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生理学。第八章 第七节 尿的排放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二节 第六节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光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生理学B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人卫第七版)
生理学B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所属课程名称:生理学 B课程英文名称: Physiology B所属课程编号:41032011;4103201面向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五年制)课程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72实验学时: 0课程学分:4.5本课程所属院系: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大纲主撰人:董榕 Tel:83272425 E-mail:shenglidongrong@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各种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对活体功能活动规律的认识均来自于实验的观察和总结,所以生理学亦是一门实验学科。
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内容正常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为在医疗、护理、预防等医学工作中有效地防治疾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医学生来说,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以活体研究为对象的机能学学科。
生理学的内容是通过大量的医学实践与动物的实验研究,从而积累了许多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通过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内容相关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了解内容熟悉内容获得这些基本理论的途径与方法。
认真学习生理学内容,可为后继医学课程的学习及在今后的医学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内容:1.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体内的控制系统:反溃控制系统的概念,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熟悉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了解内容:1.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2.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3.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
人卫药学版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维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主要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
3.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持续时间短。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等。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
4.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物质的跨膜转运。
2.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通道介导的溶质几乎都是离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被动过程。
3.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1)经通道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跨膜转运。
(2)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钠泵活动的主要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能不断的将顺浓度梯度漏入的Na+转运回去→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细胞膜内外Na+、k+离子的浓度差的形成:钠泵转运的结果。
钠泵主动转运:当膜内Na+↑或膜外K+↑→激活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将2个K+移入膜内→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3)继发性主动转运:适用物质: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收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轴突末梢重摄取、突触囊泡从胞质摄取神经递质。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receptor)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8.本体感觉(propr ioception)9.视敏度(visual acuity)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11.远点(far poin t of vision)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13.近视(myopia)14.盲点(blind spot)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16.明适应(light a daptation)17.视野(visual field)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20.听域(audible area)21.气传导(air c onduction)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二、填空题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因此,不具有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痛”,快痛由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痛”,由_ 纤维传导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和。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和。
29.视近物时晶状体,视远物时晶状体。
生理学第七版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感觉 (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它是人和动物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必需的一种功能。
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首先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将各种刺激所包含的能量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神经传入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由此可见,各种感觉都是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质的共同活动而产生的。
本章所述内容仅限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各种感觉的最终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这些内容将在第十章中进一步加以阐述。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 (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臵。
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如体表和组织内部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是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样结构,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肌梭等。
另外,体内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光感受细胞,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声感受细胞等,这些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 (如眼的屈光系统、耳的集音与传音装臵),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 (sense organ)。
高等动物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 (视觉)、耳 (听觉)、前庭 (平衡觉)、鼻 (嗅觉)、舌 (味觉)等,这些感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机体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根据感受器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感受器 (interoceptor)和外感受器 (exteroceptor)。
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外感受器则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
外感受器还可进一步分为远距离感受器和接触感受器,如视、听、嗅觉感受器可归属于远距离感受器,而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则可归类于接触感受器。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底膜的
。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
,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
