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21世纪抗癌战略的重大转变

合集下载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谈癌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谈癌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谈癌症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曾经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多的选择。

目前有关中医药学抗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非常活跃。

传统思路中,中医药学抗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可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

今天,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中的战略地位,将随整个癌症防治策略的改变而随之发生变化,中医治疗肿瘤的总体思路应该有所调整,在继续发挥原有疗法优势,避免其毒副作用的同时,以零毒化疗——诱导癌细胞分化与凋亡为核心的新的治疗思路,值得充分重视,并努力加以完善。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我们认为,中医治疗肿瘤有三大明显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

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学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 及瘤已被根治后的复发,或与癌共处, 带瘤生存,传统中医学则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且有可能跃居主角之位。

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的辨证施治为其核心,在广大群众中,早就有“急病看西医,慢病找郎中”的传统认识。

而癌症的发生又有一漫长的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的阶段。

而从癌前病变细胞的非典型增生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发展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或阻断其发展,或使其逆转在癌瘤尚未“成形”之前,扼杀于襁褓之中;也就是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

遗憾的是,过去对此认识不够,以致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努力探索及积累相应的有说服力的资料及经验。

其次,中医治疗肿瘤原有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或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疗治疗,或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巩固其疗效。

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或主要作用。

【抗癌力】肿瘤专家何裕民:揭开癌症的“神秘面纱”,探求癌症的本质根原.

【抗癌力】肿瘤专家何裕民:揭开癌症的“神秘面纱”,探求癌症的本质根原.

【抗癌力】肿瘤专家何裕民:揭开癌症的“神秘面纱”,探求癌症的本质根原.癌症充满着疑团,而癌症的威胁又是现实的,如果能从这些疑团中寻找一些有助于破解疑团的蛛丝马迹,也许很多癌症患者就可以避免死于非命。

1、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剧权威数据统计,2006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1973年的相比,仅肺癌就上升了465%。

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在2001~2010年就上升了将近六成(统计数据为56%)。

2、为什么在中国,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明显比农村高?实际上,不但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城市的癌症病死率也比农村要高。

据2006年的官方统计,在65岁以下死者的死亡原因中,癌症所占的比例,城市为27%,农村为25%。

照理说,城市的卫生水平更高,医疗资源更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意识也比农村要好得多,然而越是发达的城市,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越高。

3、为什么东部发达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元高于西部地区?虽然西部地区人们生活艰苦,但其癌症发病率却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像西藏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并不高,但西藏生活的艰苦程度远远胜于东部沿海地区,紫外线的辐射杀伤,也远较后者为甚,但其癌症发病率远低于后者!不仅如此,生了癌后,因癌症致死的情况,西藏地区似乎也好于东部发达地区。

有趣的是,我国西部的邻国尼泊尔、印度,其癌症的发病率、病死率也很低。

4、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患癌之前身体十分壮实,很少生病?很多癌症患者身体十分壮实从来不生病,甚至感冒都没有。

突然生了癌之后,很快就去世了。

与此相反,很多一辈子病怏怏的人却很少生癌。

即使生了癌,拖着拖着,也能够拖个七八年,甚至十几年。

5、为什么大家都说生癌是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但太多的人,生癌前从不生病,连感冒都罕见,何谓免疫力低下?不是自相矛盾吗?6、为什么很多不抽烟的人偏偏患了肺癌,而且也常常死得很快?媒体一直在说肺癌患者往往是因为抽烟而得,但是很多不抽烟的人偏偏患了肺癌。

我曾亲自诊断过一个始终搞不懂为什么会生癌、对自己得肺癌一直耿耿于怀的患者。

何裕民:防癌的心理建设

何裕民:防癌的心理建设

如果决心预防癌症,除了设法促进身体健康外,更要加强心理建设,变化气质,努力改造行为模式,改变具有癌症倾向的性格。

1、对于那些具有消极情绪,自以为卑微无能,悲观失望的人,需要建立自信心。

这种自信的力量,能使我们更合理的认清自己,把力量集中于我们的优点与才能,使我们能够渐渐地热爱生活,喜欢周遭的事物,把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一扫而空,同时, 这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防癌功能。

2、对于那些不幸遭遇挫折失败,形成忧郁焦虑、抑郁不宁、恐惧不安性格的人,应以一种有价值又适合自己性向的工作来应付挑战,设法使自己的感情升华,使抑郁不宁与恐惧不安的情绪发泄与消灭,才是鍜炼健全心理,培养稳定情绪,达到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

3、对于那些由于生活紧张,唯恐丧失名位权力、招致经济损失,忧虑失败性格的人,应认清财富、名位、权势,皆身外之物,转眼成空,要看得开、放得下;对于无能为力的事,要量力而行,知足知止;并要能以清明的思想,照破心中的贪欲的阴影与虚幻,转而舍己为人,从服务社会有所贡献中,获得情绪稳定、心地安宁,则身心健康,自能增强免疫机能,防癌入侵。

4、对于那些不幸遭遇亲人逝世、知交永别、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或天灾人祸等重大灾害,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独自哀伤、消沉失望的人,要打开自我封闭的枷锁,借着至亲好友、信赖的师长的慰藉与开导,将淤积于内心的种种悲哀、失落、牵挂、忧虑等不良的情绪,宣泄清净,或是自我疏导,将不良情绪转移为积极行动,专心于自己喜爱的活动,则可获得心灵平静,免疫系统恢复活力,使癌魔无从乘虚而入。

5、对那些以自我为中心,欲望炽烈,形成不满现状,心存嫉恨性格的人,应幡然醒悟,使自己经常生活在满意、知足和感恩的心境里,实践“我为人人”的回馈心志与行动,并力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事事先求与人协调,尤须戒贪,以免堕入执着与痴迷。

能如此,则知足常乐,天君泰然,远离癌症的苦厄。

6、对于那些骄傲自大、自视甚高,权力欲大又极其傲慢,形成一种意欲完全控制他人强烈欲望的人,应从深切的自我反省检讨中,了解自己,进而尊重别人,藉以消除主观和偏见,以谦虚的态度待人接物,将偏激的行为改变成健康的心情,促使内分泌平衡,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可能与癌症绝缘。

