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按比例分配练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能够熟练进行比例分配。

2.深入理解比例和分数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和分数。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例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2.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笔、课件、教材、作业。

学生准备:教辅材料、作业。

四、教学过程4.5.1 比例和分数的关系1.明确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引出比例的概念。

2.通过比例与分数的关系图示进行讲解,做出比例与分数的关系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同学们感知比例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4.5.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1.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片进行讲解。

2.通过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方式,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比例分配的方法。

3.安排若干道适当难度的练习,让同学们熟悉比例分配的方法。

4.5.3 练习1.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习,检测他们的掌握程度。

2.根据同学们的分数进行差异化辅导,让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

3.布置合适的作业,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首先讲解了比例和分数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同学们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然后,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片进行讲解,引入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总体效果良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举例应具体生活化,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引导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分数除法问题(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分数除法问题(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分数除法问题(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7页红点1,信息窗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合具体情境,借助线段图分析“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和整体)”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

2.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及方法。

难点:画线段图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红红的蝴蝶结很受女生的喜爱,我们来看看布艺兴趣小组蝴蝶结的完成情况,出示情境图。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这个问题应当怎样解决呢?让我们一步步的去完成吧。

探究提示:1.想一想,第一布艺小组已经完成的个数和计划完成的个数这两者是什么关系?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2.想一想谁是单位“1” ,利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分析等量关系,想一想这类问题适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4.尝试独立解决,小组交流,你是根据什么设的?根据什么来列方程?怎样检验?老师巡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经过刚才大家的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一定有了很多的想法,哪位同学愿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想法?1.分清部分和整体,找出知识特点。

大家想一想第一小组已经完成的8个蝴蝶结和第一小组计划做的蝴蝶结个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师生充分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已经完成的个数是部分,而计划完成的个数是整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按比例分配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学生可能会发现:男、女生人数相等,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相等。

提问:“如果知道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求出跳绳和踢毽子各有多少人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出示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2cm,腰长10cm。

如果将底边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腰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cm,宽是10cm。

如果将长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宽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长方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总结延伸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2题。

2. 尝试自己出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

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P80红点、绿点,T3、4、6-9,新课堂第2、3课时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线段图,通过自主探索、交流,知道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通过探索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经历策略多样化和一般化的过程,体验算法优化的过程,获得探索的体验,发展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比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明确了部分和整体间的关系,在解决这类复杂的分数问题时,我们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这节课,希望大家继续借助线段图分析并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2的情景图: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针对信息窗2中黄点的信息解决了1号坑还剩多少陶俑、陶马没有清理这个问题,现在大家仔细阅读红点、蓝点这两条信息,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号坑占地约多少平方米?预设:2号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马?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两个问题:1.1号坑占地约多少平方米?2.2号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马?【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为本节课问题解决做好铺垫。

接着继续以“秦兵马俑”的视频引入,通过情境图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便于学习任务的展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解决这个问题1.温馨提示:(1)想想1号坑的面积是和谁比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怎样用线段图把题中的信息与问题表示出来?(2)仔细分析你们组画的线段图,思考怎样求1号坑占地约多少平方米?(3)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1号坑占地约多少平方米?你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 小组研究:(1)要求学生将温馨提示中的问题逐一交流。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1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1
学生口头检验。
学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③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 )∶( )
2.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②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学生交流:
法一:
30÷(4+1)×4=24(千克)
30÷(4+1)×1=6(千克)
法二:30× =24(千克)
30× =6(千克)
学生交流每一步的意思。
学生交流:
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师:像第二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要切实掌握第二种方法。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按比例分配教案
课题
按比例分配
序号
29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件)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出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体奥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30千克?千克?千克水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 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案- 多媒体设备- 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环节: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讲解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和公式。

- 通过示例,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环节: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按比例分配的练习题。

