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拓宽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2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精选2篇(一)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实地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某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包括10名教师和100名学生。
调查结果:一、教师调查结果:1. 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倾向于将重点放在文言文的教学上,而忽略了现代文和阅读理解的教学。
有68%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较困难,但他们没有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专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仅有20%的教师尝试过采用互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3. 教学资源:调查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教材教辅和多媒体设备的更新和完善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学生调查结果:1. 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只有少数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写作比较感兴趣。
2. 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普遍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缺乏思考和理解能力。
有70%的学生表示对文言文的理解较困难,但却很少听到老师提供专门的帮助。
3. 学习环境:学生普遍觉得学习环境较差,教室设施简陋,学习资源不充足。
结论与建议:1. 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注重现代文和阅读理解的教学,并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较困难的问题采取专门的教学方法。
2. 教师应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能力。
3. 学校应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和多媒体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4.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语文学习活动,如诵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每次考完试在分析试卷时发现学生大量的失分都是在一些能力要求较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拓展延伸题上,那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农村中学有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占有的学习资料贫乏等共同特点。
而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教师就更应拓展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具体该怎样拓展延伸呢?我想应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去做。
一、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的拓展延伸只能是无花之果,无本之木。
因此拓展延伸必须紧密联系教材。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
那么,在课堂上运用“例子”时该怎样拓展延伸呢?1、作家作品简介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教师要借此向学生介绍该作家及作品。
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
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中的一部分,但将鲁智深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全貌,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可能会想方设法找到这本书去阅读。
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
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后期的作品《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
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农村初中语文课问题诊断调研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课问题诊断调研报告年度国培送教下乡活动,通过通识、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几个阶段的活动,发现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人欣慰,比如,农村教师普遍敬业精神很强,农村学校教研氛围很浓,教师参与教学的热情很高,年轻教师多,基本功扎实等。
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念整体滞后,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等。
本着为使今后的国培送教下乡活动落到实处,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特把本次国培送教活动前的培训需求调研和本次培训发现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作个汇报。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课堂教学达不到新课改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
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没有从根本上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以琐碎提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有体现,但都流于形式。
表现在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
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
课堂上看上去比较热闹,其实,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另外,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不大。
特别是一些年龄大一点的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教学成绩,有些人自以为这么多年来感觉蛮好的,凭自己的经验应应付得了考试,只要考试成绩过得去,其他不管,换句话说,还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不注重长远发展,不关心学生的能力提升,只看眼前。
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的思想作祟。
要切地改变这一现状,还得从教育的源头入手。
其次,一大批老师对新的理念不太接受,怕麻烦,不思进取,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农村教育的逐步发展和提高,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初中生源于农村家庭,他们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环境和条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使得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境。
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我们希望能够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意义和价值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常常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而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策略”结题报告
注入生活元素,提高语文素养——“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主持人】青县孝子墓中学王长娟【主要参加人】梁树利、张春华、梁炳忠、马云英、马有荣、回淑英、回玉珂。
【摘要】把“生活元素”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
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亲历丰富生活的场所,就要把生活与语文相融在一起,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陶行知说:“生活即学校,社会即生活”,只有走出狭窄、封闭的时空,将社会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农村教育【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开发智力、健全人格。
而这些都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进行的。
同时,语文教育与社会环境及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及发展给语文教育提供了各种信息和物质条件,丰富发展了语文教育的内涵。
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使得语文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
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让这一切和谐融汇、协调发展的良好载体,是使语文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语文,让语文更增生命力,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基本问题。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表现尤为明显。
