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程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程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程为确保产品质量,避免污染、混淆和误用,本规程旨在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程。

该规程适用于进厂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待包装产品、中间产品及成品中的不合格品、拒收、退回或召回的不合格品的管理。

质量保证部、检验中心、生产部、合成车间、仓库共同承担责任。

在处理不合格品前,需要进行超限调查、偏差及不符合调查和质量风险分析,由质量受权人最后做出处理决定。

被隔离的不合格品需挂上明显的红色不合格标识,存放在不合格隔离区内,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挪动或改变状态标识。

不合格品的来源包括不合格物料和不合格产品。

不合格物料包括不合格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其来源包括物料收货时的异常、检验过程中的异常和OOS、贮存过程中的异常、受潮和破损、物料转移过程中的异常、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超过有效期或贮存期、确定不再使用的旧版包装材料等。

不合格产品来源包括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等。

其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经检验不合格的、生产质量监控过程中经自检或由质量保证部确认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超贮存期出现质量问题或到贮存期经复检不合格的、成品召回、退货经验收或检验不合格的、成品超过有效期的、其他情形的不合格。

在处理不合格品时,需要遵循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和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对于不合格物料,来货经验收不合格可直接拒收。

发现物料不在经批准的供应商处购买,物料与购销合同的需求不一致等情况,应整批拒收;发现有包装破损、物料有霉变、有异味、有异物、变质等情况,应根据物料不合格数量的情况给予整批或部分拒收;对于特殊储存条件的物料,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条件出现异常,无法满足储存要求,且经质量保证部评估已影响到产品质量;相应的物料标签上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信息或标识。

在库物料的不合格处理中,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物料需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无法直接投入市场销售的产品。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以确保不合格品的及时处理和追溯。

二、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外观缺陷:如划痕、变形、颜色不符等;2. 尺寸不合格:如尺寸超差、尺寸不符合要求等;3. 功能不良:如无法正常使用、功能不完整等;4. 包装破损:如包装盒破损、密封不严等。

三、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不合格品分为三个等级:1. 一级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无法修复或改造,需立即报废处理;2. 二级不合格品:影响产品质量但可修复或改造,需经过严格审批后进行处理;3. 三级不合格品:轻微影响产品质量,可通过修复或改造达到标准要求,需经过审批后进行处理。

四、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和记录:a.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记录在不合格品记录表中;b. 不合格品记录表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分类、原因、发现人员、发现时间等信息;c. 不合格品记录表由质量控制部门负责管理和归档。

2. 不合格品评估和判定:a.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判定;b. 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判定为一级、二级或三级不合格品;c. 不合格品评估和判定结果应记录在不合格品评估报告中。

3. 不合格品处理:a. 一级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废处理,并填写相应的报废记录表;b. 二级不合格品需经过严格审批后,可以选择修复、改造或报废处理;c. 三级不合格品需经过审批后,可以选择修复、改造或重新加工处理。

4. 不合格品追溯:a. 质量控制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追溯系统,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b. 不合格品追溯系统应包括不合格品的生产批次、供应商信息、处理结果等;c. 在产品投放市场后,如发现与不合格品相关的质量问题,可通过追溯系统追查不合格品的来源和处理情况。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或标准要求的产品,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不合格。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

二、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或标准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达到合格标准;另一类是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修复后无法达到合格标准。

三、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类:1. 外观不良:指产品外观存在瑕疵,如划痕、凹陷、气泡等。

2. 尺寸不合格:指产品的尺寸超出规定范围,如过大、过小等。

3. 性能不良:指产品的性能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如强度不够、电流不稳定等。

4. 包装破损:指产品包装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出现破损,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5. 标识错误:指产品标识与实际情况不符,如型号、规格等错误。

四、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生产线上的自动检测设备和人工检查。

- 客户的投诉或反馈。

- 内部审核或抽检过程中的发现。

2. 不合格品的记录不合格品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信息。

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不合格品的具体描述和缺陷类型。

- 不合格品的数量和批次。

- 不合格品的来源和发现时间。

-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责任人。

3. 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 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调整或再加工等方式使其达到合格标准。

- 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应当进行报废处理,确保不会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4. 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对于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生产人员: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导致的不合格品,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 设备维护人员:对于设备故障或维护不当导致的不合格品,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药品管理操作规程(1)

