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广荣,缘何被称为付妈妈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孝敬父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孝敬父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孝敬父母
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被成语“最孝女儿”的是朱晓晖。

2、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

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

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

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

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

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

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

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

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

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

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

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

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

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晓晖的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

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中国历来重视孝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中就有“孝”字的论述。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孝”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之一。

为表彰全国各地孝敬父母、不畏艰险、不计回报的好儿女们的感人事迹,中国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图书馆” 孝子事迹。

1、陈国丝:“两钱银子,我付!” 陈国丝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15岁时下放到新乡地区的农村劳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坐在屋檐下学习,听到了一位老人说:“好儿子必须懂得孝敬父母这么一点基本道理。

”从此,陈国丝开始了他的“孝为天”的人生路程。

1994年,陈国丝患白血病。

当他的父母得知治疗费用高昂时,把房子卖掉、赔光的赞扬。

压缩生活费、办了手术,卖了养猪场,再有后面的数年的治疗,突破了光脚步地的浪费。

2、沈华荣:“我不想再加给母亲的负担” 沈华荣是南昌望城坊区体育局的一名宣传员,他的母亲是一名农民。

沈华荣没有结婚,是母亲唯一的依靠。

在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沈华荣决定娶妻。

然而,他不能让他的母亲生活艰难,不能承担太多的经济负担。

于是,他决定一年之内不结婚,以养老金供养母亲,希望能一直陪在母亲身边,并为他母亲的幸福负责。

3、白恩溪:“感恩自己曾遭受的苦难” 白恩溪是一名残疾人和一个好孩子。

她在7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罕见病,导致她的四肢萎缩,不能行走。

不过,白恩溪并没有放弃,她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在日后的生活中,她不仅敬爱自己的父母,也帮助其他残疾人获得更多权利和尊严。

她为其他残疾人争取义务教育权利,争取机会,帮助残疾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4、潘峻昆:“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潘峻昆的父母两人都患有严重的疾病,其中父亲患有脑瘤,妈妈则患有严重的糖尿病。

他带着父母在农村生活了30多年。

虽然缺少文化知识,但潘峻昆努力工作来满足家人的需要,带着家人一起度过生活中的一切难处。

潘峻昆在报纸上看到了“反腐斗争”这一议题,感到非常不爽,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清末两位“李善人”

清末两位“李善人”
李叔同出生于近代天津有“桐达李家”“粮店 后街李善人”之称的名门富贵之家。李家在粮店后 街的大宅院,门前挂有“进士第”,过道悬有“文 元”匾。李家与天津各大家族,多为姻亲或世交。
光绪三十三年(1907),天津商务总会开列 了一份全市50 名富绅姓名及住址清单,其中就有 李叔同家。此外还有著名的鼓楼东姚家、乡祠卞 家、东门内华家、振德黄家、益德王家等,以及林 墨青、严范孙诸名士。在近代档案、报纸上,亦多 次出现李叔同及其兄李文熙(桐冈)参与社会公 益、教育事业的记载,皆在慈善名人之列。
举“ 孝 廉 方 正”, 同 治 元 年(1862) 诠 授 刑 部 四 川司员外郎,不久告归回津,力行善事。
李春城先是建寄生所,每年冬天收留无依无 靠贫民六七百人,哺之以粥,病则施医药,死亡 则棺敛。此后又立保贞社,每月给嫠妇以钱米; 立御寒社,严冬发棉衣给贫民。年终,他还派人 到 僻 巷 中 接 济 穷 乏 之 人。 同 治 十 年(1871) 发 大水,他筹赈恤灾,亲察受难之户,遇有饥饿不 能待者,济以己财,而后安排在济生所中。因李 春城家在东门里冰窖胡同,人们习惯称他为“冰 窖胡同李善人”。清末创编的《天津地理买卖杂 字 》 , 即 有“ 高 台 阶 , 华 家 门 , 冰 窖 胡 同 李 善 人 ” 的说法。
李叔同自幼拜名师、交名流,他本人在天津 的社会知名度是很高的。光绪三十一年( 1905 ), 李母逝世,李叔同扶柩从上海回到天津,于7 月29 日为母亲举办了简单的新式丧仪,在天津首倡丧礼 改革,颇受舆论关注。虽然李叔同是一位只有25 岁的青年人,但社会各界名流纷纷参加其母丧仪, 以示友好与慰藉。据《大公报》报道,参加李母追 悼会的多达四百余人,“有奥工部官阿君、医官克 君,高等工业学堂顾问官藤井君、松长君、单味仁 司马,学务处总办严范孙君,高等工业学堂监督赵 幼梅君。又各学堂校长、教员等大半皆与斯会,可 云胜矣”。“奥工部”,即李叔同家宅所在的奥匈 帝国租界行政机构,“阿君”当即首长或其代表。 严修(范孙)、赵元礼(幼梅)则是天津文化界、 教育界的领袖人物。由此可见李叔同交际范围之 广、师友档次之高。

感动中国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故事

感动中国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故事

感动中国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故事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

