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二首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3.古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分析问题对诗歌有个整体上的把握。
分析诗歌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完成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
zhèn yìyùhū
振意欲忽
yuèchán
樾蝉
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指正:“荒、狂、扬”后鼻音,“所、猜”是平舌音,“舞”是整体认读音节。
(2)我来组词
振(振奋共振)意(意思意义)
欲(欲念欲望)忽(忽然忽视)
快速阅读诗歌,给古诗划分节奏
朗读课文中的句子,了解重点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
组织答案
阅读课文,增长见识。
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本课所学字词
知道学生辨析多音字,能给够正确使用。
让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节奏有所的了解。
(三)诗人笔下描写过各种各样儿童,你都读过哪些相关的古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朗读课文,给古诗划分节奏?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3课件.古诗二首第2课时 所见
识字解词
我会读
zhèn
振
樾
yì chán
yuè
意
yù
欲
hū
忽
蝉
(2)老师指名认读 (3)小老师领读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识字解词
振奋 共振 振 意 欲 忽 安静 欲念 欲望
意思 忽然
意义
忽视
我来组词
形近字
奇 骑
(奇怪) (骑马)
哥(哥哥) 歌(歌声)
新知讲解
所
作者所看见的
见 (清)袁枚
精读课文
作者描写的是夏季。蝉鸣是夏季所特有的。
3.作者看到这些景物的心情如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朗读本诗可以感受到作者愉悦的心情。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我来组词
精读课文
五、品读诗文,分析下列问题 ?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句诗中描
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
出,因为他害怕自己的歌声把蝉给吓怕了。
我来组词
4.品读全诗,分析牧童的形象。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他高坐牛背、大声唱歌
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
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 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 漫、好奇纯真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拓展阅读 诗人笔下描写过各种各样儿童,你都读过哪些相关的古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拓展阅读
夜书所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3、古诗两首练习一6、西湖练习 2教学要求:1.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 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 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用字词句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本店铺)3.通过本店铺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本店铺找到确切的解释吗?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苏教版语文 版 三年级上册 三上 二会字注音练习 顺序打乱
苏教版语文(2018最新版)三年级上册二会字注音练习(顺序打乱)
第一单元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桨愉荡
2每逢佳节倍思亲
街逢插维绪挽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
踪莲蝉艇樾
第二单元
4荷花
裂挤胀势蹈蓬微诉
5石榴
葱偎榴郁便嚼枣驰般
6小露珠
熠袭盈幕黎蟀俏蒸蟋降
7学会查“无字字典”
撞崩仅聪释岩嚷勤帽涛涌
8哪吒闹海
砍兴即枪姓澡喷决罪摆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
蚌持则疲弱焦胁禁揠鹬10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数俸楚滥腮锐郭禄固竽
第四单元
11拉萨的天空
捧建萨掬移湛
12庐山的云雾
遮蹄幽驾缠瞬泻瀑绒缕
13东方之珠
倾漾著舒摩潮厦柔宽
14地球的两顶“白帽子”
烤烫亚资绝调富股矿
15水上飞机
谈渔迅航舱速警佩
16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划研器疾靠克簿状核索
第六单元
17第八次
躺遭鲁蜘抵侵蛛略猛
18卧薪尝胆
傲耕努卧吴患恨耻薪谋19古诗二首(山行、枫桥夜泊)
愁
20做一片美的叶子
整乳茁
21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陷镜漠贮默睫俯
22我不是最弱小的
沱毫聊滂
23珍惜自己
谦读班健抖仪规买握尊康质24古今贤文(修身篇、保健篇)
寝墨逆锻腐戒炼
第八单元
25大作家的小老师
娜虚萧吻触扎
26菩萨兵
怨播菩涂蹋译饶糊
27孙中山破陋习
既残孙疼统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二首》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
3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写诗中的生字:偷、迹、浮、萍、振、意、欲、忽。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齐读。
教学过程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再次自由读诗。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
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小娃如何偷采?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生默读,读理解。
2018年秋学期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 古诗二首教案
3 古诗二首课时◎跟我学课文1古诗二首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①“撑、采、回”是对小娃的什么描写?]句导读: 前两句写小孩划船偷白莲的情景。
诗意: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不解藏踪迹,[②“不解”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浮萍一道开。
[③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句导读: 后两句写出小孩回去的时候不知怎样掩盖自己踪迹,无意间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表达了小孩顽皮、纯真的情态。
