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0届高2017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生物 总复习 第8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4.(曲线图细胞膜模式图综合类)左图为神经纤维受到刺 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右图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 右图中的图甲可以对应左图①④⑥。据图分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C )
A.右图中的图乙对应左图中的⑤ B.右图中的图丙对应左图中的③ C.由图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 D.左图③中Na+进入细胞中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结构 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 器
感觉神经元轴突末 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刺激信息 转变为神经兴奋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传入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将兴奋由感受器 既无感觉
神经
传入神经中枢 又无效应
神经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对传入的兴奋进
既无感觉
中枢 功能的神经元群 行分析与综合 又无效应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 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 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 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解析: K+排出是被动运输,K+流入是主动运输,A错 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可使两侧K+浓度差减小,B 正确;静息时K+不排出,受刺激后K+排出,说明细胞膜 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 位→负电位,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正确。
3.突触与突触小体的区别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 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等属于突触小体。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冲动在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2)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5.神经递质
(2)释放方式: 胞吐 ,体现了生物膜的 流动性 。 (3)受体化学本质: 糖蛋白 。 (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 兴奋或抑制 。 (5)去向:被酶 分解 失活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 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
第十四页,共106页。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 中枢)。 (3)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4)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 低级 中枢)。
第八(dì bā)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通过(tōngguò)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一页,共106页。
[考纲明细]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 能(Ⅰ)
第二页,共106页。
板块一 知识(zhī shi)·自主梳理
第三页,共106页。
第七页,共106页。
3.传导过程
第八页,共106页。
4.传导特点: 双向 传导。 5.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1)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反 。 (2)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同 。
第九页,共106页。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第十页,共106页。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 轴突 ,② 线粒体 ,③ 突触小泡 ,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是 反射弧 。
第四页,共106页。
2.反射弧 (1)反射弧结构
①感受器,② 传入神经 ,③ 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 经,⑤ 效应器 ,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含解析必修3
第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明细]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正文)(×).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个神经元完成。
(—思考与讨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正文)(√).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静息电位。
(—图-)(×).神经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浓度比膜外低。
(—小字)(√).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加,+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小字)(√).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直接接触,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正文)(×).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氨基酸类等。
(—相关信息)(√).大脑皮层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
(—图-)(×).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正文)(√).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正文)(√)(·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和+的分布特征是( ).细胞外+和+浓度均高于细胞内.细胞外+和+浓度均低于细胞内.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相反.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相反答案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错误,正确。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功能 可 感 知 外 部 世 界 , 控 制 机 体 的 反射活动 __________ , 具 有 语言 、学习、记忆和__________ __________ 思维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言语区 写字 (1)W 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__ 。 (2)V 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__ 文字。 看懂 讲话 。 (3)S 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__ 听懂话 。 (4)H 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__
2.局部电流的形成 (1)膜外:①与②、③与②的电位不同,于是形成局部电 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② 。 (2)膜内:①与②、③与②之间也形成局部电流,方向是 ②→③、②→① ______________ 。 3.兴奋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局部电流 的形式进行的。 (1)形式:以__________ 双向传导 。 (2)特点:__________
第1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 之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础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 . 神 经 调 节 的 基 本 方 式 : __________ ,指在 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 _____________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 性应答。 反射弧 。 2.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 (1)从神经节来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从两个神经元来判断: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 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特别提醒】 (1)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外,还需要适宜的刺激。 (2)没有感觉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 受损伤,而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都有可能导致无法 完成反射活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尝过梅子的人看到或想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C.调节唾液分泌的过程中有局部电流的产生和神经递质的释放D.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A[尝过梅子的人看到或想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错误;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B正确;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调节唾液分泌的过程中有局部电流的产生和神经递质的释放,C正确;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正确。
]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C.起跑反射中发令枪声属于条件刺激D.起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冲动C[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A错误;调节起跑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起跑反射中发令枪声属于条件刺激,C正确;起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B.人体血浆中K+进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表现为内负外正,A正确;K+主要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所以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血浆中K+进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神经细胞的兴奋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有关,C正确;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正确。
]4.下列是关于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下丘脑B.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C.血糖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激素调节D.语言中枢“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据题意正确地进行书面表达C[寒冷刺激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器官是下丘脑,所以效应器是下丘脑,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会诱导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打开,相邻未兴奋部位Na+快速内流,使得电位出现反转形成动作电位,依次进行,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B正确;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是体液调节,但不属于激素调节,C错误;“V区”受损出现阅读障碍,看不懂题意,所以不能正确答题,D正确。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B.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在某处给予一有效刺激,电流计一定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D.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发生了反射解析:选C给感受器一个适宜刺激、且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若给予的一有效刺激部位位于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之间、且距离两电极相等,则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因此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C正确;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若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则没有发生反射,D错误。