其中,孝老爱亲的故事尤为令人动容。

这些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感动中国的孝老爱亲好人故事。

一、黄香温席黄香,东汉时期的一位孝顺女儿。

她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让母亲过上舒适的生活,黄香用自己的体温为母亲温暖床铺。

在寒冷的冬天,她总是先躺在母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将床铺暖和,然后再让母亲入睡。

她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被后人传为佳话。

二、卧冰求鲤这是一个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感人故事。

孟宗,一个少年孝子,为了给母亲治病,不惜卧在冰冷的河面上等待捕鱼。

他的孝心感动了河神,河神赐予他一条大鲤鱼。

孟宗将鲤鱼带回家,煮汤给母亲喝,母亲的病情奇迹般地痊愈了。

三、郭巨埋儿郭巨,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

他的家境贫寒,为了赡养母亲,他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粮食。

然而,在挖坑时,他意外地挖到了一坛黄金。

郭巨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得到了这笔财富,使他能够既赡养母亲,又抚养儿子。

四、孝感天地在现代,也有许多孝老爱亲的好人故事。

比如,重庆一位名叫王庆华的男子,他背着年迈的母亲上下班,风雨无阻。

他说:“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当地的佳话。

五、割肝救母2011年,江苏南京的一位名叫陈州的小伙子,为了救患有肝硬化的母亲,毅然决定割肝救母。

手术成功后,陈州说:“只要母亲能健康地生活,我付出一切都值得。

”他的孝心感动了整个中国。

总结:这些孝老爱亲的好人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虎妈”万如会 从不打骂孩子 - 头版 春城晚报

“虎妈”万如会 从不打骂孩子 - 头版 春城晚报

“郁达夫文学奖”2013年9月30日星期一主编赵梅圭首席编辑张大升图编高伟美编潘彬琼校对王利绚组版张学鹏关注A2/03万如会所生活的汉村,是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一个普通的村落,村里居住着83户330多人。

世居在此的人们,多年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被获得过“郁达夫文学奖”的万如会大儿子称为“村庄中的村庄”。

万如会有两个儿子,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乖孩子。

大儿子叫甫跃辉,生于1984年;二儿子叫甫跃成,比哥哥小一岁。

万如会提起两个儿子,一脸幸福,给记者介绍了不少趣事。

甫跃辉读小学三年级时,7公里外的长官司引进了猴子、乌龟、梅花鹿、蛇等动物,长官司变成了动物园,是附近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兄弟俩一直想去动物园看看梅花鹿,但6月的汉村正值插秧的季节,见大人们忙碌于田间地头,兄弟俩只能把想法藏在心里。

最终,好奇心强的兄弟俩还是没忍住,就把想法偷偷地告诉了母亲。

母亲并没怪罪孩子添乱、费钱,很快抽空带兄弟俩去了朝思暮想的动物园。

记者不解,在农忙季节,为什么要花钱带两个孩子去看动物。

“孩子有合理的需求,家长要尽量满足。

”万如会认真地说,不然,孩子以后有什么想法就不会告诉你了。

事实证明,母亲的决定是正确的。

甫跃辉后来把这些美好的经历写成了优美的文字,成名作《少年游》就在那时诞生了。

“孩子刚会说话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话了,我从没骂过他们,更不会打他们。

”万如会慢慢说道,家里的大小事都是我们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商量,谁说得在理听谁的。

记者感叹,这跟传统的教育理念“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截然不同。

万如会如今也会在甫跃辉的书中寻找一家人快乐的痕迹,试着通过看书与儿子交流。

只有初中文化的母亲,大部分时间看不懂儿子写的是什么,打电话时还得向儿子请教。

“跃辉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我们给他讲故事,现在他长大了,有文化了,写出来的东西我们很多都看不懂,轮到他教我们了。

”万如会直白的话语中带着骄傲。

采访中,甫跃辉从上海打电话给母亲报喜,他获得了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马上去南京大学领奖。

“儿童村丑闻”与慈善监督盲区

“儿童村丑闻”与慈善监督盲区
没有约束的人性不可信赖,对 道德的完美要求往往潜伏崩溃 的前景。在国家关于私立福利 机构的立法还没有完成之前, 类似付广荣与沈阳阳光儿童村 的混乱状况,也许还会继续见 诸媒体。
社会对慈善无明确定位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助基 础上的社会救济事业,他是一 种有组织的,民间的,群众性 的互助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 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儿童村丑闻”与慈善监 督 盲区
1
案例简介
沈阳阳光儿童村,由付广荣于2001年9月19日建立,依靠社会捐助维持 生存,现收养43名孩子,他们的母亲都因杀死丈夫而入狱。在媒体褒
扬性报道中,付广荣是一位慈祥的“付妈妈”,戴着眼镜,留短发, 总在微笑。
5月中旬,央视记者曾用镜头记录下这样一个 场景:灶台上并排放着两个大炒锅,其中一个锅 内的汤面上漂着一层荤油,里面有几片白肉和一 些酸菜。另一个锅里则盛着米饭。饭厅两张圆桌, 每桌上都有一盘咸菜,大一点的孩子拿着碗挨个 盛菜,一些年纪小的孩子只是干吃米饭或馒头。
国家缺乏明确目标
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和界 定非常不统一,缺乏明确一致 的标准,因而存在诸多争议。
如何对非政府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明确管理非政府 组织的指导思想与基本 原则。
(三),政府必须监管非 政府组织的设立和相关活 动,避免非政府组织的消 极作用探索监管的科学途 径,实现依法适度监管。
(二)加快相应法制建 设,对非政府组织依法 管理。
(四)对非政府组织加强 引导,加强非政府组织的 独立性和规范性,还要有 健全的法律制度。
感谢聆听!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对这些经历过家庭血腥 场面的孩子,心理辅导很重要,但整个儿童村好 像没一个老师关注这事。付广荣关注的只是不断 地盖楼、盖楼。在儿童村十亩的地盘上,一共盖 了两栋半楼。但这里只有44个孩子和5个员工。 付广荣解释说,盖楼是为了教育来参观的人,将 来作参观者住宿的宾馆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孝敬父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孝敬父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孝敬父母
1.王广义:乡村教师为了赡养患病父母,辞职回家务农,逆境中坚守不放弃。