何裕民:过度治疗害处多—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何裕民:过度治疗害处多—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过度治疗害处多——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认为得了癌症,只有做手术切除肿瘤,或用放疗、化疗等方法,将癌细胞彻底杀死,才能尽快康复。

其实,对待癌症的治疗应有正确的理解,该用哪种治疗办法,需根据病情来定,并非像有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是早期,可做手术、放疗或化疗等。

若是晚期又发生癌转移的患者,在治疗上已不适宜于手术,若是非要做手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生存质量。

尤其对老年癌症患者应针对病情,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让老年患者与癌“和平共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让老年患者与癌“和平共处”,是现代医学治癌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是以提高临床获益率为根本目的。

通俗地讲,就是当癌症处于稳定期,即人体内的肿瘤停止生长或生长非常缓慢时,癌症患者和肿瘤就可以“和平共处”,放弃原本“歼灭战”的战术,和癌症打一场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的“拉锯”战。

一位护士患了结肠癌,已经多部位转移,不再是手术的适应症了,但仍被进行了结肠切除。

术后不久癌细胞转移到小肠,又切小肠,不久又转移到胃部,再行胃切除。

后来,这名老年妇人已瘦得皮包骨头,每天只能靠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维持,最后一次手术后,她仅活了3个月。

癌症患者的“过度治疗”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所谓“过度治疗”就是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强度超过患者的治疗需要,其结果是不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身体伤害,更浪费了医疗费用。

有人认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姑息治疗,似乎不太人道。

殊不知,这时候的防守就是最积极的进攻。

如果对病人“过度治疗”,对任何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都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无非是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

其虽被称为治疗癌症的“三板斧”,但却不一定都适合晚期癌症患者。

例如对高龄癌症患者,治疗就需特别谨慎。

因为有很大一部分高龄患者通常可“带癌生存”,此时,强求手术及放化疗反而会促使病情恶化。

评何裕民“饮食清淡,利于癌症患者康复”一文(舍得原创)

评何裕民“饮食清淡,利于癌症患者康复”一文(舍得原创)

评何裕民“饮食清淡,利于癌症患者康复”一文(舍得原创)2015-02-04 19:41:34康复治疗中,管好嘴是重要一环。

可能有更多癌症患者关心的是:我该吃什么?有些人总认为生病了身体就会变虚,特别是化、放疗、手术以后,虚就需要补,很多人就一味地补。

可以明确地说,癌症患者,轻易是补不得的。

1998年史女士在我处诊治,诊断为浆液性卵巢腺癌,反复化疗,病情一直不稳定。

以中医药抑癌为主,佐以小化疗为辅,2000年起病情变得十分稳定。

有传销人士推销某著名品牌的“蛋白粉”和补钙剂(因为她卵巢全切,告诉她说会产生严重的骨质疏松)。

她知道我不主张乱食这类传销品,故每次求诊时都瞒着我。

她吃了几万元补品后,到2004年底常感腹痛。

我也纳闷,嘱其作CT检查,发现整个腹部有大小十几个钙化灶,已引起肠内多处不完全梗阻,追问方知乱食所致。

她后悔莫及,钱花了,却“补”出一身苦,前功尽弃。

一般来说,化疗后,体质会变弱,胃口会变差。

这种情况下,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中医学有个经典的说法:“胃以喜为补。

”就是你喜欢吃什么,就适当吃点儿什么。

在生病时一般人不喜欢吃膏梁厚味的。

我们的习俗恰恰相反。

好心的家属每天给癌症患者吃什么呢?今天甲鱼,明天老鸭汤,后天鸽子。

其实,这种补法很有害,吃了既不太舒服,也不利于疾病稳定和康复。

有人总认为,我补进去以后,白细胞就会升高,似乎甲鱼到体内就变成白细胞了。

其实,这是非常荒谬和幼稚的。

我曾经受邀到北京建国门外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去会诊,有个患者包了医院的某个楼面朝东的一个大房间,足有几百平方米大。

她生的是乳腺癌,才40岁。

她皮肤特别好,体质气色也不错,我的心中就犯嘀咕:“一直在化疗,皮肤和体质还能这么好?”再一看,墙角有堆得高高的蛋白粉的空罐子。

我说:“你生的是一般的浸润性导管癌,分级也不是很差,又没有淋巴转移,病情不是很复杂。

你知道你为什么一直在化疗,指标还控制不住?因为你一直在补动物蛋白,动物蛋白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何裕民谈肿瘤

何裕民谈肿瘤

何裕民谈肿瘤网传“饿死癌症”说法不完全对癌症患者中爱吃甜食者比例高“一个有效的击溃癌细胞之方式是不供给癌细胞繁殖所需之食物,即饿死癌细胞”……最近,一条被称“约翰·霍普金斯之癌症研究报告”的长帖在微博和微信上被热传。

记者采访了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主编、2010年中华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作品《癌症只是慢性病》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何裕民,他解读后表示,该帖正误参半,有些地方表述不清,不像出自专业人士之手。

微博、微信热转癌细胞“饿死”说其实,被网友称为“最新”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这份研究报告早在去年夏天就已经在网上出现。

由于其语言直白、观点另类,很快吸引了众多目光。

据相关报道,80岁以上的老人因其它原因死亡后解剖尸体,发现约四分之一的老人体内有肿瘤,但他们生前并不知晓,肿瘤也未对他们生前的健康构成伤害,所以带癌生存的现象是一直客观存在着的,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一味地追求杀癌的力度和强度,非要把癌细胞斩尽杀绝不可。

一定要把癌症与其它慢性病一样对待。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体内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脱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癌症是“人民内部矛盾”,需要的是协调、理顺、让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和平共处,这才是解决癌症最聪明的做法。

何裕民教授表示,与癌共存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癌症病人的几个比例也相对比较符合临床事实。