不合格药品管理操作规程(1)

一、目的:通过制定实施不合格药品质量管理程序,有效控制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以保证经营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二、依据:《不合格药品管理及其销毁制度》。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合格药品处理的全过程。

四、责任:质量管理部、储运部负责对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全过程实施控制性管理。

五、内容:1.在库药品质量复查不合格确认、登记审批流程: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接到各环节对药品要求质量复查的通知后,质量管理人员到现场核实实货与复查内容的一致性及进行质量合格与否的确认,质量复查合格的系统自动解除停售,由发起停售的人员进行复原处理;复查不合格的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合格登记报告单,同时质管人员依次通知储运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质量负责人审核,审核完成后,质量管理人员通知并监督保管员将不合格药品移到不合格区。

2.在药品到货,采购验收和销退验收过程中,验收员发现质量可疑不能判定质量合格与否的药品时,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确认,确认为不合格的,验收员应当场拒收,并记录不合格拒收原因。

3.在养护检查、保管检查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药品质量可疑,应当立即进行单独存放,挂黄牌标识,并在系统中进行批号停售,同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复查,具体按本制度中在库药品质量复查不合格确认、登记审批流程完成。

4.养护员在做近效期预警工作时,发现有效期低于30天的药品,要在系统中进行停售,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复查确认,按效期管理制度确认为不宜出售产品的应按不合格品处理;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现场质量复查,具体按本制度中在库药品质量复查不合格确认、登记审批流程完成。

5.上级药监部门抽检、质量事故中送检被判定为不合格品,或上级药监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不合格品时,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在系统中对在库的相关批号药品进行批号停售处理,并进行质量复查处理,具体按本制度中在库药品质量复查不合格确认、登记审批流程完成。

同时应及时通知销售部门与下游单位沟通追回相关的同批号药品,集中存放等待处理,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当积极与上游单位沟通相关的退货事宜。

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管理规程

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管理规程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专区存放,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2.范围:
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合格的包装材料、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合格的成品。

3.职责:
3.1库管员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专区存放和处理;
3.2品保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标识;并对不合格品的最终处理进行监督。

3.3采购人员负责对经判定不合格的外购、外协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联系退货事宜。

4.内容:
4.1 不合格品识别:经检验发现原辅料、包装材料和中间产品、成品不合格品的,品保部应
出具相应的不合格检验报告。

4.2不合格品标识:生产部接到品保部的不合格检验报告后,将不合格品移至不合格品区,
并在每件不合格品外包装上粘贴不合格证。

4.3由相关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申请报告》,交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品保部;
4.4品保部负责牵头会同生产、研发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对公司内部任何岗位出现的不合格品
进行评审,确认产品的不合格原因;
4.5《不合格品处理申请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根据产品不合格的
原因,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类型的不合格品,
4.6由品保部保存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并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后验证其有效性。

4.7不合格品的控制需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

5.相关文件:
5.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FD-QR-22
5.2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FD-QR-24
6.记录:
6.1 《不合格品处理申请报告》FD-QR-010
6.2 《不合格品销毁记录》FD-QR-011。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标题: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不合格品的处理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声誉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三类,即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入库物料的不合格品和已出库产品的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处理的原则2.1 及时处理原则:不合格品应当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对后续生产工序或者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2 有序处理原则: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确保处理过程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2.3 彻底处理原则: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当彻底,不能简单地进行修复或者改装,必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三、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3.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登记:不合格品应当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原因等信息。

3.2 不合格品的评估和分析:对于不合格品,应当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和影响范围,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3.3 不合格品的处理和记录:根据评估和分析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修复、报废、退货等方式,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处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四、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和权限4.1 责任的明确:企业应当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和统一性。

4.2 权限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中应当有相应的权限,确保处理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4.3 协同合作:不合格品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需要各方协同合作,确保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不合格品处理的改进和预防5.1 改进措施的总结:对于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浮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2 预防措施的落实:通过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浮现。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题: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声誉。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标准或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程度可分为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自检、质检、客户投诉等途径发现。

2.2 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隔离、处置,并对不合格品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

2.3 不合格品的追踪:建立不合格品追踪记录,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得到跟踪和监督。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3.3 管理部门责任: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推动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1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流程。

