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寄主湖南棒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及分布研究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及分布研究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大,冬虫夏草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解决这个矛盾,冬虫夏草的人工培殖就成为发展的必然。
本文将对到目前为止所发现并鉴定的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以期为引种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依据。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种类医书记载冬虫夏草的药材规格有炉草、灌草和滇草三种,这表明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应不止一种。
以后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冬虫夏草多寄主”这一推论。
前人报道说冬虫夏草的主要寄主昆虫是虫草蝙蝠蛾,而斜脉蝠蛾是四川康定虫草的主要寄主;白马蝠蛾、人支蝠蛾、德钦蝠蛾和玉龙蝠蛾是云南虫草的主要寄主。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此规定表明,凡是蝙蝠蛾科昆虫,只要和冬虫夏草菌形成复合体,那么这一复合体就是冬虫夏草。
据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专家组认为,在冬虫夏草主产区发现的蝙蝠蛾科昆虫都应该与冬虫夏草的寄生有关。
考虑到冬虫夏草和各个寄主种类自身的一些特性,如蛀干类群的昆虫成为冬虫夏草寄主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此我国蝙蝠蛾科昆虫与冬虫夏草寄生有关的主要就是蝠蛾属昆虫.据2005年全国统计,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并鉴定与冬虫夏草寄生有关的蝠蛾属昆虫达62种。
其中云南2o种,是产地中与冬虫夏草寄生有关的蝠蛾属昆虫种类分布最多的区域;其次是西藏,分布有l4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四川12种,在产区中种类分布数量排列第三;青海9种,甘肃3种;黑龙江2种,新疆和湖南各1种,另外还发现有少量的类蝠蛾属、二岔蝠蛾属、双栉蝠蛾属、丽蝠蛾属胍 s昆虫可能与冬虫夏草的寄生有关。
比较各地寄主昆虫成虫的大小不难发现,雄成虫最大的是产于四川理塘县的,其大小范围在l7—22mm,其次是产于西藏梅里雪山的,其大小范围在19—20mm;雌成虫最大的是产于西藏比如县的,其大小范围在17-23mrn,其次是产于四川理塘县的,其大小范围在17-22mm。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研究概况
45二OO五年六月重庆中草药研究第1期(总第51期)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研究概况刘飞伍晓丽尹定华陈仕江曾纬*(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摘要: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分布以及冬虫夏草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等的研究作了概述,以期为引种和选育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冬虫夏草寄主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产区中文名称学名地点海拔高度雄虫体长雌虫体长四川四川蝠蛾H.Sichuanus Chuet Wan g四川长寿楠木园不详16mm18mm 理塘蝠蛾H.litan g ensis Lian g四川里塘不详17~22mm17~22mm 贡嘎蝠蛾H.g on gg aensis Fuet Huan g四川康定3000~5000m13~18mm15~21mm 表一: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在各主产区的种类分布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而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主产于我国的四川、青海、云南、西藏和甘肃等省区。
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大,冬虫夏草已远。
为解决这个矛盾,从70年代末期开始,已经有十余家科研院所在对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进行研究,其中重庆中药研究院跻身于研究的前例,并且于2000年宣布冬虫夏草人工培殖获得成功。
这以后的研究重心就转移到了如何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和质量问题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有优质的菌种和虫种用于生产。
菌种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将另文发表,而虫种种质资源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将对全国冬虫夏草主产区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以期为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依据。
1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在各产区的种类分布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调查研究最早始于50年代末,自开展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以来,国内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研究更趋活跃、深入和全面。
