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逍遥游》

合集下载

人生的三重境界——《逍遥游》主旨新解

人生的三重境界——《逍遥游》主旨新解

人生的三重境界——《逍遥游》主旨新解人应有怎样的追求,人生至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庄子不仅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他高举着理想主义大旗,引导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拼搏、努力探索、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同时他还告诫我们要重视积累,为实现人生的跨越打下基础。

他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以风为喻,强调了积累对成功的重要性。

如果人生能像大鹏一样遨游于九万里的高空、傲视万物,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是不是就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呢?是不是就应该自我满足了呢?作为洞悉万物、洞察内心的庄子给我们提供了人生正确的答案,提出了人生应当有更高的追求。

对于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的成就有些沾沾自喜,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

显然,宋荣子的人生境界要高出他们,他能做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宋荣子能不被荣誉所累,不被世人的诋詈所毁,坚持真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这实是难能可贵的。

庄子以宋荣子为例,阐释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战胜自我,继续追求。

综上所述,追求——不断追求——没有追求,是庄子人生探求的三个阶段,也是探求积极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参考书目:《白话〈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寓言选》严北溟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课件

• 2.秋水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 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 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 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míng kūn tuán xǐ āo jiè è xuè
蜩蝉 舂粮 蟪蛄 大椿 斥鴳 泠然 万仞 蓬蒿
tiáo chōng huì gū chūn chìyàn líng rèn hāo
第一课时:阅读课文,处理以下问题: 1、了解作家(庄子)、作品及背景:课文注释①及《全优课堂》P37 2、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把握字的读音。 3.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文,在读懂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梳理文章内容。 4.完成《全优课堂》P37-39基础积累部分1-6,
积累重要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虚词:其、之、而
第一段: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二、古今异义词
1.腹犹果然
2.之二虫又何知
三、特殊句式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而莫之夭阏者
3.之二虫又何知?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五、本段其他问题质疑。
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8.彼且奚适也?
9.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得的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由⾃在地活动。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三上册语⽂第六课《逍遥游》课⽂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

覆杯⽔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置杯焉则胶,⽔浅⽽⾈⼤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

故九万⾥,则风斯在下矣,⾯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我决起⽽飞,抢榆枋⽽⽌,时则不⾄,⽽控于地⽽已矣,奚以之九万⾥⽽南为?”适莽苍者,三餐⽽反,腹犹果然;适百⾥者宿舂粮,适千⾥者,三⽉聚粮。

之⼆⾍⼜何知? ⼩知不及⼤知,⼩年不及⼤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椿者,以⼋千岁为春,⼋千岁为秋。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匹之。

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数千⾥,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上者九万⾥,绝云⽓,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

⾯彼且奚适也?’”此⼩⼤之辩也。

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征⼀国者,其⾃视也,亦若此矣。

⽽宋荣⼦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逍遥游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逍遥游

2015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逍遥游 逍遥游(节选)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赏析《逍遥游》

赏析《逍遥游》

赏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文献。

在赏析《逍遥游》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主题思想:《逍遥游》主要探讨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由、无为和顺应自然的思想。

庄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通过对鲲鹏展翅高飞的描绘,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2. 寓言故事:《逍遥游》采用了大量寓言故事,如鲲鹏展翅、蜩与学鸠、朝菌不知晦朔等。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有助于传达庄子的哲学思想。

3. 文学风格:《逍遥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庄子独特的文学风格。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寓言,使得文章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哲学韵味。

4. 道家哲学:《逍遥游》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文献,它强调了道家的无为、顺应自然和自由等思想。

通过对鲲鹏展翅高飞的描绘,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5. 影响:《逍遥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后世很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启发,将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时,《逍遥游》也对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逍遥游》试解

庄子《逍遥游》试解

庄子自论其创作手法曰“以卮言为曼衍, 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又云“三言” 之运用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 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寓言》)。 “寓言”为“寄寓之言” 。重言者,借重 先哲时贤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对话 性叙事。卮言者,自然无心之言也,属于 庄周寓言中的曼衍式叙事。

成玄英《庄子序》云:“所言逍遥游者,古今 解释不同。今泛举纮纲,略为三释。所言三 者:第一,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 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 第二,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遥不我 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游,故曰逍遥。 第三,穆夜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 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 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这里提出了三种 逍遥义。


