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禁闭_的哲理探寻
《禁闭》的哲理探寻
《禁闭》的哲理探寻《禁闭》是萨特著名的哲理剧代表作,其深刻含义和深远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戏剧范畴。
萨特在这一剧作中探讨了他在《存在与虚无》中重点探讨过的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戏剧的形式重申了他的存在主义观点。
戏剧的场景设在地狱的密室之中。
我们注意到剧中反复提到,密室里没有镜子。
加尔散一进入这间房子,就注意到“这儿没有镜子”;后来当伊内丝称他为“刽子手”时,他又说,“要是能照一下镜子,我什么都舍得拿出来”;艾丝黛尔更是急切想找到一面镜子:“您要是让我一个人呆着,至少得给我一面镜子呀。
”镜子在这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艾丝黛尔说,“当我不照镜子时,我摸自己也没用,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还存在。
”没有了镜子,人就只能把他人当作镜子,从他人那里寻求自我存在的证据,通过他人的目光来认识自我。
另外,这个密室是不属于人间的,三个刚死的人,虽然还能部分看见人间发生的事,但是已经不能再采取行动来改变什么。
这就是剧情发生的背景和前提:没有行动,只能通过别人的目光来认识自己。
现在来看三个主人公。
三个主人公都是有罪行的人:加尔森是个胆小鬼,被枪毙的可耻的逃兵;艾丝黛尔是色情狂和溺婴犯;伊内丝是同性恋者和力图支配别人的心理变态者。
三个人被送进地狱,他们所要进行的戏剧动作只有一个,就是力图避免地狱的折磨和痛苦;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解脱,获取自由。
整个剧作表现的,就是在上文提到的禁闭环境下,三个人寻求解脱的徒劳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
地狱里没有刑具、烈火,唯一折磨和约束他们的便是他们互相的关系。
他们彼此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下,并且没有黑夜,这种目光的注视是永恒不可逃避的。
加尔森力图要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他想通过他人的目光来使自己得到解脱。
在艾丝黛尔那里,他得不到真心诚意的回答,因此他试图通过说服伊内丝来完成自己的解放。
艾丝黛尔在没有镜子的情况下惶惑不安,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还存在。
作为色情狂的她,只能从男人那里证明自己的魅力和存在。
因此,唯一的男士加尔森就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自由选择的地狱_浅析_禁闭_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须借助于能客观进行观察的他人来证实,但是如果说他人对 置、人物性格安排、场景中由人物选择造成的矛盾冲突以及
我的观察是客观的,那他人就使我处于客观的状态,因此,我 由这些矛盾冲突造成的新的境遇和新的选择等等情节发展
就受到这种将我变成物的他人的目光的束缚”“我努力把我 过程,巧妙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三大基本观点,也使得
存在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风靡一时的一 种哲学思想;萨特是这一哲学理论的最主要代表人物。《禁 闭》是他的代表剧作,最初发表时题名《他人》。整个故事概 括起来其实很简单,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死后被分到同一 房间里被禁闭起来,随着对彼此生前了解的深入,矛盾一步 步激化,三个人开始互相折腾,彼此依赖又彼此厌恶,永远没 法分开,也永远不会停止,最后得出那句著名的论断:“何必 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然而,如果注意剧中场景的设置, 人物性格的安排,特别是对于细节部分的处理,不难看出全 剧又处处体现着存在主义哲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并且通过以 上种种推动下的情节发展将这三大观点相互联系,深入揭示, 充分展开在读者和观众的面前。下面我们主要从戏剧的特 点入手,通过场景、人物、情节的角度,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 的手段将自己的哲学观念在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传达给 读者和观众,并且给予他们巨大的心灵震撼的。
到的“自由选择”。因此,剧中人无论是通过镜子里的自己, 后一句台词:“让我们继续下去吧。”
还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都必须首先证明自己的存在。有了
正由于这样的安排,才让读者感受到更深的绝望,对于禁
存在,才有一切;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他们是三个亡 锢、自由和与他人的关系产生了更深的体验。因为不论你选
艾丝黛尔不愿投入她的怀抱;艾丝黛尔则一直渴望得到加尔 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如果不去打碎它,那就是说他们自
试析萨特的《禁闭》
试析萨特的《禁闭》作者:余红缨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3期内容摘要:《禁闭》表现了三个有罪的灵魂在地狱里的纠缠与冲突,揭露了他们生前的选择所带来的卑劣不堪的后果。
萨特通过这部戏剧告诫人们,人要敢于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只有通过自由选择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萨特禁闭境遇剧境遇剧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戏剧体裁上的具化,在境遇剧中,萨特会有目的地为戏剧中的人物设置出一种进退维谷、生死两难的困境,只给人物留下两条出路,或生或死,或冲出牢笼或永远受罪等,这样人物在选择出路的同时也就作出了自我选择。
这种“极限境遇”对人物具有极大的压迫感和威胁感,在这种情形下作出的自我选择不仅对人物的终身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暴露出人物的本质。
本文拟对《禁闭》的哲学意蕴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禁闭》对“境遇”与“选择”的呈现《禁闭》的故事颇为荒诞不经,在无日无夜的地狱中,关押着三个生前犯有罪恶的灵魂,加尔森是唯一的男人,他生前私生活极其混乱,后来被征召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因临阵逃脱被捕并执行了枪决;伊奈丝是名同性恋,她勾引表嫂,导致表哥的惨死,心理崩溃的表嫂打开煤气结束了自己和伊奈丝的生命;艾斯黛尔是一名贵族太太,她对丈夫不忠,把私生女从窗口扔了下去,导致了情夫的自杀,她后来因肺炎去世。
这三个生前各有罪恶的灵魂“偶然”地在地狱相遇,构成了人际关系的怪圈:加尔森追逐着伊奈丝的认同,对艾斯黛尔不屑一顾;艾斯黛尔钟情于加尔森,对伊奈丝无动于衷;伊奈丝希望得到艾斯黛尔,对加尔森嗤之以鼻。
他们三个人无论哪一个都对别人有所诉求,然而又永远达不成自己的目的。
三个人的相互纠缠让大家都陷入到了地狱般的痛苦当中,他们试图从这痛苦的关系中解脱:先想用沉默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然而,地狱里灯火通明,无法出入,谁也无法忽视谁,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要求;。
后来,他们试图通过坦白自身罪恶以找出来到地狱的原因,彼此倾吐内心的真实想法,然而罪恶已定,生前既定的事实在死后是无法改变的;在无可奈何的处境面前,他们只得再次选择了同入地狱。
_禁闭_的哲理探寻
《禁闭》的哲理探寻赵怡(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710043)摘要: 《禁闭》是一部以《存在与虚无》中阐发的观念为基础的哲理剧, 有着高度的哲理性和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来详细分析剧本如何在本体论上体现存在主义的哲理主张, 结合作品分析如何具体理解“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这些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 以期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内涵及外延。