医书记载冬虫夏草的药材规格有炉草、灌草和滇草三种,这表明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应不止一种。
以后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推论。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的代谢分析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的代谢分析作者:韩晓然来源:《乡村科技》2020年第06期[摘要]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濒危物种。
关于冬虫夏草及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的代谢已有很多研究报道,然而对于蝙蝠蛾幼虫人工接种中国被毛孢后的代谢变化却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可准确判定人工培养物与天然冬虫夏草的成分差异,从而找出与天然冬虫夏草成分一致的培养物或僵虫,同时避免有害杂菌感染的样品用于替代天然冬虫夏草,从而扩大虫草药材的来源或找到更多、更安全的替代品,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野生虫草资源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 冬虫夏草;中国被毛孢;子囊孢子;代谢组学;质谱全解析[中图分类号] S56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2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3龄虫草蝙蝠蛾幼虫,采自四川省德阳县虫草基地,室内短期人工饲养。
采自青海玉树的天然冬虫夏草经人工诱导得到具有侵染能力的冬虫夏草子囊孢子。
1.2 方法1.2.1 接种培养本研究以子囊孢子悬液为接种體,每个处理20只蝙蝠蛾幼虫。
考虑到蝙蝠蛾幼虫几天就蜕皮一次,而蜕皮可能对侵染不利,故本试验选择在进行浸蘸接种之后进一步采取穿刺接种法并同时将菌液混入幼虫食物中,从而增加侵染成功率。
1.2.2 接种后处理接种后将幼虫放入事先编号的已灭菌的培养皿中,仅饲喂少量珠芽蓼,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于16 ℃、避光条件下培养。
2 d后继续给予珠芽蓼并注意补充无菌水以保湿培养,5 d后转入土壤中继续饲养。
每隔4 d检查统计幼虫死亡情况并加入少量珠芽蓼。
珠芽蓼均要求进行紫外线照射灭菌消毒。
将侵染所得的死亡僵虫在显微镜下进行镜检观察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后充入氩气保护,并放入-20 ℃冰箱中保存备用。
1.2.3 代谢组分析1.2.3.1 样品的制备。
将侵染所得的僵虫、野外采集的野生僵虫、天然冬虫夏草以及人工培养的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同时进行冷冻干燥,之后分别将其置于研钵中磨碎备用;在进行代谢组分析之前准确称取磨碎后的样品各15 mg,加入1 mL甲醇提取液和Fmoc-glycine(1 mg/mL)30 μL作为内标,涡旋30 s,25 ℃超声提取1 h后于4 ℃冰箱中静置12 h。
《资源昆虫学》课程论文
序号:35青岛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冬虫夏草研究的新进展专业班级会计学11级2班姓名(学号)沈佳20111698完成时间2012.11.10冬虫夏草研究的新进【摘要】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 ep ia lus a rm oricanus ) 幼虫体后发育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 与人参、鹿茸齐名为我国三大珍贵滋补防病中药材。
冬虫夏草源流于我国, 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和甘肃等省。
从冬虫夏草的基本概况、生物学特性、理化成分、人工培育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以期推动冬虫夏草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程。
【关键词】冬虫夏草;虫草蝙蝠蛾;生物学特性;人工培育【正文】 1 冬虫夏草的基本概况冬虫夏草 (C ordy cep s sinensis) , 又名冬虫草或夏草冬虫, 是冬虫夏草菌 [ (C ordy cep s sinensis (B erk ) Sace ] 寄生于虫草蝙蝠蛾 (H ep ia lus a rm oricanus) 幼虫体后发 ) 育成的真菌子座 ( 俗谓之“草”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 (俗谓之) “虫” 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菌隶属于真菌界( Fungi) 、菌门 ( Eum yco ta ) 、囊菌亚门 (A scom y2 真子子肉 co tina ) 、囊菌纲 (A scom ycetes ) 、座菌目 (H ypo 2 麦角菌科 (C lavicip itaceae ) 、虫草属 (C ordy 2 screa les ) 、 cep s ) , 1878 年意大利学者萨卡多 ( Sacca rdo ) 将其定名为中华虫草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 (H ep ia lus a rm oricanus) 幼虫体后发 ) 育成的真菌子座 ( 俗谓之“草”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 (俗谓之) “虫” 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菌隶属于真菌界 ( Fungi) 、菌门 ( Eum yco ta ) 、囊菌亚门 (A scom y2 真子子肉 co tina ) 、囊菌纲 (A scom ycetes ) 、座菌目 (H ypo 2 麦角菌科 (C lavicip itaceae ) 、虫草属 (C ordy 2 screa les ) 、 cep s ) , 1878 年意大利学者萨卡多 ( Sacca rdo ) 将其定名为“中华虫草菌”.体受冬虫夏草菌感染, 而此时正值幼虫入土化蛹期, 带菌幼虫钻入土内致病死亡, 菌核就在病虫尸体内形成, 外表仍保持原来虫形, 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适于菌体生长发育时, 从虫体头部长出 1 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 长 4 11 cm , 粗约 3 mm , 形似 1 根野草, 故而得名~“冬虫夏草” 子座上端稍膨大而呈棒状的部分称子囊。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俊林,王玉华,董笑菲,杨成香,余存昌,李得艳
