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不同血管通路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移植效果分析
溺 南雀红 十字血 液 中心 成分 室 , 河 南省 郑 州 市
4 50 0 12
张玉 红 ,
女 ,
19 7 6
年生 . 河 南墙躅口
市人 , 汉 族 , 20 0 4
年 华 中科技 大 学
毕 业 , 主 要 从 事血
液 成分制备方 面
的研 究 。
z f Ia n 昌y u h o n g 5 6 8
中 图 分 类 号 :R 3 9 4 . 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6 7 3 . 8 2 2 5 (2 0 0 8 )3 4 — 0 6 7 4 3 — 0 3
0 引言
外 周 血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是 目前 临 床 治 疗
血 液病 、 实体瘤 、 一 些 免疫性疾病 的有效手
段之一 , 是近 年来肿瘤 治疗 学上 的一 个重 大
进 展Ⅲ 。
外周血 造 血 干 细胞移植有三 个优 点: 首先 ,
采集外 周 血 造 血 干 细 胞 无 需健 康 的骨 盆骨髓 ,
中国组织 工 程 研 究与临床康 复
第‘
J2
誊
第弭
筋’
2008 一
08 一
19 出版
J o “ m d 】甜 c l i n i ∞ l R e k b i l i t Ⅱl iv P 雨 s s H e E 憾 i w e r i 峭 R e s e n r c h
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
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前沿的生物医学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具有很大的治疗潜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器官移植等。
然而,由于干细胞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
首先,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评价需考虑干细胞来源的安全性。
目前,干细胞主要有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三种来源。
胚胎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但其获取过程涉及到胚胎的破坏,引发了伦理上的争议。
成体干细胞来源于成年人的组织和器官,因此,其获取过程相对较容易,但其分化能力较弱。
诱导多能干细胞由成体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转变而来,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同时又避免了伦理争议。
在选择干细胞来源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次,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考虑干细胞的植入方式和剂量。
植入方式包括直接注射、细胞输注和组织工程等方法。
直接注射是最简单的方式,但可能存在细胞堆集和局部炎症等问题。
细胞输注将干细胞注入到血液或淋巴系统中,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到达病变部位,但可能引发栓塞等风险。
组织工程则是将干细胞培养成组织或器官,再进行移植。
在剂量选择上,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过度分化和肿瘤形成等问题,而过低的剂量则可能无法发挥治疗效果。
因此,在干细胞植入方式和剂量的评价中,安全性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
此外,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考虑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由于干细胞治疗通常涉及异基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对植入细胞发生排斥反应。
因此,在干细胞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免疫配型和抗排斥治疗等措施,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抗体产生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排斥反应。
最后,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考虑长期随访的必要性。
虽然干细胞治疗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然不确定。
因此,对于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评估治疗的长期效果和潜在的副作用。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 2004年8月-2012年5月住院下肢缺血性血管病51例,其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25例,糖尿病足2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22例。
双下肢病变38例,单肢病变13例,共移植89条下肢。
全部患者均给予rhG-CSF 600ug/d皮下注射,行BPSC动员4天,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悬液总量80-120ml,MNC数量(306.3-670.6)×109/L。
将MNC悬液按3cm×3cm距离行双下肢肌肉内注射,每点0.3-0.5ml。
结果移植后6个月疼痛评分及肢冷感评分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经皮氧分压、皮肤温度移植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移植后踝肱指数升降不一,10例足部溃疡好转,23例DSA或CTA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
结论 APBSC移植可改善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是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管疾病糖尿病足【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39-02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截肢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尤其是下肢动脉流出道阻塞未形成侧支的患者,常导致足部溃疡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兴起和干细胞治疗机理的深入认识,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对51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APBSC)移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8月-2012年5月住院下肢缺血性血管病51例。
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静息痛、冷感、间歇性跛行。
12747293_心肌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率与移植安全性的研究
t
o
r
tand
gn
y,WBC,RBC,Hb,Hc
2+
s
e
rum Ca (
P >0
.05) .The numbe
ro
fP
l
t wa
ss
i
i
f
i
c
an
t
l
P <0
.01)de
c
r
e
a
s
ed a
f
t
e
r
gn
y(
c
o
l
l
e
c
t
i
on.Adve
r
s
er
e
a
c
t
i
onso
c
cu
r
r
edi
n20c
a
s
e
sdu
r
t
i
en
t
'
sbody ma
s
s,t
henwe
r
ec
a
r
r
i
ed
ya
ybypa
ont
he APBSC mob
i
l
i
z
a
t
i
on and expans
i
on.APBSCs we
r
ec
o
l
l
e
c
t
ed 24 h be
f
o
r
e CABG.Al
l
,
t
i
en
t
sunde
rwen
tCABG wi
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操作流程及评分
