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习题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每课一练 鲁科版

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每课一练 鲁科版

【创新方案】2014年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对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B.木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着碳单质、CO和CO2之间的转化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答案:B2.[双选题]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NaHCO3和NaOH B.NaOH和CO2C.Na2CO3溶液和CO2D.Na2CO3和HCl解析:A项:NaHCO3+NaOH===Na2CO3+H2OB项:CO2(少)+2NaOH===Na2CO3+H2OCO2(足)+NaOH===NaHCO3。

C项:Na2CO3+CO2+H2O===2NaHCO3D项:向稀HCl中滴Na2CO3溶液:2HCl+Na2CO3===2NaCl+H2O+CO2↑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HCl:先Na2CO3+HCl===NaCl+NaHCO3后NaHCO3+HCl===NaCl+H2O+CO2↑答案:AC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OH-===HCO-3B.NaHCO3与盐酸反应:CO2-3+2H+===CO2↑+H2OC.Na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HCO -3+OH -===CO 2-3+H 2OD .实验室中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CO 2:CO 2-3+2H +===H 2O +CO 2↑解析:B 项中应是HCO -3与H +的反应;C 项中Ca 2+参加反应生成CaCO 3沉淀。

D 项中是CaCO 3与H +的反应。

答案:A4.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 +和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1∶2C .1∶3D .1∶4 解析:设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和b mol ,ACO 3~2H +~ CO 2↑,A(HCO 3)2~2H +~2CO 2a mol 2a mol a molb mol 2b mol 2b mol(2a +2b )a +2b=65得a ∶b =12。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及碳酸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4.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1)动植物间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动植物遗骸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三方面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2)海水中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溶于水的二氧化碳逐渐转变为碳酸盐沉积海底形成新的岩石。

这些碳酸盐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盐而溶于水中归于海洋。

(3)自然现象中的碳的转化火山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喷发到大气中,地壳剧烈变化后,死亡的热带植物经过漫长的过程转化成煤。

2.实验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加热时该溶液又变浑浊化学方程式①Ca(OH)2+CO2===CaCO3↓+H2O;②CaCO3+CO2+H2O===Ca(HCO3)2;③Ca(HCO 3)2=====△CaCO 3↓+CO 2↑+H 2OCO 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1)少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CO 3(或Na 2CO 3),足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HCO 3)2(或NaHCO 3)。

(2)碳酸正盐与CO 2、H 2O 反应生成酸式盐。

(3)稳定性Na 2CO 3>CaCO 3>NaHCO 3。

例1 CO 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CaCl 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ClO)2溶液答案 A解析 A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不可能生成CaCO 3;B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C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Ca(HCO 3)2;C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B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Ba(HCO 3)2;D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二氧化碳少量时生成CaCO 3和HClO ,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Ca(HCO 3)2和HClO 。

高中化学3_1_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时作业鲁科版

高中化学3_1_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时作业鲁科版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A 组——知能训练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下列反映中不属于自然界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A .CO 2+H 2OH 2CO 3B .6n CO 2+5n H 2O ――→光叶绿素(C 6H 10O 5)n +6n O 2 C .NH 3+CO 2+H 2O +NaCl===NaHCO 3↓+NH 4Cl D .CaCO 3+CO 2+H 2O===Ca(HCO 3)2解析: 反映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是工业上制备纯碱的一个反映,不属于自然界减缓“温室效应”的反映。

答案: C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常利用的方式是( ) A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通过灼热炭C .通过水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解析: CO 不溶于水,与酸、碱都不反映,CO 有还原性,与C 不反映,与CuO 反映:CuO +CO=====△Cu +CO 2。

答案: D3.将CO 2气体通入CaCl 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 A .硫酸氢钾溶液 B .碳酸氢钙溶液 C .氯水D .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只有将CO 2通入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CO 2-3,并与Ca 2+结合形成CaCO 3沉淀;而A 、C 项中的溶液均显酸性,不能形成CO 2-3;碳酸氢钙中虽然有大量的Ca 2+和HCO -3,但CO 2-3的量仍然很少,无法形成CaCO 3沉淀。