4.2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4.3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5.1 产品质量改善:通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5.2 生产效率提高:及时处理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对生产进度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5.3 成本降低:通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减少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降低企业成本。

结语: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能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半成品。

不合格品可能出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包装等环节。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1.严重不合格品:指那些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不合格品,需要立即处置,不能继续使用。

2.一般不合格品:指那些虽然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但也不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需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三、不合格品的操作规程1.发现不合格品: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质量检验员报告。

2.鉴别不合格品:质量检验员应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别,确定其不合格的原因和程度,并分类为严重不合格品或一般不合格品。

3.处置不合格品:对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废弃处理,确保不会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对于一般不合格品,应按照质量管理规定进行返工处理或报废处理。

4.记录和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到相关部门进行查证和处理。

同时要保留相关记录,以便日后的追溯和分析。

5.分析原因:对于经常出现不合格品的产品或环节,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

6.责任追究:对于重要品质标准不达标的情况,应追究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品,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1.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规程,保证每个环节按照标准操作。

2.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强员工质量意识。

4.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员工的品质管理水平。

5.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作。

6.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五、结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生产中难免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并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规范和记录,从而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方案一、前言工程不合格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的产品或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不合格品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等,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工程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包括发现不合格品的程序、责任人的职责、不合格品的标记和隔离,以及整改措施和持续改进的系统措施。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程序1.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抽查、检测、试验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予以记录并通知相关责任人。

2.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包括:标记、隔离、整改和验证等。

详细流程如下:(1)标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标记,注明不合格的原因、数量、位置等信息,以便后续处理。

(2)隔离:不合格品应该及时隔离,避免继续流入下游工序或产品中。

(3)整改: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启动整改程序,找出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合格品得以解决。

(4)验证: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证,确认不合格品问题已经解决。

三、责任人的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和措施,并监督落实。

2.质量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整改工作。

3.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责任分工,负责落实不合格品处理和整改工作。

四、不合格品的标记和隔离1.标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因、发现时间、责任部门等。

同时还应该进行标注,明确指出不合格品的禁止使用范围或使用条件。

2.隔离不合格品应该立即进行隔离,确保不合格品不会继续流入下游工序或产品中,避免造成更大的质量损失。

五、整改措施1.整改责任人应及时启动整改程序,找出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在整改过程中,应该逐项排除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合格品得以解决。

3.整改完成后,应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确认不合格品问题已经解决。

六、持续改进的系统措施1.制定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以确保工程质量。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浮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正确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不合格品识别1.1 现场检查: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即将住手生产并进行现场检查,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

1.2 记录信息: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1.3 标记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上标记“不合格”字样,并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

二、不合格品处理2.1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报废、退货等。

2.2 处理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方式等信息,确保处理过程可追溯。

2.3 审核确认: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进行审核确认,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三、不合格品原因分析3.1 根本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2 改进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工艺、加强员工培训等。

3.3 持续改进:不断监测和评估不合格品情况,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四、不合格品处置4.1 退货处理:对于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及时通知客户并进行退货处理,确保客户权益。

4.2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并确保不合格品无法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4.3 处罚措施:对于频繁浮现不合格品的生产环节或者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警示和约束。

五、不合格品预防5.1 预防措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等方式,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扩大。

5.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不合格品的持续降低。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是一个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进入市场,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如工艺不合格品、材料不合格品、设备不合格品等。

2.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规定不合格品的发现方式和责任人,要求将不合格品及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并进行标识和隔离,以便后续处理。

3.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流程的审核和批准要求、处理方式选择、处理结果的跟踪和反馈等。

4. 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规定不合格品处理中责任人的追究机制,确保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对处理不当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整改。

5.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减少不合格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并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文化。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如果不合格品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原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主要分为工艺不合格品和产品不合格品。

1.3 工艺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如尺寸偏差、外观缺陷等。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发现:通过质量检验、工艺过程控制等方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2.2 不合格品的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具体信息,包括数量、原因、责任人等。

2.3 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返工、报废、退货等。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应对不合格品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包括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等。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控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3.3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4.1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4.2 强化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培训,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率。

4.3 定期检查评估:定期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执行与监督5.1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5.2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3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格品操作规程进行不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结语: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和持续改进,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六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六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 目的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体系不断改进和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