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操作流程及评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操作流程及评分1. 操作流程概述。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冷藏保存活性保护作用研究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冷藏保存活性保护作用研究胡坚方;汪照函;雷雪扬;邓长青;刘文婧;罗文【摘要】目的观察冷藏保存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其可能存在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雄性大耳白兔12只,取出兔骨髓后,采用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取原代培养后细胞经免疫磁珠分析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后进行传代培养.第3代传代培养细胞分别在体外4℃冷藏后分为对照组(0 h)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冷藏6 h(6 h组),12 h(12 h组)和24 h(24 h组).部分冷藏12 h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0.5 mmol/L和1.0 m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共培养,分别为12 h+0.5 mmol/L GSH组和12 h+1.0 mmol/L GSH 组.对各组进行8天生长曲线的绘制并完成活性的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12天可铺满瓶底.细胞原代培养后,流式细胞仪显示经免疫磁珠分选的细胞CD29阳性率达91.7%,表达CD29,CD44,CD90,不表达CD19,CD45,CD34.生长曲线显示,6 h 组,12 h+0.5 mmol/L GSH组,12 h+1.0 mmol/L GSH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统计学显示12 h组和24 h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6 h组,12 h+0.5 mmol/L GSH组及12 h+1.0 mmol/L GSH组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 h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与12 h组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对于兔骨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起着良好的效果.体外4℃冷藏保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活性起着抑制效果,且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冷藏保存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起着保护活性的作用.【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5页(P115-119)【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还原性谷胱甘肽;冷藏【作者】胡坚方;汪照函;雷雪扬;邓长青;刘文婧;罗文【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可自我更新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自体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T)患者知情同意书
自体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T)患者知情同意书自体外周干细胞动员,采集及冻存知情同意书自体外周干细胞动员,采集及冻存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需要进行。
1.比较目前治疗本病的各种方法,结合本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可采用自体HSCT(AST)作为治疗本病的方法。
2.干细胞动员前,经查体和评估确定患者可以耐受大剂量化疗,并联合G-CSF的动员方案。
3.动员方案:4.自体外周干细胞冻存在xx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完成,干细胞在-196℃液氮保存,以备AST时应用。
治疗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冻存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治疗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治疗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治疗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1)动员方案的危险和副反应:大剂量化疗导致的黏膜炎,脏器损害(心脏,肝脏,肾脏等)。
血象降低,感染,出血等合并症。
G-CSF应用所后的不良反应,发热,头痛及周身不适感,血栓形成等。
其他:2)自体外周干细胞采集:采集相关并发症(见PBSCT采集同意书)。
一次采集不够,需要再次动员采集。
动员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无法进行采集。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未包括在上述所交待并发症以外的风险: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诊治方式、此次诊治及诊治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诊治的相关问题。
我同意在诊治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我的诊治方式做出调整。
我理解我的诊治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我并未得到诊治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改进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改进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项前沿的医学研究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然而,为了进一步改进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人员不断努力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
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只能缓解症状,难以完全恢复心肌功能。
而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通过修复或替代受损心肌组织,恢复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一直是当前研究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评价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时,首先需要确定干细胞的来源,并确保其来源的合法和合规性。
同时,也需要考虑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和扩增能力,以及潜在的异位增生和肿瘤发生的风险。
因此,评价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全面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实验设计,全面评估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针对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评价,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细胞类型和来源,例如多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
其次,干细胞治疗的时机和剂量也是关键因素,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适当的干细胞量。
另外,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和分化也是评价干细胞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相关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改进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和策略。
例如,进一步应用基因改造的干细胞,可以提高其在心脏组织中的存活和分化能力,从而增加治疗的效果。
此外,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的干细胞治疗策略,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细胞外囊泡可以释放出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包裹体,可以在不对体内细胞进行直接操作的情况下实现细胞决定性命运的调节。