同时,这个“报告”称,一个有效的击溃癌细胞之方式是不供给癌细胞繁殖所需之食物,即饿死癌细胞。

何裕民教授说,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有点过头了。

过分的饥饿疗法,会导致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好转。

而美国有部分医院尝试让癌症病人一天进食,一天空腹,部分癌症病人病情得到较好控制。

何教授和他的博士生曾经做实验发现,癌症病人每顿都吃七、八分饱,癌细胞生长的速度相对较慢。

专家怀疑“报告”由网友拼凑而成临床上,常常会有医生对做好化疗或放疗的病人说,经检查,你的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了。

何裕民:与肿瘤“博弈”

何裕民:与肿瘤“博弈”

与肿瘤“博弈”者每次应诊,几乎都会遇到一些十分棘手的晚期肿瘤患者。

应对疑难之症,其实并不存在简单划一的程序,更需要智慧的“博弈”。

先外后内除腹水肝癌、肝硬化晚期的严重腹水,临床十分常见。

如何应对,大有讲究。

中医有急则治标,缓则求本,标本兼顾等原则。

此时,若一味利尿以救其标,也许暂时有效,但一则病家因腹水甚而常对过量汤剂不堪忍受,服后胀痛难受;二则大多正气已竭,虽利尿可取一时之效,终不治本,难以久长。

笔者更愿在中医“标本理论”和“就近祛邪”思想指导下,外内分治,考虑缓急,并兼顾标本。

如方姓男氏,年五旬,肝癌手术后,严重腹水,已两月余,用尽了利尿剂。

速尿注射已达180mg/日,然腹部仍见日隆,腰围已达128厘米,别说平卧,斜躺都困难。

临床诊查,只见舌红光剥,津液失承;胃脘胀痛、无法纳食。

效古法,先以外用粉剂,脐周干湿敷交替,通阳利水,行气消肿。

另予一内服方,轻剂,养胃益气,稍佐陈葫芦、冬瓜仁、生姜皮等利水而不伤脾胃之品。

估计其用外敷两天后腹水可渐消,故内服药须外治两天后再服,恐同时服用胃脘难受,并叮嘱初起只能少量啜服,不可加重脾胃负担。

一周后复诊,患者腰围已缩去10厘米,并有食欲。

遂加大内服方中零毒抑瘤剂量,并加用稍微峻猛的温阳通利之药。

约一个半月后,患者腹水尽消,腰围86厘米,两个半月后,体能恢复正常。

调整退进巧祛黄阻塞性黄疸,特别是胰头癌、肝癌的阻塞性黄疸,是棘手之症。

此时,仅以内服活血通利之剂,一则效不显,且伤胃;二则怕伤络动血,诱发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此而诱发肝昏迷。

对此,笔者宗古人意,据病情轻重缓急,一般与家属制订个退黄“三部曲”:先内服轻剂加外用通利之品,试行3~5天;若症状缓解,可径以此法治疗,若不行,建议插管内引流;再不行,手术外引流或行姑息吻合术。

由于这类患者全身情况不佳,后两种方法只能在不得已时才可用。

例如,扬州医师戚某,2001年初因胃部疼痛伴严重黄疸,确诊为胰头癌,已失去手术可能。

肿瘤治疗:从战争模式到和平模式

肿瘤治疗:从战争模式到和平模式

肿瘤治疗:从战争模式到和平模式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两项计划:载人登月和攻克癌症,希望在短短的几年里解决这两个问题。

但30多年过去了,载人登月的计划早已实现,攻克癌症却仍然在艰苦地努力之中。

由此可见,攻克癌症“比登天还难”。

癌症,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什么肿瘤这样难以攻克,是不是我们的战略出了偏差?经过几次联系,我们终于约请到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对此进行详细评述。

话题从不久前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展开。

我们知道,ASCO是全球最高级别的肿瘤学术会议,第42届ASCO不久前在美国成功召开,能不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有关这次会议的情况?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不管是规模还是质量,都首屈一指。

世界各地共有29200多名肿瘤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大概有八、九十名,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关注癌症生存者,促进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年会上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代表了最前沿也是最权威的声音。

一是大会主席Horming博士在开幕式上宣布:“自美国1931年开始进行癌症数据统计以来,美国癌症死亡总人数在2005年首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美国癌症患者的幸存总人数已从1971年的300万增加到2001年的1000多万。

”二是专家充分强调了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及其突出意义,这个信号体现了人们开始更关心生了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所生的“病”。

这次肿瘤会议体现的治疗思想和我们一贯的思考是一致的,即癌症是可防可治的,癌症的治疗必须放弃“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战争模式”。

怎样解读美国癌症死亡总数下降这一现象?过去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甚至有的病人在无奈之下接受了这一观念而拒绝就医。

癌症死亡总数的下降伴随的是幸存人数的增加,这一降一增表现的是癌症越来越呈现出慢性病的特征。

何裕民:医学专家细说防癌抗癌

何裕民:医学专家细说防癌抗癌

医学专家细说防癌抗癌●特稿本报记者朱采菊实习生赵慰7月上旬在通举行的“2007癌症预防与康复论坛(江苏·南通)”上,多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所作的精辟论述,令人获益匪浅——预警信号,你听到吗?“癌症的发生有很多预警信号,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听到?”——赵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肿瘤专家)“告诉我们,到底什么原因使癌症越来越多?”肿瘤专家赵平常常被问及这一问题。

他的解释首先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而医学研究证明,随着年龄增长,癌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60%的肿瘤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

另一方面,由于其他疾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而癌症的死亡率却没有明显下降,因此,癌症死亡率在死亡总人数中的占比居高不下。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致癌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职业暴露、环境污染、食物污染、药物、慢性感染、饮食与营养、免疫与抑制、生殖因素与激素。

吸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中国的烟草产量在全球烟草产量中名列第一,且吸烟人群呈低龄化趋势;另一方面,肺癌在我国已升至所有癌症中的首位。

这其间,不能不说没有必然联系。

有人说,一些人吸烟很厉害却很长寿。

事实上,研究数据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至少高22倍。

中国人的酒文化全世界知名,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完全禁酒,但我们必须知道,饮酒过量可引发口腔、咽喉、食管、肝脏癌变,也可增加罹患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风险。