3 职责3.1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确定,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3.2各部门负责不合格项的识别,技术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3.3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4 管理办法4.1不合格的分类不合格分为体系不合格和产品不合格。

体系不合格称为不合格项,产品不合格称为不合格品。

体系不合格(不合格项):在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本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不合格称为体系不合格。

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称为产品不合格。

4.2不合格的性质:对不合格视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性质轻微,属偶尔现象,不具有普遍性,造成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____元以下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性质严重,具有普遍性或有一定的影响力,或造成的影响很大,经济损失在____元以上的不合格。

4.3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4.3.1不合格由技术部评审,以确定不合格性质,对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应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交责任部门执行。

对于严重不合格应分析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并视情况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并应预以验证。

4.3.2不合格品的处置:(1)不合格品的种类:a)不合格原(辅)料:糕点和饼干: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起酥油、白砂糖、鸡蛋、绵白糖等。

b)不合格添加剂:色素、食品添加剂;c)不合格包装物:包括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品用塑料周转箱;d)不合格半成品: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e)不合格成品:各种类型成品;f)市场退回的不合格品。

(2)不合格的处置不合格品评审后的处置方法通常为:a)原辅料:拒收、让步接收(降级或降价)、报废;b)包装物:拒收、让步接收(降级或降价)、报废;c)半成品:返工、报废;d)成品:报废。

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规程

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不合格药品处理全过程。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 号)。

三、合用范围合用于不合格药品的报告、确认、处置、报损、销毁等工作的管理。

四、内容1、不合格药品是指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规定,以及不符合药品监督管理法规规定要求的药品。

包括定性、定量、微生物检测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外观性状、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药品。

药品经营过程中,不合格药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1 )药品包装形式不符合标准。

表现为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或者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存在错误行为。

①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标示的药品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系伪造、冒用的,未标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有效期的,或者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属于假劣药品范围。

②药品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格式、颜色、标识等缺失或者形式不规范,药品标签印有误导使用和不适当宣传产品的文字和标识的,药品商品名称字体以单字面积计大于通用名称字体的二分之一的,说明书或者标签中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的,以及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缺失或者不符合规定的。

③药品包装夹带介绍或者宣传产品、企业的文字、音像及其他资料。

④最小销售包装缺失药品使用说明书的。

(2)药品包装质量不符合标准。

表现为药品包装质量存在创造缺陷或者因外界因素影响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存在可能使药品内在质量变异的风险,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

①因包装的材质、生产工艺问题,导致药品包装变形、软化、破损、受潮、被污染,以及封口松动、内容物渗漏或者挥发等。

②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导致包装变形、软化、破损、受潮、被污染,以及封口松动、内容物渗漏或者挥发等。

③外包装发生变形、软化、破损等异常,但经检查确认最小包装完好、外观性状无异常的药品,按合格药品管理。

( 3 )药品内在质量不符合标准。

表现为药品存在创造缺陷或者不符合法定检验标准,可能影响疗效或者存在安全隐患。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和妥善处置,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定义1. 不合格品:指未满足规定要求或者标准的产品或者物料。

2. 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等操作。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1.1 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a) 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b) 客户投诉;c) 外部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d) 内部质量审核发现。

1.2 不合格品应及时住手流通和使用,并进行标识。

2. 不合格品分类2.1 不合格品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2.2 常见的不合格品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a) 外观不良:如破损、划痕、变形等;b) 尺寸不合格:如长度、宽度、厚度不符合要求等;c) 功能不良:如无法正常使用、性能不稳定等;d) 化学成份不合格:如含有有害物质、成份不符合标准等。

3. 不合格品记录3.1 不合格品应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a) 不合格品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基本信息;b) 不合格品的发现时间、地点和发现人员;c)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原因分析;d)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责任人;e)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追溯情况。

4. 不合格品处理4.1 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2 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 返工: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改造或者调整,使其符合要求;b) 重新加工:将不合格品作为原材料重新加工,消除不合格因素;c) 报废:对无法修复或者重新加工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d) 退货/退款:对已交付客户的不合格品进行退货或者退款处理;e) 追溯:对不合格品的来源进行追溯,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 不合格品追溯5.1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追溯,确保问题的溯源和责任的追究。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第一条定义和范围1.1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缺陷、功能不良、性能不合格等。

1.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对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处理。