除了技术手段的改进,制定相关的实验和临床评价指南也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可靠的统计分析方法是评价干细胞治疗效果的基础,可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课题申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评估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评估》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血液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然而,目前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评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改进移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全面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包括患者生存率、移植后复发率、移植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2. 研究目标(1)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2)观察移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移植后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3)评估移植后的复发率,分析移植对疾病的控制效果。
(4)评估移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于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及不同疾病患者的移植效果。
(2)数据收集:收集参与移植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如基本信息、疾病类型、移植方案、生存情况等。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
(4)问卷调查:制定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移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 研究步骤(1)收集相关文献,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2)确定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相关资料。
(3)对患者的生存率、移植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
(4)制定问卷,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5)根据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结果撰写课题报告。
四、研究预期结果及应用价值1. 预期结果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评估,我们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评估患者的生存率,了解移植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2)分析移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移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3)评估移植对疾病的控制效果,分析移植的治疗效果,为移植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论与实践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论与实践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顾名思义就是将捐献者的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接受者体内,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造血功能。
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癌症、免疫缺陷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需要掌握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理论基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是利用造血干细胞在外周血循环中的存在,收集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经过体外处理提纯后注射入患者体内,以实现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造血干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为骨髓提供补给物,使其能够在需要时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PBSC移植主要分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和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两种。
1.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移植是指捐献者和患者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下,移植捐献者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自体移植,具有无需供体配型、采集时无需麻醉等优点。
不过,其主要缺点是疾病复发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1.2 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移植是指捐献者和患者是不同个体的情况下,移植捐献者的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与由骨髓提供的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相比,由外周血提供的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有更少的免疫底物匹配要求,更低的感染和发病率等优势。
二、实践应用PBSC移植因其具有采集方便、近年来技术不断改进等优点,在治疗癌症等疾病并发症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2.1 白血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疗效明显。
在程度不同的匹配情况下(包括匹配同胞、跨族群同种配型等),移植后疾病无复发的比例分别为60-70%和50-60%。
2.2 恶性淋巴瘤(NHL)对于转移性NHL,若化疗不起到足够的治疗效果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救治措施。
移植后患者的全套血球记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量均明显提高,并且有助于肿瘤缩小。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配合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配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采集是指抽取经化疗药物或重组人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动员的患者血液,经过抗凝,泵入旋转的离心杯内,根据细胞大小、比重,血液被分离成各种成分,在离心杯内形成不同层次,收集富含单个核白细胞,其余成分回输给患者,直至达到需要的造血干细胞的这一过程[1]。
现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2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9~63岁(平均42岁),体重53~75kg(平均60kg);急性白血病4例,恶性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
1.2 方法采用化疗联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动员前接受化疗4~6周期,当白细胞降至最低点的次日开始每天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直至APBSC采集结束前1天。
当白细胞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进行APBSC采集,采集目标是单个核细胞(MNC)≥2×108/kg,CD34细胞≥2×106/kg。
采集使用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LN971E,选择干细胞采集程序,全血流速70~80ml/min,全血ACD-抗凝剂比率11~12:1,全血处理量6998~11223ml(平均9786ml)。
采集的APBSC于无菌环境下按4:1加入干细胞低温保护剂,不需速率降温直接放入-80℃冰箱保存。
采集全过程实施全面的护理配合。
1.3 结果23例共采集50次(1 例采集1 次,20例采集2次,3例采集3次),其中8次外周静血管条件差采用深静脉穿刺外,其余15次采集均顺畅。
每次采集量67~110 ml(平均85ml);采集时间273~380min(平均320min);采集的MNC均≥2×108/kg,CD34+细胞≥2×106/kg。