三: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如何认 识庄子文风和创作手法?
《庄子· 天下》:“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 。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 讲严正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 生的思考时,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 的语言,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文辞。

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 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 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 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

在自然界,不仅蝉蜩、学鸠、斥鷃这类弱小动物 只是小智小识,算不上“逍遥游”,令读者颇觉 意外的是,大鹏高飞万里,仍然难达“逍遥游” 之境。同样,“不知晦朔”“不知春秋”的朝菌、 蟪蛄算不上“逍遥游”,寿命久长的冥灵、大椿 也难达“逍遥游”之境。因为,它们都是“有所 待”的。在人类社会,不仅那些奋智骋才,于一 乡一国有所作为的凡夫俗子算不上“逍遥游”, 不汲汲名利场的宋荣子,得神仙之道乘风而行的 列子,也算不上“逍遥游”,因为,他们也都是 “有所待”的。

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讲】人教必修5第6课《逍遥游》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

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逍遥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一作:枪榆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注释《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内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70)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70)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xuè)起而飞(23),抢(qiāng)榆枋(fāng)(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餐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逍遥游主要内容

逍遥游主要内容

逍遥游主要内容
逍遥游主要内容——根据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上册课文《逍遥游》原文内容所概括编写,希望可以给您提供参考帮助!
逍遥游主要内容
庄子的逍遥游主要讲的就是:什么样叫真正的逍遥。

举了几个例子,如鲲鹏,虽然鲲鹏很厉害,但是依旧要借助水和风,所以不算自由;如冥灵、大椿、彭祖都是很长寿的,人们都和他们比。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以上是语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逍遥游主要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06《逍遥游(节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06《逍遥游(节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6 《逍遥游(节选)》《逍遥游(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àn)。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pōu)之以为瓢,则瓢落无所容。

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 àng)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shuì)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

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

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

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

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

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

’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

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

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庄子逍遥游二原文与解析

庄子逍遥游二原文与解析

庄子逍遥游二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幽默风趣的言辞而闻名。

《庄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的《逍遥游》被认为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将给予《逍遥游》的原文以及一些解析。

《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无知其数;其生也,一而化三。

三者之道,其行也一。

鲲之为物,无能而为者,三者之道咸天成。

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根无以静为动,孰知静与动之真宰?蓋天下之动,皆以太和为之主;太和之道,其异也哉!《逍遥游》解析:这首诗以北冥之鱼——鲲为引子,描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和道的理念。

首先,作者以鲲的形象来描绘宇宙万物的众多存在。

鲲的数量巨大,无法计数;它的生命力奇特,一生能转化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存在。

这三种存在共同遵循一条道,即鲲的本性。

鲲之因果关系,原于宇宙万物的原生动力。

因此,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被天地赋予并完美地嵌入至宇宙的道理之中。

作者进一步展示了宇宙万物的和谐与平衡。

天得一以清洁,地得一以平静,神得一以灵动,谷得一以充盈,物得一以生长,侯王得一以守贞。

这种和谐与平衡的存在方式使得世界得以运转,并保持稳定。

若是失去这种和谐与平衡,天地将崩裂,宁静将荡然无存,灵魂将消逝,谷物将耗竭,物质将灭亡,侯王将失去尊严和威望。

因此,这种和谐与平衡的存在方式是世界安宁的关键。

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和谐与平衡存在的根基是它们的静态状态还是动态状态?作者的回答是它们既是静态又是动态的。

因为在宇宙中的动态元素,都以太和为主导。

而太和的道则是那些动态存在的根本。

这种道是广义而独特的。

通过上述对《逍遥游》的原文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思想中对于宇宙万物的道理的探索。

庄子强调了宇宙的和谐与平衡,以及动静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六单元逍遥游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六单元逍遥游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六单元逍遥游知识点本文是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六单元逍遥游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逍遥游知识点!【原文欣赏】《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者,志怪者也。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为春,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课件10:第6课 逍遥游

课件10:第6课 逍遥游
•[翻译]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 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 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座大山,翅膀像天边的云, 乘着旋风盘旋升到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雾,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飞, 将要飞到南海去。
❖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 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一项是: B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
A.三个“之”字相同,三个“为”字也相同
B.三个“之”字相同,三个“为”字不相同
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名”字不相同
D.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名”字也相同
3.翻译下列语句:

