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水生植物在冬季对小沿河水体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湖泊水环境包括水体和底质两部分,水体中的氮磷可由生物残体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迁移到底质中。
对过去的营养状况的追踪说明,水生植物可调节温度适中的浅水湖中水体的营养浓度[2]。
而大型沉水植物则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
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开展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铁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3]。
而漂浮植物的致密生长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未提高,且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航运。
挺水植物则必须在湿地、浅滩,湖岸等处生长,即合适深度的繁衍场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均有显著的去除作用。
在关于常见沉水植物对滇池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中发现:物种去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范草>轮藻。
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退,且在实验的总氮浓度范围内(2.628~16.667mg∕L)每种沉水植物的去除速率随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
此外,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L.f.)Royle)对磷的需求较低,并可利用重碳酸盐作为光用的碳源。
磷吸收是主动过程[6]。
在亚热带湿地中,磷主要是在植物内流动,而氮主要是通过沉积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开展流动。
对于夏季浮游植物(主要是外来蓝藻),磷是限制因子。
据推测:磷循环强烈依赖于大型植物的调节;底泥中磷的衰竭影响植物香蒲(Typhadomingensis)的减少,而随后磷的有效性的增加又使其重现[7]。
在对东湖的围隔实验中,结果显示了沉水植物在磷营养滞留物中的关键地位[8]。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工湿地处理废水中氮磷的关键环节之一。
近年来,对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该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通过它们根系中的根毛来实现的。
根毛能够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同时还能分泌一些有机物质来提升氮磷的吸收效率。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在根系结构和生理机制上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氮磷的吸收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水温、光照、水质等因素都会对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造成影响。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更强。
此外,一些适宜的水质条件也能够促进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
再次,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的氮磷物质有不同的吸收能力。
一般来说,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对铵态氮和有机态氮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磷,水生植物对无机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对有机磷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最后,研究还发现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与其生长状态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来维持其生长和发育,因此它们会对氮磷的吸收非常敏感。
营养状况良好的水生植物通常具有更强的氮磷吸收能力。
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在人工湿地处理废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还有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保护水环境。
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机制,以及其与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水生植物对湖水中氮磷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湖水中氮磷的影响摘要: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情况。
以市场上容易购买到的四种水生植物,分别是迷你矮珍珠、红蛋、粗梗水蕨及卵圆皇冠草作供试材料,于防雨条件下进行水培试验,观察并比较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还有硝态氮的去除情况。
再而,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可实行的改进措施,达到较好地改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湖水中的氮、磷有着明显的净化作用,对总氮氮去除率能达到51.69%及以上,对总磷去除率达到50.75%及以上。
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净化效果AbstractTo Study aquatic plant’s absorp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eutrophic water, we use four aquatic plants(Hemianthus callitrichoides,Echinodorus osiris,Ceratopteris pteridoides, Echinodorus parviflorus ), which are available on the market, as test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aquatic plants and the 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eutrophication water was analyze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o improve the eutrophic lake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aquatic 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urifying water, TN removal rate can be reached to 51.69% or above, and TP removal rate reached to 50.75% or above.Key words: aquatic plant; eutrophication; purification1研究目的和内容1.1研究目的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种可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5种可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时,选好材料是根本,要做到即兼顾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植物配置也要讲究园林美学原则。
下面碧荷湾小导师推荐一些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
一、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1、芦苇:禾本科芦苇属,播种或分株繁殖。
其净化水质的效果较好,如将芦苇布置于自然式水岸边,别有一番野趣。
2、荷花: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分株或播种繁殖。
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是良好的美化水面、点缀亭榭或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
