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观潮》第一课时

《1观潮》第一课时

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会聚集到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知道这里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吗?因为这里有钱塘江大潮。

2.指名说一说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

3.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吧。

(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说一说对课题的理解。

(观看、欣赏钱塘江大潮)二、出示预习提示(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字音难点:“震、霎”是翘舌音。

(2)集体交流生字词。

①出示生字词,生读。

字形难点:“滚”可编字谜记忆:雨水从天上落下来,老公公用大衣裹住自己。

“顿”左面“本”的写法要注意。

②词语解释。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大。

本课指大潮来时的气势大。

人声鼎沸:人群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样,形容人声喧闹。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

形容声音极大。

风号浪吼:本文指风和浪的声音很大。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介绍了一次观潮盛况,作者生动地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色,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 第一课时-优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 第一课时-优课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 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 蒙的薄雾。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You made my day!
《观潮》(第一课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海塘大堤 宽阔 笼罩 逐渐 犹如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 霎时 余波 漫天卷地

我们,还在路上……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观潮教材分析《观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生动的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水平,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水平,能较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能够粗知课文大意,但在根据课文想象画面进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方面还存有一些困难,所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将会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识读并会写15个生字,能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总结归纳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看过海水涨潮吗?想象一下海潮会是什么样的?(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2.给学生介绍钱塘江并引出课题《观潮》。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1.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涨(zhǎng)起颤(chàn)动2.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若隐若现齐头并进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四、分组朗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相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时间顺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1、观潮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导语: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观潮,大家都不生疏吧,如今小编为你总结了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希望喜欢!【教学目的】1.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开阔”、“覆盖”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现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现象,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1.同窗们,明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

(板书:天下奇迹)“观潮”和“天下奇迹”,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迹”的“观”是“现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迹”的意思呢?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4.课文曾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美丽,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覆盖、薄雾、沸腾、横贯江面、照旧、恢复)5.反应: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修订在边上。

这位同窗的字也写得非常工整美丽。

二、全体感知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

如今教师再请大家细心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次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看,课题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归结课文次要内容呢!)(工夫顺序)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初写什么?(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你怎样晓得的?(你在预习的时分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2.作者就是依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的工夫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1.这三个局部,哪个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入?(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看看潮来时的现象。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现象?(3、4自然段)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本人读一读。

《观潮》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观潮》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学生找出词语——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体会:“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是“看到的景象”,题目“观潮”的“观”意思是看。

教师: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汇报圈画的词语:
江潮还没有来从远处潮来了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潮头奔腾西去
通过关键语句引导:潮来时是由远及近的顺序,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教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通过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把它的时间顺序概括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教师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去后的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教师过渡: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具体哪部分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试一试。

学生默读。

继续交流,从而明确:
潮来前:第2自然段
潮来时:第3、4自然段
潮去后:第5自然段
教师总结课文分为四部分,小组交流,归纳各部分内容段落大意。

四、指导书写,课堂演练
1.教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观潮 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  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观潮第一课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人声鼎沸”、“齐头并进”等词语的意思。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壮观景象。

2.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内容——钱塘江大潮。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的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第1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3.领悟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老师请教了一下字典,共有三种意思。

请你选一选。

屏幕显示:“观” (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

(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学生沟通反馈: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爱好吧?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三、朗读体会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切入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板书课题:观潮(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1、检查生字(音难字):罩、薄、沸、踮、崩、霎。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课文: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

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平。

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

1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本章节主要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景象,以及潮来时人们观赏的情形。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本章节还涉及了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等,以及设问句、排比句等句式的运用。
4.观察实践: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潮汐变化、雨水循环等,观察并记录其特点和规律。
答案示例:
身边的自然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例如,潮汐变化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所引起的。每天潮涨潮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潮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5.创意表达:以钱塘江大潮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或一幅画作,展现大潮的壮丽景象。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通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关键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课后作业
1.写作练习:以钱塘江大潮为主题,写一篇描述钱塘江大潮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绘手法和句式,展现大潮的壮观景象。
答案示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便以其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吸引着无数游客。潮来时,江面上一片浩渺,仿佛大海的怒吼声在耳边回荡。巨大的浪潮如同一堵巨大的城墙,汹涌澎湃地向我们涌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