关键词: 《禁闭》; 存在先于本质; 自由选择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871( 2008) 05- 0085- 03 萨特曾经宣称, 批评家的任务是在评价小说家的技巧之前首先找出他的哲学观点。
实际上, 文学内容与哲学思考紧密结合可以说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传统特点, 存在主义文学的内在蕴含就是表达存在主义的哲理思考。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弥漫于萨特一生创作的各个文学作品中, 每部作品也有各自强调的侧重点。
提及《禁闭》, 人们大多会想到“他人即是地狱”这句凝结着全剧哲理核心的警言, 众多评论家和评论文章也就此展开存在主义哲理关于人与人关系层面的论述, 但很少有人深入分析《禁闭》如何从本体论上表达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笔者认为, 全面深入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首先应该剖析其本体论的主张, 如何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虽然《禁闭》剧作本身对此正面表述的并不多, 但若不从整个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来看待作品, 对作品的理解难免会或流于表面的肤浅, 或失之偏颇。
所以本文想就此谈点看法和体会。
一、如何从《禁闭》中理解“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称: 存在主义所共同界定的信念是, 就人而言,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第一原则。
他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解释道:“我们说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指什么呢?意思就是说,首先有人, 人碰上自己, 在世界上涌现出来, 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
”[1]关于人的本质, 我国古代哲学界有孟子的“人之初, 性本善”论, 荀子的“人之初, 性本恶”论。
他人,存在的苦恼之源——《禁闭》对人存在真实境遇的揭示
法 圜研 究( E t u d e s F r a n f a  ̄ e s 1
他人 ,存在 的苦恼之源
— —
《 禁 闭 》对人存在真 实境遇的揭示
李 克
【 摘 要 】《 禁 闭》表现 了萨 特哲 学对 他人 的深 邃 思考 : 人 的存 在必 须面 对他 人, 因为人 只 能通过 他人 才能揭 示 自己的存在 。面 对他人 会造 成一 系列 冲突 ,冲 突不是 身体 的外 在抗衡 , 而 是人 的存 在 、人 的 自由与 自由之 间 的限制 和搏 杀 。人 际 间的冲突 具有 必然性 ,无 论采取 何 种 手段 都无 法遮掩 和 消除 。冲突 具有 永恒性 ,它 不仅 存在 于人类 社会 ,甚 至延 续到地 狱 。冲 突 具有残 酷 性 ,人 可 以忍受刑 具 的摧残 ,但难 以容 忍他人 带来 的折 磨 。萨特 通 过一句 著名 台 词 表现 了戏 剧 的主 旨:“ 他 人就 是地 狱” ,这 是对 人 的存 在真 实境 遇生 动而精 辟 的揭示 ,是人 无 法逃 避 的命运 。 【 关键 词 】存 在 他人 偶 然 注视 镜 子 本 质
Le s c o n li f t s s o n t 6 t e me l s , q u e c e s oi t d a n s l a s o c i 6 t 6 h u ma i ne O U da ns l ' e n f e L
在 基督 教世 界 , 人 作恶 多端 , 死 后 就要下 地狱 。 地狱 中有 各种 刑具 , 专 门用 来 惩罚罪 人 , 但丁的 《 神 曲》 向世 人展示 的地 狱就 是如此 。 在 《 禁 闭》中,萨特 塑造 的地 狱完 全是 另一种 景象 :它 没有 任何 拷打 的刑 具 ,没有 丝毫 阴森 恐怖 的气氛 。它 俨然 是一 座客 厅 ,但又 与一 般客 厅不 同:它没有 镜子 、 窗户和 床, 没有 夜晚和 白天 之分 ,室 内在灯 光 照耀下 如 同 白昼 ,一 旦进入 其 中 ,便 永远 无法走 出。剧 中人物 是三个 亡灵 ,三个“ 活 死人 ” ,他们 生前 都有 恶行 ,死后被 发配 地狱 。他们 不是洗 心革 面 、大 彻 大悟 ,而是 一如 既往 ,继 续互 相折 磨 的“ 游 戏” 。其寓 意是 :人 的存 在 即是互相 折磨 ,这种 折 磨不 会有 尽头 ,永 远不会 改变 。即使变 成鬼 魂 ,折磨仍 将进 行下 去 ,萨特 描绘 的地狱 乃是 阳世 的继续 。 《 禁 闭》表 现 了丰 富哲 理 ,形象 地揭 示 了萨特哲 学 关于“ 他 人” 的深邃 思考 。 1 、“ 他 人” 的概念 理解 《 禁 闭》 ,首先要 理解 萨特 哲学 关于他 人 的概念 ,这 一 点至关 重要 。 通 常人 们认 为 ,他人 就是 别人 ,指 在我 旁边 、我 面对 的人 。这些 理解 符合 常识 ,但 与萨 特 哲 学所 界定 的他人 不完 全相 同 。 萨特哲 学认 为 , 人 的存在 是“ 是其 所不 是 , 不是 其所 是 。 ” 人 的存 在不 仅有 现实 的规 定性 , 还 有挣 脱这 个规 定 向未来 的超越 性 ,超 越性 乃人 是 自由的基 本保 证 。因而面对 他 人 ,就 不能 简单 理解 为是 我 的身体 与他 人 的身体 面对 。面 对 他人 ,既 面对其 “ 所是 ” ,还 要面对 其 “ 所 不 是” ,我 不仅 要面对 他 人 的身体 ,还 要面对 他 人 的 自由。 当要求 实现 我 的 自由,必然 面 临着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一个囚犯的禁闭经历为中心,探讨了存在主义思想。
在小说中,主人公通过将自己从外界世界中隔离,进入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与外界隔绝,与时间和空间的联系断绝,进而体验到了存在的本质。
这种封闭场景和限制条件的设定,使得小说突显了存在的压迫和困境。
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
在小说中,主人公通过禁闭,试图脱离他人和社会的定义,寻找真正的自我。
他试图摆脱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限制,探索自己独立的存在。
通过禁闭,他试图抵消社会对他的塑造和影响,在空无一物的环境中接触自己的本真。
小说中的禁闭状态旨在使主人公探索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在空灵的禁闭空间中,没有了社会的束缚和规范,主人公被解放出来。
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随着禁闭的时间推移,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的后果,从而感受到了责任的压力。
这种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体现了存在主义中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个体自由选择的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小说中的禁闭经历也引发了主人公对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的思考。
在绝对孤独的环境中,没有了外界的干扰,主人公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他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存在的价值。
他最终意识到生命和存在的本质是无意义的,并且接受了这一现实。
这体现了存在主义者对于宇宙无意义观点的思考,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主观构建的。
小说中的禁闭经历还引发了主人公对死亡的思考。
在与时间和空间隔绝的环境中,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限的,并且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并同时体验到了这种恐惧的解放。
通过这种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主人公体验到了死亡对存在的影响和存在与死亡的相互关系。
这体现了存在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于死亡的接受和面对。