3、浮萍,又称青萍:浮萍能大量吸收、积累电厂洗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能有效吸收、积累、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盐类和多种有机污染物。
4、水葱:莎草科草属,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茎杆高大通直,青翠碧绿。
其变种花叶水葱,在茎杆上有黄色环斑,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水葱多于初春分株繁殖,栽种初期宜浅水。
水葱茎杆挺拔翠绿,常用于水面绿化或作岸边点缀。
5、蒲草: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沼生草本,分株繁殖。
其蒲棒可做切花或干花。
二、水景和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1、水生植物与水边的距离要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种植,要留出必要的透景线。
2、要注意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
3、还应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水面植物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要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对视觉作用不大的水面,可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以形成绿色景观。
4、栽植的植物应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绿带,也可缸栽放入水中。
在应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时,首先要选好材料,力求做到即兼顾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其次,植物配置要讲究园林美学原则。
5种水生植物在冬季对小沿河水体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
技一
r
1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 发展 , 水 环 境 污 染 日趋 严 重 , 全 国湖 泊 水 质 均 不 同程 度 地 呈 现 富 营养 化 状 态 , 水 源 水 也 受 到 了一 定 程 度 的 污 染 。 目前 , 处 理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的 方法很多 , 如化学投药 、 稀 释 和水 洗 、 疏浚 、 底层曝气等 , 但 这 些 方 法 不 仅 破 坏 原 有 的 水 生植 物及 底 栖 生 物 群 落 , 造成物种减少 、 水 体 自净 能 力 下 降 , 而且存 在1 = 程 成 本
效 率 和 经 济效 益 , 促进 农业和农 村持续 健康发 展 , 为 中 华 民族 伟 大 复兴 的 中 国梦 做 出贡 献 。
参考文献 :
r 1 ]S a n d e e p Ku ma r . Cl a s s i f i c a t o i n a n d De t e c t i o n o f Co mpu t e r I n t r u —
来水生植物 , 利用 水 生 植 物 净化 水 体 日益 受 到人 们 的 关
注, 并 取 得 了 一定 的 成果 。由 于适 宜温 暖季 节 生 长 的 水
生植物品种繁多、 效果显 著 , 大 多 文 献 的研 究 主 要 是 在 此温度条件下进行的 , 而 对寒 冷 季节 植 物净 化 水体 的 研
基 金 资 助 江 苏 省 大 学 生 实践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项 目( 编号 : S C X 2 0 1 2 0 1 3 ) ; 国 家 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 科 学 技 术 计 划 项 目( 编号 : 2 0 1 2 K7 9 ) ; 江 苏 省 高 校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系统工程,通过湿地中水生植
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氮和磷的含量。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
工湿地净化废水的关键过程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
收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氮磷是关键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活性运输和被
动扩散两种方式。
活性运输是指植物根系中的离子泵主动将氮磷离子从根系中吸收,并转
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被动扩散是指氮磷溶解在水中,通过浸润入根系细胞内,并在根内
被植物吸收。
近年来对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
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水生植物,如黑三棱、香蒲、金鱼藻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减少废水中的氮磷浓度。
而其他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菰草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弱,对废水的净化效果不明显。
还有研究发现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对其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
水生植物的叶片面积与根系质量比例与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生长较好
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更强。
除了水生植物的特点,底泥也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底泥中
存在的有机质可以吸附氮磷,从而减少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底泥的特性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含量净化效果的研究进展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含量净化效果的研究进展作者:张友元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4期摘要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去除氮、磷一直是污水处理的重要任务。
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利用水生植物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净化水质上。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水生植物修复氮、磷污染水体的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机制。
最后,对今后水生植物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生植物;氮;磷;净化效果;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317-02Research Advances on Phytoremedi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ed Water by Aquatic MacrophytesZHANG Youyuan, CHEN Zhensheng (Guiyang Academy of Landscape Gardening,Guiyang, Guizhou 550008)Abstrac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system and leading to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so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task in wastewater treatment.Now people gradual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ytoremediation technique, which primary use the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bes for nutrient removal and water purification.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polluted water purification by phytoremediation i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the restoration mechanism of phytoremediation is also discussed.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of aquatic macrophytes was forecasted.Key words Aquatic macrophytes; Nitrogen; Phosphorus;Purification effect;Research advances随着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总氮和氨氮的去除能力