mV 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
,该处膜
内外的电位差只有
mV 左右。
50.前庭器官包括
、
和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
为
。
51.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是
,壶腹嵴的适宜剌激是
。
52.味觉的感受器是
,四种基本味觉是指
3
n
61.视近物时使之成像聚集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C.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变小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6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A.睫状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B.睫状肌放松,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C.睫状肌和虹膜环形肌均放松,瞳孔散大 D.睫状肌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E.睫状肌舒张,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平时处于
,当吞咽或呵欠时
。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
和
。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
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
的振动,最终引起
振动的
传导途径。
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
63.眼的最大调节能力由下列哪项表示? A.瞳孔缩小的程度 B.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C.晶状体曲率半径的变化 D.视网膜像的大小 E.视角的大小
64.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尿的生成(urine formation)和排出(excretion),肾实现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以及调节酸碱平衡等功能。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ultra-filtrate);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selective reabsorption);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
肾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可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索等,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的1α-羟化酶可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从而调节钙的吸收和血钙水平;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PGE2,PGI2),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和机体多种活动的调节。
此外,在长期饥饿时肾还是糖异生的场所之一。
可见,肾具有多种功能。
本章重点讨论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为实质性器官,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位于髓质表层,富有血管,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髓质位于皮质深部,血管较少,由15~25个肾锥体(renal pyramid)构成。
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髓质交界,而顶部伸向肾窦,终止于肾乳头(renal papilla)。
在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的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处开口进入肾小盏(minor calyx),再进入肾大盏(minor calyx)和肾盂(pelvis),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运动可将尿液驱向膀胱。
在排尿时,膀胱内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一、肾的功能解剖(一)肾单位的构成人类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nephron)。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绕被膜→环层小体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感觉器官(二)分类: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定义: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某中感觉所需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换能器都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终转换成传入神经的AP,这种能量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局部电位: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②可总和;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神经冲动的特定序列的之中。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一)光学特征1.折光系统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简化眼将眼的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小于5μm(视角≥1’)就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三)眼的调节定义: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的会聚1.晶状体的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曲率↑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肌持续高度紧张→痉挛→近视晶状体弹性↓→老花眼2.瞳孔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测试题】 、名词解释1感受器( receptor )2.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 3.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 ) 4.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sensory transduction ) 5. 感受器电位( receptor potential ) 6. 感觉编码( sensory coding )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of receptor )8.本体感觉 ( propr ioception )9视敏度( visual acuity )10. 近点( near point of vision ) 11. 远点( far point of vision ) 12.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 13. 近视( myopia ) 14. 盲点( blind spot) 15. 暗适应( dark adaptation ) 16. 明适应( light adaptation ) 17. 视野( visual field ) 18. 听阈( hearing threshold ) 19. 最大可听阈( 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 ) 20. 听域( audible area)21. 气传导( air conduction ) 22. 骨传导( 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potentia二、填空题24.感受器 电位是一种 过渡性 电位, 其大小在一 定范围内与 刺激强度呈 ,因此,不具有 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 “ 痛 ”,快痛由 纤维传导; 而慢痛是一种 “ _痛”, 由_ 纤维传导26.进入眼内的光线, 在到达视网 膜之前,须 通过四种折 射 率不同的 介 质,依次 为 , , 和 。
27.简化眼模型, 是由一个前后径为 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 折光率为 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receptor)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8.本体感觉(propr ioception)9.视敏度(visual acuity)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11.远点(far poin t of vision)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13.近视(myopia)14.盲点(blind spot)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16.明适应(light a daptation)17.视野(visual field)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20.听域(audible area)21.气传导(air c onduction)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二、填空题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因此,不具有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痛”,快痛由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痛”,由_ 纤维传导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和。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和。
29.视近物时晶状体,视远物时晶状体。
30.光照愈强,瞳孔愈;光照愈弱,瞳孔愈,称为反射,其反射中枢在。