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到目前为止无移植相关死亡。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初步评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初步评估【摘要】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6例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结果:(1)治疗效果: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均在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2.56±2.41)天。
(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发热现象(8.33%),2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5.56%),7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19.44%),1例患者出现鼻腔出血(2.78%)。
(3)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患者存活,三年存活率为77.78%,8例患者在治疗后三年内死亡,死亡率为22.22%。
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可行性较高,可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近年来,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为此,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6例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3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3;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36.21±2.5)岁;病程最长的1年,最短的3个月,平均病程(7.2±1.5)个月。
其中7例患者为霍奇金淋巴瘤[2],29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36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淋巴瘤。
本次研究为所有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获得其同意与配合,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应用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果评价
应用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果评价于笑难;刘卫;潘淑敏;马晓楠【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4(016)004【摘要】目的采用美国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比较Auto PBSC管路和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供者/患者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46例64人次,Auto PBSC管路采集21例31人次,平均年龄(32.75士10.26)岁,白细胞管路采集25例33人次,平均年龄(31.47士14.21)岁;比较两组采集产品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采集产品体积、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无出血倾向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采集产品的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NC白细胞管路组采集产品体积高于Auto PBSC管路组.64例供者采集后均无出血倾向,仅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两组管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无差异,采集产品需超低温冰冻保存者使用Auto PBSC管路组采集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总页数】3页(P349-351)【作者】于笑难;刘卫;潘淑敏;马晓楠【作者单位】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3【相关文献】1.单倍相合异基因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采集及移植效果评价[J], 王平;彭贤贵;陈幸华;高蕾;刘思恒;张曦;孔佩艳;张诚;高力2.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与效果评价 [J], 殷国美;沈卓岚;秦斐;钱文斌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中的应用 [J], 张晓艳;李建勇;吴汉新;钱思轩;吴雨洁;洪鸣;张闰;徐卫4.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效果评价 [J], 郑伟萍;方琦;陆紫敏;刘承重;李雪晨5.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和Auto PBSC程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评价 [J], 杨楠;王艺媛;黄晓燕;赵小丽;张晓晶;张晓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衡量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衡量
梁辉
【期刊名称】《白血病》
【年(卷),期】1997(006)003
【摘要】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系统的重建与采集和保存的PBSC
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在15名病人的76次PBSC的采集和保存中,发现PBSC的质量和数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疾病的类型和化疗方案有密切关系,NHL中CD34^+细胞与CFU=GM的比例平均为25%,CML为67%,MM最低为139%,这可能是因为MM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白细胞分化的抑制因子,CML病人中CD34^+/CD33^-细胞中的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梁辉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3
【相关文献】
1.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采集效果预测方法 [J], 闫岩;李斯丹
2.恶性血液病病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J], 赵一鸣;钱伟;江磊;金凤波;陈莹莹;张睿;杨明珍
3.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体会 [J], 邱菊红;方小芸
4.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 [J], 陈晓;郭智;陈丽娜;刘玄勇;张弋
慧智;李旭绵;王月乔;韦丽娅;谢晶;蔺莉
5.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 [J], 陈晓;蔺莉;郭智;陈丽娜;刘玄勇;张弋慧智;李旭绵;王月乔;韦丽娅;谢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发布时间:2021-04-12T06:34:31.48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作者:沈艳梅[导读]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接收的6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4例)常规化疗;研究组(34例)实施常规化疗联合APBSCT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结果:对照组控制率为82.35%,研究组为97.0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47%,研究组为47.06%,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
