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考研跨专业经验
跨专业考研的科研项目申请与经验总结
跨专业考研的科研项目申请与经验总结在跨专业考研中,科研项目申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考生的专业背景与科研项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在项目申请中突出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研究兴趣与能力,是跨专业考研的关键。
一、申请理由科研项目申请中的申请理由部分是对自己进行自我推销的机会。
在申请理由中,考生需要明确表达自己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和目标,并结合专业背景与研究项目的相关性。
例如,考生可以介绍自己在本专业学习期间对于某个研究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考生还可以强调自己具备的一些相关技能与研究经验,以证明自己有能力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并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
二、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科研项目申请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考生应该清晰地陈述自己的研究目标与问题,同时详细阐述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在研究目标方面,考生可以明确说明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对相关领域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此外,考生还可以描述自己对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思考和设想,以展示自己对于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成果的预期。
在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方面,考生需要详细描述自己计划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采集方式、分析方法等。
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结合新的研究领域的需求,说明自己是否需要补充相关知识或进行一定的学习与培训。
三、科研能力与潜力除了申请理由和研究计划,科研项目申请还需要考生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与潜力。
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自己的能力:1.学术成绩:考生可以列举自己在本专业的学术成绩,特别是与研究项目相关的课程、论文等成果。
2.科研经历:如果考生在本专业或其他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可以详细描述自己的研究项目、参与的角色以及取得的成果。
3.与目标研究相关的技能:如果考生掌握了与目标研究相关的技能和工具,例如实验技术、程序设计、统计分析等,可以在申请中进行强调。
4.学术兴趣与积极性:考生可以通过介绍自己参加的学术会议、阅读的学术文献、参与的讨论等方式,展现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过来人分享跨专业考研经验
过来人分享跨专业考研经验考研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于是在经历了这段历程之后,我一直想着要写篇回顾考研的文章,以纪念这段岁月。
借用古人的一句话总结我自己的考研经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道圣贤书”。
考研这一年无论是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还是潜在的机会成本都实在是笔很大的开销,然而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中,没有回头一说。
我本科专业是印刷工程,报考专业是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在与学弟学妹的交流中,我发现有很多准备跨专业考研的同学都没有自信,总是犹豫不绝。
在这里我写下自己的考研经验也是想以己经历为例来鼓励他们。
复习时,由于跨度太大,我的复习方法是“与世隔绝”:不去实习、不去招聘会、不参加学校任何活动、能逃的课都逃、甚至连各种奖学金都不去申请。
总之与考研无关的事情和信息就与自己无关。
那么,我的几门课都是怎样复习的哪?下面就来说一下。
一、数学:反复做题,不怕打击我考的科目包含数学,这也是我跨专业考研的一个难题,毕竟我学的是数学B,而考的是数学C,难度自然是有的,所以在保证整体计划有序进行的同时,我在数学复习上下了很大功夫4月-5月/6月:只看教材,当时看很多学长学姐推荐配套标准全是一起看。
本人因为很多都没学过,看了一周特别打击,而且进度很慢。
这个阶段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高数上下册看了一遍,书上例题看过一次后又做了一遍,很多推导自己也写了一遍(大部分证明是对着书抄,但是印象很深刻)。
课后习题开始的时候有做,进度太慢后来放。
线性代数和概率书看了一遍,书上例题反复做了好多次。
概率论是专业课,尤其是数理统计部分,所以花的比只考数一的同学时间长1周。
每天数学的复习时间占了8-10小时。
1个半月时间完成。
6月-8月:6月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始看标准全书。
看一章教材,看一章标准全书。
标准全书例题看过后,对着再做一遍,难题看一遍抄一遍做一遍。
学习方法,模仿标准答案(本人只做了例题,后面习题没做,而且始终都没做过)。
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成功考取理工科研究生的故事
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成功考取理工科研究生的故事近年来,跨专业考研成为越来越多考研生的选择。
然而,跨专业考研之路并非坦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
在此,我愿意分享我的经验,与大家探讨如何成功考取理工科研究生。
第一步:明确目标和规划在考研之前,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在专业的局限性,并积极寻找理工科研究生的相关信息,以确定自己的目标。
我深入了解了理工科研究生专业的基本知识、课程设置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
同时,我也向身边的成功考取理工科研究生的同学请教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从而制定了自己的规划。
第二步: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在确定了考研目标后,我开始系统学习理工科研究生的基础知识。
由于自己的专业背景与理工科有一定的差距,我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
我找到了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并结合在线教育平台上的优质课程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做题和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步:积累实践经验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抓住各种实践机会积累实践经验。
我主动参与学校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实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学术交流会议,提升自己在理工科领域的知名度和实践能力。
第四步:备考规划与技巧在备考阶段,我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规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备考。
我注重做好每一科目的复习和练习,尤其是重点科目。
同时,我也利用过去的考研真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全面的模拟演练,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此外,我注重健康的作息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五步:充分准备面试环节考取理工科研究生不仅需要通过笔试,还需要通过面试环节。
我在备考期间,积极参加面试模拟和模拟面试,不断完善自己的面试技巧和表达能力。
我了解面试的常见问题和考察方向,并准备了相关的答案和案例。
在面试过程中,我注重与考官进行沟通和互动,展示自己的学术热情和实践经验。