-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应用。

第五环节:总结和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掌握程度。

- 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的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教学过程中的第二环节“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公式,并通过示例来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下面将对这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按比例分配的定义按比例分配是一种数学方法,它指的是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中。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部分所分配到的量与总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有100元钱要按照1:2:3的比例分配给三个人,那么第一个人得到的钱是100×(1/6)=16.67元,第二个人得到的钱是100×(2/6)=33.33元,第三个人得到的钱是100×(3/6)=50元。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按比分配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按比分配

3 按比分配⏹教学内容教材第45—47页,按比分配⏹教学提示比描述的关系,转化成分数描述的关系,应借助画一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橡皮等。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教师板书出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人体奥秘的知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寻找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师: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生:(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师: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生:思考师: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学生同桌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水果、分配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从而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3)让学生举例说明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4.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组内讨论,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一个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巩固练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巩固练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巩固练习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复习解比例的方法。

2. 学习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解题技巧。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复习解比例的方法。

2. 新课讲解: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解题技巧。

3.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检查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3. 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六、教学活动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练习讲解:讲解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引导发现: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差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实践1.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按比例分配练习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的概念和比例式的结构;2.学习按比例分配和比例计算的方法;3.训练学生完成按比例分配和比例计算题目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的概念和比例式的结构;2.学习按比例分配和比例计算的方法;3.训练学生完成按比例分配和比例计算题目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以及比例式的结构。

2.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比例式的结构(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比例式的结构,并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和解释。

3. 讲解计算比例的方法(10分钟)教师根据课本上的例题,详细讲解计算比例的方法,并反复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点。

4. 训练练习(25分钟)教师出笔试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题目,自行计算并填写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班内巡视,逐一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要求学生将练习题目写入笔记本中,并勾画出不足之处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练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熟悉程度和对计算比例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估1.知识理解能力:学生是否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比例式的结构;2.计算能力: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和比例计算的方法;3.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否认真完成练习题目等。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目;2.自行查找类似练习题目并进行题目的计算;3.完成课外作业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部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讲解过程中需注重反复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点,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46-47页信息窗2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举一反三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明明和爸爸的体重以及体内物质的分配中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把它们整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整理和交流老师发现大家掌握的非常不错。

下面我们继续对这节课进行练习。

师继续出示图片并口述下列情境。

大象最近开办了一家公司,小熊、狐狸因工作努力,大象决定拿出900元钱,按4﹕5奖赏给小熊、狐狸。

正当小熊想着自己拿钱的份数时,狐狸眼珠一转,说道:“小熊,为了计算简单一点,我们每人去掉自己3份的钱,按1﹕2来分这笔钱,怎么样?反正大家也没任何损失。

”同学们,你们先猜猜小熊有损失吗?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预设:(1)小熊没有损失,因为它们都减少了三份,减少的份数是一样的。

(2)小熊有损失。

师:究竟有没有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解决。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交流:(1)大象的决定:小熊:900÷(4+5)=100(元);100×4=400(元)狐狸:900÷(4+5)=100(元);100×5=500(元)狐狸的建议:小熊:900÷(1+2)=300(元);300×1=300(元)狐狸:900÷(1+2)=300(元);300×2=600(元)所以小熊有损失。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第五课时教课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灵巧计算圆的面积。

2.学会计算圆环的面积。

教课要点灵巧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圆环的面积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何求圆的面积呢?发言:请同学们连续观察情境图,神舟五号飞船实质下降的范围比预约下降的范围小了多少平方千米?二、学生探究,解决问题1、画图表示发言:同学们,神舟五号飞船实质下降的范围比预约下降的范围小了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不可以画一个图表示出来呢?2、试试解决发言:请同学们自己想方法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

3、总结方法发言:同学们,想想,如何求环形的面积?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要求环形的面积,可以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师:求环形面积有简略算法吗?S 环形 =S 外圆 -S 内圆 =πR2-π r2=π (R2-r2 )。