2.(2019·潍坊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神经系统可支配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故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受激素的影响解析:选B反射弧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错误;胞外Na+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受激素的影响,D错误。
3.(2019·济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解析:选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D正确。
2020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后卷【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及详析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精练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7·浙江11月选考单科卷)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解析:选D ①是树突而不是神经末梢;该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 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2019·潍坊质检)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C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单向性的原因是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解析:选A 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当后膜受到新的刺激时,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即产生动作电位)的难度加大,因而GABA的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GABA能使其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说明结构改变后的GABA受体也具有转运Cl-的功能;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增加,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抑制加强;Cl-通过GABA的受体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计划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教案1.人体神经调理的结构基础和调理过程(Ⅱ)。
2.神经激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神经元结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愉悦,传导愉悦。
2.反射弧[归纳整合]1.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误以为全部生物都有反射只有拥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指正射,只有应激性误以为全部反射都一定有大脑皮层参加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指正以下丘脑、脊髓等误以为只要有刺激即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合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可以引起反射活指正动误以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好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反射弧不完好,如传着迷经受损,指正刺激神经中枢或传着迷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误以为传着迷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指正效应器是指传着迷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反射弧中传着迷经和传着迷经的判断依据能否拥有神经节:拥有神经节的是传着迷经。
依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着迷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着迷经。
依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着迷经,与“”相连的为传着迷经。
(1)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地点),肌肉不缩短,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地点),肌肉缩短,则切断的为传着迷经,反之则为传着迷经。
[思想研究]某种药物可阻断神经元之间愉悦的传速从而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1~5为相应结构,A、B和C为实验位点也许搁置药物)。
使肌肉不可以缩短。
以下图(实验位点可以进行电刺激回答以下问题:说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及结构5的作用。
提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是神经中枢,结构5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愉悦。
为考据该药物只好阻断神经元之间愉悦的传达,可进行两组实验,说出实验思路,并展望实验结果。
高三人教版生物总复习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Word
第7单元第26讲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2014·长春调研)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解析:选D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进行,A项错误;激素的运输没有选择性,B项错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项错误。
2.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选A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多个突触,A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项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 项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项错误。
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选D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4.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消耗能量B.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C.多巴胺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D.“瘾君子”不吸食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有关解析:选C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到突触小泡内,因此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加;由题图可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运回突触前膜,而不是被降解;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命 题 突 破
• 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 ,③是传入神经 •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 解析 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 ,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 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 示感受器。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 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 的肌肉或腺体。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 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答案 C
• 2.反射弧
• 1.结合下图分析
• ①刺激a处骨骼肌会收缩,属于反射吗? • ②破坏c处,刺激a处机体有感觉吗?骨骼肌还 会收缩吗? • 提示 ①不属于,反射弧不完整。 • ②机体有感觉,骨骼肌不能收缩。
• 2.某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受损,但刺激腿 部皮肤时,有感觉但不能运动,其反射弧受 破坏,可能是哪部分结构? • 提示 效应器、传出神经。
2.反射弧破坏部位的判断
★★ 3.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
神经的判断方法★★
4.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 生及特点★★
5.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兴奋的
传导、传递过程★★★
考纲考情
识记要点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 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 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必修③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整合 核心考点
突破 考疑考技
考纲考情
1.反射弧的组成及作用★★
识记要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 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通常由感 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 应器组成。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电 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3.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需经历递 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2.反射(1)意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特点:①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②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模式图:(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图中有3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5)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必修3 P17“思考与讨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腺体,C正确;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错误。
【答案】 C2.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下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
(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 反射。
3.(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 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 于骨骼肌中;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 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研析教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剖析题型
提升核心素养
题型一 反射及类型的判断 1.(2018·湖南株洲高三质检)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
解析:a的轴突与c的胞体构成突触1,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c;分别刺激a、b,可通过b、a的电位变化表明兴奋 在突触间的单向传递;刺激b时,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会使a的静息电位的绝对 值增大,与乙不同;甲、丙曲线对比可知,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题型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 3.(2018·广东深圳期末)γ -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 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的氨基酸。具有改善睡眠、调节血压、 抗疲劳等功效,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GA-BA释放至突触间隙时细胞内ATP含量迅速减少 B.突触小体内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 C.释放的GA-BA可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 D.GA-BA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阴离子内流而抑制兴奋