最终,在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坚持后,我成功地考取了理工科研究生。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研究方法与实践经验分享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研究方法与实践经验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跨专业考研,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跨专业考研相对于本专业考研来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分享一些跨专业考研学术研究方法与实践经验,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确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重要性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通常要面对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于他们而言,正确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至关重要。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其次,要充分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认真研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以便确定研究方向。
在选择课题时,要考虑到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可行性和资源的可得性等方面的因素。
二、广泛阅读和文献调研的必要性在跨专业考研中,广泛阅读和文献调研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由于自己对新学科领域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文献调研来熟悉并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时,可以选择经典教材、学术论文、综述文章等,加深对该学科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要学会整理、摘录和归纳文献资料,以备后续研究和写作之用。
三、灵活运用学术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术研究方法是跨专业考研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在跨专业考研过程中,要根据研究的具体领域和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常见的学术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
掌握这些方法,能够使研究更具针对性,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信。
四、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的必要性在跨专业考研中,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可以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同时,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注重协作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跨专业考研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注重协作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与同学、导师等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考研攻略: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攻略: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一年的考研生涯终于划上句号。
在此,有许多值得我回忆的东西,有许多值得我总结经验,现分享如下。
一、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跨考?当初我选择考研,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我的家境不好,读大学就是为了以后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可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但现在的工作很难找,尤其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我选择了深造,选择了考研,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
可是家里没有关系,没有钱,上了农学研究生,出来工作也不理想。
于是我选择跨考,而且要跨就要跨个名校,跨个好专业,这样的理想才有希望实现。
我家是山西的,对煤炭行业了解多一些,所以我想考中矿大的“采矿工程专业”。
可是我没有学过数学、物理,考矿大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同学们都劝我不要跨,我很纠结,为此,我有好几个晚上都失眠。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很多老师,老师们都说法不一,最终做出决定的还得自己。
我心想一辈子也就3万多天,现在自己已经20多岁了,再过10几年就四十岁了,到那时想奋斗都无力了,何况考研再难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值得一搏,就这样,我确定了报考矿大。
二、考研准备大三的下半学期也就是开春的四月份,我开始复习同济版的数学,当时除了上专业课外,其他时间都学数学。
学习数学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总结,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点梳理好,才更有头绪。
我自己每学完一章都要用一张大白纸总结,然后贴在自己床铺的墙上,没事干就看看。
当时我记得五号楼自习室不好找,我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五号楼周一至周六不上课的教室记在本子上,这样上自习就方便多了。
学习数学课本我用了两个多月吧。
暑假开始学习专业课。
当时觉得非常吃力,因为是纯力学,我又没有参考书。
看了几天,想放弃,但想想家境,想想父母,想想自己的未来,我又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看不懂的时候,我就上网搜视频看,边看边做笔记。
而自己没有电脑,白天不好意思向同学借,我就早上5点起,趁着人家睡觉,自己看视频,我坚持了一个多月。
由于每天的学习量很大,我和我班几个同学每天晚上10点坚持跑步,让自己的大脑得到放松。
跨专业考研的考研经验分享
跨专业考研的考研经验分享回想考研期间,我每天忙碌于去图书馆占坐,除了每天回宿舍午休,我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也因此认识了一些“研友”,大家彼此鼓励,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奋斗着。
到了冲刺阶段,图书馆九点半关门后如果感觉自己还撑得住,我就会去教室再看一会书,然后最晚11点回寝室睡觉。
连洗澡都得算计着时间。
两个月不能逛街。
所有这些在看到考研成绩的那一刻感觉都变成快乐的。
其实,努力,成功了就是经验,失败了,就是教训,最重要的是努力过了。
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
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
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院校专业选择。
下面是我的个人经验和看法: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
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
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其他相关信息,一般网上就可以完成。
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
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学校和你喜欢的专业。
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
就我而言,我一直想去西安,高考的时候没有达成这个心愿,考研决定达成这个心愿。
我一直对哲学,以至于玄学很感兴趣,虽然它是冷门,但行行出状元,我还是决定做一次自己命运的主人。
