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站立式起跑
“站立式”起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初中的大班制等因素,使蹲踞式起跑很难面对全体学生,并难以施教,导致掌握该技术的人只在少数。
基于“站立式”起跑有简便、易学、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在田径运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对站立式起跑技术要领再认识,并从素质练习、身体重心、蹬地力量和节奏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很有必要,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起跑技术水平。
一、技术要领“各就位”:两脚前后开立,惯用脚在前,脚间距约半脚到一脚长,两臂自然下垂,重心落在前脚。
“预备”:屈膝下沉,脚跟离地,上体前倾,重心前移,两臂自然下垂。
“跑”:前脚用力后蹬,后腿用力前摆,两臂用力前后摆动。
如图1起跑的任务是对枪声或口令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更大的水平后蹬力和水平加速度,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条件。
从上述的技术要领来看,适宜的身体重心和有力的蹬地是站立式起跑的主要技术。
二、适宜的身体重心和身体前倾角度1、站立式起跑的身体重心虽然比蹲踞式要高一些,但相对个人而言高度要适宜、前倾体态足够,才能获得较大的后蹬力和加速度。
从竖直方向看,适宜的重心高度利于蹬地,以及起跑后顺畅的加速。
如果没有屈膝下沉会重心过高,从而造成蹬地无力;重心过低,起跑后就得把重心先提到适当的位置才加速,就会造成停顿的现象。
但是在练习中如一味降低重心,出现含胸、团身的错误现象,都会影响起跑。
身体重心在竖直方向是通过屈膝下沉完成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重心高度。
从水平方向看,要求身体前倾,重心落于前脚,总的来说要有“前倒感”,使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小,从而更有利于摆脱静止状态,增大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相反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前倾角度,起跑后,身体太直,不利于加速。
2、练习方法:(1)前伸法。
要领:基本要领与站立式起跑要领相同,在起跑线前确定一定的距离画一直线,上体尽量前伸,使头的重心投影落在所画的线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揭示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姿势和力量的协调,实现高效的运动表现。
引言: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特点,为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择了常见的运动动作,如跑步、跳跃、举重等,通过运动生物力学仪器对参与者进行力、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
同时,利用高速摄像机对运动过程进行录像,以便后期的运动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得出了人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
例如,在跑步过程中,身体的重心和支撑力的变化对于跑步速度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举重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对于举重效果和损伤风险有着重要影响。
讨论: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姿势和力量的
协调,实现高效的运动表现。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人体在不同运动环境和不同体质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结论: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蹲踞式起跑的生物力学分析
年 月总第 期201710172蹲踞式起跑的生物力学分析杨 文,安李秀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7)20-019-02投稿日期:2017-08-10作者简介:杨文(1994—),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智力运动、大众健身。
短跑运动是在瞬间内完成的项目,对于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而言,想要提高0.01s,无不付出相当代价,特别是当今短跑运动水平的提升,甚至0.001s就决定着比赛的胜负。
起跑的目的是让身体尽快从静止转入运动,所以起跑比别人快,在心理上占有一定优势,同时起跑的好坏对其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这3个阶段的水平能否正常发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起跑对短跑成绩影响是很大的,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和能力对提高短跑成绩势必会产生重要作用。
当今国际大赛均适用蹲踞式起跑的方式,蹲踞式起跑是双手支撑于地面的一种起跑方法,身体重心较低,起跑时通过蹬地动作而获得较大向前的速度,适用于田径短距离的比赛,与站立式起跑相比,蹲踞式起跑能够获得更多的速度。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蹲踞式起跑进行了研究,以探究蹲锯式起跑相关的力的科学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起跑时力的使用,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短跑分为4个部分: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
众多文献研究中对加速跑和途中跑更加青睐,尤其是蹬伸摆动支撑摆动及运动中肢体的力学特点等技术细节。
但随着短跑的纪录不断刷新,以及中国人逐渐出现在短跑舞台,国内学者们对短跑的认识开始不局限于加速跑和途中跑,更多的视角转向起跑,力求从起跑上获得更多的优势。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4个内容:起跑器使用、身体重心、上肢动作和起跑角度。
本文从这4个内容对蹲踞式起跑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1 起跑器使用起跑器的使用主要包括起跑器安装方式、使用方式和起跑器距离3个方面。