三、牢固练习,深入提升1、自主练习6图中的荷叶是一个近似的圆形,如何求荷叶的受光面积大体有多大?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生活中找一片近似于圆形的叶子,先预计一下他们的面积,再进行计算。

2、自主练习7教师发言:在一张长方形钢板切割出一个最大的圆,如何才能获取最大的圆呢?指引学生谈论,教师总结,沿短边看作最大的直径切的圆是最大的圆。

3、自主练习8发言:图中的暗影部分该如何求他们的面积呢?依据学生的谈论,教师总结:图 1 是一个半圆,用圆的面积除以 2 就可以了。

图 2 是环形的面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图 3 是一个扇形,但这个扇形正好是圆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用圆的面积除以 4 就可以了。

4、自主练习95、自主练习106、自主练习11独立完成,交流校订。

7、自主练习12学生先画表示图,再试试计算。

8、自主练习13、 1414题鼓舞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解决,并谈论用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四、课堂小结发言:同学们,经过今日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环面积S环形=S外圆-S内圆=π R2-π r2=π (R2-r2)。

青岛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教案(word版)

青岛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教案(word版)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并掌握检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并掌握检验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知铺垫老师这里有一个等量关系式:全班人数×2/5 =女生人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谁能画一个线段图帮助同学理解这个等量关系式?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提供的信息,仿照上面列几个等量关系式:①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3/5.②大熊猫的寿命约20年,想当于猩猩的2/5.二、探究新知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学生尝试画图,指名板书:1.方程法计划做的×2/5=已做的个数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学生尝试解决第二个红点。

交流答案和检验。

教师小结:分析数量关系(画图)----找等量关系----根据单位“1”的已知与未知确定解决方法---如果单位1未知就用方程法解答比较简便。

2.算术法谈话: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交流第二种方法:用算术方法计算,直接列除法比较两种解决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2、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板书设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计划做的个数×2/5=已做的个数解:设第一小组计划做X个蝴蝶结。

X×2/5=8X×2/5÷2/5=8÷2/5 8÷2/5=20(个)X=8÷2/5X=8×5/2X=20答:第一布衣兴趣小组计划做20个蝴蝶结。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时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时

第五课时教课目标1.组织学生着手实践、自主研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指引学生采纳数形结合的方法——画线段图解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指引学生从分数乘法意义的角度思虑,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质问题。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形成技术,加强应意图识;指引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解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教课要点难点:要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相关实质问题。

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图示。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我们在信息窗 1 和信息窗 2 已经初步解决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问题,还会做吗?课件出示练习:1) 15 米的2是多少?32)3吨的2是多少?105说一说这几个题为何用乘法计算。

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日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创建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学校举行的雕像大赛中,同学们制作出好多精良的作品,看课本10 页的情境图和信息。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据上边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可能提出: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三、研究试试,解说交流。

1.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师:请同学们试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先来解析题目中数目之间的关系,再试着列式解答。

学生着手操作。

可能用画线段图的多一些。

发问:你是如何画图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如何想的?报告: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共制作的雕像作品15 件,再均匀分成 5 份,取此中的3份,就是男生制作的雕像作品。

结合学生报告,教师演示图示,并指导学生列式计算。

生交流:求男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15的3,列式 15×3 55课件出示练习:( 1)六( 1)班有 80 位学生,此中男生占3,男生有多少人?5( 2)商店有18 辆小孩单车,上午卖出了4,上午卖出了多少辆?9( 3)食堂运来24 吨的煤,用去这些煤的3是多少吨?这些煤价值2400元,它们的3值443多少钱?用去还剩这些煤的几分之几?学生试着用线段图解析题意,而后解答,集体校订。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意义。

(2)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验证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道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并解答。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84页练习题1、2、3。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后作业要适量,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身高测量尺、影长测量尺。

3. 教材P84页练习题。

七、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

第五课时教课目标1.使学生经过赏识漂亮的图片感觉数学之美。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觉黄金比的奇异魅力。

