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深化理解 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深化理解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考向1时空逻辑: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的萌发(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答案 B解析“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考向2主干知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2017·德阳二模,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答案 B解析“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反映了中体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A项错误;李鸿章强调中体,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故B项正确;仍强调中体,说明并没有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故C 项错误;中体思想不是科学依据,故D项错误.考向3论从史出: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改革方案(2017·大连二模,29)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这说明梁启超() A.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B.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C.其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D.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可知梁启超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考向4新史观:从文明史观视角认识康有为的思想(2017·濮阳三模,29)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 D解析材料未体现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故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集权体制,故C项错误.考向5主流意识:民主平等的教育近代化(2018·湖南十校高三联考,29)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应把培养“人上人”的目标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可见,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的实质是()A.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B.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C.要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D.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实用性答案 A解析“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平等,“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民主,由此可知陶行知提倡新教育的实质是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故A项正确;B项未体现陶行知教育的民主性,故B 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教育科学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向6学术前沿: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2017·湖南十三校二模,29)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片面地夸大了人性之美B.批判指陈传统文化之弊C.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D.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答案 B解析材料作者认为“‘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显然所指的并不是新文化运动对人性之美的片面夸大,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这属于程度失当,故C项错误;“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这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但题干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D项错误.考向7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2018·保定一模,31)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答案 A解析题目中毛泽东的话强调的是:对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要结合本国国情,是正确的思想,故A项正确;“左”倾是一种错误的忽视国情的思潮,故B项错误;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质疑,只是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这段话发表时期并非是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百家争鸣6.(2011浙江文综,12,4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答案 C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是举贤任能、变法图强的政治;罗马法是罗马从建立城邦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法律体系。

因此②③与题干“小国寡民”无关,应排除。

故C项正确。

7.(2010浙江文综,13,4分)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 A “不以人助于”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可排除。

D项的意思为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三宋明理学5.(2010浙江文综,17,4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 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

故选B项。

10.【加试题】(2014广东文综,15,4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解析:选B材料中“士之仕也”表明知识分子应重视仕而非耕,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与材料中“士之仕也”“士之失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没有涉及分封制与民本意识,故C、D两项错误。

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选B该思想反对“大国之攻小国”,主张非攻;反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主张兼爱,故B项正确。

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解析:选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

4.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C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5.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6.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③④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 格物致知B. 尊崇道统C. 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9.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高C.新兴商人日益活跃D.儒家反对商业活动2.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

宰予问:“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

”子曰:“予之不仁也。

”这体现出孔子强调()A.孝悌之义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等级秩序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理解和体贴他人B.人们应贵贱有序C.君主要严于律己D.人际关系要和谐4.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反映当时()A.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7.“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8.《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K12配套课件
6
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贡献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立 足点就是“爱”,是基于爱的伦理道德。所以他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 民,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2)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 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1.科举制的实行 (1)时间: 隋唐 开始。
K12配套课件
20
(2)内容: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2.影响 (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 生的地位提升,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成为 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2)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使 得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 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
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
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 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三、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1.儒学的困境: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 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K12配套课件
21
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反对佛教和道教, 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 “ 道统 ”思想。与 韩愈同时的李翱,则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 儒学复 兴 运动。他们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政、权臣跋扈,最 终导致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 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3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3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9合肥一中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走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夫天理者,理欲也,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

——戴震《理》材料二但旦丁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

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

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经济根源。

【解析】(1)依据材料一“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以及材料二“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的信息从“肯定私欲以及要求平等”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蕴含着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要求平等,反对特权,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的信息以及材料一从“反传统、反权威以及重人性”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中西经济形势和特点回答即可。

【答案】(1)思想主张:肯定私欲;要求平等。

时代进步性:通过肯定私欲的合理性来宣扬个人自由,蕴含着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要求平等,反对特权,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2)共同之处:反传统;反权威;重人性。

根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西方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成长迅速。

本题第二问属于横向比较型非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要在解读史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答案】D2.《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亲亲相隐”A.具有血缘与人情的关联性B.促进了社公的公正与公平C.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D.可以相隐所犯的一切罪过【答案】A3.(2018年江西第四次联考)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这反映出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B.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D.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答案】A4.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孝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都是以宗族亲情为纽带,体现出宗法血缘关系的特点,故A正确;仁是维护统治阶级制度的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儒家思想并不是社会的统一信仰,故C错误;利用儒家思想遏制人欲的是宋明理学思想,故D错误。

5.“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常以儒学包装法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D.汉宣帝时儒生的地位开始下降【答案】A6.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庄子》B.《孟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高中历史:2019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2019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组一一、选择题(安徽省怀远二中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回答1~3题。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答案 A2.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答案 C3.“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魏晋玄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答案 D4.(黑龙江庆安三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考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答案 A5.(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 C6、(内蒙古包头蒙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 A7.(上海市十三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2019高三历史专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