首先,李永智等人的研究中提到,起跑器安装方式主要分为3种:普通式、拉长式和接近式,其中普通式的起跑器安装更有利于让运动员合理地利用小腿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牵张反射,让运动员获得最佳的小腿发力位置,产生更大的推动身体向前的冲力。
走、跑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1、试述短跑运动员蹲踞式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
(1)短跑运动员采用蹲踞式起跑,选择为两腿能快速 有效地蹬伸创造条件的预备姿势。在起跑器上起跑, 可使运动员获得牢固的支撑,使踝关节处于适宜的发 可使运动员获得牢固的支撑 牢固的支撑,使踝关节处于适宜的发 力角度,改善两腿用力条件。 (2)在预备时,运动员运用提高肌肉 “预张力”的方 )在预备时,运动员运用提高肌肉“ 预张力” 法,可使肌肉提前进入 “工作状态”,增大蹬离起跑器 法,可使肌肉提前进入“ 工作状态” 的速度和力量。肌肉激活后收缩元的张力首先使串联 弹性元形变张力发生变化,因此,肌肉张力的发展需 要一个过程,只有当肌肉张力发展到大于其起止点的 阻力时,肌肉才开始产生向心收缩产生动作。依据肌 肉收缩的这一特性,在完成需要快速反应和位移动作 时,要使肌肉预先处于活化状态,产生 “预张力”,肌 时,要使肌肉预先处于活化状态,产生“ 预张力” 肉收缩元的主动张力 “不再”被缓冲,而直接用于克服 肉收缩元的主动张力“ 不再” 被缓冲,而直接用于克服 外界阻力了。起跑时的 “预备”动作正是顺应了这一原 理提高了蹬伸肌群的预张力从而缩短了动作的潜伏期。
短跑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的脚印是 2、短跑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的脚印是 “八字形”,为什 么? 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由于身体重心 很低,在加速过程中重心是逐渐抬起的,加速跑阶 段加速度的获得是通过地面向前的支撑反作用力获 得的。因此,应在较短的距离、较短的时间内获得 较大的速度,就要获得 较多次的支撑 ,从而获得较 较大的速度,就要获得较多次的支撑 较多次的支撑,从而获得较 多的加速的次数。人体想获得较大的向前的支撑反 多的加速的次数 加速的次数。人体想获得较大的向前的支撑反 作用力,就必须充分伸展膝关节,由于 重心较低, 作用力,就必须充分伸展膝关节,由于重心较低 重心较低, 在此情况下只好向身体的两侧蹬伸。随着重心的逐 渐升高,向身体的两侧蹬伸的距离也就逐渐减小。 直到重心抬高到正常高度,两脚间的距离也就确定 下来。从而形成着地脚印的 “八字形”。
“短跑”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4 6
.
、
53
、
.
4 3
.
、
6
叩 厘米
他 记 录 了 从 鸣枪到 运 动 员 做第 一 个 根据所 得 结果 享 利认 为
, ,
4
5
5 7
9
15
45
5 米外 所用 去 的时 间 7
7 使用 2
.
4 厘 米 的短 子 弹式离 开起 跑 器 较 快 9
,
但 速 度 比 采 用 中间 式 差
9
.
15 4
.
距 离约 4 0
,
4 6
与 前脚 脚跟 平行或 稍 后 一 些 的位 置 人们 已 经 做 了许 多努力
口 中产 生 最 好 效果
。
— 上
5 3
,
.
4 厘米 3
。
长 子 弹式在 各就 位 时
.
,
后 腿 膝部放在
。
脚尖 之 间 的 距 离 约 6 0
96
试 图 确定 这 三 种类 型 起 跑 姿势 中 哪 一 种姿势 能够在 短跑项
“
短 跑
”
起 跑 技 术 的 生 物 力 学 分 析
( 美国
洛 瓦 大 学杰 姆 斯 吉
海
凡 经过生 物力 学 分 析 的所 有 运 动技术 中 了
。
,
很 少 有 比 短 距离 起 跑技 术分析 得 更 透 彻的
, ,
发令 员 发 出
后 而
, ,
“
各就 位
”
口令时
,
,
运 动 员走上 前去
两 手 分 开 同肩宽
—
7 ,
.
1 2厘 米
浅谈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技巧
浅谈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技巧作者:鲁守成王家荣来源:《教师·上》2011年第07期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专门研究体育运动技术力学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将运动生物力学应用于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既有利于学生们对体育动作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进一步改进所学动作的技术,探索发展一些新的教学规律和方法。
一、运动生物力学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一: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巧妙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授蹲踞式起跑练习时,我们常在学生的背后斜放一根竹竿来纠正上体过早抬起和用拉橡皮胶带的办法来纠正起跑后蹬摆不充分的毛病,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提高蹲踞式起跑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所学的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巧妙地利用3~5度的斜坡,设计了利用斜坡进行起跑的教学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上坡跑时,重力p与斜面平行的分力P1的方向正好与后蹬水平分力F1的方向相反,因此削弱了一部分后蹬的力量,这时学生必须加强后蹬,才能发挥正常的跑速。
这样就会迫使学生们一是自然而然地加强了后蹬的力量,二是不由自主地加大了摆动腿摆动幅度,改进了摆动腿的技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进了蹲踞式起跑时后蹬不充分,摆动腿不积极前摆的错误和毛病。
在下坡跑时,情况同上坡跑正好相反,学生下坡时,重力P会分解为与斜面平行的分力p1,和与斜面垂直的分力p2,起跑时蹬地力F可分解为与斜面平行的分力F1和与斜面垂直的分力F2,F1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下坡起跑时由于P1与人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这时人体的起跑动力就是F﹢psinx,其中,x为蹬地角,所以下坡跑时运动速度会加快。
由于起跑时重力的作用,会产生一种前翻力,而且速度快,所以能形成一种快速的起跑动作,与此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使人体的摆动腿落地更快,等地更迅速,加快动作的频率和步幅,自然而然地克服了“上体过早抬起,两腿落地不积极”的错误动作。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是对人体运动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