3.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美,依据黄金比的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教课要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觉黄金比的奇异魅力。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课件课时安排 : 1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新课从前先让我们赏识一组图片。

(课件展现教科书 51 页的图片)看了这几幅图片有什么感觉?它们美在哪?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了美的存在?美无处不在,美的神秘在哪里呢?下边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研究美的神秘。

课件展现变形后的图片。

这些图片还美吗?为何?(不行比率,板书:比)看来事物的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巧妙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吗?下边我们一起来研究。

2.检查发现,认识“黄金比” 。

同学取出前准的学具,先量一量手中物体度和高度各是多少,而后算出两个量之的比,并把自己的算果与小里的同学交流。

(1)学生独立量、并用算器算。

( 2)内交流算果。

( 3)全班交流。

哪个小的同学愿意把你的量及算果与全班同学交流?教将部分学生的果展现:a.数学与的比是⋯⋯b.蝴蝶的身与双翅睁开后的度比是⋯⋯c.我的掌与手的比大是⋯⋯同学仔察板,你了什么?(比大都是0.618 : 1)同学,才我量的是不一样事物,通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算出同一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的比大体吻合 0.618 : 1 ,会人以最美的感。

个奇异的比被称“黄金比”。

(板:黄金比) 3. 找一找生活中的“黄金比”。

人把黄金比用到建筑和作中,充足展了黄金比的奇异魅力!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哪里有黄金比?(小合作)来一你找到的生活中的黄金比?生:桌、笔、包、眼睛⋯⋯。

三、意与交流。

今日同学通察、量、算、交流一起了奇异的比黄金比,而且知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用,同学想不想成家、家?依据黄金比的知,你能行那些有意的?看!1.学生自由设计2. 课堂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44-45页信息窗2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明明和爸爸的体重以及体内物质的分配中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你对按比例分配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试说,教师点评。

师继续出示图片并口述下列情境。

大象最近开办了一家公司,小熊、狐狸因工作努力,大象决定拿出900元钱,按4﹕5奖赏给小熊、狐狸。

正当小熊想着自己拿钱的份数时,狐狸眼珠一转,说道:“小熊,为了计算简单一点,我们每人去掉自己3份的钱,按1﹕2来分这笔钱,怎么样?反正大家也没任何损失。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熊有损失吗?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学生交流:大象的决定:小熊:900÷(4+5)=100(元);100×4=400(元)狐狸:900÷(4+5)=100(元);100×5=500(元)狐狸的建议:小熊:900÷(1+2)=300(元);300×1=300(元)狐狸:900÷(1+2)=300(元);300×2=600(元)故:小熊有损失。

师:按照上述两种分法,小熊获得多少奖金还可以怎么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得出:大象的决定:小熊得到这笔钱的44+5=49;900×49=400(元)。

狐狸得到这笔钱的54+5=59;900×59=500(元)。

狐狸的建议:小熊得到这笔钱的11+2=13;900×13=300(元)。

狐狸得到这笔钱的21+2=23;900×23=600(元)。

故:小熊有损失。

师: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先求出总量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采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最后求出各个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先求出总量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新授课内容进行回顾,唤起认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培养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师:狐狸的鬼计被聪明的同学们给揭穿了,大家真了不起!看来按比例分配方面的问题,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按比例分配练习)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㈠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45页第6题。

某市举行小学生“卡拉OK ”比赛,对进入决赛的选手按2﹕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

如果获二等奖的有21名选手,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有多少名?2.出示课本44页第4题。

学校修整校园用的混泥土是由2份水泥、3份石子和5份沙子混合而成的。

现在要用15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3.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

