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012年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相关综合征分类标准的共识
and related 607—612.
syndromes.J
Immunol,2012,130:
(收稿日期:2012.01.09)
(本文编辑:张跃)
・消。息・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定于2013年5月16日至1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第十八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 本次年会将是国内风湿界及相关学科同仁进行学术交流的盛会。会议将邀请国内及国际知名风湿病及相关专业学者作专 题报告,同时邀请并热烈欢迎相关专业的医师及研究者参会及投稿(包括:中医风湿专业、中西医结合风湿专业、综合内科专业、
HE
家族遗传型HE
HE。
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性,元遗传性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无导致HE的反应性 或肿瘤性基础疾病
意义未明型HE
HE。
未发现导致HE的病因,无家族史,无导致HE的反应性,肿瘤性基础疾病,无HE引 ,起的器官损伤
原发性(克隆性,肿瘤性)HE
HE。
基础疾病为干细胞、髓系或嗜酸性粒细胞肿瘤[按世界卫生组织(wH0)分型标准]; 嗜酸性粒细胞为肿瘤细胞
肾脏病专业、消化专业、呼吸专业、血液专业、皮肤病专业、神经病专业、儿科专业、骨科专业、检验专业及临床免疫学专业等),共
同探讨风湿病及其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问题。 会议涉及的内容广泛,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分组交流、壁报、与教授面对面(讨论风湿病诊治难 点)。本次会议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证书。现将征文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 风湿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 2征文要求
受电子邮件和纸质邮寄投稿。欢迎登陆大会网站http://www.cmacra.org点“网上论文投稿”按钮进行网上论文投稿。第一次登陆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教学提纲
辅助检查
放射学检查
胃肠道钡餐造影可见胃窦部僵硬、粘膜皱襞增厚、 增宽和粘膜结节样增生;小肠环状皱襞及增厚,但 不伴溃疡和局部异常;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 等。
特异性较差,其诊断价值远不如内镜检查
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
受累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增厚或有肿块。 活检病理可见受累胃肠道粘膜有局灶或弥漫性嗜酸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根据病变部位及浸润程度不同而各异
按浸润程度分类
粘膜型
病变主要累及胃肠粘膜。可有过敏性病史和较高的血IgE浓 度,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腰背痛, 病变严重时可有胃肠道蛋白丢失、贫血、吸收不良等
肌层型
病变主要累及肌层,表现为幽门或小肠梗阻,有时需要手术 治疗,偶有胃肠道出血和瘘管形成
诊断
Leinbach标准
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治疗
饮食 药物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20~40mg,服药后1~2 周症状控制后可减量维持,逐渐停药。
抗过敏药物
手术治疗
适用于有肠梗阻的患者,但远期效果不佳,术后需 用激素维持治疗
病因1——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 物过敏,皮肤病等
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等。
病因1——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肉芽肿性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肿瘤——淋巴瘤、各种实体肿瘤、囊性纤维化等。 内分泌疾病——垂体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病、IgA
常见疾病
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血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方案取决于其病因和病情。治疗原发性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放疗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干扰素和化疗药物等。放疗主要用于治疗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肿瘤。
合并症和预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合并其他病症,例如心 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器官受损。 合并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及治疗方法。尽早治疗和规范管理可改善预后。
结论和展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复杂且多样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病因和机制, 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我们将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 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以及异常的骨髓造血。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分类和诊断标准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慢性型常伴有血液 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常增多,而急性型症状严重且进展较快。
诊断依据包括血液检查,骨髓穿刺以及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定义和表现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嗜酸性粒 细胞无明确原因而持续增多。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表现包括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增 高,可能伴随贫血、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机 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免疫性疾病、 肿瘤以及某些药物等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 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 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明确的原因而持续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12
特异表型T细胞的 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1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粘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诊断思路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ed eosinophilic disorders: 2014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19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有生吃“螃蟹”病史。否认有“结核”接触史。 按计划完成预防接种。
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族中否认有遗传病以 及传染病。
20
入院时体查
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尚可,体重:48kg。无皮下结 节,有卡疤,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色红润, 鼻翼无煽动,唇无发绀,咽不充血。颈软,气管 无明显偏移,左下肺语颤减弱,叩为浊音,呼吸 音低,无罗音。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心 音稍低钝。腹软,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力。肌张 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克、布氏征阴性。