答案: D4.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A .Na +、CO 2-3 B .Na +、HCO -3 C .HCO -3、CO 2-3D .Na +、OH -解析: 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发生反映:2NaOH +CO 2===Na 2CO 3+H 2O ,通入过量CO 2时发生反映:NaOH +CO 2===NaHCO 3,能够看出Na +反映前后不发生转变,当CO 2过量时,CO 2-3转化为HCO -3。

鲁科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同步练习3

鲁科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同步练习3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分层训练[基础过关]题组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A.氯化钙溶液B.石灰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D.漂白粉溶液答案 A解析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故无沉淀产生;CO2与Ca(OH)2可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产生沉淀;因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要小且反应消耗水,当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时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使溶液中有NaHCO3晶体析出;漂白粉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可产生沉淀。

2.对如图所示碳循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联合国气候大会讨论的减排议题主要涉及反应①B.反应②主要在植物体内完成C.反应③是造成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原因D.反应④⑥是为缓解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答案 C解析联合国气候大会讨论减排,主要是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A正确;反应②是光合作用,B正确;反应①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通过反应④⑥,将CO2转化成了其他有用的物质可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

3.标准状况下,将0.672 L CO2通入含1.6 g NaOH的溶液中,反应后得到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2.74 g,则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1∶2C .2∶1D .2∶3答案 B解析 NaOH 与CO 2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比例不同,产物会有所不同,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依据两个守恒:钠守恒和碳守恒。

n (NaOH)= 1.6 g 40 g·mol -1=0.04 mol ,n (CO 2)=0.672 L 22.4 L·mol -1=0.03 mol ,假设混合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和y :根据钠元素守恒得:2x +y =0.04 mol ;根据碳元素守恒得:x +y =0.03 mol ;解得:x =0.01 mol ,y =0.02 mol ,所以n (Na 2CO 3)∶n (NaHCO 3)=1∶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同步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同步练习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基础过关1.下列是关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B.木炭燃烧过程中,存在碳单质、CO和CO2之间的转化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是()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以下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比较归纳正确的是()A.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B.三种转化关系中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C.三种物质都只能与氧气反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D.三种物质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B.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两者与CO2反应的产物也相同C.CO2通入CaCl2溶液中能生成沉淀D.过量CO2通入Ca(OH)2溶液能生成沉淀5.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是()A.Na2CO3溶液B.CaCO3C.NaHCO3溶液D.Na2SO4溶液↑+H2O表示的是()6.下列各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C+H+COA.碳酸氢钾溶液B.纯碱溶液C.碳酸氢钙溶液D.小苏打溶液,所得溶液中的C和HC的物质的量浓度7.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之比约是()A.1∶3B.2∶1C.2∶3D.3∶28.由甲气体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甲气体乙气体丙气体乙气体丁固体则甲、乙、丙、丁分别为()A.CO2、CO、O2、CaOB.O2、CO、CO2、CaCO3C.O2、CO2、CO、CaCO3D.CO、CO2、O2、Ca(OH)29.把CO2通入含NaOH 0.8 g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固体1.37 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A.0.44 gB.0.66 gC.0.88 gD.都不是10.碳是自然界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转化、循环,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物质世界,如图为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图。

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5·泉州高一检测)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蔬菜大棚中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主要原因是它能( )①灭虫②加强光合作用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④增加土壤养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CO2无毒,因此不能用来灭虫;CO2也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故选B。

2.(双选)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2+2OH-C+H2OB.少量小苏打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钙溶液混合:HC+Ca2++OH-CaCO3↓+H2OC.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H++HC CO2↑+H2O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2H+CO2↑+H2O【解析】选B、C。

CO2足量,离子方程式应为CO2+OH-HC,A错;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用化学式表示,D 错。

3.(2015·绵阳高一检测)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情况中气体x和固体y的组合可能是( )A.CO2和Na2O2B.H2和Na2CO3C.CO和CuOD.H2和Fe2O3【解析】选C。