2. 张志贵:贫困山区青年为了治愈患病母亲,卖掉自己的肾脏,用钱治疗让母亲康复。

3. 李小平:因父亲患有帕金森病,李小平辞去高薪工作,回家照顾父亲,用自己的积蓄和父亲的退休金,共同生活。

4. 朱锦华:中国铁路工人朱锦华,在车站旁边的小屋里,为患有脑瘫的儿子动情忱地照顾,毅然选择生活在爱与责任中。

5. 钟秀珍:76岁的钟秀珍,独自一人照顾生病的儿子,日夜不离,为儿子尽心尽力。

6. 杨文军:退休老人杨文军,用自己的积蓄为患有脑瘫的孙子治疗,为孙子尽力照顾。

7. 蒋志刚:蒋志刚为了治疗患有脑瘫的儿子,卖掉房子,将一家人过得更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8. 李克勤:香港著名歌手李克勤,为了照顾患癌的母亲,取消了所有的演唱会,全心全意照顾母亲。

9. 王振华:20多年来,王振华一直在照顾患有脑瘫的儿子,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儿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10. 李光洁: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李光洁不顾自己的事业,回家照顾母亲,用心守护着母亲的每一个日夜。

- 1 -。

老兵谱新传薪火永相传——追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干休所离休干部晏世禄

老兵谱新传薪火永相传——追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干休所离休干部晏世禄

2019.01下“晏老是我们的恩人,19年来他老人家对儿童村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深情大爱我们将铭记一生,并化为回报社会的力量源泉,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奉献社会……”2018年11月5日,在沈阳同方广场“感动沈阳人物”评选巡讲现场,特殊孤儿创业培训基地沈阳儿童村负责人“付妈妈”付广荣话语中饱含着对“感动沈阳人物”候选人、2018年9月去世的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干休所离休干部晏世禄的深切怀念和感恩之情。

她感谢晏老生前对儿童村作出的巨大贡献,感激晏老家人刚刚捐助的5.1万元爱心款……听着付广荣的讲述,现场的人不禁潸然泪下。

感人一幕的背后,是晏世禄戎马一生、奉献社会、关爱下一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如果我们的后备军———孩子们培养不好,心里就不能踏实。

”这是晏世禄经常对身边人说的话。

用鲜血换来的每一枚军功章,都是一段辉煌历史;身上留下的每一道伤痕,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离休后的晏世禄即使在身患重病期间,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拼搏奋斗,冲锋在关心下一代成长教育的最前沿。

1987年离职休养后,他继续发挥余热。

为宣讲党的历史,他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先后作革命传统报告千余场。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晏世禄牵头在新民市公主屯修建了一座“辽沈战役温家台攻坚战纪念碑”,并捐赠3万元作为温家台小学关心教育下一代基金。

从此,他经常去该校看望师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关爱有困难的学生。

干休所的老同志这样评价晏世禄:“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依然像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只要一息尚存,就不会向病魔和困难屈服。

”“我这次恐怕是过不去了,请同志们为我转达报告如下:在四保临江战役时,天气奇寒,枪栓拉不开,战士脚冻裂,共产党员就带头把枪栓、把战友的脚放在心口上焐热,那时党员和战士穿得一样单薄,有共产党员冲在前面,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这就是战争年代的党员,希望新时代的年轻党员也能有这种精神,时时处处为群众作模范和表率……”2003年7月1日,晏世禄突发急性肠梗阻,高烧不退,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傅家坟村的好书记

傅家坟村的好书记

龙源期刊网
傅家坟村的好书记
作者:
来源:《雷锋》2019年第01期
山东聊城傅家坟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民风淳朴,环境优美。

该村绝大多數村民都是聊城五大名门望族之一——“阁老傅”的后人,傅氏祖茔即坐落于此。

傅东坤,是傅家坟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土生土长的傅家坟村人,也是“阁老傅”的后人。

2018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该村支部书记傅东坤同志获得了湖西街道“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荣誉称号。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傅东坤组建了山东寰球傅氏实业有限公司,吸引全国各地的傅氏宗亲前来投资,积极引进致富项目,改良传统公司运营方式,保证人民群众的收益,村民积极入股参与,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进程。

