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家个性艺术语言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山水画家个性艺术语言的形成
摘要:中国山水画发展从古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笔墨形式和创作模式,继承与创新、扬弃与借鉴是中国山水画家要面临的问题。
研究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和符号程式,融入新的模式,突破传统界限,大胆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法则等艺术形式,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山水画家的艺术语言,使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在传统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呈现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山水画家;个性;艺术语言
在现代山水画里蕴含有中国画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形式,也体现出山水画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变革与创新的势态。
纵观中国山水画的每个历史时期,传统山水画家包含着普遍的共性艺术语言,但又绝对不同的艺术个性。
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成就,影响后世的画家,都是那个历史时期创新改良的探索者,与前世或当世的艺术风格拉开了明显的距离,并凸现出鲜明的艺术语言和成熟的表现语言。
一个山水画家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经过对传统继承后的创新,并适合现代生活审美追求,有山水画的文化精神、独特的个人风格、笔墨达到精炼完美和高尚的艺术修养,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一、继承传统艺术精神,演绎艺术语言内涵
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期就逐渐趋向独立,在唐代已成为独立画种,到宋代发展成熟,元、明、清达到顶峰。
山水画每个历史时期风格都有所变化,在古代美学思想上受佛教禅宗和道家老庄思想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希望从自然中找到灵感,来摆脱人事的束缚,获取心灵的解放,追求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山水画表现形式的一个基调,体现传统文人梦寐与执着追求的一种艺术精神。
老庄思想的“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源于道。
道者,“绳绳不可不名,复归于物,是谓于万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①“道”被《老子》用理性的语言哲学化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又被各种思想流派承认、发挥之后,中国这人对道的理论解释就成了理解中国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它是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宇宙本源,认为只有通过静观过程才能观照到它。
而美即道,它同样需要审美主体的静心观照才能把握。
静观作为中国美学审美观照的方法,他把人们的审美向度完移至心灵世界之中。
西汉哲学家扬雄《法言》中说;“夫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道出了言为心声,画为表意,静观始于审美主体以空诸一切的心境去凝神寂照孤立绝缘的物境,将二者融合而同归于大涤。
因而心灵修养至虚静是审美观照实现的重要前提。
南朝宋画家宗炳能在山水中发现其“趣灵”“感神”,是他对自然“澄怀味象”的深刻感悟,使自己的精神融入美的对象中,得到自由解放,这正是出自庄学的熏陶教养。
宗炳寄托于现世的名山胜水,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把它消纳于山水绘画之中,把这种文化精神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越。
总而言之,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都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其艺术内涵,演绎出新的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更新,要讲究感悟观察和体会,它蕴含有中国的艺术精神。
二、锻造独特个人风格,提高艺术文化修养
山水画家在艺术创作中不断的摸索个人的艺术风格,找到最能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表达形式。
石涛说,“古人未出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出法之后,更不容今人出古法。
” 他在此强调的“不容今人出古法”、“我自为我,自有我在”,反映出艺术魅力在于追求个性差异的真谛。
山水画家的个性就是体现在画家作品中自有的独特气息、面貌。
包含有或独特的思维和美学品位;或独特的艺术语言;或独特的造型、运笔、立意创景和构图章法。
这种独特面貌的形成是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把握中国山水画共性的基础上,吸取传统文脉中的精华,然后转换成画家个人的根基底蕴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这是一个艰苦的艺术探索过程。