1
入滇河流是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每年携带着大量的COD、TN、TP汇入滇池,使得滇池富营养化逐年加重,导致蓝藻暴发[1]。河流本身具有很好的净化能力,能降低水体污染物的含量。当污染物过量排入,超过河流所能承受的负荷时,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破坏,净化能力下降。以盘龙江为例,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使得盘龙江水体可见度和DO下降,水生植物大量死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停留在劣五类水[1]。盘龙江为入滇河流中最重要的河流,其水质直接影响到滇池水质。近年来,虽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盘龙江,清除河道淤泥,减少入江污染物,但效果并不明显[2]。因此,重建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成为河道治理的方向之一,也是滇池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沉水植物;除氮能力;底质;藻类爆发
Study offivesubmerged macrophytes’ abilityin removing total nitrogenand ammonia nitrogen of the sewage farm’s tail water in static conditions
静态条件下五种沉水植物对污水厂尾水总氮和氨氮去除能力研究
赵健艾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静态
赵健艾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态系统是目前河道修复的方向之一。本实验研究滇池流域常见的浮叶眼子菜、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五种沉水植物,在静态条件下净化污水厂尾水的能力。研究表明,五种沉水植物对尾水中TN和氨氮均有一定的净化去除效果。对于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菹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浮叶眼子菜。菹草和金鱼藻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72%和92.31%,去除效果明显。而对尾水TN去除效果,菹草、苦草最强,马来眼子菜、金鱼藻次之,浮叶眼子菜最弱。菹草和苦草对水体TN去除率分别为76.05%和74.60%。综合水质物理指标、藻类爆发程度及TN、氨氮去除效果等多种因素,得到菹草和苦草净化效果最好。实验中底泥选择、藻类爆发、水下照度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沉水植物去除水体氨氮和总氮的能力。研究成果对重建入滇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沉水植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效果的研究
5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效果的研究汪小将;周辉;马文举;刘飞【摘要】[目的]研究5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对叶草、薄荷草、大柳、水白菜和宝塔草5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氨氮(NH3-N)、活性磷(SOP)和化学耗氧量(CODMn)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研究5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5种水生植物能有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氨氮和活性磷.20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1.27%、78.97%、66.68%、63.24%、57.11%,除去效果依次为对叶草>宝塔草>薄荷草>大柳>水白菜;活性磷去除效果依次为宝塔草>大柳>薄荷草>水白菜>对叶草,20d去除率均分别为86.36%、86.31%、85.71%、77.82%、75.01%;水生植物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前期明显,前10 d水体COD去除率均超过72%,但后期却持续缓慢上升.[结论]宝塔草和对叶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241-242)【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质净化【作者】汪小将;周辉;马文举;刘飞【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由于人类活动(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大量营养物质输入而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的累积可提高水体的生产力,促使水生生物特别是部分藻类的异常大量繁殖,从而使水体环境不断恶化,其主要表现为水质下降、有毒藻类的产生、食物链的改变、栖息地的减少[1],水体一旦进入富营养化阶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体生态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健康均会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城市内河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
城市内河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所属行业: 环境修复关键词:脱氮除磷生态修复生活污水气候和水文地质特征,适于生态修复选用。
此外,无论春季还是秋季,浮水植物(圆币草和聚草)均优于挺水植物(黄花鸢尾、花叶芦竹、芦苇、水培冬青、千屈菜)的脱氮除磷效果;聚草和圆币草在春季脱氮除磷效果明显优于秋季;净化浮岛(圆币草、聚草)、人工湿地(芦苇、黄花鸢尾、千屈菜)和浮岛式湿地(花叶芦竹和水培冬青)三种修复技术中,净化浮岛技术的脱氮除磷效果相对较好。
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在河道驳岸采用间歇方式布置净化浮岛,植物主要以圆币草和聚草为主,同时可辅以其他水生植物来强化净化效果和景观效应,如:黄花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重要水环境问题之一,而水体中过高的氮、磷浓度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关于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研究有很多,主要有植物净化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净化浮岛技术等。
韩照祥[1]种植美人蕉辅以空心菜、旱伞草在太湖典型富营养化水域进行试验,研究表明,通过收割植物去除的氮、磷总量远远超过其基础总量,磷的最高去除量高出近40倍,水质均由原来的劣V类上升到Ⅱ类,透明度从原来的45cm增加到180cm以上。
鲁敏等[2]对武汉地区7种常见湿地植物(香蒲、美人蕉、灯芯草、芦苇、菖蒲、茭白和黄花鸯尾)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1d时,各种植物的人工湿地对CDDcr、TN、TP和浊度有明显的去除。
李希等[3]利用浮岛无土栽培的方法,把人工水桶作为模拟场所,通过在桶内加入的生活污水,向桶内移植混合水生植物,研究植物对水体中TN、TP、COD等的吸收和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型植物人工浮岛对TN、TP、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单一植物要好,COD的去除率也达到80%,对处理生活污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生态修复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水体净化效果差异较大,而且对于同一种植物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去除效果也明显不同,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特征选取植物。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图1 水槽及植物种植示意 F i g . 1 S c h e ma t i cd i a g r a mo f t a n ka n d p l a n t i n gc u l t i v a t i o n