本科是英语专业,对英语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其实那时候选英语主要是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并不是对英语语言本身感兴趣。
我选择的方向是西方哲学与现代社会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说,算的上是个交叉学科,而且本身的英语专业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工具和优势。
二、专业课的复习。
对于跨专业备考的学生来说,专业课总分300分,无疑真的是压力山大啊。
定下最终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快去买专业课教材!当时我报考的学校都没有指定专业课教材,这让我着实头疼。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交流与分享经验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交流与分享经验考研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深入学术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对于那些选择了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从学术交流和分享经验两个方面来探讨跨专业考研的相关问题,为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在跨专业考研的过程中,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同行专业的学生和导师的交流,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学术经验和知识。
首先,学术交流可以帮助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学科环境。
其次,学术交流还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在跨学科的研究中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新。
因此,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跨专业考研学术交流的途径1.学术交流会议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是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术会议是学者们汇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平台,也是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交流与探讨的重要场合。
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考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宝贵的学术经验和建议,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学术交流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方便和实用的。
通过各类学术交流网站、学术博客和社交媒体平台,考生可以与全球各地的学者、研究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跨专业考研学术交流平台上,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意见和观点,并与其他学者进行讨论和互动。
这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
三、分享经验的重要性除了学术交流外,分享经验也是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考研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而通过分享经验,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分享经验,考生可以了解他人在跨专业考研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更好地面对自己的考研挑战。
四、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的途径1.学术论坛和社群学术论坛和社群是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
六战中科院告捷 回首我的跨考血泪史
05年6月是人生比较重要的一段时间,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月初偶然看了两本书,一本是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一本是诺尔蒂的《光速思考》,前者让我对量子世界充满了好奇,后者则是让我第一次知道量子计算机这个当时感觉巨牛逼的概念。月底找了份家教工作,高二物理,我找出尘封已久的大学物理备课,惊讶的是,居然可以废寝忘食的看了两天。当下决定,考物理专业研究生。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挂科过多,未授予学士学位,这又是一个大坑,当时却未意识到。
有几件事想说说
1. 国家图书馆。自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数字馆08年开馆以来,我相信我是该馆的直接受益人,无论借书还是自习都很不错。这个,我得感谢国家罢。有机会来北京的研友或正在北京读书朋友可以抽空参观一下。开馆时间是9:00-21:00,好像是办证免费。
2. 海淀区大学半日游。有一年(忘了哪年)暑假去自习,溜溜转了大半圈才找着自习室。先去的清华(好像是办什么班不许闲杂人等进入),北大拆楼装修,中科院封楼,人大、北理工要学生证,北外没地儿,民院和央财也装修,北交大没有开水房,北邮不让进,最后在北师大找个地方落脚。这一刻,我觉得自己作为北京人还是很幸运的,守着周围八大学院。
考前一个月,心态调整的很好,去年12月上网看帖忽然对电子琴很感兴趣,就买了架琴,每天练一两个小时,放松放松,结果还挺上瘾,有时候看看美剧什么的。记得以前考研前一晚总是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今年睡觉的时候默念琴谱,一首《天鹅湖》没念完就睡着了,第二天精神饱满的去考试了。复试准备也比较充分,听力用VOA练的,口语写了四五篇稿子(每篇写个三四百吧),先念几遍,再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肢体语言,每天一个小时左右,效果还不错。专业知识没什么麻烦,之前整理过,睡觉前看看就OK。
六战中科院告捷 回首我的非典型跨考血泪史
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分析
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分析考研(研究生入学考试)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追求高级学位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考研与本科专业息息相关,但有时候,学生可能会选择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但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可以供我们借鉴。
本文将探讨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一些实际案例。
一、明确目标与动机跨专业考研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动机。
考虑到本科专业与考研专业的相关度,思考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是出于对新领域的兴趣,还是因为就业前景更好?明确自己的动机,有助于坚持学习并充满动力。
案例分析:小王本科专业为电子工程,但他对计算机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跨专业考研计算机科学。
他的目标是开发出有益于社会的软件,并希望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二、补充基础知识跨专业考研需要补充新专业的基础知识。
要想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充分了解新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专业课程培训、阅读相关学术书籍和参与在线学习来加强自己的专业基础。
案例分析:小李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但他想考研国际金融专业。
为了弥补自己的知识缺口,他参加了一家培训机构的国际金融课程,并利用空余时间阅读相关学术著作。
通过这些努力,他成功地跨专业考取了研究生。
三、挖掘潜力与优势虽然跨专业考研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也有许多潜力与优势可以发掘。