傅东坤向来以忠孝、家和为处世准则,上任以来,他多次组织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
家庭”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改善了村风民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付姓的起源和历史人物

付姓的起源和历史人物

付姓的起源和历史人物付姓的起源和历史人物,嘿,大家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姓氏——付姓。

说到付姓,首先得说说它的起源。

付姓的来源其实挺复杂的,有不少说法。

有人说,它源自于古代的一个部落,那个部落叫“付”,后来就演变成了姓氏。

也有一种说法是,付姓源于官职名称,有点像现代的职位。

想象一下,如果古代的官员叫个“付大人”,那可真是牛逼哄哄的呀。

接下来咱们聊聊付姓的历史人物。

说到付姓,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付氏宗族的创始人,付振国。

传说他可是个英雄,打过不少仗,真的是一腔热血。

付振国不仅武艺高强,还有一颗热爱人民的心。

他常常带领百姓抗击外敌,真是个无畏的英雄,简直是古代的“超级英雄”。

据说,村里的人都爱喊他的名字,孩子们都愿意学他,哈哈,那时候的偶像可不是什么明星,而是那些为了百姓的安危奔波的人。

咱们再说说付姓的分布情况,付姓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而且在一些地方还是大姓。

就拿河南来说吧,那里付姓的人可是比比皆是,走在街上,碰到一个付姓的几率可不低。

还有一些地方,比如山东,那里的付姓也是挺有影响力的。

走进这些地方,可能一问“你姓啥?”就能听到一堆“付”的故事,真是热闹。

付姓在历史上也有不少文人。

比如说,付士达,他可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听说他写的诗词那是相当动人,很多人都为他的文字所感动。

再想象一下,他在月光下吟诗的样子,那画面简直美得让人心醉。

人们都说,付士达的诗能让人忘却烦恼,真是个文艺范儿的代表。

古代文人多是风雅之士,付士达也不例外,简直是个潇洒的才子。

还有一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付姓人物,叫付震。

他可是个经济学家,专门研究古代的商业。

他的理论在后来的商业发展中影响深远,估计当时的人都觉得他特别聪明。

想想看,如果当年有商业咨询这种职业,付震肯定会是最抢手的那一位,大家都想请教他一些赚钱的窍门。

说到付姓的历史,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付天贵。

听说他是个行医的高手,治病救人那是一把好手。

村里的人们常常找他看病,没事的时候还会聚在一起聊聊人生,简直就像古代的“黄帝内经”一样,哈哈。

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家庭纽带的力量、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平衡,共同成长的

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家庭纽带的力量、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平衡,共同成长的

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家庭纽带的力量、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平衡,共同成长的故事"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家庭纽带的力气":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很多传统的家庭关系模式渐渐消逝。

然而,东北地区的一个家庭却展现了一种令人艳羡的关系模式——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家庭纽带的力气而为人称道。

这个东北大叔四世同堂的家庭,包括了四代人: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儿子。

与传统的父子关系不同的是,这个家庭中还融入了婆媳关系,即妻子作为婆婆,儿媳作为媳妇。

这种特别的家庭结构,不仅让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为每个人供应了更多的互动和支持。

在这个家庭中,东北大叔以其慈爱的笑容和豪爽的性格为家庭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他擅长与人沟通,敬重每个家庭成员的共性和选择,从不强加自己的意见。

他的存在使整个家庭布满了暖和和欢乐,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支柱。

婆媳关系是家庭中最简单消失冲突的关系之一,但在这个东北大叔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婆媳之间却形成了一种亲热无间的关系。

婆婆以她的才智和温顺赢得了儿媳的敬重和信任,而儿媳则以她的孝心和勤劳赢得了婆婆的宠爱。

她们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在困难的时候共同面对,成为了对方的知心伴侣。

这种家庭关系模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独特的成长环境。

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学会了共享和关爱,感受到了更多的爱和关怀。

父亲和祖父作为家庭中的男性角色,传递给孩子们顽强、英勇和责任的价值观。

而婆婆和儿媳则教给孩子们如何相互敬重和关怀他人,培育了他们的社交力量和情感才智。

这个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的家庭向我们展现了家庭纽带的力气。

他们通过相互理解、支持和敬重,建立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这种家庭模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也对孩子的成长和进展产生了乐观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东北大叔四世同堂婆媳关系的家庭模式或许只是个案,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索。

幸福与家——记吉林好人·最美家庭标兵付广娟

幸福与家——记吉林好人·最美家庭标兵付广娟

幸福与家——记吉林好人·最美家庭标兵付广娟作者:盛富轩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6期付广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传承良好家风,从小事做起,在真诚中演绎。

付光娟家庭是一个祖孙三代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敬互爱的和谐幸福之家。

公公婆婆都是有着将近50 年党龄的老党员,婆婆当年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她有着中华妇女传统的勤劳与善良、大气与宽容。

公公曾是工会主席,自己没读多少书,但通情达理,任劳任怨。

付广娟在1999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 年的时间,她一直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休婚假,孩子不到百天就接着带毕业班。