然而现在很多山水画家是无风格无个性的,没有独特的艺术语言,无休止地闭门造车,跟现代艺术潮流。
有些只知临摹古人,抄袭别人,所谓的创作也是东拼西凑,照搬别人的山头,罗列别人的皴法,出来的作品似曾相识,无个性可言。
画者要避免染上这些旁门左道的坏习气,做有追求、有学养、有创造、有个性的新时代艺术家。
因此,只有提高思想、道德、人品、境界的全面修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王昱提出“常人由学而知,必须读书以明理,游览以广识,苦心探索,循习有年,亦可到神明地位”②,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为我所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开拓胸襟,方能超然物外,融万物于笔端,畅神于天地之外。
因为每个人的资质、阅历不同、道德修养不同,在自然观照中认识方式和精神感应也即不同,每个画家也有他特殊的心灵、个性、学识、修养,有他特殊的审美情绪。
三、追求笔墨精炼完美,领略山水精气神韵
石涛在《画语录》的《笔墨章》中说到:“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
在石涛看来,笔具有精神性的力量,墨的精神要靠笔,而笔的神来自“生活”③。
笔墨也是作为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主体,它是人和自然相互融合的写照,各种不同风采、不同性格的点线面,是客观世界的各种状态在人的心理上唤起的各种感受,而笔墨则是对这种感受的模拟和实录。
笔墨是中国绘画造型直接付诸的物质材料,使之对象化,视觉化的最后手段。
它是体现中国绘画远近透视,经营位置,意象造型的重要前提,使笔墨趣味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通过这种方法把人的精神文化及思想情感经过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
中国山水画给绘画下的定义都是围绕着这种感悟客观世界,完善自身修养,使之适应客观规律,以利长久生存这样一个总体精神展示开来的。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作为一种交流感情和追求志趣的艺术语言形式,它是东方民族群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天道和人道的体察、感悟与效法的大文化背景上派生出来的一种表现语言。
它萌发和发展的深层因素是人和自然世界的关系,也是随文化发展的推衍和人文观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因此,既定的笔墨
艺术语言的形成,要经过千百年的努力,并深深地植根于它的历史文化大背景和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土壤之中才建立起来的,符合与满足人的审美追求,达到审美愉悦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要领略山水之灵秀,贵在摄取对象的神韵。
精、气、神具佳者,方可雅赏。
远看气势非凡,惊心动魄;近观刻画入微、笔精墨妙。
各种自然之态是作者体察物理、观察物态、寻找变化差异的技法特点之后,将技法与精神融会贯通,行运于笔墨之中,超然于物象之外。
正如中国南方之山,让群山飘渺灵动的是云烟。
山中的云烟变幻无穷、意态万千,云活则山活、笔墨活画就活。
要让横云、臥云、飞云、流云,在笔墨纵横飞舞中显现,达到笔墨灵动,气势磅礴的意境,表现山水画精气、神韵的统一。
四、生活实践真知灼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山水画家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征途上,“师古”是个必须的阶段。
但要继承好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大胆地发展与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④山水画创作的欲望来自作者与大自然的心灵碰撞。
有感而迸发出心灵中的火花,激励画家去寻找表现自然万象的各种的技法,能表达自己情感与艺术追求的艺术语言。
它确实是画家感悟自然之美丽并迷恋自然之美丽,进而创造自然山水之美丽。
作者的笔与墨、形与法是因自然的美丽而产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应在大胆的遐想中完成最初如梦幻的立意创景。
当心中有了立意后就要立即大胆落笔,用自己个性独特的艺术语言,从宏观上,有序、有节奏地追寻整幅画面的气势和结构,在远近虚实的变化中把握画面气韵,做到达到“气、韵、神、貌”的完美结合。
局部精微处用干脆利索的骨法用笔,去勾画山水的物质外貌,骨法用笔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达到“景、笔、墨”的高度统一。
总之,艺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眼中之景化为心中之景,在外物与内心的碰撞共鸣中用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通过点画语言达到形神兼备。
“故欲求神逸兼到,无过于偏历名山大川,则胸襟开阔,毫无尘俗之气,落笔自有佳境”。
⑤创作最忌讳对自然的照搬描摹,无暇想、不求思变的所谓写实。
画山水要情满于山水,不光画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更要画自己眼睛看不到的,画心中之景,做到“迁想妙得”、“意在画外”。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十四章.
[2]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6]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欧丰华(1979- ),男,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