在新专业中,或许你有独特的观点和创新思维,这可以成为你的优势。
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或项目实践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案例分析:小张在本科学习国际关系,但他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感兴趣。
因此,在考研专业选择了环境科学。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参与了几个环保项目,并在论文中探索了环境问题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通过这些努力,他被一所知名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录取。
四、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学习方法跨专业考研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跨专业考研如何克服学术难题与困惑
跨专业考研如何克服学术难题与困惑考研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晋升学术领域的一道门槛,而对于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更是面临着诸多学术难题与困惑。
由于涉及到新的学科领域,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常常面临知识储备不足、学术思维缺失等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克服学术难题与困惑的有效方法,帮助大家在跨专业考研中取得理想成果。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跨专业考研的同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不足,因此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学术讲座、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
二、善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是跨专业考研的宝贵资料库,同学们应该善用这些资源来补充自己的学术知识。
在图书馆,可以查阅相关领域的书籍、期刊、论文等参考材料,了解前沿研究动态。
在网络上,可以搜索相关领域的学术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关注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和专家,获取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术思维与方法跨专业考研需要大量的学术思维和方法,因此同学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
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思维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多与其他学术圈的同学交流,借鉴他们的学术经验和观点,开阔自己的思路。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可以逐渐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学术思维和方法。
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同学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的人喜欢通过阅读教材和做题来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实践和实验来学习,而有的人则喜欢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学习。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因此,同学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并且坚持下去。
五、寻找专业导师的指导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可以寻找一位有经验的专业导师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我的中科院考研经历
我的中科院考研经历我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经历了几个月的工作之后决定辞职考研,所以我考研复习完全是在家完成的。
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那里地广人稀,淡泊宁静,每天的复习就是完全的周而复始的工作。
所以,若要说这其中发生的故事,我还真讲不出来,只记得以前我从不喝咖啡,但为了能全天保持清醒,我每天早起和中午都要喝一杯咖啡。
再外加屋外寒冷无比,我从不出家门,也不活动,几个月下来我的体重增加了不少,不过好在后来我又变回了正常的体重。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考研复习期间的感受时,通常他们想得到的答案是"痛苦极了",但是说实话,不管我怎么仔细地回忆,我已经忘了那段时间痛苦的感受,我只记得我应该珍惜那段时间,因为在记忆深处,那是一段确实发生了但是以后却恐怕永远都不会再发生的阶段,所以我的回答是"我忘了痛苦,我只记得珍惜"。
下面的叙述,是我对考研岁月的回忆,希望对报考中国科学院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关于单词和复习资料:我英语六级是大二时过的,之后也考了托福和GRE,最后虽然分数都不太高,但收获就是词汇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我考研时就再没背过单词。
所以,我建议在正式复习考研英语之前应该背好单词,六级和考研单词有些不太够,最好能再背一下托福的核心单词(前提是六级和考研单词都背好了),这三个结合起来应该就足够了。
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复习。
所谓正式的复习也就是做历年英语真题,别的题就没什么意思了,而真题一定要选择一本解释和分析最详细的书,而且是最好每篇阅读理解之后都有生词表的,这样做完阅读后顺便就能复习一遍重点词和难词。
关于做题顺序:有了单词基础和一本好的复习资料,那么正确的做题顺序就很重要了。
我认为英语的试卷是安排得最好的,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原来的顺序即完形阅读翻译写作来做,用完形来热身,之后的阅读是高潮,最后用写作来收尾。
原因在于完形可以带你找到语感,之后的阅读就会渐入佳境,到了最后的写作你甚至可以用到一些阅读中出现的好的词汇和短语,这样做题就会发挥出你最大的英语潜能。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经验分享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经验分享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这种趋势既反映了大家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也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些跨专业考研的学术交流经验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一、学术交流的重要性跨专业考研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学术交流作为跨专业考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促使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互相借鉴、融合创新。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学术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学术论坛等形式来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这不仅有助于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前沿动态,还可以结识一些在相同或者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的同行学者,为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合作机会。
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学术界也不例外。
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还能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国际合作尤为重要。