可能是受她的影响,儿子在班级中是第一批入队的,也是第一批入团的,在儿子心目中,这些优秀的组织就是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他积极、上进、阳光。

2017 年9月,付广娟儿子考入了清华大学。

付广娟的爱人也继承着公公婆婆的传统,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善于思考,用心做教育,所带的班级总是成绩最优秀的。

教育是合力在教育方面付广娟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

爸爸负责接送孩子,妈妈负责家里的日常家务;爸爸负责儿子的理科学习,妈妈负责儿子的文科学习。

公公婆婆虽然年岁已高,但也会经常学习,家里常年订阅报纸,他们了解社会,了解教育。

公公在近70 岁的时候学会了电脑,有关电脑的问题一直不停地问儿子。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现在公公已经可以上网、发短信、用微信、发视频。

公公婆婆在社会中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也理解付广娟夫妻二人的教育理念,支持他们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从来没有太多家庭分歧。

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学校家长会之后,付广娟家庭都会召开一个全员的家长会,大家一起探讨这段时间在自己的领域里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教育的合力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公公婆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都理解与支持儿子儿媳的工作。

付广娟当了20 年的班主任,带过的一千多个孩子几乎都做过家访,每个假期都很少在家。

刘付氏来历

刘付氏来历

刘付,读音作liú fù(ㄌㄧㄡˊ ㄈㄨˋ),亦写作“刘傅”,中国姓氏]山底开基始祖刘傅丽川姓氏演化“刘付”原写作“刘傅”。

刘傅,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代傅鸾,属于合姓为氏。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后,“刘傅”的新一代误把“傅”简写作“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读书时姓氏就是写“刘付”,但父辈的人现在还是写“刘傅”),目前,在公众场合,一般都以“刘付”代替了“刘傅”,但两种写法都有,都是同一姓氏。

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代傅鸾,属于合姓为氏。

上古时期,黄帝的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被封于傅邑(),故其一部份子孙便以地名称为姓氏,称傅(付)氏。

由于该支傅氏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因此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传至大始祖傅腾宵,为明朝翰林院庶吉士,妻谢氏,生六子。

次子傅鸾,号鸣凤者,即刘傅氏之始祖。

傅鸾应广东都堂韩榜之召,于明孝宗弘元年戊申岁(公元1488年),带了妻子杜氏,背了婴儿,与胞弟一起从福建上杭县城关珠玑巷迁往广东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陆川县交界处的“山底”(地名)开基。

由于旅途遥远,傅鸾邀请了同巷居住的盟兄刘荣相伴,千里跋涉,历经风雨,当他们才走到广东韶州府境内时,傅鸾不幸患病而逝,遗下了寡妇孤儿。

傅鸾的胞弟与盟兄刘荣继续陪着杜氏带了遗孤傅丽川,历尽辛苦,终于到达广东廉江地区的山底(今广东廉江石角镇山腰管理区)。

不久,杜氏由于身心交瘁,一病不起,盟兄刘荣便担起了“托孤”的责任。

当傅丽川长大成人后,为了回报养父刘荣的承危抚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

从此百家姓中新增了“傅刘”这个实际以二姓相合的复姓(合姓)。

有一年,刘傅氏二世祖万金(傅丽川)上京考试,报名时即写“傅刘万金”。

考官大惑不解,问他:“百家姓里哪有此姓?你为什么这样写?”傅刘万金把原委说过一遍后,考官很认真地说:“生身不如养身大,生身父母能生你,他(她)们早逝,无法尽父母之责,将你养育成人长志,故养身父姓应放在生身父姓之上,也就是说应将“傅刘”二字倒过来,即刘傅(刘付)。

付姓现代名人资料

付姓现代名人资料

付姓现代名人资料当代傅姓的人口已达614万,为全国第三十六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1%。

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傅姓人口由44万增到614万,大约14倍。

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

傅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13%]、湖南[11.5%]两省区,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的24.5%;其次,分布于云南[9.1%]、安徽[8.1%]、浙江[6.3%]、福建[6.2%]、江西[6.1%]、四川[5.6%]、河北[5.1%]七省的傅姓又达46.5%。

山东为傅姓第一大省,占全省总人口0.8%。

全国形成了北山东、南湖南、西南云南三块傅姓聚集区。

在近600年间,傅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民流。

当代傅氏的分布频率傅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鲁苏皖赣四省大部、闽西、湘东、滇西南、辽西、黑龙江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傅姓人口达到1.5人以上,中心地区最高达到3人以上。

傅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1.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0.5%,傅姓人口约189.7万;0.5-1.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7.5%,傅姓人口大约337.5万;不足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傅姓人口大约86.8万。

傅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傅姓在云南也是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傅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大部、四川西南、贵州西北、湖南大部、江西、福建西部、浙江西部、江苏北部、山东中部、河北东部、黑龙江东部、陕甘川交汇地区,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云南西南地区高达1.8%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需积的13%;四川大部、陕甘宁南部、湖北、湖南西部、广东东部、闽浙东部、皖苏、鲁东和鲁西、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东北大部地区,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4%;其他地区,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3.6%,其中比例不足0.2%的占国土需积的30%付姓现代名人精粹陕西现代付姓名人:付智琳1951年9月生,陕西户县人,本科文化,中共党员,户县草堂镇党委书记。