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㈡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温馨提示1: ①想一想,进入决赛的选手一共被分成了几份? ②算一算,每份的具体数量又是多少呢?一等奖的选手有多少名? 温馨提示2:①想一想,进入决赛的选手一共被分成了几份?②你能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各部分的量吗?③算一算,一等奖的选手有多少名?温馨提示1:①想一想,学校用的混凝土一共被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多少吨? ②算一算,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 温馨提示2:①想一想,学校用的混凝土一共被分成了几份?②你能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水泥、石子、沙子的量吗?③算一算,水泥、石子、沙子各需要多少吨 温馨提示1:①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长+宽)是多少米? ②算一算,这个操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温馨提示2:①想一想,420米一共被分成了几份?长占几份?宽呢?②算一算,这个操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4.学校买来75本课外书,按照人数的比例分配给三个年级。

四年级有46人,五年级有50人,六年级有54人。

每年级各分得多少本?(课本45页7题) 温馨提示:①想一想,“按照人数的比例分配”是什么意思? ②要求“每年级各分得多少本?”需要先求什么呢?如果学生写出46﹕50﹕54的话,可能一部分学生不会化简,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5.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

㈢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6.妈妈有50元钱,小明有90元钱,妈妈给小明多少元后,妈妈和小明的钱数之比为2﹕5?(新课堂)温馨提示:①想一想,妈妈和小明的钱数之比为2﹕5,是把“谁”平均分的?又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②算一算分后妈妈和小明的钱数,在计算妈妈给小明多少钱? 7. A 、B 两桶油共重90千克,若把A 桶中油的14倒入B 桶,则两桶中油的重量比为1﹕2 。

温馨提示:① 想一想,把A 桶中油的14倒入B 桶,两桶油的总重量变化了吗? ② 算一算,A 桶油现在的重量。

温馨提示1: ①想一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它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一份是多少度? ②算一算,这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它是什么三角形? 温馨提示2:①想一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②算一算,每个角占“内角和”的几分之几呢?③算一算,这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它是什么三角形?③再想一想,A桶倒出14后是30千克,即30千克的油占A桶油原有油的几分之几呢?④如何求A桶原有油的重量呢?附解答过程:解:90÷(1+2)=30(千克),30×1=30(千克),30÷(1-14)=40(千克),90-40=50(千克)。

答:A桶原有油40千克,B桶原有油50千克。

总结:确定分配的比往往是解题的难点,需要同学们自己参照解决。

8.课下拓展加深练习: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

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个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

遗嘱上写着:“我把17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

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

不许杀马,不许流血。

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嘱。

”这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分马问题,这个问题中提到的马匹分配方法,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知道的,即三个儿子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借给他们一匹马,老人原有17匹马,加上智者借给的一匹马,一共18匹马。

于是三兄弟按照18匹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别得到了9匹、6匹和2匹马。

9+6+2=17(匹)。

还剩下一匹,是智者借从前有一个商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3匹马。

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13匹马留个你们,把13匹马都分了,可不要杀掉,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

遗嘱上写着:“长子得二分之一,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四分之一。

”老人死后三兄弟大伤脑筋,这时走来一位猎人,帮三兄弟顺利实现了分配。

同学们,你知道猎人是怎么分配的吗?二、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谁能再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先求出总量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采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最后求出各个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先求出总量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按比例分配问题,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练习●先求出总量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采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最后求出各个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先求出总量一共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使用说明:1.课后反思:亮点、得意之处(1)先练后讲,以学定教。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练习”的过程中,从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应用两个层面上展开。

我采取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体的先练后讲再练的教学策略,同时练习的设计,我努力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训练。

(2)充分体验,自主构建。

在练习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方法是灵活的。

充分体现了思维的价值。

很好地诠释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新课程精神。

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3)走进生活,注重延伸。

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使用建议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教案中所列的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第一条学生必须掌握,第二条只是提倡,不做统一要求。

3.需突破的问题。

在方法多样化上和学生理解力上哪个更重要?也就是说,上面有些题目在处理起来时,两种方法都做介绍时,会冲淡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怎么办?相关链接;青岛教学资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