有数据表明,每天饮酒60克的人,其患癌风险比不喝酒的人增加9倍。

职业暴露也是重要诱因。

以硒矿为例,假设没有下过矿井的工人,他的肺癌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一百,下矿井25年的老工人,这一数字是前者的十倍。

职业暴露有很多物理、化学及其他因素,也跟接触的时间和危害性有关。

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

由于河流污染,某地区甚至出现上百个癌症村。

而城市里的汽车尾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大量废气供大家免费吸用”。

最近一项肿瘤发病调查显示,与同一纬度的武汉、杭州等城市相比,拉萨的肺癌发病率仅相当于其30%,原因无二,拉萨的环境质量好。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2)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2)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2)治癌须换个思路“战争模式”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医学不是孤立的,医学是文化的产物。

在我们看来,任何医学(医疗)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操作。

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模式,只不过大多数人“身在庐山中”,无所知觉而已。

中西医学的医疗行为就明显地体现出了这种思想观念的差异。

很明确,西医学诞生于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大陆。

严格意义上可以说,现代西方主流医学是建立在“新教”思想观念上的医疗行为。

这种教义的核心是以“征服”(战争)的方式对待自然(外界),试图改造自然,包括改造所有异己的东西。

说得远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在美国对待世界,包括对待伊拉克、朝鲜,以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等的问题上看到类似的痕迹。

结合到具体医疗中,西方主流医学的模式只有两种:“战争模式”为主,“替代模式”为辅。

前者比如在炎症的治疗中,想方设法找出杀菌灭病毒的药物,“彻底”解决问题,老的武器(抗生素)不行了,出现了反抗(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再制造新武器(新的抗生素),以致今天武器泛滥(滥用抗生素成灾)。

后者如在维生素A缺乏的治疗及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纠正中,或用合成的维生素A替代,或选用雌激素补充。

再典型的,就是体现在器官移植、输血等操作中,心脏不行,先修一修,通一通,或换一根管子(冠脉介入治疗或搭桥);再不行,换心、换肾、换肝,以新的替代之。

无可否认,战争模式也好,替代模式也好,都有它的价值,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功绩。

其中,战争模式在解决各类外源性的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的问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肺结核之所以不再象上世纪20-30年代那样肆虐,链霉素等可以直接杀死结核杆菌的“武器”的批量生产与运用,功不可没。

由于医疗领域“战争模式”曾“横扫千军”,所向披靡。

因此,主流医学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希望借此模式来解决绝大多数疾病问题,这难免遭致许多问题上的黔驴技穷。

这就象以色列对付巴勒斯坦的反抗运动一样,永远没有休止。

从与癌症零和博弈中走出来

从与癌症零和博弈中走出来

从与癌症零和博弈中走出来作者:何裕民来源:《科学养生》2008年第07期本栏目撰稿人何裕民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

”卫生部在2006年5月公布的新的一项统计报告中说。

与全球癌症发生的严峻形势相同,在我国近几年开始,癌症已占据死因的首位。

卫生部2007年公布了2006年以0-64岁累积死亡计算,就总体而言,64岁以下的人群中,癌症死因已超过25%。

其中,城市2006年癌症死亡率为145/10万,占全部死亡人口27.0%;农村死亡率130/10万,占全部死亡人口的25%;城市农村在各类死因中都绝对居第1位。

比较其上升趋势:30年间癌症患者和死亡率增加了约六成左右,绝对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多。

可以说,几乎是突如其来的癌症恶潮,使人类一下子陷入了恐慌与束手无策之境地。

有份素以严肃著称的新华社媒体,以《癌症爆炸》的醒目字眼作为封面首页,文中大量如实描绘了癌症村、癌症高发等的地带,很好地刻画出了人们对待癌症汹涌之势的无奈及沮丧!癌症与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据此,习惯上,可把癌症分为“贫癌”和“富癌”两大类。

所谓“贫癌”,即与生活水平低下,卫生条件偏差有关的癌种:如食管癌、阴道癌、宫颈癌等;“富癌”则多为富营养化所致的癌症,如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及乳腺癌等。

前者多见于发展中国家;后者则多见于发达国家。

在我国却存在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并存的尴尬局面。

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展中国家常见癌症仍居高不下;而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发达国家高发癌症又呈显著上升趋势。

我国的高发癌谱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了30年来主要癌症死亡率排位的变化(按死亡人数多少排序):70年代的排位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宫颈癌。

90年代的排位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肠癌。

21世纪战胜癌症的新希望

21世纪战胜癌症的新希望

21世紀戰勝癌症的新希望2010-8-2目前,癌症仍然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今年5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最新公布的報告中就明確指出,非傳染性疾病正在成為人類最為致命的「殺手」。

其中,癌症位列首位。

2004年,全球有740萬人死於癌症。

中國的情況則更為嚴峻,目前每四到五個死亡的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在內地每年死於癌症的總人數,接近200萬人。

香港註冊中醫袁冰教授是前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研究員,近年專研中西醫傳統療法與現代生物免疫療法的有機結合,對癌症臨床治療的作用。

袁教授應中華醫藥版邀請,撰文《21世紀戰勝癌症的新希望》,從「中醫藥防治癌症的優勢」,到「新興的抗癌生物免疫療法」,以及「中西醫配合生物免疫療法」,將一一為讀者道來。

在中國古代,中醫對腫瘤的診斷大多以腫瘤所出現的症狀、體徵為依據,因而在歷代醫家的著作中主要是對一些晚期腫瘤症狀與體徵的描述。

中醫對腫瘤的分類,有根據病變部位而分為「筋瘤」、「骨疽」、「石疽」等。

具有明顯惡性腫瘤特徵的中醫腫瘤病名有繭唇、舌菌、失容、乳岩以及類似西醫宮頸癌的「石瘕」、類似甲狀腺癌的「石癭」、類似於肛管癌腫的翻花痔等。

還有一些中醫腫瘤命名,可能同時包含著良性與惡性腫瘤,如症瘕積聚、噎嗝、胃反、腸覃、癭瘤等。

在古代中醫,雖然腫瘤還沒有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治療方法,但歷代醫家的醫案中,不乏通過中藥調理治愈我們今天看來是腫瘤的先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的腫瘤治療方法副作用的認識日益深入,中醫藥治療癌症的思路、方法重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中國內地,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通過中醫學者的不懈努力,中醫藥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不僅得到中醫界,也得到不少西醫腫瘤專家的肯定。