“火夫”妈妈

“火夫”妈妈

“脸大脖子粗,不是经理就是火夫。

”记得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这句话让我想起体型胖胖的妈妈,她足有180多斤,赶上围家重量级摔跤队员的体重了。

她圆圆的脸上泛着红晕,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样子十分可爱。

她出身厨师世家,厨艺可谓无与伦比。

记得前些日子,妈妈带着我陪同事去餐厅吃饭,当服务员上了一道“鱼香日本豆腐”时,只见盘子里红红的、软软的豆腐飘着诱人的香味,妈妈忍不住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腐放在嘴里,回味了一下,然后说:“好吃,好吃!大家快来尝尝。


我和妈妈的同事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说:“看把你美的,有那么好吃吗?”妈妈点点头。

我舀了一勺豆腐放进嘴里,觉得这道菜的味道很一般。

没想到,就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到超市里买了一袋豆瓣辣酱和一盒日本豆腐。

做晚饭的时间到了,妈妈拿着配料单,像个孩子似的兴冲冲地跑到厨房,做起了这道“鱼香日本豆腐”。

只见妈妈往锅里倒了少许油,等油冒出了一缕缕白烟,妈妈快速地将配好的佐料放进锅里,挥动铲子不停地翻炒,然后,又将豆腐倒进锅里搅拌,不一会儿,妈妈把这道菜做好了端上桌子。

“快尝尝这豆腐!”只见脸上滚动着汗珠的妈妈急切地催促道。

我小心地夹了一筷子豆腐,吹了吹,然后放到嘴里,顿时感到豆腐软软的、细细的、滑滑的,不禁大声叫道:“真好吃!”转眼间,这道菜就被家人一扫而光了。

渐渐地,妈妈学会了做一道道美味佳肴。

有这样一个“火夫”妈妈,我感到十分幸福。

向付召家庭背景

向付召家庭背景

向付召家庭背景付召是一个家庭背景非常丰富的人。

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母亲则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

这样的背景使得付召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优质的资源和机会。

付召的父亲在商界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创办了一家大型企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使得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他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积累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上。

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

付召的母亲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她教授的学科是语文。

她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她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教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她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赏。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付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父母亲给予了他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付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各项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付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还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他在学校的辩论队中担任主要角色,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还参加了学校的社团活动,担任干部职务,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付召的家庭背景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商业和教育的精英圈子。

他的父母亲的朋友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的经验和见识对付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付召从小就听到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和经验,这些故事激励着他不断努力奋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付召的家庭背景给了他很多优势,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压力和责任。

他深知自己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家人争光。

他也明白自己要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将家族的事业发展得更加辉煌。

付召的家庭背景给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但他并不仅仅满足于此。

他明白成功不是靠背景和资源就能轻松获得的,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争取。

他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付召的家庭背景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万物有灵 祖先神的乔迁之喜

万物有灵   祖先神的乔迁之喜

万物有灵祖先神的乔迁之喜满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和敬祖观念,并在萨满信仰中逐渐形成族人、家人定期聚集祭神拜祖的祭祀习俗。

1747年清朝颁布了《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族祭祖的习俗延续至今。

冬季来临,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的农民刚将地里的庄稼收回来,冬雪就将那片黑色的土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丰收过后,宁安市乡间不同姓氏的满族人就开始张罗着一年中最大的家族盛典――祭祖。

他们在大察玛(萨满祭司)的带领下唱起神歌,跳起舞蹈,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歌颂家族的兴旺和睦,祈福生活的平安幸福。

宁安,古称“宁古塔”(满语),是满族先祖肃慎人故地,清皇族先祖所居之地,至今居住着关、付、杨、吴、徐、赵等几大满族氏族。

为崇敬祖先的功德,各家族一直以“三年小祭,五年大祭”的方式举行祭祀先祖的活动。

今年,是付氏家族举行大祭的年份。

一大早,宁安市海浪镇宁西村74岁的付吉林就将自家庭院内的积雪打扫干净,然后,站在门外的台阶上迎候着本家族的老小来给供奉在上屋的祖先神“搬家”――这是今年祭祖活动的头等大事。

作为付氏家族的掌门人――穆昆达(族长),付吉林家上屋的西炕上面供奉着付氏家族的祖先神位和家谱匣子。

每逢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主管祭祀的大察玛才能将祖先神位“请”下来。

今天付氏家族不仅要举行大祭,还要将祖先神位“请”到离宁西5华里远的大依兰村去。

在那里,付吉林的堂孙付贵君为“祖先神”盖了四大间砖瓦结构的祠堂和专供家族祭祀用的一个院落。

付吉林接过大察玛“请”下来的装有祖先神位的木匣子,出门坐上了路虎越野车。

付吉林不知道自己坐的车有多好,可同样的仪式让他想起18年前的往事:那年自己被族人推举为穆昆达(族长),从大依兰村往家迎接祖先神位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冬天,一挂两匹马的大车,连跑带颠走了半个多小时。