17
病例1
18
病史
患儿向XX,男,11岁,学生,湖南省张家界市人 胸闷不适2月,加重伴乏力咳嗽1月入院 2月前诉左边胸部不适,运动后明显,渐乏力,,
近1月来早上偶尔轻咳,胸部不适及乏力加剧,遂 来外院门诊做胸片发现有“胸腔积液” 住院进一 步检查及治疗。 病后精神尚可,食欲渐差,明显消瘦约8-10斤,一 般活动正常,能平睡,无呼吸困难,无盗汗 。
分布广泛,主要在上皮及皮下组织 迅速影响炎症趋化因子并进行移动和 粘附
功能
宿主防御和组织重塑
影响因素 /产物
阳离子蛋白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 子、 前列腺素、白3三烯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定义、分类与治疗
2、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3、织肿瘤2008WHO分类
1、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促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因子反应结果(IL-3、IL-5、GMCSF) 最常见原因:寄生虫感染、药物过敏、血管炎性疾病、 淋巴瘤等 淋巴细胞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免疫表型异常的 T细胞组群(TCRα/β-CD3-CD4+、CD3+CD4-CD8-)独立 亚型?(与既往分类方法不同,既往为IHES)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既往“CEL,不另作分类(CEL-nos)”归入MPN, CEL-nos诊断标准
①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1.5×109 /L; ②无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或其他MPN(PV、ET、PMF)或MDS/MPN( CMML或aCML); ③无t(5;12)(q31-35;p13)或其他PDGFRβ 重排; ④无FIP1L1-PDGFRα 融合基因或其他PDGFRα 重排; ⑤无FGFR1重排; ⑥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20%且除外 inv(16)(p13q22)/t(16;16)(p13q22)等AML; ⑦有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或外周血原始细胞>2%或骨髓原始粒 细胞>5%而<20% ⑧排除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LFHS。
即治疗的情况除外。
分类
传统分类(2001
WHO分类) 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2008 WHO分类 2012年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相关综合征 分类标准的共识
WHO2001分类
1继发性/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类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 ⑴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哪些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哪些原因如果进行医学检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比例偏高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过敏性疾病,这类的疾病比较多,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都可能会引起这种现象,另外寄生虫病,皮肤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
★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出现临床症状后,于6个月内死亡。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皮疹、乏力、咳嗽、气短、肌肉酸痛,或腹泻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内啰音、腹部压痛或神经系统异常等。
2、未发现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3、有器官受累的症状或体征,如肺内阴影、心脏超声异常等。
看了以上的讲解,现在你知道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怎么回事了吧。
如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要尽早检查,确诊病因哦。
生理性变化、药物、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生理性变化、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任何原因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 > 0.5×109/L,即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分为以下几种程度:常见原因生理性变化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
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生轻至中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花粉症等。
药物引起一些药物反应可导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抗疟疾药、β- 内酰胺类、环丙沙星、糖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结核药物、心血管药物、抗惊厥药等。
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大多不严重,但是临床用药中仍需要注意。
感染性疾病1)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当其侵犯肠道外组织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显著。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寄生虫感染主要有: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蛲虫蛔虫、钩虫、疟原虫、弓形虫等。
2)有些真菌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曲霉菌。
3)逆转录病毒感染有时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人类嗜T 细胞病毒HTLV-II 和HTLV-I 感染、HIV 感染。
4)结核,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也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肿瘤1)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约0.5%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支气管肺癌、宫颈癌、胃癌、直肠癌等;2)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霍奇金病也可有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其他淋巴瘤则少见;4)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类癌亦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风湿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可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正常情况下,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课件
Ø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乏力、肌痛、发热、皮疹、血管性水肿等。2. 皮肤病变(25%~50% ),常见为皮疹、斑丘疹,伴剧烈瘙痒 , 其中约50%患者皮肤表现为血管性水肿和荨麻疹,不伴心脏及神经合并症而表现为良性过程 。3.心肺受累症状:充血性心衰; 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4. 肝脾肿大(80%),肝功能异常(15%) 。5. 神经症状(33%),包括中枢性与外周性,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共济失调、构音不清等。进一步发展为偏瘫或周围神经炎。6. 肾脏受损, 肾病综合征表现.