诗意: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④“骑、振”是对牧童的什么描写?]句导读: 前两句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⑤“闭口立”是对小娃的什么描写?]句导读: 后两句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诗意: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①这是对小娃的动作描写。
“撑、采、回”写出了小娃采莲的动作。
②“不解”一词用得好。
写出了小娃的心理。
“不解”为不懂得。
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
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③这个小娃给人留下了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
④“骑、振”是对牧童的动态描写。
“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⑤“闭口立”是对牧童的静态描写。
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1.读古诗,识字。
2.学习《池上》,感受诗中的童心之美。
3.背诵这首诗。
教学课件一、积累引入,破题入文。
1.童年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了一些古诗,描写童年生活乐趣的诗句谁能说一说?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板书课题:《池上》)3.读题解题齐读诗题,并说题目的含义(池塘上发生的事)4.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诗作、诗风。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_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卷(1)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运用1. 看拼音写汉字。
2. 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藏________,浮萍________。
不解:________踪迹:________一道:________开:________。
意思:________。
3. 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意________蝉,忽然闭口立。
欲:________捕:________鸣:________意思:________。
4. 比一比,再组词。
5. 解释下列词语。
小娃:________。
撑:________。
艇:________。
白莲:________。
牧童:________。
林樾:________。
6. 多音字组词。
7. 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________8. 写出诗句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________。
9. 写出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_______10. 默写《所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阅读完成练习。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这段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
(3)造句:……也……:________。
阅读完成练习。
牵牛花有着细长的花柄,花柄的尖端有五片花瓣儿,花瓣儿的中心有几根细细的花蕊。
它好像很神气地向着天空,“滴滴答答”地吹着它那粉红色的小喇叭。
(1)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
(2)短文依次描写了牵牛花各部分,下面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花柄花瓣花蕊②花瓣花蕊花柄③花蕊花柄花瓣(3)选词填空。
细长的细细的________花蕊________花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运用1.【答案】牧童,林樾,歌声,鸣蝉,小艇,白莲,踪迹,浮萍【考点】看拼音写汉字古诗二首(池上、所见)【解析】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撑:撑船 ,用篙使船前进。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诗意:小孩儿乘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 莲回来。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留下的痕迹。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 夏季开白花。
描 写 古 代 儿 童 生 活 的 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句诗体现了牧童神态和动 作的变化 : 本来唱着歌忽然就 闭口不唱了,他聚精会神地 注视着树上的鸣蝉。这句诗 与上句诗是因果关系,“忽 然闭口立”的原因是“意欲 捕鸣蝉”,表现了牧童的聪 明机敏。
《所见)这首诗通过描写牧 在捕捉树上鸣蝉的情景.描 绘出一个栩相如生的牧童 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乡村 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心想,想要。 闭口:闭上嘴巴,诗中指停止唱歌。 立:站立,不动。
诗意:大概是想捕捉正在树上鸣叫的 蝉儿,他急忙停止唱歌,在树下站住。
“意欲捕鸣蝉”这句诗的情景是诗人看到的吗?
从意欲可知,这句 诗是诗人的猜想。
“忽然闭口立”体现了牧童哪些方面的变化?牧 童为什么“闭口立”?
古 诗 二 首
重点字
偷 振
迹 意
浮 欲
萍 忽
会读的字
艇 莲
踪
樾
蝉
词语
偷采Hale Waihona Puke 歌声踪迹振动
浮萍
意欲
黄牛
忽然
多音字
2018(秋)苏教三年级上3古诗两首《池上》《所见》
句意:一个小孩划着小船
偷 采 白 莲 回。
白莲:白色的莲花 回:回来
句意: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不 解 藏 踪 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踪迹:指被小船划开的浮萍
句意: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划船留下的痕迹
浮 萍
浮萍: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
浮 萍 一 道 开。
一道:一路 开:分开
句意: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偷 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
浮 萍 一道开 。
生字
浮
艇
萍
莲
偷
踪
迹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 娃 撑 小 艇,
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艇:船
捉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 故事,讲给大家听。
诗句拓展
鸡
袁 枚
养鸡纵鸡食,
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
不可与鸡知。
特别是到了夏天中午。
在蝉的身体两侧有一个
大的环型发声器官,身
体的腹部是可以内外开 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
蝉
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 就是由此发出的。
牧童骑黄牛,
今天真 高兴!