CO2和Na2O2反应生成氧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错;Na2CO3受热时不分解,H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CO和CuO反应生成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量的CO也可以燃烧,C正确;H2还原Fe2O3生成水,与石灰水不反应,D错。

【互动探究】(1)试写出上述C项中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提示:CO还原CuO的反应:CO+CuO CO2+Cu;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2++2OH-+CO2CaCO3↓+H2O。

(2)若B项中固体y为NaHCO3,能否观察到上述相同的实验现象呢?提示:能。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除掉CO2的氢气可以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同。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学案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学案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习目标1. 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2. 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

3. 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4. 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1. 能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原理,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

2. 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学习难点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学习探究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 溶洞形成的模拟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澄清,加热该溶液又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①②③2. NaOH 溶液与CO 2反应的实验探究要用NaOH 溶液与CO 2反应制备Na 2CO 3,由于通入的CO 2用量难以控制,难以直接反应获得纯净的Na 2CO 3溶液。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50 mL NaOH 溶液吸收CO 2气体制备Na 2CO 3。

为防止通入的CO 2过量而生成NaHCO 3,他设计了如下步骤:①用25 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CO 2气体,至CO 2气体不再溶解。

按他的设计,第①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小心微热溶液1~2分钟。

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 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1)该同学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 2CO 3?为什么?(2)装置A 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盐酸,可否使用纯碱代替石灰石?为什么?(3)装置B 使用的试剂是什么?起什么作用?为了后续的微热、混合等实验,C 处装NaOH 溶液的容器还可使用什么实验仪器?(4)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②③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微热更合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1)原料:和。

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题库 3-1 碳的多样性 含解析

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题库 3-1 碳的多样性 含解析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讲碳的多样性一、选择题1.碳是自然界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转化、循环,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物质世界,如图为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图。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过程①中还可能有另外的含碳物质产生B.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C.加速过程②将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只有使图中所示的各转化的总体保持基本平衡,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解析首先读懂图,看清楚过程①、②表示的意义,再提取所学知识逐项验证。

腐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不但能生成CO2,也会生成其他含碳物质,如CH4等,A项正确;据图示可知,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B项正确;加速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项不正确;只有CO2的释放和消耗保持基本平衡,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C2.C60的发现导致了一门新兴学科-—球碳化学的兴起.C60指由60个碳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C60分子所组成的物质,C60分子与现代足球非常相似,故C60又叫足球烯。

目前已证明,C60与金属钾作用得到一种物质K3C60,其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能。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解析C60是单质.答案A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解析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的CO2中含有HCl和水蒸气,一般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答案C4.有关Na2CO3和NaHCO3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相同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少B。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练习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练习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换。

2.了解高炉炼铁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3.了解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知识清单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转化示意图(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 2,形成葡萄糖,并释放出O 2,葡萄糖再转化为淀粉。

(2)空气中的CO 2有很大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溶于水中的CO 2逐渐转变为碳酸盐。

这些碳酸盐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盐溶于水归入大海。

2.溶洞及钟乳石的形成原理(模拟实验)。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溶洞的形成:CaCO 3+CO 2+H 2O===Ca(HCO 3)2钟乳石的形成:Ca(HCO 3)2=====△CaCO 3↓+H 2O +CO 2↑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

(1)原料:焦炭和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

(2)过程(实际起还原作用的是CO )。

①CO 的产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O 2=====点燃CO 2;C +CO 2=====高温2CO②铁矿石被还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Fe 3O 4+4CO=====高温3Fe +4CO 2;FeO +CO=====高温Fe +CO 2。

焦炭在高炉炼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燃烧提供能量,生成还原剂CO ,使CO 将Fe 2O 3还原为Fe 单质。

2.C 、CO 、CO 2的转化关系。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2C +O 2=====点燃2CO (不完全燃烧);②2CO +O 2=====点燃2CO 2③C +O 2=====点燃CO 2(完全燃烧);④CO 2_+C=====高温2CO 。

3.水垢的形成。

(1)水垢主要成分含有CaCO 3;(2)形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Ca(HCO 3)2=====△CaCO 3↓+CO 2↑+H 2O 。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习题鲁科版必修1