氨氮一部分通过植物吸收和挥发作用而去除, 但大 部分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连续反应而去除, 一旦这两个连续过程不能顺利进行, 氨氮的去除效 果就不理想。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 中的氨氮,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气候室的温度 恒定在 2 5 ℃, 而氮去除的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5 ℃; 温度不但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而且还影响人工湿地 中氧气的扩散速率( L e e e t a l , 2 0 0 9 ; P h i p p s &C r u m p t o n , 1 9 9 4 ) ; 当温度低于 1 5 ℃ 或者高于 3 0 ℃ 时, 硝化 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下降, 大部分去氮微生物所需 的温度均要超过 1 5 ℃( K u s c h ke t a l , 2 0 0 3 ) 。
3 7
1周取水样 1次, 不另添加蒸馏水( 因人工气候室内 湿度达 7 0 %, 水槽内水分蒸发量可忽略不计) 。人 工气候室温设置为 2 5 ℃, 湿度为 7 0 %, 二氧化碳浓 8 9m g / m 。试验结束后, 重复上述试验过程, 度为 5 并作记录。
3
+ 2 . 2 对氨氮( NFra bibliotekH N ) 的净化效果 4 -
+ - 3 - N H N 、 N O 、 T N 、 P O T P分别为 1 1 . 5 1 、 4 - 3 -N 4 、
2 . 3 3 、 1 4 . 0 1 、 0 . 3 8 、 0 . 5 5m g / L 。试验周期为 4 9d , 每
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对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对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摘要:湿地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材料,可以有效地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在生活污水中脱氮除磷效果的实验,探讨了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适用性和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某些湿地植物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为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1.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类成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蓝藻水华等问题。
湿地植物作为一种天然的生态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吸附和降解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对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为湿地植物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湿地植物种类作为实验材料,包括A、B、C等。
这些湿地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吸附能力。
2.2 实验方法将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置于相应的实验容器中,加入一定浓度和体积的生活污水,并设置相应控制组。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和记录不同处理组中氮、磷等指标浓度变化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湿地植物对氮、磷吸附能力比较通过对不同湿地植物单独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发现不同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
其中,A植物对氮的吸附效果最好,B植物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
这说明不同湿地植物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3.2 湿地植物组合对氮、磷去除效果比较通过将不同湿地植物进行组合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发现某些湿地植物组合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
其中A和B两种湿地植物组合具有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
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合理组合湿地植物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2024年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效果及机理研究》范文
《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效果及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吸收、转化和去除水体中氮的能力。
因此,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的吸收效果及机理,对于改善水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的效果及机理,以期为实际水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的吸收与去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在氮吸收、转化和去除方面存在差异。
其中,常见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均具有较好的氮吸收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水生植物品种在氮去除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常见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以及一些新型的水生植物品种进行实验。
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氮源溶液,观察各植物在不同时间内的氮吸收情况,并分析其吸收机理。
同时,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水体中的氮含量进行测定,以评估各植物的氮去除效果。
四、实验结果1. 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的吸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各水生植物在氮吸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芦苇、香蒲等常见水生植物在低浓度氮源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吸收效果,而新型水生植物品种在高浓度氮源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此外,各植物的氮吸收速率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的生物量、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
2. 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的机理通过分析各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发现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根系直接吸收水中的氮;二是通过微生物共生的方式,促进氮的转化和去除;三是通过植物自身的代谢作用,将吸收的氮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
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水生植物在吸收去除水体氮方面具有不同的效果和机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植物生长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修复。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研究进展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研究进展