申请号:CN202011473253.2
申请日:20201215
公开号:CN112586454A
公开日:
202104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所述饲养方法按照不同龄段幼虫的取食偏好进行轮换饲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轮换饲养,所述饲养基质中含有发酵冬虫夏草喷干粉,本发明饲养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蝙蝠蛾幼虫的年存活率,平均产卵率和平均产卵量也有所提高,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轮换饲养方案适合蝙蝠蛾幼虫生长,可以将蝙蝠蛾幼虫野外生活史周期从原来的3~4年缩短到近1年左右,有利于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
申请人: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地址:810016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97号(青海大学科技园)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冬虫夏草菌对蝙蝠蛾幼虫行为控制原因及机理探究
系。
二、实验背景
2.假设依据
➢2.1肠毒素的发现及相关研究:2017年10月Charissa de Bekker等 人针对类似“僵虫”行为操纵现象对各种具有类似控制现象的寄生 真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及对比,通过分析直系同源簇基因发现肠毒 素可能在真菌操纵虫体的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分泌的细菌样 毒素可能通过干扰宿主中化学信号分子的产生而影响宿主行为。
三、实验假设
冬虫夏草菌侵入蝙蝠蛾幼虫体内后分泌肠毒素影响虫体信号转导过 程,改变了幼虫嗅觉感受器上受体蛋白结构使蝙蝠蛾幼虫对10cm 土层中植物(头花蓼等)根系分泌物不敏感而感知2cm土层处上一 代冬虫夏草根部分泌物从而向2cm处移动。
根系分泌物提取 实验1
实验材料
实验1————根系分泌物提取
蛋白结构变化 实验3
——圆二色谱法
实验材料
从在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后并进行24 h 饥饿处理,同一世代、健康、 大小一致的4~5 龄蝙蝠蛾幼虫体内提取的嗅觉感受器
圆二色谱法所需的所有实验器材
野外获得纯正冬虫夏草菌种,实验室获取其分泌的肠毒素
实验方法
(1)取100只从在室内饲养一段时 间后并进行24 h 饥饿处理,同一世 代、健康、大小一致的4~5 龄蝙蝠 蛾幼虫体内提取的嗅觉感受器。
实验预 期结果
• (7)B组试虫对冬虫夏草根部和头花蓼根部的选择头数一样多,A 组试虫对头花蓼根部的选择头数更多,则说明蝙蝠蛾幼虫被冬虫夏 草菌孢子感染前对两种植物根系分泌物一样敏感,被感染后则对 10cm土层中头花蓼的根系分泌物更敏感。
• (8)B组试虫对冬虫夏草根部和头花蓼根部的选择头数一样多,A 组试虫对冬虫夏草根部的选择头数更多,则说明蝙蝠蛾幼虫被冬虫 夏草菌孢子感染前对两种植物根系分泌物一样敏感,被感染后则对 2cm土层处上一代冬虫夏草根系分泌物更敏感。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饲养研究现状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饲养研究现状作者:林阳步王忠黄雪峰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9年第05期摘要: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是我国一味名贵的传统中草药,蝙蝠蛾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作为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同样受到广泛关注。
介绍了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和分布,以及蝙蝠蛾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从饲养条件、饲料种类、饲养方式3个方面概述了蝙蝠蛾人工饲养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人工饲养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方向,以期为蝙蝠蛾人工饲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虫夏草; 寄主昆虫; 蝙蝠蛾; 生物学特性; 幼虫饲养Abstract: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is a kind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As the host insects of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 is also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species of the host insects of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we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stages including egg, larva, pupae and adult. The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rtificial feeding of 