生理学第七版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作用:使尿素和 NaCl能持续滞留在 小管外组织间液中 而不被血液循环带 走,从而维持肾髓 质的高渗环境 B 作用机制:直小 血管的逆流交换原 理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降支 升支
同水平组织间液的渗透压 ∨ ∧ 直小血管 直小血管
尿素和NaCl 尿素和NaCl 尿素和NaCl 尿素和NaCl 入直小血管 出直小血管 水出直小血管 水入直小血管
肾小管各段小管液渗透压和流量的变化
尿液的稀释
发生部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发生原因: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 不易被重吸收 大量饮水后低渗尿的形成:大量饮水→血 浆晶体渗透压↓→血管升压素↓→对水的 重吸收↓→低渗尿,尿多。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由于血管升 压素完全缺乏或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缺乏血 管升压素受体的原因,导致每天可排出高 达20L的低渗尿。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①起自骶髓2~4侧角的盆 神经,其传出纤维属副交 感神经,兴奋时使膀胱逼 尿肌收缩, 尿道内括约 肌松驰,促进排尿。 ②起自脊髓胸11~腰2侧 角的腹下神经,其传出纤 维属交感神经,兴奋时使 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内 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但在排尿活动中,该神经 的作用较次要。
1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的稀释 •尿液的浓缩 •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第六节 清除率
•清除的定义和方法 •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第七节 尿的排放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排尿反射 •排尿异常
问题讨论分析
2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发生尿液浓缩和稀释的部位:远端小管和 集合管 肾小管各段小管液渗透压和流量的变化 ③ 与尿量有关的一系列指标 A 正常人:1.5L/24h B 多尿(polyuria):>2.5L/24h C 少尿(oliguria):<400ml /24h D 无尿(anuria):<100ml /24h
第九版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第1~3节)
生理学(第9版)
(四)痛觉
痛觉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感觉、 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它 是由体、内外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一种 主观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防卫反应 和自主神经反应
组织损伤部位释放的致痛物质作用于伤害性 感受器,引起疼痛和痛觉过敏
图中HH’和VV’分别为散光眼的水平和垂直经线,沿HH的 光线聚焦于第一焦线处;沿VV’的光线聚焦于第二焦线处
生理学(第9版)
(四)房水和眼内压
房水是充盈于眼的前、后房中的透明液体。房水不断生成,又不断回流入静脉,保持动态平衡, 称为房水循环 房水具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的功能,并维持一定的眼内压(简称眼压) 眼压稳定,但是在昼夜24小时中是有波动的。正常情况下,双眼的眼压差异不大于5mmHg, 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8mmHg。眼压的相对稳定对保持眼球特别是角膜的正常形状与折 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眼压的病理性增高称为青光眼。监测24小时动态眼压,有利于了解基线眼压水平和动态眼压 曲线,对于青光眼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散光主要是由于角膜表面不同经线上的 曲率不等所致
入射光线中,部分经曲率较大的角膜表
面折射而聚焦于视网膜之前;部分经曲率正 常 的角膜表面折射而聚焦于视网膜上;还
有部分经曲率较小的角膜表面折射而聚焦于
视网膜之后。因此,平行光线经角膜表面的 不同经线入眼后不能聚焦于同一焦平面上,
造成视物不清或物像变形
规则散光眼的示意图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了解 1.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皮层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感知 2.皮肤感受器的功能;痛觉产生机制 3.房水、眼内压和青光眼;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中枢对视觉的分析; 视觉传入通路与视觉通路损伤引起的视野缺损
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
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生理学》第7版,主要涉及感觉器官的功能。
具体包括:视觉器官的功能、听觉器官的功能、嗅觉器官的功能、味觉器官的功能以及触觉器官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2. 学生能了解各种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和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其生理机制。
难点:感觉器官的神经传递过程和信号处理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视觉器官的功能: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如何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2)听觉器官的功能:讲解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如何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3)嗅觉器官的功能:讲解鼻子的构造和嗅觉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嗅觉细胞如何识别气味分子。
(4)味觉器官的功能:讲解舌头的构造和味觉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味蕾如何感受不同味道。
(5)触觉器官的功能:讲解皮肤的构造和触觉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触觉感受器如何感知触摸和压力。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感觉器官的名称、功能、生理机制等关键信息,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形成过程。
2. 请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两侧内耳各有上、外、后三个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分别代表空间的三个平。
面。
当头向前倾30时,外半规管与地面平行,其余两个半规管则与地面垂直。
因此外半规管又称水平半规管。
每个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处都有一个膨大的部分,称为壶腹(ampulla),壶腹内有一块隆起的结构,称为壶腹嵴 (crista ampullaris),其中有一排毛细胞面对管腔,毛细胞顶部的纤毛都埋植在一种胶质性的圆顶形壶腹帽 (cupula)之中。
毛细胞上动纤毛与静纤毛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
在水平半规管内,当内淋巴管腔朝向壶腹的方向移动时,能使毛细胞的静纤毛向动纤毛一侧弯曲,引起毛细胞兴奋,而内淋巴离开壶腹时则静纤毛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则使毛细胞抑制。
在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因毛细胞排列方向不同,内淋巴流动的方向与毛细胞反应的方式刚好相反,离开壶腹方向的流动引起毛细胞兴奋,而朝向壶腹的流动则引起毛细胞抑制。
(二)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
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其感受阈值为1~3/s2。
人体三个半规管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因此可以感受空间任何方向的角加速度。
当人体直立并以身体的中轴为轴心进行旋转运动时,水平半规管的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最大。
当头部以冠状轴为轴心进行旋转时,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受到的刺激最大。
旋转开始时,于半规管腔中内淋巴的惯性,它的启动将晚于人体和半规管本身的运动,因此当人体向左旋转时,左侧水平半规管中的内淋巴将向壶腹的方向流动,使该侧毛细胞兴奋而产生较多的神经冲动;与此同时,右侧水平半规管中内淋巴的流动方向是离开壶腹,于是右侧水平半规管壶腹传向中枢的冲动减少。
当旋转进行到匀速状态时,管腔中的内淋巴与半规管呈相同角速度的运动,于是两侧壶腹中的毛细胞都处于不受刺激的状态,中枢获得的信息与不进行旋转时无异。
当旋转突然停止时,于内淋巴的惯性,两侧壶腹中毛细胞纤毛的弯曲方向和冲动发放情况正好与旋转开始时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 适应并非疲劳
第二节 躯体感觉
(1)本体感觉 ——来自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
组织结构,主要是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 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 脊椎动物的肌肉内有两种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肌梭:主要由梭内肌、神经末梢、梭囊和微小血管 构成。 腱器官:检知骨骼肌张力变化的一种本体感受器, 功能是将肌肉主动收缩的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 传入到中枢,产生相应的本体感觉。
2、适宜刺激:酸甜苦咸4种基本味觉
舌尖部:甜味; 舌两侧:酸味; 舌两侧前部:咸味; 软腭和舌根部:苦味
3、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温度、血液化学
成分、物质浓度
4、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一个味感受器并不只对一种味质起反应, 而是对酸甜苦咸均有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
已.