张扬;杨友才;李燕子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07
【摘要】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已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氮、磷营养元素的普遍过剩.水生植物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永生生态系统中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因其生物量大、生长快等
特点,对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去除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果,故而可以达到净化水体的
目的.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综述了3种生活型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现状,指出了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去除
效果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323-324)
【作者】张扬;杨友才;李燕子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
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16
【相关文献】
1.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含量净化效果的研究进展 [J], 张友元;陈振声
2.5种挺水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效果的比较 [J], 樊开青;王其娟;汪伟
3.铬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植物净化效果及体内氮磷含量的影响 [J], 李志刚;李素丽;黄海连;蒲琦;陈竑;陈伟刚;王振丰
4.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的研究进展 [J], 聂司宇; 孟昊; 李婷婷; 陈桢
5.水生植物生物量与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含量的关系研究 [J], 杨雪;李辕成;王慧芳;吕东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研究摘要在室内水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蒲草、三棱草、菹草及微齿眼子菜等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0%~70.9%、37.7%~79.3%,其中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0.9%、79.3%;复合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4.8%~60.6%、51.2%~69.2%,其中蒲草+菹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60.6%、69.2%;经过18 d的植物处理,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高于组合蒲草+菹草,分别为70.9%>60.6%、79.3%>69.2%,三棱草也表现出了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的净化率高于复合植物的现象,为58.8%>54.8%,但差异并不显著。
因此,在汾河临汾段,蒲草和三棱草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均超过了50%,在水生植物治理城市污水净化方面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建议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时考虑使用。
关键词水生植物组合;污水;氮磷;去除效果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富集和转移有明显的效果[1-3]。
针对不同植物搭配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关于临汾地区的此类研究尚未见报道,且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植物在不同环境中对氮、磷的净化效果不同[4-5]。
加强临汾地区水生植物的筛选和组合研究,对于充分发挥临汾地区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中氮、磷的净化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植物本试验所取植物均来自汾河临汾段湿地。
在对汾河临汾段水生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并对其体内氮、磷进行测定后,最后选择三棱草、蒲草2种挺水植物和菹草、微齿眼子菜2种沉水植物作为试验植物。
选取长势良好、大小相同的植物作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在通风宽敞的塑料大棚内,不采取任何保暖措施,保证采光、通风条件的一致性。
5种水生植物脱氮除磷能力比较
5种水生植物脱氮除磷能力比较付晓云;何兴元【摘要】采用室内静态水培的方法测试了5种高等水生植物对人工配置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适宜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23%~81%,磷的去除贡献为56%~88%.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以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具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千屈菜>菖蒲>雨久花>泽泻>慈姑.【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5页(P79-82,91)【关键词】水生植物;氮;磷;净化能力【作者】付晓云;何兴元【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辽宁沈阳11086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1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入自然水体,使其遭受严重污染[1]。
水生大型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传递起调控作用[2]。
同时,水生植物是城市生态园林水景设计的必需元素[3]。
水生植物可以同化水体中大量的污染物,其发达的根系环境是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而微生物可以改变基质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污染物的吸收和沉淀[4-6]。
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污染程度[7-8]、污染物种类[9-10]、地理位置[11]等。
植物所能吸收转化的污染物种类及效果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12-14],而对于东北地区水生植物的净化水质的能力报道较少,本试验比较了沈阳5种常见水生植物对试验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旨在明确其净化能力,丰富沈阳市水体景观设计的适宜植物种类。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生长健壮的5种水生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菖蒲(Acorus calamus)、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采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新区院内。
冬季低温条件下6种水生植物水质氮、磷净化能力比较