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 were further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feeding conditions, feed types and feeding model. Finally, the existing deficiency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feeding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rtificial feeding of 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Key words: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Host insects; 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arva feeding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是由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于冬虫夏草蝙蝠蛾幼虫而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冬虫夏草寄主
对冬虫夏草寄主—虫草蝙蝠蛾幼虫的研究—关于虫草蝙蝠蛾幼虫的食性1959~1961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所的陈泰鲁等同志首先发现,冬虫夏草分布的海拔高度和珠芽蓼的分布相似。
珠芽蓼是一种蓼科植物,当时估计虫草蝙蝠蛾幼虫可能采食其根茎。
以后在室内用这种根茎饲喂蝙蝠蛾幼虫能够正常生长,虫草蝙蝠蛾采食珠芽蓼第一次得到证实,但是虫草蝙蝠蛾幼虫是只吃一种植物的单食性昆虫,还是采食多种植物的多食性昆虫,还是采食少数种类的寡食性昆虫,这个问题在长时间内没有文献报道。
研究人员从1979年开始研究虫草蝙蝠蛾的食性,逐步发现虫草蝙蝠蛾幼虫是一种多食性昆虫。
除了喜食珠芽蓼的根茎外,在青海产区还很喜欢采食头花蓼,并特别喜欢采食另一种蓼科植物小大黄,在产区山顶挖虫,有时挖到幼虫正钻进小大黄根茎中间取食,豆科植物黄芪属植物的根、蔷薇科金腊梅的根以及其他植物的根都吃。
这说明蝙蝠蛾幼虫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食性很广的多食性昆虫。
研究人员从青海玉树州海拔4800米的虫草产地挖回虫草蝙蝠蛾幼虫,在实验室中用零上5℃的冰箱人工饲养,以相同地点挖回的珠芽蓼、头花蓼、小大黄作饲料外同时用人工饲料胡萝卜和马铃薯饲喂作对照。
在饲养的过程中,发现胡萝卜是它非常喜爱的代用饲料,虽然也愿意吃马铃薯,但马铃薯容易腐烂或发霉,而且刀伤面很快变黑色,适口性差,长期饲喂,蝙蝠蛾幼虫发病死亡的较多,而饲喂胡萝卜的一直很正常,常常咬穿一个洞道,钻进里面取食。
在饲养过程中研究人员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测定其体重增减情况,在9~10月间饲喂胡萝卜的,平均体重增长量比喂珠芽蓼的要多得多,9月29日~10月14日期间测定体重,饲喂胡萝卜的大虫和小虫全部平均体重都是增重而饲喂珠芽蓼的全部减重,10月14日至11月17日期间饲喂胡萝卜的四个试验组中有三个组的平均体重增加。
而饲喂珠芽蓼的四个组中,平均体重增重的只有一个组。
到11月和12月期间全部幼虫陆续吐丝缠身,开始休眠越冬,虽然饲养温度没有改变,到一定的时候,开始“停育”休眠,这是蝙蝠蛾幼虫的遗传习性,因此全部体重都逐渐减轻。
冬虫夏草蝙蝠蛾人工饲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冬虫夏草蝙蝠蛾人工饲养技术的初步研究摘要:现今社会,生活压力渐大,工作繁忙,体力和脑力常会过度消耗,多数人不同程度出现一些“未老先衰”的征兆,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各种虚症。
而冬虫夏草作为传统补虚的名贵药材,近年受到许多人士追捧,但受其生长环境等限制导致其无法大范围面向市场,因此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势在必行。
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分离已获成功,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蝙蝠蛾,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要4~5年。
要进行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育,首要的工作要解决在人工离土条件下成功饲养蝙蝠蛾幼虫、对其生长所需营养及疫病的防治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蝙蝠蛾;饲养技术;研究一、试验材料1.1试验用卵为试验室内人工收集的形态、大小相似的同一种蝙蝠蛾雌虫在室内同一日产的正常、健康受精卵,经1‰升汞消毒处理。
1.2试验用幼虫为便于观察记录,试验幼虫选室内孵化、饲养的体重相近、健康的5龄蝙蝠蛾幼虫。
1.3试验用饲料为半人工饲料。
二、方法2.1不同恒温孵化试验试验分别设-2,0,5,10,15,18,21℃7个处理。
每个处理重复10次。
每个培养皿随机放20粒卵,保持适宜湿度,每日观察记录不同温度下孵化出幼虫的头数。
2.2低温保存孵化试验将卵分别放置在-2,0,5℃条件下15d,30d后,再分别移入15℃条件下孵化,记录统计孵化率。
2.3冷冻对幼虫发育的影响将5龄幼虫置于由15℃逐渐变温至-6℃,在-6℃条件下冷冻15d后,再逐渐升温复苏至15℃的条件下饲养,变温梯度、放置时间为15℃→4℃(5d)→0℃(5d)→-6℃(15d)→2℃(2d)→5℃(10d)→15℃(5d)。
另设从15℃直接变温至-6℃(15d),再由-6℃直接到15℃(5d)和15℃恒温饲养2个对照。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条幼虫。
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
2.4半人工饲料的研究4种饲料(饲料配方见表1)饲养幼虫,分别作为试验组;以胡萝卜饲养作对照组。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名贵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的主要寄主是蝠蛾属(Hepialus)昆虫[1],该寄主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省区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2]。
