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 (2)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总效应与边际效应的关系消费者均衡生产曲线TP L MP L AP LAI II IIIOL MP LAP LTP LC B特点:先曾后减的倒U 型曲线 关系:(1)TPL 和APL ①MPL=dTPL/dL ,知MPL 在数值上等于曲线TPL 上对应点的斜率②若A 点前MPL 单调递增,A 点后MPL 单调递减,A 点对应MPL 的最高点③若C 为曲线的最高点,则C 点之前MPL>0,TPL 增加;C 点后MPL<0,TPL 减少;C 点处MPL=0,对应TPL最高点(2)TPL 与APL ①APL=TPL/L ,知APL 在数值上等于TPL 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②若B 点为TPL 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高点,则B 点前APL 增加;B 点后APL 减少,B 点对应着APL 最高点(3)APL 和MPL 当MPL>APL 时,APL 增加;当MPL<APL 时APL 下降。

MPL 与APL 交于APL 最高点生产三个阶段(1)如图所示,第II 阶段的起点为APL 的最高点即为APL 与MPL 的交点,终点为MPL=0的点即TPL 的最高点,从而将整个区域划分为I 、II 、III 三个阶段(2)生产者会把生产落在第II 阶段(3)原因1.在第I 阶段MPL>APL ,APL 增加TPL 增加,说明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比较少,还远没有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因此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对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推进到第II 阶段2.第III 阶段APL<MPL ,MPL<0,TPL 减少,说明此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与固定投入要素相比较多,远远超过了最佳搭配比例,理性消费者会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回到第二阶段短期成本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问题CO OQQ3 Q2 Q1AFC AVC AC MCFCVC TCQQ1Q2 Q3 C特征:①PC 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FC=b ②VC 为由原点出发的单调递增的曲线,递增速度先慢后快③TC 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加和,平行于曲线AC 上移b 个单位得到④AC ,AVC ,MC 为先减后增的U 型曲线⑤AFC 为单调递减的曲线关系:①MC 与AC :当MC<AC 时,AC减少;当MC>AC 时AC 增加;MC 交于AC 的最低点处②MC 与AVC :当MC<AVC 时,AVC 减少;当MC>AVC 时AVC 增加;MC 交于AVC 的最低点处③AC 与AVC (1)AC=VC+AFC ,AC 与AVC 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FC ,AFC 减少,故AC 与AVC 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2)AV 在AVC 上方(3)AVC 的最低点总在AC 最低点的左方bOQ1QAVCP1E1AC d1(P1=AR1=MR)A由MC=MR 知E1为均衡点,Q1为均衡产量。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部分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部分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示汇总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PD 1E 4D 2 P 1P 2 E 1 E 2E 3S 1S 2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P O Q S C ABe s <1 (b) P O Q S C A Be s =1(c)PO QS (C)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 与TU 的关系: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当MU =0是。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思维导图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思维导图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边际效用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变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效用的含义与特点效用评价理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

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含义条件消费者均衡点的确定关键在于寻找两条线的切点限制条件均衡条件消费者买进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消费支出= 既定收入消费者均衡就是指消费者在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通过购买、消费,获得最大效用的一种状态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用序数词表示其大小、高低的顺序主张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词来表示,衡量并加总求和主张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含义特点效用是人们从消费物品中获得的满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般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2)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一种商品对同一个人的效用也会因占用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效用只能自身相比,不能人与人比(1)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2)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3)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正常物品补偿性预算线(1)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对其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张影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某商品价格下降,那么消费者会多消费该商品去代替其他商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含义: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从收入消费曲线引出恩格尔曲线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支出)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因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恩格尔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支出)的变化与某一商品购买量变化间的关系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含义原因对消费者的意义偏好和选择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对它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边际效用会递减的原因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预算线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物品用途的多样性欲望的有限性定义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位移价格不变,收入变化,会平行移动收入不变,价格比率变化,会以一端为轴心移动预算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负值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1)凸向原点,两种物品可以替代,但又不能完全替代(2)呈直角形,两种物品一点不能替代,是完全互补的商品(3)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两种物品可以完全替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样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与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与汇总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A.结论: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说明。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 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曲线则随着MU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与TU的关系:当MU>0时,TU上升当MU<0时,TU下降当MU=0是。

TU达极大值。

微观经济学图

微观经济学图

生产可能性边界
需求曲线Q d=a-bP特征: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间成反方向变动
供给曲线Qs=-a+bP
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其他因素收入、偏好等
富有弹性ed> 1 缺乏弹性ed < 1 单位弹性ed = 1完全弹性ed =∞完全无弹性ed = 0
支持价格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赋税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