冬季低温条件下6种水生植物水质氮、磷净化能力比较周金波;金树权;姚永如;陈若霞【摘要】选取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等6种水生植物,在静水条件下比较水质氮、磷净化能力.结果显示:(1)大聚藻和香菇草具有较好的生物量增长,鸢尾和黄菖蒲能保持正常生长且生物量有所增长,金鱼藻基本停止生长,黑藻出现部分腐烂现象;(2)6种水生植物总氮(TN)、总磷(TP)平均净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与无水生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的TN净化增效作用分别为45.7%,39.6%,18.7%.16.4%,6.1%和-4.1%,TP净化增效作用分别为31.1%,30.1%,16.7%,9.9%,3.3%和-2.0%;(3)大聚藻、香菇草可以作为优选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应用于各种生态净水工程.%Mean purification ability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ix aquatic macrophytes ( Myriophyllum aquaticum, Hydrocotyle vulgaris, Iris ptectorum, Iris pseudacorus, Ceratophyllum demersum,Hydrilla verticillata) in the condition of static 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 For these six aquatic macrophytes,both Myriophyllum aquaticum and Hydrocotyle vulgaris showed relatively large increase in biomass; Iris ptectorum and Iris pseudacorus were able to keep growing at normal speed with the biomass increase; Ceratophyllum demersum barely showed growth while partial rot was found in Hydrilla verticillata.(2)Rela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urification rate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were found for the six aquatic macrophytes.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non-aquatic macrophytes, the effects of Myriophyllum aquaticum, Hydrocotyle vulgaris, Iris ptectorum, Iris pseudacorus, Ceratophyllum demersum,Hydrilla verticillata in speeding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TN were 45.7%, 39.6%, 18.7%, 16.4%, 6.1% and -4.1%, respectively, while for TP, the speeding rates of these six aquatic macrophytes were 31.1%, 30.1%, 16.7%, 9.9%, 3.3% and -2.0%, respectively.(3) Myriophyllum aquaticum and Hydrocotyle vulgaris could be chosen as the possible aquatic macrophytes for various biological project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low temperature in winter.【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3)002【总页数】4页(P369-372)【关键词】冬季低温条件;水生植物;氮、磷净化能力【作者】周金波;金树权;姚永如;陈若霞【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40;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40;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农业办公室,浙江宁波,315100;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3由于氮、磷过量输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重要水环境问题之一[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水生植物在冬季对小沿河水体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作者:唐树平张翠英王同勋戴青松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
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
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
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关键词:水生植物;总氮;总磷;小沿河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216-04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全国湖泊水质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源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目前,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很多,如化学投药、稀释和水洗、疏浚、底层曝气等,但这些方法不仅破坏原有的水生植物及底栖生物群落,造成物种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而且存在工程成本高、沉积物难处置、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
水生植物对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循环、传递起调控作用,对水质起生物监测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与独特的经济效益。
因此,近年来,在水体中引入外来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适宜温暖季节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繁多、效果显著,大多文献的研究主要是在此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而对寒冷季节植物净化水体的研究较少。
如何改善寒冷季节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提高低温环境中植物的修复效率,进而解决植物修复的周年循环问题,是污染水体植物修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自然条件,分析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其根际甚至水体中的氮、磷循环的影响,比较徐州小沿河水源地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筛选环境功能强、景观效果好的湿地生态修复物种,探讨相对有效的水生植物群落。
2、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徐州市小沿河水源地位于铜山县柳新镇北部,上至微山湖深湖区,下至湖西航道,是一条湖内清水河道。
小沿河流域面积约10km2,全长15.5km,是徐州市唯一的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设计日供水能力20万m3,承担着北区50万人口的供水任务。
气候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2 试验材料根据徐州市的气候特征、植物资源,并结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经济价值,选用徐州地区常见的水生植物进行研究,采用的耐寒植物分别是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和燕麦草。
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是近年来我国园林工作者从欧洲引进的,其最大的特点是终年常绿,冬季长势好,在-15℃仍能保持叶片翠绿,是水生植物中难得的四季常绿品种,是冬季净化水体的主力军;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是一种世界广布的多年生沉水植物,秋季发芽,冬春生长,4~5月份开始繁殖,对污染水体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是多年生草本,夏末秋初开花,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生于池塘和湖泊中,观赏价值高,净水效果佳,可高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氨氮、磷酸盐等;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原产美洲,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气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Linn.)Pressl)属多年生草木,较耐寒,不耐阴,在南方温暖地区则终年常绿,冬季尚可缓慢生长。