歌声振林樾。
我一定 要想办 法抓住 它!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选 择
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事情。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想一想 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 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 的白莲蓬。回来的时候,他们 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 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 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苏教版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池上》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
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
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所见》《所见》是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
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
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二首课件
樾。
lì
yì y 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悠然 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 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牧 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 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 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
池 上
唐 白居易
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娃撑小艇, 小组学习,交流诗句的意思。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自由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艇:比较轻便的船。 偷:偷偷地、悄悄地、瞒着人 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往回赶。 观察插图,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眼前 这幅画面让你想到那些诗句呢?
池塘里,本诗指荷花池塘里
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 / 小 艇, 偷采/ 白 莲 回。 不解藏 / 踪 迹, 浮萍一 / 道 开。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 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 的诗人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 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 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 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样隐藏留下的踪迹,小船 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水 路,一时合不拢。 从这两句中,你读出了小娃的什么? 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浮 萍
一种植物,在水面浮生,叶状体扁平 而小,青绿色,大都一大片一大片地 生长。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 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 为主。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 明》等。
走近作者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 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 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且暗示了夜的深沉,衬托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总结概括
主题思想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 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 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结构导图
月 乌鸦 霜
枫 桥 夜 泊
江枫
渔火
忧伤
钟声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分别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图?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古诗。《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 中小路上行走时,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 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枫桥夜 泊》写的是诗人夜间停泊在枫桥所见到的霜天、落月、江枫、 渔火等,伴之以所闻的乌啼、钟声,构成了一幅清幽寂远的 秋江夜泊图。
这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边的枫树、渔火、船上客人一夜未眠。
“愁”字流露出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导思:这两句与前两句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描 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主要写诗人的所见所感,后两句主要写诗
人的所闻。“夜半钟声”,不但衬托了夜的静谧,而
在山林深处白云 缭绕的地方,隐隐 约约有几户人家。
句子品析
因为
比春天开的花还要红艳。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二首教案2.doc
3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解、欲”等字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起我们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歌吗?(指生说) ,同学们积累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荷花塘里走走,看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古诗,古诗应该怎么学习呢?(出示方法)知诗人 --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二、知诗人、解诗题1、指生说,师补充(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 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 (生齐读)2、池上是什么意思?生说。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4、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相机补充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 /”作记号。
(生练习朗读,并根据节奏用铅笔做记号。
)师提示: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5、生读师点评。
6、还可以有创意地读,让读诗有趣一些。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
)7、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选择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以后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
三、抓字眼。
1、问: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生答:字典,工具书,插图, 询问老师同学等)2、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
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3课件.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我来组词
精读课文
2.通过品读全诗,你觉得作者笔下描写的是什么样的儿童?