《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与本质的关系、自由与责任的探索、生命和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死亡的解读和接受。
从《禁闭》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
从《禁闭》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禁闭》利用荒诞的情节、独特的戏剧结构和发人深思的语言,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进行了完美阐释。
(1)世界是荒谬的,人的自由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①荒谬的产生萨特认为世界本身并不荒谬,人本身也并不荒谬,但当人与世界相遇,人与人相遇时,荒谬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禁闭》设置的场景是地狱,这个地Y非但没有尖桩刑*具烤刑架皮革漏斗,反而是“第二帝国时代款式的客厅”,壁炉上放着一尊青铜像,有三把不样式的椅子和永不会熄灭的灯,以及时而管用时而失灵的按铃,还有听差带领人进去并回答人们的问题。
原来在这个地Y中,亲人朋友是不能见面的,他们被随机分配,三人一个房间,以后的生活领域就是在那间房子里,四壁之外的地方是走廊,走廊的尽头是其他房间,只有听差可以在楼层之间活动。
这是对原来宗*教关于天*堂地Y想象的否定或“恶搞”,用完全与之相反的场景来说明人的局限性,原来接受的知识有可能是错误的,打破人们知识和信*仰的桎梏,进而开始思考世界的真实性与荒谬性。
②“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禁闭》中当人进入地狱他们就已经被安排好一切,不管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还是遇见的人,甚至连原来人的基本需求也不能选择了。
戏剧一开始,听差带加尔散来到他的房间,加尔散的房间是第二帝国时代风格的,这是监*狱已经分配好的。
人的一些基本生理需求在这里成了无用,人甚至失去了选择睡觉的权利。
这些看似荒诞,然而在地Y那个环境下,像加尔散以及后来出现的伊内斯、艾斯戴尔忘记自己已经身在地Y还觉得自己是人,反而显得荒诞可笑了。
加尔散、伊内斯、艾斯戴尔三人的相遇对他们来说也是由不得选择的。
这也是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体现,人是绝对自由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法自由选择的。
剧作中的地Y在某些方面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相似处,我们出生的时代家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有些并不由得我们选择。
萨特认为人类是绝对自由的,但人在自由选择时又要面临许多不可选择的困境,由此营造出世界的荒谬感、人生的虚无感并强调人生选择和“存在先于本质”。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一部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存在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人的自由、孤独和存在的意义三个方面,浅析《禁闭》中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人的自由存在主义认为,人在世界中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目的,人的存在是自由的。
在小说中,主人公吉诺被囚禁在一间牢房中,完全失去了自由。
吉诺憎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可以理解为他对束缚自己自由的现状的无力和不满。
尽管他的自由受到限制,但他的思想和精神依然是自由的。
他反复回忆着过去的生活,思考着困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这种内心的自由,体现了存在主义中强调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二、孤独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孤独的,他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在小说中,吉诺被禁闭在一间窄小的牢房中,失去了与外面世界的联系。
他对窗外的街道发出恍惚的绝望,这种孤独感表现了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脆弱联系,他被剥夺了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和与社会互动的可能性。
三、存在的意义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个人需要给予人生意义。
在小说中,吉诺认为他被禁锢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所以才遭受了禁锢和折磨。
他尝试理解这种现象的含义和意义,并且寻找自己的存在的本质。
类似这种思考,强调了存在主义中人类自我创造和赋予人生意义的思想。
总的来说,《禁闭》中展示了存在主义思想的多个方面:人的自由、孤独和存在的意义。
这些思想反映了法国作家萨特对于存在主义的深刻理解和阐述,对于探究人类和社会、寻求人生意义的人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它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主要人物特里斯坦的角度深入分析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小说的主人公特里斯坦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但却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存在意义。
他被困在一个禁闭的大楼里,与外界完全隔绝,周围只有他的一些精神上的敌人。
在这个孤独而封闭的环境中,特里斯坦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他自身的存在。
他意识到他的存在是没有目的和意义的,他的一生只是在重复着毫无意义的日常生活。
他感到自己被困住,找不到逃脱的办法,这使他的存在感受到了极大的恐惧和绝望。
特里斯坦面临着自由意志的困境。
在禁闭的环境中,他的一切行动都受到监视和控制,他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他被安排着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活动,就像一个苦力一样。
这使得特里斯坦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无能为力,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境遇。
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被外界强加的,他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他认为,人类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在这个禁闭的环境中,他没有这种选择的机会,这使他的存在感受到了极大的挫败和痛苦。
特里斯坦还对死亡产生了极大的思考和探索。
在禁闭中,人们被告知自己会在固定的时间里死去,这使得特里斯坦对死亡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他开始思考死亡对人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存在的影响。
他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它会将他的存在从这个世界上抹去。
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特里斯坦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他开始思考人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篇章。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人类的存在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禁闭》中,加缪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遭遇,揭示了存在主义思想对于个体自由、选择和责任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梅尔索的处境、自由选择和责任三个方面,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梅尔索的处境反映出了存在主义对于人类生存的苦难和绝望的关注。