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习题鲁科版必修1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主要是(C)A.CO2+2NaOH Na2CO3+H2OB.CaCO3+CO2+H2O Ca(HCO3)2C.6CO2+6H2O C6H12O6+6O2D.CO2+C 2CO2.向0.1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B)A.Na+、B.Na+、C. 、D.Na+、OH-3.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明显变化的是(A)A.饱和碳酸钠溶液B.氢氧化钠稀溶液C.饱和小苏打溶液D.氯化钙溶液4.向一定浓度下列物质的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最后肯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A)①Ca(OH)2②Na2CO3③CaCl2④Ca(ClO)2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6.(双选)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A.Na2CO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Ba2+BaCO3↓B.少量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反应:+OH-+H2OC.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H+CO2↑+H2OD.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Ca2+CaCO3↓7.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及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硫酸(无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

则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C)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CO和H2B.一定有CO、CO2和水蒸气C.一定有H2、CO2和HCl,一定没有NH3D.有CO2和水蒸气,可能有NH38.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 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A.PbOB.Pb2O3C.Pb3O4D.PbO29.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D)10.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习目标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能从原理上解释溶洞、钟乳石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的有关反应;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学习重点了解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学习难点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知识梳理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转化形式2.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木炭的燃烧写出上图中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3.水垢的主要成分:______和Mg(OH)2。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

[交流讨论]1.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2.请你思考并写出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合作探究一、CO2、CO2-3、HCO-3之间的相互转化上述实验最终[思考交流]1.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有何现象?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2.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所得溶液的成分如何?[名师点津]CO2、CO2-3、HCO-3之间的相互转化典型反应①CO2与足量的碱反应:CO2+2NaOH===Na2CO3+H2O②足量CO2与少量的碱反应:CO2+NaOH===NaHCO3③碳酸盐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二、图像题探究[思考交流]你能根据上述方法作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气体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 2气体体积间的关系图吗?[名师点津]用图像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的基本表述方式,简约化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思维特征,而图像题正是化繁为简的方法。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后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后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后篇巩固提升A组基础巩固1.地球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含量上升,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即产生“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B.CH4是目前全球变暖的最主要温室气体C.大气中CO2含量猛增,会破坏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平衡D.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O2。

2.对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B.木炭燃烧过程中,存在碳单质、CO和CO2之间的转化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3.要除去CO2气体中的CO,常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B.通过燃烧的炭层C.通过水D.通过灼热的CuO粉末不同于CO2的性质是它具有还原性,要除去CO应选氧化性的物质与之反应,将其耗尽,CuO具有氧化性,且反应后会生成CO2。

4.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硫酸氢钾溶液B.碳酸氢钙溶液C.氯水D.氢氧化钠溶液CO2通入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C,并与Ca2+结合形成CaCO3沉淀;而A、C项中的溶液均显酸性,不能形成C;碳酸氢钙中虽然有大量的Ca2+和HC,但C的量仍然很少,无法形成CaCO3沉淀。

5.无色气体X与灼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Y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无色气体X,则X、Y分别是( )A.O2、CO2B.CO2、COC.CO、CO2D.O2、CO解析根据无色气体X和灼热的炭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Y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则Y不可能是O2,也不会是CO2,从而可确定Y是CO,再由X+C CO可推出X是CO2。

答案B6.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该过程中,溶液中的HC浓度变化趋势为( )A.逐渐减小B.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C.逐渐增大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解析首先发生反应C+H+HC,所以溶液中HC的浓度逐渐增大,当所有的C转化为HC后,又发生反应HC+H+H2O+CO2↑,所以溶液中HC的浓度又减小。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202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2021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消耗CO2的反应主要是( )A.CO2+2NaOH===Na2CO3+H2OB.CaCO3+CO2+H2O===Ca(HCO3)2C.6CO2+6H2O错误!C6H12O6+6O2D.CO2+C错误!2CO解析:选C.A、D项两个反应不属于自然界消耗CO2的反应,B、C项均为自然界消耗CO2的反应,但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反应为C项。

2.对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B.木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着碳单质、CO和CO2之间的转化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解析:选B。