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税收向前转嫁于消费者;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富有弹性,税收则自后转嫁于生产者。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
(其它曲线不重要)
各种短期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五种情况
P=AR >S AC P=AR =SAC A VC<P=AR <S AC
P=AR < A VC P=AR < A VC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S
0
5
10
15
20
Q
注:根据P41玉米片 根据 玉米片 的供给表绘制
No.3-5
供给过剩的调节
Price
S
供给过剩
P1 P2 供给和需求同时向均衡点移 动
D 0 Q1 Q3 Q2 Quantity
No.3-6
供给不足的调节
Price
S
供给和需求同时向均衡点移 动 P3
P2
供给不足
0 Q1 Q3
D
π
Q
MR MC
MC
d
(MR=AR=P) )
Q1 Q3
O
Q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Mπ = 0
边际利润为0 (边际利润为0)
即:π的一阶导 = 0
利润: 利润: π =TR-TC 即: d π dTR dTC = = MR MC = 0 dQ dQ dQ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MR=MC(=P0=AR) ( )
0
X1
X2
X3
A1
A1′
A2
X
对于替代效应的两种不同观点: 对于替代效应的两种不同观点: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原商品组合 斯勒茨基: 不变
Y B B′ U1
希克斯: 希克斯:原效用水平不 变
Y U1 B
E1 E2 U3 ①
希克斯分析法—— 希克斯分析法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Y U1 B B′ E1 E2 E3 U2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总效应与边际效应的关系消费者均衡生产曲线TP L MP L AP LAI II IIIOL MP LAP LTP LC B特点:先曾后减的倒U 型曲线 关系:(1)TPL 和APL ①MPL=dTPL/dL ,知MPL 在数值上等于曲线TPL 上对应点的斜率②若A 点前MPL 单调递增,A 点后MPL 单调递减,A 点对应MPL 的最高点③若C 为曲线的最高点,则C 点之前MPL>0,TPL 增加;C 点后MPL<0,TPL 减少;C 点处MPL=0,对应TPL 最高点(2)TPL与APL ①APL=TPL/L ,知APL 在数值上等于TPL 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②若B 点为TPL 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高点,则B 点前APL 增加;B 点后APL 减少,B 点对应着APL 最高点(3)APL 和MPL 当MPL>APL 时,APL 增加;当MPL<APL 时APL 下降。

MPL 与APL 交于APL 最高点 生产三个阶段(1)如图所示,第II 阶段的起点为APL 的最高点即为APL 与MPL 的交点,终点为MPL=0的点即TPL 的最高点,从而将整个区域划分为I 、II 、III 三个阶段(2)生产者会把生产落在第II 阶段(3)原因1.在第I 阶段MPL>APL ,APL 增加TPL 增加,说明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比较少,还远没有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因此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对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推进到第II 阶段 2.第III 阶段APL<MPL ,MPL<0,TPL 减少,说明此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与固定投入要素相比较多,远远超过了最佳搭配比例,理性消费者会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回到第二阶段短期成本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问题CO OQ Q3Q2 Q1 AFCAVC AC MCFCVC TCQQ1Q2Q3 C特征:①PC 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FC=b ②VC 为由原点出发的单调递增的曲线,递增速度先慢后快③TC 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加和,平行于曲线AC 上移b 个单位得到④AC ,AVC ,MC 为先减后增的U 型曲线⑤AFC 为单调递减的曲线关系:①MC 与AC :当MC<AC 时,AC 减少;当MC>AC 时AC 增加;MC 交于AC 的最低点处②MC 与AVC :当MC<AVC 时,AVC 减少;当MC>AVC 时AVC 增加;MC 交于AVC 的最低点处③AC 与AVC (1)AC=VC+AFC ,AC 与AVC 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FC ,AFC 减少,故AC 与AVC 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2)AV 在AVC 上方(3)AVC 的最低点总在AC 最低点的左方bOQ1QAVCP1E1AC d1(P1=AR1=MR)A由MC=MR 知E1为均衡点,Q1为均衡产量。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概要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概要
律。
01
微观经济学图示实例分析
供需曲线图示分析
供需曲线图是微观经济学中用于 分析市场均衡的工具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随 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增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 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
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示分析
定义: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可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曲线形状: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移动方向:代表生产效率的提高或技术进步
图表设计缺陷:图表设计不合理, 影响信息传递效果和视觉体验
如何避免图示误用
明确图示的作用: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和趋势,但应避免将其作为唯一依据。 确认数据来源:确保数据准确可靠,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图示误导。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避免过于复杂的图示: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图示,避免过多的数据和细节干扰读者理解。
局限性:由于静 态分析法忽略了 时间因素和经济 系统的动态变化, 因此无法准确预 测未来的经济趋 势和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法
定义:比较静态分析法是用来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和价格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可以了解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法通常采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和价格水平进行 对比分析。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展示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生产规 模
描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
分析企业如何制定价格策略以 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图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图示可以用于展示政策制定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微观经济学思维导图