通过测量身体运动的各项生理指标和运动学参数,可以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学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讨人体步行时的肌肉力量分布及关节运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步行速度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实验设备及方法本次实验使用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专业的力学测试设备,包括力传感器、电磁式步态分析仪、骨盆动力学测试系统等。
实验对象为正常步行的健康成年人,他们被要求在设定的步行速度下进行步态分析,同时穿戴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实验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实验对象进行热身活动,以确保肌肉充分准备好进行步行实验;其次,将传感器固定在主要肌肉群和关节点处,以便记录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数据;然后,实验对象开始进行不同速度下的步行,仪器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步行过程中的肌肉活动和关节运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较慢的步行速度下,大腿肌肉活动较强,主要由臀部和髋部肌肉发力支撑身体;而在较快的步行速度下,脚踝关节和小腿肌肉的活动更加频繁,能更有效地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实现步行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速度下的步行过程中,骨盆和脊柱的角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在快速步行时,脊柱更倾向于前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与肌肉活动的特点密切相关。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步行速度对于肌肉力量分布和关节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步行速度下,人体姿势和运动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结论与展望本次运动生物力学实验通过对人体步行过程中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的定量分析,揭示了步行速度对于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步行过程中的肌肉协调性和神经控制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短跑途中跑的生物力学及技术分析
,
部位 的 运 动方 向和速 度 人体 来实 现
,
作 用 于 支 撑点 和 人体
,
压力 对 支撑 点的 作
,
因此 单 纯 用 刚体 力 学
,
机械
用 产 生 了支撑反 作用 力
,
伸直 的 腿 对 人体
,
力 学 的 观 点去分析 问题 研 究 问 题
:
显然 对
。
的作 用 弓I起 了 它的加 速 度 这 样 当腿 的支 撑 点 在躯 干 的后方 时 方 的 加速 度
。
掌握 现 代短跑 的技 术是 毫无 帮助 的 必须 正 确 理 解 缓冲
,
这里
将 引起 躯 干 向前上
,
只 有 合理 的前 蹬 和 积 极 的
,
全 身 的协 调 统 一
、
其 中还 包 括正 确
跑是 由 后 蹬 结束 即转 入腾 空 束 又 获得新 的支 撑
腾空结
,
的摆臂
摆 腿动作
,
才能 获得 合理 的后蹬
。
和 其他 物体 一 样 必 须 有外力 没 有外力 的 作用
。
,
这里 前 蹬 的 支
,
去
任何 物 体都 不能 改变 其在 空间 的运
,
撑 反作用 就产 生 了负加 速度 度 的阻 力 的 大小 素
,
、
成为 运 动速
动 但是 从动力 学 观点 来看 人 同物体 的 区 别 在 于 借助 于 肌 肉工 作 可 引起 扩 大 和 减 小 外力 肌 肉在 弓 I起身体 各部分 运 动 的 同时 还能 改变 人体 与外 界 的相 互 作用 相 对运 动 中动 力 的支撑 反 作 用
不同跑步着地方式的下肢生物力学分析及其保护措施
研究与交流不同跑步着地方式的下肢生物力学分析及其保护措施陈雪玲吉林体育学院摘要:跑步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跑步运动也会对下肢局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发现不同的跑步着地方式对下肢力的作用点也不同,分析了前脚掌着地和脚后跟先着地两种跑步着地方式的下肢生物力学原理,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方式要加强踝关节的锻炼和保护,脚后跟先着地的跑步方式要注意小腿前侧的保护,而且任何一种跑步着地方式都应该穿鞋进行,避免足底表面组织损伤。
关键词:跑步;着地方式;下肢生物力学;分析;保护措施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大众投身于运动健身的行列,而跑步是最流行的运动方式之一。
随着学者对跑步的深入研究,发现跑步运动对人体既有裨益也有伤害,好处是增强心肺功能,帮助控制体重,促进身心健康。
相关研究表明,跑步会造成下肢局部损伤,而且“损伤率由19.4%上升至79.3%,通常会有小腿骨骼应力不足、踝关节韧带劳损、足底筋膜损伤等现象”[1]。
不同的跑步着地方式对下肢损伤程度也不一样,个体可能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跑步着地方式,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的跑步着地方式对下肢产生的受力情况,并提出与其对应的保护措施,为跑步者提供参考。
一、足弓的类型相关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有较少的部分是高足弓的人[2],高弓足,指的是足底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占足底总面积的比例较少。
正常足和高弓足的损伤概率分别是23%和60%[3],说明高弓足的损伤率比正常足的损伤率高。
现在通用的足弓高度的测量方法是足弓高度指数或比率(Arch Height Index,AHI)来判断,足弓高度是指足底到足背的距离除以截去足纸骨剩余的长度(AHI=AH/TFL)(如图1)[4]。
当AHI≥0.356为高弓足,0.356<AHI<0.275为正常足,AHI≤0.275为扁平足,这种判别方法已经得到国际上著名学者的普遍认定[5]。
短跑项目途中跑技术生物力学探微