中醫藥在癌症治療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及時治療潰瘍、結節、瘜肉、慢性炎症及良性腫瘤等癌前病變,預防癌症發生及癌前疾病的惡變。

何裕民:肿瘤是种心身相关的慢性病

何裕民:肿瘤是种心身相关的慢性病

近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西式饮食习惯的扩散、烟草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变化,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

全世界努力携手积极对付癌症,已经过去50年了,耗费了巨额的资金,结果肿瘤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在美国一学者预测,今天活着的人们当中,将有40%在生命的某一时刻将被诊断为患有某种形式的癌症;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0%。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曾预测:美国国民若平均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男性将有47%最终死于癌症,女性则达32%。

这一切增加了人类对肿瘤的恐惧心理。

一、WHO的新共识:癌症只是种慢性病其实,基于新的研究结果,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定:癌症的发生,是一种与生命延续相伴随的生理现象。

多数情况下,它与衰老形影不离,是人类衰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果,故高龄老人普遍存在癌前病变或肿瘤。

另外一些情况下,癌症则是源于基因变异或炎症及各种有害刺激(如烟、酒、辐射等)的反复作用所诱导的生理异常,是提前出现的异常。

基此,有人调侃地认为:“癌症是上帝为了自然的‘和谐’所预设的调控程序,以免地球生‘癌’(意指人口失控,地球不堪重负)”。

肿瘤问题是世界一大难题,它不仅是医学的,也是社会的、全人类的共性问题。

过去,人类过于自信,一味地想征服癌症,采取了许多极端的措施。

然而,结果却令人心寒。

故始自20世纪后叶,人们开始对防治癌症的战略模式进行检讨和反思。

恰逢同时期世界范围内现代高科技快速发展和新一波的人本主义崛起,催生了人们呼吁医学模式的变革,医学观念也随之正经历着改变。

与之相关,人们强调肿瘤的防治同样也需如此,需调整战略,变革思路与观念。

并相信,随着观念的转变,将会让人类应对肿瘤更有了希望。

十多年过去了,美国肿瘤学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癌症患者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平均已达65%以上;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省市,癌症患者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也达到35%以上,这为把癌症作为慢性病来处理提供了可能。

何裕民:中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角色调整

何裕民:中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角色调整

中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角色调整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曾经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多的选择。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总认为作为”慢郎中”的中医学,只适合于做些调理之类的工作。

因此,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中的传统定位,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医药学的优势。

(一)传统的角色传统思路中,中医药学抗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可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中医中药定位于药物治疗的一种。

就象治疗炎症把抗菌素放在唯一位置一样,治疗肿瘤也是只见癌瘤,不见活人,只把抗癌抑瘤视作唯一目标,而且不恰当地将中医药治疗与化学治疗的短期暂时疗效相攀比,要求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所谓”有效率”。

这岂不是以中医学之短与西医学之长相比较?!以致长期以来传统中医学似乎主要定位于中西结合治疗中的配角,或预防西医学三大治疗方法的合并症,以减少血象下降,缓解呕吐、腹泻、肝功受损等的副作用,或当患者病情进入中晚期,无法再施以西医学三大治疗时,退而采用中医药以作”姑息”手段之一。

简而言之,在癌症的治疗中传统中医学只能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二)医学的根本性变革廿年来,医学所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包括医学观,医学模式的变更,人自身价值的提升,对纯生物医学手段弊端认识的深化,以及癌魔依然肆虐,包括有关肿瘤发生发展和各个层面认识的升华,促使人们重新开始思考许多医学难题,特别是探究诸如肿瘤这类顽疾难治的肯綮所在,认为须调整肿瘤的整个防治策略。

有鉴于此,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中的战略地位,将随整个癌症防治策略的改变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或需要予以调整。

(三)中医肿瘤学的调整目前有关中医药学抗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探索非常活跃。

然而,现今癌症的防治目标和目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从原本的单一治癌转向“以防为主”及“以人为本”。

这种根本的观念性改变涉及到多方面,比如说有些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所谓的对肿瘤“有效率”,其实未必就能真正反映患者的临床最大利益。

何裕民谈:抗癌,你吃对了吗

何裕民谈:抗癌,你吃对了吗

花椰菜:防控乳 腺癌
洋葱:抑制肠胃 癌
芹菜:防止结肠
卷心菜:抗氧化
大蒜:抗癌之王

作用
B
D
F
3 抗癌吃什么
蔬菜类
A
C
E
芋艿:防治肿 瘤、淋巴结核
百合:治疗白 血病、肺癌
芦笋:抑制白 血病
白萝卜:分解 致癌物质
菱角:防治食管癌、 胃癌、子宫颈癌
魔芋:治疗结 肠癌
B
D
F
3 抗癌吃什么
蔬菜类
西红柿:防治胃癌、 前列腺癌
牡蛎:抑制肿 瘤细胞生长
海藻:因地制 宜,方显奇效
海参:滋补要 适量
3 抗癌吃什么
坚果类
杏仁:无癌之 国的国宝
花生:长生果
芝麻:治疗皮 肤癌
3 抗癌吃什么
健康饮料
茶:世界最佳饮料
3 抗癌吃什么
调味品
姜:杀死卵巢 癌细胞
葱:全身都是 药
咖喱:预防白 血病
04 4 抗癌食谱面面观
4 抗癌食谱面面观
更多食用豆类
大豆:女性健 康保护神
豆制品可抗癌
2 抗癌饮 食的十项 清规
蔬果—饮食中的抗癌因 子
学会多食果 蔬
种类繁多, 各显神通
六大营养素 外的丰富保 健成分
维生素片, 代替不了蔬 果
2 抗癌饮 食的十项 清规
抗氧化营养素:抗癌奇 兵
抗癌的关键: 抗氧化
抗氧化的天然 维生素E
有机硒可抗癌
维生素C:保 护性作用
B
D
F
3 抗癌吃什么
水果类
红枣:抑制癌细胞 的扩散
A
沙棘:防治心血管 疾病
B
草莓:健脾和胃、 滋补气血