微观经济学思维导图

市场分析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2 生产曲线 3 等产量线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最高价格
最低价格
有自知 无自知
福利、干预分析
价格支持
生产配额
有补贴 不补贴
进口配额和关税
完全竞争市场
短期
厂商 需求曲线
市场
短期产量选择
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递增
供给(行业)3种成本
不变
长期
经济租
递减
产量选择
价格歧视
一级 二级
正常品 劣等品 吉芬商品
总效应分析图
交换的效率 投入的效率
三大效率及条件
一般均衡 (帕累托有效)
产出的效率
两种信号
保证书 加班
三种方法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奖金支付制度 利润分享安排
委托代理
信息不对称
效率工资理论 无偷懒约束曲线
劳动市场不对称
废弃物 玻璃
回收
排污费VS排污标准 排污许可证
排污
科斯定理
负外部性
先发定价
补充
斯威齐曲线 主导厂商
卡特尔
经济租
公会
向后弯折的供给
长期和短期
需求的收入弹性EI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QxPy)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 Nhomakorabea弹性
基础知识
TC 总成本
VC
MC
ATC 平均成本
AVC
AFC
扩张路径(类比收入-消费曲线)
包络线
范围经济
短期 长期
决策:MR=MC 成本分析(显、隐)
生产分析
博弈论
三大策略 两种博弈

微观经济学经典图解打印版

微观经济学经典图解打印版

43(一)均衡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均衡分析是指对均衡形成原因及其变动条件的分析。

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总体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孤立地研究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和供求量达于均衡的情况。

总体均衡分析: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经济分析方法。

451.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具备的条件。

2.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3.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作的分析。

特点是考虑时间因素。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46(四)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排除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分析: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行为标准,并研究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小结(1)供求理论弹性分析微观经济学小结(2)定义微观经济学小结(3)定义微观经济学小结(4)定义图表微观经济学小结(5)定义特点:负值、用绝对值表示微观经济学小结(6)研究对象:商品与效用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小结(7)研究对象: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小结(8)研究对象:成本与产出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小结(9)基本特征: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特点: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信息充分微观经济学小结(10)基本特征:一个卖者和大量的买者特点:无相似产品、进入被封锁微观经济学小结(11)基本特征:几个卖者和大量的买者微观经济学小结(12)基本特征:许多卖者和大量的买者微观经济学小结(13)MU X MU Y=消费者均衡66(三)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明的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一种关系。

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图均衡含义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变动一般含义含义弹性弧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需求的收入弹性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易腐商品的售卖价格放开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第三章效用论知识结构图效用论概述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关于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预算线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含义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第四章生产论知识结构图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成因含义,方程等成本线特征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第五章成本论知识结构图机会成本显成本关于成本的几个概念隐成本利润短期总成本与短期总产量:定义及表达式短期成本的分类:TC、TVC、TFC、AFC、AVC、AC、MC综合图及结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含义;(2)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 TC、TVC和MC曲线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AC、AVC、和MC曲线AVC与TVC曲线的关系MP与MC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AP与AVC长期总成本函数与长期总成本曲线含义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及形状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含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形状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知识结构图市场的含义市场及市场结构类型市场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图表形式)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利润函数的表达式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形成过程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知识结构图垄断市场的含义、条件及成因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及其特征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完全垄断市场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歧视(1)一级价格歧视;(2)二、三级价格歧视自然垄断企业的政府管制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d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D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的关系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非价格竞争寡头市场的概述(1)分类;(2)成因假设条件古诺模型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寡头市场古诺模型的推广及厂商反应函数的应用基本假设条件斯威齐模型寡头厂商弯曲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含义博弈论初步占优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