短跑项目途中跑技术生物力学探微作者:王志勇辛振概要:积极的扒地技术并不能产生短跑的动力,没有拉引的作用,但伸髋高摆扒地技术对短跑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高摆后大腿主动下压,带动小腿积极地向后下方扒地以增大下肢各环节的角速度;腾空摆动过程中的伸髋可以加大大腿的摆动半径,从而有利于积极摆动充分发挥速度水平,合理的利用着地缓冲并积极摆动下肢,提高跑速。
快速蹬伸技术,快速蹬伸技术是现代短跑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蹬伸动作要注意蹬伸速度的迅速、蹬伸程度合理性和蹬伸方向更加有效性,适宜的蹬伸程度可以取得更快的蹬伸速度和更合理的蹬伸方向。
摆动腿积极快摆技术摆动腿快速有力、大幅度的前摆技术,更加完善了“摆动式”跑法,有效地促进身体迅速向前移动,加大了后蹬的力量和速度。
同时加快了摆动腿的速率,缩短跑动周期,提高了跑的频率。
前蹬支撑技术通过摆动腿积极下压,鞭打扒地动作和退让肌工作能力的训练,减小前蹬支撑时的阻力,缩短前蹬支撑时间,使重心移动的速度在前蹬支撑阶段的损耗减少,从而提高了跑的速度。
1.1途中跑摆动阶段生物力学分析短跑时当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面的冲击作用。
在缓冲阶段,摆动腿动作能使人体总重心迅速前移,有利于缩短缓冲时间和增加支撑腿内蹬地力量,当支撑腿进入蹲伸时,摆腿动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腿的蹲伸速度,途中跑中摆动腿动作的好坏对短跑的途中跑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蹬地角是后蹬腿蹬地将要结束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人体向前跑主要是由于后蹬作用力的推动,后蹬腿的效果直接影响跑速,蹬地角加大时,重心抛物线上升,腾空时间长,这样虽然能增大步长,但步频相应下降,跑动时重心起伏明显,因此蹬地角要适中,在55°左右最为理想。
着地角反映运动员摆动腿着地动作完成是否合理。
1.2途中跑着地缓冲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在肌肉力学中,将肌肉分为三个部分:收缩元、串联弹性元、并联弹性元。
肌肉收缩时,先是收缩元收缩产生张力,此时在肌肉的外部端末还测不到力的增长。
体育训练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体育训练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体育训练中,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训练效果。
本文将从力、姿势和运动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体育训练中的运动生物力学。
力在体育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运动员的行为。
力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
例如,在拳击比赛中,研究拳击手臂的击打力量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击打技术。
此外,研究力的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员在训练中受到的应力,并帮助我们设计更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姿势是运动生物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姿势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运动要求。
例如,正确的跑步姿势对于提高跑步速度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运动员在跑步中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轨迹、角度和速度等信息,从而帮助运动员纠正错误的姿势,提高技术水平。
运动机制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关节和骨骼之间的协调作用。
了解运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运动规律,从而更合理地进行训练。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研究运球的运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球时手臂和躯干的协调运动,从而提高运球的精确性和速度。
此外,研究运动机制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运动损伤,减少受伤的风险。
总结来说,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力、姿势和运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训练效果。
因此,在体育训练中要重视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探究
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探究【摘要】蹲立式起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关键动作之一,对提高起跑速度和爆发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蹲立式起跑的基本姿势、技术要点,探讨了蹲立式起跑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注意事项,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正确的蹲立式起跑姿势和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教学中需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动作与姿势,加强反复练习和实战演练。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可以发现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空间。