小说中,主人公梅尔索被错误地当作间谍而被监禁在一所阴暗潮湿、毫无人情味的监狱里,他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禁闭感到迷茫和无助。
在这个被剥夺自由的环境中,梅尔索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命运,他的一切选择和行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这样的处境体现了存在主义对于人生境遇的关注,表达了加缪对于人类存在的无奈和绝望。
在存在主义思想中,人们被抛入这个世界,并不自愿地接受了生命的各种限制和痛苦。
梅尔索的处境正是对于这一现实的生动诠释,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关怀。
作为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自由选择在《禁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梅尔索在监狱中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
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合逻辑的自由选择,拒绝透露无辜之人的名字,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良知。
在囚禁的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独立和尊严,选择拒绝认罪和背叛。
这种自由选择不仅体现了梅尔索内心深处对于道德和自由的坚守,也是存在主义思想对于自由选择的重要强调。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中,人类是自由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梅尔索在禁闭中的选择,体现了存在主义对于自由的崇高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展现了人性的高贵与坚韧。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塞尔纳克的一部小说,小说通过一个禁闭在一个小岛上的人物的经历,探讨了存在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
小说中的禁闭描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立和异化。
主人公穆尔鲁是一个被旧社会抛弃的人物,他被囚禁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岛上,被剥夺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他在禁闭的过程中,渐渐感受到了社会对自我的忽视和孤立。
这种孤立感和异化感正是存在主义思想中强调的存在者与世界的分离。
穆尔鲁在禁闭中,感受到了他的存在的无意义和无目标性,他变得疯狂和反叛,试图反抗自己的虚无和孤立。
小说中探讨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禁闭意味着穆尔鲁被剥夺了自由,他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没有联系外界的可能。
正是在这个限制的环境中,穆尔鲁开始思考自由的意义。
他认为自由并非是指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而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禁闭的过程中,穆尔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开始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并且追求自己的自由。
禁闭成为了他思考和探索自由与责任的场所。
小说中的禁闭体现了存在的绝对孤独。
在被禁闭的小岛上,穆尔鲁与其他人完全隔离,他无法与其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
他与其他人的沟通只能通过书信,而且是经过审查和限制的。
这种孤独和无法与他人真正交流的处境,使得穆尔鲁体验到了存在的绝对孤独。
小说通过描绘穆尔鲁的孤立和孤独,突显了存在主义哲学中存在者与世界、存在者与他人之间的分离。
小说中的禁闭揭示了生活的无意义和存在的绝对自由。
在禁闭的小岛上,穆尔鲁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重复和缺乏目的性。
他的一切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他感到了存在的虚无和无目标性。
禁闭也展现了存在的绝对自由。
在禁闭的环境中,穆尔鲁变得疯狂和狂乱,他不再受任何规则和限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
这种绝对自由使他开始反抗自己的存在和生命的无意义,试图通过破坏来证明自己的自由。
这种绝对自由与生命的无意义的对立,正是存在主义思想中存在者面对的矛盾和困境。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主人公梅尔索的孤独、迷茫与绝望的心理状态。
该小说蕴含了存在主义思想,在主人公的境遇和行为中体现出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梅尔索面对的是一种极端孤独的处境。
他被囚禁在一个小城镇的监狱中,没有访客、没有朋友、没有家人。
他的唯一交往对象是看守和另外两个罪犯,但他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沟通。
梅尔索的孤独使他感到无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思考着人类到底有没有价值。
这种孤独的状态体现出了存在主义思想中的初步境遇,即人类面临的孤独、无助和绝望。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梅尔索的行为独立于外部的系统和指令。
他并没有受到监狱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更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授权,他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一切行为。
这种自由使他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生存。
梅尔索的混乱行为体现出了存在主义思想中的“绝对自由”观点,即生存的自由和孤独相互交织,使人类感到无所适从。
最后,小说中的主人公梅尔索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要存在,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
他开始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他认为人生充满了虚无与无聊。
然而,随着時間流逝,他开始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从孤独和绝望中解脱出来,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尝试和发现。
这种思考与体验成为存在主义思想的关键,即生命的本质是不断地自我发现和探索,从而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综上所述,《禁闭》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小说,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境遇和行为,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