CO2含量的剧增会导致温室效应,A错;CO和CO2的相互转化存在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错;无机物、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错.3.欲除去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A.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B.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C.将气体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解析:选C。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下列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过程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B .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终变成二氧化碳等物质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通过水生生物的贝壳和骨骼转移到陆地D .石墨矿的开采利用2.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A .H 2B .CC .FeD .CO3.下列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 .氯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甲烷4.用足量的CO 还原32.0 g 某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 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B .Fe 2O 3C .CuOD .Cu 2O5.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 .通过灼热的炭层C .通过水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6.形成钟乳石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①CaO +H 2O===Ca(OH)2②Ca(OH)2+CO 2===CaCO 3↓+H 2O③CaO +CO 2===CaCO 3④CaCO 3+CO 2+H 2O===Ca(HCO 3)2⑤Ca(HCO 3)2=====△CaCO 3+H 2O +CO 2↑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④和⑤7.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含量上升,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即产生“温室效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B .CH 4是目前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会破坏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原有平衡D .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CO 2-3+Ba 2+===BaCO 3↓B .NaOH 溶液与Ca(HCO 3)2溶液反应:HCO -3+OH -===CO 2-3+H 2OC .NaHCO 3溶液与盐酸反应:CO 2-3+2H +===CO 2↑+H 2OD .NaHCO 3溶液与CaCl 2溶液反应:CO 2-3+Ca 2+===CaCO 3↓9.某固体物质A 受热分解,生成B 、C 、D 三种物质,B 为一种钾盐,向B 的水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E ;E 溶于盐酸放出无色气体D ,将D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出现浑浊现象,然后又变澄清;C 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及碳酸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4.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1)动植物间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动植物遗骸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三方面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2)海水中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溶于水的二氧化碳逐渐转变为碳酸盐沉积海底形成新的岩石。

这些碳酸盐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盐而溶于水中归于海洋。

(3)自然现象中的碳的转化火山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喷发到大气中,地壳剧烈变化后,死亡的热带植物经过漫长的过程转化成煤。

2.实验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加热时该溶液又变浑浊化学方程式①Ca(OH)2+CO2===CaCO3↓+H2O;②CaCO3+CO2+H2O===Ca(HCO3)2;③Ca(HCO3)2=====△CaCO3↓+CO2↑+H2OCO 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1)少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CO 3(或Na 2CO 3),足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HCO 3)2(或NaHCO 3)。

(2)碳酸正盐与CO 2、H 2O 反应生成酸式盐。

(3)稳定性Na 2CO 3>CaCO 3>NaHCO 3。

例1 CO 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CaCl 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ClO)2溶液答案 A解析 A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不可能生成CaCO 3;B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C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Ca(HCO 3)2;C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B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Ba(HCO 3)2;D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二氧化碳少量时生成CaCO 3和HClO ,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Ca(HCO 3)2和HClO 。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必修1: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必修1: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作业

课时素养评价十五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有一种向温室内定期施放CO2的方法:将工业废硫酸按1∶4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于1.2米的高处,每天向桶内加入适量的某物质。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加入的是 ( )A.CaCO3粉末B.Na2CO3粉末C.NH4HCO3粉末D.BaCO3粉末【解析】选C。

稀硫酸与CaCO3、BaCO3反应生成的CaSO4和BaSO4附着在反应物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A项、D项错误;足量Na2CO3和足量NH4HCO3与等量的稀硫酸反应,NH4HCO3生成的CO2多,故最适宜加入的是NH4HCO3。

2.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明显现象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B.NaOH稀溶液C.饱和NaHCO3溶液D.CaCl2溶液【解析】选A。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由于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多,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反应消耗溶剂水,所以溶液变浑浊;向NaOH 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虽然二者反应,但是没有现象;向饱和NaH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

【互动探究】(1)若上题中D项改成Ca(OH)2溶液,会有什么现象产生?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若将足量的CO2通入Ca(OH)2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2CaCO3↓+H2O;CaCO3+CO2+H 2O Ca(HCO3)2。