对冬虫夏草的人工培殖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3],到现在已经在寄主昆虫的饲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经过近30年持续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H. gonggaensis Fu et Huang目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已成功繁育了第1代并完成了整个生活史。
研究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繁育对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冬虫夏草产区自然环境以及节约蝠蛾野生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
为了明确自繁第1代贡嘎蝠蛾的种性变化情况,项目组连续两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自繁第1代贡嘎蝠蛾的生物学特性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在四川康定海拔3 800 m的冬虫夏草培殖基地采取全室内人工饲养方式饲养,室内温度11月份到来年4月份气温在-5~5 ℃之间,其它时间室内温度在8~13 ℃之间。
2004年在基地引种生长在海拔4 500 m的贡嘎蝠蛾幼虫,2006年获得贡嘎蝠蛾蛹并在人工条件下羽化、产卵、孵化,所孵化幼虫在人工条件下饲养,到2008年获1得自繁1代蛹并从此开始下一个繁殖周期。
观察研究自繁第1代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
论文快速发表2 结果与讨论2.1 成虫2.1.1 成虫的羽化贡嘎蝠蛾自繁第1代成熟的蛹头部与地面平行,蛹靠外壳腹部横齿列固定在土室口。
成虫在蛹壳内不停的蹬动时明显可见蛹壳头部被顶的凹凸的动态变化过程。
羽化时,蛹壳先从头部中线裂开,成虫头部便从裂缝处露出并挣扎着伸出3对胸足,2~3 min后带出翅膀和腹部,蛹壳仍留原处,检查蛹壳可以发现壳内壁残留着有利于成虫羽化的白色润滑液。
刚羽化的成虫体面湿润,鳞翅紧贴体表。
自繁第1代蝠蛾在四川康定基地当天的羽化高峰为18:30~19:30,这与海拔 4 500 m左右的作为父本和母本的H.gonggaensis当天的羽化高峰一致,表明自繁第1代在羽化时间上没有明显变化。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琴,张翰熙
申请号:CN201510005466.5
申请日:20150107
公开号:CN104521904A
公开日:
201504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该方法是在养虫土壤和养虫饲料中分别添加益生菌,在养虫盒中均匀铺放至少2cm厚添加益生菌的第一层养虫土壤,在第一层养虫土壤中均匀铺放添加益生菌的养虫饲料,在养虫饲料上均匀铺放至少2cm厚的添加益生菌的第二层养虫土壤,在第二层养虫土壤上放置虫卵、并用至少2cm厚的添加益生菌的第三层养虫土壤将虫卵均匀覆盖,将养虫盒放置于湿度60%~80%,温度7~18℃无菌环境中进行饲料。
本发明可以降低蝙蝠蛾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感染致病菌的几率,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蝙蝠蛾幼虫的成活率,以期提高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生产率。
申请人:杨琴,张翰熙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镇巴吉村科技示范园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江晓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研究进展王锦锋;王忠;吴鸿雪;王长文【摘要】从侵染途径、侵染方法、外部侵染环境条件、侵染材料及寄主幼虫龄期等方面对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认为最有效的感染途径为体表侵染,应用最广的侵染方法为喷淋法和涂抹法,最佳侵染温度为12~16℃,最好的侵染材料是分生孢子,最容易受侵染的虫龄为3~5龄幼虫.【期刊名称】《亚热带农业研究》【年(卷),期】2018(014)004【总页数】5页(P284-288)【关键词】冬虫夏草;侵染途径;侵染方法;侵染条件;侵染材料【作者】王锦锋;王忠;吴鸿雪;王长文【作者单位】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5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珍惜药材,与人参、鹿茸并称为我国三大补品[1]。
冬虫夏草是由冬虫夏草菌侵染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土中的蝙蝠蛾幼虫而形成的菌核与真菌子座复合体[2-4]。
野生冬虫夏草的形成要求有严格的寄主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目前只在中国、尼泊尔、不丹以及印度等4个国家生长,中国是最主要产区。
野生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西藏、青海、云南、四川以及甘肃等海拔3 500~5 200 m的局部高山草甸地区,因此野生资源十分有限[5-6]。
冬虫夏草自然更新能力低下,且近年对其掠夺式的采挖,导致了野生自然资源濒临灭绝[7-8]。
当前,有关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虫的技术研究已有报道,但有关其侵染寄主昆虫的过程及侵入途径的报道尚少[9-16]。
本文综述了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虫的侵染途径、侵染方法、外部侵染环境条件以及侵染材料、龄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冬虫夏草菌人工侵染及栽培发展提供参考。