微观经济学经典图解

微观经济学经典图解

微观经济学小结(1)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弹性分析微观经济学小结(2)定义微观经济学小结(3)定义要点:愿意提供、提供能力微观经济学小结(4)定义图表微观经济学小结(5)定义特点:负值、用绝对值表示微观经济学小结(6)要点:只有一种商品数量变动研究对象:商品与效用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小结(7)要点:只有一个要素变动研究对象: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小结(8)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研究对象:成本与产出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小结(9)基本特征: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特点: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信息充分微观经济学小结(10)基本特征:一个卖者和大量的买者特点:无相似产品、进入被封锁微观经济学小结(11)基本特征:几个卖者和大量的买者微观经济学小结(12)基本特征:许多卖者和大量的买者特点: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进出容易微观经济学小结(13)MU X MU Y=消费者均衡82三、供求法则1.仅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反之则上升;2.仅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反之则上升;3.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直至均衡为止;4.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会下降,直至均衡为止;5.在需求不变情况下,供给增加时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减少;6.在供给不变情况下,需求增加时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减少;7.当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产量增加(或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8.当供求反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方向相同,而均衡产量不定。

x 1+p CDO一、序数效用论•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序数效用论。

认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是指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所得到的、并用序数(如第一、第二)来度量的满足程度。

•使用序数效用方法较之基数效用更合理,因为序数效用仅需一个更简单的假设—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消费组合中再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个偏好顺序。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P P3 P1 S P
P0 P2 P4 D
Q
0
1
2
3
4
5
年 份
收敛型蛛网 :
P
S
D Q
无差异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
UA UB
U ( x, y )
Uy
y
y4 y3 y2 y1
Ux
O
x1 x2 x3 x4
x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服 C 装 6 N
在服装价格和收入水平 不变的情况下: 食品的消费量Qf 随价格的升高而减少;
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与弹性并不相同
P 4 3 2 1 D
A
B
ED>1 ED=1 M ED<1 R Z D
0
1
2
3
4
Q
P
线性需求曲线 计算点弹性的捷径:
A F C
0
G
B Q
dQ GB dP GC dQ P GB GC GB GB BC P OF GC dP Q GC OG OG OG CA Q OG OG GC平行于AO
1 S 0 D
5
10
15
20
Q
No.3-8
数量(百万盒 / 年)
需求曲线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D’ S
P2 P1
Q1 Q2
Q
No.3-9
供给曲线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S S’
P1 P2
Q1 Q2
Q
No.3-10
两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D’ S S’
P2 P1
Q1
Q2
Q
No.3-11
P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服 装 C 6 N 5 4 3 2 1
M M′ M
PCC B B′
B
0 P 6 5 4 3 2 1 0
1 C B
2
3
4
5
6
F 食 品
A
D D
1
2
3
4
5
6
F 食 品
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Clothing
ICC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 消费曲线
7 5 3
A B U1 U2
D
U3
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 下对商品消费量的变化
0
X1
X2
X3
A1
A1′
A2
X
对于替代效应的两种不同观点: 对于替代效应的两种不同观点: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原商品组合 斯勒茨基: 不变
Y B B′ U1
希克斯: 希克斯:原效用水平不 变
Y U1 B
E1 E2 U3 ①
L
短期总成本
C C
STC
STC TVC TFC
O
Q
O
Q
总可变成本TVC的形态: 总可变成本 的形态: 的形态
Q Q2
TP
C PLL2
TVC
Q1
PLL1
O
L1
L2
L
O
Q1
Q2
Q
短期总成本
C TC TVC
PLL2
PLL1
TFC
O
Q1
Q2
Q
AFC 平均固定成本
C
AFC
O
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PD 1E 4D 2 P 1P 2 E 1 E 2E 3S 1S 2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Be s <1 (b ) P O Q S C A Be s=1(c )PO QS (C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 与TU 的关系: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当MU =0是。

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图2-20 最高限价 SDP e O Q 1PQQ图2-21 最低限价SDP e Q 1OP Q 2Q 23。

预算线的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商品的价格P 1和P 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 发生变化,预算线平行移动。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的收入I 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 1和P 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

第三种情况:当消费者的收入I 不变,P 1发生变化P 2保持不变。

这时,预算线的斜率21P P -会发生变化,预算线的横截距1P I也会发生变化,但是,预算线的纵截距2P I 保持不变。

第五章 生产理论1。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从定义来看,dLdTP L TP MP LL L =∆∆=,可知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表示了总产量的变化率。

