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word教案

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word教案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讲课教师:郭淑芳课时安排:1课时备课时间:2017年9月20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情景导入]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清政府腐败,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

)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第6课【教学设计】《戊戌变法》(河北人民)

第6课【教学设计】《戊戌变法》(河北人民)

《中日甲午战争》本课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败,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运动。

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他们按照事件的兴起、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子目——“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第二子目——“维新思潮的传播”,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第三子目——“百日维新”,运动的高潮,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变法最后失败。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严复与《天演论》,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的有效信息,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那些代表人物的所作所为,从中感受改革的艰难与改革者的勇气,学习这些代表人物的伟大精神,理解近代中国进步的艰难步伐与革新气象。

【教学重点】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学习和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对于中国进步的作用与意义。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出示《时局图》,面对大大加深的民族危机,当时的中国应该怎么做?出路如何?希望在那些人身上?二、新课讲授(一)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

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

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坤舆万国全图》,明万历年间所著,“绘”通中西大国,匠心造就,四海归顺,万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人物扫描康有为(1858年-1927年),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导入新课】1分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 轰烈烈的变 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板书)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
(二)【出示目标】1分
2、主要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
3、戊戌政变-变法失 败
4、性质: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情
( 四)【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5分钟:讨论5分钟,展示10分钟)
1、教 材P30“课中题”: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教材P32“温故知新”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自学自 测】15分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 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交流自学结果。
一、公车上书
时间:
背 景:
发起人: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二、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3、教材P32“畅想天地”
(五)【课堂小结】1分
(六)【当堂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2分
必做题:优化:智能演练1-8,轻松尝试 :7
选做题:其他优化作业




课题
第6课戊戌变法
主备人
备课时间
周星期
第6课时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2.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运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过程,以及戊戌变法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戊戌变法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改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戊戌变法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戊戌变法的相关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清朝末年会出现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原因。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可以查阅教材和辅助材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就变法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学习,认识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1.指导观察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影响,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教法过程】1.学生历崇敬英雄人物。

描述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提问:“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2.“公车上书”。

利用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从帝国主义、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等多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运动于19世纪末在中国的兴起进行合理的解释。

3.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期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三课,课标要求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第二,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吴玉章先生的回忆录《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这段材料导入本节课,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和上一节所学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带领学生探讨公车上书的背景,联系旧知,以实现知识的关联性,然后通过展示人物图片系统介绍公车上书的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结果,接着通过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百日维新运动主要的知识点,最后,我通过出示一系列人物图片及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感悟变法维新运动的失败,揭示出戊戌变法的性质及为我们提供的教训,为下面辛亥革命的讲授奠定基础。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其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上册。

《戊戌变法》一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本节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满清王朝经过与外国列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就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找一条民族救亡之路,维新变法在当时就成为中国一条最合适的挽救民族存亡之路,变法的失败又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明白:在中国不能再依靠腐朽的清王朝本身,必须寻找革命的道路,成立政党,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

因此这一课是腐朽的清王朝的没落向新生的革命的中国的过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的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戊戌变法的起因、主要改革措施、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变法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清朝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对清朝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各个方面,并激发他们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失败的根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政治改革,理解改革的不易和改革的必要性,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法的成败原因。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戊戌变法的相关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3.作业:教师准备相关作业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事件,引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戊戌变法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场变法?”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及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与讨论式,阅读理解、多媒体辅助法等与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展开自救运动的洋务运动已失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的历史,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组织过程一、复习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2、战后中日签订的条约是什么?它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二、导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7课戊戌变法(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布置阅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1、公车上书师过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大大刺激了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一步破坏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1895年,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什么事情呢?(师播放视频《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的图像及简介)师板书,生找出原因、时间、人物、影响(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原因、时间、主要人物、影响。

)教师过度:(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戊戌变法是一次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一次勇敢的改革尝试,虽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戊戌变法的相关历史资料,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戊戌变法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如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

同时,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等事件。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基本知识。

2、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评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文、利用图片概括维新派的活动,了解各板块的基本内容2、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逐步加深对课文知识点前因后果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立体知识框架。

3、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升华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的活动的情感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谭嗣同为变法捐躯的应用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肯定。

【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1、创设情境:假设我们都是19世纪末的爱国知识分子,如何看待时局?如何拯救社会?2、结合当时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公车上书1、看图问题导入:①P34《康有为》、《梁启超》这两幅图中的人物,他们因什么事件掀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②公车上书的原因?2、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概括公车上书的过程及结果。

4、归纳康梁在公车上书失败后进行的活动。

三、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给光绪皇帝,然而却受到了顽固派的阻挠。

阅读小字部分,了解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所面对的阻力。

2、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后,光绪怎么做?他为什么要支持变法?从中理解政府大权掌握在地主阶级顽固派手中。

3、变法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④军事4、根据变法内容分析:变法有利于那个阶级?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5、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变法持续了103天最后失败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探讨戊戌变法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交流自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戊戌变法,谈谈对我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看法。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阐述,也有对变法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描述,同时还涉及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改革运动,其复杂性和曲折性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戊戌变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理解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并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珍惜今天的成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戊戌变法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戊戌变法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收集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教案

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教案

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

《中国古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分层教学设计案例第6课戊戌变法探究

《中国古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分层教学设计案例第6课戊戌变法探究

《中国古代历史》(八年级上册)分层教学设计案例第6课戊戌变法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概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能够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 学生能够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讨论等途径,深入探究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3.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树立改革进取的意识,认识到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2. 学生培养爱国情怀,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维的。

教学内容甲:戊戌变法背景介绍1.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国防薄弱的状况。

2. 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

3. 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乙:戊戌变法过程解析1.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崛起。

2.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 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改革政府机构、兴办学校、废除科举制度、训练新式军队等。

丙:戊戌变法的结果与影响1. 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派。

2. 戊戌变法的失败:维新派的改革措施未能实施,变法运动告终。

3. 戊戌变法的影响: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为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末年的图片和文献,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戊戌变法的某一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分享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

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5. 批判性思维训练组织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冀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word教案

冀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word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一、课程标准:
直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学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公车上书
1、背景
2、序幕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1、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内容
影响
三、百日维新
1、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军事方面
内容
影响
2、结果:
3、影响
练习检测
1、《天演论》为什么能够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巨大的反响?戊戌变法主要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我们应该学习“戊戌六君子”的什么品质?。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省优质课获奖教案《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一部分教材上编写得较详细的内容,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阐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分为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公车上书的背景、维新派的活动及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自主学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出公车上书的原因;列举公车上书的时间、发起人、内容;思考公车上书的影响?列举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进行的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讨,列举出公车上书的内容,说出维新变法的结果?小组讨论出公车上书的意义?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康有为、梁启超图片。

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康有为、梁启超。

19世纪末,在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时,他们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
日期:年9 月16 日主备人:李武鹏学科组长签字:
课型:新课
课标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比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释维新进步人士的立场。

刺激起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法:讲解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

学法:Array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
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
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
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
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
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
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要求学生阅读37—40页全课内容,
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公车上书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
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
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
行思考)
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
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
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
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
3、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
所谓?造成什么后果?(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
大的缺乏
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4、戊戌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
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
课堂小结:
系统总结时间人
创办报纸政治序幕:公车上书内容经济
组织强学会文化
意义
失败:戊戌变法
板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的兴起
二、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的发展与高潮
2.戊戌变法的结果
3.戊戌变法的影响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