作者笔下的孩子是天真幼稚、
活泼淘气,可爱的形象。
我来组词
3.阅读了这首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淘气可爱 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
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我来组词
精读课文
五、品读诗文,分析下列问题
偷 萍
上下结构,上窄 下宽,注意“氵” 的位置。
新知讲解
池 上 唐 白居易
长满荷花的池塘里。
精读课文
一、 认识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 景物的小诗。
我来组词
精读课文
二、 朗读课文,给古诗划分节奏
有下列诗歌进行对比,深刻理解本诗。
小池
杨万里 (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拓展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 Nhomakorabea)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拓展阅读
赠荷花
李商隐 (唐)
世间花叶不相伦,
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精读课文
3.“不解藏踪迹”中的”不解“是什么意思,从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字面上看,“不解”是不懂得,不
知道的意思。作者通过 “不解”一词,生 活刻画了小孩的识浅、天真、淘气。
我来组词
4.“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9古诗二首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 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 寒霜之后变成红色。 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 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
远上寒山石径斜
深秋时节,天气渐冷,山上草 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 “寒山”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
深秋时节,山间一 条石头小路弯弯 曲曲地伸向远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升腾的地方,白云 缭绕可见山势之高。
在山林深处白云 缭绕的地方,隐隐 约约有几户人家。
因为
比春天开的花还要红艳。
江边的枫树 渔船上的灯火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 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 到处弥漫着寒霜,夜空充 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 黑糊糊一片,渔船上的灯 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 相伴难以入眠。
苏州有姑苏山,因 而称苏州为姑苏 寺名,在枫桥附近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 只有寒山寺的钟声悠 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唐 代诗人
杜牧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___ 唐 代诗人 _________ 张继 ,两首诗都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秋天 _________
的景色。
精读细研
山 行
[ 唐 ]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
所见的几幅景观,白云、红叶,色彩明丽;山路、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பைடு நூலகம்
1、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 资料,理解诗意,注意带点 字的意思。 2、默读全诗,感悟诗情。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看到的 ( 深秋季节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喜情爱。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表达
我喜欢春天,因为
。
我喜欢夏天,因为
。
我喜欢秋天,因为
。
我喜欢冬天,因为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姑苏:苏州。苏州西面有姑苏山。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寒山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处的枫桥 镇,始建于南朝梁,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寒山寺夜景
寒山寺钟楼夜景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理解 山行 山行 远远上上寒寒山山石石径径斜斜,, 白白云云生生处处有有人人家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古诗二首
理解
停车停坐车爱坐枫爱林枫晚林,晚, 霜叶霜红叶于红二于月二花月。花。
2018年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古诗二首 池上 所见
tǐng
lián zōng yuè chán
小艇 白莲 踪迹 樾 鸣蝉
做游戏:荷叶圆圆,小青蛙蹦蹦跳。 挺
艇
综
踪
莲
连
(挺 )拔 小 (艇 )
(综 )合
(连 )线
(踪 )迹
(莲 )花
tōu
jì
fú
pí ng
偷 迹 浮zhΒιβλιοθήκη n yì yù萍hū
振 意 欲
忽
易 写 错
pí ng
萍
易错提示: 上下结构,不能 写成左右结构。
3 古诗二首
白居易: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
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
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
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
等极为有名。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
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 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 枚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 居“乾隆三大家”之首。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是对牧童的静态描写
总结概括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名篇。诗 人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 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 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牧童 骑
黄牛 林樾 动态 天 真 烂 漫
所 见
歌声 振
忽然 闭口 立 静态 意欲 捕 鸣蝉
拓展运用
寻隐者不遇
(唐)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随堂练习
一、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意欲捕鸣蝉。 ( 停泊 ) 想要
2.忽然闭口立。 ( 啼叫 站立) 停止)( 啼叫 3.歌声振林越。 ( 睡觉 树荫)
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 古诗二首教案
19 古诗二首课时◎跟我学课文1古 诗 两 首山 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句导读: 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
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3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 桥 夜 泊张继1 ☜2 ①好。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一个“寒”字则巧妙地点明了季节。
“寒山”是指深秋之山。
3②这是枫叶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
冬天到来之前,有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
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了。
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
秋天,枫树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
③题为“夜泊”,实际上诗人描写的是“夜半”时分的景色。
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时分便已沉落,树上的栖乌大概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而被惊醒,并发出了几声啼鸣,因此有了“月落乌啼”。
4月落乌啼霜满天,[③“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导读:前两句诗是诗人的所见所思,通过描写“夜泊”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
诗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
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④诗句中的“客”是谁?心情怎样?]5句导读:后两句诗是诗人的“所闻”,通过交代“夜泊”的地点及寒山寺的钟声,反衬诗人烦乱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认会写字
• 樾yuè 蝉chán
• 振zhèn 意 yì 欲 yù 忽hū • 振作 意思 欲望 忽然
重要词语解释
• • • • • • •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会认会写字
• 会认字: 艇 (tǐng) 莲(lián)
• 会写字:偷(tōu)
踪(zōng)
迹 (jì) 浮(fú) 萍(pí ng)
• 组词:小偷 踪迹 浮沉 萍水相逢
诗句中重要词语理解
• • • •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 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 绝句。 • 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 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