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一)近代时期[上](1840—1919),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1)1840——1860年,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北京条约》的签订;(2)1860——1901年,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1901——1911年,即从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的爆发;(4)1911——1919年,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兴起(二)近代时期[下](1919——1949年),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1)1919——1927年,即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失败;(2)1927——1937年,即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3)1937——1945年,即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4)1945——1949年,即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现代时期(1949——2007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教材称做下编“辉煌的历史进程”,又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1956——1966年,即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3)1966——1978年,即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1978——2007年,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
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编 综述
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万名 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包围了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冬宫。夜间,全俄工兵代表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 尔尼宫开幕了。会议通过了列 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 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 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诞生了。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的仁人志 士为了挽救民族的 危亡,进行了一次 又一次艰苦卓绝的 斗争,但每一次都 以失败而告终。中 国向何处去?成为 20世纪初年中国人 民一再思考的重大 问题。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画中的三位皇帝,从 左至右依次是意大利 国王温伯特一世、德 国皇帝威廉一世、奥 匈帝国皇帝法兰西 斯·约瑟夫一世。他们 于1882年签订了三国 同盟条约,结成军事 集团。
农民担架队进行支前
支前民工使用的工具
支前民工举行庆功大会
工人举行罢工,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北平学生为反对国民党政府,举行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
1948年5月,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为主要标志,逐步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斗争的第 二条战线,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出现新 的高涨。图为上海中小学教师罢教。
坚强的比利时军队 保卫家园,抗击 德国侵略军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彼得格 勒的工 人和士兵建立了自己 的政权--苏维埃。在苏维埃领 导机构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 命党人占据多数。他们认为无 产阶级无力掌握政权。于是让 资产阶级组织政府。临时政府 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镇压 国内人民的革命运动, 进而 制造7月流血事件,夺取全部 政权。图为临时政府军队镇压 群众集会。
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涵盖了从辛亥革命 (1911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以及其后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主要历程:1. 辛亥革命 (1911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依然存在。
2. 五四运动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于巴黎和约的不满情绪激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要求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崭露头角的现代化思潮。
3. 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共同抵抗北洋政府和军阀的统治。
孙中山提倡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实施。
4. 北伐战争 (1926年-1928年):国共合作逐渐融合为国共两党合一,开始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混战时期。
国共两党共同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但合作短暂,随后发生了国共分裂。
5. 抗日战争 (1937年-1945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国共两党重新联合对抗共同敌人。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6. 解放战争 (1946年-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重新爆发内战。
最终,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战胜了国民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8. 土地改革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0年代):中共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9. 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 (1958年-1961年):中共实施了大跃进政策,试图通过集体化和大规模农业合作社来加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然而,这一政策导致了巨大的人为灾害,包括饥荒和死亡。
10.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试图清除资产阶级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一、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二)发展——国民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时期(1924~1937年) 1、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工农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第一枪;“ 八七会议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 方针; 秋收起义 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辗转农村,开辟了 井冈山 革命根据 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 、 (2)红军战略转移: ❶1934年10月,由于领导人的 “左”倾 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 进行战略转移。 ❷1935年1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 的新中央领导集体,中共走向成熟 。 ❸ 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与甘肃会林地区,长征结束。
例2 :(2013·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 《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 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 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宏观思考】 多角度分析五四运动 (1)革命史中的“五四运动”:中国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 (2)党建史中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 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1919至1949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和中国人民受到“三座大山”的重压,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不同建国方案。
二、教学重点:“三座大山”和三种建国方案。
三、教学难点:“三座大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俄历10月25日)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划分
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扩展资料: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
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党史
党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
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
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党的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10 月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 年10 月~1976 年10 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 年10 月~ 至今)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10 月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第6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知识速览考点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中国的航空业起 社会生活 步;报刊业获得发展;影视业发展。中国近代社会 生活和风俗发生重大变化
(1)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 思想领域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成熟和发展。毛泽东 的新成果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成为中国革命 胜利的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 奠定了理论基础
背景、过程及影响,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迪民众觉悟, 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知识必备
■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来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 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 力军。
2. 从革命指导思想来看,在五四运动时期,已涌现出一批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知 识 速 览
考点导图
历史特征
1.阶段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
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
4.从革命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
界,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世界。
方法通关
■ 历史选择题解答出错的主要原因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而
匆忙答题。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8.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 盾、目的)。
近现代史时间表
近现代史时间表第一部分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从封建社会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是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④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它和以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试图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 北京政变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说明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以“富强”“求富”为目标 ,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三⼗年⼀、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B )A、⽇本B、英国C、美国D、法国2、第⼀次世界⼤战结束后,对我国⽇益构成主要威胁的外国侵略势⼒是:(C )A、美国B、英国C、⽇本D、法国3、在第⼆次世界⼤战中,卷⼊这场战争的国家有( A )A、60多个B、70多个C、80多个D、100多个4、抗⽇战争胜利后,取代⽇本在中国的地位的是:( A )A、美国B、苏联C、法国D、英国5、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成为新民主主义⾰命的⼀项基本任务是( B )A、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封建主义,进⾏⼟地制度的彻底改⾰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6、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压在中国⼈民⾝上的“三座⼤⼭”是指:(A、B、D )A、外国帝国主义B、本国封建主义C、本国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多项选择题1、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的阻碍,主要有:(A、B、C、D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个带两重性的阶级,这两重性是指:(A、B )A、⾰命性B、软弱性C、动摇性D、不彻底性3、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到1949年新中国成⽴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量是:(A、B、D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城市⼩资产阶级和农村⼴⼤⼠绅D、⼯⼈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资产阶级4、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有三种建国⽅案可由中国⼈民在政治实践中选择,但从根本上说可供中国⼈民选择的⽅案主要是:(B、C )A、在中国建⽴资产阶级共和国B、继续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C、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D、在中国建⽴社会主义国家三、辨析题1、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中国历史--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二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 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原因和经验
失败的原因:
(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比革命力量强大得多 , 并 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
(2) 革命阵营内部掌握了相当大的领导权(特别是军 权)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背叛革命。
(3) 工农群众动员和组织的程度还很不充分 , 力量发 展也很不平衡。
(4) 中共还处在幼年阶段 ,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 状况 、 中国革命的特点 、 中国革命的规律等都懂得不 多。
第三 ,遵义会议纠正了过去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 的局面 ,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 , 自遵义会议开始 ,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胡绳)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 、本章的编写结构
第一节讲日本侵华的经过和暴行 第二节讲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讲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 第四节讲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讲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2)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有力地推进了反封建 的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 , 从反对封建思 想入手 , 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 , 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 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 争方式 , 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 , 逐步地发展为人民 群众的革命实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 、本章的编写结构