小说中对自由、孤独、夏日、时间和生命的各种描写都在传递一种哲学思想,即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孤独、自由和绝望,认真面对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发现。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苏尔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主人公麦斯南的经历和思想展开,通过对他在牢狱中的禁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
在《禁闭》中,存在主义思想体现在对人的存在的认知和探索上。
麦斯南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关进了一个小型牢狱,整个故事发生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这个封闭的环境似乎剥夺了麦斯南的一切自由,使他陷入了绝望和迷茫之中。
麦斯南并没有放弃,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寻找意义和存在的根源。
在牢狱里,他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由、责任等问题进行反思。
特别是他对自由的思考,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关于自由的核心观点,即人对自己的存在负有绝对的责任和选择权,即使在极端困境下也能保持内心的自由。
在小说结尾,麦斯南逃出牢狱后,虽然仍然面临不确定的命运,但他依然选择保持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还体现在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上。
麦斯南在牢狱中的禁闭生活让他与外界完全隔绝,并使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和社会作出了深层次的思考。
他看到了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困难和隔阂。
他意识到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何等的渺小和孤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多么的困难。
他深深地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矛盾和难以逾越的底线。
正是通过这种对生活和存在的思考,麦斯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世界是虚无而荒诞的。
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选择了积极面对,通过重新定义自己对生活和存在的态度来寻求一种可能的新的解决方案。
《禁闭》中透露出存在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对人性的审视和追问。
小说通过描写麦斯南与其他人的关系,暴露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冷漠。
小说中描述了牢狱中的囚犯之间的相互压迫、互相欺凌的现象,以及狱卒对囚犯的残忍和无情。
这种对于人性的暴露使麦斯南对人性产生了极端悲观的看法,并产生了对人性本身的怀疑。
他开始怀疑人性的本质是否存在邪恶,是否注定孤独和痛苦。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探讨人的存在和意义为主题,深刻剖析了人的自由、责任以及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本文将从自由、人的存在和抉择的困境以及责任这三个方面来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自由是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禁闭》中最为明显的主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普通的法官,一天他无缘无故地被关进了监狱。
他尝试逃跑却失败了,从而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
随后,他被囚禁在紧闭的牢房里,周围的世界变得冷漠,他的一切行动和思考都在监狱的束缚之下。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遭遇向读者展示了人的自由是多么珍贵,失去自由的人生是多么苦不堪言。
通过描写梅尔索渴望自由、能够为自由而奋斗的情绪,加缪强调了人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自由是每个个体应当追求的价值。
加缪通过《禁闭》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呈现了人的存在和抉择的困境。
小说中的人物都置身于矛盾的境地中:梅尔索面临的是服从法律或是追求正义的抉择,监狱长也面临着追求秩序还是追求人道的困境。
这些人物在各自的抉择中陷入了挣扎和痛苦中。
梅尔索在反抗与屈服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服从,承认了自己的弱小与无力。
监狱长面对梅尔索的抗争,也面临着要抓捕梅尔索或是放他离开的抉择。
这些抉择无一例外地挑战了人的意义和存在,暴露了人在情境中无法回避的困境。
通过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加缪揭示了人在面对苦难和困境时的无助和无奈,以及每个人在存在中所要面对的选择。
责任是存在主义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禁闭》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小说中的梅尔索被囚禁后,他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存在进行反思。
他意识到自己是在一种无意义的境遇中存在着,他的生活毫无目标和价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尔索开始接受了自己的狗屎一样的存在,并担负起这种存在所带来的责任。
他意识到人的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个体的选择和行动决定的,每个人都要依靠自己的意愿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意义。
加缪通过描写梅尔索的自责和对于责任的意识,表达了存在主义者面对自己的存在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
《禁闭》读后感
《禁闭》读后感《禁闭》之讨论有感 ____ 1319103 中文13A 班萨特作品中“他人即地狱”意味着什么?他人即地狱。
在阅读了萨特的剧本《禁闭》之后我觉得有一种内心的东西被戳中。
那种具有哲理智慧的对话让我在看的时候觉得意味深长但要我说出个所以然来却又偏偏吐不出一个字不是说作品无处可点而是亮点太多无从下手。
而且自己的学识有限自然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结合课堂与自己的查阅我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只能说是越来越深。
其中有句台词说“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另外两个人的刽子手。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又何尝不是呢?人但凡要活着我们就毫无避免的要对这个社会环境、对自己的内心有交流。
首先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在对外界社会的联系从来就是不能少的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我们作为人是需要不停的做出改变做出磨合的。
社会不断的在变化人作为生存的个体自然也要适应环境的改变不然就只能被淘汰。
所以这也启示着我学无止境人就是要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得到成长和成就的。
当然这种进步是没有量化的一种抽象的存在因为每个人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但只要你没有一成不变没有一味的就只是缩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那么我们作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也就因此存在了其次是人与内心环境的关系我们在面对社会的加速变化和发展人如何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又或者忘了初心如何合理的调节让自己的内心发展是健康的。
