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理解、使用。

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问题和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包括主要情节和人物。

2.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准备
1.课文《观潮》教材
2.黑板、粉笔
3.教具:图片、词卡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师生互动,引出海浪潮声和海洋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出示海浪照片,让学生描述海浪的样子和声音。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观潮》,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情节和人物。

第三步:课文理解
1.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2.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故事背景。

3.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课文运用
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2.师生共同绘制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步: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新学内容。

2.写一份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课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观潮》的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大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大单元(教案)

《观潮》大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观潮》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自读、齐读、默读等,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讨论、交流,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钱塘江大潮景象的描绘。

2. 体会作者描绘景象时所用词语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朗读课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5.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钱塘江大潮景象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观潮》1.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2. 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用生字词造句。

2.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钱塘江大潮的图画。

4.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与同学分享。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本节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自然景观的描绘、人文历史的介绍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他们往往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现象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知识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象的想象和体会。

3.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潮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呈现(10分钟)a.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

c.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说明文。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地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描绘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可能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会生字词,会用“观潮”一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描绘课文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用“观潮”一词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情感。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生字词。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观潮”一词,从而引入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观潮”一词造句,并选出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教师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五、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1.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兴趣。

2.2通过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和特点。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品词析句5.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5.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句,理解其内涵。

6.体会作者情感6.1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

6.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短文。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课外阅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分享给同学。

五、板书设计1.课题:《观潮》2.生字词:潮、涌、漫、涨、翻、滚、吼、壮观3.重点句子: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雄伟。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1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然后挑选几名学生来朗读,让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讨论哪位同学的朗读更符合课文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导语】本⽂是⼀篇以写景为主的散⽂,语⾔细腻⽣动,捕捉的画⾯视野开阔,⽓势雄浑。

钱塘江⼤潮⾃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潮⽓势磅礴的景象,使⼈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课《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背诵课⽂3、4⾃然段。

3.边读课⽂边想象画⾯,能联系上下⽂或结合⽣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描写想象画⾯。

教学难点 想象课⽂描绘的⼤潮景象,引导学⽣体会作者怎样既⽣动⼜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潮雄奇景象的。

第⼀课时 教学⽬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理清⽂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吟诵古诗,导⼊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天来。

”唐代⼤诗⼈刘禹锡也曾经写道:“⼋⽉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今天就让我们⼀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初读课⽂,⾃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的潮⽔?(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潮。

)(课件出⽰3) 2.交流⾃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字卡⽚检查“盐、屹、昂、顿、⿍、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并组词语。

(课件出⽰4) 字⾳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注意读准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观潮》•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课文中的感受2. 教学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复述•能够表达对课文内容的个人看法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表达个人看法和感受三、教学准备•课文《观潮》的复印件•板书•单词卡片•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海浪、海浪声等概念,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学习新词•带领学生学习新词汇,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分段翻译,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5. 个人表达•鼓励学生就自己对海浪、大海的感受进行描述,可以用画面感言或情感表达。

五、课堂作业•背诵课文《观潮》•完成生字生词的拼写练习•回家写一篇关于海浪的短文,可以描述一个海浪冲击礁石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全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对《观潮》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观潮》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朗读。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观潮》的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和寓意。

2.运用所学生字词语进行阅读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课本及备课教材。

2.黑板、粉笔。

3.学生课桌椅。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海浪拍打礁石的场景,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第二步:学生阅读1.学生课本打开到《观潮》一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标记生字词语。

2.教师逐段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第三步:课文理解1.以问题回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观潮》的主要情节和信息。

2.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挥,探讨《观潮》中的寓意,鼓励表达和分享。

第四步: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语的释义和读音,学生跟读。

2.布置生字词的课外任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生字词的用法。

第五步:阅读习作1.学生针对《观潮》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海的看法或者自己的经历。

2.学生交流作文,相互评价,提出建议。

六、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观潮》,学生不仅增加了对语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对海洋的热爱和向往。

七、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语及其释义。

2.完成课后习作,反映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今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严观镇,据说这是目前潮水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观潮的规律和特点;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观潮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观潮潮汐规律、观潮的意义与价值;基本技能: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如果学生们尚未有关于观潮的任何经验,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观潮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要去观察潮汐。

•引导学生们想一想,如果他们要去观察潮汐,应该注意什么,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和提问。

2. 了解观潮潮汐规律•引导学生们观察身边的咸水湖、海洋等水体,观察它们的水位变化;•给学生们介绍潮汐规律,让学生们掌握潮汐高潮和低潮交替的规律;•引导学生们思考,潮汐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潮汐会出现?”“太阳和月亮对潮汐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观看视频•选择一些在不同地点拍摄的观潮视频,给学生们展示潮汐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仔细观察潮汐的变化过程,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潮汐特点和规律。

4. 带领学生们观潮•带领学生们到海边或其他合适的观潮地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浪涛的起伏变化,指导学生们了解分析潮汐规律,观察高潮、低潮时的水位,为接下来进行语言运用做准备。

•让学生们在观潮的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广博、神奇,引发学生们的浓厚情感。

5.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引导学生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潮汐变化,自由组合成语言言简意赅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赞叹和思考。

6. 总结课程•通过本次观潮活动,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引导学生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生态环境,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评估•课堂上操作与观察——观察潮汐规律和变化;•语言表达能力——描述观察到的潮汐;•思维与创新——思考保护海洋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学生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

具体章节为:《观潮》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潮汐现象的描述。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3. 学习生字词:讲解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潮汐现象的成因,解释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观潮》。

2. 列出生字词,标注重点句子。

3. 用简图表示潮汐现象的成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观察大自然的日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讲解潮汐现象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潮汐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潮汐现象的描述。

这一部分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常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展示潮汐变化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潮汐现象。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3)检查多音字情况【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相机出示思维导图: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观潮》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课,详细内容涉及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领悟。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节,通过描述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展现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描绘景象,发挥想象,感受作者情感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长句子理解,对景象描绘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生字词,对长句子进行解析,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情境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观潮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景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绘景象的句子,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7. 主题领悟:讨论课文表达的自然与人文情怀,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潮》2. 生字词:潮、涌、澎湃、浩渺等。

3. 课文结构:观潮前、观潮时、观潮后。

4. 主题: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景象的方法,写一段关于你所见过的自然景象的作文。

2. 答案:例文:题目《秋日黄昏》秋日的黄昏,夕阳如金,洒满大地。

树叶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远处,青山如黛,与天边的云霞相映成趣。

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

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观潮课题观潮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示2)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3)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件出示4)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 ēn ɡ),避免读成(p ēn 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课件出示5)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③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6、7、8)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

隐: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

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课件出示10)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

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1)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霎.时(shà sà)屹.立(qǐ yì)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kāi kuò(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辽阔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

平静宁静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答案】一、shàyì dǐnɡ二、潮头逐渐顿时开阔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生的阅读期待。

】新课教学()分钟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课件出示15)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

(课件出示16)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18)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课件出示19)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来临时的文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5)播放视频。

(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进行简略处理,可以使学生能找准课文重点,防止学生学习内容过多,抓不住要点。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