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

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1、观潮(第一课时)

1、观潮(第一课时)

1、观潮(第一课时)
【自研课导学】晨读课:(30分钟)
目标:正确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理解词义的含义:宽阔、薄雾、笼罩、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等词语。

检效:组长检测朗读,教师巡视检查。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自读自悟:自读自悟《观潮》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资料准备:结合资料袋及工具书,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愿因。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的优美词语、语段。

【展示课导学】(时段:上午)
学习目标(1分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句子大观园。

1、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缩句:
2、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为陈述句: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

《观潮》 课件(第一课时)

《观潮》 课件(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潮来前
人山人海 充满期盼
潮来前 响声如雷 浪潮飞奔
潮头过后 余波奔流 风号浪吼
整体感知 朗读第2-5自然段,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了观潮前人们充满期盼,观潮时潮水由远 及近的壮观场面,以及潮头过后余波奔涌的场景。
写好生字
左中右结构的汉字, 注意三部分同宽。

注意左中右各部分瘦长并相互依傍,不能写“分家”。
很薄 薄饼
常用于书面语。
稀薄
淡薄
单薄 薄弱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观的文章,请根据课文
内容填写导读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填写的内容,归纳第二至第五自热段 内容,核对表示时间的词语。
整体感知
第二自然段 观潮的人山人海、充满期盼。 第三自然段 响声如雷、出现白线。 第四自然段 白浪翻滚、浪潮飞奔、声音浩荡。 第五自然段 余波奔涌、风号浪吼。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 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创设情境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
创设情境
情境欣赏:钱塘江大潮
创设情境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你会使用哪个词语呢?
壮丽
奇迹 美不胜收 震撼 奇观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钱塘江大潮,作者是
怎样评价的呢?
天下奇观 看到的景象
观潮
动词“看”
初读感知 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读完后想一想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天下奇观的?
字词学习
ánɡ
昂首挺胸
bēnɡ
山崩地裂
dǐnɡ
人声鼎沸
dànɡ
浩浩荡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声读第4段,思考:
潮水过后江面景象是什么样子?
我会写:
Ch|o

chēng

y|n

lǒng

zh{o

méng bó

áng
fèi

ɡu{n

jiù

huī





读准多音字:
称﹙chēng﹚为 笼﹙lǒng﹚罩 闷﹙mèn﹚雷 风﹙háo﹚号浪吼
薄﹙bó﹚雾 蒙蒙﹙méng﹚ 颤﹙chàn﹚动 涨﹙zhǎng﹚起
我能根据意思填词语: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 八,成千上万的游客都会聚集到
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知道这
里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吗?
因为这里有钱塘江大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什么是潮呢? 海水因为受了日 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 的现象 。
什么是潮汐? 在天体引潮力作 用下产生的海面周期 性涨落现象。
我会读:
笼罩 屹立 盐官镇 人山人海 横贯江面 昂首东望 山崩地裂 恢复 沸腾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观察的人多—— 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 平静
人们心情——
急切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 解了潮来前江面是( 平静的 ),人 们的心情是(急切的)。
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 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想一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用——画出描写潮声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笼罩) 高高的直立。 (屹立)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若隐若现 )
形容人很多。
抬头向东看去。
(人山人海 ) (昂首东望 )
我能根据意思填词语:
人的声音喧闹、杂乱, (人声鼎沸) 像煮沸的水一样。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风平浪静)
水面辽阔,远处似乎与天相连。 (水天相接 )
横着穿过江面。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
想一想
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用~~~画出描写潮形的句子。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 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观赏钱塘江大潮。 2、观潮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 潮来时)、 文章是按( (潮来后 )的顺序记叙的。
默读课文,请按照课文的写作顺 序分段。
想一想
钱塘大潮是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第2自然段 第3-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第1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一、二 自然段:给你留下印象最 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横贯江面 )
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
我能根据意思填词语:
形容气势浩大。 (浩浩荡荡)
山塌陷,地裂开,形容声音极响。 (山崩地裂) 形容很短的时间。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 (霎时) (漫天卷地)
变成原来的样子。
(恢复)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 序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