本试验中菹草、狐尾藻采自徐州小沿河,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取自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校园内。
2.3 试验设计试验在徐州工程学院通风宽敞的实验室内进行,不采用任何保暖措施。
试验期间温度与小沿河地区冬季室外温度相同,气温-10~4℃,水温3~10℃,试验中将植物培养在1L的烧杯中。
2012年9月中旬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和燕麦草移栽至实验室,从小沿河一级水源地保护区采集水样,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上述5种植物进行培育。
10月底西伯利亚鸢尾水上部分生物量达到较大值,达到成株高度,但根系较细;11月中旬燕麦草水上部分生物量达到较大值,达到成株高度,根系较发达,根须较粗。
从10月份开始每2d给植物换1次水,在2012年11至2013年3月中旬对水质进行测定。
2.4 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水质指标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方法测定,水样用清洁塑料瓶采取,经0.45μm滤膜过滤,总磷(TP)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总氮(T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3、结果与分析3.1 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和燕麦草从移栽至烧杯内到实验结束时,其各自的生长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中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的生长情况最佳,存活率达到100%,在培育了接近2个月的时候,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均长出了新根,西伯利亚鸢尾长出了新芽;而狐尾藻、伊乐藻的生长态势有所欠缺,平均存活率在40%~50%之间;菹草的生长态势最不理想,植物的存活率低于30%。
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各植物的生长态势与在其它时间的生长态势相比均有所下降: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的叶子都有所枯萎,伊乐藻、狐尾藻的叶子均有泛黄现象,菹草叶子大量枯死。
3.2 不同水生植物对小沿河水体总氮去除效果的比较植物可吸收无机氮作为自身的营养成分,并合成植物蛋白等有机氮,同时植物根部附近能够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微环境,有利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共存,增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因此利用植物可提高污水中氮的净化效率。
不同水生植物对小沿河水体总氮的吸收情况如图1所示。
试验期间,西伯利亚鸢尾对总氮的去除率很高,总氮去除率达到1.67%~7.30%;燕麦草次之,其去除效率在11月份达到最大值7.86%;伊乐藻、狐尾藻的去除效率基本一致,在1.47%~6.70%之间;菹草的去除率在试验期间的波动最大,在1月份的去除效率最低(1.03%),而在其他季节又表现出较好的去除率(7.71%)。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水生植物去除小沿河总氮的能力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P>0.05)。
3.3 不同水生植物对小沿河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比较水中总磷的去除,一方面是以磷酸盐沉降并固结在基质上的形式去除,另一方面是植物吸收可给性磷的形式去除。
由图2可知,试验中的5种植物对小沿河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去除率以燕麦草最高,其次是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最差的是狐尾藻、菹草。
在不同时期,其去除效果也各不相同,比如2012年11月份各植物对总磷的去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伊乐藻(8.75%)>燕麦草(8.35%)>菹草(8.09%)>狐尾藻(7.63%)>西伯利亚鸢尾(7.42%),而2013年1月份去除率由高到低顺序却为燕麦草>(4.76%)西伯利亚鸢尾(3.89%)>伊乐藻(3.44%)>狐尾藻(1.98%)>菹草(1.33%)。
3.4 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小沿河水体氮磷的变化水生植物的存在,不仅使得附着其上的微生物和微型生物大大加速对截留在根系周围的有机胶体或悬浮物的分解矿化,而且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促进嗜磷、氮细菌生长的物质,从而间接提高水体净化率。
但是水生植物生长繁殖受到季节、温度、pH值、溶解氧等多种环境因素制约,从而影响其净化效率,本文研究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水生植物去除小沿河水体氮磷的变化情况,为下一步水生植物的筛选、利用奠定基础。
从图3可知,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总氮效果变化很大,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总氮去除率较高,而2012年12月到2013年2月总氮去除率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寒冬低温抑制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致。
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对总氮的去除效果表现为2012年11月(7.19%)>2013年3月(4.97%)>2013年2月(2.17%)>2012年12月(1.83%)>2013年1月(1.47%)。
而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总磷去除率高于其它3个月份,但不同是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在总磷去除过程中总体表现较为稳定,受月份影响较小(图4)。
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以2012年11月最好,为8.05%,2013年1月最差,仅为3.08%。
4、讨论水生植物对水中的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
在小沿河构建耐寒水生植物群落,能够提高冬季水体的净化能力,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减少自来水厂的处理负荷。
本文对小沿河引人外来水生植物,包括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和燕麦草后,需要对所构建的植物群落做定期的管理,经常对水生植物进行养护,并对枯萎死亡的植物进行收割,防止二次污染。
当水中的伊乐藻、狐尾藻、菹草吸收了大量的污染物时,应及时将其打捞出来,否则吸附在其表面的污染物质将会返回水中,使水质恶化。
水中的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被打捞出来后,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起主要作用。
为避免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过度生长,茎叶生长太茂盛了需对其进行修剪,防止其覆盖水面,使阳光不能照射到水面上,影响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由于不同植物根系发达程度不同,释放氧的速率也不同,对微生物的活性影响也不同,从而对污水的净化效率也不同,有的植物可以高效吸收氮,有的可以更好地富集磷。
而栽种单一植物的生态沟渠,植物生长不旺盛,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也不明显。
当使用多种植物组合时,具有更合理的物种多样性,更容易使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
本研究发现,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和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所构建的植物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TP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净化作用。
由于沉水植物菹草、狐尾藻、伊乐藻在试验阶段有植物死亡,死亡植物会向水体释放有机氮,因此它们对氮的去除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