何裕民谈肿瘤(幸福和厄运的辩证法)

何裕民谈肿瘤(幸福和厄运的辩证法)

何裕民谈肿瘤(幸福和厄运的辩证法)不久前,我在江苏某大城市会诊时发生了很有趣的一幕,一个非常斯文的老年妇女为他的老先生来求教。

一看她老先生的照片,虽已年届八旬,却是个非常敦厚乐观的老年人,且没有任何不适的征兆。

因为常规体检发现PAC(一组前列腺癌的指标)达到6点几(正常应该是4以下)。

因此,被子女们拖去医院,叮嘱一定要认真做检查。

当地医院检查完后,发现肺有阴影,然后一家人就炸锅了,各显神通,找了一些很知名的医生,明确告诉他们,一定是患了前列腺癌,且转移到肺了。

接着,又慌忙赶到省城南京,做了进一步的一系列检查,医生也明确告诉他前列腺有增生有硬结节,不用怀疑是前列腺癌,肺内只是可疑,但骨头有可疑点。

但老人已80岁了,自己没有任何征兆,当然不把它当一回事,执意不想治疗,只想维持原样,舒舒服服生活。

但子女们不干了,坚决要求治疗,且不管代价如何,都务必赶尽杀绝,彻底根治,以免后患无穷。

老太夹在中间,既不愿意老伴受苦受罪,又怕后果严重,为子女们诟病,故特地前来求教。

老太反复强调,自己的子女都是高学历的,有的又是海归的,子女也都是中年人了,子女一定要拖爸爸去做创伤性治疗,即便请南京、上海、北京最好的医生也不在乎。

已经求教过的七八位医生也分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完全可以观察再说,还有一派认为必须要做放疗及去势,不做放疗万一出了大问题,后果严重。

当时,子女们获得了两派专家的代表性书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老太看了我的书,不是很懂,但她的本能及周边邻居都劝说她务必谨慎,别动枪动刀的(指放疗及手术),老太迷惑了,不知如何是好!子女们则天天催她赶快送爸爸住医院做治疗,并拿出了一些西医前列腺权威的书,告诉她,PAC已经6点多,加上前列腺有结节,肺有阴影,骨又可疑,不管有没有症状,前列腺癌的诊断是肯定的。

拗不过子女,逼着老头进了医院。

她带着这个问题找我时,放疗已经开始进行了。

当然老头不乐意,天天唠叨埋怨。

老头只想中医及保守治疗。

肿瘤治疗_从_战争模式_到_和平模式_与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一席谈

肿瘤治疗_从_战争模式_到_和平模式_与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一席谈

的思路是“宁可错杀一千, 不能 于任何异己的东西都欲彻底消 的威胁而言, 并没有本质的不
放过一个”, 比如乳腺癌的扩大 灭。肿瘤虽是内源性的, 是人体 同。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也证
根治术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就 自然生长出来的, 但是也无法 明了这一点, 比如我们曾经做
是这种思路的结果。我们说这 打消人类消灭它的决心。如果 过统计, 在两百多例70岁以上
着肿瘤好好生活着的。
上荧幕。有人认为心理学比较 院的化疗科主任在应酬席上,
与肿瘤“和平共处”的方法 “虚”, 但实际上它已经有了很 明确告诉在座诸友, 他的病人
是很多的, 我们的中药“零毒化 多 “实 ”的 内 容 , 我 们 建 立 这 样 中, 有约九成是死于化疗过度。
疗 ”是 一 种 ; 西 药 中 的 干 扰 素 、 一 个 心 身 医 学 临 床 基 地 的 目 所以目前的上海, 关键的不是
种模式是行不通的, 并不是完 把“征服肿瘤”定义为不再有肿 老年患者中, 仅以中药零毒抑
全反对这种模式, 再民主的社 瘤, 或者肿瘤出现以后我们可 癌与温和疗法为主, 近四成以
会总还是需要警察和军队, 适 以一劳永逸地把它永远消灭, 上患者比较健康地度过了四年
当的“整顿”还是需要的, 但“镇 我认为这跟过去使“油变水”的 以上; 而胰腺癌患者中, 不用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 , 即西 彻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 “不
课题, 我们还经常举办有关饮 方国家也就是某种新教思想影 伤害”原则。
食疗法的讲座, 这些工作都是 响下的国家, 过去主要是用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中医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 伐的手段治癌, 但他们的癌症 药并不都是温和的治疗手段, 也
另 外 心 理 的 支 持 非 常 重 要 , 肿 五年生存率并不低; 而中国大 有中医喜欢用竣猛之剂。从我们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2011年2月23日播出《癌症只是慢性病》(1)今日起播出系列节目《癌症只是慢性病》,主讲专家:何裕民,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何裕民教授综合中西医各家学说,多年研究、总结、创新出了一套癌症防治体系,观点新颖、视角独特、便于理解、实用性强,让人们真正认识癌症、面对癌症、远离癌症。

全世界每天有两万人因为癌症失去生命,发病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2007年统计的数据是每年是760万,最近达到800多万,那么预测到2020年是1500万。

美国人我们统计一下,它每年现在癌症人数是151万,他现在活着的是一千六百七十几万,我们平均算一算,所以生来每年递加,他平均可以活11年,可是冠心病能活11年吗?三期糖尿病,晚期糖尿病你能活这么长吗?再加上肿瘤癌症,绝大多数都生在六七十岁老人身上,能平均活11年不是慢性病是什么呢,所以首先从这个事实角度让人们得出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最近一个名字进入我们的视野——黑素瘤。