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基本姿势、技术要点、训练方法、注意事项、教学效果评估、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动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而起跑是田径项目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对于短跑和跨栏运动员来说,蹲立式起跑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基本姿势、技术要点、训练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旨在总结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1.2 研究意义蹲立式起跑作为短跑项目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动作,对于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起跑速度和加速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则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学习效果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研究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教练员在训练中合理进行指导,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起跑技术,提高比赛成绩。
对于学术界而言,研究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完善起跑技术理论体系,推动短跑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深入探究蹲立式起跑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 正文2.1 蹲立式起跑的基本姿势蹲立式起跑的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起跑线上采取的姿势,这个姿势是进行起跑动作的基础。
短跑运动员李杰起跑环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探究-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短跑运动员李杰起跑环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探究-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主要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二级运动员李杰起跑前四步技术的合理性,通过收集该运动员及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数据作为参考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旨在寻找可能影响其起跑的因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以使其起跑技术趋于合理化,为身体条件(如身高、体重等)相似且技术水平相当的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起跑技术; 生物力学; 分析;合理的起跑技术影响着运动员100米跑节奏和成绩。
而起跑环节是二级运动员李杰的薄弱环节,因而选择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田径运动员李杰蹲踞式起跑为研究对象,对其起跑进行了10次拍摄。
二、研究方法实验所用仪器:本次实验采用iphone6s后置摄像头进行拍摄,此外还有5米的皮尺一个、标志物若干以及起跑器。
实验步骤:(1)拍摄前期:拍摄现场的布置:在100米起点准备好一个起跑器,从起跑线开始用皮尺在跑道上测量5米,每一米放置一个标志物用于后续的视频测量。
在距离跑道外沿6.25米,距离起跑线后沿1.72米处放置摄像机,相机拍摄范围为7.5米,拍摄高度为28厘米。
(2)拍摄中期:一位发令员进行发令,一位拍摄人员进行拍摄。
分别从运动员左右两侧各拍摄5次。
(3)拍摄后期:拍摄后期使用Dartfish软件对运动员进行分析并收集相关数据,并将获得的数据导入Excel并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一)预备姿势前、后膝关节开放角表1 膝关节开放角对比/预备姿势时膝关节开放角度在调整运动员身体重心位置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适宜的开放角度有利于运动员的启动。
以前后膝关节开放角度分别为90~100和110~130为标准,则运动员李杰前后膝关节角度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且与众多国内100米跑高手的比较中发现,该运动员在预备环节其前后膝关节角度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每次完成预备姿势时膝关节开放角度波动较大,前、后膝关节角度波动最大差值分别达23.9和13,说明其技术的稳定性和娴熟程度以及身体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跑的生物力学分析
跑的生物力学分析跑步不但是人体最基本的位移形式,而且体育最基本的体育动作,各项动作技术都包含跑步活动,竞赛中不同距离的跑,其跑步动作的技术基本相同,最终目的都是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跑完要求的距离。
因此研究其具有代表性的短跑动作牛物学特征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跑姿势与起跑1.起跑姿势运动员一般采用蹲踞式起跑,的方法,根据身体结构和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选择为两腿能快速有效地创造条件的预备姿势,在起跑器上起跑,可使的运动员获得牢固的支撑,改变你两腿用力条件。
在预备时,运动员采用的提高肌肉“预张力”的方法,可以使肌肉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大蹬离起跑器的速度和力量。
2.起跑高水平运动员质心水平加速度及速度较大,这与质心离起跑线的距离较短,两臂承受的重过大有关。
二、途中跑途中跑是通过运动员的蹬地动作,使的自身以最大的速度向前跑进,在人体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蹬地动作可以使人产生加速向前跑,飞到达自身极限速度时,能不能增加速度,将身体维持在一个相当短的跑程内,此时蹬地动作所产生的动力,正好与地面产生的阻力相抵消,在前进过程中上水平速度的损失为0.121~0.137米每秒,为了能保证匀速跑,在后蹬阶段应保持水平速度增加0.186~0.204米每秒。
蹬地的水平阻力冲量等于水平动力力量。
(一)跑步的基本生物力学要素步频和步长决定速度,步长包括着地距离,后路距离,腾空距离,三个方面组成。
步频则山全程跑的多数除以跑步时间得来,跑步时间又可分为支撑和腾空两个时间组成。
(二)跑步的生物力学原理由步长、步时的构成,步长、步频指数,摆动技术原理,蹬地动作技术原理和躯干前倾构成。
三、研究目的更好的了解跑步的基木原理,最大程度的发挥人体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