与惠施是好朋友,生活贫

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
死 ,
度日,但拒绝功名利禄,

终身不仕。



思想:
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 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
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
迅《汉文学史纲要》) ✓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
仅有。(郭沫若《庄子与鲁迅》) ✓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
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 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庄子独 见》)
文题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 ,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指无

逍遥游含义的理解

逍遥游含义的理解

逍遥游含义的理解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被多数学者公认为庄周的手笔。

在庄子的哲学理念中,“逍遥”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具体来说,"逍遥游"描述了一种无所依赖、不受任何束缚的状态,即“无所待而游无穷”,与自然化为一,自由地在世间游走。

为了更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话:“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驾驭六气的变化,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不再需要依赖或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

此外,逍遥游也传达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比如,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时,应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视角;提醒我们要有大格局的思考,从而决定我们的世界;并强调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观念。

《逍遥游》原文注释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注释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注释及翻译《逍遥游》原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

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变化、 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三.预习检测: 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北冥( míng ) 鲲鹏( kūn ) 抟 ( tuá n ) 迁徙( Xǐ ) 坳堂( à o ) 草芥( jiè ) 夭阏( è )
蜩蝉( tiá o ) xiǔ chōng 宿舂粮 ( ) 蟪蛄( huì gū ) 大椿( chūn ) 斥鴳(chì yà n ) 泠然( líng ) 万仞( rè n ) 蓬蒿( hāo )

五-4、归纳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大小之辩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彭祖——众人(对比) 鹏鸟——斥鴳(对比)
段意归纳: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 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 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另外从另一种 意义上讲冥灵和大椿虽是“大年”但也是“有年” 的,彭祖虽然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那么 在这个意义上,就不要“匹之”了,这样的话, 就不可悲了.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 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1-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 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 《齐谐》中的 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 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 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 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 比较,表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五-6、归纳第三段段意:
这些有才有智有 修养的人都没有 达到真正的“逍 遥游”,更何况 那些普通人呢? 1、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 种人,有才智修养,都被世俗所累; 2、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 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3、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 但“犹有所待者”。

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 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 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本文主旨
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 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 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自由。

(1-3):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 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 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 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飞。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 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 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 才能图谋南行,这就是鹏鸟的“待”。

朗读课文
中国经典漫画欣赏
四-1、疏通课文意思(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 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 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振翅而 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3-2、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
1、《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 迁移,迁往 3、而后乃今培风: 乘着,趁着 4、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触,碰

3-2、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与…相比 6、绝云气,负青天: 穿过 7、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胜任; 联合; 满意 8、未数数然: 拼命追求的样子

二、关于《逍遥游》

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庄 子的代表作品,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 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 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课文一连运用了几个寓 言故事,层层铺垫,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 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 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 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 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 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 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五-1、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万物都有所待都 没有绝对自由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 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理解: 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 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 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 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 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三种 情况所“待”的有大小之别,那么鹏鸟、蜩蝉、 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也就不一样。 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 “所待”,反而嘲笑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而后才南飞,作者说“之二虫又何知?”是对 他们浅薄孤陋的嘲讽.
思考和延伸:

文中写到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 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这其实呢,也是在说鹏鸟认识事物 的时候也是受到了限制的;那么,从这个意 义上讲,二虫的认识受到限制是一样的(二虫 的认识受限制的原因是飞的不高,无法去理 解鹏鸟高飞),这也就使得文章自然的转入 了下文的“小知”和“大知”的论述.


五-3、疏通课文意思(2-2)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 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 也?”此大小之辩也。 翻译: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不生长草木的荒远之 北……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 去呢?……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 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 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 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在内容上,起到一种强 化作用,进一步解释说明.


(1-3):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 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臵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 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 这样一来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 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 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 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 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1-4):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 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 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 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 呢?”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 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 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 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物质;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意; 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到恬 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合为一,超一切 现实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全文鉴赏要点:

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 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 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逍 遥 游
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 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 熟读成诵。
3.掌握一定量的实虚词和句式。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 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 文学家,宋国蒙(河南民权)人,道家学说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吴 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 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 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 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 物论》等。
背景材料

造成庄子思想的社会原因:庄子生活的年代, 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 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 战争愈演愈烈。“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孟子》)这是当时社 会真实的写照. 庄子本身的主观原因:庄子对这样的社会 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 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 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 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五-5、疏通课文意思(3-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 自视也,亦若此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 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 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故曰:至人 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