首先,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通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项目等,我们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学者,借鉴他们的学术思路和经验,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其次,国际合作也有助于让我们融入国际化的学术圈子,了解各国学者在同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这不仅能够让我们与国际前沿接轨,还可以为我们日后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最后,国际合作还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我们有机会获得国外优秀导师的指导,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与方法,并且有机会访问和利用国外的实验设备和图书馆等学术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实践在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中,一些学者已经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跨专业考研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跨专业考研经验。
回首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分,深知其中的艰辛与收获。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从选择专业、备考策略、心态调整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选择专业1. 确定目标:在决定跨专业考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是追求更高的学历,还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明确目标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念,克服困难。
2. 了解专业:在确定目标后,要对目标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就业前景等。
可以通过查阅招生简章、咨询学长学姐、参加宣讲会等方式获取信息。
3. 考虑自身兴趣:跨专业考研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学习新知识,因此,了解自身兴趣至关重要。
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才能在考研过程中保持热情。
4. 结合自身优势: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优势,以便在备考过程中发挥优势,提高成功率。
二、备考策略1. 制定计划:考研备考需要合理规划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可以将学习计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
2. 系统学习:跨专业备考需要从基础学起,系统学习目标专业的基础课程。
可以通过购买教材、参加辅导班、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
3. 查漏补缺: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查漏补缺,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攻克。
可以通过做题、请教老师、参加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 实践应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实践应用。
可以通过做实验、参与项目、撰写论文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 模拟考试:在备考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发现自己在备考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三、心态调整1. 保持积极心态:考研过程中,心态至关重要。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2. 学会放松: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
3. 培养兴趣爱好:在备考之余,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关于中科院考研----经验 (耐心看完后应该不会后悔)
关于中科院考研----经验 (耐心看完后应该不会后悔).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关于中科院考研----经验 (耐心看完后应该不会后悔)在这个版块的两三个帖子上看到了说科苑黑之类的,这里我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确,我只想说自己所遇到的。
科苑每年招5000多硕士研究生,难道这些都是有关系有后门的吗?我看未必吧。
我说简单说一下我复试的大致内容如下:1、我参加复试(包括笔试,上机测试,口语测试,心里测试,反应测试,实验室导师组面试(一般是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复试之前都不知道怎么复试,复试内容是什么,复试形式是什么,每个实验室的要求都不一样,甚至有可能报考的导师不一样复试内容都不一样。
2、其中导师面试起很重要的作用,问了很多东西,开始就是专业知识,也不会问的很深,因为我去读研本来就是要学习我所未知的东西,然后就跟聊天一样问些其它的,比如说做过什么啊,爱好啊,家庭啊等等。
看似聊天,不过我认为这是导师组想从多个层面了解你这个人,了解你适合不适合这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3、一般有好几次面试,也就是说有好几次表现机会让实验室导师要你,不过最好是一次中标,不过这样概率不是很大,如果第一次被淘汰,你可以接着第二次面试,第三次。
直到有实验室要你为止,只要有任何一个实验室任何一个导师要你,你就被拟录取了,如果没有哪个实验室没有哪个导师要你,你就落榜了,也就是说基本上被淘汰了,我就经过了两次面试,第一次被淘汰了,第二轮的时候才被现在的导师相中的。
后来细想起来就觉得那里的导师选人的时候好像不太按常理的,关于这个我只说一点,我第一次报考的实验室有7人,那个实验室招3人,我报考的导师他招一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报他,我的初试分数在七个人当中排在第三,我们这个组的分数很均匀,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6分,有重分的。
中科院考研经验分享
中科院考研经验分享:跨校跨专业十二点建议我虽然是理科生,但却是跨校跨专业考上中科院的,现在回顾自己的考研之路,真的是很艰辛。
当时时间真的是很紧,虽然我在三月份就开始复习了,可在十月份时由于种种原因,又换了一个学校又换了一个专业。
所以,我想给跟我情况类似的后来人以下12点建议,仅供参考。
1.复习时一定要做到前紧后松,由于人在开始时不管是精力还是兴趣都是很好的,所以一定要抓住这段时间攻克难点。
2.对于数学和专业课,要先过一遍书本,把课后题目都搞定,并记下以后还有价值再看的题目。
3.对于数学,本人比较偏好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书在实用性上是非常强的,它的基础知识和题目是成绩提高的关键。
建议题目一定要自己算出得数,并把一些关键的题目记下。
4.专业课一定要下大功夫,这是你跨校能否考上的决定因素。
除了指定数目和真题外,最好可以找到去年考上这个专业的师兄师姐,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很多资料和经验(包括复试的)。
5.对于数学和专业课的重要题目,一定要多做。
6.在对待模拟题上,只当作练兵就行了,正式考试出的题目是很正规的,不会是些偏难偏怪的题目,还是比较基础的。
7.每天给自己定个计划,每天坚持是成败的关键。
8.政治尽量还是上个辅导班比较好,强化班帮你打基础,最后的预测班还是挺有用的,能帮你省不少事。
9.尽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结伴,有问题可以相互讨论,本人觉得结伴考研对自己帮助非常大,当然尽量不要找异性,在考研攻坚时人心理是很脆弱的。
10.每天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做整理。
梳理一下自己的一天,觉得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总之是要给自己留出一段思考的时间。
11.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放松娱乐的时间,这点非常重要。
考研到了最后,已经不是智力的较量,而是体力的较量。
所以每天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个小时左右放松娱乐锻炼的时间。