第二条责任与义务2.1 管理责任:公司管理层应制定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2.2 员工义务: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积极参与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处理。

第三条不合格品鉴定和分类3.1 不合格品鉴定:不合格品的鉴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3.2 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应根据其程度和影响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

第四条不合格品处理4.1 轻微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可进行修复、整改或者重新加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或销售。

4.2 一般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应经过分析和评估,确定处理方式,包括报废、退货、返工等。

4.3 严重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或销售,并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报废、追溯和追责等。

第五条不合格品记录与报告5.1 记录要求:对每一批次的不合格品都应进行记录,包括鉴定结果、分类、处理方式等。

5.2 报告要求:对于严重不合格品或者大规模发生的不合格品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进行相关的整改和措施。

第六条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追溯6.1 追溯要求: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追溯,包括处理方式、责任人、整改效果等。

6.2 效果评估:对于处理结果,应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七条附则7.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7.2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模板,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修改和完善。

7不合格品管制规程

7不合格品管制规程

1、目的
确保生产流程各阶段发生不合格品时,能立即处理及改善,以防止该不合格品被不当使用。

2、范围
适用于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3、职责和权限
归口管理:质检部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不合格品的鉴别和标识,组织有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并监督实施。

技术部配合管理。

4、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品判定
进料、生产中、最终产品不合格判定:质量部。

客户抱怨不合格:生产部及质检部。

4.2 不合格品处置
当发现不合格时,予以适当标示,并区隔放置,以防止被不当使用。

由质检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填写《不合格产品评审单》,技术部确定被审不合格品返工、返修或报废。

材料不合格者,经质检主管判定后,作退货或特采处理,被判为退货者,由供货商取走。

生产中不合格品,严重不良者,经质检判定后报车间主任作报废处理,轻微不良者,可由生产部门进行返修。

凡需返工的产品,返工后均需重新进行检验,达到要求才可放行。

产品返修者,须经质检再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作业或入库。

对评审结果为报废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负责对该产品进行破坏,直至不可使用。

客户抱怨不合格品,由质检部对客户抱怨内容进行了解,必要时可调阅该产品制做过程状况记录及抽样重新检验现有库存品,若确认不合格属实则停止同批不合格库存品继续出货,并重新检验确认,待异常消除后方可出货。

5、质量记录
不合格产品评审单。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等范围;二、本企业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厂委派的人员负责;三、工作程序按照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技术部门,质管部门有关负责人。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通知质管部门;四、对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五、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质量管理部;六、处理不合格成品和废弃物时,需方必须在保证购买后不再用于加工食品原料的前提下,主要工业或畜禽之用,形成书面协议文件,否则焚烧,并留存往来票据(影像资料)。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二)(一)、目的。

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

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

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程序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为了避免不符合标准的物料和产品造成的污染、混淆和误用,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程,确保对不合格品及时作出处理,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进厂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待包装产品、中间产品及成品中不合格品、拒收、退回或召回的不合格品的管理。

3.责任:质量保证部、检验中心、生产部、合成车间、仓库。

4.内容
每批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包括退库后需再销售成品或召回的成品),如果出现超限或偏差情况,在放行前,需要通过超限调查、偏差及不符合调查和质量风险分析,由质量受权人最后做出处理决定。

被隔离的不合格品,挂上明显的红色不合格标识,存放在不合格隔离区内,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挪动,或改变状态标识。

4.1不合格品的来源
4.1.1 不合格物料来源:不合格物料包括不合格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4.1.1.1物料收货时的异常;
4.1.1.2检验过程中的异常和OOS;
4.1.1.3贮存过程中的异常、受潮和破损;
4.1.1.4物料转移过程中的异常。

4.1.1.5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的;
4.1.1.6超过有效期或贮存期;
4.1.1.7确定不再使用的旧版包装材料。

4.1.2 不合格产品来源:包括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等。

4.1.2.1生产过程中经检验不合格的;
4.1.2.2生产质量监控过程中经自检或由质量保证部确认不合格的;
4.1.2.3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超贮存期出现质量问题或到贮存期经复检不合格的;
4.1.2.4成品召回、退货经验收或检验不合格的;
4.1.2.5成品超过有效期的;
4.1.2.6其他情形的不合格。

4.2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4.3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4.3.1 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程序
4.3.1.1来货经验收不合格可直接拒收。

