山全国示范性经济保护区建设和横县西津、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

2015—2017年,南宁市拟投资87亿元,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等具备改造实施条件的区域和项目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打造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实现“建城、治水、为民”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