12.在考研整个过程中,做题目至关重要,题目一定不能做少,要花大功夫把每类题目都练得滚瓜烂熟。
就说这么多吧,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小建议。
跨专业考研中的学科实验与数据处理方法
跨专业考研中的学科实验与数据处理方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迭代的知识体系,跨专业考研逐渐成为了许多人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跨专业考研的过程中,学科实验与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专业考研中学科实验与数据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广大跨专业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而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可能会涉及到陌生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因此,掌握学科实验与数据处理方法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科实验方法1.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在进行学科实验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对比实验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交叉设计等。
不同的实验设计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考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跨专业考研中,考生可能会遇到陌生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为了降低实验误差,考生需要对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规范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在进行学科实验时,考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时,考生还要合理采集实验数据,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至关重要。
三、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清洗包括去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处理重复数据等操作;而预处理则包括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归一化、特征选择等操作。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减少数据分析的误差。
2.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跨专业考研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选择数据分析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进行选择。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跨专业考研如何进行学术研究的结论与推断
跨专业考研如何进行学术研究的结论与推断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积累,跨专业考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
然而,跨专业考研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跨专业的情况下进行学术研究,需要考生们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一些关键的结论与推断。
首先,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术研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专业领域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目标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这可以通过参加相关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以及与专业人士交流等方式实现。
只有建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
其次,合理选择研究课题也是跨专业考研学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考生应该选择符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考生的研究动力和积极性,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
另外,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考生还需要了解该课题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以确保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三,进行学术研究时,跨专业的考生应该注重细致入微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研究。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考生可以了解到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这为考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研究课题在学术界的定位和意义。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取相关理论、数据和实验方法,从而支持自己的学术研究。
第四,合理利用跨专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对于学术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考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学科交叉研究项目等活动,并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专家和同行的交流,考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学术经验和指导,解决研究中的困惑和问题。
同时,合作研究也可以促进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互补和创新,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最后,为了有效进行学术研究,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并严格执行研究计划。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审稿经验分享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审稿经验分享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员,我在处理跨专业的稿件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编辑和审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那些面临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员更好地处理这些稿件。
一、引言在现代学术界,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常见。
随着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交融,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学者们开始尝试从不同学科角度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然而,这也给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员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
二、挑战与解决方案1. 理解不同学科的术语和理论框架在处理跨专业的稿件时,首先需要理解不同学科的术语和理论框架。
这通常需要额外的阅读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使用的术语和概念。