• 第一节讲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 第二节讲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 第三节讲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二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基本口号和历史作用 (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的革命道路
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起义和社会运动,最终实现了共和国的成立。
本文将从清朝的崩溃、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
清朝的崩溃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
清朝政府不堪贪腐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国力日渐衰弱。
此时,兴起了一批爱国主义者,他们积极呼吁革命,试图挽救国家危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
革命爆发后,民众纷纷响应,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清朝政权迅速崩溃,中华民国在1912年宣告成立。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的开端。
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的兴起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点。
这次运动是由学生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活动。
运动的导火索是对巴黎和会的不满和对外国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行为的不满。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中,一些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这使得中国的革命道路逐渐与共产主义相结合。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
他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策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中国革命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战争理论的核心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战斗。
这个理论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成功的验证。
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道路中的又一个关键时期。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大规模侵略行动引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抵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土地改革与人民的广泛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3)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4)学生运动高潮,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这些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已经陷入了全民包围中。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05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有千丝万缕
的联系。
30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民族资产阶级,受压迫的 时候会起来进行革命,自己 的利益受损害时候会反对革 命。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具有 革命的两重性,是革命的力 量之一 。
31
三
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 级及其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 社会的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 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 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 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33
2.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同帝国主义和 封建势力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和 上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 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 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 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 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苏联红军和盟军易北河会师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 攻占柏林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美国国家档案馆珍藏的纳粹 德国在兰斯投降书原件
德军约德尔上将在兰斯签 署投降书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结束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基本状况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24
(三)官僚资本的 急剧膨胀
01
什么是中国的 官僚资本呢?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全面展开攻势作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苏 军 出 兵 东 北 对 日 作 战
8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向盟军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和军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
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结束。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 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战区陆 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图
1945年5月7日、8日,德国代表先后在
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 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结束。
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亚洲战场:
对于日本的侵略,亚洲各国人民在
长时间里进行了英勇的、不屈不挠 的斗争。
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
由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 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所形成的巨 大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澜,于是 有了新文化运动。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
科技进步、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改造国民性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 “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 的大事变。
嘉兴 南湖红船
南湖红船
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
随着这一事变的发生,中国革 命面貌逐步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 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 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 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等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5页)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三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B )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我国日益构成主要威胁的外国侵略势力是:(C )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有( A )A、60多个B、70多个C、80多个D、100多个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的地位的是:( A )A、美国B、苏联C、法国D、英国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 B )A、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指:(A、B、D )A、外国帝国主义B、本国封建主义C、本国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主要有:(A、B、C、D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两重性的阶级,这两重性是指:(A、B )A、革命性B、软弱性C、动摇性D、不彻底性3、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A、B、D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广大士绅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三种建国方案可由中国人民在政治实践中选择,但从根本上说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B、C )A、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继续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C、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D、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三、辨析题1、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答:正确。
在旧中国,官僚资本就是垄断资本。
这种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又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卖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除国家垄断资本外,官僚的私人资本也属于官僚资本。
而掌握着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错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他们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革命的一种力量;但他们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有动摇性,在另一个时期,又跟在买办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它的助手的危险。
他们虽然人数不多,经济实力不强,但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他们具有爱国的立场,不少人还掌握着发展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以这个阶级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的。
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出身于这个阶级,或者与这个阶级有比较多的联系。
这个阶级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族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而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答:错误。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4、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答:错误。
这种说法混淆了剥削者和劳动者的界限。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其经济地位不同,但二者都是私有者,是剥削阶级,而小资产阶级则与他们根本不同,既是小私有者,却又是劳动者,所以中国资产阶级只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
四、简答题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新情况?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引起了世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国家。
欧洲东部、中南部和亚洲东部、东南部出现了一系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强,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这些情况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牵制,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从而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个阵营的对立。
美国一手拿着美元,一手拿着原子弹,竭力向全世界扩张。
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扶将反共的政策。
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特点?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因此具有下列几个特点: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
一部分资本家还兼有资本家和地主两重身份。
4、抗战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怎样的?答: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主张,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抗战胜利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大力鼓吹“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他们声称:“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政治民主,但决不能为少数特权阶级(在今日中国是官僚资本家、买办资本家和大地主)所操纵;在经济上必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奖励民生必需品的扩大再生产,但决不容许官僚买办资本的横行和发展。
”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于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批判,但在实际上却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五、论述题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了哪些影响?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包括:(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
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险日益加深;(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中国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则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后的形势密切相关:(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率先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首先投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并与反法西斯的苏联以及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奋斗,终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在反对侵略的战争中,大批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中国人民与世界被压迫地区的人民一样进一步觉醒,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右的一支强大革命力量。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镇压人民革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败了以美国为靠山的国民党政权,取得除台湾以外的全国革命胜利。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答: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有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