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二农二侵二资)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性质、基本口号、历史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宣传的两大基本口号。

在性质上,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因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干部条件。

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利用报刊撰文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前途。

5、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主张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有,不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关注农民土地问题。

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此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与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1894-1900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

《联合国家宣言》 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
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 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 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 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非拉美及南太平 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 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 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上击溃了 北洋军阀的主力。
北伐战争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 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 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 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 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1946年春,美国等 日益加紧反苏、反共、 反人民的活动,一些人 还鼓吹“美苏必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 爆发”,从而在世界范 围内挑起长期的“冷 战”。
抗战胜利后,美国援助国民党 的各种军事装备
美国教官帮助国民 党训练陆军
排队等待施粥的沈阳贫民
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 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 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 基础的。 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是三位 一体的。地主不仅发放高利贷,有的还 兼营商业。而商人、高利贷者也往往在 获利后去购买土地,使自己成为地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1、中国近现代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因此,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家。

他们是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队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5、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一章6、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正压中国人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7、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8、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第二章9、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没有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变式训练2】 (2012· 金华十校联考)1937年2月,中国共产 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 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
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
国共产党 ( )。
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知 识 速 览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考点导图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历史特征
1.阶段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
背景、过程及影响,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迪民众觉悟, 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知识必备
■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来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 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 力军。
上页 下页 返回
3.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 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从革命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
界,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世界。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方法通关
■ 历史选择题解答出错的主要原因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而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一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历史。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史几个重要阶段

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史几个重要阶段

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史几个重要阶段作者:赵永超来源:《学周刊·C》2012年第12期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几个重要阶段理解不甚准确,在学习中术语使用不当、理解不清、颠倒那是常有的事。

为了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学习文科综合,我结合简图详细解说一下,以备紧张学习中的初三毕业生参考。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的历史称为中国的近代史。

从清朝晚期到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或半封建社会中。

而中国近代史则是中华民族奋力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争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而实现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国家实现富强独立。

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为实现历史任务,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间1840~1919年,这一阶段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志士仁人进行了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但结果均告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同时五四运动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阶级力量上准备了条件,因而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序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了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

这样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间,自1924年1月起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许可祥在长沙、汪精卫在武汉分别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一时期被称为北伐战争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个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它发生在1919年,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以及中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这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失去了自主权和领土。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对此的抗议和反对。

这个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五四运动激发了许多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事件。

这个党成立于1921年,其背景是中国社会的动荡和革命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

这个党致力于解决农民和工人的问题,反对旧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势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并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毛泽东的思想和领导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倡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长征中领导共产党脱离了内战的失败并最终取得胜利。

毛泽东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运动,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事件和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热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组织力量,而毛泽东的思想和领导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事件和人物使得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实现了独立和现代化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例如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建国初期的改革开放等等。

2018考研近代史时间轴复习: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2018考研近代史时间轴复习: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2018考研近代史时间轴复习: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考研政治的复习中,按时间顺序来复习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为了给各位小伙伴省时省力,小编带来了近代史时间轴供大家学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间线索时间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日本1920 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活动1921 7月,中国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5月,第二次护法战争1922 7月,中国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1924 1月,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1月,国名党一大,新三民主义5月,黄埔军校成立1925 1月,中共四大5月,五卅运动,工农革命高潮3月,孙中山逝世7月,建立国民革命政府1926 7月,北伐战争开始1927 4月,中共五大8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9月,秋收起义10月,井冈山根据地12月,广州起义2月,武汉国民政府开始4月,“四一二”政变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七一五”政变9月,宁汉河流6月,田中义一“东方会议”制订《对华政策纲领》1928 4月,井冈山会师6月,中共六大10—11月,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2月,井冈山土地法12月,东北易帜,国民党统一全国1930 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月,《反对本本主义》4月,中原大战10月,第一次剿共1931 1月,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4月,第二次剿共7月,第三次剿共“九一八事变”1934 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1935 1月,遵义会议8月,八一宣言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12月,“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追剿共产党及红军华北事变1936 5月,发布通电放弃“反蒋抗日”12月,西安事变,内战结束1937 2月,提出停止内战五项要求8月,洛川会议11月,发动游击战争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七七”事变12月,南京大屠杀1938 5月,论持久战9月,六届六中全会3月,台儿庄大捷12月,汪精卫投降日本10月,调整侵华政策1939 7月,提出三大口号1月,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消极抗战1941 5月,延安整风运动1月,皖南事变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2 2月,延安整风运动普遍展开12月,大生产运动开始1944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发动豫湘桂战役1945 4月,中共七大8月,重庆谈判8月,抗战胜利10月,双十协定无条件投降1946 5月,五四指示1月,政治协商会议6月,挑起内战1947 6月,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7月,全国土地会议3月,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12月,改战略进攻为全面防守1948 9月起,三大战役1949 1月,民主党派《对时局的意见》1月,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4月,国民党统治覆灭3月,七届二中全会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近代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1、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2、旧民主义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从从鸦片战争至五四爱国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3、新民主义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4、具体历史分期:(1)中华民国(1912年1月—1949年)历史分期:1912年1月——1912年3月南京临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孙中山)1912年3月——1927年4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27年4月——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介石统治中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分期:1924年1月——1927年4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年4月——1936年12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46年6月——1949年4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5、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中最早展开学术性讨论的课题之一。

它从1954年提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一文后,就有许多同志陆续发表论文,提出了三、四、五、七、八期等不同的主张。