为了提高效率,编辑和审稿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学术数据库来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并与作者深入交流,以确保对稿件内容的准确理解。
2. 评估跨专业研究的学术质量与创新性在评估跨专业研究的学术质量与创新性时,编辑和审稿人员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
跨专业的研究常常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能缺乏某一领域深度的专业知识。
因此,在评估这类稿件时,编辑和审稿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其学术贡献和方法的合理性,而不是过分苛求其对某一个学科领域的深入贡献。
3. 保持学术平衡性和独立性处理跨专业的稿件时,编辑和审稿人员需要保持学术平衡性和独立性。
他们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学科的观点和理论,并避免将个人观点和偏见干扰到对稿件的评估中。
此外,编辑和审稿人员还要注意避免过分强调某一学科领域的重要性,而可能忽视其他领域的贡献。
三、建立跨专业交流平台为了更好地处理跨专业的稿件,建立跨专业的交流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和审稿人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或研究小组,让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共同讨论并交流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总结与展望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很多解决方案和改进的空间。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审稿经验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审稿经验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跨专业考研,以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
然而,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来说,如何应对跨专业的文章成了一个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审稿经验进行探讨。
一、了解基础知识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来说,首先需要了解基础知识。
这包括对于目标领域的学术术语、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研究的了解。
只有深入理解文章所在领域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编辑和审稿工作。
二、沟通和交流与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遇到跨专业的文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概念不熟悉或者说法不准确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与作者进行沟通,以确保对文章的理解正确无误。
同时,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调整文章结构和提升学术表达。
三、审稿的客观性对于跨专业的文章,我们要尽量保持审稿的客观性。
这包括对文章中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客观评价,不受自己专业背景的影响。
尽管我们可能对某个领域不是十分了解,但我们可以从方法论、逻辑性和学术价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
四、尊重多样性在编辑和审稿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多样性。
跨专业研究往往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这意味着会有不同的学科观点和方法论。
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我们要尊重这种多样性,不应过分强调自己专业领域的观点,而是要对不同学科的贡献给予应有的重视。
五、持续学习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对不同学科的了解。
这包括定期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参加专业会议和培训等。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应对跨专业的文章,提升自己的编辑和审稿能力。
六、多学科合作对于一些特别复杂的跨学科研究,我们也可以考虑多学科合作。
通过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章的学术贡献。
这也有助于减少自身专业领域的局限性,提升整体编辑和审稿质量。
总结起来,跨专业考研的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客观评价文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科院考研跨专业经验大家好,作为凯程的一名学员,首先容许我对凯程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谢谢他对我的帮助,谢谢那里老师负责的态度。
下面我来说说自己跨专业的经验。
我先写英语,因为我对英语的体会最深。
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太好的人来说,我的经验可说是很实用很适用。
2年的复习,我发现,英语要专项练习,复习多了以后,发现,考研实质上很注重方法,同样英语水平的人,方法好和方法差可能会相差10分之多。
首先说明,英语是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全然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所以每天都要有所练习。
我两年英语考,都是按照一个顺序做题目的:阅读理解——作文——翻译——新题形——完形。
先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从分数来看,他们分别占40——30——10——10——10,所以,得阅读作文者得天下。
还有,从时间上看,阅读和作文要花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万一完成不了,会影响到全体英语的成绩,所以把这2个搞定了,再做其他的,心里就不会很急。
把完形放在最后的原因是,它最难得分,好的人得7分,差的5分,拉分不大,而且有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你在5分钟里做到6分。
我两次英语都多出15分钟时间。
英语单词我没有背过,当然这跟我过去背得比较多有关,但我想,过去背过的基本是忘记差不多了,关键是一个单词要会用,不会用的单词,记了也遗忘得快。
我算来每天复习英语的时间不多,一天一个半小时,可能还没有,但几乎没有间断过。
基本套路是1天做4阅读加新题形,下一天看阅读,再下一天是一作文加一完形或翻译。
下面我一个个分析怎么样复习。
1、阅读理解。
分析真题和做英语阅读练习相结合,强烈推荐,背真题阅读理解。
真题是要一遍一遍做的,做的时候不要把答案写上去,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再对答案。
这样可以分阶段做3遍。
第三遍后可以开始尝试翻译阅读理解的每句句子,一时翻译不出的,可以对照中文看看。
把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一词多意的单词、很好的词组、好的句子摘录下来,重点背。
真题的奇妙之处在于,经得起不断的看,每次看你都会得到很大的启发,看得越多,你对出题者的出题思路就会了解更多。
我这次阅读做了34分,跟看真题看得多有很大关系,我看过不下10遍,最后几遍看的速度很快的,因为翻过去基本就知道说什么了。
其实真题是最好的英语练习册,平时做做其他英语参考书的阅读,其实主要是控制自己做的时间,千万不要2个小时做4篇,我当时练习的时候是规定自己在1小时内搞定4篇,然后对答案。
这样练到后来,发现自己甚至能在40分钟内做完4篇。
做错的一定要搞懂,但自己不要太注重平时练习时候的成绩。
推荐用吴永粼的100篇,个人认为和真题的难度有点接近,思路也还行。
背阅读理解:选择有很多生词、有很多好的词组、句子的文章背,开始可能很慢,2个小时背出一篇,但背多了以后,1小时不到你可能就可以背出了。
注意,不要在一个星期内连续背很多篇,每一篇背完,要及时巩固,每一篇要背到你认为第二天再背的时候,不看书就可以背出来了为准。
阅读的作用很大,大到你自己都可以感受出来。
第一,有些你不能理解的句子,在背过以后你可能突然领悟了;第二,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进去;第三,算是为以后口语做准备吧,这里它对练习语感很有帮助。