黑痣与黑素瘤是什么关系呢?很多痣,黑痣会发生发展成黑色素瘤,就是会癌变。

那么黑色素瘤应该说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除了手术对它有点好办法以外,目前的化疗、放疗对它没辙。

那如何辨别黑痣与黑素瘤呢?第一个看看它是不是凹凸不平,第二个看看它边缘,它边缘有一种像螃蟹爬一样,它其实在长。

它就是在在侵袭,边界不清晰、不规则,那么第三你摸上去它周边还有一些就是小粒粒都在长,然后你再仔细推推的话不一定推的动。

癌症到底应该怎么早发现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比如说有些乳房有很小肿块,你不要大意,经常可以定期的做做检查,比如说甲状腺有些肿块,你要定期做个检查,不能大意。

第二个就是黑痣,有些黑痣建议做个手术,不管怎么样做个手术做掉是个好事情,因为防范它发展,第三有好多溃疡,那么反复溃疡不愈,不管是哪个部位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个就是血痰,这个就有几种可能,胃也有可能,咽喉也可能,鼻炎也可能,然后肺也有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钊猷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肝癌专家,国家两次科技大奖获得者,他与吴孟超教授两人可以看作是中国癌症(特别是肝癌)治疗的泰斗级标杆人物。

吴老对癌症治疗的观点众所周知,他还经常说他的一个肝癌病人,60年代他开的刀,至今还活得好好的,而且,后期主要靠中医药。

汤教授的观点也深为人知。

近来,他又在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了他的新作《消灭与改造并举》,文中不仅进一步肯定了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认为:人类“一个世纪的努力,‘斩尽杀绝’并未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强调今天的治癌思路需要大的变革:“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消灭肿瘤常常只会促进其抵抗和复发。

”因此,“光靠‘消灭’不够,还要考虑‘改造’”。

诚如他自己所说;汤教授的这些观点,是他“搞癌症临床研究至今40余年……到了耄耋之年,有感于“必然”……说不定深含着有临床和理论价值的东西”。

因此,弥足珍视。

近日,上海的《文汇报》以“21世纪抗癌战略的重大转变”为题,对此作了报道。

笔者在推荐大家看一看汤教授《消灭与改造并举》这一新作的同时,也将这篇报道一起挂在博客上,供大家欣赏。

21世纪抗癌战略的重大转变日期:2011-08-16 作者:汤钊猷来源:文汇报□汤钊猷笔者从血管外科改行搞癌症临床研究至今40余年,经验不多,教训不少,也遇到一些正反案例,引起笔者的思考。

现在到了耄耋之年,有感于“必然”常寓于“偶然”中,有一些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偶然”事例,虽然没有太多文献依据,但说不定深含着有临床和理论价值的东西。

近百年的抗癌战,主要目标是“消灭”肿瘤,应该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距离攻克癌症还有很大的距离。

早诊早治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疗效,但要再进一步提高就十分困难。

看来光靠“消灭”不够,还要考虑“改造”。

●一个世纪的努力,“斩尽杀绝”并未彻底解决问题整整一个多世纪,人们认为癌症是局部病变,是区域性病变。

一旦病理学证实为癌,就千方百计用各种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等)去消灭它。

外科是治疗实体瘤最有效的办法。

癌症手术的范围经历了局部切除、区域性根治和扩大超根治术的过程,以为只要将肿瘤累及的器官和区域性淋巴结一起切除就可达到根治目的。

诚然,这些努力使20世纪在实体瘤治疗上取得第一个实质性进展。

20世纪初,放射治疗开始应用于临床,成为癌症的第二大疗法。

20世纪中叶,出现了癌症的第三大疗法——化学治疗。

之后又加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介入疗法、局部治疗甚至器官移植等,使人类与癌症的斗争取得有史以来最重大的进展。

然而事实证明,所有这些以“消灭肿瘤”为目标的治疗手段,要想把癌细胞“斩尽杀绝”是不可能的,甚至有可能使问题更复杂。

20世纪60年代末笔者从事癌症临床的早期阶段,确实将一切希望放在消灭肿瘤上。

例如扩大手术范围,用大剂量化疗,用加大剂量的清热解毒中药,等等,但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

后来科学证明,化疗后癌细胞能产生耐药;我们最近的实验研究发现,化疗(奥沙利铂)甚至可增强残癌的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当前的分子靶向治疗剂,是分子水平的“魔弹”,但也同样导致未被消灭的残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增强。

《自然》等一些高层次的杂志,近年陆续刊登了一些文章,指出目前主要的分子靶向治疗剂、抗血管生成剂,虽能抑制肿瘤生长,但却促进癌转移。

2009年,《自然》登载了Gatenby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抗癌战略的改变”,文中指出:“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消灭肿瘤促进其抵抗和复发。

”这篇文章提示我们,是否应该对过去抗癌战略作一些反思呢?就肝癌而言,在过去几十年中,因为不知道残癌躲在哪里,无法用局部治疗的办法,只能用全身治疗的办法,我们曾经在手术后用全身化疗去消灭残癌,但无济于事。

现在我国大肠癌发病明显上升,因大肠癌切除后发生肝转移的越来越多见。

笔者大查房时,每遇到患大肠癌肝转移的病人,都常规问病人“大肠癌手术后有没有用化疗”,几乎每位病人的回答都是说“我手术后每月用一次化疗,已用满6个疗程”,但停药后几个月肝转移便出现,说明全身化疗对消灭大肠癌术后残癌细胞也不是很有用。

笔者想,这好比瓷器店打老鼠,如果老鼠很多,丢一个手榴弹进去,绝大多数老鼠肯定都死掉,瓷器损失当然也不小;但如果只有几个老鼠,那就不值得这样做。

因此,要另谋良策。

20世纪的综合治疗基本上是“消灭肿瘤+消灭肿瘤”的模式,展望21世纪,“调整机体”和“调变残癌”,很可能是攻克癌症必不可少的关键途径。

●消灭残癌要“恩威并施”,要研究“消灭”以外的办法1975年和1995年,有两例情况十分类似的病例,即小肝癌切除后4次复发,但结果却完全不同:前者经配合手术的化疗等各种积极治疗,仍在第一次手术后的第7年死于癌的转移复发;而后者在4次手术之后,因术中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必须使用干扰素α进行治疗。