这也是非常主要的很多人就是在适应社会节奏的时候失了本心。
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内心却达不到安宁最后深陷泥沼不能解脱。
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而萨特在其《禁闭》中其实有表达存在主义的一大主题——人生是自由的。
我们在面对社会面对内心其实都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到天堂还是地狱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而选择就是承担。
所以我们不能说是命运是机会是上天没有眷顾你。
而只能说是我们自己还不够坚持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命运机会就这样的与你擦身而过。
而且这个世界是荒诞的我们可以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产生联系然后渐渐发展竟能发展成——他人即地狱。
《禁闭》
(一)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认 为“人是自由的”,“人是自己的 主人” 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思 想、行动,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主宰 自己的命运、前途。 这出戏的一男二 女生前都作出了“恶”的卑劣选择,因 此导致了下地狱的结局。 (二)主张人不必依附他人的判断,凡 以追求他人对自己赞美为自己行为的最 终目的的人,必定陷入精神困境之中 加尔散的命运便说明了这一点;但这 出戏又客观地让我们感到,所谓的“绝 对自由”的“选择”还是要受到人际关 系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三)自私自利的畸形心态扭曲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剧中三个人物之间相互折磨的 态心理导致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张。
二、艺术特征
(一)境遇的极限性。
(二)自由选择的人物。
(三)题材的荒诞性。 (四)深刻的哲理性。
思考题
谈谈你对《禁闭》中“他 人就是地狱”这句话的理解。
禁闭禁闭是萨特的代表剧作他在该剧中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思辩层面上的解释一主题思想禁闭描绘了三个被投入地狱里的罪人之间的三角关系
《禁闭》
《禁闭》是萨特的代表剧作,他在该剧中 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 出了思辩层面上的解释 。
一、主题思想
《禁闭》描绘了三个被投入地狱里 的罪人之间的三角关系。通过对他们 的争风吃醋、嫉妒挑拨、互相猜忌以 及各不相容的畸形关系的表现,提出 了“他人就是地狱”的口号。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于1944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中融入了存在主义的思想。
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切入,详细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思想。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观念之一——“存在先于本质”。
小说主人公约瑟夫·加西亚在小说的开头就被囚禁在一个人工囚室里,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禁闭、禁闭的期限以及何时会被释放。
约瑟夫迫切想要找出自己禁闭的理由,通过审讯他人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无论约瑟夫如何努力,他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种混乱的境况表明,在存在主义中,人的存在并没有一定的目的或指导原则,人需要自己创造意义和目标。
小说以约瑟夫的经历,展示了个体与世界的融合和对意义的追问。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由的诠释,自由在存在主义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含义。
约瑟夫被禁闭,虽然身体受到限制,但他所思考的事物却是无拘无束的。
他思考过去的生活,对世界和人性的本质进行思考,并试图从中寻找真理。
这种思考的自由展示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个体可以通过自由的思考来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约瑟夫与其他人物的交往,小说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立与沟通障碍。
约瑟夫试图与他的审讯员建立联系,但他们对约瑟夫的逼问都是充满了愚蠢和匪夷所思的问题。
这种交流的失败使约瑟夫更加孤立,感到自己与人世的隔阂。
这种孤立感体现了存在主义者对人的本质的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需要寻找自己的道路和真理。
小说中还体现了存在主义者对存在和时间的思考。
约瑟夫在禁闭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无法确定时间的流逝。
他试图通过计算自己的年龄来估计时间的流逝,但他发现自己无法准确记忆过去的岁月。
这种时间的迷失反映了存在主义者对时间的观念,时间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人的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存在。
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无法捉摸,时间的线性本质使人困惑不解。
小说中的结局也可以看作是对存在主义思想的一种表达。
《禁闭》读后感
《禁闭》读后感《禁闭》是一部由美国作家拉尔夫·艾利森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道德和罪恶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人性、道德和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约翰的男孩,他因为一次意外而被关进了禁闭室。
在这个禁闭室里,约翰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折磨,但他并没有被打败,反而逐渐成长起来。
在禁闭室里,约翰不断地思考人性、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约翰的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禁闭室里,约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善良的,有的是邪恶的,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软弱的。
这些人性的表现让我深深地思考起来,人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人性会表现出怎样的特质?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另外,小说中对道德和罪恶的探讨也让我深感震撼。
在禁闭室里,约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也开始明白罪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怎样的痛苦和伤害。
通过约翰的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罪恶的可怕和毁灭性,也让我意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禁闭》这部小说,我对人性、道德和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开始意识到,人性是一种复杂而多样的存在,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石,罪恶会给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痛苦和伤害。