我当时在外面租房子,离学校有15分钟路程,我就在这个时候一边骑车,一边可以背一遍,所以每一篇背过的文章,基本会背过10多遍。
2、作文。
要不断地练习,控制好写作时间。
建议是每5天就写一篇作文,这样10天就可以写一篇应用文和一篇大作文。
凯程的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小技巧,写作文的时候最好面前放个手表,在半小时内写完,应用文就20分钟,开始的时候可能做不到,但后来几乎是轻松就可以搞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写了很多的英语文章,但提高很少,主要是没有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所以写过的文章一定要给其他人去看,让他们帮你纠正错误。
如果结合上面阅读理解中的方法,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会显而易见的。
3、翻译。
主要是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用符合中国人思维的表达方法。
其实翻译的工作我们在阅读理解部分就可以做了,所以翻译基本上好好看看历年真题翻译就可以了。
看看标准答案是怎么样的,这样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4、新题型。
新题型其实很注重方法,有些人做半个小时可能正确率还不是很高。
我曾经好好地研究过英语的新题型,所以很注意每种新题型的方法。
7选5和排序算是比较难的2种。
我记得我06年7选5全对。
我的经验是,7选5要先看选项,再看文章,如果先看文章再看选项,可能做题的时候还要回过去看文章,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先看选项的话,你有了选项的印象,有些明显点的选项你可以在看文章的时候就填进去,而且这样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排序的题目确实挺难做,我做第一篇排序的时候,就直觉得认为,应该先把每一段的文章的大意先写在草稿纸上,然后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来进行排序,所以,如果你对大意分析得透,基本这个算是中文考试。
后来我证明这个方法确实不错。
今年很有可能就要考这个,但也不是绝对。
选择段落标题这个题目很简单,出这个题没什么大意义,基本算皆大欢喜的题型。
5、完形。
这个题目完全不需要练,完形能做好,完全是靠过硬的工夫。
能做到9分的人,考研的人没几个。
一般好一点的7分,差点的5分,差距不大。
如果前面的都做完了,时间来不及了。
完形就有个速成的办法,在5分钟之内做到5分以上。
就是先粗略地看一下文章,把非常确定的那些选项填进去,然后看看还剩余几个,再看看你填进去的选项中,哪个选项最少,那其他的空格就都填那个最少的选项。
不过我没试过,因为我时间够。
英语差不多就这样,我就是从英语很差到英语还过得去的人,所以我想我的英语还是适用大部分在担心英语过不了线的人的。
专业课首先要对跨专业的同学们说,跨专业和本专业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拉近最容易拉近的差距:基础知识。
能过分数线并不说明你基础知识很好很扎实,所以我们要尽量多的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而不仅仅是那些要考的书,拓展心理学的知识面。
所以在写经验之前,我推荐大家去看些书。
书不一定要买了,能借就借吧,很贵的。
《心理学史》《心理学与你》《心理学体系与理论》《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导论》《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如何正视心理学》《心理学批判性思维》《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实验心理学》(坎特威茨)以及一些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书,比如〈认知神经科学教程〉。
还有一些书我看了也忘记了,基本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书,都是外国人写的,所以看了也不累。
至于这些书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本,但是重心还是考试书籍,这些可以当小说看。
由于我不是统考,可能说的东西统考的孩子们觉得不适合,但我想心理学是相通的,基本的学习规律是一样的。
统考教育部有个大纲,按照大纲去看书找知识点固然很好,但缺陷是这样很多同学就会缺少系统化,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先都过一遍,先不要理会大纲,给自己理个框架。
首先是看书顺序问题,这个大家基本都知道。
普通心理学——统计/测量——实验——发展/教育。
我建议是普通多看几遍,统计要再2遍之后才看实验。
普通心理学第一遍或第二遍都算过过场,甚至不用划出来,一旦你划出来了,可能以后你会忽略那些没划的知识点。
第三遍开始应该可以做笔记了,笔记一定要注意,以后你都得靠笔记,所以要做全做仔细,不要忽略任何知识点。
我举个笔记完全版的例子。
比如内隐记忆,我当时做笔记的时候翻了很多的书,从普通到认知到实验。
我分了好多点。
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概念;2、两者的区别;3、图表解释;4、内隐记忆的研究内容;5、内隐记忆的实验性分离及实验;6、内隐记忆的理论及支持实验;7、内隐记忆分离的方法及实验。
这么高难度的实验在初期肯定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在做笔记的时候要给自己多留点空白,以后可以补充上去。
等到你笔记完善的时候,基本可以把书扔一边,慢慢背,偷着乐了。
普通不算难,只是介绍些心理学的东西,所以不做重点介绍了。
统计学要重视,在以后的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基本要靠它,所以要学好,虽然我当时看过不下10遍,但总觉得还是很混乱。
但所幸的是,好象每个学校的统计学考试不是很难。
统计学要注意每个理论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每种方法的假设,优点,缺点。
比如积差相关的条件:正态双变量、连续数据、成对〉30、每对数据相互独立。
这样的话,看到什么题目,只要看下那些题目符合什么条件就可以套用什么公式了。
统计的大头是方差分析、回归、卡方检验和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和回归在研究生阶段是非精通不可的。
每一章后面有很多的统计学题目,个人认为把这些题目做好基本应付考试就没问题了。
公式是要背的。
实验心理学我在复习时候觉得它不难,考试时觉得也一般,但考后成绩出来我觉得它真的是难。
写经验之前,强烈推荐,能去听实验心理学课的同学就尽量去听,其他课程可听可不听。
统考不统考必然要涉及到实验设计,这个题可算是考察实验的综合实力。
实验最最重要的是变量、实验范式和经典的实验。
这些搞透了,就可以很好应付实验设计。
比如设计一个2×2的混合设计。
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提供一个参考,(我实验很差,不要当标准答案)。
1、背景,你为什么要设计你要的那个实验,你的概念界定清楚吗?(这个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国内外有没有相关研究?2、变量:哪个变量是组内设计哪个是组间,为什么?要控制一些什么样的无关变量。
一般来说,有些变量会相互影响的要组间,我当时设计实验的时候就没考虑到这个问题。
3、实验程序:你怎么做这个实验,打算要多少被试。
你的实验顺序有没有平衡?4、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什么样的数据适合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所以统计学学的好这里可以发挥优势。
5、会预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6、实验的新意以及存在的缺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平时在复习的时候,要多多注意那些经典实验的这些方面,要拿到任何一个经典的实验,都能说出来,所以基本实验心理学的笔记也是按照这样的程序,我的实验心理学笔记基本就是一个个实验构成。
2、测量、发展和教育。
这几个内容可以说是很死板的知识。
大家只要认真琢磨,不漏下什么东西,做到系统化的做笔记,我想不难。
统考的深度不是很大,现在是属于考察知识面阶段。
看书的时候,要多想想,多讨论,不懂的地方多问问那些懂的人。
还有就是06年的真题要仔细分析,甚至可以多看看过去一些学校的真题,特别是选择题和实验设计方面的题,第一这些题有很好的预见作用;第二当做练习,考察自己的水平,打击会很大,但不要丧失信心;第三,千万不要错过那些已经考过的题,因为老师们有个相互抄袭的习惯。
一般那些很重要的内容和很前言的内容重复考是很正常的事。
我记的07年中科院的题就有50分是06年已经考过的,当然,那些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专业课就这些,过几天我会写一些复习计划方面的东西,以及考试前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有时候,那些注意事项比复习更重要。
考前注意事项1、坚持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