四、研究方法前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跑的生物力学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对跑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进行一定层次的归纳分类、特征分析,跑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具有科学化特征、实用性特征和实验研究与辩证思维分析相结合特征,并进一步提出应用跑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表
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加深理解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掌握测定平均速率的方法。
了解自己在不同跑速情况下的步长和频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跑速=步长*步频步频=步数/时间实验仪器与材料1、计时秒表2、20m长卷尺实验方法与步骤1、绘制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关系图。
(1)每个学生以慢速、中速、快速和最高速度分四次跑完20m,在20m 跑的始端前有15m预跑,以便进入20m跑道后能以匀速跑完全程。
记录20m跑的时间和步数。
每组由4人组成,1人计时,1人数步数,第四人为实验对象。
实验轮流4次,直至每个人都做完为止。
把上述实验结果填入下表相应的栏目内。
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登记表项目时间/s 步数/次速度/m*s-1 步长/m 步频/s-1 备注慢速中速快速最高速度(2)计算。
根据所学的运动学公式,分别计算每次跑的速度、步长、步频,将结果填入上表相应的栏目内;(3)绘制步长和步频关系图。
根据登记表采集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绘制不同跑速情况下的步长和步频关系图;2、20m快跑。
由站立式起跑开始,测20m跑的最高速度,记录下时间、步数、计算出速度、步长和步频。
实验结果讨论1、当你的速度增加时,你的步长和步频是如何变化的?2、比较1、2两个实验中,最高速度的差别是什么?3、据文献所知,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在最高速度时,步长约等于1.14倍的身高,计算出你的最高速度时步长与身高之比,试与1.14这个值比较。
4、你认为短跑运动员在速度增加时,步长与步频应该如何变化为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科技动态短跑起跑姿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 2005-09-09 11:10:00
前言 短跑被分成两个主要阶段,每个主阶段又包含着相应的子阶段,如图 1 所示:
图 1:100m 跑时相划分(Mendoza&Scholihorn,1993). 一个最佳的起跑动作(包括反应时和起动速度)应该是运动员用力蹬离起跑器后, 能获得最大蹬离效益,获得最好的反应时和最快的起动速度,并且让运动员在起 跑后的几步内获得正确的身体跑动姿势。 在任何一个短距离跑的项目中,起跑对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很多研 究都集中在模仿优秀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或以试正误的研究方法来评价运动员起 跑技术的优劣,随着当今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短跑起跑技术应 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一些研究表明在短跑起跑时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角度,主要是使身体各 环节在短时间内承担最佳负荷和产生最大的起动力量。这些关节角度对任何一个 短跑运动员来说在本质上都应该是相同的(Harland&Steele,1997)。 下面就起跑技术各方面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内容做一简单综述。 1.起跑器位置 教练开始教运动员起跑技术时,首要做的事情是研究和决定该运动员起跑器放置 的距离,早期运动员采用两抵脚板缩短(一般是 14--28cm)、高躬腰或起跑器接 近起跑线的接近式起跑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身体重心越靠近起跑线越,完成起跑 动作就会越快(Dickinson,1934; Doherty,1985)。但随着肌肉“牵张反射” 理论的发现和重要应用,由于接近式起跑不利于肌肉的预拉伸产生牵张反射,已 经不再适用了(Doherty,1985;Kistler, 1934)。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拉长式起跑 技术。就是起跑器安放和两抵脚板的距离都拉长(一般为 50--70cm),让运动员 的身体过分的拉长,但结果是适得其反,过分拉长的肌肉使起跑动作更加慢了 (Harland&Steele, 1997)。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中等距离的中等式起跑技术,运 动员一般是采用距离起跑线 30-50 厘米的距离(Doherty, 1985)。Henry(1952) 和 Stock(1962)的研究都发现:“与拉长式和缩短式起跑相比,中等式起跑技术 能够产生最佳的短跑技术动作(最短的反应时和最快的起动速度),帮助运动员 在 20 码至 50 码的距离中跑出(三种起跑形式中)个人的最好成绩。”
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短跑是一项需要高度爆发力和协调性的运动项目,而在短跑过程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探讨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
跑支撑摆动技术是指在短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支撑和摆动动作,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发挥爆发力和速度,提高奔跑效率。
这项技术主要通过运动员的腿部动作来实现。
我们来看支撑动作。
短跑中的支撑动作主要是指运动员在脚着地的瞬间,通过腿部肌肉的收缩产生反作用力,将身体向前推进。
支撑动作主要依靠腿部的肌腱和韧带来完成。
当脚着地时,腿部的肌肉会迅速收缩,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将身体推离地面。
这一过程中,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支撑动作,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提高奔跑速度。
我们来看摆动动作。
短跑中的摆动动作主要是指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通过腿部的摆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摆动动作主要依靠大腿的前屈肌和屈肌来完成。