发现物料不在经批准的供应商处购买,物料与购销合同的需求不一致等情况,应整批拒收;发现有包装破损、物料有霉变、有异味、有异物、变质等情况,应根据物料不合格数量的情况给予整批或部分拒收;对于特殊储存条件的物料,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条件出现异常,无法满足储存要求,且经质量保证部评估已影响到产品质量;相应的物料标签上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信息或标识。

4.3.1.2 在库物料的不合格处理
(1)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物料处理:
1) QA将《检验报告书》(不合格)交到仓库,并立即通知及监督仓管员将不合格批次移至专区或就地有效隔离,同时监督仓管员在每一件上贴上红色“不合格”标签,货堆用红色围绳围起,挂上红色“不合格”标识。

2)对物料进行隔离后,不合格的物料由仓管员登记到《不合格品台帐》后,报质量保证部审查,质量受权人批准。

3)按质量受权人批准意见进行处理,若同意让步使用或处理后经检验(必要时)合格,重新走批准
放行程序;若需退货的由仓管员办理退货手续,并在QA现场监督下进行,仓管员做好退货记录;不能直接退货的,如带文字的包装材料,仓管员应及时办理销毁手续,并做好销毁记录,并在QA 监督下销毁。

(2)在贮存过程或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处理:
1)在贮存过程中如发现受潮、发霉等变质或包装破损等不合格情况;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情况,如受潮、发霉、包装破损、有杂质、有异物等,发现人员应立即通知QA,并在QA的监督下将不合格物料移至专区或就地有效隔离,并在每一包件上贴上红色“不合格”标签,货堆用红色围绳围起,挂上红色“不合格”标识。

2)发现人及时上报,并按《偏差管理规程》进行处理,不合格品处理部门将不合格的处理情况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中。

3)按批准的意见进行处理,若需退库处理,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在QA监督下进行退库;若直接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经过QA核查合格,方能使用。

4.3.2不合格产品处理程序:
4.3.2.1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QA,并在QA的监督下将不合格物料移至专区或就地有效隔离,并在每一包件上贴上红色“不合格”标签,货堆用红色围绳围起,挂上红色“不合格”标识。

(2)发现人及时上报,并按《偏差管理规程》进行处理,不合格品处理部门将不合格的处理情况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中。

(3)按审批的处理意见,不合格品若不同意返工处理的,由生产车间按批准的方法执行销毁,填写《销毁记录》,销毁全过程由QA监督。

4.3.2.2 召回的产品,按《药品召回管理规程》进行。

4.3.2.3 不得将未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处理的不合格成品放行或重新销售。

4.4 不合格品处理方式
4.4.1 原辅料、包材的不合格品处理:
4.4.1.1销毁;
4.4.1.2 退回供应商,带文字内容的的包装材料须在本公司销毁;
4.4.1.3 让步使用,对于外观缺陷的不合格包装材料,根据缺陷类型,经质量保证部评估后,判定整批挑选,挑选后重新检验符合规定后放行使用;
4.4.1.4 重新处理直至符合企业质量标准。

4.4.2 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不合格品处理:
4.4.2.1销毁;
4.4.2.2 返工、重新加工,经质量保证部按管理规程严格评估后,整个过程要在车间主任和QA员的监控下进行,处理合格后,可回收处理。

4.4.3 成品的不合格品处理:
4.4.3.1销毁;
4.4.3.2 返工或重新加工。

4.4.4 退货产品的不合格品处理:
4.4.4.1销毁;
4.4.4.2 返工或重新加工。

4.4.5 召回产品的不合格品处理:
4.4.
5.1销毁;
4.4.
5.2 返工或重新加工。

4.5 不合格品的销毁方式
不合格品的销毁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有焚烧、碾碎、水浸等,由销毁部门填写《销毁记录》4.6 不合格品的处理时限
不合格的原辅料和不带文字内容的包装材料,应在30天内退回供应商;不合格的带文字内容的包装材料,应在30天内销毁;不合格的产品,要销毁时,应在30天内进行销毁;需返工处理时按生产部出具的生产指令进行,但不得超过30天。

4.7 记录
所以不合格品处理的相关记录均需存档。

5.附件/附表
附表1 《不合格品处理单》
附表2 《销毁记录》
附表3 《不合格品台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