1 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途径目前,主要的侵染途径有:体表侵染、口器侵染和气孔侵染[6,11]。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及其饲养技术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及其饲养技术研究进展李文佳;张宗耀;李全平;吕延华;蒋成吉;魏再鸿【摘要】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是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虫草蝠蛾(Hepialus)作为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种类、鉴定方法及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饲养等方面对虫草蝠蛾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旨在为今后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研究和饲养提供借鉴和参考.%Cordyceps is considered as a traditional rare Chinese materia medica.Hepialus,as the host insect of Cordyceps,is ex-tensively focused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d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Hepialus,including host insect spe-cies,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for Cordyceps,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ual feeding and so on,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raising on the host insect of Cordyceps.【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012)012【总页数】9页(P3142-3150)【关键词】冬虫夏草;虫草蝠蛾;寄主昆虫;饲养技术【作者】李文佳;张宗耀;李全平;吕延华;蒋成吉;魏再鸿【作者单位】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宜昌,443000;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东莞,523850;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宜昌,443000;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宜昌,443000;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宜昌,443000;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宜昌,443000;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是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虫草蝠蛾
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虫草蝠蛾刘礼平;龙綮新【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年(卷),期】1995(000)003【摘要】冬虫夏草的寄主涉及鳞翅目蝙蝠科的蝙蝠蛾属(Hepialus)、类蝠蛾属(Hepialiseus)、二岔蝠蛾属(Fortalus)和双节蝠蛾属(Bipectius)37种昆虫,其中蝙蝠蛾属的虫草蝙蝠蛾(H.armoricanus)、斜脉蝠蛾(H.oblirurcus)、德钦蝠蛾(H.deqineusis)、白马蝠蛾(H.baimaeusis)以及玉龙蝠蛾(H.yulongensis)是冬草夏草的主要或优势寄主昆虫。
虫草蝠蛾地理分布具有区域性、地带性,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四川、青海、云南、西藏和甘肃等地。
除虫草蝙蝠蛾为广域分布种外,其余种类均为狭域分布种。
虫草蝠蛾生长在雪线以下3000m以上的海拔高度,垂直分布的上限为5080m。
在高山草甸土中分布最多,高山寒漠土次之,再次是高山棕色针叶林土,其他类型土壤中未发现。
虫草蝠蛾幼虫期长.一般2—3年,最长的4—5年,营地下生活,主食高山草甸中的蓼属、黄芪属、柳属、无心属及杜鹃属等植物嫩根芽和地下茎,耐寒性强,过却点在—18.2℃~—21.5℃之间,无真正的滞育特性。
虫草蝠蛾被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usis(Berkely)Saccards]寄生是在幼虫一年中第二次蜕皮(7—8月),感染寄生率为2.6~16.1%,以4—5龄期幼虫的寄生感染率最高,约占90%。
【总页数】8页(P58-65)【作者】刘礼平;龙綮新【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93研;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93研广州 510275;广州 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相关文献】1.甘肃虫草寄主昆虫蝠蛾的全人工饲养技术 [J], 王忠;马启龙;乔正强;马福全2.虫草寄主昆虫门源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王忠;马启龙;马福全;马忠涛;袁世海3.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研究:康定虫草寄主蝠蛾研究初报 [J], 高祖xun;赵志鸿4.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虫草蝠蛾 [J], 刘礼平;龙綮新5.甘肃冬虫夏草及其寄主虫草蝠蛾资源调查研究 [J], 马启龙;王忠;马福全;方铭;马忠涛;袁世海;杨春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棒蝙蝠蛾的羽化过程