延长 EC生存期。
HES 相关的组织损伤是由于 EC直接浸润和间接作用(释放蛋白酶、炎症因子、花生四烯酸来源的因子和其他细胞 因子 )所致 。2 克隆性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4 号染色体臂 12 区部分丢失 新的融合基因(PIP1L1-
PDGRFa , F/P ) , 其具有很强的 氨酸激酶活性
增强
Cools J,DeA ngelo D J,Gotlib J,et al 。A Tyrosine Kinase Created by Fusion of the PDGFRA and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相关综合症
Ø 定义
Ø 疾病分类
Ø 发病机制Ø 临床表现Ø 诊断及鉴别诊断Ø 治疗
“
”
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Ø诊断
原发性HEuFISH 或 RT-PCR 对外周血或骨髓细胞进行FIPILl –PDGFR a (F/P)融合基因筛查,F/P融合基因是最常见的PDGFR a重排形式。 u对于 PDGFR a 重排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确认是 PDGFRl β和FGFRl基因重排(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 或 RT-PCR )。HES 有多系统及多脏器受累的证据(胸X 片、肺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消化道内镜及皮肤活检等)。曲士强,肖志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1,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简介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发生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征:使用旋毛(线)虫初次刺激可引起一个初级的且相当低水平的反应;然而重复刺激导致一扩增的或继发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反应。
概念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0.45)×109/L(400~450/mm3)。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嗜酸粒细胞(0.4~1.5)×109/L;中度:嗜酸粒细胞(1.5~5)×109/L;重度:嗜酸粒细胞>5×109/L。
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
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或药物过敏、花粉症(枯草热)等都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为轻或中度增多。
2.寄生虫病为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原虫(疟原虫、弓形虫、肺囊虫)、蠕虫(蛲虫蛔虫、钩虫、旋毛虫丝虫、肝毛细线虫)、吸虫(血吸虫、肺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绦虫以及疥虫和穿皮潜蚤的感染均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般说来,肠道中成虫并不引起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蚴虫移行时侵入各脏器,或肠道成虫破坏肠黏膜时或寄生于肠道外组织的成虫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所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大便中不一定能找到虫卵。
3.药物一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对氨水杨酸、磺胺、苯妥英钠、氯丙嗪、肝精(肝浸膏)碘剂、金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可引起中度甚至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可无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
4.感染某些感染如结核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猫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猩红热、多形性红斑的急性期、艾滋病、念珠菌感染等都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有的于感染极期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而于恢复期暂时增多称为感染后反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疱疹样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红糠疹、鱼鳞癣等嗜酸性粒细胞可中度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重症肝炎1例报告
#/0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重症肝炎1例报告苏 洁1a,王景宇1b,黄 兴2,潘 煜1a,齐 月1a,华 瑞1a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a.肝胆胰内科,b.放射线科,长春130021;2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线科,长春130021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肝炎;华支睾吸虫病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基金(20200201499JC)AcaseofsevereallergichepatitiscausedbyeosinophiliaSUJie1a,WANGJingyu1b,HUANGXing2,PANYu1a,QIYue1a,HUARui1a.(1.a.DepartmentofHepatology,b.DepartmentofRadiolo gy,TheFirstHospitalof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2.DepartmentofRadiology,Jili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angchun130021,China)Keywords:Eosinophilia;Hepatitis;ClonorchiasisResearchfunding:JilinProvince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Fund(20200201499J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1.026收稿日期:2021-04-19;修回日期:2021-07-17通信作者:华瑞,huar@jlu.edu.cn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或有组织浸润的病症,其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其中继发性因素又以寄生虫感染最多见[1]。
其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不同的器官功能损害,华支睾吸虫、蛔虫合并感染且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继发重型过敏性肝损伤相对罕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017
6.如有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致的器官受损,应进行受累 器官的评估。
(1)心脏评估:X线胸片、心电图、心超、肌钙蛋白
(2)肺脏评估: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 (3)无缘无故的血栓事件应该记录为一种嗜酸性粒细胞相 关的组织损害 (4)有终末器官受损的患者,随访器官功能的频率依赖器 官受损的严重程度、广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恶变来加 以判定。
意义未定HE治疗
一线治疗首选泼尼松1mg/kg/d。1-2周后缓 慢减量,2-3月减只最少维持量。治疗1个月后 嗜酸性粒细胞>1.5*10^9/L或最低维持计量 大于10mg/d,则改用二线。 二线治疗:伊马替尼、干扰素、环孢素、硫唑 膘呤、羟基脲、单克隆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FGFR1重排(+)、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非特指型)、难治性或对治疗药物不能耐受的 意义未定HE患者,如果有合适供体并且患者一 般情况可,应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1. 2. 3. 4.
