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图1,完成2~3题。

2.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人类活动 D.下垫面状况
3.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复杂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4~5题。

4.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叙述中,属于①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6.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7.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2013国家领导人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

读图回答8~9题。

8.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以下哪一段行程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变化造成的:
A.中国——俄罗斯 B.俄罗斯——坦桑尼亚
C.坦桑尼亚——南非 D.南非——刚果
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所示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A.①、丙B.②、丁C.③、甲D.④、乙11.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12.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受风带影响南坡降水多 B.南坡地势陡峭
C.北坡为阴坡,热量较多 D.北坡纬度低,热量较多
13.在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山地的是:
14.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15.下列有关图示地理信息的叙述,能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是
A.黑龙江部分地区砍伐森林导致土壤盐碱化
B.松嫩平原因开发沼泽造成水土流失
C.呼伦贝尔地区过度放牧导致风沙肆虐
D.漠河因地势高而成为我国气候寒冷的地区
下图是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读图回答16~17题:
16.2011年某地人口出生率为3.83%,死亡率为3.56%。

该地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A.Ⅰ B.Ⅱ C.Ⅲ D.Ⅳ
17.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现负增长是现代型所特有的特点
B.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C.人口出现负增长一定会产生人口老龄化问题
D.人口增长缓慢是现代型所特有的特点
图3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分析判断18~19题。

18.1960年, 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高于2000年
C.人口已出现负增长,为现代型增长类型
D.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并出现负增长
19.1970~2000年, 有关我国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B.出生率总体下降
C.死亡率明显下降 D.基本进入现代型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始。

读“五普”、“六普”相关统计比较图,回答20~21题。

20.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下列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在人口构成特征及其成因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
B.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下降——郊区城市化和生育成本提高
C.劳动人口比例增大——人口出生率低和人口流动加快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不足和社会负担重
21.下列中,不能
..通过人口普查弄清的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年龄构成 C.城市化水平 D.人口合理容量22.18~20岁是高考适龄年龄,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中国高考适龄人口的转折年。

下图为“2000年和2009年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

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
B.2009年和2000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C.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
D.2009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
人口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岁~64岁)人口数之比(单位:%),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4为“甲省及我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合理的是
A.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完全成负相关关系
B.总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完全成正相关关系
C.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甲省老人抚养比的变化幅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4.读“韩国历年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判断: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开始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是
A.1983年
B.2005 年
C.2011年
D.2017年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是决定性因素。

据此回答25~26题。

25.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8年8月北京奥运期间,大量国外游客涌入北京,属于人口迁移
B.三峡移民是因为经济因素
C.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移民到新疆主要是政策因素
D.各国国内的人口迁移都是为了开发国土
26.解放后,关于我国人口迁移或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解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都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B.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迁移大部分是国家有组织地移民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发地从东部移向西部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8.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29~30题。

29.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30.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3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
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5回答32~33题
32.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33.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地租变化。

读图回答34~35题。

图A 图B
34.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
35.图B中曲线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6.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37.城市大小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城市人口规模B.城市用地规模C.城市的经济规模D.城市环境水平
38.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公共设施不齐全B.城市人口和工厂过多
C.城市人口素质不高D.大量使用冰箱排出废气
39.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B.出现逆城市化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城市化水平低
40.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角度出发,不应该的是
A.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B.加强城市管理。

C.进行全面规划。

D.控制经济发展。

2011年5月17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了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读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对比表格(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

完成41~42题。

41.2010年与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变化大约为
A.15% B.27% C.43% D.56%
42.有关表格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略有下降主要是因近年来该省到省外务工人数增多
B.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
C.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低
D.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间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
区域城市规模(通常指某类城市人口总量)分布主要三种模式:首位分布模式(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比起其它相邻位次城市的差距大得异乎寻常的分布)。

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即: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反之亦然)。

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是过渡分布模式。

读图,回答43~44题
4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图,首位分布模式、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和过渡模式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D.乙、甲、丙44.城市规模分布为首位型的国家,其首位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是:
A.城市交通拥挤B.城市劳动力缺乏
C.城市空心化D.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45.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0分)
二、综合题(10分)
46.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分析材料可知,该城市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阶段。

(2)A是该城的区(功能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曲线。

(3)若该城市位于印度,依据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工业卫星城市的区位推断,该城市所在地
A—E的各卫星城中,最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城的
是。

(4)简述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广东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下)期中考试·地理
答案及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90分,每小题2分)
二、综合题(10分)
46.
(1)A(1分) I(1分) B(1分)中期(郊区城市化)(1分)
(2)中心商务(1分) D(1分)
(3)平坦开阔(1分) E(1分)
(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小等(答对两点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