湖南棒蝙蝠蛾的羽化过程
吴定凡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湘产虫草的寄生昆虫湖南棒蝙蝠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被报道多次。
湘产虫草与正品冬虫夏草相比较,它的化学成分预试及紫外线吸收光谱,均有类似之处,其亲缘关系相近,民间广泛用作滋补品,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笔者对该虫进行了10余年的饲养观察,现将其羽化过程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吴定凡
【作者单位】桃江县卫生局,413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湖南棒蝙蝠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J], 吴定凡
2.蝙蝠蛾蛹羽化条件的优化 [J], 黄雪峰; 王忠; 郑方毅; 林阳步; 林梅燕
3.土壤微生态环境对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病原菌粉棒束孢宿存及毒力的影响研究 [J], 贺元川; 鲁增辉; 游华建; 陈仕江
4.思州柚园黑蚱蝉若虫羽化空间分布型及羽化过程 [J], 黄胜先; 李佳林; 范斌; 谌金吾; 李星; 王正文
5.棒蝠蛾属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蝙蝠蛾科) [J], 吴蔚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2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Vol.19,No.2 1997年6月 Acta A griculturae Univer sitatis Jiangx iensis June,1997虫草寄主湖南棒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江永成1 薛芳森1 吴德龙1 魏洪义1 杨明旭1蓝人龙2 谭桂生2 彭方晋3 朱中华3 蒋克凡4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昌 330045;2 吉安地区医药公司 343000;3 铜鼓县农业局 336200;4 泰和县医药公司 343700)摘 要湖南棒蝠蛾是亚香棒虫草、古尼虫草和粉背虫草的寄主昆虫,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丘陵地珍贵的昆虫资源。
1年1代,以蛹越冬。
幼虫主食多种树木落下的枯叶。
还就该虫的栖所、食性、幼虫虫龄和龄期、交配、繁殖力、各虫态习性及其历期等作了报道。
关键词:湖南棒蝠蛾;虫草;寄主昆虫;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Q969.42湖南棒蝠蛾N ap ialus hunanensis Chu et Wang是1985年定名的新种[1]。
据我们调查,它是亚香棒虫草Cordy cep s haw k esii(Gr ay)Cooke、古尼虫草C.gunnii(Berk)Berk、粉背虫草C.Pruinosa Petch的寄主昆虫(虫态为幼虫、少数是蛹),是我国南方山区、丘陵地蝠蛾类主要种类。
在冬虫夏草C.sinensis(Berk)Sacc面临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人们纷纷努力寻找新的虫草资源并积极探索人工栽培技术。
亚香棒虫草在江西万安等县民间作冬虫夏草的代用品有近百年的历史,湖南[2]、江西等地对亚香棒虫草的有效成份、药理与冬虫夏草都进行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虫草资源。
为虫草人工栽培奠定基础,从1985年开始我们对湖南棒蝠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材料和方法试验用湖南棒蝠蛾的虫源采自南昌市梅岭和铜鼓县西向乡牛岭(海拔600m)。
幼虫食性研究是依据该虫栖所可能取食的寄主植物,饲育单一饲料,观察其完成生长发育情况。
幼虫虫龄和龄期系统观察:根据虫体增大、增长和食量情况,选用不同规格的塑料盒编号单虫饲养,喂以枯腐油茶叶,每天定期观察记载各虫的蜕皮情况。
雌蛾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的考查:供试雌蛾均采自室内饲养羽化的雌蛾和野外当天羽化交尾配对的雌蛾,单一雌虫放于玻璃瓶内,每天定期收集记载产卵数;每雌分别收集各虫前、中、后期产下的卵共200粒以上,放在滤纸上保湿,观察记载孵化卵粒数;对未孵卵粒剖检其受a1996-12-31收稿精(胚胎)情况。
其它生物学特性及各虫态习性均来自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考察以及定期调查的资料。
2 研究结果和分析2.1 生活史湖南棒蝠蛾在江西1年1代,以蛹在土中隧道内作丝茧越冬。
在南昌梅岭,成虫于4月上旬至4月下旬羽化,盛蛾期在4月15日至4月23日,盛蛾高峰期多在4月18日前后(海拔600m 的铜鼓西向牛岭成虫发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卵孵化期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
幼虫期为5月中旬至12月中旬。
12月上、中旬陆续化蛹(铜鼓西向牛岭11月上、中旬可陆续见蛹)。
2.2 幼虫生物学特性2.2.1 栖所 湖南棒蝠蛾分布于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山区丘陵地。
在江西自然环境下,主要栖息在油茶林,杂、灌木林,毛竹杂灌木混交林,以林下有枯叶层、土壤肥厚的冲积土层密度较高。
在江西山区多分布于海拔200m ~600m ,以海拔400m ~500m 密度较高。
适宜温度15℃~28℃,能耐短期30℃左右的高温(高寒地区冬虫夏草的寄主蝠蛾类不能超过20℃,以8℃~15℃为宜),就在南昌市江西农业大学(海拔50m )校园杂灌木林中(有落叶层,很少被人践踏)也形成了湖南棒蝠蛾种群,并长出亚香棒虫草。
2.2.2 食性 据我国现有冬虫夏草寄主的37种蝠蛾类幼虫食性资料,其幼虫的食物是蓼属、黄芪属、柳属、酸模属、杜鹃属等高山草甸植物的嫩根芽和地下茎,但以取食蓼属和黄芪属的植物种类为主[3]。
经多年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湖南棒蝠蛾幼虫则以枯叶为主食。