两条产量曲线的形状恰好反映了这种关系。

从图5—1来看,当劳动投入量从0增加到L 2时,MP L 为正值且曲线呈上升趋势,由于MP L 表示TP L 的变化率,TP L 曲线以递增的变化率上升;同理,当劳动量从L 2增加到L 4时,MP L 为正值但曲线下降,TP L 曲线以递减的变化率上升;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 4时,MP L=0即相应的TP L 曲线斜率为零,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

当劳动投入量为L 2时,MP L曲线达到顶点,对应的TP L 曲线上的B 点是斜率由递增到递减的拐点。

当进一步增加劳动投入量时,MP L 为负值,所以TP L 曲线开始下降。

此外,根据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已知TP L 曲线的情况下就可从中推出MP L 曲线,因为TP 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

如图,当劳动投入量为L 1时,过TP L 曲线上A 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它等于1'L A 的高度。

2。

等产量曲线图形 和 折线型等产量线3,等产量曲线的特殊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线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KO图5—2 等产量曲线 K 1K 2 K 3LKL1K 1q3 q2q1BC 图5—3 一种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图O A 图5—4 完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 K O L图5—5多种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图 K O L A B CE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5,等成本线的含义和图形 6,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7, 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佳组合PL L 2 K 1K 2a b c d K 3L 3 L 1 L 4 K 4O 图5—6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Q=100 Q=300 284 Q=200 6L O KR 24 68图5—7 规模报酬递增Q=100 Q=200 Q=3002 84 6 24 6 8 L O K R图5—8 规模报酬不变 LO KR 2 4 68Q=300Q=200Q=100 图5—9 规模报酬递减图5—10等成本线K LOc/ rKL OK 1A图5—11 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8、企业的生产扩展线第八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OK1KKA图5—12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要素组合A″ALOKA″NQ1Q3ABBBQ2E2E3E1图5—13 扩展线A′POHPO QTR(b)图8—1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P、COPC图8—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图8—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二)QCO Q2PMCACP2 AMR D(AR)图反应曲线和古诺均衡图8--17 折弯的需求曲线图8--18主导厂商定价模型图8--20 欧佩克卡特尔的价格决定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价格是产量的函数时的总收益曲线图8--19 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决策(d)AR=MR=Pp P Q O PTRQO 图6—12 价格既定下厂商收益曲线P O Q M MR=AR P 0 E Q 0 6—13 利润最大化均衡 DP SP eE Q OP dO QPe (a)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b )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图7—1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d)AR=MR=P pP Q OP TR QO 图7—2 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SM SA E F P 1 O Q 1 Q P H (d 1)AR 1=MR 1=P 1 图7—3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a )P SMC SAC(d 2)AR 2=MR 2=P 2Q 2QOE 2 P 2 图7—4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b )P SM C SA A V (d 3)AR 3=MR 3=P 3 Q Q 3 O E 3 GI P 3图7—5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C ) P QQ O P 4J SSACA VC(d 4)AR 4=MR 4=P 4图7—6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d )P MP 5 O Q 5 Q(d 5)AR 5=MR 5=P 5NE 5 SMCSACA VC 图7—7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e )1=P 12=P 23=P 3 4=P 4 5=P 5O P 1 P 2 P 3 P 4 P 5 Q 3P S=s (P )QO SMCE 1E 2 E 3 E 4 P 1P 2 P 3 P 4Q 4Q 3Q 2Q 1 图7—8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Qq OCPQ qOp(a )(b )图7—9 生产者剩余 P1 2SMC 2E 1E 2E 3SMC3 SAC O Q 1 Q 2 Q 3 Qd 1(AR 1=MR 1=P 1)d 2(AR 2=MR 2=P 2)d 3(AR 3=MR 3=P 3)LMC LACSMC 1SAC 2 SAC 3P 1P 2 P 3P ↑ ↓DSPQQ 1 Q 2D 2S 2P 2 QPLSOPP 2Q i1 Q i2PQ iSMCSACLACO7—12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a )行业(b )厂商PO Q D 1D 2S 1S 2LSQ 1Q 2 P 2 P 1PP 2 P 1O Q iQ i1 Q i2 LAC 2LAC 1SMC 2SMC 1(a )行业(b )厂商7—13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PP 1P 2O Q iQ i1 Q i2 LAC 1 SMC 1LAC 2SMC 2P S 1S 2O Q D 1 D 2LSP 1P 2Q 1 Q 2(a )行业(b )厂商7—14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