奇怪的是,自从用了干扰素α后,肝癌就没有再复发,直到16年后病人仍无瘤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病人用干扰素α始终没有停过。

两位患者一死一生,有没有偶然与必然的联系?我们说必然寓于偶然之中,那么后一位病人能够生存十几年有没有必然性呢?20世纪90年代末,笔者的一位博士生在研究用什么办法可以预防肝癌术后转移复发时,发现干扰素α如果用的剂量较大,时间较长,确实可以减少患肝癌裸鼠肝癌切除后的转移,并延长裸鼠的生存期。

这个结果2000年在肝脏病的顶级杂志《肝脏病学》发表。

但干扰素α也不是对所有癌症病人都有预防转移复发的作用。

不久前我们发现小核糖核酸26这个分子表达低的肝癌病人,使用干扰素α的效果较好,而表达高的效果差,说明事物是复杂的。

21世纪的抗癌战争除继续寻找新的消灭肿瘤的办法外,将重点研究“改造残癌”和“改造机体”的办法。

过去一个多世纪,正因为抗癌战是建立在病理学的基础上,因此科学家都集中注意力去研究如何消灭肿瘤一方,导致只“看肿瘤”,而忽视“看病人”,从而没有足够重视改造机体一方,忽视了机体强大的抗癌能力。

我国的中医中药很早就有“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笔者75岁时启动了一个课题,从荷人肝癌裸鼠的实验研究中证实,含5味中药的“松友饮”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延长动物生存期;并发现它的一些分子机制,如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上调E钙黏蛋白,从而降低了肝癌细胞的恶性程度。

由此笔者深信,在抗癌战争中,中医学是值得探索的。

笔者1968年由血管外科改行搞肝癌研究,当时住院的都是晚期肝癌病人,除极少数能手术外,治疗手段只有化疗和中药。

出于救治病人的迫切心情,不能开刀的也勉强开,化疗小剂量不行就用大剂量,以为再加上中药会更好。

当时没有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所谓“抗癌中药”以为剂量越大越好。

在大剂量化疗的同时还要加上攻下的中药,以为西医化疗攻癌加上中医攻癌会更好。

其结果每天都有病人出血,诉口干,汗出,无食欲,且很快死亡。

上面的情况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其根源是将中医中药当成西药来应用,是“废医存药”的结果。

后来粗粗学了一点中医理论,认识到中医治病重在恢复失衡,而不完全是通过中药去消灭肿瘤,所以用药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用量越大越好。

认识到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需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治疗。

癌症病人既有癌需要“攻”,也有病人机体需要“补”。

于是采取攻补兼施的办法,即在攻癌的同时,加上一点扶正的中药,病房情况便有所好转,病人出血率下降,生存也长一些。

由于我们是西医,化疗总是要用的。

后来发现中西医结合还有新的攻与补的问题。

实际上化疗属于很强的攻下之品,最后我们从实践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时,中医只能补,而不能攻补兼施,更不宜同时用攻下的中药。

上海肿瘤医院于尔辛教授在肝癌病人用放射治疗的同时,也发现合并健脾理气中药效果比合并使用清热解毒和(或)活血化瘀之品要好。

最近笔者注意到,一些传统“非抗癌药”居然还有抗癌作用。

除阿司匹林被证实长期服用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外,《癌症研究》2009年报道,治疗结核病的利福平,是可以口服的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可用于肝癌治疗;《癌细胞》杂志2010年报道,常用的抗真菌药依曲康唑,也可干扰某些信号通路而抑制肿瘤生长;用于骨质疏松的药物,居然还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柳叶刀》,2010);治疗糖尿病药噻唑烷二酮类,慢性给药也证实有抗癌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抗增殖,对肝癌也有用(《肝脏病学》,2010)。

这样看来,抗癌之路还是很宽广的。

●癌的“良性化”,是21世纪研究的重要目标如果癌不转移,就变成良性肿瘤。

为此,研究癌转移是攻克癌症更本质的方面,也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以前癌症诊断主要回答“是与否”,而21世纪还要回答某一病人所患癌症的“善与恶”。

所谓“善”,指恶性程度较低,不容易出现转移复发;所谓“恶”,指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出现转移复发。

目前,我们发现一种称为“骨桥蛋白”的分子,无论术前或术后,都有一定预测转移复发的价值。

相关文献也认为,骨桥蛋白表达可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

这类指标之所以重要,就是可以作为治疗选择的参考,可以作为估计预后并采取对策的参考。

预期21世纪,将有一些准确性较高的指标成为临床的常规。

过去认为,癌转移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厉害,现在的研究证明,转移能力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双向改变。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关于癌转移,百年前就已经提出“种子与土壤”假说,但过去比较强调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生长,而近年则发现土壤也可影响种子的特性。

我们在建立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过程中,观察到改变“土壤”可以育出相仿遗传背景但不同转移潜能和转移靶向的细胞,例如,肝癌细胞放在肺提取物中去培育,它就更容易转移到肺,如在淋巴结培育,就变成容易转移到淋巴结。

这提示微环境(土壤)在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癌转移研究不能只针对癌细胞,如何改造土壤将是大有可为的。

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能阻断其中某一个环节,癌细胞的转移也可能就会夭折。

为了研究干预治疗,我们建成在肝内、肺和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人肝癌裸鼠模型。

还建成接种在裸鼠肝脏出现肺转移的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有了这些模型,就可以用它来试验各种“干预”的措施,包括改变肝癌细胞遗传特性的措施;对血管丰富的癌症,通过干预其血管生成,也是一条途径。

临床常用的干扰素,就有预防肝癌切除后转移复发的作用,它的作用也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这些都给21世纪的癌症临床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简介1930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外科教授,美国和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国际抗癌联盟(UICC)理事,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

肝癌早诊早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小肝癌研究的奠基人,最早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获1979年美国癌症研究所“早治早愈”金牌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