然而从语文自身特点来看,它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像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20XX年3月,我们确立的研究课题“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获得立项审批。
从开始课题实验起,课题组成员热情高涨,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现己进入了课题实施阶段。
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
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怎样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
2、研究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的美的能力。
作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3、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
考虑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
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4、教师下水文促进学生写作的研究。
让研究教师更新写作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20XX年3月-- 20XX年4月为实验准备阶段,通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落实课题实验。
(1)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叶圣陶等生活作文理论,改变旧教学观念。
充分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贯彻建议,从理论上认识实验的重要性,把握实验要义,明确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
如何引导乡镇初中生拓展写作空间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引导乡镇初中生拓展写作空间研究报告学校名称主持人姓名“如何引导乡镇初中生拓展写作空间”研究报告学校名称主持人姓名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大语文理念深入语文教学中。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制约我校语文教育的瓶颈,对于我校的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这两座“大山”始终压在老师和学生的身上。
特别是写作,一直是让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痛的环节,学生们都怕写作文,对作文写作更是提不起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重教轻学;重视模板化,轻学生们的思维激发;重视对范文的学习,轻视自我的情感抒发;重视对现成素材的积累,忽略学生们自身对生活的体验。
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们的作文写作陷入恶循环,不会写,不愿写,写不出。
因此,改变学生们的写作初衷,提高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拓展写作空间迫在眉睫。
综上,我对其中一点“引导乡镇初中生写作空间”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一)通过本次研究,乡镇初中生写作能力增强,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质量普遍提升。
(二)通过本次研究,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研究能力增强,学校大语文学术氛围浓厚。
(三)通过本次研究,乡镇初中语文教育普遍向好的方向发展,师生互动性增强,各校之间加强了语文教学的交流,以优带好,整体融入良性循环,改变语文老大难的问题。
三、研究对象、方法(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二)研究对象: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及学生四、研究内容及措施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时间段3个月左右)确立课题,分析本校初中语文写作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时间段9个月左右)针对实验对象设计并实施拓展写作空间训练方案,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形成初步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3)总结阶段:(时间段3个月左右)归纳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一)首先我在本校与各年级语文老师明确各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魅力语文——“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研究”的实验报告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研究的目标与意义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第四条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设计非综合实践活动莫属。
但农村中学由于教师观念落后,教学内容较为封闭,造成语文活动课很少开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现状:教学设施落后,教师理念不能与时俱进2.农村家庭学习建设现状3.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开展语文活动4.开展语文活动的意义及成效三、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主要思路:(1)营造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活动。
(2)通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立平等,民主,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3)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农村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主要方法:(1)比较法。
(2)调查法。
(3)个案法。
四、研究成员及分工姓名年龄职称专业分工情况秦红艳40中学一级教师中文主持钦丽春30中学二级教师中文实验课教师常雪萍30中学二级教师中文实验课教师王梅36中学一级教师中文汇总资料王素娥46中学一级教师中文调查研究五、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1.研究进度(1)2009.06—2010.01准备阶段。
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拟定可行方案。
(2)2010.02—2012.12实施阶段。
实施活动方案,在活动中不断改进调整活动方案。
(3)2013.01—2013.12结题阶段。
检测活动成效。
汇总活动评价表,并撰写论文结题。
(成果形式:论文)2.预期成果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会愈来愈多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会多样化。
六、研究实施阶段(2009.06—2013.12)现将课程活动实施阶段研2009.06—2012.06研究及成果汇报如下:1.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各课题组成员从上学期开始,认真研究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课题组做了关于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拟定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的活动以课内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为载体,辅以课外的实践活动课。
农村初中学生大语文视野实践策略研究——基于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探索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农村初中学生大语文视野实践策略研究———基于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探索杨小录(甘肃省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甘肃天水)笔者是武山县农村初中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针对本县农村初中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拓展学生“大语文视野”的实践策略。
一、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读书条件,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
1.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有人说,语文课本与课外读物如同大鹏的双翅,缺失哪一翼,大鹏都不会在天空中飞得更稳、更高、更远。
新时代的青少年正赶上国家“重语文、重阅读”的时期,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学懂语文课本就万事大吉了,而应当以课本内容为核心,积极向课外拓展与延伸,拓宽自己的语文视野。
2.在笔者的建议下,学校领导安排专人在教室安装了书柜,把学校图书室的所有图书分发给各个班级,各个班级自行管理,自行建立借阅制度。
这样,使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机会,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阅读。
每班分得书籍大概七八百册,再加上学生升级换教室,每位学生又可以享受三倍的图书量,如果能把这些书读懂、读透,感受文学作品独有的魅力,学生就收获了一大笔精神财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二、写读书笔记多读书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知识,广泛提高能力,而所获取的知识和所提升的能力是需要用语言来展现的,语言记录下来就成了文字,这样的文字笼统称为读书笔记,分得细一点的话,包括读书札记、读书心得等。
1.引导学生写读书札记。
让学生把写读书札记作为读书时必做的习惯性的行为。