沈艳梅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657000摘要: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接收的6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4例)常规化疗;研究组(34例)实施常规化疗联合APBSCT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结果:对照组控制率为82.35%,研究组为97.0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47%,研究组为47.06%,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恶性淋巴瘤应用APBSCT治疗安全性较好,治疗效率较高。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化疗;生存质量恶性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早起源于淋巴组织及淋巴结,约为恶性血液性疾病的50%。
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病的手段包括局部放射、化学、细胞免疫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疗法[1]。
常规化疗虽然能改善部分患者预后情况,但对于复发难治或高危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
有相关研究表明,APBSCT联合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2]。
本文主要分析了恶性淋巴瘤应用APBSCT的临床疗效。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采集效果预测方法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采集效果预测方法
闫岩;李斯丹
【期刊名称】《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年(卷),期】2016(021)002
【摘要】自1985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T)开始进入临床以来,由于其具有收集方便,
操作简单,几乎没有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感染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总页数】4页(P104-107)
【作者】闫岩;李斯丹
【作者单位】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 [J], 王茂生;王红;杨阳;段连凤
2.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J], 乔营
3.单个核细胞绝对计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及时机选择的意义 [J], 邓婷芬;李庆山;周铭
4.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最佳时机 [J], 陈晓霞;王智明;罗贤生;
徐丹丹;李兴;雷美清
5.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时机的探讨(附12例临床分析) [J], 王潞;李家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龄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2例: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低龄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2例: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景华;张金元;吕旭晶;沈旭东【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14【摘要】背景:随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替代骨髓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首选方法.由于小儿尤其是低龄低体质量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相对困难.目的:观察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低龄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例年龄低于2岁体质量低于15 kg的1型糖尿病患儿.主要方法: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以减轻其对采集的恐惧感.采集前1周常规口服钙剂,减少采集中低钙的发生.采集前24 h禁食油腻食物,采集当天禁食牛奶,以免出现乳糜血液,影响细胞采集.1周前常规口服钙剂,减少采集中低钙的发生.常规锁骨下静脉置管.采集前给予200 mL经照射(25 Gy)的红细胞悬液充盈分离管路,以避免低血容量综合征及减少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设置个体化的采集参数.采集时循环血量为三、四倍体循环量,以保证足够的循环总量.分离过程中ACD/全血的比例保持在1:11~1:13之间,防止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等.结果与结论:2例患儿外周血干细胞均1次采集成功,采集过程中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采集后单个核细胞分别达14.71×108/kg,18.82×108/kg;CD34+分别达34.13×108/kg,32.38×106/kg.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低龄低体质量幼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是安全可行的.【总页数】4页(P2657-2660)【作者】景华;张金元;吕旭晶;沈旭东【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上海市,2000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上海市,2000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上海市,2000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上海市,2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低龄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体会 [J], 景华2.低体质量石骨症患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及其临床意义 [J], 唐湘凤;栾佐;吴南海;黄友章;屈素清;胡晓红;龚小军;刘卫鹏3.低体质量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输血反应1例 [J], 刘小超;吴轶苹;黄东生;张伟令;王阳;李淑平4.低龄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体会 [J], 景华5.低体质量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J], 段慧玲;滕本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观察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观察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4(0)S2【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 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0ml,采集后干细胞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
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 (球囊封堵所致 )、窦停或Ⅲ°AVB(球囊刺激支架近端引起严重的冠脉痉挛所致 )、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
结果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30例。
【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干细胞;心功能;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者】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心血管病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访观察 [J], 崔丽杰;李占全;朱芳;段娜2.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的观察 [J],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赵颖军;徐桂萍;刘显智;余宪3.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J], 李铭辉;顾翔;俞集会;刘绪宏4.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 张明;李占全;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安全性观察 [J], 张明;李占全;崔丽杰;金元哲;袁龙;张薇薇;赵红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