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善良、勇敢、有道德的人。
总的来说,《禁闭》是一部充满思想和想象力的小说,它通过约翰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人性、道德和罪恶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禁闭》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它会影响和改变无数读者的人生。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浅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禁闭》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面对禁闭惩罚的年轻人的内心挣扎与探索。
本文将从宿命、自由和孤独三个方面来分析《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首先,宿命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宿命指人类存在的固有局限和无法挑战的命运。
在小说中,主人公受到了禁闭的惩罚,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宿命。
他内心感到无奈和无力,因为他无法逃脱这个命运,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无力感、无奈感并不局限于主人公,它是所有人类面对宿命时的普遍反应。
因此,小说所表现的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者对宿命的认识和反思。
雨果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宿命对人类的影响,从而表达了人类面对宿命时的焦虑与不安。
其次,存在主义哲学也高度关注人类的自由。
人类的自由是存在主义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小说中,主人公受到禁闭的惩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使用自由意志,从而犯了错误。
当他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感到自己被夺走了最宝贵的财富——自由。
与此同时,主人公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导致了他的禁闭。
他要自己承担责任,从而表现出对自由的珍视。
因此,禁闭成为了他自由意志受限制的代价。
这一点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在强调人类自由的同时,强调自由的限制、限制的必要性。
最后,小说中的主人公还面临孤独这一问题。
在存在主义哲学的体系下,人类处于孤独的状态,而这种孤独与生俱来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
主人公在狭小的牢房里独自一人,面对着内心的孤独和外部的困境,他的心境变得异常沉重。
在这种孤独的环境中,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孤独感并不仅仅来自于空间的限制,而是一种对人类寻求意义的不断追逐。
这种寻求意义的追逐,使得他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化。
综上所述,《禁闭》在描绘主人公的内心挣扎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诸多主题,如宿命、自由和孤独等。
在法国社会和文化上,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二战后贝克特、卡缪等作家的大力推广下,成为了当时法国文学的主流,同时其思想也对世界文化及哲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浅论《禁闭》解读:存在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禁闭》解读:存在主义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禁闭》存在主义人的独立现实意义论文摘要:萨特的《禁闭》以“地狱即他人”闻名于世,同时人们对其又有刻意或无意的误解。
剧中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是“一种乐观主义,是一种行为学说。
”由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主义只是一种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无法摆脱其自身的矛盾,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扬弃,萨特自己也承认,“我骨子里是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先有知识后见物体……我把自己杂乱无章的书本知识和现实情况的偶然性混为一谈。
由此产生了我的唯心主义,后来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摆脱。
”不可否认的是,存在主义仍可以在当今现实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努力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作为人的尊严感”。
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学说曾一度风靡二战后的西方世界及十年浩劫后的中国,“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基本命题曾为迷茫中的人类带来似乎唾手可得的希望,虽然终因无法避免存在主义哲学本身的矛盾而只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
但不可否认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是高悬于星空的一颗明星,永远在散发着鼓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光亮。
一、《禁闭》1.《禁闭》的漩涡。
在《禁闭》中,加尔森、伊奈司和埃司泰乐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三角关系:只要伊奈司信任加尔森,就救了他;只有加尔森才能救埃司泰乐;而伊奈司的目的是得到埃司泰乐,埃成为伊在地狱中的寄托——三个人在地狱中无休止地追逐。
伊奈司的椅子是枣红色的,加尔森的椅子是蓝色的,埃司泰乐的椅子则是墨绿色,从色彩的分配中我们能看见萨特的一些倾向:法国人肯定蓝色和枣红色,而厌恶墨绿色,因为墨绿是法西斯军服的颜色。
这或许能说明什么吧。
在这部剧中揭示了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就像伊奈司一样:“我活着就得让别人受痛苦。
一把火,一把烧毁人家心灵的火。
当我单身独处的时候,我就熄灭了。
”人类有窥视他人内心隐秘的好奇心,即使表面上伪装得如何若无其事,内心的触角却总想知道更多,以便对他人有所掌握,这样自己才觉得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义哲学思想。笔者认为, 全面深入理解萨特的存在
主义哲学思想, 首先应该剖析其本体论的主张, 如何
在作品中得以体现。虽然《禁闭》剧作本身对此正面表
述的并不多, 但若不从整个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来看待
作品, 对作品的理解难免会或流于表面的肤浅, 或失
不可知的力量一直把这三个陌生人拴在一处, 但将维
持他们“同病相妒”的不会是那扇锁闭的门, 而是“他
们自身自由的亏欠”[ 4] 。
如果说三位主人公生前“自由选择”时都曾作过
卑劣的自我选择的话, 那么, 他们在死后连选择的自
由都丧失了。他们失陷于一种悲剧性的环境中, 自己
为他人的看法而存在, 自己为他人的看法而苦恼、而
还不知道悔改呢? 这还得从存在主义的哲学中去探寻
答案。
随着戏剧情节的展开, 我们发现在许多有趣的方
面, 他们就像真的死人。在一开头我们就了解到, 他们
没有肉体上的需要: 无需食物, 不求睡眠, 更不用梳
洗, 在结尾处我们被告知, 他们不可能遭受肉体上的
伤害或杀害——因为他们已经死了。用存在主义的话
提防, 对自身掩盖了自己应有的无限自由, 而自身自
由的亏欠注定了他们必须永远在内心的“地狱”里不
· 86 ·
榆林学院学报
2008 年第5 期( 总第75 期)
能自救。《禁闭》以此告诫读者, 自由的亏欠就只能被
地狱囚禁并永久密封, 无法真正理解“自由选择”的意
义, 谁也无法走出那扇地狱之门。