(2)若要使D项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下列哪种试剂?①硫酸氢钾溶液②碳酸氢钙溶液③氨水④氢氧化钠溶液提示:③或④。

只有将CO2通入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C,并与Ca2+结合形成CaCO3沉淀;而①中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形成C;而②碳酸氢钙中虽然有大量的Ca2+和HC,但C的量仍然很少,无法形成CaCO3沉淀。

2018-2019版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鲁科版必修1

2018-2019版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鲁科版必修1

(3)若 少?
n(CO2 ) =4
n NaOH 7
时,n( CO32 )∶n( HCO3)等于多
Ⅱ.将CO2通入含0.1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所得沉 淀质量与通入的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生成 8 g沉淀时,通入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
答案:Ⅰ.(1) 1 ∶3 (2)(1)n( CO)32= 0.4 mol,n( (3) 3 ∶1 Ⅱ.1.792 L或2.688 L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_维__勒__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合 成出有机化合物_尿__素__[CO(NH2)2],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
【对点训练2】判断正误。 (1)高炉炼铁过程中,碳元素只显示还原性。( × ) (2)所有物质都不能在CO2中燃烧。( × ) (3)CO、CO2均属于温室气体。( × )
=
2.CO2与NaOH反应有关量和产物分析
上述转化关系可用数轴表示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点训练3】Ⅰ.(1)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
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 CO32 与 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约是多少?
(2)若题中CO2的量改为0.6 mol,CO32 与 HCO3 的物质的量分 别为多少?
c( HCO3 )的比值为(不考虑 CO32 、HCO3 的水解)( B )
A.1∶1
B.1∶2
C.2∶1
D.1∶3
【知识小结】
1.溶洞形成涉及的化学反应:
CaCO3+CO2+H2O === Ca(HCO3)2; Ca(HCO3)2 =△=== CaCO3↓+CO2↑+H2O。 2.高炉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习题鲁科版必修1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主要是(C)
A.CO2+2NaOH Na2CO3+H2O
B.CaCO3+CO2+H2O Ca(HCO3)2
C.6CO2+6H2O C6H12O6+6O2
D.CO2+C 2CO
2.向0.1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B)
A.Na+、
B.Na+、
C. 、
D.Na+、OH-
3.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明显变化的是(A)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稀溶液
C.饱和小苏打溶液
D.氯化钙溶液
4.向一定浓度下列物质的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最后肯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A)
①Ca(OH)2 ②Na2CO3 ③CaCl2 ④Ca(ClO)2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6.(双选)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
A.Na2CO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Ba2+BaCO3↓
B.少量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反应:
+OH-+H2O
C.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
+H+CO2↑+H2O
D.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
+Ca2+CaCO3↓
7.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及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硫酸(无现象);
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

则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C)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CO和H2
B.一定有CO、CO2和水蒸气
C.一定有H2、CO2和HCl,一定没有NH3
D.有CO2和水蒸气,可能有NH3
8.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 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9.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D)
10.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假设各装置中所给物质是足量的)
(1)上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合气→(E)(F)接(C)(D)接(A)(B)接(I)(J)接(G)(H)。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其理由是前面将气体通过浓硫酸已经把水蒸气除去,所以此处的水一定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

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如图所示为炼铁实验装置,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铁架台,②酒精灯。

(2)在A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黑;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处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写出B、C两部分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O2+Ca(OH)2 CaCO3↓+H2O。

C:2CO+O2 2CO2。

12.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 mol·L-1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NaOH、Na2CO3(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在B情况下,溶质是Na2CO3、NaHCO3(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

解析:CO2通入NaOH溶液中进行反应时,有这样两个阶段:①CO2+2NaOH Na2CO3+H2O,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恰好反应);②Na2CO3+CO2+H2O 2NaHCO3,此时溶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据图分析:B情况最终生成的CO2(其实就是最
初通入的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是A情况的2倍。

(3)当加入150 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

据元素守恒有
n(NaOH)=n(Na+)=n(Cl-)=0.2 mol·L-1×0.15 L=0.03 mol,所以原10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OH)=0.15 mol,c(NaOH)= =1.5 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