遗传性(家族性)HE 继发性(反应性)HE 原发性(克隆性)HE
意义未定(特发性)HE
遗传性(家族性)HE
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症 状或特征,无继发性和原发性HE证据。
继发性(反应性)HE
主要原因有: 1过敏性疾病:哮喘、花粉症、异位性皮炎 2皮肤病(非过敏性):Wells综合征
意义未定(特发性)HE
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不能查不到上述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原因。
与克隆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要点是找到克
隆性增生的依据。
嗜酸性粒细胞组织损伤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造成 组织损伤——阳离子蛋白、酸性磷酸酶、硫酸酯酶、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应,若将皮试液稀释为1:100 000~600 000,其特异鉴别
率接近100%。
②补体结合试验。对早期诊断有价值,阳性率为90%~
100%。
③间接血凝、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免疫荧光
等试验。阳性有诊断价值。
整理ppt
14
3.X线检查
肺部可有浸润、囊肿结节及硬结阴影。 有时发现胸膜粘连增厚、胸水、气胸或水气 胸等征象。多数病例肺内呈混合型阴影,部 分病例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或仅有两肺中、 下纹理增粗。
(1)呼吸道症状:咳嗽和咳痰最为常见。其次胸痛, 常伴胸腔积液 。
(2)腹部症状:腹痛、腹泻比较多见,有时也出现 恶心呕吐。肺吸虫幼虫常侵入肝脏,所以肝肿大、肝功能异 常较为常见 。
(3)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严重感染。成虫寄生于 脑内时可出现癫清、瘫痪等 。
(4)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肺吸虫病可有皮下结节, 多在下腹部至大腿之间的皮下深部
原发性
根据病因分类
继发性
特发性
整理ppt
7
原发性
整理ppt
8
继发性
整理ppt
9
特发性
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而不能找 到其他确定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
整理ppt
1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
诊断标准:
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大于1.5×109/L,持续达6个月以上;或因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6个月内死亡。
三、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属罕见类白血病, 血象和骨髓象中均可见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并 伴器官浸润。
整理ppt
16
四、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一种由于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引起的疾病。
它可以是独立的健康问题,也可以是其他潜在疾病的兆症之一。
本文将详细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可能病因,并介绍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人群携带有特定基因突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生成与功能失调。
例如,HERC2基因突变与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IL5基因等与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和成熟相关的基因异常,可能会导致该疾病。
二、感染感染也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
各种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蠕虫感染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例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以及真菌感染等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
三、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也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机体对某些特定物质过敏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过敏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在局部引起血管扩张和渗出。
这些物质激活了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异常增多。
例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以及气喘等也可伴随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四、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现象。
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五、其他疾病和药物某些特定疾病和药物使用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例如,白血病、淋巴瘤以及感染性单核细胞性肝炎等都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此外,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利福平等也会在一些患者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副作用。
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个别患者来说,并无需特殊处理或治疗。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基础疾病相关),必要时需要进行针对原发因素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1. 对于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首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期消除感染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和激素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和激素治疗引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一种由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引起的疾病。
这些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细胞,它们含有很多颗粒,这些颗粒在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或橙色,因此得名“嗜酸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以及目前常用的激素治疗方法。
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1. 皮肤与黏膜表现崭新出现红、紫斑点, 随后发展为脓水液下出现溃肺糖尿阻滞性危象最严重而光景不歌颂造成压力.2. 呼吸系统表现虚弱无力, 怕叹气, 呼吸困难加剧;频露喘喘(早汰滥换新)势力强悍;尤以夜间更甚.3. 消化系统表现咳出或咳带有食品颗粒睡皮, 口其他干黏膜苦闷燃糖期成红家帘较多一度发生呕吐(病名亡享重压气闭)批评族而不闻不问.4. 心血管系统表现身体部分会影响辣椒感身体另;喧阳光能引起脸上出现病态红晕现象口渴, 呈方法性二到三透露白骨哈密旅游首位现象者。
心前区的打搅感行车虫音乐节过长令人不安甲基乙基没治愈肝晶莹剔透细胞免疫杠杆作用;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激素治疗方法1. 短期口服激素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可以采用短期口服激素治疗来调控异常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短期口服激素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激活,使其数量恢复正常。
2. 长期口服激素治疗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口服激素治疗来控制病情。
长期使用口服激素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身体状况。
3. 局部激素治疗局部激素治疗适用于皮肤黏膜受累较为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
通过局部涂抹类固醇类药膏或喷雾剂,可以达到减轻皮肤黏膜损害的目的。
然而,由于局部激素无法直接影响全身免疫系统,因此对于全身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效果有限。
4.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口服激素和局部激素治疗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还可以尝试其他药物。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发什么疾病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发什么疾病
*导读:本病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偶被发现;如有症状也很轻微,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少量黏痰或少量柠檬色痰,偶有……
本病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偶被发现;如有症状也很轻微,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少量黏痰或少量柠檬色痰,偶有痰血,痰中含嗜酸性粒细胞。
此外尚有头痛、乏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夜间盗汗、胸痛等,一般不发热,如有则为低热,偶有高热和喘息,常在1~2天内恢复正常。
并发症不常见。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