家过夜。反战运动爆发后, 他想临阵脱逃, 被十二颗子
弹击毙。伊内丝生前是个同性恋者, 她勾引表嫂抛弃
表兄并投入自己的怀抱, 另租新居。在表兄被有轨电
车压死后, 她极为心理变态的对表嫂说, 这下可好了,
我的小娘子, 我们把他杀死了。一天夜里, 表嫂打开煤
气, 他们双双中毒身亡。艾丝黛尔是个孤儿, 后嫁给了
散之间的障碍。伊内丝则拼命挣扎, 乞求他们不要把
她一个人扔在走廊里。加尔散也不同意艾丝黛尔的做
法, 说: “我是为了她才留下来的。”最终居然是三个人
又将那扇好不容易打开的地狱之门主动关上, 谁也没
有像之前说过得那样夺门离去。
有评论家认为, 此时的加尔散由一个“胆小鬼”变
成一个敢于以自我真面目直面他人的“自为”者, 也就
四、结语
以上即是我们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待《禁闭》一剧
是如何阐述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存在先于本质”以
及“自由选择”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 也贯穿于
诸多存在主义文学作品, 结合《禁闭》作品具体理解他
们就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作品内涵、拓宽作品的
外延。
参考文献:
[ 1] [ 法]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M] . 周煦良, 汤永宽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主义思想。我们应当首先将剧本的外延读出来, 脑海
中应这样预设: 三位主人公的本质并不是生来如此恶
劣, 他们也许天生善良, 也许天生勇敢, 但是在人生十
字路口—— 即特殊的“境遇”——一次又一次选择中,
不断偏离自己原有的轨道, 也许他们也曾思想斗争
过、也曾迷惘过、也曾后悔过, 毕竟谁也不想要他们三
夫, 还是其他什么都无所谓。而胆小鬼加尔散并不在
意艾丝黛尔, 在他看来艾丝黛尔粘糊糊, 软塌塌, 像一
片沼泽, 他需要的是伊内丝, 因为伊内丝有思想, 能
证明他不是胆小鬼而是英雄。他们三个人之间互相倾
轧, 离间、挑唆、伤害、揭底、算计、撒谎、争辩..我们
不得不生出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他们已经在地狱里了
( 责任编辑: 李晓霞)
Philosophical Study on Closed
ZHAO Yi
( Schoo l of Humanit ies and So cial Science, Xi'an Polytechnic U niv ersity , Xi'an710043, China)
“我应当说服的正是你, 你跟我是同一种类型的人, 你
以为我真的要走? 你脑子里装着这些想法, 有关我的
种种想法, 我不能让你这么洋洋得意地留在这儿。”
“我在人世间已化为乌有, 甚至连胆小鬼也不是了。伊
内丝, 我们现在是孤零零的了, 只有你们两个想着
我, 而艾丝黛尔呢, 她这个人等于没有。可你, 你又恨
特点, 存在主义文学的内在蕴含就是表达存在主义的
哲理思考。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弥漫于萨特一生创作的各
个文学作品中, 每部作品也有各自强调的侧重点。提
及《禁闭》, 人们大多会想到“他人即是地狱”这句凝结
着全剧哲理核心的警言, 众多评论家和评论文章也就
此展开存在主义哲理关于人与人关系层面的论述, 但
在这里。可是, 当门忽然打开时, 却是长时间地静场。
加尔散并没有走出来。站在一旁的伊内丝说: “三
个人中间究竟哪一个出去? 道路是畅通无阻的, 谁在
拖住我们? 哈, 这真是好笑死了! 我们是难分难舍
的。”[
3] 这时艾丝黛尔气愤地从背后扑到伊内丝身上,
试图联合加尔散将伊内丝弄出地狱, 除去自己同加尔
有在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才能说明他是什么人, 然而
在人死了的同时也就物化了。我们的主人公加尔散、
伊内丝、艾丝黛尔这三个是地狱中的死人, 而死人就
再也不能成为他们已经一直所是以外的其他任何东
西, 就是说他们的本质已经被锁定了。他们的未来不
再向无限的可能性开放, 他们只能重复自己。所以他
们不是不知道悔改, 而是不能悔改, 不能改变自身之
父亲生前的一个老朋友。她背着丈夫另求新欢, 并生
下一个私生女, 为了掩饰丑闻, 她将孩子从窗口扔到
湖中淹死, 气得情夫开枪自杀, 她也因肺炎死去。我们
在剧本中无从看到这三个人具体是如何一步一步走
向堕落的深渊, 只能看到他们死后固有的本质, 但若
直接认定他们生来如此就简单化了人物, 偏离了存在
自己下定义。”[
1]
关于人的本质, 我国古代哲学界有孟子的“人之
初, 性本善”论, 荀子的“人之初, 性本恶”论。但萨特认
为,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有某种固有的特性或本质, 即
没有先验的性善或性恶, 而是这个人置身一定历史条
件和境遇下, 通过选择和行动造就了自身的特性, 创
造了自己的本质, 或英雄或懦夫, 或善或恶, 或美或
是说加尔散成了敢于做出选择的人。他认识到人无论
如何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所以选择了“不选择”, 因
为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也因为这样的选择他成
了“自为”的人。但是, 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主人公此时
恰恰丧失了选择的自由性, 完全受到他人的意志左
右, 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选择。加尔散对伊内丝说:
讲, 人一旦死亡, 便“物化”了, 就拥有了固定的本质
而不能改变。
在《存在与虚无》中, 萨特将世界上的物和人区分
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脱离意识的物理对
象“自在的存在”, 他将其总结成: “存在存在。存在是
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2] 人则是总处于变化发展
中, 是其所不是, 而不是其所是, 没有固定的本质, 只
[ 2] [ 法] 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 M] . 陈宣良等译. 上海: 三联出版社, 1987. 27.
[ 3] [ 法] 让·保罗·萨特. 萨特戏剧集[ M] . 沈志明等译.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 6] 理查德·坎伯. 萨特[ M]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85.
无论对什么环境、采取什么行动、怎样采取行动, 都要
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 或这样做, 或那样做; 没有
任何原则应该先验的知道他的判断, 如果他推诿于其
他人或事, 那是他对自己掩盖了自己自由的无限性。
加尔散正是过分的依赖于伊内丝的看法, 对自己掩盖
了自己的自由。我们不得不说, 当门开时, 虽然也许是
所是, 最终也只能被永久的囚禁在地狱里。
二、如何从《禁闭》中理解“自由选择”
纵观整部剧作, 最令人费解之处莫过于接近尾声
时, 囚禁三位主人公的门忽然打开了。此前, 艾丝黛尔
说只要这扇门一打开我就跑; 加尔散不停的使劲敲
门, 并大叫开门、开门, 说他愿意接受绞具、火刑、所有
撕裂人体的酷刑, 宁可给鞭子抽, 被硫酸浇, 也不愿再
我; 只要你能相信我, 你就救了我。”加尔散这一段话
说明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得到伊内丝思想上的认可,
放弃了自己选择的自由么? 他选择的自由性丧失殆
尽, 无疑是等于丢掉了自己的个性, 丧失了自我, 那么
这种人还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存在呢?怎么算得上是
“自为”之人?
自由选择主张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自由的,
is to analyze how the play wr iter reflect s the philosophy of the ex istence of ideas o n the ontolog y
Abstract: “Closed”is a philosophical drama based on ex po sit ion of the philosophy fr om “Being and
Nothing ness”, w ith a hig h degree of philoso phy and the basic featur es of ex istent ialism literatur e. 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