高三生物一轮知识讲解复习学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必修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目标导航】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基础知识梳理】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神经元结构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反射完成的必要条件: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由突出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向双向传导单向传导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收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
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如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与人的语言行为密切相关。
2、大脑皮层语言区:W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写字V区:损伤后病人不能看懂文字S区:损伤后病人不能讲话H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听懂话3、学习和记忆(1)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
自我校对 一、1.神经元 反射 2.中枢神经系统 非条件 条件 3.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完整的反射弧 二、1.(1)电信号 (2)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3)局部电流 (4)双向 传导 2.(1)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胞体 (2)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三、1.最高级 体温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 生物节律 身体平衡 呼吸中枢 低级中枢 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看懂文字 讲 话 听懂话
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
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
反应
部位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解析】 由图 1 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 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 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 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人体屏住呼 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 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 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神经元与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1.(2018·云南昆明一中月考)“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而感到恐惧,此时人体的肌肉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出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接受“弓影”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B.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依赖于神经递质D该过程的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解析:兴奋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的传递需要释放神经递质。
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D.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传导是单向的解析:图中a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从a到c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为不包含感受器和效应器;结构b处形成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2019·河北沧州月考)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如图为人手指意外触碰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示意图。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D )A.兴奋在M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b上无膜电位变化C.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解析:屈肘反射为低级神经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4.(2016·全国Ⅰ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能量合成ATP;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Na+外流和K+内流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5.(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解析:NaCl中,Na+和Cl-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与K+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神经纤维膜外Na+大量内流有关;血浆中Na+浓度高于红细胞内Na+浓度,因此Na+进入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6.(2019·吉林长春调研)如图为某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C )A.F的存在,导致兴奋在此反射弧中双向传导B.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3个解析:F的存在,只是导致该反射弧参与的调节中有反馈调节,不是说兴奋就可以在突触处双向传递;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兴奋,所以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兴奋,即膜外电位不一定会改变;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4个,三个神经元分别是C、D、F,一个效应器细胞E。
7.(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与有氧呼吸有关。
8.(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某病人在就诊时医生发现该患者听不懂医生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请你推测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 C )A.W区B.S区C.H区D.V区解析: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9.(2018·贵州贵阳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呼吸中枢也位于下丘脑C.下丘脑分布有某些反射弧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作为信息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当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0.(2018·北京模拟)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D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解析:兴奋在突触间形成突触间隙,且会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变化,即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
11.(2019·湖北宜昌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 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解析: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产生与K+外流有关,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导致外流减少;一定刺激强度内,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不再增加;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2.(2018·江西南昌二模)同等大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二、非选择题13.牵张反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当肌肉被牵拉伸长时,与其平行的肌梭被拉伸而产生形变,刺激感受器后通过反射弧而引起肌肉收缩。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个。
(2)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原因是。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
(4)高位脊髓横断后,断面以下牵张反射暂时性消失,说明。
解析:(1)读图知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肌梭感觉神经元和α传出神经元。
(2)肌梭受γ神经元的支配,γ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梭之间形成突触,兴奋只能由γ神经元传至肌梭,因此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4)牵张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为低级神经活动,受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1)2 (2)肌梭是γ神经元的效应器,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3)神经递质(4)在正常情况下,脊髓中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14.蟾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
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并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蟾蜍进行如下实验:①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②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肢出现收缩现象;③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收缩反应消失。
(1)在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2)①中两次收缩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 也不同。
(3)分析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4)蟾蜍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先用蟾蜍毒素处理坐骨神经,一段时间后再将坐骨神经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结果动作电位峰值大幅下降。
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很明显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同,而发生的反应相同,说明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相同。
(3)由实验现象可知,至少坐骨神经的传出功能是正常的。
刺激趾尖无反应,说明传入功能丧失;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说明坐骨神经传出功能丧失。
由以上分析可得,注射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再麻醉传出神经纤维。
(4)导致动作电位峰值下降的原因在于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使Na+内流减少。
答案:(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是对K+有通透性,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传入神经(3)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4)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Na+内流减少15.(2018·山东济南二模)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科研人员做了以下系列实验: 实验1 取富含乙酰胆碱的鼠脑悬浮液注射到被酒精损害记忆大鼠的海马区,可以改善其记忆。
实验2 对学习21天后的大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胆碱酯酶破坏乙酰胆碱)处理,结果大鼠可以保持记忆而不遗忘。
实验3 增加大鼠海马区神经末梢内的胆碱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胆碱合成的酶)的活性可以提高大鼠的记忆力,此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大鼠学习能力的指标。
请回答:(1)乙酰胆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作为神经递质一般需要符合条件(至少答2点)。
(2)根据实验材料推测,大鼠学习21天后常常会产生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2点) (3)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