六十年代以来,讨论渐趋于沉寂;直至近年,始重见兴起。

不论是过去或现在,讨论主要集中在分期标准、上下限和划阶段等问题上。

(一)标准问题五十年代对分期标准的讨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l)“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而“以三次革命运动高涨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准”。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 法运动。口号“打到假共 和,建设新共和” 1917年,召开非常国会,9 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任大元帅。 1918年5月,非常国会改为 七总裁制,取消了大元帅 制。孙被迫辞职,护法运 动失败。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社会力量的成长
1、民族工业大发展的原因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长期以 来深受列强排挤的中国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第二,外国商品减少或停止输入中国,世界市场对中国 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辛亥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南京临时政府颁 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 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四,由于各地人民掀起的抵制日货、美货运动等斗争, 又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国内市场。


பைடு நூலகம்

黎元洪到日本使馆避难,电请冯国璋代理 总统职位。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7月3日段祺瑞在天津马场组成讨逆军,誓 师讨张,12日攻入北京。 7月6日,冯国璋宣布就任大总统职务,任 命段为国务总理。 7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

张勋:1854-1923),原 名张和,字少轩、绍轩, 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 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 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清 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 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 苏督军,长江巡阅使。 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 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 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 人称“辫帅”。


内政的影响:
第一、为反对段的军阀独裁统治,孙中山发 起“护法运动”。中国形成了南北分裂对 峙的局面。 第二、段的对南方六省的“武力统一”,使 得西南军阀宣布“独立”和“自治”,国 家分裂和割据的局面更加严重。 第三、直皖矛盾公开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事件汇编 (五四运动-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事件汇编 (五四运动-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时 1915年 1917年 1918年5月 1919年1月1日 1919年3月 1919年5月4日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2月4日 1923年2月7日 1923年 1924年 1924年1月 1924年5月 1924年11月 1925年1月 1925年3月12日 1925年5月30日 1925年7月 1925年10月 1926年5月 1926年7月9日 1926年3月 1926年5月 1927年4月12日 1927年4月18日 1927年4月28日 1927年4-5月间 1927年7月14日 1927月7月15日 1927年7月 1927年8月1日 间 事 件 陈独秀创建《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的方针内容 是“民主,科学”。 《新青年》编辑部进北京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一条”等。 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 李大钊、陈独秀交换建党意见。 一大在上海召开 二大在上海召开,确定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群众路线“共产 主义”。 京汉铁路举行总同盟罢工。 “二七惨案”工人运动低潮开始。 三大在广州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 民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中 加了“节制资本”)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同时确定了联俄,联共, 协助农工三大政策。 黄埔军校成立。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中国四大在上海召开。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五卅惨案(14日反日大罢工)。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1947年5月在香港举行第 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政党,李济深为主席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 国民革命军誓师,正式开始北伐。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事件。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李大钊被张作霖在北京暗杀。 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裂,也叫“七一五政变”在武汉另立武汉国民政 府。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周恩来组织南昌起义,为土地革命的序幕。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划分
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扩展资料: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

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一、背景介绍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经历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内乱的动荡以及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

本次文档将以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变革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的标志。

由于英国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并造成社会问题,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

然而,英国对此不满,并通过武力侵略中国,中国军队无力抵挡。

最终,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口岸。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国民共和国的起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到来,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

由于巴黎和约将中国的山东出让给了日本,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五四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尊心的强烈愿望。

这一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和启示1. 帝国主义侵略意识的觉醒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觉醒的历史。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陷入危机,从而激起了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中国人民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摆脱外国的侵略。

这种意识的觉醒对于后来的中国革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近现代史的经历使中华民族深受创伤,但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志。

中国人民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最终建立了现代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大亮点,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3. 历史教训的引以为戒中国近现代史向我们证明了过去的教训和错误不应该再次重演。

专题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专题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专题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考点导图】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3年)(1)五四运动:①背景及原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的反动政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④“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主旋律。

⑤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①背景:思想基础: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各地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标志:中共一大。

③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④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1)特点: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民族革命。

(2)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3)事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4)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工农武装割据:①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①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②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1)一条主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三个战场:正面战场(主动抗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海外战场。

(3)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内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一)近代时期[上](1840—1919),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1)1840——1860年,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北京条约》的签订;(2)1860——1901年,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1901——1911年,即从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的爆发;(4)1911——1919年,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兴起(二)近代时期[下](1919——1949年),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1)1919——1927年,即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失败;(2)1927——1937年,即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3)1937——1945年,即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4)1945——1949年,即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现代时期(1949——2007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教材称做下编“辉煌的历史进程”,又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1956——1966年,即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3)1966——1978年,即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1978——2007年,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

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以下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的简略概述,仅供参考:
一、近代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
1. 鸦片战争:19世纪中叶,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人民的贫困和健康问题,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2. 甲午战争:19世纪末,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三、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事业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3. 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4.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5. 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再次爆发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6.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公告资讯和免费资料,请微信关注:安徽中公教育
每日新鲜公告等着你奥~
每日新鲜资,微信关注:安徽中公教育 1 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
一、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介绍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性质如下表所示:
二、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相关练习题
有论者在谈及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的表现时宣称:“五四运动大方向是对的,但方式有问题。

”这一观点
A.完全抹杀了五四运动的正义性
B.是对如何进行爱国的理性反思
C.旨在谴责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
D.认为学生不应介入国家的政治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