但这四种基本味觉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不全相同 :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 量转变成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 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电 位 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感受神经未 梢上的局部电位。
体内外的刺激信号 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
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
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膜电位变化 真实地反应 (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 刺激信号所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 决定于: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如:触、压觉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概念: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 器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逐渐减少的现象。 (1)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如颈动脉窦感受器,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 调节
◆排尿反射
在正常情况下,膀胱内压经常保持在10cm H2O,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 明显升高。膀胱内尿量增加到700ml,膀胱 内压增加至35cm H2O,逼尿肌便出现节律 性收缩,排尿欲增加,可控制排尿。当膀胱 内压达到70cm H2O以上时,便出现明显的 痛感以致不得不排尿。
(1)咸味和酸味:Na+盐和H+化学门控式Na+通 道开放钠离子的内流感受器电位
(2)甜味:糖+受体结合Gs蛋白腺苷酸环
化酶cAMP增多K+电导减小感受器电位 突触动作电位
(3)苦味:两者皆有
4.机制:
机械刺激感觉神经未梢变形机械
门控钠通道开放Na+内流感受器电位 动作电位大脑皮层感觉区触、压觉
(4)痛觉
1、概念:痛觉是由有可能损伤或已经造成 皮肤损伤的各种性质的刺激所引起的,它们
除引起不愉快的痛苦感觉外,尚伴有强烈的
情绪反应。 2、传入N:细的Ⅲ、Ⅳ类纤维
第六节 嗅觉和味觉
排尿反射途径:
尿量充盈(400-500ml)→牵张感受器兴奋→盆 神经→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脑干和大脑皮 层的排尿反射高位中枢→盆神经→逼尿肌收缩、 内括约肌松驰→ 尿液进入后尿道。 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脊髓排尿中 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外括约肌开放,于是 尿注被强大的膀胱内压(150cmH2O)驱出。这 是一种正反馈。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1、嗅觉感受器:
(1)分布: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
皮,两侧总面积约5cm2。
(2)组成:主细胞(嗅细胞)、支持细胞、
基底细胞和Bowman腺。
2、适宜刺激:空气中的有机化学物质
3、嗅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化学物质+嗅细胞纤毛膜受体蛋白G-
蛋白第二信使电压门控式钙通道开放
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关
的非神经附属结构。
2、分类
距离感受器 外感受器 按部位分 接触感受器 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
受器、化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 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 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一定的反应,但刺激强 度要比适宜刺激大的多 强度阈值 时间阈值 面积阈值 感觉辨别阈
钠离子和钙离子的内流去极化感受器电位 轴突膜AP嗅球嗅觉中枢嗅觉
4、七种基本气味 5、特点: (1)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受 位点和传输线路。
(2)十分灵敏、有差异、适应快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1、感受器:味蕾
(1)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口腔和
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 (2)组成: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七节 尿的排放
尿的生成是连续,排尿是间歇的。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传出N 1、盆N (副交感N)兴奋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 约肌松驰,促进排尿。 2、腹下N(交感N)兴奋使逼尿肌松驰、内括约肌 收缩,阻抑尿的排放。 3、阴部N(躯体N)兴奋使膀胱外括约肌收缩,受 意识控制。 传入N : 盆 N:膀胱充胀感觉 腹下N:传导膀胱痛觉 阴部N:传导尿道感觉
携带的信息
传入神经产: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 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
决定于:
刺激的性质
被刺激的感受器的种类
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由于机体的高度进化,某一感受器只对某种
性质的刺激起反应,产生的冲动循特定的途径
到达特定的皮层结构 所以: 感觉的引起有专门的感受位点和专用 的传输线路
排尿异常:
1、尿频:排放次数过多。 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如结石)引起 2、尿潴留:膀胱尿液充盈过多而不能排出。 由排尿反射初级中枢的活动发生障碍或尿流 受阻所致。 3、尿失禁:排尿失去了大脑皮层意识控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
(2) 触、压觉 1、概念:给皮肤以触、压等机械刺激所
引起的感觉,分别称为触、压觉。
2、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3.触、压觉的两点辨别阈: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逐渐增高
(3)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 1.热点和冷点 2.温度感觉影响因素: 皮肤的基础温度、温度的变化速度、 被刺激的皮肤范围 3.冷点由Ⅲ类纤维传导;热点由无髓 的Ⅳ类纤维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