当一条腿着地时,另一条腿会迅速向前摆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在摆动过程中,大腿的前屈肌和屈肌需要协调收缩和松弛,使腿部能够有节奏地前后摆动。
通过合理的摆动动作,运动员能够提高奔跑的稳定性和节奏感。
总结起来,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主要包括支撑动作和摆动动作两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支撑动作,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提高奔跑速度;通过合理的摆动动作,运动员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提高奔跑的稳定性和节奏感。
这两个方面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提高奔跑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的应用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力量和柔韧性。
因此,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注重腿部力量的训练和柔韧性的培养。
同时,运动员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支撑摆动技术,以达到最佳的跑步效果。
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支撑和摆动动作,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提高奔跑效率。
蹲踞式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蹲踞式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徐茂典
【期刊名称】《体育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8(012)003
【摘要】为了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最佳起跑姿势,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蹲踞式起跑姿势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式起跑姿势要优于接近式和拉长式;起跑器的最佳角度根据个人的身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起跑器角度与身高、体重以及蹬力成正相关;起跑时手臂不应承受重心的压力;前后膝关节在蹬离起跑器时作用各不一样,重点在于控制膝关节的角度.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徐茂典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6;G822
【相关文献】
1.蹲踞式起跑的生物力学分析 [J], 杨文;安李秀郦;
2.蹲踞式起跑的生物力学分析 [J], 杨文;安李秀郦
3.对短跑中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J], 潘灵
4.蹲踞式起跑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J], 唐斥非
5.单杠“特卡切夫”腾越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江苏队员动作技术诊断 [J], 钱竞光;蔡国钧;唐尚智;尤啟骏;周力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优秀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王明堂;邹晓峰
【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37)003
【摘要】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国内优秀速滑运动员新旧冰刀起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我国运动员采用新式冰刀站立式起跑重心投射到前支撑点的距离偏大;(2)起动瞬间,采用新式冰刀的前倾角度、后蹬角度普遍偏大,导致运动员水平瞬时速度下降;(3)疾跑阶段,运动员是用高频率滑跑来快速完成疾跑阶段而转入滑行阶段的.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王明堂;邹晓峰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6
【相关文献】
1.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500米起跑技术分析 [J], 周志鹏;郑亮亮;栾天峰
2.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J], 程磊;温朝晖;乔静
3.对优秀速滑运动员于凤桐起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鲁家琪
4.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J], 冯维斗;董世平;曾伟
5.速滑运动员使用新式冰刀起跑技术的研究 --蛙式起跑与非点冰站立式起跑技术比较 [J], 徐金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和 各 肌 肉 用 力 时 间 数 据 和 图 表 ^ $@$@$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的测力台实验和解析
采用 *]ef?gn&$’%2+型测力台固定于水泥 地 面A测 力 台 与 *]ef?gn&’(+.j\kYYg?.\knZg2io]m]gn连 接A再 接 上 0Y% ldefn]k?.>iodfgn("#进 行 数 据 记 录 A通 过 主 机 A同 时 记 录 肌 电和测力台的数据^
站 立 式 起 跑 主 要 肌 肉 肌 电 活 动 开 始 时 间 ,平 均 数 -"
从表 ’可知!蹲踞式起跑时主 要 肌 肉 肌 电 活 动 ,用 力 -的
顺 序 是 各 不 相 同 的 "根 据 肌 电 记 录 每 块 肌 肉 肌 电 活 动 开 始 的
时间!可 以 确 定 蹲 踞 式 起 跑 时 肌 肉 的 用 力 顺 序 为+左 股 直 肌&
万方数据
,下转第 ;:页-
;;
中国体育科技 ,"",2第 -?卷3第 7期
占 !"#左 右$通 过 较 长 时 间 的 系 统 训 练%动 作 感 觉 不 断 的 积 累%才 获 得 重 量 感 的 运 动 员 亦 属 少 数&据 此%可 以 认 为%重 量 感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先 天 遗 传 性%同 时 也 看 到 重 量 感 又 是 可 塑 的 %可 以 通 过 后 天 的 合 理 的 教 学 训 练 过 程 而 获 得 的 &