今天开车只需10多分钟就到了,付吉林透过车窗,看见了挂在祠堂大门上那个象征满人家族祭祀的挂红草把。

所有参加祭祖的族人跪在祠堂院子的大门外,迎接着祖先神位的到来。

【父母学堂】四位冠军妈妈金牌育儿经

【父母学堂】四位冠军妈妈金牌育儿经

【父母学堂】四位冠军妈妈金牌育儿经无论现在的身份是奥运官员、公司董事长或者公益代言人,她们都曾经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奥运冠军,都珍藏着戴上奥运金牌那一刻的荣耀与辉煌。

而现在,她们有了另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妈咪。

乒乓球冠军邓亚萍现在身份:北京奥运会奥运村部副部长冠军经历: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先后获得多个世界冠军头衔,在第25届、第26届奥运会上获得4枚金牌,是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

一则广告成为视频网站上的热点话题。

这是邓亚萍和妈妈一起拍摄的强生为“妈妈的爱”喝彩广告。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段妈妈深情的独白:“只要你正直,善良,脚踏实地,坚持或放弃,妈妈都支持,要做就做最好,在别人眼里你是冠军,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个孩子……”画面里的小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长大了。

成为世界著名的运动员,也成为一名母亲。

而当邓亚萍抱起孩子时,她又一次重复了那句话:“只要你正直,善良,脚踏实地。

”妈妈的心其实就是如此,不管她多么普通或是多么杰出,只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妈妈”,她们的想法就会变得毫无二致。

当我们经历重重检查手续,坐进邓亚萍在奥运大楼的办公室中,听她聊起孩子、家庭和自己的工作时,这种印象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证。

爱,同时意味着责任。

儿子林瀚铭是2021年3月出生的,瀚和汉字同音,有广阔之意,又和翰林的翰相近;而铭则是希望孩子记住所有值得纪念的事情。

两个字就有说不尽的含义,邓亚萍的一片爱子之心也体现无余。

也许换了另一个人,33岁的年纪才当妈妈,还有学业要继续完成,再加上繁重的社会工作,这样的挑战很难应付。

但对成功地完成了那么多次超级转型的邓亚萍来说,这并不算是有难度的问题。

虽然也碰到“他虽然小却能控制我,我得根据他的需要调整生活节奏”这样的问题,但邓亚萍很快适应了,并且逐步培养出了自己的育儿风格。

“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我教育孩子的态度是和父母教我的方式一脉相承的。

我记得一件事情,那是10岁左右,我想加入省运动队却被拒绝了,原因是我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打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侧记
文:《中华儿女》(海外版)中国影响力杂志︱贺斌我国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他说:“付广荣女士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旗帜”。

与该评价如出一辙的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法治思想家、“法治三老”之一的郭道晖教授也说:“付广荣从事的是伟大光荣正义的事业,对于公民社会与公民责任的培育意义重大”。

这位付广荣女士,缘何能获如此高的评价?恐怕要从64个“特殊孤儿”说起。

(左:我国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先生。

右:中国著名法学家、法治思想家、“法治三老”之一的郭道晖教授)
1999年时,因一次帮扶活动作为律师的付广荣结识了“高墙”内的特殊母亲们。

这些“高墙”内服刑的母亲们都是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冲动杀人的妇女。

在以极端方式解决家暴问题,也断送了她们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未来。

当冷静下来后,她们这些特殊群体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

在这次帮扶活动中,付广荣亲身感受到“高墙”内这些母亲,对孩子的愧疚、思念与担忧,而这些也折磨着她们的身心,让她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堪比服刑更残酷。

女犯们沉沉的嘱托和殷切的期望,让付广荣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以及对这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的冷静思考。

那些孩子有的在街上乞讨,吃无所食,睡无所居,饿得胃穿孔,个别孩子看不到人生的出路喝老鼠药自杀……看着身边悲剧的发生,一个想法浮现在付广荣内心深处,她决定收养这些命运多舛的孩子。

为此,付广荣卖掉了自己的律师楼和家产成立了“阳光儿童村”。

“阳光儿童村”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原东陵区前进乡。

自成立起就得到一些个人、团体和部分企业的支持。

孩子失去了父母,但付广荣却给与了他们一个自己的“家”,让她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付广荣也被他们亲切的称之为“付妈妈”。

作为东北乃至全国首家因家庭暴力犯罪而衍生出的儿童救助机构,“阳光儿童村”为社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2002年,辽宁省委宣传部、司法厅、教育厅和团省委在考察了“阳光儿童村”后,决定在“阳光儿童村”的基础上组建“辽宁省法制道德教育基地”,并
任命付广荣为“辽宁省法制道德教育基地”主任。

同时,建立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作为基地的重要成果。

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填补了我国展馆领域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以文字、图片和多种形式记录展示了儿童村的历程,是儿童村历史在文化层面的一个提升。

展馆是这些“特殊儿童”的家,而这些“特殊儿童”又是展馆的灵魂塑造者,他们的切身经历,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现实的强烈感染力,这是其它类型展馆难以具备的条件。

几年内,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因其历史创新性而声名在外,先后接待了约400万参观者,有的甚至是全家包机专门前来感受爱的意义。