2019高三历史专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

2019高三历史专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2017年1月银川一中高三月考5题〕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的社会科学院。

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2、〔2018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

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3、〔2018年1月临沂市期末24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4、〔2018年11月南安一中高二期中考〕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2.(xx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3.(xx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里所说的“子”指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9.(xx年3月长春市调研25题)“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11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11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一、单选题1.(2019•全国ni)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

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2. (2019・全国H)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时光与特殊盛景,这些都需要人去品味。

〃道通天地有形外〃指的是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务,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体现的是人与万物皆同理,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A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程朱理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 (2019・全国II)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2019高考历史重点试题专项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重点试题专项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 高考历史要点试题专项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O1 “百花怒放”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O1[2018 ·海南卷 ]儒家经典重申:“上好礼,那么民莫敢不敬;上好义,那么民莫敢不服;上好信,那么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表达的是()A、民本思想 B 、德政思想C、礼制并重 D 、礼治为先2、 B [ 分析 ]本题考察儒家的德政思想。

德政是指统治者施以恩泽,采纳有利于获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爱的统治举措。

题干中儒家经典重申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属于德政,答案为 B 项。

民本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故清除项; C、 D两项不可以全面反应题干内涵,清除。

9、 O1[2018 ·山东卷 ]有学者议论战国期间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着重实践的政治A家他们以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无关紧要或剩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 B 、道家C、墨家 D 、法家9、 D [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战国期间的百花怒放及对各派主张的比较能力。

本题要结合资料供给的信息综合考虑。

“他们都是些着重实践的政治家”不切合道家和墨家,清除B、C两项。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无关紧要或剩余的人”不切合儒家,清除 A 项。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实质上表达了法家主张变法改革的思想。

综合上述条件剖析,这一学派是指法家,应选 D 项。

12、 O1、O2、 P1、 P2[2018 ·浙江卷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偏向真理思辩,有的倾向实质功利。

此中贯衣着讲究实质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要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12、A [ 分析 ] 本题考察古今中外思想的比较。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表达了小生产者希望社会平定、安家乐业的诉求;智者学派的狡辩既知足当时社会追求人自己价值的梦想,又为自己谋得生计之道。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8天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8天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8天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必记图示】
【必背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西汉时期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表达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
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2019高考历史专项练习10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专项练习10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专项练习10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思想与中国近代先进思想训练10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

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2、西方园林表达人工美,布局对称、规那么、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以下与中国园林表达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表达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加强中央集权D、兼相爱、交相利4、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说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那么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6、《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达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8、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9、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1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1-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1-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1-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冯天瑜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以下表达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解析儒家思想中的“为政以德”“仁政”表达民本思潮;法家重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2、(2018·山东烟台二摸)《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表达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B、表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解析根据“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天地之性,人为贵”等信息判断,表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应选择B项。

答案B3、(2018·江西九江一摸)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解析韩非子开创了法家学派,A项排除;儒法并用在西汉,C项排除;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不同的思想主张,结成了利益同盟的说法不恰当,D项也排除。

答案B4、(2018·湖北湘潭模拟)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余常谓先秦诸子,自孔子至於李斯,三百年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为‘平民阶级之觉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

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

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答案】B2.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

鄙夫之空空,与圣人之空空无异。

空空者,道之体也。

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自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A.“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B.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C.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3.明代李贽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力推崇代表市民文化的院本和杂剧,认为文学的本源在于作者情感和欲望的表达。

这一思想A.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B.否定了宋明理学C.批判了先秦儒学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答案】A4.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5.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答案】C6.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答案】D7.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

这一变化说明A.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B.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C.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D.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答案】A8.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9.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答案】A10.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

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德元年《乞宥言官去权奸》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B.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答案】A11.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A.卿士阶层的瓦解B.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C.铁犁牛耕的推广D.周王室的衰微【答案】D1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B.礼法并用C.厚古薄今D.源远流长【答案】A1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14.《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答案】A1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性B.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答案】C二、非选择题(两大题,共30分)1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

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

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

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

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

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

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

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

……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奏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5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6分)【答案】(1)背景:农业社会的国情;民众力量的显现;阶级结构的变动;维护统治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作用。

(5分)(2)变化:由受制、服务于君权到批判、否定君主专制。

(2分)原因:传统民本思想与明清社会不符;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弊害的显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

(4分)17.(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

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

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

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

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

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

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7分)【答案】(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

(6分)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

(6分)(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哲学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

(3分)原因: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