97’7’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过程中肌电活动结束的顺序 表 9显 示!’种 起 跑 过 程 中 各 肌 肉 的 肌 电 活 动 结 束 的 时
间 是 不 同 的 "在 蹲 踞 式 起 跑 中 !最 先 结 束 的 肌 肉 是 左 股 直 肌 ! 其 次 是 左 腓 肠 肌&左 臀 大 肌&右 半 腱 肌&左 半 腱 肌&右 股 直 肌& 右 腓 肠 肌 &竖 脊 肌 "而 站 立 式 起 跑 中 !肌 肉 按 肌 电 活 动 结 束 排 列 的 顺 序 为+竖 直 肌&左 股 直 肌&左 腓 肠 肌&右 臀 大 肌&左 半 腱 肌 &右 半 腱 肌 &右 股 直 肌 &右 腓 肠 肌 "
7\gf]igkYlnkYZg>mg?gjfn>ic>Znko\ckYlgrfgYf>midej?gj>Yefn]jf]>Ykngl]mmgngYfhgfqggY
i>pgigYf>mjn>fj\efknfkYlefkYl]YZefknf@7\ggrfgYf>mn]Z\ff\]Z\ngjfdeZkefn>jYgi]de]e
979 站立式和蹲踞式起跑中各肌肉肌电图积分值的分析 9797# 站立式起跑各肌肉肌电图积分值分析
表 @ 站立式起跑各肌肉肌电图积分结果一览表
竖脊肌 左股直肌 左半腱肌 左腓肠肌 右臀大肌 右股直肌 右半腱肌 右腓肠肌
杜晓军 孙迎宾 郭冬 崔振国
’6 #;’ #(:76 #$;7’
8676 9#’ ’(975 8#7:
Zngkfgef]Yjn>fj\efknfAkYlf\ggrfgYf>mn]Z\fZknfn>jYgi]de]eZngkfgkf]YefkYl]YZefknf@7\g
i>pgigYf>mh>f\jn>fj\kYlefkYl]YZefknfik]Y?clgogYl>Yf\gfq>idej?ge@
sEtuHPVO!vwxyz{_v{|x{_}~!"|zy!|#|z|#$vyv
表 0 1种起跑姿势2水平后蹬力数据一览表 ,).!单位+3-
受测者 站立式起跑,).-
蹲 踞 式 起 跑 ,).-
4
杜晓军
5657(
68$79
孙迎宾
:$67’
:;87;
郭冬
5(576
85:7;
崔振国
:’(7’
68’7’
<
8((78
:6’7#
= $7$;
97’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肌电活动顺序的分析
李永智 :0<>YZ%[\]
摘 要!采用测力台与肌电同步的方法对 ,名一级短跑运动 员 的 蹲 踞 式 与 站 立 式 起 跑 动 作 进 行 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蹲踞式起跑中水平支撑反 作 用 力 明 显 大 于 站 立 式 起 跑 时 水 平 支 撑 反 作 用 力_蹲 踞 式 起 跑 和 站 立 式 起 跑 中 的 肌 肉 活 动 顺 序 即 肌 肉 用 力 顺 序 各 不 相 同_蹲 踞 式 起 跑 和 站 立 式 起 跑 中 肌 肉 的 肌 电 活 动 时 间 和 幅 度A即 肌 肉 用 力 程 度 各 不 相 同A在 蹲 踞 式 起 跑 中 右 股 直 肌 用 力 程 度 最 大A而 站 立 式 起 跑 中 右 腓 肠 肌 用 力 最 大_股 直 肌 和 腓 肠 肌 是 这 $种 起 跑 姿 势的主要用力肌群^ 关 键 词 !短 跑 _起 跑 _力 学 分 析
站立式
蹲踞式
竖脊肌 左股直肌 左半腱肌 左腓肠肌 右臀大肌 右股直肌 右半腱肌 右腓肠肌
#857: ’(:7; #;878 ’#$79 96#7: 99(7; #8’7$ ’9:76
#(#679 #9(’7; #96:79 #96:79 #($;79 #(#679 #($;79 #9:(7(
)*+坚 直 方 向 ,向 上 为 正 -!).+向 后 ,向 前 为 正 -!)/+左 右 " 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跑之测力台数据图
‘aOSPKJS!bcde]YZf\gh]>igj\kY]jk?igf\>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njgo?kfm>ni kYlg?gjfn>ic>Znko\cAf\gkd%
f\>nefdl]gef\gi>pgigYf>mjn>fj\kYlefkYl]YZefknfm>n,g?]fgkf\?gfge@7\gnged?fe\>qe
收稿日期!$##"%#’%$+_ 修订日期!$##"%"$%$% 作 者 简 介!李 永 智 )"&+’%*A男A河 南 洛 阳 人A副 教 授A毕 业 于 河 南 大
学 体 育 教 育 专 业A研 究 方 向 为 体 育 教 育 学 及 运 动 训 练 学 A7g?!)#-%&*++"$""(^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A河南 洛阳 ,%"#$$ 4\ce]jk?8ldjkf]>Y9goknfigYfA:d>c>YZ1>nik?.>?% ?gZgA:d>c>YZ,%"#$$A.\]Yk@
, 分析与结果 -@" 蹲 踞 式 起 跑 和 站 立 式 起 跑 水 平 支 撑 反 作 力 )-r*的 比 较分析
为了对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水平蹬地力进行比较A 我们对 ,名受测者进行测力台实验)表 "*^
从 表 "可 见A,名 受 测 者 站 立 式 起 跑 时 所 获 得 水 平 后 蹬 力 .+/ %,,@%10均 小 于 蹲 踞 式 起 跑 时 所 获 得 的 水 平 后 蹬 力 +/’&$@"1A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12#@#+^水平 后 蹬 力
李 永 智 +’种 不 同 起 跑 动 作 的 生 物 力 学 实 验 研 究
越大!由 静 止 到 运 动 所 获 得 的 向 前 的 水 平 加 速 度 就 越 大"这 就说明!蹲踞 式 起 跑 比 站 立 式 起 跑 更 能 获 得 较 大 的 水 平 后 蹬 力!就会 使 加 速 过 程 增 快!能 在 较 短 的 时 间 内 达 到 最 大 速 度" 因此!我们在短 距 离 的 比 赛 项 目 中 如 #$$%&’$$% 和 ($$% 等 采 用 蹲 踞 式 起 跑!使 人 体 获 得 更 大 的 水 平 后 蹬 力!获 得 更 大的水平加速度"
文 章 编 号 !"##$%&’$()$##$*#+%##+,%#$
中国体育科技 $##$年)第 -’卷*第 +期 ./012 34567 3.081.8219 78./15:5;< =>?@-’@1>@+A$##$
B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CDEFGHIEJDKLGJKMNEOEKPJDHLQHREIELSHTUPHSJDKLVWSKLVGLXWSKPS
采 用 美 国 1>nkr>Y$###"(道 肌 电 仪A以 表 面 肌 电 极 方
法 在 竖 脊 肌万’左方股数直据肌’左 半 腱 肌’左 腓 肠 肌’右 臀 大 肌’右 股 +,
直 肌 ’右 半 腱 肌 ’右 腓 肠 肌 进 行 了 肌 电 测 定 ^ 受测 者 分 别 以 蹲 踞 式 和 站 立 式 $种 姿 势 进 行 起 跑A由 同
本 文 试 图 用 肌 电 分 析 仪 器 和 测 力 台 同 步 对 $种 不 同 的 起 跑动作进行分析^获取这 $种起跑动作中主要肌肉在起跑 动 作 中 的 用 力 顺 序’用 力 大 小 以 及 蹬 地 力 等 数 据A为 田 径 径 赛起跑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运动生物力学方面有益的参