写读书札记,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可以适当加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不加。
细想一想,我们所读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应该都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万事万物冷静观察和思考后的产物,这势必会在某时某刻触动我们的灵魂,引起共鸣,激发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长久坚持下来,读书札记就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
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语文课程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的提升、意志品质的铸炼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以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为中心,着重在阅读兴趣,阅读环境条件及阅读方法的培养提高上下功夫,探究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循序渐进地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提高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能力一、课题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
曾祥芹和韩雪屏两位阅读专家曾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
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1、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
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
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
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
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
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湘波中学语文教研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问题,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现象。
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教师的误导,大部分学生走入了“背范文”的畸区,或为老师的“指挥棒”而投其所好,甚至有个别老师“精心设计”作文题材和框架,指定学生必须按照某种模式来填空补白。
此种教学方法,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学生挤牙膏式的“蛮写”,收集作文本后,教师逐篇逐句逐字埋头“苦改”。
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创造性,扼杀了个性。
使学生长期依赖范文(每人必备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点”(多为当代“八股”文),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大多数上作文课就头疼。
每次作文训练采取完成任务的课堂作业的形式。
另一方面,从语文教师来说,同样苦不堪言:每期八次作文都有些学生交不上作业,只要写作就抄范文——甚至文不对题,有时令人啼笑皆非,不改吧,对不住党、对不住人民;改吧,实在不知如何下手,况且教学中并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边是教师的抱怨不休,而一边是学生苦恼的叹息——不会写呀!正因为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走入了下雨背稻草——越背越重的艰难境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教改以来,新课程教材呼唤教师和学生必须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本课题组提出“乡村中学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中学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乡村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二、理论假说与理论依据(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观国外作文教学着重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培养,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着重于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使写作教学形成全新的格局。
在我国,教育界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或经验。
农村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修改
《农村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骆驼城中学赵万生一、研究的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学到某种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
目前学校的情况是,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仍有许多老师还是采取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其实在学习中,一个人有了自学的能力,不管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缩短,也不管时代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培养。
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而学生在校期间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意义重大。
也就是说,学校里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让每个学生尽力去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使他们能够自己去不断地获取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知识,成为真正的有用的新型人才。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拓宽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单位: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主持人:康静小组成员:阴法新张辉张勇张申刘建利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强烈过。
而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批判、责难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
但是当前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还是一块贫瘠落后的阵地,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她更呼唤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更企盼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
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狭窄落后的原因分析1.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里推行的“贵族教育”,在农村地区几无立身之地。
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显然不具备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条件。
这里其实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层含义。
就硬件来看,在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没有多媒体,教室里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
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
没有黑板报,没有广播室,更别谈什么手抄报、文学社、电视台。
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虽然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辅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而从软件来看则更宣布了语文教学的死刑,部分农村中学的领导认为语文教改可有可无,没有对语文教改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及投入上没有把拓宽中学生语文视野摆在应有的位置。
2.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端正对语文的态度,抱残守旧、不知创新。
结果是一支笔,一本教材便打发了整个中学的语文教学,最终使农村中学生的思想僵化,见识短浅,极大地限制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天长日久,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造成语文视野愈见短缺的恶性循环。
3.虽然有关推行语文教改的理论文章、实践经验、教学设计等等纷纷见诸各种报刊杂志,但是又有多少是能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生是向往语文教改,向往实施素质教育的,但是地域相对偏僻落后,出门的机会少;经济上也没有多少宽裕的钱,没有机会购买报纸杂志;电脑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寥寥几节信息课,学生则还没有熟悉过键盘就下课了。