很多人在展览馆里,纷纷落下了眼泪。

当他们看到服刑中的母亲们与孩子们相对自由的探视模式所彰显的人性关怀时,内心无比震撼。

另外,在付妈妈和相关部门的长期努力下,2005年8月辽宁对关于对孤儿认定的条款加以修订,加入了“父母服刑期间,尚没有确定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比照享受孤儿的待遇……”这则条文使这群孩子的有了法律上的认定与支持,儿童村的孩子可以比照孤儿待遇走进福利院。

付妈妈的心落地了,但随着这群孩子的成长新问题出现了,即按规定“辽宁孤儿学校”不收留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孩子。

而这些孩子尚未成年,情感未成熟,又无工作技能,身份也时常遭人歧视,如果一旦强行推向社会,这些脆弱的孩子,必定会遭遇精神和生存的双重考验易出偏差,甚至可能被逼入极端危害社会。

付妈妈在目睹几个孩子步入社会的悲惨遭遇后,毅然把这个“家”再次对他们开放。

2006年,辽宁省部分老领导获悉相关情况后,决定成立“辽宁省特殊孤儿创业培训基地”。

该基地不光面向儿童村的即将成人或成人的孩子,也将
少年犯监狱释放出来无家可归的孩子纳入其中。

这些孩子将反家庭暴力展览馆作为了自己心中的“家”,他们可以说既是展馆的建设者、看护者,也是展馆得以发展延续的灵魂所在。

这在国内外是具有创新意义和重大社会探索价值的,因为其它任何一家同类机构均不具备这些独一性的内容,对于教育更是具有一定的重大意义。

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

家庭暴力的范围从农村向城市、从低文化素质向高文化素质人群蔓延……付妈妈筹建的儿童村和展览馆正是针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作出了独特探索,通过照顾因家庭暴力悲剧所造成的不是孤儿却惨过孤儿的特殊群体,既能教育涉家庭暴力事件的双方,更能教育后代。

付妈妈和孩子们在社会各界所做的报告会,场场轰动,感人肺腑。

沈阳反家庭暴力展览馆的出现,是对时代进步的具体诠释。

展览馆成立以来,对于宣传当前国家的政策法规、建设和谐家庭、推进人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2005年,中组部一位副部长评价说:“辽宁阳光儿童村的存在是辽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原辽宁省副省长陈淑芝也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随着,辽宁阳光儿童村的故事深入人心饱受称赞,全国200多家“党员先锋”栏目也播出了这里发生的温暖故事。

如今,这里不但是一座屹立的展览馆,也成为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司法研究科研基地。

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孤儿创业培训基地的文化价值巨大,深远社会意义、影响不可低估。

2011年3月,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反家庭暴力法起草领导小组副组长皮艺军带队专程来沈阳儿童村、展览馆参观调研,他认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在反家庭暴力方面做得这么有代表性的地方。

5月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制定。

展览馆切实推动了有关家庭暴力相关犯罪人员改造及其子女教育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力促进了有关家庭暴力防治方面的中国法制建设。

2015年6月25日,沈阳儿童村为成年的几个“特殊孤儿”举办了意义非凡的婚礼。

这场婚礼是在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大合唱中进行的,祥和而有故事。

婚庆由辽宁省孤儿创业培训基地、沈阳军区联勤部第四干休所、东方嘉艺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主办。

付妈妈说:“军区联勤部第四干休所与儿童村牵手16年,共同为16名特殊孤儿举办了婚礼,目前已有六家生儿育女”。

当新人交换戒指的那一刻,孩子们和付广荣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止不住流泪。

至今,已经六十多岁的付妈妈,在15年中为64个素不相识的孤儿耗尽了心血,但她无怨无悔,善良与正义支撑着她的人生选择。

2010年时,付妈妈入围诺贝尔和平奖,虽然最后与这个奖项失之交臂,但她的事迹却吸引了全世界更多的目光,也为世界在反家暴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付妈妈著作的《我和37个女杀人犯孩子的故事》后来经马来西亚教育委员会翻版,马来华人每个家庭一册影响更为广泛。

德不孤,必有邻。

付妈妈作为一个平凡人却做了不平凡的事。

她和她的64个孩子的故事也感动着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他们纷纷施以援手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份特殊的慈善事业,挽救一个个身处苦难的辍学儿童。

付妈妈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她用行动让社会认识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也用行动让这群孩子认识到社会的温暖,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法守品树德的人。

这些也将唤起更多人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爱与重视,警示天下父母知法守法、珍爱家庭、珍惜拥有。

延伸阅读:
【书籍概况】《国家人物志》是凤凰书城传记类图书推荐作品之一,也是著名媒体总编贺斌精心编撰的第一部人物百科全书。

全书涵盖面广泛,行文清晰,重点拿捏恰当,内容有的放矢。

该书大部分人物传记见诸报端,部分作品被电视媒体所采纳。

作者现任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儿女》(海外版)中国影响力杂志新媒体部总编,通过对不同行业人物人生历程的解读,全程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波澜人生,让读者窥探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人物。

这种传达社会声音的方式,让《国家人物志》变成一本即是了解中国时代人物的杰出读本,又是一部通过时代人物解析当下中国的经典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