在自然条件下,初、低龄幼虫在枯叶层取食枯腐叶;中、高龄幼虫虽入土钻隧道会吃些植物地下根茎类,但仍爬出洞外主食枯叶或一些苔藓植物。
多年来,我们在室内已成功了以枯叶为饲料的离土群养技术(中、高龄幼虫阶段适当补充些青椒、西瓜皮、豇豆、苔藓等活体饲料)。
迄今为止,在国内蝠蛾类食谱中,唯有湖南棒蝠蛾是以多种植物落下的枯叶为主食的昆虫,这是对蝠蛾类食性内容重大的新补充。
湖南棒蝠蛾在江西主要食物的植物落叶种类参见下表:2.2.3 虫龄和龄期 据1989年、1991年室内系统饲养观察,幼虫有11龄~12龄。
1龄~4龄期5d ~27d ,多为9d ~12d ;5龄~7龄期9d ~37d ,多为10d ~18d ;8龄~12龄期5d ~37d,多为31d ~33d 。
2.2.4 生活习性 幼虫畏光,遇光即钻进暗处。
爬行快,遇阻受惊能迅速退缩弹跳。
幼虫巢丝腺发达,食物转化力强,一生要吐出(损耗)大量的丝,甚至未摄食的初孵幼虫也能大量吐丝结网,丝网有避敌保护作用。
幼虫每转移一处都要重新结网,低龄幼虫在土表枯叶层叶片间结长丝网,身藏其内,8月上旬前后幼虫(6龄~7龄)入土生活在洞穴隧道之中,洞口和隧道壁也布结有丝网。
幼虫多晚上出洞活动取食,粪便排在洞口之外,时间长了,洞口周围往往堆满该虫特有形态的长筒形具横脊纹的虫粪,伴随虫体增大,虫粪也相应增长增粗,虫粪质地较硬,一般经历数月都难分解失形。
根据虫粪的粗细、新旧程度和粪粒的多少,可以判定洞穴有无该虫的存在和虫体的大小,所以,虫粪是野外寻找、识别该虫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虫有多种天敌,尤其是易遭捕食性天敌——多种大型蚂蚁的猎捕,但它们遭受猎捕多出现在幼虫离开丝网出洞的取食等活动之中。
中、幼龄幼虫耐高湿,尤其是低龄幼虫更耐高湿。
幼虫还有一定的耐淹力,据淹・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水试验,一般可承受20h 左右淹水能力。
这说明暴雨之后导致短期积水的地方仍有湖南棒蝠蛾生活。
幼虫晚上活动,以22:00至次日03:00活动取食最盛。
高龄幼虫有自残性。
老熟幼虫体长在49mm ~53mm ,体重在0.9g ~1.2g ,重的达1.3g 。
约2400只幼虫长成的亚香棒虫草相当于1kg 虫草的干制品。
湖南棒蝠蛾幼虫主要食物的植物落叶种类 植物名称 学 名 科 名 油 茶 Camellia oleosa L our 山茶科 板 栗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山毛榉科 白 栗 Quer cus f abr i Ha nce 山毛榉科 栲 树 Castanop sis hy str ix Ha nce 山毛榉科 钩 栲 C .tibelana Hance 山毛榉科 继 木 根 Lor op etalum chinensis O liv 金缕梅科 枫 香 Liquidambar f ormosana Ha nce 金缕梅科 赤杨叶(萝卜树) A lnip hllus f ortunei (Hemsl.)P ark 安息香科 兰果树 Ny ssa sinensis Oliv er 妮萨木科 根 荷 木 Schima sup er ba Car dn-Champ 山茶科 泡 桐 Paulow nia f ortunei Hemsl 玄参科2.3 蛹的生物学老熟幼虫化蛹前都在隧道内吐丝作长袋状密丝茧,蛹茧一般5cm ~10cm 长。
幼虫头部朝向洞口。
山区从11月上旬开始陆续见蛹,室内多在12月中、下旬,一般要待气温降到10℃以下。
蛹借助于自身的棘刺作前后爬动,在冬季当气温降至低点时,蛹会向下移至蛹茧的最底部,春季,随着地温的回升逐步向上爬行,最后脱离丝茧爬至洞口破蛹壳羽化而出。
雄蛹体重0.52g ~0.72g,雌蛹重0.7g ~1.1g 。
据1990年3月下旬对江西铜鼓、南昌两地连片挖蛹调查,铜鼓台前海拔700m 处采蛹13只,♀∶♂=1∶1.2;南昌市梅岭海拔200m 处采蛹14只,♀∶♂=1∶2.5。
初步看来,在虫草适生地,雌性比例较高。
2.4 卵的生物学卵初产时白色。
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产出后约6h 全都变黑色有光泽,卵先由白转微黄色、灰色至黑色。
卵壳厚,幼虫孵化时卵壳多裂开而出。
卵对低湿或高湿有一定抗逆力,如产出后6d 未经保湿也能正常孵化。
卵孵化在1天24小时内都可进行,但以凌晨04:00~06:00时最盛。
在17℃~24℃,平均温度18.8℃条件下,卵历期34d ~37d;17℃~25℃,平均温度20.4℃条件下,卵历期26d ~30d ;18℃~27℃,平均温度23.4℃,卵历期21d 左右。
受精卵孵化率很高,一般孵化率可在98.4%以上。
受精率在99%以上。
2.5 成虫生物学特性2.5.1 交配 蝙蝠蛾类是比较原始的类群。
成虫活动交尾有明显的节律。
交尾时,雌蛾攀附于树枝上,头部朝上,不断振动前翅释放性外激素诱引雄虫,雄蛾飞行很快,常沿地面1m 左右高度逆风方向飞扑而来,交媾完毕后,雄蛾倒挂于空中与雌蛾成“1”字型,交配结束后,雄虫主动离去[4,5,6]。
笔者认为,这是对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草甸强风生境下长期适应的结果。
据我们多年观察,湖南棒蝠蛾的交尾且异于上述蝠蛾类,交媾是在空中完成的,雌蛾在空中(离地面2m ~6m )缓慢飞行,靠飞行释放性外激素,雄蛾追逐,在空中紧抱雌蛾后完成交媾过程,再由雌蛾拖飞停息于树枝或竹枝上(雌蛾攀附),雄虫倒挂交配1h ~6h 后完成授精过程,然后雄・15・江永成等:虫草寄主湖南棒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虫离去。
据28对交配蛾观察,雄虫交配完成射精有个过程,一般需时1h ~4h 时,长的达6h 20min,受精率99%以上,交配1次即可满足受精之用。
据观察记载,在受突然干扰刺激下交尾仅30m in 左右而脱钩离散的雌蛾所产下的卵都未受精。
据雌蛾交配囊解剖观察,有部分雌虫有2个精珠的,说明部分雌蛾还有2次交配过程。
2.5.2 产卵 据1994年17对交配雌蛾逐日产卵观察记载,雌蛾产卵量1213~3890粒,平均产卵量为2703粒。
一般情况下,每晚都产卵,日产卵量数十粒至数百粒,多时达千粒左右,多出现在当晚或第2,3d 晚上,有的在第4d 晚上,最高日产卵量1155粒。
产卵期7d ~12d,第6d 累积产卵量约占单雌总产卵量的90%。
在正常产卵情况下,遗腹卵很少,一般仅几粒。
与高寒地区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类比较,湖南棒蝠蛾产卵量是其产卵量的2~5倍。
2.5.3 生活习性 湖南棒蝠蛾羽化多在15h ~17h ,从破蛹壳至翅全展开需25min 左右。
攀附时,前、中足向前攀附,攀附力很强,甚至在玻璃杯壁上雌蛾还可负载正在交尾倒挂的雄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