种种条件的限制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寻,可以说农村中学生是最需要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视野拓宽的研究。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提出《关于拓宽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研究》小课题,以期对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2、现代教育心理学3、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应让学生摒弃传统的唯上、唯书、维权论,注重弘扬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要,让学生接受最自然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扎实有效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探索有关读写将结合,以写促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大生活,从而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信息的搜集与整合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以说带动学生语文视野及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5、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农村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变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
促使广大农村教师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上,着力探寻拓宽语文视野的种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付诸于实施,最终总结出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尽可能多的读书途径。
1、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我们说,语文课本教材与课外阅读如同鸟儿的双翼,缺失哪一个方面,鸟儿也不会在天空中飞的更高更远。
新时期的中学生正赶上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以往那种照本宣科,课本有啥讲啥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
学生应当以课文内容为载体,积极向课外拓展与延伸,扩大自己的见闻,拓宽自己的语文视野。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可推荐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等多篇回忆性散文,进而了解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对于鲁迅的早年时期的生活及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种阅读上的延伸与拓展还可以有多种途径:a相同题材上的拓展与延伸。
如,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推荐阅读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父爱如山》《父爱昼夜无眠》等多篇美文与佳作。
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父母亲情。
b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上的同类拓展。
高尔基的《海燕》这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散文,可以拓展阅读其他象征性手法写成的文章。
如《白杨礼赞》《雪》《囚绿记》……另外像对比手法,欲扬先抑写法,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文章及段落,都可以进行同类拓展与阅读,拓宽中学生语文视野。
2、班级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拥有的图书摆上书架,学生学会分享、学会传递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阅读机会随手可得。
3、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周六、周日读长篇名著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读大部头的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鼓励中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完整的文学作品三部。
(二)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素养的提高。
以写促读,以写促使学生开拓视野。
写作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的程度。
如何借助于写作这个平台催生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拓宽,这将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1、作文教学指导中,指导学生将丰富多彩的题材,见多识广的经历融入到写作之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此之谓珠联璧,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在无形之中促使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索,主动拓宽自己的语文视野。
2、另外,日记及读书笔记的撰写,老师强调与时俱进,建议学生把社会生活中最新发生的一些事情写进去,并作出自己的评价与认识。
这就要求学生多多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多多关注国计民生的大事,天长日久,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好习惯,摒弃以往所持有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读书观。
长此以往,学生的两耳灵了,两眼亮了,头脑活了,语文视野更加开阔了。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开阔学生语文视野。
1、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座谈会,优秀读书笔记、日记展示,创办手抄报及校园文化刊物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语文素养的舞台、,体会拓宽语文视野的成功与乐趣。
设置多种交流展示平台,引导鼓励学生平时积极积累,自主合作利用网络博客,交流思想,并定期进行评比,给予适当奖励。
2、积极利用地方地理资源,全力打造一系列“走进”活动。
我们湖屯镇初级中学虽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北部山区有风景秀丽的陶山、拔地而起的小泰山。
陶山上有闻名遐迩的72个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是观音洞与玉皇洞。
昔日肥城八大景观中“陶洞清幽”“山寺晨钟”两大景观就在陶山。
这里不仅自然景观迷人,其人文景观也精彩纷呈。
中华商祖陶朱公范蠡来到此地经商,死后葬于此。
后人为其修墓建祠。
秦丞相李斯也为之题词留念。
我们组织我们的学生不出家门不花钱搞旅游。
积极挖掘身边的名人,追溯名人历史,走进大自然,既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又真正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收效颇丰。
另外,湖屯距离肥城这一国家级园林城市仅仅十几公里。
我们在节假日甚至不用乘公共汽车,骑上环保自行车便可一览其胜景。
我们可漫步在“十万亩桃园花的海洋”中吟诗赋情,我们更可以饱享一年一度的“金秋菊展”让我们的性情高洁,洗涤我们的心灵。
(四)全方位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位有着良好语文素养的老师,他会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渗透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让学生用远的眼光来看语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就是关注语文。
另外,21世纪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提倡教师由学者型向研究性教师发展。
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小课题研究,学会搜集资料,整理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把来自教育最前线的第一手资料整理记录下来,并且经过反思,把优秀的教科研成果展示,流传下来,即成就了学生,又发展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四课题研究范围1、从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策略。
2、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来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见闻,拓宽他们的生活经历,提升他们的阅历。
4、社会即生活,现代化的社会要求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拓宽学生语文视野搭建平台。
五课题研究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试验过程进行修正反思。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通过现象分析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研究策略。
4、调查问卷法。
分阶段对实验学生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归纳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5、统计对比法。
通过对实验班级与非试验班级语文视野情况的分析对比,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4月。
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理论研究阶段 2010年5月——2010年6月。
结合农村学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农村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行动研究阶段 2010年7月——2010年12月。
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
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4)、总结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